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厦门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五缘湾特勤消防站建设用
【发布单位】厦门市
【发布文号】厦府〔2009〕8号 【发布日期】2009-01-13 【生效日期】2009-0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厦门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五缘湾特勤消防站建设用地征收土地的通告
(厦府〔2009〕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经闽政文〔2003〕95号文批准,决定征收钟宅社区居委会(原钟宅村民委员会)的土地4645.782平方米,作为厦门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五缘湾特勤消防站建设用地。现将相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征收土地基本情况:
征收单位
项目名称
用途
征收面积(平方米)
被征收单位
征地实施单位
厦门市公安消防支队
五缘湾特勤消防站
公共建设用地
4645.782
钟宅社区居委会(原钟宅村民委员会)
湖里区禾山街道办事处
二、被征收土地范围,以厦府地〔2008〕604号文批准的用地红线实地放样为准。
三、征收补偿标准:按厦府〔2005〕176号、179号文和厦府办〔2005〕213号文执行。
四、被征收土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人应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到属居委会办理补偿登记手续,超过规定期限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应有的权益。
五、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严禁在上述被征收的土地范围内抢种种植物,抢建建筑物,抢养养殖物等,违者不予补偿。
六、被征收单位和个人应服从城市建设需要,积极配合,确保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特此通告。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OO九年一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建设
【发布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厦府办〔2009〕306号 【发布日期】2009-12-07 【生效日期】2009-11-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工作的通
知
(厦府办〔2009〕306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现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09〕191号文)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十二月七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
闽政办〔2009〕191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为加强建设用地全面监管和全程监督,促进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效用地保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审批及批后实施管理?
(一)做好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前期工作。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阶段,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主动参与建设项目用地的实地踏勘和论证,对项目建设方案、用地选址、用地规模、规划修改和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补充耕地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出具用地预审意见。受理建设单位用地申请后,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开展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土地权属调查等工作;拟订建设用地报批“一书四方案”;提供完整的用地报批材料。要严格履行征地前告知、确认和听证制度,对听证中提出的问题,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予以协调,并出具听证协调意见。?
(二)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把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上报的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报批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报批前,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拟报批的地块进行现场勘查,出具现场勘查意见作为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报批的必备材料,涉及违法用地未经依法查处的,不得报批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审查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占用基本农田,是否权属地类清楚、面积准确,是否落实征地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措施,并如实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上述内容的审查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承办人员负具体责任的工作责任制。对审核把关不严、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报批材料的,一经查实,将责成该县(市、区)政府向省政府说明情况,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征地实施的监督管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按规定时限实行“两公告一登记”,依法履行征地程序。自批准之日起两年内未实施具体征地行为的,用地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坚持征地补偿费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发放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发放有困难,确需委托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征地单位发放征地补偿费的,应严格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受委托的单位必须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征地补偿费及时足额发放的承诺函,明确征地补偿费发放的时限和职责,并将征地补偿费的分配方案和发放名单进行公示。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受委托单位上报的分配方案和发放名单进行审核,并按征地进度将征地补偿费拨到受委托单位的资金专户;受委托单位应定期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发放登记表、征地补偿协议和收据等凭证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强化征地审批的事后监督,督促所辖市、县按照土地征收方案和土地征收批准文件要求,按程序依法征收土地;定期检查征地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征地补偿费用的发放情况,加快征地进度,确保项目及时落地。?
(四)加强临时用地管理。工程建设施工临时用地、工程勘察(地质勘查)过程中的临时用地、临时性的取(弃)土和采矿用地等应依法办理临时用地许可手续,按临时用地合同支付土地补偿费,按土地复垦整治协议预缴土地复垦费用。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临时用地的管理,督促临时用地单位在用地期满后恢复种植条件或土地原貌,并按规定组织验收。对临时用地单位不履行恢复种植条件或土地原貌义务的,其预缴的土地复垦费用不予退还,由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土地复垦整治。?
二、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
(五)加强对供地行为的监督管理。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建设用地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等工作,并严格按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约定,对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投资强度、开工竣工时间等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规划管理部门不得批准发放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
省级和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县供地行为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是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供地;是否执行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是否落实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政策;供地价格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供地计划、程序、结果信息公开情况;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或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签订情况;各类住宅建设用地供地结构情况,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等用地占住宅用地供应总量比例等。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督促有关市、县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并视情节予以处理。?
(六)强化土地开发利用的合同约束。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应对拟出让土地的开竣工期限、投资强度和土地使用条件等事项进行约定,并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约定的土地开发利用条件,监督用地者全面履行土地开发利用义务。确需改变规划设计条件等相关内容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经依法批准,按规定补交土地价款。?
