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龙镇双硐村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交流材料
天龙镇双硐村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
示范点交流材料
一、基本情况
双硐村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组,有334户1329人,其中,党员32人,党代表3人,人大代表3人。双硐村地处贵阳至安顺的交通要道上,距县城9公里,距天龙镇政府2公里,境内有滇黔公路、株六复线、贵黄公路、清镇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全村耕地面积1024亩(田198亩,土826亩,人均耕地0.9亩);林地面积834亩,森林覆盖率25%,未成林封山育林面积215亩。
二、新农保工作的主要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基层新农保经办队伍。全县新农保工作启动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县、镇会议精神,按照“早动员、早启动、早落实”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积极动员,广泛宣传,用实际工作贯彻落实“老有所养”的精神,首先把经办队伍作为顺利推进新农保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村领导干部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组建了双硐村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办公室,在现有信息员1人的基础上增加各村民小组长作为协助人员,专门负责信息宣传、保费的收缴、以及参保人员的登记等工作。
2、加强运行机制。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参保人数剧增,业务量成倍增长。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镇、村两级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把新农保打造成一流的社会工程。
(1)调整新农保基金的征收方式。在新农保的养老金和养老补贴实现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开发了新农保缴费专用存折,改变信息员上门收费为参保人持参保存折到就近的银行网点缴纳保费,在制度上做到五控:控责任、控流程、控时间、控金额、控核对。
(2)加强基础业务数据管理。全村新农保开展以来的资料,按照现行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了整理,把财务统计资料和个人账户基本信息资料与基金财务认真进行核对,规范业务档案管理,达到了管理台帐种类明确,格式统一,内容完整,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和查阅方便快捷的要求。
(3)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十分注重创新,在征缴方式上,建立预缴和催缴联动机制以及采取书面通知提醒服务;在征缴推动上,采取宣传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督促到位的“四到位”方法。确保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规范运行。
(4)不断努力,取得的成效。2011年全村应参保人群731人,截止目前,我村新农保参保人员已达到720人,新增参保人数为12人,共收缴养老金857100元,全村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达151人。目前,我村还在进行2011年度新农保的参保和续费工作。
三、新农保推进过程中的几点启示
新农保作为我村一项惠民重点工程,代表了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效正在显现。全村在推进过程中的体会感受颇深,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新农保启动工作。为了确保“新农保”工作按期完成任务,村上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抽调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好的村社干部开展具体工作,实行以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协理员的“四位一体” 包抓责任制,抓紧抓好此项工作。同时,按照镇实施方案,制订了详细具体的新农保实施意见、工作职责和相关制度,并把办事指南和业务流程张贴在明显位置,做到了 “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四到位,从而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培训,充分调动群众参保积极性。按照“学在农民前,讲给农民听,算给农民看”的宣传方向,组织了以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协理员的政策宣讲小组,走街串户为农户解读政策。同时,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栏和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宣传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保政策,使本村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是中央、省、市、县继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实现“养老不犯愁”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和惠民政策。通过宣传引导,使新农保政策宣传入户率、农民知晓率均达到了100%,从而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保的积极性,促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保,交纳费用。
3、狠抓措施管理,确保新农保工作规范操作运行。通过准确把握新农保试点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县、镇方案和政策规定,我村把好了参保摸底登记、审批、公示、上报、“四关”。严格执行参保范围,摸清底数,把参保人员的情况核实好,及时做好了参保登记、变更、转移接续和待遇申领等基础工作,信息采集和相关资料报送准确、齐全、及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了参保缴费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银行存折发放工作,确保了60 周岁以上农民都能享受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同时,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对参加新农保的人员名单、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人员名单及子女是否参保等情况及时予以公示,建立了基础台账,包括参保、退保、变更、重度残疾等特殊群体、领取待遇人员花名册、在校学生、未参保人员基础信息花名册;设立了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规范,切实维护好每个农民的权益。
推进新农保全覆盖,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为尽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我村村两委将力争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积累经验,确保扎实推进试点工作,为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带好头,确保这一重大惠农政策能够早日惠及全村的老百姓。
