第一篇:高效工艺能否带来纺纱革命访谈-ZGFZ(范文)
本访谈发表于
《中国纺织》 2006年4月号
高效工艺 能否带来纺纱革命
嘉 桐
《中国纺织》杂志
2005年下半年,产业日益扩张中的棉纺领域传出了一个震撼行业的专业名词:高效工艺,这是一个涉及到棉纺生产的设备、工艺、管理、效益以至于上游的原料和下游的纱线应用的课题。采用高效纺纱工艺后,前纺设备的产能提高50~100%。即在同样的前纺设备配置条件下可以大幅提高前纺的生产能力,供应的细纱纱锭数量可以增加50~100%;或者,在同样的细纱设备配置条件下可以大幅减少前纺的设备配置,前纺设备配置的减少量为40~50%。现代纺纱设备采用高效工艺后,能有效改善投入产出比率,其在厂房空间、设备配置、用工、用电等投资和运行成本方面有着极其显著的经济性,成为纺纱企业大幅降本增效的一条捷径,是广大的棉纺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有效途径。
随着对项目的逐渐推广,2005年,高效纺纱工艺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旋风,有业内人士的议论纷纷,也有企业的跃跃欲试。此次,本刊特别专访了高效工艺的发明人之一——上海太平洋克罗斯罗尔机械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倪远,就高效工艺的发明创新历程及工艺特点、价值等做一探析。
志同道合开发高效工艺
2002年的一个机缘巧合,倪远与曹小华(现江苏苏州镒诚纺织有限公司厂长)相识,后来又因为当时曹小华所在的企业在倪远的推荐使用了上海Crosrol的纺纱设备,两人开始专业合作。两人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曹小华文革中参加工作、接受棉纺专业的高等教育、长时期在棉纺国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九十年代离开国企去民企担纲棉纺生产技术,可以说半辈子钻研着棉纺,对纺纱技术始终孜孜以求,他常说纺纱是他心中的“佛”。倪远文革中读完初中就下乡务农和参加机械加工工作、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届接受棉纺专业的高等教育、长时期在棉纺国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九十年代两次到国外棉纺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回国后参股民企棉纺生产、后来进入中外合资纺机企业从事纺机的棉纺专业技术市场支持和产品营销。曹小华先生经常戏称倪远为“没有锭子也在纺纱的人”。同年代的人、相同的专业、相似的经历为他们在棉纺专业领域的合作创造了基础条件,专业背景相同让他们思考棉纺业存在的问题,志同道合使他们选择合作与创新。
多年来,棉纺生产在高品质产品方面一直沿用轻定量、慢速度的工艺原则,其成为无二选择和经典的管理准则。无论国内国际的棉纺和纺机企业普遍采用或推荐采用上述工艺原则纺制高品质纱线。
近年来,国际上纺机设备、专件和器材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我国纺纱硬件状况与若干年前比具有显著性的进步,但与之匹配的软件-纺纱工艺的变革却进展缓慢。
倪远认为,工艺变革的主体界定不清、传统工艺经验理论的束缚是造成上述状况的主因。棉纺工艺与纺机、专件和纺器间的技术进步不协同,后者较少重视工艺配套,其中甚至纺机、专件和纺器间也少有技术合作,各自为政,硬件技术队伍与棉纺工艺技术人员缺少必要的技术协作而使技术进步没有明确的方向;传统工艺经验理论的束缚,长时期来,无论是专业理论的教育、老一辈技术人员的言传身教,还是当代纺纱人的实践经历都受制于产量与质量的矛盾,即提高产量必然导致品质恶化。
正是基于对状况的了解和创新的激情,从理解Crosrol高产梳棉机适于高产量、喂入与输《中国纺织》杂志访谈 高效工艺 能否带来纺纱革命 Page 1 of 4 出的重定量的客观条件起,曹小华、倪远开始改变了对传统经验理论的认识,逐步解除了思想束缚,观念一致地开始对新工艺的探索和实践,并系统化地延伸应用,开展了革命性的工艺创新,从而诞生了“高效工艺”。
历时四年始发布
高效工艺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四年多时间,一直到2005年下半年才对外公布。倪远说,这主要基于项目探索深度、实施广度、应用成熟度、知识产权方面的需要。
对于工艺探索的深度,主要是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实践方面各工序工艺参数如定量、牵伸及其分配、速度、隔距、加压及其分配、捻度等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摸索试验,通过变化区间寻找拐点和极限值,逐步确定最佳参数和典型应用范围。确定现有硬件条件下的应用方案,并对硬件不足之处进行可能的改造,这些都需要时间;理论方面是在现有纺纱理论的基础上,以成功实践的和再现性强的实例为支持和依托,改写纺纱工艺理论的极限参数,包括梳理、牵伸等等,为典型实例的扩展应用建立范型。
对于高效工艺实施的广度,在江苏地区建立了多个实施例,均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最大的实施例为5.5万锭,总锭数超过了20万锭。曹小华先生于2005年5月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示范企业,各项品质项目一举达到超Uster2001公报5%水平。