(七)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县(市、区)有关出让、划拨供地信息、土地储备信息、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市场交易信息、集体建设用地信息等,应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备案。?
三、强化建设用地利用监管?
(八)健全建设用地信息公开制度。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在相关媒体或指定场所及时向社会公开供地计划、供地结果等动态信息和情况。建设项目用地经依法供地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规定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建设用地批准书》等有关资料的信息在施工现场醒目的位置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九)认真实施建设用地批后跟踪管理制度。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建设用地供应备案和在线监控系统,对建设项目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实施全程跟踪,认真落实项目用地跟踪管理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用地单位是否按照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的条件要求使用土地。对不符合出让合同约定标准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依法处理。?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切实防止土地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现象的发生,对发现的土地闲置,要按规定及时进行清理处置,切实做好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工作。?
(十)完善建设项目用地竣工验收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参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要对建设项目是否依法用地、是否履行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是否存在少批多占和移位用地问题、是否存在违规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等情况逐项进行验收,并出具检查核验意见。检查核验不合格的,不得通过建设用地竣工验收。?
四、进一步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十一)完善违法行为发现和查处机制。要制定动态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责任明确、反应快速的动态巡查网络体系。完善村级协管员工作配套制度,发挥村级协管员的作用。完善案件督办制度、公开曝光制度、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批、供、用、补、查”网络备案制度,认真做好卫片执法检查有关工作。对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制止,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用地行为,对新的违法用地将不予办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
(十二)建立部门联动和协作监管机制。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联动机制,完善和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管的共同责任,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执法氛围。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与司法机关、公安机关以及监察、规划、建设、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完善信息情况通报制度和案件调查相互协助配合制度,互通信息,加强协作。要建立市、县、乡国土资源部门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
(十三)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建立国土资源审批责任追究制度,逐步推行土地执法检查“红绿旗”评比制度和土地执法季度评估制度。健全和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制,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机构负责人和承办人员分级负责的案件查处工作责任制。完善土地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追究违法责任,认真落实《违反土地管理规定处分办法》,对违法占用耕地严重的市县政府领导进行约谈,责令整改,对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屡整不改者进行问责。完善土地执法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土地执法先进奖励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执法先进地区、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
(十四)加强国土资源信访工作。要把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维护合法权益作为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工作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落实好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及包案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督办反馈制度、信访工作动态通报制度、领导约谈制度等。继续组织信访排查,落实重要案件和历年积案息诉息访。对信访量长期居高不下,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县(市、区)要责令整改,整改期间将暂停该县(市、区)除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以及探矿权、采矿权等事项的审批。?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 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应及时报告省国土资源厅。???
二OO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关于制止违法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关于制止违法建设工作
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
受倪超区长委托,由我报告制止违法建设工作的情况,请审议。
近年来,随着我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集美城乡土地房屋快速增值,部分群众违章抢建谋取非法利益行为屡禁不止,非法占地违章建筑查处难已成为制约重点项目推进的主要瓶颈。对此,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行政执法局、各镇街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有效地遏制了违法抢建的势头,为征地拆迁和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2007年以来,全区共清查违法建设1675起,其中拆除1387起,占地面积518962.456平方米,建筑面积474613.79平方米(其中拆除影响重点工程的违法建设507起,占地面积310213.31平方米,建筑面积302190.87平方米);制止违法建设124起,占地面积61526.24平方米,建筑面积65061.39平方米;立案15 起,移送土地部门149件。
一、坚持以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抓手,切实加强对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领导
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常议、常抓、常巡、区委、常督。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以倪超区长为组长的查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部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汇报,及时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二是确定目标,分清职责。2007年11月16日,黄锦坤书记、倪超区长等区领导专题听取了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并确定了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四个100%”的目标要求。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查处非法占地违章建筑工作的通知》和《集美区查处非法占地、违章建筑工作考评和奖惩办法(试行)》,就各镇街及相关部门在查处违法建设中的职责进行明确,也进一步调动了相关单位查处违法建设的积极性。这些举措都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查处和遏制违法建设的坚定决心。三是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在较大规模的查处违法建设统一行动中,区领导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对拆除违法建设方案的审查、把关,加强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确保重大违法建设拆除行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杏北新城二期的征地拆迁工作中,调查发现其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占地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涉及到群众75户。为此,区相关领导亲率执法局、街道、社区有关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宣传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取得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群众自拆违建占地面积达6.7万多平方米,有效的节约了行政执法成本。
