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事迹材料
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见义勇为模范正式候选人
能源与安全学院秦晓伟同学推荐材料
秦晓伟,男,汉族,1990年9月生,安徽滁州人,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全工程专业2008级4班学生。
2012年2月23日,安徽理工大学收到一封来自滁州市琅琊区社会治安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寄来的表扬信,“感谢贵校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这封表扬信中所褒奖的90后大学生,正是寒假期间勇救落水少年的秦晓伟。
勇救落水少年是在1月31日晚上5点半左右,当时天已擦黑,由于天气寒冷,滁州市南湖边鲜有行人。这时,一名老汉“哎”的一声疾呼,将在南湖游玩的秦晓伟的目光吸引过去。原来,一个男孩的身影正在水里扑腾,一个女孩在岸边来回疾奔、急切呼救。秦晓伟见状,丢下手里的东西直奔湖边,边跑边解外套。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跑了一半时,女孩为救男孩太过心急,竟“扑通”一声也跳入水中。女孩落水后出于求生本能,伸出双手拼命挣扎,转眼只剩头和双手露在水面。水面距离岸边约半米高,秦晓伟眼疾手快,弯腰趴在岸边,左手死死抠住石板稳住身体,上半身悬空,探出右手死死揪住女孩的一只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抓着女孩的秦晓伟渐渐体力不支,甚至一度几乎被她拽下水。情况危急,秦晓伟赶紧弯腰抓住女孩。最后在其他好心人的帮助下,秦晓伟才吃力地将女孩拽上岸来。救起女孩后,秦晓伟拨打了报警电话。
当多家媒体的记者获悉救人事迹后,纷纷约见秦晓伟,这位高高瘦瘦的男孩提起当天救人的经过笑容很是腼腆:“当时真的没想那么多,听到喊叫声就和朋友跑过去了,任何在场的人都会伸手相救的”。秦晓伟的纯朴善良真的像他班上的同学所描述的一样,“待人非常友好,我们班几乎每个人都对他很有好感。虽然他不是班干,但是待人的热情好像不比任何一个班干差。所以,听到秦晓伟救人我们真的一点不惊讶。”
在滁州救人之后,秦晓伟已经是各大媒体上的“名人”了。当地媒体《皖东晨刊》以一篇名为《南湖救人,90后大学生当仁不让》对秦晓伟的救人经过做了详细描述,高度赞扬了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这篇报道之后又被《中国文明网》、《网易》、《中安在线》、《金陵晚报》、《江淮晨报》等媒体争相转载,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皖东晨刊》的记者在撰写稿子时特意强调了“90后”这个词。90后作为当今社会的新生力量,似乎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某些表现曾让社会上很多人质疑、忧虑。但我们看到社会上涌现出来的很多支援灾区建设、山区教育的90后优秀青年,大家又在重新塑造对90后的认识。秦晓伟,作为90后的一员,用他自身的行动向大家证明了90后的社会担当,证明了90后也是可敬的一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寒假期间英勇救人以后,报刊和网络进行了广泛宣传,秦晓伟却丝毫没有和同学或校方提及此事,能源与安全学院的领导也是偶然从网络上获悉。新学期开学后,学院领导及时约见了秦晓伟,对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了表扬,而此时的他却是一贯的谦虚低调,“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我们是不会观望和逃离的,只能是积极施救,否则的话,会一辈子对不起自己良心的。”很朴实的话语,温暖的爱心,打动了学院的领导,也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美丽的心灵。
在学校收到滁州市琅琊区社会治安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寄来的表扬信后,校领导亲自做了批阅。毕业实习前,能源与安全学院领导专门接见了秦晓伟,对他的救人行为进行了高度赞扬,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秦晓伟见义勇为的事迹,开展学习秦晓伟见义勇为行为的系列活动,用其先进事迹作为榜样和示范,发动广大学生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积极营造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可以说,学校上下都以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比自豪。其实,救人之举绝非偶然,而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期间,秦晓伟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学习上肯钻研、能吃苦,一步一个脚印,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次无偿献血。班级里,与同学相处融洽,待人热情周到,与人交往,真诚豁达,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地帮助家庭困难同学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难题,总是做得多、说得少,同学们都普遍信任他。
危难时刻显身手,秦晓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师生们不单是为他奋不顾身救起落水少年而感动,更为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优秀的个人素质和精神风采所折服。他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敬业奉献模范正式候选人
机械工程学院张东速同志推荐材料
张东速,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5月出生,现为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科研副院长。该同志于1982年8月留校担任高校教师工作,三十年来,他勤勤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为学校的发展尽了努力,为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
多年来,张东速同志怀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耕耘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要教好书就必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张东速同志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他善于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吸引学生,使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一些基本的训练。他采用的“互动法”、“反馈法”、“角色法”等教学方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角色法”教学中,他引导学生以一名准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进入课程学习中,让学生用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来规范自己。针对部分学生作业质量差这种现象,他就从工程技术文献的要求入手,说明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如何编写技术文献(或设计计算说明书)。同时让学生将每一次作业当作一个工程设计任务去完成,以提高他们的认真程度。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他经常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阐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听之有味,兴趣盎然。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张东速同志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历届学生的一致认可。
张东速同志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改革中,他参与了省级重点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建设项目的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建设的任务;他所参加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项目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与机构创意组合教具的研制》教研项目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同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我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多次为本科生开展创新教育讲座,也是我校“机器人”、“节能减排”、“机械创新”、“三维设计” 等多项大赛的主要发起人,他曾多次率队参加了多项学科竞赛,多次为学校赢得省级及国家级优秀组织奖,使我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个人也作为指导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了各项国家级、省级大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学生团队的指导老师,其指导的一件作品在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此项重量级的国内大赛中一等奖零的突破,其个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张东速同志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工会活动积极分子;2001年获得安徽省模范教师称号、2004年获得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自2007担任机械学院科研副院长以来,张东速同志积极配合学院主要领导做好学科、科研和研究生管理工作,认真履行了科研副院长的岗位职责。