第二篇: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
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县交流材料
业务管理创先
经办服务争优
如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如东县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通市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面和北面濒临黄海。全县耕地面积10.37万公顷,辖属14个镇、21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99.60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33万人,享受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22.7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9.8%,发放率达100%。截止2011年8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1.65亿元。如东农保工作从1992年开始连续15年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新农保工作又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集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被南通市政府评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集体”。
筑基础,巧衔接,打造农保发展先导区
基础建设是发展新农保事业的关键。我局以制度建立、机构设置、完善政策等举措,开拓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发展之路。
一是率先探索制度建立。1992年7月,如东县作为国家民政部批准的第二批试点县,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此如东农民有了自己的养老方式。2007年,率先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自然增长机制。2008年,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和农村高龄居民生活补贴制度。2010年,如东县又列为国家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
二是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多年来,我局以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不断完善经办机构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县农保中心由原来的股级建制单位,升格为机构设置健全的副科级单位,下设主任室、综合科、个人账户管理科、待遇发放审核科、稽核科、失地保障科六个科室。新农保工作人员队伍,随着新农保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壮大,建立了以县农保机构23人为中心,镇人社所专职工作人员88人为纽带,行政村协管工作人员217人为骨干的金字塔式农保组织网络。
三是持续衔接农保政策。2010年,县政府出台的《如东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做到了“三个确保”:确保参保对象缴得起,降低缴费门槛,设立最低缴费标准,县政府补贴50%,使全县所有特困家庭特困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确保领取人员待遇不降低,通过增加参保缴费补贴和设立奖励性基础养老金,提高领取人员养老待遇;确保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到位,追加农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预算,顺利实施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足额发放。成功将2007年如东新农保暂行办法与国务院新农保制度的进行了科学衔接。
抓管理,拓平台,打造农保基金放心区
基金管理是农保工作的核心环节。我局为有效归避基金管理风险,不断强化内控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手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始终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是改革基金存发模式。2003年,我局在全市率先通过基金汇集系统,实行基金实时解缴,同时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2004年率先推出退保金邮政储蓄网点投递到户和退保金电子汇款业 务。2006年5月,在全省首家将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2007年国家审计署、2010年省审计厅委托的南通市审计局对如东农保基金管理都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创新基金结算机制。2003年,我局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如东县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这一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属首例。我局将农保财务核算和基金管理职能移交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严格执行基金收支两条线,实行电脑开票,做到票款同行、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款相符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农保基金的规范化管理。
三是构建基金管理体系。我局一直以“防范胜于纠正,内控寓于经办”的原则,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延伸至新农保业务经办的各个环节。筑牢权力制约基础,建立内控组织,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内控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主要职责及业务流程》、《工作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风险处置预案》、《内部考核制度》为内容的内控制度,严密的新农保业务经办决策、审批、授权、报告制度、操作流程,有效实现了风险控制。强化业务管理监督,实行内部待办事项警示,对外办结业务公示,社会信访举报监督等措施,赢得社会信任。
四是优化农保档案管理。我局的农保档案管理,多年来坚持以江苏省档案管理二级标准为目标,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密集架、空调、除湿机、温度计、灭火器、扫描仪、复印机、电脑等硬件建设。建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6项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职人员参加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更新档案管理知识,提高业务人员素质。1998年,推行农保业务软件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农保档案基础信息计算机管理等做法,《中国档案报》做了专题报 道。