二、坚持以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为首要,全力配合征地拆迁开展执法工作
征地拆迁难和非法占地、违法建设拆除难已成为影响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主要近年来,瓶颈。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查处违章建设应以配合征地拆迁和保障重点工程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切实做到对重点建设项目“未建先管、边建边管、建后重管”。一是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出台了《关于禁止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的通告》和《关于加强对重点工程及其周边、招拍挂、计划收储用地范围内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的实施意见》。在规模较大的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启动之前,区政府均及时成立了保障组,提前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沟通,掌握底数。在征地拆迁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镇街、执法局、土地分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执法局也建立了部门内部互通机制,实现重点工程信息共享。同时,各镇街和执法局等部门还与辖区内的重点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建立起全程联系,及时做好跟进保障工作。三是坚持巡查,强化监控。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坚持做到“一般部位计划巡 1
查,重点工程每日巡查”,确保各类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尽可能减少重点工程施工阻力、减少执法相对人的损失、减少行政执法成本,使重点工程区域内的行政执法效率实现最大化。四是严格执法,坚决打击。对重点工程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打击的态势,始终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拆除一处。对群众反映强烈,屡教不改、顶风抢建、影响恶劣的“重点户”、“钉子户”,坚决予以强制拆除,形成“拆除一点、遏制一批、教育一片”的震慑氛围。今年以来,各镇街、执法局、土地分局、公安分局等部门联合行动64场次,出动人员4115人次,对各类重点工程征地范围内的146处违法建设进行了强制拆除和督促自拆,拆除占地面积72828.49平方米,建筑面积61027.71平方米,有力地打击了违法抢建的嚣张气焰,确实保障了征地拆迁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坚持以新一轮创建工作为契机,全面清理整治各类违章搭盖
在开展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建工作与查处违章搭盖结合起来,把整治市容环境卫生与拆除各类违章搭盖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落实,两手抓,两手硬”。一是全面清理各种违章建筑物、构筑物。今年以来,为迎接全省文明城市(区)和全国文明城市考评,执法局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对乱悬挂、乱搭盖的构筑物、建筑物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全区共组织强制拆除和督促自拆各类违章简易搭盖174起,建筑面积55964.82平方米,既保障了市容环境的整洁有序,也消除了因违章简易搭盖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是大力整治废品收购站(场)。2007年10月,区委、区政府牵头组织十余个单位、部门对辖区的废品收购站(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全面清理和彻底整治,共查处辖区内废品收购站(场)
其中拆除取缔172家,建筑面积42291.137平方米(含自拆92家,建筑面积31122.5平方米),387家,关闭停业87家,清运废品土头垃圾数百车。今年以来,区执法局还组织对回潮的七处废品收购站(场)再次进行了强制拆除,整治面积达1161.9平方米。通过专项整治,辖区内主干道两侧废品收购站(场)基本被取缔,其余128家废品收购站的经营管理也得到有效规范,辖区内市容市貌也得到了较大改观。三是积极配合集灌路景观工程改造。2007年,区委、区政府着手对园博苑周边的集灌路部分路段进行道路景观改造。区行政执法局则主动把握有利时机,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有力地敦促40处的各类违章建筑当事人自行拆除,面积近1.7万平方米,也为道路拓宽和绿化提供了用地。
四、坚持以强化巡查执法为手段,有效遏制新的违法抢建态势
去年以来,区执法局、各镇街及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对新的违建的巡查、监控和拆除力度,确保实现辖区内新的违建零增长的良好局面。一是严格落实责任。例如,区执法局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定人、定岗、定路段、定片区、定责任”的包干责任机制,制定“执法中队长、执法人员岗位责任考核细则”,实施局领导、执法中队、执法小组和执法队员“分片管理、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绩效挂钩”四级管理模式,每月对执法人员岗位责任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考评,收到较好成效。二是切实强化监管。例如,区执法局先后建立了队员每日巡查登记制、中队每周分析点评制和每月的局务会业务评析制。又如,各镇街也先后成立了查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分别招聘了一批土地巡查协管员,组成了违建巡查小组,每天分组展开拉网式的巡查。三是坚持依法查处。在查处违法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物是否具备相关土地或规划批准手续需确认的,均能够及时报送土地或规划主管部门进行确认;对违法建设当事人申请要求对案件进行听证的,则按有关规定举行听证。去年底来,区行政执法局还坚持每季度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一次公示,确保了对每一起违法建设的查处做到程序规范、证据齐全、公正公开。四是加强联合执法。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拆除行动中,各镇街、公安、土地、法院等单位和部门均派人到现场参与执法,维护现场秩序,取得良好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各镇街坚决不给予非法占地、违法建筑的店面、厂房和其他出租房屋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出具办理生产经营许可手续所需的场所证明;工商部门坚决不给予利用非法占地建设或者违章建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申请人发放有关证
2照,有效地防止了非法占地、违章建筑成为合法的经营场所。五是强化接处警工作。在去年防抗8号、9号台风期间,区执法局组织了“110”接出警模拟演习,突击检查执法中队的“110”接出警情况,有效检验了各执法中队“110”接出警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保证反馈质量和效果,区执法局先后修订完善了《“110”联动值班室接线员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投诉反馈质量的通知》,对每一件反馈均按相关部门核稿、分管领导会稿、局长签发的流程进行。去年以来,区行政执法局共受理涉及违法建设的群众来电投诉件、“110”转办件、督办信访件等各类投诉4124件,均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五、坚持以推进人性化执法为原则,力促当事人自行纠正违建行为