1)研究生管理方面
研究生管理工作琐碎、事务繁杂,涉及研究生的招生组织、学籍及日常管理、教学管理、科研及学位管理、思想教育、就业派遣等方方面面。由于招生规模逐年上升,研究生数量大增,而且研究生的类别既有统招生又有工程硕士、高校教师,既有学术型又有专业学位型,这些都增加了管理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为了做好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在科研秘书和研究生辅导员的配合下,不断地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加强研究生教育,改善研究生学风,使之常规化、制度化。每年他都举办考研动员会、情况通报会、年级工作布臵会、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参观全校实验室等一系列科技活动,并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定期举办师生联谊会和各类文化娱乐竞赛活动,活跃了研究生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2)科研工作方面
科研工作与教师的个人业绩密切相关,为了改变过去科研工作缺乏组织,教师凭借个人兴趣和力量开展科研工作的松散局面,他提出了加强组织力度,强化服务意识的工作思路。平时通过邮件通知、电话通知、短信通知,电话确认等方式,及时通报课题申报信息,有组织地申报,提高了立项的数目。为了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他提出了青年教师到厂矿企业进行实践调研的工作打算,主动到各个煤矿企业进行联系,并对其进行了周密的策划,提出了实施办法。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他还制定了学院科研奖励文件,经过实施效果良好。此外,对于老师提出的与科研相关的问题他总是热心帮助,并为其出谋划策,认真做好科研工作的后勤服务。
在认真做好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同时,张东速同志还以身作则,坚持开展科研工作。多年来,他作为主持人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纵向课题十余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各类专利十余项,并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月在实验室里,由于意外爆炸使其左眼失明、右手食指缺损,面对如此的大难,很多人都对其是否还能坚持工作表示了担忧,但该同志没有以此消沉,稍事恢复后便以惊人的毅力,迅速投入到工作中。2011年他起草的一项企业标准获批;一项产品成为学校高科技中心第一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并成功销售给石油大学、中国石油总公司钻井研究院等单位。
总之,三十年来,张东速同志恪尽职守、勤奋敬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辛勤耕耘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对待本职工作他能做到积极主动、热情进取,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多的成绩,是一位敬业奉献的模范教师。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敬业奉献模范正式候选人
土木建筑学院李栋伟同志推荐材料
土木建筑学院教师李栋伟,教授,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院学科建设秘书、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副主任、城市地下空间教研室主任。作为中青年专业课教师,他长期在执教一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能够始终坚持在政治上、工作上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1.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
在教学工作上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讲授《土力学》、《基础工程》、《土力学地基基础》和《岩土特殊施工》等4门本科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同时主讲《冻土力学与工程》、《工程数值计算》和《岩土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等3门研究生课程。指导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研究生12人,其中毕业研究生5人。年平均工作量达到300学时以上,超过教研室平均工作量。
该同志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勇于创新,教改成果丰硕。近5年来,在《高等建筑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出版《土力学》、《基础工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等各类规划教材3部,参与和主持校级、省级教研项目4项,参与建设《土力学》省级精品课程。
2.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李栋伟同志在矿井建设领域科研成果丰硕,系统研究了人工冻土力学特性,提出了人工冻土抛物线型屈服准则、双屈服面人工冻土本构模型、大变形人工冻结壁计算方法,研发了多场耦合人工冻结壁计算软件,揭示了深井多圈管冻结壁形成与融化规律,完善了深井冻结设计计算方法。
近5年来,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第一作者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在《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岩土工程学报》、《煤炭学报》等一类期刊上发表第1作者论文22篇,“Research on visco-elastic-plastic creep model of artificially frozen soil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s”等论文被SCI收录,“白垩系地层冻结软岩变形特征及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研究”等18篇论文被EI收录。
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表土复杂应力下人工冻土蠕变损伤耦合本构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横向课题10余项;获国家专利1项;撰写《深部冻结黏土蠕变损伤耦合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专著1部;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各3项;参编《人工冻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规范(第5部分:人工冻土三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和《人工冻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规范(第7部分:人工冻土三轴蠕变试验方法)》2部。
3.学科建设工作,尽责尽力
该同志担任院学科秘书多年,积极参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教育部矿山地下工程”研究中心、“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土木工程”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矿山建设省级教学科研团队等学科建设工作。
他担任教研室主任多年,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教研室教师着想,特别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目前城市地下空间教研室教师在学历和职称方面处在学校前列。学院督导对他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十分满意,认为整体教学水平处于较高层次。
4.团队协作,淡泊名利
平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关心同事,团结同事,互相帮助,有很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大局为重,从不斤斤计较,淡泊名利,与同事之间关系融洽。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该同志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好各项工作。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该同志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为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敬业奉献模范正式候选人
外国语学院雷鹏飞同志推荐材料
