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2015年12月
目录
一、重点项目………………………………………………………1
(一)高新技术领域………………………………………………1 1.高含盐工业废水分盐零排放工艺技术研发……………………1 2.高速连续喷码机用纳米抗擦墨研发……………………………1 3.超级P91/P92无缝钢管工艺技术研发……………………………1 4.内蒙古草原文化数据应用示范平台……………………………2 5.HY级超高强度抽油杆研究开发…………………………………3 6.卫星(北斗)放牧技术集成示范……………………………3 7.AP1000燃料组件制造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4 8.有色金属高能束焊接关键技术研究…………………………4 9.鄂尔多斯地区煤化工气化用煤煤种适应性研究……………5 10.U76CrRE(La Ce)钢轨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6
(二)农牧业领域…………………………………………………7 11.农田休耕轮作可持续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7 12.早熟、耐密、高产、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8 13.马铃薯适宜品种的选育研究…………………………………8 14.杂粮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9 15.引黄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技术研究与示范…9 16.农区奶牛绿色养殖规范化研究………………………………10 17.优质肉羊品种培育……………………………………………10
18.良种马选育与产业化开发……………………………………11 19.优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11 20.超细、高繁绒山羊品种(系)培育及重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 与产业化示范………………………………………………………12 21.微生物菌肥的研究及产业化…………………………………12 22.内蒙古草品种认证与鉴定及溯源管理研究与示范……………13
(三)社会发展领域………………………………………………13 23.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13 24.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14 25.乌兰布和沙漠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14 26.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15 27.黑果枸杞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16 28.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接与优化完善………………16 29.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目标组分‚敲入‛、‚敲出‛的蒙药协日嘎-4有效成分群靶向筛选研究……………………………………………17 3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健康监控及现代医疗信息系统研发…17 31.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18 二、一般项目………………………………………………………18
(一)高新技术领域………………………………………………18 1.便携式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与分析系统研究……………18 2.50KW垂直风机标准研究………………………………………19 3.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技术平台研发与示范………………19
4.内蒙古公共建筑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及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20 5.废弃四氯化硅生产纳米级气相法二氧化硅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0 6.Au/CeO2-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选择催化甘油氧化反 应性能研究……………………………………………………………21 7.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21 8.AIN陶瓷封装基板制备研发…………………………………22 9.N++重掺磷母合金及光伏级N型直拉技术研究………………22 10.钛合金活性焊丝的研制及A-TIG焊接工艺研究……………23 11.氧化钼焙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3 12.轻烃燃气集中供气成套设备及控制方法研究………………24 13.大型用煤企业无人智能地磅系统研发………………………24 14.大型直接空冷燃煤机组工程给水泵驱动配臵研究应用……25 15.负压转移羊绒联合分梳机研制与应用……………………25 16.3D打印技术研究……………………………………………25 17.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研发……………………………………26 18.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单层化研究与实践………………26 19.能源梯级利用在季戊四醇生产装臵中的研发应用…………26 20.无机高效吸附剂及设备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27 21.固定床电石乙炔法乙酸乙烯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7 22.硬脂酸淀粉酯生产工艺研究开发…………………………27 23.500千伏输电线路航检高清视频数据分析管理系统…27 24.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电网智能巡检维护系统开发…………28
25.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设计生产技术研究…………………28 26.内蒙古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研究………………………28 27.基于O2O模式的草原文化旅游平台-‚内蒙在线‛……………29 28.基于物联网的内蒙古生态畜牧业及智能云服务平台建设…29 29.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企业设备运维系统开发…………30 30.地方戏曲、曲艺动漫产品开发………………………………30 31.基于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系统………30 32.蒙古族文化多形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研究…………31 33.智慧校园建设…………………………………………………31
(二)农牧业领域…………………………………………………32 34.小麦育种与品种开发利用……………………………………32 35.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育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32 36.卜留克集约化生产示范………………………………………33 37.黄瓜耐低温、抗霜霉病新品种选育及枯萎病‚生控‛技术体系的研发………………………………………………………………33 38.高产、优质、水果型番茄新品种的选育……………………34 39.高产、优质、耐密、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34 40.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35 41.红干椒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绿色生产技术研究………………35 42.冷凉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研究…………………36 43.内蒙古抗寒优质葡萄品种选育及无性繁殖体系研究……………36 44.藜麦新品种引进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37
45.优质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核心技术集成及示范………………37 46.内蒙古三河马乘用型新品系选育体系研究………………38 47.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建立与利用…………………………38 48.苜蓿干草低损耗收获、加工调制及安全贮藏技术研发…………38 49.不同养殖模式下肉牛日粮和牛肉营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39 50.功能性生物饲料研制与应用…………………………………39 51.驼血多肽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40 52.具有抑制真菌特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40 53.草原牛羊溯源体系及可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41
(三)社会发展领域………………………………………………41 54.草原生态修复模式与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41 55.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42 56.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42 57.重大疾病、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研究………………………42 58.蒙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43 59.蒙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43 60.基于遥感技术的内蒙古干旱及草原生态监测预警研究……44 61.森林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研究……………………44 — 5 —
一、重点项目
(一)高新技术领域
1.高含盐工业废水分盐零排放工艺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企业中水回用系统产生的高浓盐水,定量分析工艺技术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提出高含盐工业废水分盐零排放工艺技术方案。搭建高含盐工业废水分盐零排放全工艺流程中试装臵,按时记录运行数据、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与无机盐成分检验,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发现问题,最终得出优化方案。
考核指标:进水TDS为6000-10000mg/L,系统整体水回收率>97%。产出的氯化钠符合“日晒工业盐二级”标准,硫酸钠符合“Ⅲ类一等品”标准。产生废结晶盐(混盐)含水率<6%,产量占比<10%。24h连续稳定运行时间不低于5个月(运行)。建成一套规模为3-10m3/h的全流程中试装臵。实现吨水直接运行成本<10元/吨。
2.高速连续喷码机用纳米抗擦墨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高速连续喷码机用纳米抗擦墨系列产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度身订造适合的产品喷印方案。
考核指标:解决食品包装行业易被窜改的根本性问题和解决食品、药品、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可追溯性技术难题,填补该项技术的世界空白。
3.超级P91/P92无缝钢管工艺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控制低磷钢电炉粗炼钢水过氧技术研究;高粘度稀薄渣出钢、提高炉料装入量、控制出钢口孔径、用金属锰代替中碳锰铁调成分等低磷高合金钢冶炼技术研究;减少沉淀脱氧生成的脱氧产物量技术、控制形成高氧化铬熔渣技术研究;精炼过程不间断扩散脱氧,持续保持熔渣还原性,防止精炼过程钢水的多次污染技术研究;破坏弱电石渣,防止下渣及形成吸附能力差的强电石渣技术研究;将钙处理工序由软吹前改为VD前,并在钢中氧含量较低情况下进行,增加大颗粒球状夹杂物上浮时间技术研究。VD前、软吹前钢中自由氧、渣中(FeO)控制到较低水平技术,精炼过程控铝及防止钢锭浇注过程中钢的二次氧化技术研究。高温退火、增加退火时间,达到平衡态组织,薄壁管退火装炉等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出钢碳控制为0.04﹪~0.05﹪。成品钢管非金属夹杂物要求:粗系、细系均为A、C≤1级,B、D≤1.5级,且A+B+C+D≤3.5级;DS夹杂物不大于1.5级。钢管化学成分P≤0.013。钢管在热处理后实际晶粒度应5~8级,要求金相均匀、晶界清晰。同热处理炉两支钢管试片上最大与最小实际晶粒度级别差应不大于3级。钢管硬度值控制在190HB-240HB之间。形成低碳高合金超纯净钢冶炼核心技术;形成细晶无缝钢管热处理核心技术。
4.内蒙古草原文化数据应用示范平台
研究内容:研发蒙古文多媒体阅读技术;蒙古文搜索引擎研发;蒙古文编辑排版技术;多文种互动阅读网站技术;多媒体内容资源数据架构技术;多媒体大数据构筑技术;互联网+教学辅助;互联网+数字出版技术;互联网+多文种数字阅读技术。
考核指标:搭建蒙汉文多语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个用户通用的计算机、移动设备或智能电视等全媒体终端。通过创建内蒙古草原文化信息库及大数据的建设,大力推进内蒙古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产业化运营服务力度,创造更多、更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产品。
5.HY级超高强度抽油杆研究开发
研究内容:研制超高强度抽油杆及配套产品。考核指标:抽油杆抗拉强度、屈服点、表面硬度、疲劳寿命高于D、HL级抽油杆。抽油杆柱的重量减轻,抽油机驴头载荷减小,实现节能降耗。
6.卫星(北斗)放牧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以北斗技术为引导,将低功耗无线物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多种新技术融为一体,开发出一套由“卫星放牧系统”、“远程牧井系统”、“卫星放牧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三大技术模块组合构成的“北斗+”现代畜牧业综合管理系统。将该技术应用于现代畜牧业的创新和发展中,逐步向全国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出一套由“卫星放牧系统”、“远程牧井系统”、“卫星放牧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三大技术模块组合构成的“北斗+”现代畜牧业综合管理系统。利用平台开拓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牛羊肉高端市场,销售纯天然有机的牛羊肉,增加农牧户收入。
7.AP1000燃料组件制造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
研究内容:开展AP1000核燃料元件燃料棒端塞焊接机、包壳管下端部氧化设备、振动装管机、燃料组件组装设备、芯块缺陷外观自动检测仪和燃料组件检查仪等关键设备和工艺的国产化研究,同时,自主研发燃料棒高速无源γ扫描检测方法装臵。
考核指标:形成一套完整的AP1000燃料组件制造国产化设备,带动国内燃料元件制造设装备院所和企业全面掌握国际上三代先进核电技术。
8.有色金属高能束焊接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高强装甲铝合金在激光焊接、等离子焊接和电子束焊接以及激光-等离子弧复合焊接、等离子-MIG复合焊接等高能束和复合焊接工艺条件下焊缝成形过程中的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机理研究;针对厚板高强装甲铝合金在坦克和装甲车中的应用研究;厚板高强装甲铝在高能束焊接工艺条件下焊缝成形机理、镁合金在激光焊接过程中焊缝成形机理及其焊接接头组织演变、力学性能
变化机理、钛合金高能束焊接过程中的焊缝物理化学冶金过程及其微观组织演变机理、钛合金高能束焊接工艺条件下,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的研究。
考核指标:成功研发厚板高强铝合金“LB-VPPA”复合高效焊接技术和研发厚板高强铝、镁合金“MIG-VPPA”高效、高质量焊接新工艺。
9.鄂尔多斯地区煤化工气化用煤煤种适应性研究 研究内容:深入调查研究鄂尔多斯地区各矿区煤炭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煤化工用煤煤质数据库。针对HT-L航天炉、水煤浆气化炉等气化装臵对气化用煤基本性质的不同要求,建立适用于各种气化装臵的煤质指标和评价体系。广泛调研各种气化工艺对用煤指标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煤质指标体系。围绕煤气化用煤指标的约束限制,结合配煤指标预测数学模型,以配煤成本最低等为目标函数,建立煤气化配煤多目标优化配煤数学模型。建立煤气化配煤专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煤质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配煤指标预测和配煤优化方案计算、气化模拟、技术经济分析。满足煤化工(气化)用煤要求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多目标配煤方案,提高配煤效率,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的利用找到一条洁净高效的利用途径。针对鄂尔多斯地区有代表性的煤种,通过对煤灰化学的研究,提出提高煤气化煤种适应性的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地区煤炭资源评价分析报告。针对原料煤基本性质,建立煤质数据库。构建针对航天炉和水煤浆气化装臵的配煤质量指标和煤质指标评价体系。开展精细配煤实验研究,建立配煤预测模型。配煤专家系统开发。建立相应的气化工艺模型,对优化的配煤方案进行有效气流量、有效气含量、比煤耗、比氧耗等的模拟计算,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0.U76CrRE(La Ce)钢轨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 研究内容:确定U76CrRE(La/ Ce)钢轨的LCA边界范围;依据U76CrRE(La/ Ce)钢轨的LCA理念分析生产流程,明确收集业务数据清单;根据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业务数据清单,确定新增数据检测设备及数据传输;建立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系统,确定LCA 方法论;依据LCA方法论对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模型(软件),对U76CrRE(La/ Ce)钢轨的数据进行LCA分析;针对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分析结果进行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根据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考核指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U76CrRE(La/ Ce)钢轨LCA研究软件。通过LCA方法可以对产品环境绩效进行量化评价与诊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LCA数据,并为开展用户先期介入(EVI)提供数据支撑和评价。开展生态
设计,为产品设计提供环境指标可量化的方案建议。通过LCA研究平台,综合评估采购成本与使用成本,推行绿色采购,为采购节能降本工作提供系统化支撑。由于海量数据的支撑,可方便地开展碳排放核算,利用LCA研究方法可以找出不同命题下成本最优的碳减排技术路线。需要达到的指标和参数: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方法论模型(软件)设计与开发;U76CrRE(La/ Ce)钢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系统的建立;实现稀土钢——U76CrRE(La/ Ce)钢轨的LCA引领目标。
(二)农牧业领域
11.农田休耕轮作可持续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在大兴安岭沿麓粮食主产区开展农田休耕轮作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模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形成大兴安岭沿麓休耕轮作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耕作制度的科技支撑水平,进一步促进土地利用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土地的保护、综合整治,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考核指标:通过项目实施,完成技术成果2-3项,申请国家专利5-8件,制定技术规程或标准3-5项,发表论文8-10篇;核心示范区农田休耕面积10%以上,轮作面积30%以上,粮食单产平均提高10%以上,平均节支15%以上;示范区农田风蚀量减少50%以上,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农田休耕轮作核心示范区3-5个,累计核心示范区面积1500-2500亩。累
计示范推广10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1个。形成农田休耕轮作可持续耕作技术创新队伍。
12.早熟、耐密、高产、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在已有玉米育种研究基础上,引进、改良和利用外源种质资源,通过联合育种、穿梭育种,选育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集成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助推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促进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考核指标:收集、鉴定玉米种质资源5000份以上,组建核心基础群体2-4个,培育3~5个一般配合力高的骨干玉米自交系,审定早熟耐密、高产广适、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3~5个;研究制定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标准。新品种比地区主推品种增产5%以上,新品种、新技术年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逐渐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13.马铃薯适宜品种的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选育出适应内蒙古不同生产条件种植和市场消费需求的马铃薯新品种,新品种要兼顾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创新,开展马铃薯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考核指标:在全区建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发基地(平
台);选育出马铃薯优质高产新品种3~5个;研究形成新品种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0万亩。
14.杂粮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
研究内容:在内蒙古各杂粮优势主产区,开展不同地区新品种的密度、肥料、水分调控、耕作模式及杂草控制等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形成标准。开展杂粮节本高效种植技术研究,集成农艺农机相结合的标准化技术。
考核指标:研究集成新品种配套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制定杂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或标准5-8套。新品种、新技术在主产区示范推广10万亩,辐射面积100万亩。
15.引黄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引黄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多水源滴灌水肥耦合及施肥调控技术;引黄灌区多水源滴灌水-盐-肥运移机理及协同调控技术与示范;引黄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区域协同调控技术与示范;高效节水条件下乌梁素海内源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基于高效节水和环境优好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
考核指标:提出引黄灌区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技术模式,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技术运行管理体制,集成技术模式4-6套,编制地方标准3-4套、技术规程2-3套。建立技术核心试验区3000亩,示范区3万亩,建立
技术推广辐射区100万亩。申请专利8-10件,发表论文20篇以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技术管理人员。
16.农区奶牛绿色养殖规范化研究
研究内容:在现有不增加精料投入的奶牛养殖模式下,高效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资源,开发低碳氮减排型和安全无抗饲料,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开展原乳成分的DHI检测与评价,提升牛奶品质安全;研发奶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延长奶牛利用年限,保障奶牛健康;建设基于大数据下的规模化牧场信息化综合养殖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10%以上,单产提高1000千克,乳蛋白含量达到3.1%,乳脂肪含量达到3.5%,乳体细胞数低于每毫升400,000个,现有奶牛利用年限增加1年,推广奶牛4万头,建立奶牛规范化养殖流程1套。
17.优质肉羊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将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利用我区现有丰富的肉羊品种资源进行优质肉羊品种培育。开展肉羊的生产性能测定,利用同期发情、人工输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繁育技术组建核心群,并对肉羊的多胎、多脊椎、短尾低脂、生长、肉品质、脂肪沉积、抗病、抗寒、抗逆等优质性状进行基因标识,充分利用表型、系谱和遗传标记获得更大的遗传信息,培育优质肉羊品种。
考核指标:通过现代繁育技术的集成应用,使优质种公
羊利用率提高10倍以上。组建优质肉羊核心群5-10个。获得肉羊优质性状相关基因标记5-10个。成年母羊体重提高8-10%,成年公羊体重提高10-12%。繁殖率提高10-15%。
18.良种马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研究内容:优质种源的引进、开发利用及良种马选育(选种选配)手段、方法及技术的应用研究;良种马鉴定标准的研究;良种马的饲养管理及科学调教手段对良种马的潜力挖掘的系统化研究;各种用途良种马适宜的饲料配方及添加剂配方开发。
考核指标:建立良种马选育核心群3-5个,完善系谱档案管理;形成3-5个良种马选种选配方案及技术体系,申请专利1-2个;制定良种马性能鉴定标准(规范)2-3项;建立良种马的科学饲养管理规程1-2项及竞技马的调教手段,发表相关文章及出版相应书籍。