各相关部门均能够做到坚持教育先行,努力增强广大群众抵制违法在查处违法建设过程中,建设的自觉性;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大局出发,积极推进人性化执法、和谐城管,力争让更多的违建当事人自行拆除。一是强化宣导,营造氛围。区执法局坚持开展“每月送法下乡”,深入宣传城管法律法规、查处违法建设必要性;精心制作《推进依法行政、构造和谐社会》宣传教育片,并通过区委组织部下发到各街镇、村居组织观看;注重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法规和规章,以及城管执法动态信息。各镇街和执法中队也积极结合“12.4”法制宣传日和创建工作,通过在集贸市场等人员聚居地悬挂宣传牌,发放城管法律法规宣传册、宣传单,采取有奖问答、现场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区委区政府查违制违的决心。二是和谐城管,服务群众。在查处各类违法建设工作中,执法局注重通过镇(街)、村(居)和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对当事人进行政策攻心、教育疏导和谈心沟通,力求让当事人自行拆除,减少执法成本,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执法人员在巡查发现违法建设后,及时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帮助当事人算好“两笔帐”,努力打消其侥幸心理。例如,在组织进行废品收购站(场)的整治过程中,杏滨执法中队会同街道、村居通过深入细致做工作,耐心劝导违章当事人自拆,实现了87家、面积为30253.99平方米违章临时简易搭盖的废品收购站(场)全部自行拆除。此外,在引导、督促违章者进行自拆的过程中,一方面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当事人进行现存废品的分类整理,并协助搬到合适的场所暂存;另一方面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主动联系专业拆除人员及机械协助拆除,并派员到现场组织指挥,保证了拆除作业安全顺利进行。三是疏导结合,挂牌施工。在严堵违法建设的同时,区执法局进一步推行了建房“亮证挂牌”制度,有效地增加了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也达到了规范管理私宅建设的目的。今年以来,全区共挂牌施工242户,其中已有100户完成施工。四是媒体“曝光”,形成压力。在拆除一些规模相对较大或“钉子户”的违法建设过程中,区执法局适时地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到现场采访拍摄,对违法建设及其当事人进行“曝光”,让当事人感到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也使其他违建当事人受到教育和震慑。去年以来,执法局共督促当事人自拆违建185起,占地面积107228.7平方米,建筑面积108990.61平方米。
六、存在问题
1、关于执法车辆不足的问题。执法局现有7个基层执法中队,每个中队都设置3个行政执法小组,但每个中队只配置2部执法工具车,其中3部车辆已超过报废期限未更新,执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关于保障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是执法局现有机关、事业干部100名,每人每月值班四天,遇到执行重大保障任务和创建关键时期,便实行每人每月8天值班制,但区财政下拨每月加班补助费每人每月仅有3天。二是执法局现有协管员59人,担负着和执法人员相同的工作,但未享受区财政下拨的节假日加班费补助。三是随着查处违法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常遭到暴力抗法,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建议区财政为执法队员追加下拨每人每月1天的加班费和夜餐补助,为协管员发放节假日加班费补贴,并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为执法人员投意外人身保险。
3、关于部分基层执法中队办公场所简陋的问题。如,杏滨中队与环卫部门合署办公,办公
3场所和停车场所较为拥挤,暂扣物品无处保存,执法车辆进出经常受阻,出勤受影响;集美中队也存在暂扣的物品无处保存的问题。建议请相关街道协调对杏滨、集美两个执法中队的办公场所进行调整。
七、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区查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三个发展平台”建设为目标,以迎奥运和做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考评为契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继续深入贯彻《关于加强查处非法占地违章建筑工作的通知》精神,督促相关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强化联合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同时扎实推进和谐城管,适时开展专项整治,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努力实现查处违法建设“四个100%”的目标要求,为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进一步加大查处重点工程项目范围内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力度
要紧紧围绕辖区内的重点工程建设,全力协助配合征地拆迁工作,及时搞好跟进保障。进一步扎实开展重点工程及其周边、招拍挂、计划收储用地范围内违法建设的专项整治活动,坚持走村入户,组织对上述区域范围内违法建设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确实掌握底数,并在时间节点内完成查处和拆除工作,确保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和招拍挂、计划收储用地的顺利进行。
2、进一步加大打击其他区域内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力度
坚持疏堵结合,多管齐下,狠刹非法占地、违法建设歪风,下大力气对制而不止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加强镇(街)、执法局、土地分局、规划分局的衔接和沟通工作,认真抓好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巡查、抽查、调查、立案和拆除每个环节工作的落实,并尽可能按简易程序操作,把违建遏制在萌芽状态,减少群众的损失。坚持把制止和遏制新的违建作为重点,对新的违建,坚决做到发现一处,拆除一处,绝不姑息迁就。年底前,区查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对各镇街及相关部门查处违建工作情况进行分层次考评,兑现奖惩,以激励查处违法建设的积极性。
3、进一步加大拆除有碍市容观瞻的违章、简易搭盖力度
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为契机,在加大市容执法力度的同时,对辖区内特别是324、319过境国道、主干道两侧、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市级文明村(居)、海岸沿线,以及各住宅小区楼顶等有碍市容观瞻的违章、简易搭盖,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巡查检查,做到一经发现,立即查处,立即拆除;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废品收购站(场)的巡查监控,严防出现回潮,努力巩固创建成效。
4、进一步推进和谐城管,加大引导、督促自拆违建力度
坚持从维护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出发,秉承“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扎实推进文明执法、和谐执法、和谐城管。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舆论工具,采取多样形式,大力加强创建工作和城管政策法规的宣传,加强区委区政府查处违法建设决心和意志的宣传,同时深入过细地做好违建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力争让更多的当事人自行拆除违建。要继续推行建房“亮证挂牌”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引导部分居住在危房或者住房确实紧张的困难户,申请安置保障房,以减少违法建设问题的发生。
第四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厦府〔2008〕340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厦委发〔2007〕10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经市政府研究,现就我市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工作提出
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厦门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村改居”新型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
好的基础。
㈡基本原则。一是主动引导。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工作,引导“村改居”社区逐步向城市社区过渡。二是顺应民意。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务都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落实民主决策程序。三是量力而行。制订各项政策规定和办法要充分考虑财力和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四是逐步过渡。分清轻重缓急,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
二、抓住工作重点,全面落实“村改居”社区建设阶段性工作任务
㈢加快推进村集体资产改制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区政府
“村改居”社区原村集体资产改制工作的阶段任务是:思明区2008年全部完成;湖里区2008年基本完成,2009年全部完成;集美区和海沧区2008年完成20%,2009年完成40%;同安区2008年完成10%,2009年完成20%;翔安区2008年完成5%,2009年完成20%。
1、建立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各区要成立“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改制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领导担任组长,区监察、农业、民政、财政、审计、国土等部门各一名领导为成员,下设工作指导组和审计组。工作指导组负责组织指导“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改制清产核资工作,并对改制村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审核把关。审计组负责对改制村的审计调查工作,审查被改制村财务管理
有无违法违规问题。