雷鹏飞,男,安徽安庆人,1976年1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工作13年来,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青年岗位能手”、“教坛新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个英语教师的潜心教书上课、一个系主任的用心带好团队、一个班主任的悉心指导服务,是一名普通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情意、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
一、潜心教书上课,做优秀的英语教师。
雷鹏飞老师承担公外《大学英语》的教学,讲授英语专业《高级英语写作》、《科技英语翻译》、《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和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研究生英语精读》等课程。他每学期工作量均远远超过系平均工作量,工作任务重,需要长时间的劳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测试、谈话、培训、学习等等。雷老师能够顺利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他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授课形式,更新传统理念。利用QQ、飞信等为平台将英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系列讲座方式“授人以渔”,组织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说课讲课。
每学期网上测评排名均位于学院前列,每学期期末统考班平均成绩居于年级前列,所带班级的平均四级通过率一直居全校首位。他所带学生在全国英语竞赛、全国青少年读写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雷老师被评为全国读写大赛综合素质“辅导百佳”的光荣称号。
雷老师凭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优秀的教学成绩,近年来教学考核和年度考核多次“优秀”。2010年在学院的教学质量评比中,获得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10年获“安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获安徽理工大学“教坛新秀”称号。
二、用心带好团队,做敬业的系主任。
雷鹏飞所在的公外二系有33名英语教师,目前承担全校2010级75个班级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近年来,公外二系狠抓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逐年提高,学生们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满意度、较高。“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作为系主任的雷老师坚持开展系里的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会、交流会、示范课、公开教学、同行互听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良性竞争。
雷鹏飞秉持“学为教服务”理念,坚持学习专业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转化为研究成果。三年来,他共撰写10余篇论文,其中有6篇为大学学报发表,2篇为CSSCI期刊论文, 参编《实用大学英语阅读教程》,译著(《中国伦理道德》)1部,文学作品(《与方舟约会》)在译1部,正在主编研究生英语系列规划教材1部,参编安徽省成人英语教材1部。主持校级项目2项,主持申请“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课题”教研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4项。他带领的公外二系成功申报“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学创新团队。2011年雷鹏飞老师被评为校中青年学术骨干。
三、悉心指导服务,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作为英语2010-1班的班主任,雷老师能够认真做好学生学业方面的指导,让同学们更多地接触英语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的学习交流空间。他建立了班级QQ群,在群里为学生答疑解惑,每周五在QQ群里上传一些英语听力资料,让学生记录听力的内容,督促和检查学生完成听力的情况。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单词记忆比赛、英语翻译比赛等,提高同学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该班学生准备英语专业四级的冲刺阶段,他为学生做了两次考试辅导讲座,每周布臵一篇作文并认真批改。
自担任2010级班主任以来,雷老师一直努力地在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细致的知识解答以及温馨的生活提示,深得学生喜爱。他用心灵架起了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2011年,他被评为校“2010级优秀班主任”,在校学生工作创新论坛上发言交流。2012年获得校“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师是个良心职业,也是灵魂的工程师。雷鹏飞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担任英语教师、系主任、班主任“三位一体”的工作中,他“潜心、用心、悉心”,怀着对学生真挚的情意和对事业崇高的敬意,“三心二意”把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敬业奉献模范正式候选人
能源与安全学院戴广龙同志推荐材料
戴广龙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煤炭事业,他能够始终坚持在政治上、工作上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治学严谨,工作作风扎实、勤恳,不怕吃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长期以来,一直战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一)教学工作
他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上,多年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了《矿山通风与安全》、《安全检测与监测》、《安全监测监控技术》、《通风工程》和《公共安全技术与应用》等多门课程,每年教学工作量均远远超过教研室的平均工作量。
在教学过程中,他一丝不苟,坚持上好每节课,备课认真,熟练讲课,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在2010年学生评教中名列全院第二;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本专业最近发展动态结合本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方法采用课堂传授、提问回答、重点问题重点讲授、实验性较强的问题与现场生产技术难题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对于理论部分的知识采用课堂板书式教学;实践和应用知识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技术测试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实验室实验等方式教学。由于他教学效果好,在2006年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得到北京科技大学蔡嗣经教授的好评。
他参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通风安全学》已被全国煤炭高校普遍使用,2009年被评为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每年编写《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讲义,将新知识、新技术、优秀成果融入讲义;他主讲的《矿山通风与安全》主要专业课程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和省精品课程。
他所在的教学团队分别被遴选为安徽省和国家教学团队。他积极探索教学研究,近年来,先后分别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二等奖1项;发表教研论文6篇,参编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
他指导的陈洋同学获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获“安徽省十佳青年大学生”称号。他的学生每年有2~3人入选安徽省“双优生”,1~2人入选安徽省“选调生”。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获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
(二)科研工作
他一直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一直在为治理矿井灾害作斗争,参加多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矿井通风与防灭火、瓦斯灾害防治技术方面有深入研究,为我国煤矿通风、防火、瓦斯灾害防治,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做出突出贡献。