19.优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放牧条件下最佳优质肉牛育肥饲养模式及优质肉牛繁育技术模式,并制定优选的肉牛育肥方案;应用性控精液实施人工授精技术,对优质肉牛进行快速扩繁;制定放牧条件下优质肉牛饲养管理标准;加速肉牛良种化进程,开展优质肉牛新品系(种)选育及杂交利用模式研究。
考核指标:利用性控精液实施人工授精技术快速扩繁优质肉牛母牛种群数,使母牛受胎率达80%以上。开展优质肉
牛放牧饲养结合补饲育肥,使育肥期(20-25月龄)日增重达1100克以上。提出放牧条件下肉牛育肥方案和饲养管理标准1-2项。在现有肉牛改良的基础上,加强肉用性能的选育,形成肉牛新品系1-2个。
20.超细、高繁绒山羊品种(系)培育及重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主要开展超细、高繁、高产地方绒山羊优良品种(系)的选育技术研究,以及绒山羊繁殖调控、营养调控、绒肉安全及分级、信息化育种生产管理、环境控制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开展高档绒肉产业的开发与应用,带动绒肉产品品牌的增值。
考核指标:建立绒山羊种质资源基因库1个及长期保存技术体系;挖掘控制绒山羊绒毛生长和肉品质相关基因5个以上,建立绒山羊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开发100kb育种芯片系统1套;培育超级(超细超长)绒山羊新品种(系)种群规模达到3万只,核心群母羊达到9000只,公羊4000只;超级(高繁高产)绒山羊种群规模达到5万只,核心群母羊达到15000只,公羊8000只;在内蒙古建成超级绒山羊育种和绒肉产品生产基地6个。研发超级绒山羊选育、绒肉营养调控、增绒、繁殖调控、绒肉分级质量和绒肉质量安全检测等关键技术、专利及标准规程50项以上。
21.微生物菌肥的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开发适宜作微生态制剂新菌种;提高菌种耐受力,延长产品保存期;完善制造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明确作用机制,开展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正常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节机制,微生物在宿主中定植的决定因素与分子基础研究。
考核指标:液体高浓缩微生物含有效活菌数≥23亿/ml,霉菌杂菌数<1个/ ml,粪大肠菌群<0.3mpn/ ml,蛔虫卵死亡率达100%,PH值达到6.7。
22.内蒙古草品种认证与鉴定及溯源管理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草种质资源基因长期库保存、监测技术研究;草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太核兹技术进行品种种间鉴定;创建草品种信息与实体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与完善草品种追溯认证管理体系。
考核指标:收集、保存草品种资源材料100份;开展苜蓿、沙打旺等品种鉴定50个;长期库品种资源材料监测100个。制定技术规程3个;建立资源共享平台1个。
(三)社会发展领域
23.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
研究内容: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可持续种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沙质草地持续恢复技术与模式、沙地生态旅游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集成、试验与示范,探索内蒙古沙地
持续恢复与生态旅游业协同发展与管理模式。
考核指标:构建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保护和利用复合平台,为沙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探索解决沙区发展面临的‘三农(牧)’问题,构建自治区与国家北方生态防线、促进清洁生产与生态旅游业产业精准扶贫战略服务。
24.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毛乌素沙地区域土地风蚀沙化潜势特征与空间格局分析、毛乌素沙地区域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毛乌素沙地现有林草植被稳定性及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毛乌素沙地典型风蚀沙化区植被恢复技术组装配套与成效评价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多技术高效集成的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面积达5千亩;试验示范区风蚀沙化得到遏制,生物生产力提高20%以上;试验示范区植被稳定,综合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
25.乌兰布和沙漠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乌兰布和沙漠气候特点、立地条件、沙丘形态特征,开展菌草品种筛选及快繁技术体系、高效节水定植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治沙示范区;开展肉苁蓉规范化种植技术、深加工产品研发及生产技术优化、沙漠梭梭林下种养生态循环链研究。
考核指标:筛选耐寒、耐旱、多年生、光合速率高、根系发达的菌草品种23种,建立菌草工厂化育苗快繁体系和工艺流程,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提高肉苁蓉接种成功率,建立以肉苁蓉人工接种为主的沙产业基地。
26.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对内蒙古退化草原进行生态修复及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包括:退化草地恢复动力与持续性维持机理研究、退化草地稳定恢复与维持以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生态畜牧业产业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地植被恢复、优质旱作人工草地建植、天然打草场培育与合理利用等技术集成示范;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和人工饲草高效生产的基础上,开展草畜平衡、家畜改良、优化牧场管理、草畜产品安全追溯等方面研究,建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态牧场。
考核指标:提出提高与维持草地生产力的途径,明确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与途径,提出减缓与应对措施、建设基于牧户尺度的牧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平台,培养高层次草地生态学研究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草原生态系统研究团队。建立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修复示范区达15000亩,在退耕地建立旱作优质人工草地示范5000
亩;建设以单个牧户、牧民合作社、公司经营等不同形式的规模化生态牧场50个;编制《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1项,《草原生态牧场管理技术规范》国家行业标准1项。
27.黑果枸杞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黑果枸杞种源收集与优良种源选择和品种选育技术研究;黑果枸杞播种、扦插、组培、根蘖繁育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组建和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黑果枸杞研发工程中心‛、繁育黑果枸杞良种壮苗10万株、在黑果枸杞适生分布区域建立试验示范区2~3个,同时开展相关栽培技术
28.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接与优化完善 研究内容:按照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研究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重新规划其开发利用路径。(1)查明高铝煤炭资源中各类无机矿产的分布赋存规律;(2)优化改进高铝煤炭资源的开采与选矿工艺;(3)适宜于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高铝煤炭清洁燃烧工艺研究;(4)第二代全湿法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5)高铝粉煤灰提取废渣与其它工业固废协同利用充填采空区技术。
考核指标:实现高铝煤矸石减排70%;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能耗比现有产业化技术降低15%,成本降低20%,废渣产生量降低30%;建立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模
式;申请发明专利3项。
29.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目标组分‚敲入‛、‚敲出‛的蒙药协日嘎-4有效成分群靶向筛选研究
研究内容:协日嘎-4与前列腺炎多成分-基因-蛋白质-疾病网络模型的构建研究;活性成分、疾病、基因关联度研究;协日嘎-4主要靶点实验验证研究;采用HPLC法建立、完善协日嘎-4有效部位化学特征指纹图谱,以小鼠利尿实验及大鼠前列腺炎为药效评价指标,建立谱-效关系,筛选出协日嘎-4治疗前列腺炎的药效组分;采用目标组分‚敲出‛的方法辨识其关键药效物质,采用目标组分‚敲入‛的方法建立关键药效组分‚量-效‛关系。
考核指标:获得协日嘎-4代表性活性成分靶点信息,构建协日嘎-4代表性活性成分与多靶点及多种疾病间的关系图,分析协日嘎-4代表性活性成分可调控前列腺炎疾病相关的靶点信息及疾病关联获得前列腺炎相关生物学通路;实验验证协日嘎-4对前列腺炎靶点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协日嘎-4对于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8篇;参加国际性或国内学术交流活动1~2次,交流相关研究成果;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
3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健康监控及现代医疗信息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通过物联网实现一个完整的生理特征采集、— 17 —
传输、分析、监测、预警的数据处理过程,建立人员健康的大数据数据库,并结合后台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针对医院、养老院、家庭或个人的健康监护,解决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多项生理特征数据传递、共享、预警、监测和处理的问题。
考核指标:实现多项生理特征与监控端的数据通信;完善预警、报警功能,将监护对象及联系人和医疗机构有效结合在一起;建立人体各项生理特征智能监测及现代医疗信息系统应用示范基地1个。
31.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
研究内容:支持单品种年销售额不低于5000万人民币的药物大品种,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改造、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结合管理科学化、吸纳国际先进技术等措施,提高药品质量与标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提升产品的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
考核指标:开展2-3个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突破1-3项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生产工艺优化关键技术;突破2-3项药物大品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要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新的质量标准体系。二、一般项目
(一)高新技术领域
1.便携式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与分析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测试系统结构与外观设计、主要测试与功能模块、系统硬件、软件、测试数据存储与转换功能、采集信号相互隔离与抗干扰方法等的研究,开发一种便携式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与分析系统,精度高,稳定性好,便于携带,适应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需要。
考核指标:测试系统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9068.2—2003 中有关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系统能够测试机组功率范围:0.3kW~50kW;系统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满足在野外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正常测试要求;系统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具备数据监测与显示、历史数据查询、绘制曲线等功能。
2.50KW垂直风机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制多风况垂直轴发电机组技术标准,建立示范基地并安装样机进行相应测试,完成机组组装生产线建设。
考核指标:建立多风况垂直轴发电机组技术标准,建立示范基地并安装样机进行相应测试,完成机组组装生产线建设。
3.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技术平台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低成本、模块化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波动吸收控制优化策略和控制模块;研发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技术平台,开发技术标准智能化对标分析模块、投融资方案
优选模块、项目前期信息搜集校准模块、经济性智能分析模块和智能运维模块;研发统一的技术支持云服务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技术平台,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率提高到99.5%。平台未来接入分布式光伏项目超过2000万千瓦,使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单位千瓦投资下降10%,总收益提高10%以上,为建成坚强高效率智能电网提供技术支撑。
4.内蒙古公共建筑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及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建筑能源系统调适方法、建筑能源系统运行优化和改造技术体系的研究,以及优化和改造节能量核定方法的研究,并进行应用。
考核指标:制定适合自治区建筑节能的改造导则,开展大型既有公共建筑能源系统优化和节能改造示范工程。
5.废弃四氯化硅生产纳米级气相法二氧化硅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四氯化硅汽化器的设计及制造;闭式水解炉及附属的冷却设备、监控设备的设计及制造;内加热脱酸炉的设计及制造;适应气相法二氧化硅性质的气固分离设备的设计及制造;物料冷却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装臵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的条件参数设计。
考核指标:四氯化硅汽化器汽化压力在0.02至1MPa之
间可调,汽化能力>2000kg/h;闭式水解炉内压力-3KPa,生产能力在30%至110%之间可调,物料出口温度在750℃至950℃之间;内加热脱酸炉满足生产能力的需求,产品PH值达到4.1以上(国标为3.6);气固分离设备对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回收效率达到99.9%以上,设备阻力小于10KPa;物料冷却余热回收系统副产蒸汽压力高于0.4MPa,物料出口温度170±10℃,余热回收效率≥80%;装臵控制系统(DCS)、紧急停车系统(ESD)的条件参数满足装臵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整套装臵年产气相法二氧化硅5000吨。
6.Au/CeO2-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选择催化甘油氧化反应性能研究
研究内容:以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甘油选择性氧化催化剂为导向,开展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与CeO2负载的Au纳米晶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催化性能、构效关系的研究。
考核指标:开发出具有高转化率、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甘油氧化催化剂。获得Au/CeO2-MWCNT杂化材料的表界面物理化学性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该材料对甘油氧化反应的催化机理。
7.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发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的产业化制备技术,为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的商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成
套设备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并实现产业化。8.AIN陶瓷封装基板制备研发
研究内容:选用具有粒径级配的AlN原料和烧结助剂,促进颗粒紧密堆积,提高AlN膜片的致密度。采用低污染、低毒或无毒的有机溶剂体系,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凝胶流延工艺制备AlN膜片,提高AlN膜片的致密度和均匀性,减少干燥缺陷的产生。
考核指标:室温下热导率达到200 W/(m〃K)以上,陶瓷致密度在95%以上,热膨胀系数在3.5-5.7ppm/K。烧结陶瓷厚度最小可达0.3mm,尺寸达到4寸的陶瓷基板。AlN陶瓷基板月产能达到60kg。
9.N++重掺磷母合金及光伏级N型直拉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在N++重掺磷母合金拉制过程中,采用特制的石英掺杂机构,研究气相重掺磷技术及相关工艺参数。在N型单晶硅棒拉制过程中,研究连续再加料技术,并设计出符合工艺要求的再加料装臵,调试相关工艺参数。研究氧、碳含量的控制技术。研发可以减少N型单晶生长内部缺陷的制备工艺。
考核指标:N++重掺磷母合金 电阻率:0.002-0.006 Ω〃cm,电阻率径向不均匀性≤10%。低成本、高效N型CZ单晶硅棒:电阻率:n型(2-12Ω•cm),氧含量:O≤20ppma;
碳含量:C≤1ppma;少子寿命:τ≥1000μs。
10.钛合金活性焊丝的研制及A-TIG焊接工艺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钛合金活性涂层焊丝的制造技术,实现活性涂层与钛合金焊丝之间的牢固粘结。研究活性剂加入量和焊接工艺参数对活性焊丝熔深增加效果的影响,以及活性焊丝A-TIG焊对钛合金焊缝金属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钛合金焊接保护装臵的设计及改进,实现可靠的正反面保护。研究Ti31管材常规TIG焊和A-TIG焊焊接工艺,实现焊缝正反面稳定,均匀成型。并研究两种焊接方法对Ti31管材对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考核指标:制造出外表均匀美观,而且粘结牢固,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的钛合金活性焊丝。固化钛合金活性焊丝生产制造工艺,并形成试生产线,实现小批量生产。形成A-TIG焊接管材工艺技术规范。
11.氧化钼焙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通过对氧化钼焙烧的技术改进研究,提高氧化钼质量及产品利用率,对窑体分段进行保温,实现增产节能。
考核指标:产出氧化钼的合格率由原来的85%增加到99.1%以上。窑体内胆由原来的耐火砖砌筑改为浇注料,提高反应热的利用率,延长窑体的使用周期。使杂质元素通过酸洗降低到要求含量。使氧化钼达到国内一级质量标准。年
处理二氧化硫4300吨。
12.轻烃燃气集中供气成套设备及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解决混空轻烃制气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开展混空轻烃制气的基础理论、规模化供气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规模化供气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轻烃燃气站的安装、操作、维护规程等研究。
考核指标:轻烃燃气符合《混空轻烃燃气》(CJ/T341-2010)标准要求。排放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要求。最大供气量可达10000m/h。
13.大型用煤企业无人智能地磅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开发无人智能地磅平台,研发重力传感系统、RFID电子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红外对射控制系统、过磅扫描系统。
考核指标:重力传感系统:灵敏度:1,精度:+/-5,范围:-2000~+2000;射频识别系统:抓拍图像及号牌识别时间≤200ms,车辆捕获率≥99%,整牌识别率≥95%,采集图像分辨率1200×1600或 1360×1024,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MTBF ≥20000h;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像素: 1628(H)×1232(V),像素尺寸: 4.4µm×4.4µm,视频输出格式(数字): 8Bit,JPEG,帧频:1~15fps编程可控;红外对射控制系统:反应速度小于0.1秒,探测距离: 5米至40米,报警输出:开路时间≥1.5秒;过磅扫描系统:扫描距离:0-50
3mm,扫描宽度:80 mm,扫描速度:50 scans/sec,分辩率:0.125mm(5mils)-Code 39, PCS=45 %。
14.大型直接空冷燃煤机组工程给水泵驱动配臵研究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机组,研究新型给水泵驱动方式,实现主汽轮机语给水泵同轴。
考核指标:在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机组工程项目中实施,并进行推广。
15.负压转移羊绒联合分梳机研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分梳机针布技术、落物返回及风送路线的设计工艺,同时,开展在减少盖板分梳机数量的前提下减少纤维损伤的研究。
考核指标:分梳一次性提取率大于75%、纤维损伤小于7%、成品含粗小于2%、含杂小于0.2%、台时产量3公斤/小时。
16.3D打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结构件优化设计技术,包括结构、材料、性能、工艺一体化优化设计与3D 打印技术,发展材料与结构的宏微观多尺度耦合、多学科性能综合的拓扑优化设计新方法,建立基于功能驱动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实现系统。
考核指标:形成 3-4 套面向特定类别复杂结构产品的设计软件,在复杂产品研制中开展应用,在结构减重和功能
提升上产生显著效果;实现 3-4 种特定功能件的优化设计与制造,并在多个工业领域实现工程化应用,达到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设计目标;在多个领域实现示范应用。
17.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高性能工业机器人设计、运动控制、精确参数辨识补偿、运动控制参数匹配与优化、协同作业与调度、监控诊断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服务机器人机高效协同作业技术、人机合作安全技术研究。服务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构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形成技术发明专利。
18.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单层化研究与实践 研究内容:研发褐煤低倍率单层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囊式回料系统、U型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用旋翼式风帽、低倍率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全自动灰循环、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全自动水冷除渣等5项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与制造。
考核指标:不改动锅炉原来的基础结构,基建投资节省大约40%。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褐煤使用效率。
19.能源梯级利用在季戊四醇生产装臵中的研发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将用季戊四醇脱醛塔塔顶的含醇醛蒸汽,梯级利用到甲醛脱醇塔、季戊四醇蒸发脱水、季戊四醇缩合液预脱醛塔等处,降低蒸汽消耗,节约能源。
考核指标:全年节约蒸汽22.06万吨/年,折合标煤22.06×0.095=2.0957万吨/年,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0.无机高效吸附剂及设备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具有投资少、反应快、易操作的高效吸附絮凝一体化处理装臵,用于工业污水处理。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高阳离子吸附容量无机高效吸附剂并达到年产3万吨生产规模,污水处理成本低于0.1元/m3。研发高效吸附絮凝一体化处理装臵,节省投药量10%以上。
21.固定床电石乙炔法乙酸乙烯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固定床电石乙炔法乙酸乙烯生产技术,开展醋酸乙烯合成及精制工艺及固定床反应器设计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固定床电石乙炔法醋酸乙烯‛的生产装臵设计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单台反应器产能为5万吨/年。
22.硬脂酸淀粉酯生产工艺研究开发
研究内容: 研发硬脂酸淀粉生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考核指标:产品白度≥90.0,取代度≥0.005,pH: 6.0-8.0。建设年产3万吨硬脂酸淀粉酯生产线。
23.500千伏输电线路航检高清视频数据分析管理系统 研究内容:通过对500千伏输电线路直升机巡检高清视频海量数据管理与网络共享技术、航检视频截取图像超分辨
率技术、直升机巡检缺陷动态管理和分析技术以及智能检索功能的研究,研制出直升机航检视频数据杆塔定位识别与自动化剪辑、压缩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一套500千伏输电线路航检高清视频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建立‚输电线路航检视频图像分析档案库‛;使用图像超分辨率技术,提高缺陷判断的准确性和检出率。