履职责,优服务,打造惠民助农示范区
多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强化政策宣传、加强业务培训、明确推进责任为抓手,加快新农保工作推进,不断提升新农保制度覆盖水平,将新农保的惠民政策送入千家万户。
一是不断提升责任标杆。县政府将新农保覆盖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做到新农保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建立了县政府牵头督办,乡镇主体承办,县农保中心实施经办,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办的责任制度,形成了全县“一把手”主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势营造浓烈氛围。我局坚持将政策宣传作为新农保制度推进的“敲门砖”,以改内容、改方式、改层次的“三改进”宣传方案,提升新农保政策宣传效果。通过逐户发放新农保政策宣传单,开展170多场政策宣传现场会,张贴984张宣传画报,摆放420多张宣传画板,展示100多条过街横幅,发送20多万条新农保手机短信,播放电视流动字幕、流动宣传车、寄送信函等宣传方式,使广大农民正确理解新农保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全县广大农民踊跃参保的热情。
三是扎实开展业务培训。为贯彻执行国家新农保政策我局组织县农保中心等相关部门,编写新农保政策指南、业务操作流程、新老制度比较表等业务培训材料。采取将新农保业务培训送到镇、村,举办培训班30多场、100多次专题讲座等措施,累计培训近1万多人。建成了一支过硬的业务管理队伍,为新农保覆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注重深化工作考评。县政府坚持将新农保工作列入镇政 府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组织开展新农保覆盖争先创优活动,通过深化考核镇新农保工作目标完成数量,业务经办工作质量,来信来访处置效率等,使新农保覆盖率增长至99%,逐步提升新农保服务质量。
勤作为,谋有为,打造金保工程创新区
2007年,县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按照国家保障部信息化建设标准,在全市首家启动了如东县金保工程建设,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纳入金保工程。
一是建设信息管理网络平台。2009年,我局启用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农保管理模块,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场地、统一窗口设置、统一设备配置的要求,将网络由县延伸到镇,由镇延伸到村、社区,实现群众参保实时申办业务、实时查询个人账户、对账及时、实账管理。
二是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为确保新农保参保、基础养老金发放双覆盖,县政府组织公安、统计、民政、卫生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长效机制。使我县新农保应参保人员基数、应享受基础养老金人数精确,按月核减死亡人员养老金,做到不漏保一人,不漏发一人,不错发一人,实现了新农保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三是发行多功能社会保障卡。2011年,我局发行了全国首张农民社会保障卡。参保人可凭社保卡进行银行窗口缴费、委托银行代扣缴费、“家门口”收费,大大方便农民及时、便利参保。待遇享受人员可持卡至银行窗口支付养老金或至自动柜员机支付养老金。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天龙镇新农保示范点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天龙镇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天龙镇位于平坝县西南面,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65.02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6199,人口22113人,辖11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寨,97个村民组。系全国文化先进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先进村镇,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中国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被评为“贵州省十大影响力乡镇”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进一步贯彻落实,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12月我镇正式启动了新农保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全面运行新农保各项业务,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到各村。一年多来,经过各村的共同努力,目前,全镇新农保实际参保人数已达9931人,60岁以上人员待遇发放正常。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服务群体,如何做到在保障和服务民生中创先争优,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方式之路,积极开展新农保示范点服务窗口活动,努力推动“新农保”工作纵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群众公信度和满意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配强队伍
根据“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工作目标,我镇及时成立了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在经办机构业务工作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好人好马上一线”和四个到位(即:领导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的工作机制,积极为新农保办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进度,严格考核办法,确保新农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镇办公设施齐全,人员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二、加大宣传,提高知晓率,提高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加强新农保参保续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参保和续费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我镇在去年新农保参保的基础上,把新农保参保续费工作作为2011新农保工作的大事要事来抓。各村充分利用农民返乡忙“三夏”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做好宣传续保缴费工作,组织镇、村两级业务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宣讲,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提高农村居民对新农保政策的认识,积极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农保续费工作。