他主持完成和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097400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14171)和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02jk287ZD)各1项,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十五”攻关2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和省自然基金2项。主持完成厂、矿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在《煤炭学报》(中文版)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省级科技成果8项。现为安徽省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二、工作认真务实 他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求真务实,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对待组织分配的工作,从不讨价还价,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他先后分管学院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教学、科研等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专业建设、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申报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科研管理工作
他科研管理有方,组织制定了《能源与安全学院科研奖励暂行办法》、《大学生创新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在学院成功举办了2次系列学术报告活动,邀请了国内外名人专家讲座98人(次)。他负责成功组织主办了“国际采矿论坛—面向21世纪的矿山高效开采国际会议”,承办了“安徽省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安徽省煤炭学会通风安全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和“安徽省煤炭学会第六届通风安全专业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学术交流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作用,他组织编写了大型仪器设备手册,并组织全院教职工参观了学院内大型仪器设备。使学院在校年度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中,保持了连续6年获得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先进集体和单项先进机组。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他分管的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科研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科研考核连年位居全校第一。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他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全日制研究生和工程硕士招生宣传工作,学院研究生招生生源得到提高;他组织制定了《能源与安全学院研究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办法(试行)》、《能源与安全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与奖励(试行)办法》和《能源与安全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研究生管理办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和监控体系。他成功组织主办了“第四届全国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工作研讨会”和“第3届全国安全学科建设研讨会暨第4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并组织申报了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学院获优秀培养单位荣誉称号。
(三)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
他教学管理有创新。他2011年组织并成功申报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两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先后在国投新集刘庄矿、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和皖北煤电钱营孜煤矿建立了“安徽理工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及特色创新型矿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他精心组织成功申报了《通风安全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打破了我校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的零纪录,为学校、学院赢得了荣誉。同时又组织申报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协会优秀教材奖,并获一等奖。
他工作任劳任怨,在2011年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两个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在主办“第22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和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过程中做出很大贡献。
他非常注重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011年建立了学院内部教学督导制度,并制定了《能源与安全学院教学督导组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能源与安全学院教学督导信息反馈表》和《能源与安全学院教师听课信息反馈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的办法”和“进一步规范教学”要求。组织修订了2009级本科生培养方案,2011年11月下旬组织举行了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他爱护学生,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位2010级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他知道后专程到北校区找该生谈心,使该生提高学习认识;他早晨主动到学生宿舍查看学生出操和设计出勤情况,有时晚上也深入设计教室检查学生设计情况。
(四)学科建设工作
他在安徽省A、B类重点学科申报过程中,在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调整过程中,贡献突出。
由于他教学、科研和管理成绩突出,近年分别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个人。第一届安徽理工大学孝老爱亲模范正式候选人
机械工程学院王江琦同志推荐材料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王江琦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82岁高龄,14年卧床不起的父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王江琦,男,1960年4月生,中共党员,实验师,现任机械工程学院行政秘书。在工作中,他政治坚定,业务突出,屡获表彰;在生活中,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好兄长的高尚品德,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温馨的亲情故事。
王江琦同志的父亲王福民同志曾经是一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是一位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功勋卓著的老同志,转业后在我校校办工作直至退休。1998年1月15日早晨,王福民同志突发脑溢血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治疗,情况十分危急,经过70多天的治疗,在经过风险极大的二次开颅手术后,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在这7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江琦同志一直守护在病床旁,悉心陪护,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出院前,医生嘱咐他,像他父亲这样的病例,最多只能活半年,但是脑溢血这种疾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如果以后精心护理,极有可能延长病人生命。他默默把医生的话记在心上,这一记就是十多年,他细心的照料让父亲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父亲出院后,他把父亲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料,由于脑溢血后遗症,父亲卧病在床,生活严重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要别人帮助,这些重担就落在他的身上。一日三餐,他一勺一勺地喂,为父亲制定保健食谱,三餐合理搭配、做到营养到位;及时为父亲理发刮胡子洗澡、勤剪指甲、按摩胳膊腿部、勤换衣服,确保了干净卫生,天天夜里还要定时帮助父亲解大小便,有时父亲大便干结困难,他就帮助父亲按揉肚皮,用手指抠解大便,帮助父亲缓解病痛。