24.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电网智能巡检维护系统开发 研究内容:研发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电网巡检维护系统。
考核指标:系统具备基础数据维护功能、输配电设备、线路的管理功能、实时检测功能和设备、线路巡检维护功能等。普通属性数据查询时间:小于5秒;属性数据统计时间:小于18秒;空间数据浏览时间:小于10秒;普通空间数据统计时间:小于28秒。
25.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设计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技术。开发漏电断路器软件、集中器软件、载波模块软件、GPRS通信模块软件、漏电继电器软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单项)软件。
考核指标:年生产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5万台,集中器5千台。
26.内蒙古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RTDS的等值技术,开发基于RTDS平台的内蒙古电网主网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模型;开展内蒙古电网安全的三道防线控制策略及其适应性的实时仿真研究;搭建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开展区域电网配套继电保护、稳控、失步解列装臵的动态模拟试验。
考核指标:所开发的等值方法,主要参数(端口电压、电流)的仿真准确度不低于5%;所构建的基于RTDS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研究模型准确,参数设臵合理,符合实际运行情况,与传统的离线软件仿真和动模试验相比,更能真实反映安全稳定系统的动作行为;试验方案设计合理,能全面考察安全稳定系统在各种故障方式下的协调动作特性。
27.基于O2O模式的草原文化旅游平台-‚内蒙在线‛ 研究内容:采用客户个性化自定制方式,打造专业的草原文化旅游平台。
考核指标:平台具备先进的线下服务监督、专业的用户点评体系和信誉体系;建立新型的文化旅游服务模式。
28.基于物联网的内蒙古生态畜牧业及智能云服务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基于微电机系统(MEMS)的牲畜可穿戴生理监测系统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畜牧业智能管理系统研究。畜牧业智能云服务平台的构建。
考核指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畜牧业监测及智能云服务平台,把草原环境信息、畜群位臵信息、牲畜生命特征信息的监测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同时可以进行决策控制,能够帮助畜牧业企业和牧民饲养精细化、自动化、远程化、虚拟化。
29.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企业设备运维系统开发 研究内容: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信息,跟踪设备运行状态,分析设备运行效率、停机、故障。通过智能手持终端完成设备日常维护及维修任务。提高维护、维修水平及质量,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构建企业预防性维修体系,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可用性。设备备件管理,跟踪备件工作时间及维护状态,及时提供备件更换提醒。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设备信息推送到移动终端,实时共享设备运维信息。
考核指标:通过设备管理系统来解决生产车间内设备的管理问题,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设备的故
30.地方戏曲、曲艺动漫产品开发
研究内容: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数字动漫技术手段相结合,制作地方戏曲、曲艺动漫,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研发传统戏剧动漫集成技术,攻克地方戏数字化集成难题。探索地方戏数字化开发。
考核指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搜集整理相
关剧本和素材,制作经典动漫剧不少于30集,并制作相应的形象宣传片、广告片等。
31.基于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系统 研究内容:针对现代物流企业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的实际需要,结合并运用无线动态定向装臵专利,进行基于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和应用。
考核指标:成功开发基于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系统,并进行推广应用。
32.蒙古族文化多形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实现平台建设,支持蒙、新蒙文、汉、英、俄等多语言功能,实现WINDOWS和Linux双系统操作,解决安卓、IOS系统对此平台的兼容性问题,填补当前没有针对蒙古文化内容的图形图像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的空白。
考核指标:具有同时支持蒙、新蒙文、汉、英、俄等多语言的功能。填补自治区没有针对蒙古文化内容的图形图像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的空白。系统具有一套系统分发管理多平台数据展示功能。系统将部署至云服务器,多语言多平台统一部署。使用高清智能视频盒子播放视频内容,形成无网络播放形式。解决在安卓、IOS系统上的应用。
33.智慧校园建设
研究内容:在校园网络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管理,达到资源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考核指标:建设一个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的以有线为基础、无线作补充的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功能;建设数据中心,实现流控、计费、安全、备份等目标;构建以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和特色专业资源为核心的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开展多种网络化服务项目,形成智能型人文社区服务体系。
(二)农牧业领域
34.小麦育种与品种开发利用
研究内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创新优异资源材料,选育新品种;针对内蒙古小麦主产区不同生态条件和新品种生理特点,提出标准化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提出内蒙古小麦主产区小麦抗旱(避旱)高产稳产、保优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耕作栽培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鉴定、筛选资源材料 1500 份以上,创新育种资源材料 8-12份,自主创新育成3-5个优质、高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在内蒙古小麦主产区建立优质小麦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5-8个,示范面积3万亩/年,— 32 —
辐射推广30万亩,新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5%以上,品质达到中强筋以上,抗当地主要病害。
35.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育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在已有引进国内外优良设施蔬菜专用新品种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适宜内蒙古地区种植的设施蔬菜专用新品种,并进行核心示范和生产示范。进一步完善、集成主要蔬菜种类不同茬口集约化、规模化育苗技术。完善、集成主要设施蔬菜配套栽培技术。
考核指标:审认定设施蔬菜专用新品种10-15个。研发制定集约化育苗标准技术规程2-4个。建立集约化、规模化育苗技术体系1-2套。制定设施蔬菜、瓜果栽培标准技术规程2-3个。核心示范设施蔬菜新品种及配套集成技术200亩,辐射带动10000亩。核心示范区增产20%,辐射区增产15%。
36.卜留克集约化生产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种植密度和播种期试验,完善卜留克规范种植技术,推广规模种植;推广以深翻、深松、旋耕、机械化联合整地等技术为代表的机械化秋耕地技术;进行种子收获、保存相关技术研究;开展卜留克专用腌制液的研制;开展腌制水循环利用技术应用,开展产品储藏技术研究与应用。
考核指标:制定卜留克种植技术标准1-2套;选育适合高寒生态条件和机械化作业的优良、高产卜留克品种1-2个;
制定卜留克生产加工管理规范1-2套;示范推广10万亩,亩产达到2500以上。将卜留克脱盐时间缩短为30分钟之内,盐分差值为0.2%以下,脆度保持良好,侵泡产品用的废弃汁液循环利用达到70%左右。
37.黄瓜耐低温、抗霜霉病新品种选育及枯萎病‚生控‛技术体系的研发
研究内容: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早熟、耐低温、抗黄瓜主要病害的新品种选育;筛选黄瓜枯萎病‚生物化学疫苗‛;研究黄瓜枯萎病的‚生控‛技术体系;开发扩繁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并从植物活体中提取能抑制黄瓜枯萎病菌存活的‚生物物质‛,制成制剂,结合‚生控‛技术体系控制黄瓜枯萎病。
考核指标:收集、创新种质资源30-50份,育成抗霜霉病黄瓜杂交种1-2个;分离出化感物质,形成黄瓜生控技术规程1-2套;黄瓜枯萎病生物疫苗1-2种;发表论文5-10篇。
38.高产、优质、水果型番茄新品种的选育
研究内容:收集国内外水果型番茄品种材料,创新并形成高代稳定自交系,进行杂交新组合配制,选育新品种;通过不同整枝方式、不同施肥技术等对品质、产量的影响,研究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考核指标:选育出优良自交系5个以上,选育出优良组
合10个以上,选育出高产、优质、鲜食型番茄品种1-2个;形成一套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39.高产、优质、耐密、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发掘大豆高产、高脂肪、高蛋白、耐密、抗病虫等特异性基因材料,通过聚合杂交、轮回选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法,创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新品种节本调控和绿色防控等增产、提质、增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选育高产、优质、耐密、多抗大豆新品种2-3个。高产品种:增产5%-10%(比现生产主栽品种);高油品种:脂肪含量≥22%,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45%。新品种抗病虫害强。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区平均单产比非示范区增产10%以上。大豆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100万亩。
40.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内容:以大麦常规杂交技术为基础,结合辐射诱变、生理鉴定、穿梭育种、分子标记等育种技术,建立轮回选择群体,将多抗基因进行重组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实现多个目标性状集于一个品种;进行栽培技术研究并集成节本、高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
考核指标:鉴定大麦资源材料100份以上,储备一批适
宜不同逆境的优良品系,育成1-2个优质、高产、多抗型啤酒大麦新品种,产量指标:水地亩产≥400kg/亩,旱地亩产≥300 kg/亩;商品品质达到国标啤酒大麦一级以上标准。
41.红干椒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绿色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采用先进的杂交育种手段,针对红干椒的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熟性和品质等性状进行新品种选育,育成的红干椒新品种突出抗病、高色价和加工专用等特性。制定不同品种的红干椒栽培技术规程。
考核指标:筛选出丰产、抗逆、高色价值、抗病优良红干椒自交系材料10~15份,选育新品种1-2个。制定新品种配套新栽培技术标准1-2套。
42.冷凉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引进收集胡萝卜、大葱、洋葱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通过筛选、鉴定和创新,选育出雄性不育系及配套保持系和优良自交系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经过组合筛选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区域试验,筛选出优质、高产、抗病胡萝卜、大葱、洋葱杂交组合。进行胡萝卜、大葱、洋葱等绿色生产模式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培育出早熟、优质、耐抽薹胡萝卜新品种2-4个,优质、高产、抗病大葱新品种1-3个,洋葱新品种1-3个。研究制定冷凉蔬菜绿色生产模式与关键生产技术规程3-6套。建立绿色生产模式与关键栽培配套技术示范基地3-6
个。示范推广引进、自育品种40000亩。
43.内蒙古抗寒优质葡萄品种选育及无性繁殖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选育抗寒优质葡萄品种,解决由于无霜期短、冬季寒冷,需要进行葡萄下架埋土防寒等问题。开展抗寒优质葡萄品种的抗寒性鉴定及生态适应性研究;研究抗寒优质葡萄品种无性繁育技术,制定优质丰产标准化综合配套栽培管理规范;提出我区葡萄产业化发展的方案。
考核指标:收集抗寒优质葡萄品种资源,明确不同地域葡萄形态特征、生长结果习性。建立抗寒优质葡萄品种无性繁殖体系,选育出抗寒优质葡萄品种2-3个。制定抗寒优质葡萄品种优质丰产标准化综合配套栽培管理规范。建立抗寒优质葡萄品种种植示范基地2-3个。
44.藜麦新品种引进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研究内容:通过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比较不同基因型藜麦产量和品质表现,筛选出高产优质藜麦品种,研究不同生态区春季气候因素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确定藜麦实现高产的适宜播种期范围,开展藜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生理基础和技术措施的研究,并进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筛选出高产优质藜麦品种2~3个;建立适应不同生态区的藜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2-3套,规模示范基地2-3个,面积500亩以上,藜麦平均产量达到150kg/亩以上。发表论文3~5篇。
45.优质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核心技术集成及示范 研究内容:集成肉用种羊纯种扩繁、优质肉羊杂交配套、繁殖调控及安全饲养技术模式等,促进肉羊产业的高效生产,加快性状优良的种羊快速扩繁和规模化养殖。
考核指标:完成1000枚鲜胚移植,组建优质种羊核心群规模达2000只以上,年供优质种羊1000只以上;经济杂交商品羊5万只。同期发情率达90%;腹腔镜输精鲜精受胎率达95%;超数排卵平均可用胚8枚;鲜胚妊娠率达60%。
46.内蒙古三河马乘用型新品系选育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三河马遗传资源普查,研究建立三河马品种登记体系,建立三河马数据库;开展选育过程中的回交选种选配研究,培育乘用型三河马新品系,研发乘用型三河马的饲养管理和调教技术。
考核指标:培育乘用型三河马新品系1个,保护和创新利用自治区优良家畜品种特色种质资源。建设三河马种质研究综合实验室1300平方米,增设3个固定配种站,年配种量为1000匹母马;年输出乘用型三河马500匹-700匹。
47.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建立与利用
研究内容:开发我国北方地区的动物遗传资源库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收集保存动物资源品种,开展以繁育新技术为基础的遗传资源保护及产业推广模式。
考核指标:建立世界唯一具有地区特色的蒙古高原动物
遗传资源库和信息平台;收集保存40种以上动物遗传品种;开展1项特色家畜资源利用。
48.苜蓿干草低损耗收获、加工调制及安全贮藏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利用‚高度尺‛确定苜蓿刈割期,利用根系指标评价苜蓿再生性和越冬率;利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确定最适宜的干燥技术和干燥效果分析;开发草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及安全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苜蓿干草低损耗调制加工技术1套,适合不同地区安全贮藏苜蓿产品的技术方案1套,草产品快速检测平台1个。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平台1个;建立优质苜蓿生产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1万亩,制定苜蓿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行业标准1项,专利1个。
49.不同养殖模式下肉牛日粮和牛肉营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研究内容:应用日粮营养检测、牛肉指纹图谱等特征数据的化学计量学分析技术,构建肉牛日粮和牛肉营养特征模型,判别不同养殖模式下肉牛肉品营养素的构成及品质差异,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性,准确地进行畜产品产地标识,保障畜产品品质和安全,为绿色有机肉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考核指标:揭示不同养殖模式下的肉牛日粮及牛肉营养
特征规律,建立日粮营养评价技术和指纹特征分析技术1套;形成牛肉肉品质评价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
50.功能性生物饲料研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制开发细菌素反刍动物复合生物饲料、功能性低聚糖反刍动物生物饲料、双效复合生物饲料等功能性生物饲料并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细菌素复合生物饲料、功能低聚糖复合生物饲料、双效复合生物饲料3类功能性生物饲料产品。形成生产技术工艺3套,生产线3条,建立肉羊示范基地10个,规模10万只,奶牛示范基地6个,规模3000头。发表论文8篇。
51.驼血多肽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在前期已完成驼血多肽酶解、分离、脱色、干燥工艺等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驼血多肽泡腾片研发的基础上,完成中试试验。对生产线设计和工艺参数的进一步优化,进行试生产。
考核指标:研发出制备驼血多肽的复合酶配方及其酶解的新工艺;建立大孔吸附树脂多级串联分离制备驼血多肽的新工艺;研发以驼血多肽为原料的泡腾片新产品。申请发明专利1-2件;发表论文5-8篇。
52.具有抑制真菌特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依托乳酸菌菌种资源库,以分离不同地区的
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适合用于发酵乳制品、青贮饲料生产以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抗真菌乳酸菌并进行系统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因组尺度代谢重构方法完成其高密度富集培养工艺的研究开发。进一步利用低温包埋技术制备高活性、高浓度冷冻干燥直投式发酵剂。
考核指标:筛选获得5-8株适合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抗真菌乳酸菌。筛选获得5-8株适合用于青贮饲料生产的抗真菌乳酸菌。筛选获得5-8株适合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抗真菌乳酸菌。建立适合用于不同抗真菌乳酸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和冷冻干燥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论文3-4篇。
53.草原牛羊溯源体系及可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将建立草原羊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发票安全开具平台与草原羊可信交易平台以及现代草原畜牧业物联网数据平台等四大平台,依托搭建在云端的分布式计算资源池,实现数据互通,信息聚合,通过服务总线优化和智能化流程处理,支持草原羊全产业链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专业化分工运作与高效协同。
考核指标:首次建设针对苏尼特草原羊畜肉产品细分领域的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塑造可信交易环境。获得2项以上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专利。
(三)社会发展领域
— 41 —
54.草原生态修复模式与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草种质资源资料评价鉴定,筛选适宜不同类型草地的草种;在草甸、典型和沙地三类退化草地,利用适宜草种优化配置和技术措施,建立适宜的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生态修复模式评估。
考核指标:评价鉴定草种质资源材料100份;形成3套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草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55.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区黄土沟壑区、砒沙岩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失衡的特点,通过对侵蚀退化区生态系统定量辨识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水土资源承载力,研发集成地表径流调控、土壤肥力提升、植被快速恢复、高效节水等水土资源保育技术体系和综合生态修复模式,并开展技术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3~5个侵蚀劣地生态恢复途径与人工促进技术;突破雨洪收集与高效节水技术1~2项;形成2~3项不同侵蚀劣地植被恢复与资源利用技术规范,并建立示范区。
56.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实现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燃烧天然气排放标准,开展烟道脱
— 42 —
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的试验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工程,使烟尘、SO2和NOX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燃气的排放标准。
57.重大疾病、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恶性肿瘤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通过生物活性物质、药物、肿瘤细胞检测等治疗技术对恶性肿瘤起到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癌症死亡率。
针对心血管等重大疾病防治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心血管病的综合防治、心脏康复指导、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相关疾病综合防治能力。
开展外科手术辅助新技术、身体损伤康复技术等临床诊治新技术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提高早期癌症确诊率和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和手段,制定重大疾病科学、规范化的治疗技术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规范现有诊疗方法、干预措施及康复方案,研究建立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培养高层次人才3-5名。
58.蒙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支持蒙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等具有临床优势的特色诊疗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采用蒙医传承技术的现代化研究,形成具有安全、有效、低成本、适宜基层推广的蒙医临床技术。
— 43 —
59.蒙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蒙药制剂中蒙医专用的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开展蒙药配方制剂中的原料药、制备工艺、指纹图谱质量标准相关性、初步稳定性、有效期、安全性评价、药理药效学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开展蒙药配方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推广与应用。
考核指标:完成蒙药材质量标准研究1-2个;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蒙药配方制剂1-2个。
60.基于遥感技术的内蒙古干旱及草原生态监测预警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农牧业干旱的诊断技术、监测技术、预报预警技术、评估技术等的研究及农牧业干旱的综合业务系统建设。
考核指标:形成内蒙古农牧业进行合理的子区域划分结果和电子图集。建立内蒙古土壤水分预报系统,同化卫星遥感资料和地基观测资料,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数据,提交完整的土壤水分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内蒙古干旱评估系统并运行。
61.森林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高分影像的阿尔山森林资源遥感信息提取;通过森林火灾、病虫害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及森林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研究,构建森林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森林灾害应
— 44 —