对于应用的成熟度,确实需要在应用时间、数量和程度等方面通过实践的检验和考验。以阶段性的应用成果来证实应用的成熟状况和掌握弱环。
在知识产权方面,曹小华、倪远也作了必要的咨询和检索,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
另类引起的反响
高效工艺对传统工艺的重大突破以及种种听上去太具诱惑力的成果,业界在刚开始接触着这一概念时,基本上持将信将疑态度或视为“另类”。对于棉纺专业技术人员及懂棉纺专业的企业领导,较多的是难以接受、部分是将信将疑的情况,倪远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退回时间到五年前有人告诉我们有关高效工艺的成果,我们肯定也难以接受,这种状况源于传统工艺理论的束缚、优秀纺纱企业的示范及专业人员自身经历过的失败。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广和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眼见为实,人们对高效工艺的怀疑态度转至信服。
一个江苏某百年老厂老板,原来并不从事棉纺专业,听闻高效工艺纺制优质纱后询问厂里的总工,总工对老板说了四句话:“好像听说过,没有看见过,应该不可能,纯粹说瞎话”。老板听说后很是恼火,自己企业的总工把他亲耳听到的事说为“瞎话”,他急忙赶到曹小华的厂里,讨来几个管纱让总工自己检测。见到检测数据后总工开始逐渐了解高效工艺并十分信服。后来,在一次技术交流会议上的互动活动中,那位总工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对高效工艺从不信、怀疑到信服的认识过程。
另外一个山东名企的老板原从事棉纺专业技术,对纺纱工艺很精通,在第一次听到高效工艺的介绍时,断然表示不相信,坚持认为这是低档纱的纺纱工艺。当一再邀请他们考察高效工艺实例时,明确表明没有理论支持的纺纱工艺是不可能存在的、是不会去考察的。后来倪远得知,该企业的工艺人员也在作高效工艺的相关试验。
倪远说:从这两个事例可见,业界对传统工艺的认知渗透到了迷信的程度,工艺变革的最大难度在于观念,如果没有我们多年来的探索、实验和实例创建,根本无法说服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无法让资深的棉纺专家理解我们的努力及高效工艺的精髓。即使在目前高效工艺探索和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现状下,仍然有不少业内人士深表怀疑和无法接受。看来这还需进一步的《中国纺织》杂志访谈 高效工艺 能否带来纺纱革命 Page 2 of 4 交流和沟通,还有待时日逐步扭转观念。
而让倪远感到欣慰的是,很多棉纺企业已经和正在不断地加入到认识与接受高效工艺思想的行列中来,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渴望参与相关的技术交流、渴求得到相关的技术资料、希望考察高效工艺的成功实例。
另一次棉纺行业活动也足以说明行业内对高效工艺的响应。2005年12月10~12日,在无锡召开“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上,11日倪远在会议主会场作了有关高效工艺的专题演讲,引起了会议的一次高潮,由于演讲的内容多时间紧,演讲拖延了时间,主持人要求结束发言,当征求参会代表的意见时,全场以热烈的掌声要求继续演讲。11日下午曹小华先生和倪远在三个分会场之一的会议室进行有关高效工艺应用的报告和互动答疑,参会代表应该分成三个部分到三个分会场听报告,但高效工艺的内容吸引了绝大多数代表,另外两个会场仅有十多人入座,其余代表全部挤入高效工艺的报告会场,而且大家热烈参与,使互动答疑不得不延长了时间仍无法完成代表们的提问。会议期间的自由时间和晚上也不断有会议代表前来进行单独或小组交流,如新疆、山东、河南和江苏等地区的代表上门到宾馆的客房来请教和交流,部分专家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前来共同探讨并希望考察实例。这些现象,倪远坦言“都是始料未及的”。
高效工艺在纺纱成本降低和成纱品质改善方面的诱惑力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家们有的说:不要讲降低多少纺纱成本,即使每吨纱降50元成本,我的纱就有了市场竞争力;有的说:是否降低投资成本我倒并不太在乎,我看重的是吨纱成本的降低;还有的老板在实施高效工艺取得显著效益后,要求技术人员既要降成本、又要提品质„„
企业家就是如此地在趋于低利或微利、基本上充分竞争的棉纺行业中,希望通过工艺上的技术进步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正如中国棉纺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所说:曹小华先生提出的打破传统的纺纱重定量新工艺,如果能够正式推广,将是纺纱行业的一次革命。
高效在何处
那么所谓的“高效”,究竟高效在哪里? 2002年9月,从Crosrol MK5D高产梳棉机的工艺技术特性引出棉纺全流程重定量纺纱工艺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开始。2004年10月,倪远提出“高效工艺”概念。倪远说,把创新的棉纺系统工艺称为“高效工艺”是概括了纺纱全流程定量和产量显著增加、成纱品质有效改善、生产成本明显降低、管理难度有效降低等效应对纺纱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作用,即“高效”是指高效率和高效益。因此高效工艺一词是以创新工艺对结果的概括。