2011年3月,我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各股室站所负责人、各村村领导干部以及各驻村信息员召开了2011新农保参保续保工作动员大会之后,积极采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在加大新农保续保缴费工作的宣传力度的同时,加强与各股室站所及各村的沟通协调,在全镇积极营造新农保参保、续保工作浓厚氛围和宣传舆论,有利的推进了新农保续保缴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管理,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使参保续保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全镇农村居民参保、续保工作任务,镇党委政府把坚持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贯穿于新农保工作的始终,积极组织新农保业务经办人员认真学习新农保相关政策和业务工作流程,努力钻研新农保政策,坚持“公开、公正、高效”的办事原则,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为提高新农保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打造高素质的社保队伍,我镇在业务办理中强化责任意识,优化业务操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工作节奏,积极组织开展“五个不让”活动,即:“不让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进一步提升业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保参保、续保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全镇新农保参保续保工作任务,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在工作中加大工作督促检查力度,狠抓各项制度的监督与落实,坚持新农保工作例会制度不动摇,对新农保数据录入工作进行督查,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量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任务进度分解表,明确奖惩办法,把工作业绩作为年终评选“先优”的主要参考依据,做到人人有压力。实行干部“包干”,驻村干部包到村,村干部包到组,信息员包到户,形成乡、村、组、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业务经办人员本着“只要符合政策规定,手续齐全的,保证一次性办结”和“三代:即代收代缴代办”的原则,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实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服务承诺制”,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落实专人告知办理期限,尽一切办法在告知办理期限内办结;对工作失误,实行“责任追究制”,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件件有交待,事事有回音,把有限的职能与无限的为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2011年以来,我镇切实抓好“五个不让”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懒、散、庸、拖、贪”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效率,确保各项任务切实落实到位。
五、加大业务档案管理力度,确保各类台帐管理到位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根据地区关于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抓好我县新农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我们不断强化专职人员培训,组织新农保工作人员到县局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县局新农保档案管理先进经验,切实达到学以致用;制定了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明确有关人员职责,制定新农保档案整理工作计划,将业务档案完成情况与管理人员年底考核挂钩;配备档案管理有关设备、装置、工具等,多次组织对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培训,由单位专职档案人员定期指导新农保业务档案的分类、整理和装订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使我镇新农保业务档案向规范化和专业化迈进,真正为参保农村居民“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同时,加强对参保农民各类信息台帐的管理,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农保业务经办人员对各村上报的各类续保花名册、新参保的农民的各类信息均由业务经办人员认真审核,并导入新农保信息系统,将各类台帐交由专人保管,做到业务干部对未参保对象、续保及未续保对象、收缴保费等各类台帐心中有数,达到“四清”,即“帐目人头清、跟踪服务清、未参保未续保原因清、下一步工作举措清”,扎实推进新农保参保续费工作的有序进行。
六、新农保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2011年全镇应参保人群10366人,截止目前,我镇新农保参保人员已达到9931人,参保率达95.9%,新增参保人数为440人,共收缴养老金857100元,全镇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达2492人。目前,各村还在进行2011新农保的参保和续费工作。
我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造福农村家庭的德政工程,必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我镇“和谐天龙”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经办机构,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县社保工作会议和镇党委政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持之以恒的工作信心,加倍工作,为圆满完成今年新农保工作全年目标任务而共同努力。
第四篇:XX镇新农保交流发言材料
强化措施促参保真抓实干保民生
——在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交流大会上的发言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8月18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主要就XX镇新农保工作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XX镇地处县城西部,辖13个村1个社区,71个合作社、5个居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5652户、22458人,是全县人口和农业第一大镇。经核查全镇2010年新农保参保应缴费人员为12690人。