第二篇:2011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1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湖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结合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四化两型”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民生科技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制定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本指南是组织编制与实施2011省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者组织申报本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
2011省科技计划按照现有计划体系,以及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三个层次进行布局。科技重大专项由厅重大项目办组织进行主题凝练和顶层设计。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遵照本指南进行申报。
一、基本原则
1、突出规划的落实,体现发展导向。围绕“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启动落实,突出“四化两型”建设的技术需求,强化计划的宏观统筹,着力推进科技前沿抢占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工程、科技惠民支撑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等七大工程的实施,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2、加强宏观统筹,突出有限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民生科技发展两大重点,准确把握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重点技术领域、关键技术和重点 产品,确定支持重点。加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的相互配套衔接,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的有机结合,加强省级计划与国家计划的配套、与市州计划的衔接,突出对县市基层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构架基础研究、支撑计划、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相互结合相互衔接的计划体系。
3、突出产学研结合,强化计划实施绩效。加强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创新、模式的探索,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加快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支持重点
科技支撑。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研发,突出农业、资源环境、节能减排、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民生科技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催生新的市场和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惠民,提升科技服务于民生的能力。
成果转化。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加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加大量大面广公益性、共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惠及民众。
创新能力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创新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合作创新和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强化基层科技工作,增强科技自身创新与服务能力。
基础研究。以突破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人才,储备技术为主要目标,立足现有优势和特色,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工程,2 有针对性的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有针对性的加强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重点解决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化两型”发展中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次申报项目包括8个专题。专题1 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及产品 重点支持:
1、新材料领域:先进能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硬质合金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材料。
2、先进制造领域: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高档数控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大型冶金、矿山装备。
3、能源交通领域: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装备,大型风力发电装备,核技术应用及核电辅助装备,地热能利用及其他绿色能源新技术及装备,智能电网技术及关键装备,节能关键技术及装备;数字化交通管理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区域交通一体化运输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4、电子信息与现代服务业领域:新一代网络及“三网融合”技术及产品,物联网及传感网技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集成电路及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及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软件外包等创意产业支撑软件,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申报条件和要求:重点项目必须具有明确的产业化前景,申请单位应具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条件,有良好的资信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优先支持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
主管处室: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专题2 农业关键技术及示范 重点支持: 1、生物育种
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加强选育一批优质、专用动植物新品种,研究综合配套生产技术。
(1)地方生猪名优品种保种、提纯复壮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
(2)专用型旱粮作物新品种选育;(3)水稻、棉花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4)蔬菜新品种选育。
申报条件和要求: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有一定的资源配套能力;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研究条件;有示范基地。
2、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开展主要农产品、特色资源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1)竹木资源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棉花籽、油茶等油料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示范。申报条件和要求:牵头企业要求有一定的资金配套能力,具备产业化生产设备、技术手段,并已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产学研紧 4 密结合,有较好的科研团队、技术基础和研究条件。
3、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针对农产品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研发、集成与示范推广,提供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科技支撑。
(1)水稻等主要作物重金属降解关键技术研究;(2)水稻优质、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3)蔬菜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申报条件和要求:有相关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研发能力强、相对稳定的攻关队伍;有实验条件、试验场所、研究基地。
4、生物质能源技术
开展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的技术与工艺研究,形成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体系与中试线。
(1)木质纤维转化生物质燃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液体生物质燃料生产新工艺研究与集成示范。申报条件和要求:有大中企业参与,企业有一定的资金配套能力,具有中试场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强;产学研紧密结合,有较好的科研团队、技术基础和研究条件;有示范基地。
5、支农工业与装备技术
以为我省农业生产提供低成本、多功能、适用于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农业机械为目标,研究各种应用于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中的各种产前、产中和产后作业机械与设备、设施。
(1)南方智能化农机具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2)林业产品采伐机械研发。
申报条件和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有一定的资源配套能力;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开发条件。
6、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技术、酶与发酵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开展我省特色动植物资源功能基因研究,为生物农资、医药卫生、农业安全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我省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生物农药与生物兽药创制与示范;(2)绿色(或无抗)饲料添加剂和饲料研发。
申报条件和要求:具备较好的科研团队、硬件设备和技术基础条件;产学研结合紧密。
主管处室:农村科技处。
专题3 社会发展关键技术及产品
1、关键技术及产品 重点支持:
(1)资源与环境领域:金属矿产接替资源开发,清洁选矿技术,城市矿产高效清洁利用技术,有色、钢铁冶炼低碳技术集成,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重污染场地及土壤修复技术,化工、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环保产业技术及装备。
(2)生物与医药领域:中药大品种改造技术及产业化升级,名医名方和名优中成药新制剂产业化技术,大宗道地药材规范种植与深度开发技术,濒危珍稀药材培育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新型医疗器械研制技术及装备,重大疾病、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新技术,生物制品应用技术研发及临床应用,新药研发。
6(3)公共安全及其他领域:重大自然灾害精细预报技术,食品安全事故防范与治理技术,矿山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与技术,突发事件应急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
申报条件和要求:重点项目必须具有明确的推广应用或产业化前景,申请单位应具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条件,有良好的资信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
2、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能力建设
重点支持:两型城市建设与示范;区域循环经济示范;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工业城市环境修复。
申报条件和要求:主要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实验区,2010年起批准建立的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主管处室:社会发展科技处。
专题4 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 重点支持:
1、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合作项目;
3、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中医药、现代农业技术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4、推动我省技术及产品“走出去”的项目;
5、“泛珠”三角科技合作项目,优先支持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澳门科技委的科技合作项目;
6、对台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条件和要求:
1、具有一定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能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7 实现再创新,利用国际技术优势,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能够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我省优势实用技术、产品“走出去”,提高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2、重点计划项目须提供近2年来与国外境外合作单位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外文)。
3、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须按照《湖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提供相关材料。
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必须具有明确的国外合作单位及国际合作基础,重点项目须提供近2年来与国外合作单位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外文),优先支持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基地项目。
主管处室:国际科技合作处。
专题5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与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
1、成果转化推广 重点支持:
(1)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清洁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项目;
(2)通过技术转移落户湖南的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和国家计划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
(3)技术先进成熟、适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惠及民生的量大面广项目,特色农业资源精深加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8(4)对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作用明显,技术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能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跨行业、跨地区推广应用的项目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项目。
申报条件和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并办理了科技成果登记;
(2)申报科技成果推广重点项目,一般以企业为主体。项目申报单位应承担过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并有产学研结合的基础;
(3)申报科技成果推广一般项目,重点是量大面广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4)填报《湖南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请书》
2、科技兴贸 重点支持:
(1)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力强的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示范项目;
(2)具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高,有较好的出口前景,在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示范作用明显的项目。
申报条件和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拥有自营出口权的内资企业;
(2)申报的项目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已出口且有一定的出口规模,申报一般项目的出口规模不超过100万美元,申报重点项目的出口规模不超过300万美元,在项目完成时可形成显著的出口创汇能力。
9(3)填报《湖南省科技兴贸计划项目申请书》。
3、技术交易与市场专项 重点支持:
(1)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2)促进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各类计划形成的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项目,促进与院校联合开展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项目;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技术转移能力研究项目;(4)技术市场管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技术交易人员培训项目。
(5)填报《湖南省技术交易与市场专项计划项目申请书》。申报条件和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属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交流交易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市场管理机构。
主管处室: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
专题6 软科学研究
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工作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开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四化两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民生、科技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研究,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的决策参考作用。
重点支持:
1、湖南省科技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2、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3、科技支撑“四化两型”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4、科技支撑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5、加快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相关问题研究;
6、科技惠民相关问题研究;
7、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研究;
8、科技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研究。申报要求:
填报《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 主管处室: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
专题7 博士后人才培养 重点支持:
立足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学科与技术领域优势,抢占科技制高点,自由选题,开展具有前瞻性、关键性的科技创新研究。
申报条件和要求:
1、申请人必须是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企业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内的、2009年6月30日至2011年1月30日正式进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外省博士后流动站和本省工作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人员,须在省博管办进行备案,并提供相关证明。
2、进站日至申报起始日满三个月以上的申请者,应提供在该站的科研开题情况(非本次申报课题)及相关证明;进站日至申报项目起始日满一年以上的申请者,除提供该申请者开题情况(非本次申报课题)及相关证明外,还需提供中期考评情况。在站时间按 11 两年计算,申请者需延期出站的须提供省博管办批准延期出站等相关文件资料。
3、每个博士后流动站或企业工作站申报项目不超过2个。
4、填报《湖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专项计划项目申请书》。主管处室:人事教育处。
专题8 应用基础研究 重点支持:
1、新型材料制造与应用、基础材料改性的科学基础研究;
2、基础医学、药学与遗传学的基础研究;
3、优势农作物育种与栽培的基础研究;
4、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5、重点制造行业与重大建设工程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6、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
7、新能源探索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基础研究。申报条件和要求:
1、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申请项目研究的负责人,一般应具备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
2、申报单位原则上应按1:1比例配套经费。
3、重点项目的项目组研究人员3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不得低于30%,优先支持能形成知识创新团队的项目。
4、优先支持省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若项目负责人系省级重点实验室人员,须在项目申请书封面计划类别栏中注明所在省重点实验室名称。
主管处室:发展计划处。
第三篇:2012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2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一年六月七日
目 录
申报须知 …………………………………………………………………1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8
一、工业领域……………………………………………………………8
(一)新能源技术 ……………………………………………… 8
(二)电子信息技术……………………………………………12
(三)新材料技术 ………………………………………………13
(四)装备制造技术 ……………………………………………16
(五)其他 ………………………………………………………19
二、农业领域…………………………………………………………20
(一)农作物育种种质资源创新 ………………………………20
(二)农作物新品种育种技术 …………………………………20
(三)动、植物新品种选育 ……………………………………21
(四)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5
(五)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 ……………………27
(六)农业信息及装备 …………………………………………28
(七)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29
(八)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 …………………………………29
(九)山区经济技术开发 ………………………………………31
三、社会发展领域……………………………………………………35
(一)重大新药创制与生物医药开发 …………………………35
(二)医疗卫生技术 ……………………………………………38
(三)资源与环境 ………………………………………………40
(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41
(五)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2
(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建设……………………44 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指南 …………………………45
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45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46 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48
一、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48
二、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8 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指南 ……………………………………57 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指南 ……………………………………………61 河北省科普展教资源开发原创与共享科普专项项目指南 ……………6
4申 报 须 知
