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
“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 和“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 先进单位”表彰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弘扬社会正气,促进首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据《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和《关于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工作的管理规定》(京发„1996‟21号),设立“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和“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奖项。
第二条 “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和“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奖项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本市见义勇为人员和为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单位的最高荣誉奖。
第二章 表彰范围和名额
第三条 “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表彰办法适用于有见义勇为行为的本市公民。
非本市人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并符合“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条件的,参照本办法予以奖励,由市政府授予“首都见义勇为荣誉市民”荣誉称号。
第四条 “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表彰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在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工作中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位。第五条 “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每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名额为10-20名。
“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每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名额为5-10名。
第三章 表彰奖励的条件
第六条 参加“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表彰的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模范遵守《首都市民文明公约》,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坚决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得到群众公认;
(四)被民政部门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并被区县政府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第七条 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参加“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的评选:
(一)当年多次被区县民政部门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的;
(二)为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面对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及具有重大危险性的灾害事故见义勇为的;
(三)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或他人生命财产,有直接挽回或避免重大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的见义勇为行为的;
(四)见义勇为行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
(五)在见义勇为行为中,被犯罪分子杀伤或灾害事故受伤的;
(六)有其他情节显著、表现突出见义勇为行为的。
第八条 参加“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的表彰条件:
认真贯彻《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积极履行工作职责,自觉维护见义勇为者权益,在确认、表彰、宣传、救护、奖励、保护等方面成绩突出的。
第四章 表彰方法和要求
第九条 评选工作本着自下而上、实事求是、坚持标准和从严掌握的原则进行。
第十条 “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初选工作,由确认发证的区县民政部门负责,推荐材料经区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委员会,委员会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的初选工作由所在区县的民政部门负责,推荐材料经区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委员会,委员会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对拟授予“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和“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人员及单位,要采取适当的形式予以公示。
第五章 奖励及管理
第十三条 被评为“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的人员,由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1万元的奖金,其中牺牲人员奖金20万元。
被评为“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的单位,由市政府采取通报的形式给予表彰并颁发奖牌,并给予5000元的奖金。
第十四条 对于在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和获得荣誉称号后又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一经核实由委员会报请市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并收回荣誉证书。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十五条 为加强评选表彰工作,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事局等部门共同组成“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兼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民政局,负责评选表彰的日常工作。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
第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首都市民文明公约
首都市民文明公约
一、热爱祖国 热爱北京 民族和睦 维护安定
二、热爱劳动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勤俭节约
三、遵守法纪 维护秩序 见义勇为 弘扬正气
四、美化市容 讲究卫生 绿化首都 保护环境
五、关心集体 爱护公物 热心公益 保护文物
六、崇尚科学 重教尊师 自强不息 提高素质
七、敬老爱幼 拥军爱民 尊重妇女 助残济困
八、移风易俗 健康生活 计划生育 增强体魄
九、举止文明 礼待宾客 胸襟大度 助人为乐
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第三篇:荣誉市民评选暂行方案
第一条为了表彰和鼓励县外人士为本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县外境外人士,可以被授予“县荣誉市民”称号:
(一)在为本县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贡献突出的;
(二)在为本县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管理或者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贡献突出的;
(三)由本人或者其独资、控股企业在本县直接投资,且经营期在五年以上,企业已投产,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
1、投资一般性项目,实际投资折合人民币1亿元以上的;
2、年缴纳税收达人民币500万元以上的或累计纳税3000万元以上的(以税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3、投资兴办产品出口型企业,实际投资折合人民币7000万元以上,且该企业出口总额达1800万美元以上的(以海关提供的数据为准);
4、投资先进技术型企业,实际投资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以上的。
(四)在为本县引进外资、人才、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传授新技术、提供新信息、开发新产品、培训专业人才等方面贡献突出的,或为本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出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建议被采纳,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
(五)在为本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贸活动方面贡献突出的;
(六)在为本县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贡献突出的;
(七)在为本县促进对外交往、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等方面贡献突出的;
(八)为本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其他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无偿捐赠折合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的;
(九)在本县工作且作出突出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
(十)其他方面对本县贡献突出的人员。
第三条符合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经本人同意,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有关组织推荐,分别向下列主管部门申报:
(一)被推荐人是华侨、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以及外国人的,向县外侨办申报;
(二)被推荐人是台湾同胞的,向县台办申报;
(三)被推荐人是县外境内人士的,向县政府有关部门申报。
县外侨办负责申报的统筹协调工作。
第四条申报“县荣誉市民”时,应当提供下列经被推荐人确认的材料:
(一)《县荣誉市民申报表》;
(二)无犯罪、不良信用记录的证明材料;
(三)无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证明材料;
(四)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设立县授予荣誉市民工作联席会议,职责如下:
(一)讨论决定授予荣誉市民工作具体方案;
(二)初审授予“县荣誉市民”称号的被推荐人名单;
(三)初审拟撤销“县荣誉市民”称号的名单;
(四)研究其他有关荣誉市民工作的重大事项。
联席会议由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外侨办、台办、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联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可以根据需要,邀请县国土局、城乡规划建设局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有关单位列席。
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召集。
第六条经联席会议初审确定的“县荣誉市民”被推荐人名单,由县政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七日。