自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参保登记、资格审查、保费收缴、养老金发放等各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镇应参保缴费人数12690人,已参保缴费人数为12291人,参保缴费率达到了97%。60周岁以上老人2613人,已全部领取了养老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领导抓组织。全县新农保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层层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周密安排部署全镇工作,及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购臵了办公设施,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专抓专管。同时,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确定了1名专职协办员和1名政策宣传员,为全镇
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二是广泛动员抓宣传。镇上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新农保政策宣传小分队进村入户,认真开展以“送传单、送政策、送明白、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四送”宣传活动,全面详细地讲解了新农保政策的具体要求、目的意义和参保登记、保费收缴、待遇审批等办事程序,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认知度。同时,采取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版面和现场解答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农保政策的实惠性,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镇累计召开各类宣传动员大会5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2万余份,办宣传栏28期,张贴宣传标语76条,悬挂宣传横幅58条,提高了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营造了新农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严格数据抓核查。在参保对象、资格审查上,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以公安、教育、计生等部门出据的基础资料为依据,对农户档案资料进行认真核查,并现场公布核查结果,既确保了参保对象的公平公正,又保证了审批过程的公开透明。通过摸底核查,全镇人口分年龄段情况为: 16周岁以下4465人,16—59周岁15380人,60周岁以上2613人。16—59周岁人员情况为:学生1717人,有户无人的572人,现役军人36人,五保户22人,重度残疾46人,服刑人员16人,长期外出务工211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59人。
四是强化措施抓征费。在政策执行方面,认真宣传县上确定的100元至500元的5个缴费档次,采取群众自愿选择参保缴费
标准,不搞“一刀切”,使广大群众都能缴得起、进得来。在参保手续办理方面,改进服务方式,在镇机关、各村均设立了办公场所,同时,为了解决部分偏远山区村社和一些行动不便群众的出行难题,我们积极进行上门入户办理的方式,购臵数码相机,零距离为群众服务照相并办理相关手续。2009年底,全镇新农保参保率位居全县前列。
虽然我镇在新农保工作中做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目前农民流动性较大,户在人不在以或出嫁不销户等情况的存在,导致人员缴费参保有一定难度。二是农村低保户和困难户较多,部分群众缴费难度大。
针对以上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上下功夫,全力把新农保这一惠民工程抓好抓实,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我们将采取个别座谈、现身说法、典型引导等多种形式,把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帮助群众释疑解惑,算账对比,使群众真正认识到参加新农保的好处,提高群众参保的积极性。二是扎实抓好基础工作。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进一步做好参保对象的调查、摸底、核查、登记等工作,建立农村居民信息库,力争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努力做到符合条件的人人参保,不留死角,让应该享受政府补贴的人员一人都不遗漏。三是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为民、和谐、务实、创新”的要求,一方面加大镇村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政策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尽可能简化参保手续,做到宣传动员、资料收集、基金收缴等手续
一次性办理,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及时得到办理,切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新农保这一“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实惠。
第五篇:西华镇王寨村开展新农保工作典型材料
新农保,让农民养老不犯愁
---西华镇王寨村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申报材料
新农保制度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着长期性、敏感性、复杂性的特点。一个地区的发展看农村,农村的发展看农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旦建立并有效运行,其意义不仅在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完整性,而在于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西华镇王寨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运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西华镇王寨村位于西华镇西北部,距镇政府3公里,耕地面积7643亩,全村辖7个社,有农业人口641户,2543人。60周岁以上农业人口325人,16-59周岁农业人口1680人。自2009年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村符合参保条件的1404人,已参保1380人,参保率为98.3%,325名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领取了养老金。新农保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全村农民逐步告别‚养儿防老‛,欣喜迈入‚养老不犯愁‛的新时代。
让应保老人一个也不能漏
得知华亭县被列为新农保试点县,各项工作开始推行已是农历年底,为了及时将60周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早日发放到位,村上迅速反应,积极行动,召开了新农保工作动员大会,举办了新农保政策和业务经办培训会,组织包村干部和村业务主办人员参加培训,并对全村农业人口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摸底调研,扎实开展了参保登记、资格审查、参保基金收缴等工作。
为了让全村300多名60周岁以上老人能早日领到养老金,村上组织干部分赴各社,入户宣传新农保相关政策,对全村农业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登记、核实;同时,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轮番播放、发放宣传彩页、悬挂宣传横幅、刷写宣传标语、公示栏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对新农保政策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做到家喻户晓。