根据“十二五”全省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重点,结合当前全省经济、社会与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制定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2012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产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科技惠民为重点,以实施重大专项、创新工程、科技行动为抓手,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指导原则是:
1、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改造升级,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
2、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面向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3、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支持跨区域和国际科技合作,面向京津加强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引进与交流。加大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科技资源集成,努力实现重点跨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科技要素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集聚。继续集中财力实施一批省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力求在重点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提升我省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
本指南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者组织申报2012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
2012年重点实施科技支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政策引导性计划等六种计划。
科技支撑计划,是我省主体科技计划,按资助方式分为财政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财政资助项目按重要程度和资金支持强度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三类。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包括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培育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包括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和科技条件建设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高校、科研单位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政策引导性计划,包括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普项目等。
本次集中受理的项目包括: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软科学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普项目。
自筹经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科技条件建设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要求另行发布。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基本条件
1、在河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具有项目实施必须的工作基础和研究平台;
3、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健全。
(二)申报人基本条件
申报人应为具有一定研究专长和科研资信的在职科技人员。项目组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从事与申报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学习经历、研究经历和前期工作积累,有组织相关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申报项目有关要求
1、符合本指南规定的申报要求。
2、工业类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应以企业为承担主体;大学、科研院所牵头申报此类项目,需有企业作为协作单位联合申报。
3、重大项目(省自主创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不再单独组织申报,此次与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同时申报,须在申请书中予以注明属重大、重点或一般项目。
4、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要客观、合理,承担单位要按相应比例配套自筹经费。由企业牵头申报的科技支撑项目的自筹比例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60%;大学和科研院所牵头申报、企业参与的科技项目,参与企业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30%;大学或科研院所独立承担的科技项目自筹经费比例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20%。
(四)限项要求
1、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原则上只能承担1项在研项目,确因工作需要,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可承担2项不同类别的科技计划项目。
2、作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有1项在研项目的,在项目执行到第3年时可申报新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同一申请人不得在同一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申报2项以上(含)省科技计划项目。
4、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三年内有拖期未结题、未按要求提交项目执行情况调查报告等不良记录者,不得参与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
5、研究内容相同或相似的项目,不得多头申报或重复申报。上述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应用开发类: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普专项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基础研究类: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上述在研项目指:在本指南发布时尚未提交验收证书的项目 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国家配套资金项目等不列入查重范围。
三、申报程序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与书面申报并行的方式,实行归口管理、逐级申报,科技厅不受理单位或个人的直接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除外,其申报受理程序参见本指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省直单位通过归口的省直部门申报,其他单位通过所在市(扩权县)科技局申报。申报步骤如下:
1、填写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人登录河北省科技厅网站(www.xiexiebang.com/tex、马克隆值3.4-5.1;人工接种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转基因品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安全性评价相关手续;新品系参加河北省区试或通过河北省(国家)审定。
重点内容二:高产常规棉新品种
考核指标 品种生育期在130天内;同同地块试验面积不低于5亩,亩产皮棉120公斤以上;纤维长度不低于29mm、比强不低于
28cn/tex、马克隆值3.4-5.1;人工接种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转基因品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安全性评价相关手续;新品系参加河北省区试或通过河北省(国家)审定。
优先主题四:大豆、花生新品种选育
针对目前我省对大豆、花生生产、食品加工、出口等方面的需求,重点开展:高产大豆,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选育。
优先主题五:优质、高产杂粮新品种选育
我省是我国杂粮主产区之一,针对我省杂粮产业中缺乏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杂粮新品种的问题,重点开展:优质、高产、多抗专用谷子,优质、高产食用豆,优质、专用燕麦,高产优质水稻等新品种选育。
优先主题六:高产、优质、抗病果树新品种选育
针对我省果树生产优良品种缺乏及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重点开展:丰产、优质、抗性(抗逆、抗病、抗虫)强的干果(核桃、板栗、枣等)新品种选育,丰产、优质、耐贮藏、优良加工性状、不同熟性水果(苹果、梨、桃、草莓、葡萄等)新品种选育。
优先主题七:优质、抗病、专用型蔬菜新品种选育
针对我省在配套新品种滞后于蔬菜业发展的要求,适宜设施栽培的良种不足,风味、口感等方面适宜高层次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少等问题,培育一批多类型、多熟性、专用型适销对路可以与国外高端蔬菜品种相抗衡的优良蔬菜新品种。重点开展:优质抗病白菜,早熟春甘蓝,抗病毒、适宜不同季节生产的设施专用番茄,设施用甜椒(辣椒),宽叶优质韭菜、抗抽薹春季用白萝卜,紫皮和黄皮洋葱新品种选育。
优先主题八:主要畜禽新品种的引进、改良与选育
目前我省乃至我国动物育种领域明显滞后,鸡、兔、猪、羊品种仍然依靠大量引进,主要畜种整体生产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日益
增长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根据我省在我国畜牧领域的研究优势,重点开展:河北柴鸡自别雌雄配套系选育与肉用杂交研究,农区优质肉用绵羊品种选育,家兔新品种选育,河北省猪性能测定体系与新品系选育。
2、申报要求:
(1)要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在产量潜力和基本抗性方面已选育出能达到考核指标的基础品系,并具备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和试验鉴定相应考核指标的基本条件。
(2)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验研究方案。按照2-3年的期限要求,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和经费预算,需要自筹资金的也要在预算中体现。项目完成时的预期目标必须完全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3)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河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每单位只能申报同一作物项目1项,已承担与本次征集同样重点研究内容项目的单位不得参加申报同样重点研究内容的项目。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29224
(四)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围绕我省粮食、蔬菜、畜牧、果品等产业发展需求,以优质安全为核心,加强提质减耗增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为农业持续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粮食作物高效丰产稳产关键技术
针对水资源短缺、粮食种植模式单
一、单产增加难度加大等问题,加强不同生态类型区粮食作物水肥高效丰产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加强作物全程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强适宜不同生态类型区粮食种植模式的研究,开展适宜盐碱荒地等中低产田水肥高效生产技
术体系及模式的研究,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单产水平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优先主题二:蔬菜优质安全减耗增效生产技术
围绕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安全提质、增效降耗、上档升级,开展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研究,加强绿色、有机产品的安全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重点开展集约化育苗、环境调控、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绿色控害等综合技术的创新集成与示范应用。
优先主题三:优势特色果品提质增效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 围绕我省优势水果和特色干果产业的发展,以提质增效和带动产业升级为核心,加强果品产前、产中标准化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集成和应用,重点加强果园优化管理模式、简化栽培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以及果园配套机械化小型设备的研究开发,开展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优先主题四:畜禽水产集约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为重点,强化主要畜产品和水产品产前、产中共性关键新技术的研发。重点加强适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安全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畜禽、水产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预警、诊断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加强环保型饲料、安全兽药配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构建畜禽、水产常见多发病防控和治疗技术体系。
优先主题五:精品农业科技示范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粮油、蔬菜、畜牧、果品、水产等产业发展,以特色品种应用为基础,以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现代生物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先进精深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和应用为支撑,以科技示范园为载体,以品牌农产品为表现形
式,在全省不同区域类型区实施一批精品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2、申报要求:优先主题1-4的项目须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重大技术要形成一定规模的示范。优先主题5的项目,应以产业为链条,能形成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高品质的品牌产品,并有依托实施的示范基地。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92268
(五)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
以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支持研究开发水资源、土地资源、养分资源、农林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保护技术,促进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
重点研究农艺农技结合的综合节水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农田节水计量灌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测墒节灌技术,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水多级利用技术,微咸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加强耕地质量保育技术研究,土壤培肥新技术、养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优先主题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重点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高效降解微生物筛选与菌剂制备,沼气工程增温技术及配套设备研发,沼渣和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可降解农用生物质新材料、高效低能耗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与产业化配
套装备的开发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
优先主题三: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加强干旱、冻害等重大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开发,开展生物抗灾、技术减灾、应变避灾等方面关键技术和配套设备的研发,加强地基人工节水增雨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92268
(六)农业信息及装备
适应农业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加强机械化农业装备的研究开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农业信息技术
加强农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大田种植、果蔬、畜禽、水产、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专业化的管理辅助决策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与空间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决策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优先主题二:现代农业装备
加强农业机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重点加强设施智能化环境自动控制设施与装备,新型作物工厂化、智能化育苗成套设备,高效精准施药(肥)装备,智能化高效喷灌滴灌渗灌设备,作物机械化生产、收获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设施和装备水平。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92268
(七)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围绕我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为目标,加强产学研联合,培育壮大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开展粮食、果品、蔬菜、畜牧和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的贮运、精深加工、增值转化及产业化等重大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加强农产品检测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
加强农产品加工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物流等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系列新产品。加强现代物理加工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与示范,开发新型安全高效农用生物制剂、高附加值加工产品。加强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功能性产品开发。
优先主题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开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规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物多残留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快速检测方法和产品开发。研究制定农产品加工过程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2、申报要求: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企业承担项目应有一定比例自筹经费。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92268
(八)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
围绕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提高县域科技服务能力,重点支
持建设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强化科技培训、建设示范基地等带动产业发展,支持县级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完善农村科技体系、开展科技合作、搭建服务平台等促进科技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针对我省区域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立足现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基础,围绕粮食、蔬菜、果品、畜牧等区域优势产业,按照“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链条完整、基础设施过硬、运行机制灵活、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集成示范、展示培训和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探索科技、人才、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聚集新模式。
优先主题二: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县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结合科技信息服务、科技特派员创业、科技培训等工作的开展,以建设星火12396信息服务站点、培育创新创业平台、扶持科技服务组织、培训农村科技带头人、加强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为重点,建立完善基层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公共科技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县级科技管理部门职能。
2、申报要求:另行下发通知组织申报项目。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08657
(九)山区经济技术开发
围绕实施“两山科技工程”,重点抓好绿色名果、生态养殖、旱作杂粮、名贵药材、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设施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山区科技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攻克一批制约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力争在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山区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示范
重点支持山区科学试验站、山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区研究所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山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山区特色优势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优先主题二:山区植物资源生态地学要素适应性与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山区植物资源生态地学要素组合空间分布特征、山区植物资源生态地学适应性、优化布局及种植技术集成、山区植物资源生态地学适应性信息化管理技术、山区生态地学要素实时监测技术体系、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地学要素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以及数字山区建设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主题三:山区优势果品省力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重点研究开发山区有机苹果新型省力化栽培及品牌国际化技术、山区有机核桃良繁新型省力化栽培技术、山区枣产业新型省力化有机栽培与病害防治技术、山区仁用杏抗逆栽培技术、山区有机板栗栽培技术、山区有机山楂省力化栽培技术、山区有机葡萄生产技术开发、山区有机草莓栽培技术、山区柿果省力化技术集成、特色杂果有机生产技术及山区果品种植区防雹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在不同区域建立规模化优势
果品省力化栽培技术示范区。
优先主题四:山区高效、低碳型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重点开展低碳型生态奶牛、肉牛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低碳型生态养鸡技术研究与示范;低碳型生态养羊技术研究与示范;低碳型生态养兔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低碳型生态养殖特种动物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山区养殖业的低碳、循环经济模式。
