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进事迹--年轻人心目中的好师傅
年轻人心目中的好师傅
***,1968年2月出生,是征管科的一名普通科员。在年轻人心中,年逾四十的他,虽不善言语,但都愿意和他促膝长谈;虽不在领导岗位,但都对他敬畏有加;虽没有拜师仪式,但大家都在亲切的喊着他——“师傅”。
1987年参加工作的***,是***地税这支年轻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元老”。在20多年的税收工作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学业务、干工作,少言寡语间涵养了一片真诚、造就了一份品质,让周围的年轻人折服于他的正气、钦佩于他的执着、感动于他的博爱。
师傅是本“业务词典”。2000年10月,刚从学校毕业的***被分配到检查一分局,与***同在一个检查组,税务稽查对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都比较高,面对复杂的账务和繁多的税收法规,***显得有些茫然和急躁,***一边向其耐心地讲解法规内容和稽查要求,让其从小税种慢慢查起;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将稽查技巧和典型案例整理成《案例库》,这本“稽查词典”被***奉为至宝,为其尽快熟悉业务、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6月,大集中征管系统上线后,面对全新的征管平台,***每天守在电脑前,一坐就是10个小时,熟悉流程、排除故障、解答疑问……为了让各分局尽快掌握3.0系统操作技巧,***还建了一个大集中系统问题库,对于经常性问题,分局操作人员只要到问题库中就能找到答案。“有问题找老蒋”成为大家的口头禅,确实,***对征收管理中的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业务流程、系统操作可谓无所不通、无所不熟,他已经俨然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业务词典”,只要你肯去查,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师傅是位“贴心大哥”。***言语虽少,但心很细,很会关心人。2001年,当时的检查一分局年轻人较多,对稽查流程并不熟悉,***有本《税务稽查操作规程解读》,对稽查流程讲的很全、很细,因无处购买,大家经常向他借阅,***就亲自将整本书复印了2份送给其他的2个检查组。2009年3月,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区局组织女同志外出旅游,当时行政服务中心全是女同志,由于窗口业务的特殊性,基层分局同志无法顶岗,所以必须留下一个女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顶岗要求,并对窗口的***说:“你放心出去吧,我来帮你忙几天。”2010年以来,省市局实行征管数据监控分析,系统经常筛选出异常数据,***逐一进行排查,时间紧迫时,他亲自为各管理员完善机内信息、修改异常数据,事后才告知管理员,有一天一位管理员打电话“我前几天在V3里查到的异常数据,没来得及改,现在怎么看不到啦?”***答道:“哦,我帮你已经改过了,忘记告诉你了,下次得注意啦……”这,就是***,像老大哥一样默默的帮助着大家,不图索取、不图回报……
师傅是咱们的“精神支柱”。这些年来,娱乐媒体、网络论坛、市场环境无不对年轻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产生巨大的冲击,而在平均年龄轻、领导职位少的***地税局,这里的年轻人则少了同龄人的那种浮躁和茫然,多了一些踏实和沉稳。“跟师傅学学”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口头禅,他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的“徒弟” 都有严谨的工作习惯,底稿整洁、字迹清楚、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资料及时整理装订……***的“徒弟”都会主动学习,无论是在业务岗位,还是在综合岗位,他们都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这两年来,***克服年龄大、记忆力衰退、工作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带头参加并通过了注册税务师考试,为年轻人做出了榜样……***的“徒弟”都有明确的追求,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做好本职工作,追求考核第一。在***负责的征管质量考核工作中,区局连续7个月名列全市地税系统第一……“跟师傅一样学习、跟师傅一样工作”,***正是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感染着***地税系统这支年轻的队伍,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第二篇:“好师傅”推荐事迹材料
附件4
“好师傅”推荐汇总表
填报单位(盖章):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领导签字: 填报时间:2021年04月07日
序名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事绩简介(500字,突出“师带徒”效果) |