公示后有异议的,县外侨办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自公示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公示后无异议以及公示后有异议但经调查后认为符合本规定的,由县外侨办报县政府审核。
第七条县政府将授予“县荣誉市民”称号的议案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第八条县人大常委会作出授予“县荣誉市民”称号的决定后,由县政府颁发“县荣誉市民”证书和徽章。
第九条 荣誉市民证书和证章由县政府统一制作,证书由县长签署。
第十条“县荣誉市民”在享受本县市民同等待遇的同时享受以下礼遇和待遇:
(一)在应邀参加本县举行的重大庆典等活动时,享受贵宾礼遇(由邀请单位支付费用);
(二)进出口岸时,享受贵宾礼遇;
(三)其子女就读本县学校享受与本县市民的同等待遇;
(四)县政府规定的其他礼遇和待遇。
第十一条被授予“县荣誉市民”称号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政府将撤销其“县荣誉市民”称号的议案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并予以公布:
(一)在申报“县荣誉市民”称号活动中弄虚作假的;
(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导致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劳动纠纷,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拒不执行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法律文书的;
(五)受到刑事处罚的;
(六)有其他应当撤销“县荣誉市民”称号情形的。
第十二条荣誉市民所在单位有本规定第十一条所列情形之一,其本人负有直接责任的,按照本规定撤销其“县荣誉市民”称号。
第十三条国家工作人员在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工作中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授予“县荣誉市民”称号活动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两年。
第十五条对到访本县的外国友好城市的行政首长、议会议长以及国际知名人士等需要授予“县荣誉市民”称号的,可以不适用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
第十六条 县外侨办负责荣誉市民的资料管理及日常联络、服务工作,组织荣誉市民开展调查研究、专题研讨、决策咨询等活动。
第十七条 授予荣誉市民的相关费用,由县财政列支,专款专用。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 县政府授权县外侨办负责本办法的解释。
第四篇:争做文明好市民
争做文明好市民
我们都要争做文明好市民,做文明好市民,应当不吸烟或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开车的司机更不能吸烟,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不会那么糟糕了,更不会引起火灾之类的事了。
做文明好市民不应随地吐痰,不应随地乱扔垃圾,不应说脏话,这样环境会变好许多。人与人之间也能更好相处。
做文明好市民不应酒后驾车或疲劳驾驶,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车祸,全世界平均每25秒发生一起车祸事件,所以请大家尽量不开车。做文明小学生应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过马路时,应走人行道.天桥或地下通道,没有即可靠路边行走。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从今天起,就要争做一名环境卫生保洁员。要积极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做健康文明的好公民。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养文明习惯,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永川是我家,爱护靠大家。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热情与真诚,用我们的辛勤与汗水,共同把我们的家园装扮得更加整洁,更加亮丽。
我们一定要做文明好市民!
第五篇: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
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
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4号)
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8月13日通过的《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9年11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1月15日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
《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的决定
(2009年11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授予,鼓励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可以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一)在本市投资兴办企业,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为发展本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为本市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建议,经采纳后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五)在促进本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合作、融合发展,增强本市的区域竞争力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六)在促进本市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七)在促进本市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提升广州国际形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八)在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为本市引进资金、人才、重大科技成果,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
(九)为本市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三条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条件的人士,可以由本市有关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推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也可以由本人自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
本市有关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推荐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的,应当经被推荐人同意。
第四条推荐和自荐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分别由下列部门受理:
(一)被推荐人或者自荐人是华侨、港澳同胞的,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受理;
(二)被推荐人或者自荐人是台湾同胞的,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部门受理;
(三)被推荐人或者自荐人是外籍人士的,由市人民政府外事部门受理。
第五条推荐和自荐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的,应当向受理部门提交《广州市荣誉市民推荐表》、《广州市荣誉市民自荐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广州市荣誉市民推荐表》和《广州市荣誉市民自荐表》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统一印
制。
第六条受理部门在收到推荐和自荐材料后,应当征询有关单位的意见,提出初审意见,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汇总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核。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审核确定的荣誉市民人选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七日。公示后有异议的,受理部门应当自公示期满三十日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建议,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汇总后报请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三十日前,将有关荣誉市民称号授予的议案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第九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华侨外事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负责办理荣誉市民称号授予议案的具体工作。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体会议上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议案的说明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外事民族宗教委员会的审议结果报告,由分组会议对议案进行审议。分组会议审议后,市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外事民族宗教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提出关于议案的决定草案,由主任会议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决定草案中的荣誉市民人选逐一表决,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条市人民政府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举行荣誉市民称号授予仪式,向荣誉市民颁发荣誉证书和证章。荣誉市民证书由市长签署。
第十一条本市荣誉市民称号的授予一般三年举行一次。
第十二条荣誉市民在本市可以享受下列礼遇:
(一)应邀列席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的会议;
(二)应邀参加本市举行的重大活动,享受贵宾礼遇;
(三)应邀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题调研、决策咨询等活动;
(四)进出广州有关客运口岸时,由有关部门协调查验单位提供专门通道或者通关便利;
(五)获赠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与荣誉市民的沟通和联系,通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荣誉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宣传荣誉市民事迹。
第十四条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活动的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荣誉市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提出荣誉市民称号撤销的议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一)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荣誉市民称号的;
(二)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三)有其他与荣誉市民称号严重不相称的行为的。
撤销荣誉市民称号的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七条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本条例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