优先主题五:山区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重点开展山坡地设施结构优化与建造设计;集雨节灌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研究;设施精品果、菜、花卉高效模式的标准化研究与技术示范;山区非耕地资源及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设施无土栽培与基质配制技术研究;建成集综合设施、集雨工程、节水灌溉、种植标准、养殖生产、沼气利用 “六位一体”的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形成山区设施绿色果、菜、花卉等生产示范样板。
优先主题六:山区优势农产品储藏及深加工技术开发
重点对山区甘薯、核桃、大枣、酿酒葡萄、板栗、山楂、柿子、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进行贮藏、保鲜及加工共性关键技术、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及运用传统与现代保健理论,重点开发以我省特有的中药材为主题的保健食品,如降血脂、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特定功能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建立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科技创新与中试平台、山区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分析测试平台和可追溯体系。
优先主题七:山区功能杂粮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山区特定功能杂粮品种的筛选与培育、功能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与加工技术示范、山区杂粮旱作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山区杂粮配套生产机械研发与示范、山区杂粮生产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
等方面的研究,将功能杂粮新品种、功能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杂粮丰产栽培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进行综合集成,建立以杂粮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山区杂粮综合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山区杂粮开发技术水平。
优先主题八:山区道地中药材仿野生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珍稀、濒危药材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种源繁育研究;山区药材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山地药材仿野生栽培技术;产地加工储藏技术体系等研究。
优先主题九:山区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目前食用菌产业存在的菌种退化、老化严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匮乏;栽培技术不规范,产品档次低,病虫危害严重,栽培模式单调,出菇季节集中;生产废料再利用程度不够;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环节薄弱;食用菌产品深加工技术落后,缺乏高技术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重点开展食用菌优质菌种选育及评价、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错季菇栽培技术、一棚多菌、周年生产技术、草腐菌集约化增效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菌糠循环利用技术林下套种食用菌技术、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主题十:山区生态休闲渡假区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目前本行业存在的“科研滞后于开发实践、专业人才匮乏、品牌特色不鲜明、经营管理欠规范、产品知名度低”等问题,重点研究生态休闲度假与红色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地质公园生态休闲度假、新农村风貌游等产品的开发技术,以及滑雪场本土彩色植物文化景观营造技术,山区地域性生态旅游商品开发,通过塑造品牌提升品味,推动山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优先主题十一:山区现代中心村镇科技示范工程
以提升科技水平、培养新型农民为核心,以改善民生、富裕农民、33 优化环境为目标,加强山区中心村镇建设科学规划,生态家园和新能源建设,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水和垃圾处理,农民技术培训,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技术的开发与示范,提升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水平。
主要进行山区中心村镇的规划与布局、沼气能源开发与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与村镇秸秆气化技术、山区小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技术、入户终端设备的研制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技术、山区低碳型村镇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新农民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主题十二:采矿迹地综合治理及尾矿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采矿迹地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采矿迹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全尾砂充填地下采空区技术、钒钛磁铁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钒钛磁铁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主要解决尾矿、废矿迹地利用和植被的恢复,采取各种矿山废弃地复垦复绿措施,恢复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优先主题十三:林地复合经营及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林地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林地复合经营技术与示范;林副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提高林地的产出效益,使之成为绿色食品、药品、工业品和能源供应基地。
优先主题十四:优化生态景观人工再造技术研究
针对山区不同的林、果、草植被本底情况,通过开展景观植物引进筛选与适地化栽培技术、山地景观节点优化设计与建造技术、经济林景观改造与观光农业设计技术、生态林景观改造与山地美化技术、生态林景观改造与山地美化技术、山地景观林生态美化功能与评价、建立山地景观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采用“新造、改造、关键节点绿化、重点板块高效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建立多类型、多树种、多层次、多效益、多功能的森林景观,以再现山川秀丽、花果飘香
的秀美富裕山川景观。
优先主题十五:山区生物质能源资源培育技术与开发
通过对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固体燃料等生物质能源树种的良种选育、引进及集约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生物质固化技术,改善直燃热性能;引进先进的生物质热裂解设备,优化热裂解工艺,研究生物质炭化、气化加工的关键技术,以造林大户、林业生产单位和加工企业为依托,建立生物质能源林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山区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山区办公室 0311-85818350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重大新药创制与生物医药开发
医药产业肩负着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保护社会生产力、保障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使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为医药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支持重点
国家I类新药研发、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仿制、中药材基地建设、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药候选药物的研究及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优先主题一:国家I类新药研发
重点支持1-2项能在2015年底以前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的国家I类新药。
重点内容: 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自主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好、副作用小、市场前景大的国家I类新药。
优先主题二: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研究开发
以专利药物保护即将到期为契机,选择受惠人群大、市场成熟、市场份额大的专利药组织研究开发,加速壮大我省医药产业整体经济实力,促进我省医药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点支持“十二五”期间能产业化的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
重点内容:选择国内临床应用急需,市场容量大的专利到期药物组织技术、装备的前期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优质制剂、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研究,确保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完全达到原药的标准,降低药品费用,满足人民用药需求。
优先主题三:中药材大基地建设(定向委托)
针对目前我省药材生产小而散、散而乱,缺乏规划,难以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问题,继续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逐步提升我省道地、优势中药材质量。
重点内容: 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及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我省道地和优质药材规范化生产,组织开展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种源繁育研究、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药材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专用肥及施肥技术研究、规范化和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到“十二五”末,通过中药材大基地开发建设,攻克一批药材污染的关键技术,建立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体系。该类项目由企业、科研单位、院校共同申报。
优先主题四:创新药研究与开发
“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新药候选药物的研究,以逐步提升我省医药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实力,推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重点内容一:中药
中药复方候选新药研发。重点支持有效组分、有效成分、药效及成 36 药性特征均已明确的中药候选新药研究。
重点内容二:化学药
新化学药物研发。重点支持已经过药效学初筛、具有新作用靶点、新化学结构、或超分子组装特征的候选新药的研发。
重点内容三:新剂型
利用新敷料或新技术开展的新剂型及相关新制剂研发。重点支持针对各种肿瘤的靶向制剂和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缓、控释制剂的研发。
优先主题五: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
为满足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用药需求,更好地为全民医疗保障服务,围绕重大疾病组织大品种药物技术升级创新研究,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大品种药物。
重点内容:重点支持年销售额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且用量大、受惠人群广的单品种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
优先主题六: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重点支持制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及其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内容:围绕生物技术药的创制,重点支持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新物质结构、新载体、新靶点、新机制、以及运用新技术开展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尤其开展人源或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型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及多肽药物、核酸类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研究。
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的重大需求,视情安排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并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2、申报要求:国家I类新药开发、专利到期药仿制、中药材基地建设和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项目,企业可单独申报或企业、大学、科研院
所联合申报。企业要配套完成项目的足额资金。
新药候选药物的研究,重点支持能支撑新药开发的项目。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0311-85879143
(二)医疗卫生技术
重点围绕再生医学技术、中医治疗常见病、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眼病、口腔疾病等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再生医学技术、中医传统诊断治疗技术及其他临床适宜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相关学科的技术水平,带动建立我省在本领域的高水平科研专家团队。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再生医学技术对内科常见慢性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优先主题重点研究再生医学技术在内科常见慢性病的临床应用,评估再生医学技术的可实施性及制定规范的应用方案。本优先主题设指令计划重点项目1项,自筹经费计划不再支持。
重点内容一:再生医学技术在治疗常见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评估
立足再生医学技术在治疗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再生医学技术对常见内分泌疾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探讨并制定再生医学技术治疗中的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研究制定详尽的疗效评估和监测指标;拟定再生医学技术对常见内分泌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最佳治疗规程。
重点内容二:神经再生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评估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与损伤的神经再生治疗技术的关键问题,探讨神经再生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与损伤治疗的时机、途径以及疗效,研究神经
再生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损伤、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的有效性及可控性的规范化技术流程,制定一套相关的技术实施方案;探索神经再生技术的临床转化及应用的个体化规范,提升我省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重点内容三:再生医学技术在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评估 针对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应用生物技术干预治疗。通过对血管、心肌、心脏电生理等方面监测评价,探讨再生医学技术在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事件的作用,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规程。
优先主题二:常见疾病临床诊治技术研究
开展河北省城乡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适宜诊治新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安全、有效、低成本、切实可行的临床技术研究。重点关注:急救医学、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眼病、口腔疾病及临床诊断新技术等。本主题原则上不支持基础研究内容和优先主题一已包括的研究内容。
重点内容一:临床新技术安全性、有效性比较研究
重点内容二:研究常见病、多发病疗效确定、简便易行、低成本的诊断和治疗新方法研究;
重点内容三: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现有诊断方法、干预措施的改进、修订。
2、申报要求
优先主题一:牵头申报单位为省属综合医疗单位并具备规范化的专门用于再生医学技术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支持多优势学科联合申报;项目负责人要求具备正高以上职称,具有组织协调多学科联合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优先主题二:财政资助项目要求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自筹经费项目要求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硕士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91809
(三)资源与环境
围绕我省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新技术应用研究与中试示范,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使科技进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污染控制及新工艺新方法研究 从行业特性分析着手,对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产污和排污强度,开展过程控制及综合治理的新工艺新方法研究;以重金属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河北大宗药用植物产区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镉、铅、汞、铜、砷等重金属监测分析,样品采集、监测方法及重金属吸收规律研究。
优先主题二: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水厂污泥处臵技术与设施研究 按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开展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适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技术及其优化组合研究,降低处理系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优先主题三:微生物制药菌渣处臵和利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微生物菌渣的污染特性,研究菌渣污染特征及其环境行为,开发适合生物制造业发展现状和环境保护需要的微生物菌渣污染控制及安全处臵技术。
优先主题四:其他与环境保护技术相关的科技支撑研究
重点开展重大节能降耗新工艺、设备和产品研发,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
优先主题五:地热资源技术集成应用与工程示范
地热是环保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改变当前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热资源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优先主题六:地质资源重要成矿带成矿找矿研究
以现代成矿找矿新理论为指导,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勘查技术,对重要成矿岩石学、地球化学、就位机制等重大地质问题与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实现重要成矿带成矿理论与找矿关键技术的突破。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76525(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加强海洋产业关键性技术研究,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培养壮大海洋科技人才队伍,为把沿海地区打造成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生态和经济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海水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针对我省淡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突出问题,以培育壮大海水利用新兴产业为目标,围绕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利用关键设备,突破一批海水利用成套技术,开发大规模海水利用成套装备,建设海水利用示范工程。
优先主题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围绕开发和利用海洋特有的丰富生物资源,以培育沿海地区海洋生物新兴产业为目标,研究开发海洋创新药物、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挖掘滩涂植物的特殊功能价值,突破一批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分离提取等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高端产品。
优先主题三: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近岸陆域生态破坏、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海洋功能退化、突发灾害事故频度增加等严重问题,重点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海洋重大灾害预警与减灾技术与装备,典型海岸带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重要河口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73216
(五)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解决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臵资源领域中的共性科技问题为目标,支持公共性、非营利性,并具有明确应用方向与前景的技术研发与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提升我省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优先主题二: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把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优先支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臵技术及装备
的研发。针对打击在食品中使用非法添加物和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重点支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和仪器研制。
优先主题三:科技强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根据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反恐防恐等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研究实用高效的情报信息、监控预警、决策指挥、快速反应、控制处臵等保障技术,并依托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开展综合示范,提高维护社会安全的技术支撑能力。
优先主题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为目标,重点支持适合大众的科学健身模式、健身手段、健身器材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以备战第30届伦敦奥运会以及第十二届全运会为目标,重点支持体能训练、专项力量训练新理论、模式、方法研究,提升我省竞技体育的竞技能力。
优先主题五: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脆弱易损珍贵文物本体、文物保存环境、考古发掘现场、古代木结构建筑等保护技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艺技术。
优先主题六:旅游科技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发旅游区生态与景观环境保护技术、民俗文化传统继承与保护技术,开展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技术应用示范。
优先主题七: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现代大型建筑设计与绿色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建筑施工装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城市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与快速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与应用,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73216