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他坚持每天为卧床的父亲来回翻身数次,按摩五遍,帮助父亲擦拭身体,涂抹痱子粉,确保了身体的干净舒适。由于父亲卧床已久,体质越来越差,经常发烧,拉肚子,甚至肺部感染,他到处请医生到家来给父亲治疗,悉心照料,一次一次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转危为安。从父亲发病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14个年头,5000多个日日夜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在这奇迹背后,王江琦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由于常年的熬夜劳累,他自己的身体也每况愈下,造成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经常腰痛得不能动弹,无法站立,医生说,如果这样下去,你自己也有可能会瘫痪,他总是一笑,还是一如既往地照料着父亲。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敬父母要从当下做起,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懊悔当初,空留遗憾,但是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明白这句话的真谛呢,王江琦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从他身上我们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厚重,看到了中华传统美德所散发出的熠熠光辉。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王江琦同志从来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14年如一日地履行着为人子的责任和义务,他的举动受到邻居以及同事的一致称赞,面对大家的赞扬,他总是笑着说:“都是应该的,父母千辛万苦抚养了子女,作为子女就应该照顾好老人,这没什么”。
他上有高堂父母,下有子女,妻子又下岗,家中所有的重担都担在他一人肩上,但是家庭的困难并没有压垮他,始终乐观面对困难,笑对人生。多年来,他从未把家庭的困难向组织汇报,而是自己选择了默默承担起一切,没有因家庭困难而耽误工作。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妻子、儿子、兄弟姐妹、侄儿女都非常孝顺,在外工作的兄弟姐妹时常牵挂着老人,经常回家探望,让老人安享天伦之乐;妻子、儿子分担了照顾老人的重任,让他在上班和外出时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和谐的家庭氛围,更让儿子从小就非常懂事,顺利地考取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
王江琦同志在孝老爱亲的同时,善于思考,重视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认真履行着工作职责。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展现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展现出他无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他的工作也得到领导和上级的肯定,先后获得2006-2008年度、2009-2010年度机械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安徽理工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王江琦同志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第二篇: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安徽候选人事迹介绍
古饶中学关于组织开展第三届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投票的通知
全体教师、同学:
今年三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部署启动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经中央文明委领导审定,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共317名。其中我们安徽省有11名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助人为乐模范:110 刘丽 111 刘磊
见义勇为模范:248 胡文传 255 曹军 卢帅
诚实守信模范:305 方海鹰 321 何至诚
敬业奉献模范:417 任影 441 沈浩
孝老爱亲模范:508 王现伟 514 沈琼
下面是他们的先进事迹,请老师、同学们认真阅读他们的事迹,如果认为他们有资格成为第三届全国劳动模范,请你在选票上投上你神圣的一票。
投票规则
1.我校投票时间为6月24日—7月1日
2.投票范围为主办单位公布的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五类候选人,共317名。每位候选人均有一个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代码,其中,首位数1、2、3、4、5分别代表五类道德模范的类别,后两位数字代表候选人序号(按姓氏笔画排序)。投票时把候选人代码后面的圆圈用黑色水笔涂黑即可。
3.本届评选设报纸和网络两种投票方式,每位投票人只能任选其中的一种方式投票,每人限投一张选票;每张选票所选候选人每类不得超过10人,五类总计不得超过50人,否则视为无效票。
注:我校集中投票采用采用报纸投票。
4.报纸、网络选票均须填写投票人真实姓名和有效身份证件号码,16岁以下公民填写户口本上的身份证件号码,不填、填写错误或重复填写的选票无效;主办单位对投票人信息严格保密。
5.网络投票注意事项:
①点击中国文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军网、中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妇女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网、腾讯网“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专题”,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投票。
②重复投票,以第一次结果为准。
③在投票过程中,不显示候选人得票结果。
④本次网络投票一律免费 2011安徽省参加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
候选人事迹
刘丽事迹
刘丽,女,汉族,1980年10月生,福建省厦门市名悦休闲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十多年来,足底按摩师刘丽先后资助了家乡20名贫困大学生,还在厦门市开展一对一的资助,加上平时一次性的资助,“80后”刘丽用满手老茧实现了上百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想,被誉为“中国最美洗脚妹”。
刘丽家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偏僻农村,为减轻父母的负担,身为长女的她不得不提前结束初中学业,外出务工供弟妹上学。1995年起,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以微薄的收入供弟妹上学。2000年,刘丽在厦门找到一份“洗脚工”,月薪达到3000元左右,家庭经济状况在她的支持下逐渐好转,弟妹也先后完成了学业。
减轻了家庭负担,想到自己曾因家贫辍学,刘丽萌生了帮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念头。2000年,她开始资助贫困学生。第一年资助了7个,第二年20个„„至今接受她资助的孩子已达上百个,其中53个孩子为固定资助。刘丽把每个月的工资分成3份,一份日常开销,一份寄给父母,一份资助贫困学生。好多人都说,你这么点工资,能管得过来那么多人吗?她回答说,事情的改变总是一点一点的,努力了不一定能改变,但是不努力,永远不会改变。这些年,刘丽捐资助学已近百万元。为了省钱资助学生,她一直与姐妹们栖居在出租屋里。
刘丽始终觉得,个人的力量有限,要让更多的人加入,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她建立了3个爱心QQ群,已有400多位网友加入。在众多善良网友的支持下,刘丽的资助对象已逾百人,既有福建贫困地区的儿童,也有家乡阜阳的贫困学子。刘丽利用工作机会,劝说经济条件好的客户捐资助学,一对常来刘丽洗浴店的夫妻被刘丽的诚意和善心感动,一次资助了30名贫困失学儿童。随着刘丽助学行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表示要通过刘丽来实现捐资助学的心愿。为了使爱心人士的捐款得到妥善的管理,去年底,刘丽在厦门市儿童少年基金会里设立了“原乡人刘丽助学基金”。现在,刘丽正利用自身的技艺,与朋友共同经营一家足浴店,她的愿望是把足浴店经营好,有更强的能力帮助困难儿童,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来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
刘丽当选中央电视台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授予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刘磊事迹
刘磊,男,汉族,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村民。
他曾是川藏线上一名交通运输兵,穿梭在“生命禁区”整整4年。因伤退役后,他婉拒政府的工作安排,自愿来到农村当一名编外教师,自筹资金成立留守儿童助教中心,接管管理困难的村敬老院,13年如一日,他甘做五保老人的“保姆”,乐当留守儿童的“爸爸”,敬老扶幼,爱洒乡邻。