每个改制村由镇(街)牵头组建资产清查工作小组,成员由镇(街)包村领导、相关部门干部及改制村干部、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组成,负责处理清产核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做好三项工作:一要区分资产类型,并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别登记造册;二要召开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审核确认;三要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经确认的清产核资结果,并报镇(街)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2、制定集体资产改制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各区、镇(街)要在深入学习掌握相关政策规定,充分调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改制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改制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进度、保障措施、考核办法等相关重要事项,确保改制工作有序稳步推进。“村改居”社区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有关改制具体规定和实施方案,应张榜公布,经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2/3以上(含2/3)成员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并报区政府备案。
3、做好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等工作。按照农业部《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07〕22号)的精神及其规定的程序,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各区要逐步开展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等工作。要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类型和范围,涉及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的折股量化范围、折股量化方式等事项,应提交居民代表会议
讨论决定。
股权设置原则上可设集体股、个人股。集体股所占总股本的比例由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一般不超过总股本的3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立集体股。“村改居”社区公共支出由财政全额承担后,应及时取消集体股。集体资产改制时,向有资格参与分配的对象一次性配置股份,按照“出生不增、死亡不减、迁入不增、迁出不减”的原则固化股权。除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有明确规定外,股权分配对象的确认、股权配置比例的确定应当张榜公布,反复协商,并提交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民主讨论,经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2/3以上(含2/3)
成员通过后方可实施。
4、探索做好改制资产的管理工作。非经营性资产的改制可实行“民办非企业”模式,由“村改居”后的社区居委会以“民办非企业”机构形式向区民政局登记。经营性资产的改制应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并按照《公司法》进行运作管理。其中,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代表必须是享有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的村集体资产共有者。若成立公司条件不成熟,在“村改居”改制过渡期内,可以成立临时性的资产(含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机构,承担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责。不论是成立公司还是临时性的管理机构,都必须成立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的制度。资产管理机构(含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要与社区居委会分设两套账目分开核算,并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和安排使用情况,应按居(村)务公开要求进行公开。
㈣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村改居”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市政管理范围统筹规划、建设,并在今明两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1、加强社区用房建设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目前,全市尚有81个“村改居”社区办公用房未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建设标准。计划至2009年年底,70%以上达标,其中,思明区所有“村改居”社区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建设标准;湖里区所辖14个“村改居”社区中用房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至少要达到5个;海沧区两年内解决尚未达标的钟山社区、鳌冠社区办公用房问题;集美区所辖9个未达标“村改居”社区,2008年安排建设4个,2009年安排建设5个,2009年底前全部达标;同安区所辖15个未达标“村改居”社区,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等建设项目统筹安排,今明两年重点解决环东海域、工业集中区片区“村改居”的社区服务用房问题,至2009年年底全区70%以上达标;翔安区今明两年重点解决环东海域、工业集中区周边20个“村改居”社区办公用房。其中2008年新建15个(新店镇4个,马巷镇11个),2009年新建5个。
有条件的“村改居”社区要将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场所按照1500平方米以上标准合并建设。各区要重点安排解决环东海域、杏林湾、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五缘湾、湖边水库等片区“村改居”的社区服务用房问题。对财政困难的区,市财
政可视情予以补助。
2、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各区要把“村改居”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建设范围,并根据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项目。除规划整体拆迁外,其他“村改居”社区在过渡期内的市政设施建设,应纳入“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家园清洁行动”、“农村道路村村通”、“农村安全饮用水”和“农村健身路径”等项目中,统筹安排。重点解决“村改居”社区的进出村道路硬化、社区排水(污)设施改造、社区内主干道路灯、户外供水供电管线更新等基础设施,以及社区文化活动室、健身路
径等文化设施建设问题。
3、加强环卫管理
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局、各区政府
未采取区、街、社区环卫管理一体化的湖里、集美、同安、翔安区,要进一步加强“村改居”社区的环卫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环卫经费保障办法,切实减轻“村改居”社区的经济负担,在2009年年底之前明确“村改居”社区环卫管理体制,制定出台实施方案。鼓励建立物业管理的企业运作机制,实行管、干分离;合理配置环卫从业人员,合理设定其工资待遇;建立健全环卫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检查考核,提高“村改居”社区环境的日常保洁质量。
㈤落实社区居民社会保障工作
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区政府
进一步完善“村改居”社区居民转移就业政策措施,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组织和鼓励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城
镇居民医疗保险,提高参保率。
1、做好“村改居”社区居民转岗就业工作。在失去土地、社会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的、符合条件的“村改居”社区,配备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从事劳动、就业指导和社会保障服务,做好社区居民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一是对“村改居”社区居民中处于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无业人员,实行统一登记、区别对待;二是将无房租收入、无经营性收入和有就业意愿的无业人员纳入辖区内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管理,经过求职登记接受就业援助;三是对“村改居”居民中符合条件的“4050人员”,经本人申请给予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相应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四是按城镇失业人员的培训优惠政策,组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村改居”社区居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培训。