陈金蕊 | 女 | 大专 | 织带车间管理员 | 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 有限公司 | |||
程石安 | 男 | 初中 | 成品车间管理员 | 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 有限公司 | |||
陈金蕊同志事迹简介
陈金蕊同志是织带车间一名管理人员,进入三星消防已有14年了,他是一名从平凡岗位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爱岗敬业是能做好工作的关键,爱岗敬业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作为织带车间管理人员,她深深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因为班组承担的工序都是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因此做好每一项工作必须严格把关,争取做到零失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返工率,避免人工和原材料的浪费。在她带领组内骨干员工首先检查产品的外观,发现问题与现场操作人员研究解决方案,把出现的质量问题反馈给车间主任,通过与领导及相关组长主动沟通使类似问题不会重复出现,避免影响到下一步工作。
在生产一线打拼了多年的陈金蕊深知,要实现安全生产,最根本的因素是提高全员的技能素质和发现问题、排除隐患的能力。她积极的以安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广大新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强化安全规程、质量标准化标准、技术措施的学习,他平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作业人员实行随时随地、实情实景的“现场互动教学法",手把手地教新员工,边教边告诉他们要注意的事项。通过这种交互式讨论、互动式教学,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安全和技术素质。
程石安同志事迹简介
程石安同志是成品车间一名管理人员,进入三星消防已有14年了,多年来,他在其工作中,认真落实本班组的质量、工作要求,在班组中树立了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辅助车间主任使现场各项管理工作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为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现场质量各项工作要求。作为车间的班组管理人员,对现场的质量把控行为规范及日常车间要求的执行均起到表率作用,在其工作岗位上,带头和带领本班组人员认真完成质量专业线相关工作、严格监控现场产品质量,认真完成工段内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及相关要求并能很好的辅助车间主任的工作。
作为车间的班组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该同志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工艺标准和相应的管理规定,并督促本班组新工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在生产过程只能怪严格执行。要求本班组新工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相关内容达到熟练水平。每天对班组现场的安全都进行检查,确保了本班组安全的稳定。本管理范围内无安全事故发生,在德、能、勤三个方面表现突出。
程石安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为生产做出着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他不怕脏、不怕累,夏顶高温冬抗严寒,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
这就是平凡的岗位所孕育出不平凡的人,一位普通的一线管理程石安同志。
第三篇:我心目中好老师
我心目中好老师
唐诗
我的老师有着中长的头发,美丽的脸蛋和天使般的笑容。她就是爱岗敬业的----鲁老师,每当我做作业遇到难题时,我的心里是既着急有很恼火,眉头紧皱着,真是恨不得把书都给扔了。老师见我这样,总是会轻轻地走到我的身边,看我紧张的神情,就会温柔地问我:“怎么了,这道题不会写吗?”我点了点头,老师就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看到老师那专注的样子,我也不敢马虎,每回都是认认真真地听着,经过老师的细细讲解,我也会最终明白每道题的解题方法。那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老师非但没有歧视我而且经常鼓励我,我才慢慢有了自信心和与优等生一比高下的勇气。假如老师对我很不耐烦,假如老师挫伤了我的上进心,那么,很难想像我现在是怎样糟糕的学习状况。
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关心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 6 月的一天,一位同学在上课时,突然额头上冒出阵阵虚汗。鲁老师走过来,关切地问:“怎么了,哪儿感到不舒服?”这名同学指指腹部,痛苦地点了点头。“哦,怎么不早点说呢?”老师立刻安排班长和另一名同学搀扶他到校医室看医生,并且毫不犹豫地拿出手机,拨打电话给家长。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希望所有教我的老师都这么优秀。