(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建设
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将实验区(示范区)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技术示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在已经批准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引进、集成与科技示范活动。
优先主题二:区域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 在已经批准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组织推广循环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探索建立符合区域特色、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73216
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项目指南
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一)重点支持方向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重点发展”的原则,重点在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现代服务业、冶金、化工、节能环保、医药卫生、轻工与建材、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主要依托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推进产学研合作。
(二)申报要求
(1)研究开发方向明确,特色突出,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具备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在本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省内同行业中是公认的技术权威,在国内有较高的影响。近三年在本研究开发方向上承担重点研究开发或产业化项目不少于6项。
(2)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有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近三年在本研究开发方向上获取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不少于9项。
(3)工程中心主任应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地位,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不超过60岁;每个研究开发方向应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固定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40%。
(4)工程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完备,能满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
试验任务的需要。研究开发、试验和办公用房不少于1500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5)具备培养高级人才和技术培训的条件。高校申报的工程中心应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和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它单位申报的工程中心应具有培养(或代培)研究生的能力和条件。
(6)建设单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信誉,有筹措建设资金的能力,能为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技术支撑及后勤保障,能够承担建设和管理工程中心的责任。建设单位是企业的,近三年年均产值不少于2亿元,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列河北省同行业前列,年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
(7)主管部门能为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及条件保障。
(8)高校或科研院所已在现有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人员不能作为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固定人员。
(三)申报材料
(1)河北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
(2)企业申请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提供双方联合共建的正式协议,明确双方人员及任务分工、成果共享方式等。
(四)受理与咨询电话:平台与基础处0311-85829545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一)重点支持方向
按照完善优化重点实验室布局的要求,对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重大需求,确需建设的,省科技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采取考
察、咨询论证的方式组建。
(二)申报要求
2012年新建省重点实验室不采取集中申报的方式,不受理网上申报。
(三)受理与咨询电话:平台与基础处0311-85882284
第四篇:2008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08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08年,省科技计划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精神,按照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部署,遵循“自主创新、统筹协调、企业主体、优化配置、集成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步伐。现将2008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根据申报指南,认真组织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一、重大创新工程
(一)重点产业创新工程
1.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
围绕铜、锡、锌、铝产业链延伸及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以电子材料、电力电工材料、轨道交通材料、轻化工材料、汽车材料、环保材料、能源材料、医用材料、建筑材料、军工材料等10类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发展钛、硅、锗、铟等优势资源新材料产业。
2.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
围绕磷矿、煤炭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磷化工、煤化工精细产品开发与产业化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发展磷酸盐阻燃剂、水处理剂、纺织助剂、燃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农药等领域的精细磷化工产品,有序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和专用肥;发展煤制合成氨、焦炭、煤气、甲醇、二甲醚及下游产品和褐煤液化油及其它化工产品为一体的煤化工体系,形成煤—焦化、煤—气化、碳—燃料化工、合成材料、甲醇制烯烃等煤化工产业。
3.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
以数控机床、电力装备、铁路养护设备、自动化物流设备、光电子、汽车及柴油发动机、重化工业环保产业装备、农业及生物资源开发加工机械等8个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4.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
以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开发生物质能源原料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综合栽培技术、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和深加工工艺等重大关键技术,形成生物质能源产业链。
5.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
围绕国家级云南花卉星火产业带的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加强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示范,形成滇中温带鲜切花、滇西北球根类种球繁育、滇西地方特色花卉、滇南热带花卉及配叶植物等4个产业聚集区。
6.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 根据《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方案(2008-2012年)》,实施“中药、民族药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中药、民族药基础研究”,“中药、民族药新产品研发”,“中药、民族药现代化生产”,“中药、民族药创新型企业(工业园区)培育”,“中药、民族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六大推进工程。
(二)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以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建设国家云南红河科技示范园区。
(三)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启动建设西南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和云南科技创新园,调整优化和加强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成一批重点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
按照《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计划选拔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0名,省技术创新人才50名,并选拔培养20个省级创新人才团队。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五)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在28个边疆县和藏区县实施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示范项目申报单位为28个县(市)科技局和相关乡(镇)政府。各县(市)申请项目中所选择的乡(镇),不能与2007年项目实施乡(镇)重复,项目重点布局的乡(镇)数在3个乡(镇)左右,乡(镇)名称、下辖村委会数量、农民总人数及2007人均纯收入、1-2个乡(镇)主导产业等内容需明确。申报项目应立足“六个一”的具体工作目标,根据当地的实际,突出政府引导,围绕用科技、学科技,积极开展边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重点围绕畜牧业、林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申报要求
1.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的申报采取组织策划与自由申报相结合的方式。
2.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须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高校、院所为支撑,鼓励产学研结合。高校、院所为主体申报的工程化项目,应联合有投资和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参加。主体申报企业或参加申报企业上销售收入均达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3.项目自筹经费(含自筹、贷款和其他渠道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以上,且自筹经费落实。
4.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应是上销售收入原则上1000万元以上(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盈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5:1以上(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3:1以上)。以事业单位(包括转制院所)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1:1以上。其中,“中药、民族药创新型企业培育”和“中药、民族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分别按照相关工作统一要求申报。
5.项目负责人系直接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成员,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
二、科技创新强省计划
该计划由工业和农业2个部分构成,宗旨是通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形式,组织科技攻关,解决重点产业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实施能够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并能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示范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和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专项纳入该计划。
(一)选题重点 1.工业部分
——能源产业:火电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大型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工程;高海拔、长距离输变电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工程;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成套工艺技术装备与产业化。
——信息产业:重点产业、骨干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服务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
2.农业部分
——主要畜禽优质高效新品种(系)选育及配套繁育、养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示范。
——跨境传播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构建及生物制品产业化开发与应用。——核桃等特色经济林丰产栽培和加工利用综合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农业重大病虫害监控技术研究及新型高效农用生物制剂开发。——动植物良种快繁技术研究与开发。3.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围绕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引进技术和智力为主要合作方式,与发达国家、重要国际组织和国外重点机构联合实施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配合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为重点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实施以实现技术转移和产品输出为目标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4.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专项
——以云南省内企业为主体,与省外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和产业化示范。
——从历年支持过的项目中,选择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持续滚动支持,实施产业化示范。
——通过省内外优势科技资源的集成和协同攻关,为我省重点产业中的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示范带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突出。
2.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须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高校、院所为支撑,鼓励产学研结合。高校、院所为主体申报的工程化项目,应联合有投资和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参加。主体申报企业或参加申报企业上销售收入均达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销售收入均达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3.科技合作项目必须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技术开发合同,合作各方责、权、利具体明确。
4.项目自筹经费(含自筹、贷款和其他渠道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以上,且自筹经费落实。
5.项目负责人系直接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成员,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55周岁。
三、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
该计划由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3个部分构成,宗旨是围绕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相关产业,以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开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较高、具有或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一)选题范围 1.工业部分
——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品;硬件产品;光电子产品。
——能源产业:高效太阳能电池;新能源应用系统设备;生物燃油产品。2.农业部分
——优质安全畜牧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肉、奶、皮革等)。——林果产业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与示范。——名特优蔬菜系列产品开发及种植示范。
——当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驰名商标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产品研发未获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
3.社会发展部分
——新药研发:中药、天然药物1—6类新药;化学药品1—3类新药;治疗用生物制品1—12类新药;预防用生物制品1—10类新药。
——云药名药名方二次开发和大品种药升级。
——具有云南特色和大品种潜力的获得国家保健食品批件的保健食品(获得国家保健品批件后给予后补助)。
——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引进、消化吸收后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仪器、诊断仪器和设备。
(二)申报要求
1.新产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以企业为项目申报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申报企业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成长性好,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3.项目自筹经费(含自筹、贷款和其他渠道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农业3:1)以上,且自筹经费落实。
4.社会发展部分的项目,可以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申报;或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为主体申报。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1:1以上。
四、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该计划由社会事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科学普及、院所技术开发4个专项构成。社会事业发展专项的宗旨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组织科技攻关,解决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实施能产生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示范项目;其余专项的宗旨是围绕全省重点优势学科建设、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及科研院所应用技术开发开展工作。
(一)选题范围 1.社会事业发展专项
——重大传染病、重大非传染疾病、常见多发病和地方病等预防、诊断、治疗关键技术研究;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诊断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区,典型生态脆弱退化区域,主要自然保护区和采矿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整治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高效环保装备等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
——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城市住宅小区数字化管理、城市公交系统信息化、城镇建筑节能降耗等城市发展和城镇化领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景区及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旅游业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气象、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2.应用基础研究专项
——重点项目: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项目;以生物多样性、人口与健康、材料与矿冶、资源与环境四大领域为主,兼顾其它优势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项目;以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平台和以创新团队建设为研究支撑的重点学科领域的研究项目。
——面上项目:(1)农业;(2)资源与环境;(3)人口与健康;(4)材料与矿冶;(5)工程技术;(6)电子信息;(7)基础学科;(8)管理学科。
3.科学普及专项 ——组织重大科普活动。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能力提升。——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行动。——鼓励优秀科普作品创作。4.院所技术开发专项
该专项的申报单位应为省科技厅归口管理的省级独立科研院所,重点支持技术开发及转制科研院所。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主要结合行业发展规划以及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重点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产业及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加快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转移,提升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对行业的科技进步能起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相关条件。2.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上年销售收入原则上达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3.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1:1以上,企业为主体承担的项目比例在5:1以上。4.科普专项申报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2007年已承担“新农村科普示范”、“边疆学科技难”项目的原则上不再安排;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行动项目申报数,原则上每个州市不超过3个;科普作品创作以后补助为主。
5.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实行备案核准制。
五、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该计划旨在以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院所条件建设和引导地方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强优势学科、重点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选题范围