刘磊所在的岳西县毛尖山乡地处大别山深处,成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大量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与山里孩子朝夕相处的四年里,刘磊注意到,不少留守儿童存在生活自理困难、心理孤僻、行为缺乏约束等诸多问题。2006年,他筹资6万元,在家中创办了毛尖山乡留守儿童中心,配备电脑、电话及近万册图书。留守儿童在助教中心可以免费借阅图书,免费拨打亲情电话,免费接受学习辅导和心理咨询。针对部分留守儿童长期亲情缺失存在的心理障碍,他为助教中心每一位儿童建立了详细的成长档案,定期从省、市邀请心育专家为孩子进行免费的心理抚慰。目前,通过助教中心一对一心理辅导的留守儿童达500多人次,集中进行心理辅导的有3000多人次,不少有心理障碍的孩子重新走上了健康成长之路。2009年3月,他建立岳西县留守儿童网,呼吁全社会来关爱扶助留守儿童,至今共募集款物达20余万元,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的志愿者先后在该中心服务达300多人次。
2007年,板舍村敬老院正式创办。敬老院里有13位高龄老人,最大的有87岁,23名老人是智障或残疾人,一时无人愿意接手负责。刘磊毛遂自荐当上了月薪只有300元的院长。上任伊始,他对敬老院运作模式大胆改革,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生活能够自理的“五保户”按需上门服务,同时广泛开展各项经营创收活动,所得赢余全部用作改善五保老人日常生活。每个传统节日,刘磊都要带着妻儿陪敬老院老人们一起过节。每位老人的生日,他都会亲自下厨做一碗长寿面表达自己的孝心。
刘磊荣获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48 胡文传事迹
胡文传,男,汉族,1969年6月生,安徽省长丰县岗集镇大窑村村民。
2002年6月8日,刚从外地打工回家的胡文传,想好好犒劳一下刚参加完考试的儿子胡明,就带着儿子去抓平时最爱吃的螃蟹。回到家里,见儿子的小脑袋上溅了不少泥巴,就叫孩子去塘边洗洗。没过多久,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惊恐的叫声:“小孩掉水里了!”胡文传立刻丢下螃蟹赶到塘边,见几个孩子正在水中挣扎浮沉。突然,远处的儿子胡明也挣扎呼喊着“救命!爸爸!”。胡文传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将儿子救上来!在奋力向儿子游去时,突然几只小手抓住了他,那是另外几个落水的孩子,他们此时都已沉入水里。胡文传向儿子落水的方向望了一眼,儿子在水里还露出了一绺黑发。他猛吸一口气,向儿子大声喊道:“儿子,坚持一会儿,马上来救你!”说完,猛地扎进水中,抓住4个孩子,手拽背驮拼命向岸边游去。再回头救儿子时,水面上早已没了儿子的踪影。几个小时后,胡明终于被找到了,他脸朝下趴在石缝里,早已停止了呼吸,小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把淤泥。
2007年1月24日,小女儿明娜降生了。万万没想到,厄运再一次残忍地降临到胡文传身上。小明娜出生10天后,经检查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经过两次手术也没有挽留住小明娜的生命。除夕前一天,当人们欢天喜地迎接新年到来之际,胡文传却强忍悲痛,顶着寒风,赶到医院签署了捐献小明娜眼角膜的志愿书。当晚,医院实施了眼角膜捐献手术,接受捐献的两名患者重见光明。2009年8月21日,胡文传在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加入眼角膜捐献劝导志愿者队伍。不少人了解到胡文传的感人事迹后,主动要求到胡文传所在医院签订捐献承诺书。“我捐献角膜一是想帮助患者重获光明,另一个想法是想做个表率,呼吁更多人帮助那些在黑暗中的患者,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获得光明。”
2004年,胡文传获得安徽省见义勇为一等奖;2009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5 曹军、卢帅事迹
曹军,男,汉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安徽省宁国市森林公安分局狮桥森林公安派出所副所长。
卢帅,男,汉族,1989年5月生,生前系安徽涉外经济学院大二学生。
8月17日下午4时许,宁国市中溪镇凤凰村一小孩在朱家坝游泳时,不慎被水流冲入坝下深潭。小孩在水中拼命挣扎呼救,恰好被河边钓鱼的大学生卢帅、初中生张志骅发现,两人立即跑过去,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施救。由于水流湍急且伴有巨大的漩涡,卢帅、张志骅很快被卷入急流之中。附近村民张红兵、缪学兵听到呼救后赶来施救,同样被漩涡所困。村民项文斌听到呼救也急忙赶到,跳入水中看到漩涡太多,急忙返身上岸用竹竿先后将张志骅和最先落水的小孩救起。当准备再次施救时,卢帅已不见踪影。
在这万分危急关头,途经朱家坝的狮桥森林公安派出所副所长曹军、警员阮国健与前来增援的中溪派出所副所长方家顺一同商量救援方案。他们3个牵着绳子向河流中央走去,靠近之后再上下抖动绳子抛给水里的人。阮国健走在最前,快靠近坝中央时水已经淹到脖子了,每往前走一步都十分困难。曹军叫小阮回到坝边,自己与方家顺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实施救援。张红兵的位置相对靠近,绳子被顺利地抓住了。曹军拉紧绳子,牵着张红兵游到水势相对平缓之处。水中的缪学兵还没有脱险,他俩返回继续施救。汹涌的水流一次又一次把绳子从缪学兵手边冲走,眼看缪水兵坚持不住,曹军使尽全身力气抖动绳子,企图把绳子递得更远。不曾想,突如其来的急流冲倒了体力不支的曹军,把他卷进了坝底。漩涡里的缪学兵却在这一刻抓住了救命的绳子。当施救人员再次将曹军拉上岸后,曹军已经停止了呼吸。18日14时许,经公安干警和群众22小时的奋力搜救,不幸遇难的卢帅被打捞上岸。
曹军、卢帅为抢救落水儿童,义无反顾地跳进湍急的河水,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生命大救援的赞歌。
曹军、卢帅被安徽省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被共青团安徽省委追授为安徽省优秀青年。2011年,英雄群体荣获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305 方海鹰事迹
方海鹰, 男,汉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铜陵市皖能铜陵发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国电项目部副经理。
在南方的木棉树下,方海鹰与战友胡兴龙立下了 “谁活着回去,谁就负责奉养对方父母”的誓言。激战中,战友壮烈牺牲。为兑现誓言,方海鹰放弃军校深造机会,拜别亲生父母,27年来悉心照料烈士病弱的双亲,以一诺千金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军人的忠信大义。
1984年4月,在老山前线执行一项重要军事任务的前夜,胡兴龙、方海鹰挽着手,一起向祖国宣誓后,又去木棉树下盟誓:谁有幸活着回去,谁就去对方家里做儿子,伺候二老一辈子。战斗中,胡兴龙为掩护战友,血洒南疆,壮烈牺牲。1985年,方海鹰放弃军校深造机会,回家向父母介绍了他与胡兴龙滴血盟誓的经过,提出要去乡下兑现自己的诺言。方海鹰的爸爸是一位老战士,十分理解儿子,连连称海鹰是好样的。妈妈却一时想不通:“哪能一句话就放弃自己的前途?真是天方夜谭。”海鹰双眼顿时涌出泪水来,他恳求妈妈:“兴龙作为家里的独子为国捐躯,兴龙父母悲痛欲绝。您生养了我们兄弟四个,只当少养了我一个儿子。”看儿子吃了秤砣铁了心,妈妈只好让步。
住到兴龙家的第四天,海鹰收到部队一封电报:根据有关政策,胡兴龙17岁妹妹桂兰可以到部队参军,但考虑到胡家父母身体多病,需征求老人意见。方海鹰毫不犹豫地回电:桂兰可以去当兵,她家老人我来照料。可沉浸在丧子之痛的胡兴龙父亲,对方海鹰的到来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方海鹰明白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慢慢化解老人的悲伤。他暗暗发誓:再难也要感动大伯,做他的贴心儿子。此后,星期天和节假日他直接去胡家,摘棉花、洒农药、挖水沟,担水劈柴,见什么做什么。农忙季节,他就休假帮着把农活干完再去上班。4年的付出,大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而胡大伯心里仍不接受方海鹰喊“爸”。1989年冬天,大伯的双腿痛得厉害,连上厕所都要人背,方海鹰日夜相伴,悉心照料,诚心付出终于获得大伯的认可。1994年5月,方海鹰和胡兴龙小妹胡桂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小鹰出世,岳父岳母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方海鹰在部队荣立三等功1次,2011年荣获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321 何志城事迹
何志城, 男,汉族,1929年4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丫山村村民。
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何志城带着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立志宣讲先烈事迹,传扬红色经典,教育人们特别下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牢固树说党好、跟党走的坚定信念。37年来,他凭着一双脚板,自费走遍30个省(区、市)、近900个县(市),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8000多场,吸引听众达500万人次,被人们称为“红色经典”宣传员。
1974年,何志城参观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先烈浴血奋战的事迹让他深有感触。一连3天,他用16开纸抄写了83页先烈事迹。面对工作人员的疑问,他说:“我要回去讲给孩子们听江山是怎么来的,红旗为什么是红的?”他用两个月时间把资料整理成宣讲稿。为了把自己的浓浓乡音变成普通话,他瞅准一切机会向老师请教,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收听半导体,跟着播音员练发音。借探亲回老家进行了第一场“正式”宣讲之后,他又自费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参观,收集补充英烈事迹材料。1981年,52岁的何志城决定提前退休宣讲红色经典。从此,他一身军装,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书包,一头挑着背包,开始了自己长达30多年的宣讲生涯。