在没有任何参考经验的情况下,王寨村班子一干人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村支书杨汉祥的带领下,村社干部挨家挨户做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农民算多缴费、多受益的‚经济帐‛,算个人缴费与财政补贴的‚实惠帐‛,算子女缴费、父母受益的‚亲情帐‛,消除大家的顾虑。并动员村两委成员带头参保,积极说服身边的家属、亲属参保,以点带面,带动村民积极参保,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全村参保率竟然超过了90%。从入户到参保对象的核对整理,工作量大繁杂,面对着近万份参保登记表,为了不拖全镇工作的后退,使应保老人一个也不漏,他们连续加班十几个日夜都毫无怨言,首先完成了缴费任务,基础资料的完善也没出现丝毫误差。让花甲老人重拾希望
国家不仅不用农民‚纳皇粮‛,还要负责养老,对于被列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的农民来说,如今变成了现实,人们不难理解农民们奔走相告时的喜悦心情。在首批养老金发放仪式上,王寨村61岁的村民张大爷乐呵呵地说:‚以前只听说城里人退休后领养老金,现在咱农民也能领养老金,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是政府出钱给咱们养老,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
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开展,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促进了农村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主动参与。闲暇时,那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婶们就会聚在一起,晒晒太阳,拉拉家常,聊的最多的就是新农保政策如何好。一位牙齿掉光的老人动情地说:‚老来难,老来难,难就难在没有钱。没想到自己不交一分钱,政府一年就给我老两口发了1680元养老金,就是孝顺的孩儿也比不上,今后还愁啥?‛‚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人到老年了居然领到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手里也像城里人一样有了‘工资本’,吃上了‘皇粮’,我们养老有依靠了,生活也越来越敞亮了。‛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言语间流露出的全是心中的喜悦。
新农保不仅改变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主的生活模式和观念,也改善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多年来因赡养老人问题造成的婆媳不和、兄弟不睦、夫妻反目、老而无依的社会不和谐现象也大大减少,农村老人不用再看儿女的脸色过日子,生活有了自信和尊严。兄弟、夫妻也不再为父母的养老推诿,许多家庭出现了兄弟争相养老的好风气。
保姆式服务方便群众参保
‚多亏了村里的干部们啊!‛提起自己的参保过程,家住西华镇王寨村的周忠老人感慨万分。由于李家山社山高路远,老人年龄大,腿脚又不方便,一直没去办理参保手续。杨支书得知后,亲自上门办理,春节前还将办好的‚一折通‛送到了老人手里。
为了方便群众参保,王寨村在开展新农保参保工作办理过程中,坚持零误差,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应保对象全部参保。并采取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做到‚四到户‛:即会议召开到户、政策宣传到户、宣传材料发放到户、上门服务到户。对子女不愿参保的老人,村班子成员不分上班下班,深入农户家中耐心细致的做其子女的思想工作,直到他们自愿参保为止;对长期在外务工人员,村文书主动收集联系方式,达成共识后代为办理参保手续。
他们时时处处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在业务经办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码相机、彩色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和耗材免费为参保农民群众照相、打印相片、复印身份证和户口本等,形成从照相、复印资料到登记参保一条龙服务,切实为每个参保农民节约经费开支,缩短了办理时间。针对部分老年人无户口、无身份证而无法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的情况,灵活应变,积极出面与派出所协调联系,为无户籍人员尽快落实户口问题,为无身份证人员打印户籍证明等,尽早尽快为老年人办理待遇申领手续,认真做到‚证件齐全及时办、证件不齐帮着办、行动不便上门办‛的服务宗旨。同时,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认真解决好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无力参保的问题,严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切实增强参保能力,防止出现‚保富不保贫‛的现象,努力做到人人参保,不留死角,让符合条件的群众都享受国家惠民政策的好处。
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舆论宣传
新农保与老农保相比,在政策上、具体操作上变化很多,是一件与时俱进的新鲜事物。同时新农保又是一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必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用全面透彻的政策宣传和周到细致的办理服务,彻底打消观望群众的顾虑,保证绝大部分群众能够理解政策的利好,积极参加新农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此,王寨村在新农保工作中确定了‚重宣传后经办‛、‚层层试点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
村上着力对五个方面进行强化宣传:一是实施新农保是好政策,是继种地不上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又一惠民政策——养老不犯愁;二是打消群众存在的顾虑,指明新农保不与遗嘱生活补助、农村低保、计生补助政策等冲突,只算加法不算减法,不核消,不冲减;三是端正指导思想,子女参保投保,父母领取养老金,实际上也是赡养父母,孝敬老人的一种体现;四是帮助群众算好账,分三个方面:国家账,基础养老金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家庭账,领取养老金永远高于应缴费金额;个人账,个人缴纳金额计息并可继承;五是会做好参保档案资料,严格按照参保‚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要求进行。
由于新农保政策的制定合民心、顺民意,基础建设保障有力,工作措施创新到位,宣传发动深入透彻,新农保工作开展以来群众的政策知晓率高、参保热情高,使全镇新农保工作步上了规范发展的‚快车道‛,为农民构筑了一道坚强的‚安全网‛,也使覆盖城乡、联通上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初见规模。
总之,新农保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推动全县、全镇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要实施好这项工程任务非常艰巨、困难挑战仍然很多,我们更要迎难而上,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实惠,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