2、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各区政府可根据财力状况,制定“村改居”社区的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规定,相应地提高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助额度,并将补助标准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同时要积极探索贴息贷款、按比例补助等补助办法,引导更多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允许“村改居”不满5年的社区居民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主选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做好“村改居”居民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在政策上的衔接、转换等工作。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确保将符合低保条件且失去土地的“村改居”社区居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低保范围,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条件的“村改居”社区可以建立居民保障金,专款用于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或教育、医保等个人保障性费
用支出。
㈥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司法局、各区政府
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城市社区管理制度
和工作模式,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1、适当调整社区管理范围。按照便于管理与利于服务的原则,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对“村改居”社区内新开发的商住区,可按管辖范围2000—4000户人口数标准,设立新的社区。对个别管理界线不清、管辖范围相互交叉的社区,可适当
调整管理范围。
2、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建设,“两委”一般应维持5-9人的规模。要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倡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逐步建立“村改居”社区“社区工作站”,配齐配强从事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人员。
完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事务行使议事、决策、监督职能,听取和审议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评议社区居委会成员,审议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自治公约,反映居民意见、建议,讨论决定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至3人组成,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居民代表总
数不得少于50人。
设立社区事务监督小组。其成员从居民代表中选举产生,由5至7人组成,负责督促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检查督促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
落实和社区事务、社区财务公开情况。
成立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由社区居委会牵头,驻社区单位委派代表参加,建立协商议事制度,及时研究社区同驻共建事宜,实现社区共建,资源共享。
健全社区群团组织。加强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2008年年底之前,完成“村改居”社区妇代会、共青团等配套组织的更名工作,健全社区基层组织。
培育发展社区民间公益性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着重培育发展服务类、文体类、慈善救助类、公益福利类等社区民间组织,发挥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两年内志愿者数量应达到社区常住人
口的5%以上。
3、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对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的社区“两委”成员,分批组织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及考试。其中参加社区工作者资格培训考试获得专业资格的,或者参加国家承认学历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学习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含获国家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的),将其身份转换为社区专职工作者。缺编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人员,逐步改善“村改居”社区干
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实行市、区、镇(街)分级培训制度。市负责培训社区主干,区、镇(街)负责培训其它社区干部,社区“两委”成员参加各类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0天。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工作、科技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岗位必备的技能,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完善社区工作者交流挂职制度。继续安排部分“村改居”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挂职锻炼,每期2个月,重点学习示范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拓展工作思路,提
高工作能力。
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已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集中办公制度的社区,其“两委”成员的生活补贴参照所在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标准发放;未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集中办公制度的社区,其“两委”成员的生活补贴标准应不低于所在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标准的60%,并逐步增加。
4、建立完善社区工作制度。已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的社区,要建立社区工作者集中办公制度。未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的社区,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社区工作者值班制度,并视情建立集中办公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有序推进社区各项建设和工作,方便群众办事,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要建立完善社区居委会值班、考勤、考核等工作制度,将其纳入社区工作者考核内容,并与奖惩挂钩,促进“村改居”社
区向城市社区工作方式的转变。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治安服务、计生服务、科教文卫服务等公共服务进入“村改居”社区。对于“村改居”且失去土地的社区,要设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加强居民转岗就业培训和指导。完成社区警务室建设,充实社区民警,搞好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投入,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科普宣传、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引领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救助、扶贫、助残、敬老、托幼等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活动,增强社区服务的多样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
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村改居”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为确保完成“村改居”社区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必须落实以下保障措施:
㈦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建立协调小组例会制度。各区成立区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监察、财政、审计、民政、司法、计生、卫生、建设等单位领导为成员,建立协调小组例会制度。各有关街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设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构,建立例会制度或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村改居”社区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对“村改