何志城为自己宣讲事业制定了一个“681”工程——在自己有生之年宣讲革命先烈事迹6000场,走遍全国省区中的800个县市,直接听众要达到100万人次。以此为目标,何志城制定“一练兵、二进京、三省会、四县城”的宣讲路径。“681”的目标实现后,何志城随即制订了“885”计划——在宣讲800个市县的基础上,宣讲场次提高到8000场,听众人数增加到500万人。
何志城的宣讲之路并不平坦。宣讲途中他常睡车站座椅,啃着面包馒头。在武汉,他赶路摔伤仍坚持宣讲;在青海,强烈的高原反应差点让他葬身异乡;1997年春节,相濡以沫的老伴病逝,他把对老伴的怀念深藏心底,挑上扁担再次上路;2004年,唯一的儿子遭遇车祸,在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后,他又踉跄着踏上南下的列车。生活的不幸,没有磨灭他的宣讲之志,正是在这样的岁月里,他将原名“何志诚”改为现名“何志城”,寓意“演讲之志坚如长城”。
何志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安徽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417 任影事迹
任影,女,汉族,1966年9月生,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希望小学校长。
10多年来,任影终日与轮椅为伴,在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自学取得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大专文凭,创办了临泉县城关镇希望小学,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6年,读高中的任影患上了被医学界称之为“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虽多方治疗,但仍然双腿瘫痪,双手畸形,颈部不能转动,生活不能自理。因为瘫痪,两次考上大学的她也没能走进大学校门。她一度陷入绝望的低谷,甚至想自杀。在父母“陪我们活着”的哭声里,任影擦干眼泪,开始坚强生活。
由于离校较远,村里有的小孩八九岁了还没上学,经常有一些孩子拿着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来找任影补课。她决定改变这种状况,让村里孩子早点接受教育。1998年9月,在家人支持下,任影在村子里开办了学前班,收到24个学生。为了能板书,任影为自己发明了一个板书工具——在一根带有凹槽的细木棍一端套上一个装有粉笔的注射器外壳。她每天在黑板上练习写字,直到终于能在黑板上写出工整的粉笔字。1999年第一届学前班毕业了,由于这些孩子学习基础好,家长们纷纷找到任影,要求她继续办一年级。为使学校符合社会办学条件,2002年,任影借贷了十几万元,盖起一栋三层6个教室的教学楼。2003年,学校各方面条件达到办学要求,县教委正式批准为希望小学,2007年更名为临泉县城关镇希望小学。这些年来,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因为过于劳累,任影有时连饭都吃不下。有一次因为肾结石,她腹痛难忍,尽管医生叫住院观察,但惦念着学生,她还是坚持拿药回来治疗。
随着学校越办越大,任影深感自己管理经验和教育知识的匮乏,于是参加了安徽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的全国自学考试。从此,她白天教学,夜晚学习。几年后,她终于拿到了大学文凭,这也是她自学拿到医学专业毕业证书后的又一个学历证书。
近年来,一些朋友劝她接受手术,但任影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学校办好,她要把积攒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学校发展上。她说:“虽然我失去了行动能力,但我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如今,这所凝聚着她全部心血的“希望小学”,已经拥有8个班级、10多名教师和200多名学生,并于2007年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管理。
2011年,任影荣获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和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441 沈浩事迹
沈浩,男,汉族,1964年5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安徽省财政厅干部、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
2004年2月,沈浩从安徽省财政厅来到了因率先实行大包干而名扬海内外的小岗村,任第一书记。当时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多元。小岗村离县城直线距离二十多公里,却要绕道四十多公里,村庄环境差,领导班子涣散,缺乏战斗力。他到村里后,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和“大包干”带头人到大寨、南街村、华西村等名村考察学习,转变思想观念。他带领村民扩大优质葡萄种植面积,带领村民修路、打井、推塘、筑坝,改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支持来小岗创业的13名大学生建立了双孢菇生产基地。几年来,小岗钢构有限公司、滁州市杨帆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肥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中国改革第一村再次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3年届满,为把沈浩留下来,30年前村民集体按下红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小岗人以98颗鲜红的手印挽留沈浩。当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时候,他毅然选择留下。6年来,他在小岗村千方百计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先后引进了GLG集团、瑶海、天下一碗、从玉菜业等工业企业,建成了18公里的小岗快速路,修建了大包干纪念馆,为散居的26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他在村里设立“教育基金”,对村民孩子考上大学进行奖励。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组建了腰鼓队、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和档案馆,每周还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起了露天电影。他还多方筹措资金,创建了“4A”级红色旅游景区。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
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于小岗村,年仅46岁。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中共安徽省委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荣誉称号。沈浩荣获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508 王现伟事迹
王现伟,男,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某预备役师步兵一团副参谋长。
一个患爆发性全身血栓的病人,被医院5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却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个瘫痪在床,被医生定为终生不能起床的“植物人”,却奇迹般站立起来。而创造这生命奇迹的人,是一名普通的军人、一位深情的丈夫。四年多来,王现伟怀着对家庭、对部队的感恩之情,勇挑家庭重担,不离不弃救治瘫痪妻子。
2006年11月,王现伟的妻子刘粹红突患爆发性全身血栓被送往医院救治。医生说:“这种病就是抢救过来也是植物人,而且会丧失语言功能。”在妻子被抢救的7天时间里,医院先后下达了5次病危通知书。妻子单位的领导赶来与王现伟商量后事,可他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困难,借债20多万元,坚持医治,终于将妻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妻子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人照顾。为了保持妻子肌体的健康,4年多来,王现伟坚持每天三次为妻子做全身按摩。为了防止妻子肌肉萎缩,他天天搀扶着妻子练习走路。每次练习下来,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他的后背也浸满汗水。妻子有时会将大小便弄到身上和床上,看见妻子满噙泪水,一脸愧色,他总是一边帮她擦洗身子,一边笑着安慰她:“我们是夫妻,换着是我躺倒了,你会把我照顾得更好!”见到王现伟没日没夜的操劳,岳父母曾对他说:“粹红的病拖了这么长的时间,该尽的责任你也尽到了,趁着还年轻早点离婚吧,我们不怪你。”王现伟说:“在妻子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应该不离不弃地守在她身边。否则,我就不配是一名军人、一个丈夫!”
王现伟的衣兜里总是装着一张特殊的卡片,那是他为照顾好妻子专门制订的生活时刻表,无论走到哪里,这张卡片都在提醒他,家里有一个他深爱的妻子,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了。
2009年1月,在王现伟的精心护理下,刘粹红的四肢渐渐有了知觉。慢慢地,她能挽着丈夫的手颤巍巍地站起来了。有一天中午下班回家,王现伟惊喜地发现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他以为是好心邻居来帮忙收拾的,便在纸上“问”妻子:“今天是谁来帮忙的?”“房间是我收拾的,我能干活了„„”字还没写完,妻子已泪流满面。当年的主治医师得知刘粹红恢复的情形,曾惊叹:“天上所有的良药,都比不上人间的真情更有效!”