我的感言:老师的信任,使学生自信是最终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当孩子的生命航船刚刚启程的时候,老师的及时鼓励、点拨和提携,就如同给这只航船增添了动力。爱更是教育人的前提和根本。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就能发现他心中的锁簧,从而找到打开锁簧的钥匙。只有对每一位学生倾注教师的全心,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好老师”形象,才能使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第四篇:心目中的好老师
心目中的好老师
中牟县谢庄镇谢庄小学六二班学生岳胜娜
我的老师名叫台德成,他今年46岁了,1.65米的个子,圆长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乌黑的头发里藏着几根白发,他和蔼可亲的面庞上总是带着慈祥的笑容。台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不仅语文课讲得娓娓动听、津津有味。而且三笔字写得也十分漂亮。
自从2002年暑假开学以后,台老师接任我们六二班语文课兼班主任。在他的精心教育下,我们班的语文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六年级升学测试中,我们班还取得全镇第三名呢!平时他教我们读课文,必须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慢;必须读出每段的激情;必须读出每句的韵律。他经常告诉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台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很强。当他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他就有针对性地插进一段小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孔子的感叹》、《孔子住店》、《吕蒙读书》等等。把同学们的心吸引到课堂当中去,同学们听得入了迷,到了下课的时间还没有听过瘾。
台老师刚接我们班时,他发现同学们的钢笔字写的差,于是他就利用自习时间教我们练习庞中华钢笔正楷字。经过台老师的耐心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同学们的钢笔字大有进步。平时上课的时候,看到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规范的粉笔字,我心里十分羡慕。心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像台老师那样,写一手好字就心满意足了。
台老师把方方面面的语文基础知识都一点一滴地交给了我们,我为我们全班同学能遇上这样的好老师感到骄傲而荣幸,我代表全班同学向您说一声:“台老师!您辛苦了。您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本文写于2003年3月26日选自学生优秀作文珍藏指导教师台德成审阅青年教师叶青、张淑华2016年6月5日
第五篇:杜师傅先进事迹专题报告演讲稿
报社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我叫杜来货,是个做了大半辈子饭的伙夫。我出生在驻马店遂平的一个小村子,一听我这叫来货的名字,就知道我父母也没什么文化。说实话,要问我为啥做了40多年的饭,就从没换过工作?刚开始的唯一想法就是:让自己能吃饱。后来才慢慢知道,一个做饭的不能只为了自己吃饱,一定要让大伙能吃饱、吃干净、吃满意才行。在这里,我要真心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写了那么多表扬我的文章,还登了我的照片,让我在四厂当了那么多年劳模,这今年还让我获得了“感动油田十大杰出人物”荣誉。我从小到大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对各位领导的帮助,我老杜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大家,在这里,我给大家深深地鞠一躬。谢谢了!
我出生于1949年11月,今年已经61岁了。我老家过去很穷,穷到啥程度?用电视上的话说,就是“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通讯基本靠吼”。我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小时候家里穷,饭也吃不饱,加上我母亲身体比较差,容易得病,所以,我也没读过几年书,从小就帮家里锄地啊、担柴啊、放牛啊,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都得干,没办法啊,还是因为穷。穷得我母亲吃了上顿到处借下顿。我还帮着地里挖点野菜什么的加点玉米面做成菜团子一块吃。那家伙,又苦又涩,可你能不吃吗,肚子饿呀。我现在还记得,那玉米面糊糊就跟清汤寡水一样,喝上几碗撑的肚皮发胀,尿上几泡又饿的心里难受。那个时候,田地活又多,人也容易饿,加上又吃不饱,能有一顿饱饭吃,简直比讨个媳妇还高兴。