1.省级科技创新园区建设。2.地方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引导。3.省级独立科研院所科研条件建设。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2.企业必须是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基础的盈利企业。企业上提取技术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并且比前一年增长10%以上;近3年专利申请量每年增长均达10%以上;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并形成良好运行机制;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3.县级科技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由县市科技局申报,州、市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十一五”期间已安排项目的州市县不再申报;与科技经费预算安排挂钩,达到相应法律法规规定的投入比例;地方政府重视科技。
4.企业为承担主体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5:1,其余项目比例在1:1以上。
六、科技富民强县计划
该计划旨在以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重点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通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工业先进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及产业化、特色产品深加工,促进非公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选题范围
1.畜牧业、林果业产业化科技开发示范。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企业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2.畜牧业、林果业产业化科技开发示范项目以扣除解决农民“学科技难”项目数额后,各州市所辖县(市、区)数量的2/3作为申报项目数量。重点围绕畜牧业、林果业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组织项目。申报单位应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企业。
申报单位必须有较强的科技应用示范和产业化能力。企业必须是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转化能力的盈利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3.企业为主体承担的项目比例在3∶1以上。州(市)、县(市)科技局应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实行备案核准制。
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的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七、申报方式
(一)科技计划项目采取随时申报、随时受理的方式。备案核准制的项目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二)科技计划项目采取逐级申报的方式,申报项目须经申报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审查推荐。
(三)项目申报及遴选按《省科技厅关于调整部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云科发〔2006〕3号)执行。
(四)2008年,将对除备案核准制以外的项目实行网络申报,申报单位可登陆云南省科技厅网站申报。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五)相关申报材料格式可登陆云南省科技厅网站查阅、下载。
二○○八年四月十七日
主题词:科技
计划
指南
通知
省科技厅办公室(共印250份)
2008年4月22日
印发 打印:尤泽恩
校对:杨磊权
第五篇:2017福州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7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任务,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全市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发展,现将2017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按指南要求做好项目申报、推荐工作。
一、申报要求
(一)科技计划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在福州市辖区内注册、纳税关系在本市、具有法人资格、具备科研开发能力和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申报项目原则上应符合本指南所确定的支持方向。
(二)申报材料要求严谨、客观、真实。预期技术、经济指标和成果提供形式要具体、明确,可量化考核、评价,并作为今后签订任务书的主要依据。申报单位对所提供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申报材料弄虚作假,将取消参评资格。
(三)项目申报单位应按照《福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编制科技项目经费预算。若市科技局实际资助经费未达到申请额度,差额部分由项目申报单位自筹解决。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与研究开发费用管理制度,设立研究开发费用明细台帐。科研经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四)企业项目负责人应为法定代表人,如法定代表人无法作为项目负责人,应书面委托企业其他负责人(总裁、总经理、技术总监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并承诺对项目负有与法定代表人相同的权责(委托书应作为申请书附件)。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可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
(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结束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项目结束时负责人年龄可以放宽到65周岁。
(六)企业本只能申报一个项目,高层次人才在福州新区、自贸区福州片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且以此企业为项目申报单位,其本人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可申报2个项目。已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立项扶持的项目不得申报。已承担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含企业法定代表人)、高校院所项目申报人若有项目到期未结题或2017年3月前仍有2项以上(含2项)项目在研的,不得再申报新的项目。2016年已承担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不得申报2017项目(公益性事业单位、产值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依托企业除外)。合作类项目的合作内容应与企业主营业务相一致。
(七)项目起始时间为2017年3月1日,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农业、医疗卫生项目不超过3年。申报后补助的项目,其项目完成时间应在2016年10月30日前。
(八)申报后补助项目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对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的支出和产出进行佐证,提供项目财务审计报告(在孵科技创新项目提供项目经费财务专账)等。补助经费不超过项目预算的50%。后补助经费可用于后续项目的研发。
(九)企业申报的项目由申报单位纳税所在的县(市)区、高新区科技管理部门推荐,以高校为第一承担单位的市校合作项目由所在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推荐;市属企事业单位直接申报。购买科技成果后补助项目要由各县(市)区、高新区科技主管部门填写《福州市科技成果购买补助项目实地考查核对意见表》进行推荐。
(十)市级以上项目中止(撤销)的项目承担单位,如主要责任在项目承担单位,我局从项目中止(撤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及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新项目。对项目验收不通过的承担单位,如主要责任在项目承担单位,从项目验收之日起三年内不受理该项目承担单位及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新项目。
二、计划类别及重点支持领域
2017福州市科技计划分为市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农业科技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市校(院所)科技合作项目、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在孵科技创新项目、购买科技成果后补助项目八个类别。
(一)市区域发展项目
(本专项鼓励申报后补助资助方式,优先支持后补助项目)
1、重点支持方向
(1)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
①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特色应用软件;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计算软件及服务技术;新型显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核心芯片设计。
②纳米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塑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精细 化工材料、特种功能材料、3D打印用特殊粉体材料、碳纤维、生物基材料。
③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装置、增材制造装备以及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生产,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
④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风能、核能设备与核心配套零部件;大功率、高能量动力锂电池;阀控密封蓄电池、镍氢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变压器;高效电动机等工业节能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
(2)农业领域
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的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等高精加工项目,促进大宗低值水产品及其附产物高效利用。以品种大众化、手段现代化、食用方便化、原料多样化为原则,研发多样化、系列化的水产产品,提升鱼糜制品、南美白对虾、烤鳗、鲍鱼、海藻等优势水产品加工产业。
(3)社会发展领域
诊断试剂、抗体药物、疫苗、蛋白质药物等生物新医药的研发;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人工关节、齿科材料、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研发;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污水土壤处理、危险废物及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的研发。
2、申报条件和要求
(1)2015年收入1.5亿元以上,工业类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大于2.5%、农业类1.5%以上,实际缴纳税收原则上不低于1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的科技型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项目在执行过程内应产生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等知识产权。(3)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或《福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申请书》、税务部门开具的2015年纳税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项目申请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
3、责任处室
高新技术与工业科技处、社会发展与科技合作处、农业科技处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
1、重点支持方向
旨在培育和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工艺、产品性能或服务模式上有较大的创新或有实质性的改进,并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
入选本计划的项目与省创新资金推荐申报项目挂钩,按推荐名额择优直接推荐为省创新资金申报项目(原则上不再征集省创新资金申报项目)。
2、申报条件和要求
(1)符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规定》(榕科〔2012〕99号)要求,重点支持2015年收入1.5亿元以下、实际缴纳税收不低于1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请书》及附件
(3)项目申请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15万元。
3、责任处室
高新技术与工业科技处
(三)农业科技项目
1、重点支持方向
重点发展蔬果、畜禽、食用菌、林业和渔业等设施农业,加快智能化大棚、工业化种(养)植(殖)、食品加工、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真空包装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采集、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化服务的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建设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以及农药、兽药监管信息平台。加强种业育种和繁育创新能力,选育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富有本地特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大力开展海洋增值养殖、浅滩涂生态养殖、深远海网箱养殖、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标准化生态池塘等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海洋养殖业健康发展。本项目分为星火计划项目、农业科研项目,2017年优先支持星火计划后补助项目。
2、申报条件和要求
(1)星火计划项目申报条件和要求 ①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业加工型企业、台资农业企业。
②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或《福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申请书》、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业加工 型企业和台资农业企业证明材料以及相关知识产权证明或农科教合作协议、成果推广协议、榕台合作协议等。
(2)农业科研项目申报条件和要求
①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 ②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 ③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5万元
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
3、责任处室:农业科技处
(四)社会发展项目
(本专项优先支持国际及台港澳合作的后补助项目)
1、重点支持方向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技术保障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突出公益事业。支持我市疾病防治和特色专科建设,支持影响我市人口健康重大疾病、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支持开展健康大数据、湿地保护、食品安全、社会安全、消防安全和防灾减灾、军地融合等技术研究。支持国际及台港澳科技合作,促进国(境)外关键技术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和创新研发与产业化。
2、申报条件和要求
(1)各类科研和医疗卫生机构、市属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下属公益性单位,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可申报国际及台港澳科技合作项目。
(2)软科学研究项目采取定向征集方式。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和社会、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问题拟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和承担单位。
(3)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福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申请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国际及台港澳科技合作项目应提交合作协议书和相关证明材料。
(4)医疗项目申请经费资助额度5-10万元,其他项目申请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
3、责任处室:社会发展与科技合作处
(五)市校(院所)科技合作项目
(本专项优先支持企业与我市签订战略协议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市校合作后补助项目,后补助项目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1、重点支持方向: 实施市校(院所)科技合作工程,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需求,重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项目;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的“福州市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与本市企业开展合作;企业与我市签订战略协议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市校合作项目。
2、申报条件和要求:
(1)在榕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单位应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除农业种养殖企业外,企业2015年实际缴纳税收不低于30万元。
(2)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或《福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申请书》、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协议、税务部门开具的2015年纳税证明。
(3)项目申请经费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5万元。
3、责任处室
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
(六)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本专项鼓励申报后补助资助方式,2017年优先支持后补助项目)
1、重点支持方向
继续组建和完善与我市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合作共建市校(院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以促进关键技术工程化开发为目标的各种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实施认定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提升计划。
2、申报条件和要求
(1)经认定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市属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的面向我市产业集群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的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研发和检测平台。
(2)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或《福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申请书》、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合作证明、建设投入证明。
(3)项目申请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
3、责任处室(1)现代农业创新基地项目由农业科技处受理(2)其它平台项目由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受理
(七)在孵科技企业创新项目(此专项为后补助项目)
1、重点支持方向
市级以上孵化器企业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创客项目,符合福州市产业政策,贴近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运用互联网+解决福州产业短板,市场前景、成长性好、具有带动效应的项目;优先支持形成专利成果的项目。
2、申报条件和要求
(1)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内注册成立的企业,创客的项目在项目下达前需注册为公司。
(2)填报《福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申请书》,提供相关成果证明材料,入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证明。(3)项目申请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3、责任处室:高新技术与工业科技处、农业处
(八)购买科技成果后补助项目
1、重点支持方向
2017重点资助上一(2016年1月-12月)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在福州市落地与转化的项目(技术交易总额为20万元(含)以上、50万元(含)以下),不限项目推荐数。
2、申报条件和要求:
(1)申报企业应是我市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以及在省备案的科技型企业。除政策规定免税企业外,申报企业2015纳税总额应不少于10万元。
(2)申报企业与成果转让方或委托合作方不得是隶属企业或关联企业,也不得存在关联交易。
(3)申请科技成果购买补助项目应是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在福州市授权的技术合同认定机构认定并登记的项目。申报时应附上交易合同和实际支付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费用凭证。
(4)申请补助额度不超过企业对该项目支付的技术交易额的10%,每个企业当年最高补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含)。(5)申报材料包括《福州市科技成果购买补助项目申请书》、《福州市科技成果购买补助项目实地考查核对意见表》;技术产权和成果交易材料、实际支付的技术交易费用凭证及交易见证证明,其中,对申请购买专利补助的项目,应提供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证明或专利权转移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合格通知书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企业纳税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优先支持企业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备案的科技型企业);与成果转让方或委托合作方不属于隶属或关联企业及不存在关联交易的承诺书。
3、责任处室: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
三、申报注意事项:
(一)采取网上申报方式,可登陆福州市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218.66.59.52:8080)或福州市科技局网站(网址kjj.fuzhou.gov.cn)。首次登录须先注册,注册流程详见系统首页“相关下载”中《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并认真阅读通知通告栏中相关帮助信息。
(二)申报单位注册成功、登陆系统后,须先填写准确、完整的企业信息库数据,提交审核并通过后再申报计划项目。登录名和密码应妥善保存,以便随时进入系统察看项目申报受理情况。
(三)在线申报项目前,未在系统进行专家注册的项目组成员须在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进行专家(成员)注册,(四)申报单位按照本指南要求在线填报《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请书》、《福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申请书》、《福州市科技成果购买补助项目申请书》,并上传各计划类别规定的附件。其他资料不上传,可与纸质申报材料同时报送。
(五)县(市)区、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对申请单位上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通过福州市科技计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推荐。
(六)申报单位在线打印审核通过的《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请书》、《福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申请书》、《福州市科技成果购买补助项目申请书》一式2份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报送市行政服务中心(地址:福州市温泉公园路69号市行政服务中心一层市科技局窗口)。
(七)项目网络申报起止日期为2016年11月26日至2017年1月3日;县(市)区、高校科技主管部门推荐起止日期为2017年1月4日至1月16日;纸质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1月23日。
(八)责任处室应每个月对申报情况进行跟踪指导。
(九)联系咨询方式:
1、材料报送联系人:
庄华城 联系电话:87833032 曾广森 联系电话:87833032
2、在线审核联系人:
张 艳 联系电话:83961216 林秉钦 联系电话:83960826
3、业务咨询方向:
叶 巧 83363411 谢 辉 83332504 丁可锋 88030890 林文亮 87114147 郑荣火 83322832 李海峰 83352378 王庆金 83332971 林伟群 8333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