居”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㈧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阶段性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采取保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各项计划和措施的落实。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与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村改居”社区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村改居”社区建设遇到的实际
问题和困难。
㈨保证资金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推进“村改居”社区建设阶段性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根据确定的财政资金投入事项,编制预算,保证资金投入,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厦门市人
民政府
二OO八
年九月二十二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10月6日印发
第五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
厦府〔2011〕135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为全面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住房需求,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新就业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问题,并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意见》(闽政〔2011〕18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导则(试行)》(闽建住〔2011〕2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要求
“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解决本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并逐步改善本市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满足上述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公共租赁住房工作要立足厦门实际,科学合理地设定准入条件,从易到难,稳步推进,逐步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
(二)2011年任务
2011年,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万套的目标任务,我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为1.95万套(间),其中市本级占全市任务总量40%以上。各区政府、各部门要按市政府分解的建设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健全组织机构,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建设目标任
务按期完成。
二、规划建设
(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选址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和生活要求,尽量安排在交通较便捷、生活配套设施较完善的区域。可以选择在城市周边地区,集中成片建设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城市综合体,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公共服务延伸覆盖,城市公交全天候
到达。
(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总平面布局要满足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配套商业用房、食堂、文化活动室等便民设施。根据公共租赁住房居住区的规模,在居住区内设置直接为住户服务的社区办公、物业管理用房和棋牌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底层架空层高度应在3.6米以上,作为住户公共活动场所,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根据发展需要,公共租赁住房要配备一定的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位,方便居民使用。
(三)项目设计要执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及《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导则(试行)》。公共租赁住房分为住宅类、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住宅类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新就业职工。为有利于房源的灵活利用,部分宿舍类房源可按住宅类设计,供多人居住,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公用。住宅类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套型面积按以下标准控制:一房型45平方米,二房型60平方米(高层建筑66平方米);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套型面积为30平方米(高层建筑33平方米);以居室为单位供多人居住的单元建筑面积,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但单元内居室不得超过4个,单元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内外装修及景观绿化设计应遵循经济、适用、宜居和环保的原则,一次装修到位。
(四)2011年新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要在8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根据市发改委等部门《关于促进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的意见(试行)》,采用容缺预审办法、变通简化前置手续、多事项并联办理审批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以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五)加强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厦门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若干技术措施》(试行)相关规定,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各项目应根据建设任务倒排建设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加快建设。
三、房源筹集
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的投入,探索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投融资机制,采取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
(一)新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要结合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和本市产业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二)收购存量房源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部门要对现有安置房项目进行梳理,将近期内不需要用于拆迁安置用途的闲置项目,收购调整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各区、各开发区以及企业等自行组织建设的住房,可由市、区政府或指定机构统一收购,作为公共租赁住房。
(三)自2011年3月15日起,出让的新增商品住宅建设用地,按照住宅建筑面积不低于 10%的比例,通过集中配建等方式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扣除拆迁安置房后,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
(四)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及周边,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统筹规划,引导各类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生活设施用地应安排不低于30%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五)经市政府批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建设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
(六)住房困难职工较多的单位,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前提下,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利用自用土地、自筹资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所建住房纳入政府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后,优先向本单位符合条件的职工出租,多余房源由政府统一调配,权属不变。单位自建的公共租赁住房户型、面积及租金标准应向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报备并接受监督。