1970年,为了给家里省点粮食,我跑去当兵了,在甘肃酒泉的一个连队做饭。那个地方也是穷,什么菜都没有。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做事做惯了,没事的时候就在戈壁滩上刨块小地自己种点菜。别人就问我,小杜啊,你刨来刨去不累啊。我说,我拿不了枪杆子,但拿锅铲子咱照样也是个响当当的兵。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喜欢做饭了。我没啥文化,干不了什么大事儿,但是“千事万事,吃饭是大事”,我就把做饭当成大事儿干。
1978年,我转业到玉门油田,不但还是做饭,而且还当上了炊事班的班长,手下也有了好几个帮手,官儿虽不大,但琢磨着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该找个媳妇啦,于是,我就跟领导请了假回家讨老婆。可是结婚没多久,老天爷就跟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次我收到家里发的电报,说让我赶紧回家,我以为是媳妇和母亲想我了, 也没仔细看,在食堂忙了好几天后,才向领导请好假回家。可是一进门我就感觉不对劲,跑里屋一看,我媳妇一个人坐在床头发呆,见到我回来不说一句话,也没什么表情,我说这就奇了怪了,这是咋回事啊。我妹妹跑进来哭着对我说:“哥哥,嫂子她疯了……”。我一听,当时就给吓傻了,心想这好好的结婚才几个月,怎么就出这怪事了。后来听我妹妹说,我走后没多久,我媳妇就生病了,开始只是咳嗽、流鼻涕,家里人也不大注意,以为只是感冒了,结果吃了一个星期的感冒药也没见好转,反而出现夜里呕吐、发高烧的现象。这下可把我母亲急坏了,就借了个板车让我父亲把我媳妇拉到了几十里外的县医院里。住了半个多月院,高烧是退了,但人也傻了,医生说是患上了麻疹,后来由于高烧不退,烧坏了脑子和肝脏。别人也说,我媳妇是因为盼我回家盼病的。
听完这些,我内心那个悔啊,老是觉得对不住她,就到厨房给她做了碗肉丝面。想不到她吃了几口后,突然转过头对我笑着说了声好吃,可把我激动坏了,一把就抱住了她,那眼泪哗啦啦的就往下流。想到一碗肉丝面竟然把我媳妇的病给治好了。后来在家人的照顾下,媳妇也慢慢的好了起来,一年后还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说起来,我还得好好谢谢我媳妇,她这辈子跟着我没少受苦。
去年冬天下大雪那天,我和小孙去买菜,我怕把菜给冻坏了,我就顺手把自己的棉袄给盖到了菜上。小孙就笑着说我像个长工。
在单位里,人家也都说我像个长工,光知道没日没夜的干活儿。其实,我并不是光知道干活儿,还知道感恩。这一辈子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吗?这样的长工我愿意干上一辈子。
我从小家里穷,加上母亲的身体又不太好,所以我恨不得能把一分钱掰开来用。自我在四厂食堂上班后,邻居们也常说我这个人很懒,从来没给家里买过菜。这个不是我懒,我是怕说不清楚,这么多年来都是我给食堂买菜,我是怕大家误会我从食堂拿菜回家。有时候大伙跟我说,老杜啊,你看食堂今天的菜还剩那么多,明天还会买新的,你就拿一点回家呗,你都是老工人了,领导看见了也不会说啥。但我从来不干,俗话说的好,人穷志不能穷,我宁愿自己苦点,也绝不把公家的东西往自个儿家里拿,哪怕是一根葱、一瓣蒜。
84年,我又从玉门油田调到了咱们中原油田的采油四厂,还是在职工食堂做饭。那时,食堂只有6、7个做饭的,但吃饭的却有700多号人,不说和面、包包子、包饺子之类的,光每天洗菜切菜都有好几百斤。你们有好多人可能没见过那家伙,炒菜的锅比洗澡盆还要大得多,用的铲子比我还要高出一个头来。别看我个子小,干起活来那也不含糊,尤其是像我这种从小没饭吃的,看见那么多吃的东西,这干起活来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想不到我这一干就是40多年。前些年,有个厂里的一把手是我很近的老乡,他听说我媳妇身体不好,看我也做了大半辈子的饭,说给我安排个轻松点的工作,去看个库房。我说那不行,我小学没读过几年书,自个儿名字都写不好,当兵的时候才多认了几个字,我又没有其它的本事,还是继续炒菜做饭好。也有些外面饭店的老板来找我,说让我提前退休,多给点钱让我去他们那,我没去,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我从小就知道,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我在油田干了这么多年,单位里领导非常关照我,有个啥困难,他们都安排的特别周到,我能走吗?我都一把年纪了,要那么多钱干嘛?我就想好好的干到退休,一心一意的为咱职工做好饭,只要他们吃的满意,咱们做饭的苦点、累点不算啥,前线工人不是常讲“不吃饱哪有力气干活呀。”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真不假,从小艰苦的环境让我学会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当兵的时候,领导常跟我们说,一个人,不要在乎自己是职业是什么,而是要怀有一颗为别人服务的心。
我心里很清楚,我确实没干什么大事。只是干了一个大厨师应该干的工作,尽了一个大厨师应尽的职责。没想到组织上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现在食堂人手紧,领导说让我再帮着干一段时间,我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每一顿饭,炒好每一个菜,无怨无悔。谢谢大家给我今天这个机会。各位领导如有空到四厂去,我一定尽可能的把招待的饭菜做好!我不会说啥,也没啥好说的。就给大家说这么一点,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