现有技术中的纺纱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稳定的使用效果、良好的理论支持,倪远认为,对纺纱工艺的创新行为并不否定现有技术,高效工艺的创新仅是针对现有传统工艺技术的“低效”而作的变革。如果早先有人确认当今的纺纱硬件如主机、专件、器材已经具有提高和改善纺纱效率的能力,那么,业界的很多同仁都会尝试变革。高效工艺的传播效应已经证实了上述论断。
“高效”与“低效”都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相对于传统工艺纺纱效率能提升20%,就可以说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高效工艺的主旨是在品质有所提升甚至显著提升的情况下提高效率,按照典型的实施例,前纺各工序效率的可以提升50~100%、品质改善可以达1~2个档次。
依据不同的硬件和软件能力,高效工艺的实施是有程度的,如工序流程的实施程度、工艺定量、牵伸、速度的实施程度等。只要以高效工艺的思路设计工艺参数和定位产品档次,都可以认为是应用了高效工艺,不过是效率与效益的提升程度取决于工艺的实施程度。
据倪远介绍,高效纺纱工艺的应用价值可以归结为:大幅减少前纺设备配置、降低前纺运行费用、改善成纱多项品质、降低生产管理难度。
高效工艺为降低投资成本、减少运行成本和改善成纱品质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大幅降低生产管理难度”,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其关联到高效工艺应用的可行性、关联到《中国纺织》杂志访谈 高效工艺 能否带来纺纱革命 Page 3 of 4 高效工艺前三项应用价值的具体实现。
一项系统工艺能否被推广应用,其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管理难度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轻定量、慢速度和精细管理的模式具有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的弊端,难以普及应用到各种规模的纺纱企业,特别是广大的民营企业,一些企业用了多年时间、化了好大的人力物力学习国内的优秀模范企业,到头来还是成效甚微。其主要原因一是“精细管理模式”需要多年人才、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的积淀;二是“精细管理模式”的管理成本需要市场品牌价值的支撑。现状表明,“精细管理模式”的成功者基本上都是从计划经济成功转型到市场经济的典范。
真正市场经济中成长壮大的民营企业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来有效改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呢?怎样才能在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有效改善品质呢?对这两个问题的正面答案是多少业内人士所期待已久的事。
据倪远介绍,采用高效工艺后前纺设备的投资费用每万锭大约可以节省150万元、前纺车间的运行费用每万锭每年可以节约数十万元或者说每吨纱节约200元左右,高效工艺对成纱品质的实质性改善可以提高1~2个档次。
追求更大突破
对于高效工艺目前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的发展,倪远说:高效工艺取得了相当的理论突破和阶段性的应用成果,是说我们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经验理论的制约,寻找到了纺纱工艺一条高效通道: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在实践上我们具有了一定的应用面,建立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实例,但这只是初步的,高效工艺的探索还将继续、应用还将扩大。在探索方面,我们主要碰到的难关是主机、专件与新工艺的不匹配,一些目前被认为是极限的工艺参数,主要是受硬件条件的制约。这将随着我们下一步的创新和变革而可能被突破。
纺纱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纱线品质的进一步改善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倪远感到“高效工艺还有许多事要做”。
记者评述:一项技术的价值的实现,除了其本身技术具备的创造价值的能力,推广运用是技术创造现实价值的关键。高效纺纱工艺经过多年探索,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业界认识,都已经到达一定阶段。如何推广,推广到什么程度,将决定着这一工艺是否能够真正为棉纺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中国纺织》杂志访谈 高效工艺 能否带来纺纱革命 Page 4 o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