(七)探索通过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的方式筹集公共租赁住房。可以通过包租的方式,直接向住房产权人中、长期租赁取得公共租赁住房房源;也可以通过登记储备方式,通过建立登记备案平台储备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出租给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户。
四、政策支持
(一)市、区两级财政要将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纳入预算安排。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之前,市本级按不低于实际缴库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各区按不低于实际缴库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的比例计提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取得的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低收入家庭的租金补助和物业服务费补助、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维护和管理费用以及国家、省规定的支出。
(二)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除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入计提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外,还应通过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央政府代发地方债券、住房公积金贷款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的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的资金补助,要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研究利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租赁住房,降低社会资金投资公共租赁住房的融资成本,引导社会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公共租赁住房资金,包括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资金,均可用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贷款贴息。市、区两级财政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租赁住房资金筹集渠道,确保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并保障供应,用地计划和用地指标单列,原则上实行净地供应,相关审批部门要及时办理报批手续,确保按时供地。规划部门、各区政府要尽量选择拆迁量小的建设用地,政府储备用地优先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供应,采取其他方式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可以采用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方式
有偿使用。
(四)加大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力度。要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程序,认真、及时的化解矛盾纠纷,各区政府要采取“项目包干”责任制,每个项目的拆迁工作必须由区领导、镇(街)领导具体负责,并将项目进展情况纳入考核。
(五)全面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8号),降低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成本。
(六)做好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工作,根据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合理安排公积金贷款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要严格审批流程,防止转移挪用。
符合住房公积金提取相关规定的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可以按规定申请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租金。
(七)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按照不超过20%的比例配建商业店铺用于出租出售。政府投资配建的商业店铺租金收入按有关规定收缴和使用,其他机构投资配建的商业店面出售时其分摊的相应面积的土地使用权按出让方式确权给购买者。
五、监督管理
(一)完善制度设计,加快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房、廉租住房政策的衔接工作,完善申请和审核程序,提高审核公示效率,缩短轮候时间,争取让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尽快入住公共租赁住房。
(二)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租期一般不超过5年。承租人应按合同约定合理使用住房,及时缴纳租金和其他费用。租赁合同期满
后承租人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
(三)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实行政府定价,综合考虑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按照不同地段、不同房屋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并按实行动态调整,确保以租养房。租金具体标准由市国土房产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向社会公布。
(四)加强后续管理。强化使用过程监管,制定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保障对象合理使用住房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物业管理,采取组团式、零星单个项目因地制宜实施物业管理。强化退出管理,退出的房源重新安排,确保用于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公共租赁住房只能用于承租人自住,不得出借、转租或闲置,不得用于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六、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我市“十二五”期间公共租赁住房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和具体要求,统一全市上下对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意义的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领导。
(二)健全组织机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纳入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各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和有关文件要求,积极主动开展相关工作,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规划建设、申请审核、使用监管等工作顺利实施。
(三)明确工作责任。各区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市建设与管理局负责编制公共租赁住房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有关要求督促指导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每旬、每月牵头汇总项目实施情况,及时通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编制和下达预算内投资计划,参与制定有关支持政策;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督促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和相关支持政策,研究贷款贴息办法,申报并转下达中央、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审核转下达中央、省投资预算并按规定办理资金拨付,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的监管;市国土房产局负责拟定公共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政策,监督落实用地计划,加强项目用地审批与开发利用管理,并会同市财政局、物价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公共租赁房租金管理办法;市、区民政部门负责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市地税局负责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检查及落实;市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情况,建立约谈和考核问责机制,对工作不力、不按时完成的,实施效能告诫、责任追究等,对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