军人有军人的情怀,军人更有军人的使命。王现伟在照顾妻子的同时,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练,个人荣立三等功2次,被省军区评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514 刘琼事迹
刘琼,女,汉族,1965年3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霍山县诸佛庵镇桃源河村村民。
新婚不久,丈夫徐自武摔成高位截瘫,刘琼坚持生下孩子,独身16年悉心照顾丈夫、养育女儿;6年前,一个比她小7岁的小伙子,为刘琼的善良感动,毅然牵手刘琼共同照顾高位截瘫的徐自武,以真情尚义抒写令人动容的人间大爱。
1989年,新婚不到8个月,丈夫徐自武因意外从高处摔下来,造成高位截瘫,颈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当时怀孕3个月的刘琼毅然选择生下孩子,一边养育女儿,一边照顾瘫痪的丈夫。1993年,厄运再次降临,徐自武的父亲被查出患了肺癌。刘琼对外春种秋收、耕田犁耙,对内柴米油盐、洗刷缝补,刘琼就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从黎明忙到深夜,又从屋外忙到屋内,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位重症病人和年幼的女儿。
看着刘琼一个弱女子独立支撑这样一个家,对全身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比刘琼小7岁的符茂国深深地感动了。一有机会,他就主动去帮助刘琼,特别是农忙时节,总会及时出现在刘琼的面前。刘琼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符茂国的情义。但是,全身瘫痪的徐自武、肺癌晚期的公公和年幼的女儿,她一个也放不下。刘琼提出结婚的唯一条件就是和她一起照料前夫和这个特殊的家。符茂国知道刘琼不可能抛下风雨飘摇的家。2004年5月,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不惧别人的偏见,毅然地来到了刘琼的家里。再婚以后,刘琼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徐自武。像徐自武这种全身瘫痪的病人,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在刘琼的精心照料下,徐自武在床上躺了21年,不仅从没生过褥疮,而且几次在生命出现危险的时候又把他抢救回来。2010年10月4日,因多项功能衰竭,徐自武安静地离开了。他生前谈起刘琼和符茂国,总是说: “这么多年,要不是刘琼和符茂国,我徐自武早就不在了,是他们俩让我的生命得以延续。”
刘琼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她入选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荣获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第三篇: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干志芬,女,1954年12月出生,普陀桃花镇人
干志芬是桃花镇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俭持家,生活朴素,家里的电器、家具老旧,她没想着更换;老年协会组织去台湾等地旅游的机会,她放弃了。她不追求个人享受,却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钱、出力,热心而及时地伸出援手。
对峙村村民乐交国,家境贫困,50多岁了还是单身一人。三年前,他得了偏瘫,双脚不能行走,因无人照料,大热天躺在街上,无人理睬。干志芬见状,马上叫了辆出租车,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此后一日三餐,端茶送饭,并出钱为他看病买药,足足照顾了三个月。等他渐渐康复,能自己行走后,她又帮着为他办了低保,把他送到了敬老院生活。
一方有难,她更是在村里带头捐助。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她及家人共捐款10000元。青海玉树地震,她又捐款4000元。
第四篇: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自治区新华书店第二届“感动新华人·传递正能量”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王德建
---巴州新华书店信息技术部主任
王德建,男,汉,1974年4月生,1995年9 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巴 州新华书店信息技术部主任。
王德建同志爱岗敬业,认真研究书店应用系 统中每个模块的功能,把实际工作移植到软件中
顺利完在计算机在图书发行领域的初期应用,并更新观念,规范业务流程,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此外,他自学软件开发技术,并根据业务需求,对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更改和增加,使软件使用更方便,更符合需求,节约了经营成本。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高东旭
---昌吉州新华书店呼图壁连锁分店芳草湖门市负责人 高东旭,男,汉,1967年8月生,1990年1月 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昌吉州新华书店呼图壁连锁分店芳草湖门市负责人。
高东旭是昌吉州新华书店呼图壁县连锁分店芳草湖门市部负责人。做为一名最基层的新华人,23年来,无论在营业员、库管员还是门市负责人岗位上工作,他都能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计得失,不计荣辱,不受诱惑,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多次获得区、州、县店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自2003年任芳草湖门市部负责人以来,他团结和带领门市部全体职工奋发图强,不等不靠,使门市业绩不断好转,营业额逐年增加,到2012年已达到了300万元。2006年,一场车祸,12岁的女儿永远的离开了他,面对着无尽的哀伤和难以言说的悲痛,他强忍着痛苦默默地告诫自己:我不能倒下,如果我要倒下了我的家庭也就完了,同时单位也会因我受到巨大损失,我是一名男子汉,我是一名新华人,我的肩上承担着义务和责任,我应该站起来,我必需要站起来。他把自己内心的悲伤深埋在心底,化悲痛为干劲,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高东旭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谱写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赞歌。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艾尔肯·才来
---喀什地区新华书店疏附连锁分店库管员
艾尔肯·才来,男,维吾尔族,1983年12月 出生,2005年9月参加工作,中专文化,现任喀什地区新华书店疏附连锁分店库管员,同时兼任流动售书员。
艾尔肯·才来在流动售书岗位上,他任劳任怨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人流多的地方摆摊售书,因每人帮着照看摊位,他常常中午吃不上饭,啃着馕坚守岗位,遇到农民迫切需要而摊位上又没有的图书时,他总是积极想办法,从地区店调配图书,次日再返回该地将书送到农民手中,深的读者好评。
在“东风工程”出版物发送过程中,艾尔肯·才来总是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其中,保质保量地完成送书任务,受到农村图书室人员的好评。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张年树
---区店营销中心物流业务 张年树,男,汉,1966年1月生,1984年参加工作,高中文化程度,现为区店营销中心物流业务。
张年树是营销中心运输组一名普通员工,29年 来,他认认真真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物流发运工作流程琐碎,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做 好验收工作,他摸索出来一套工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到货的准确率,有效保证了拆分流程的顺利进行,得到拆分人员的好评。营销中心2013年全年发货将达7亿元,折合包件约70多万包,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年累计加班约500小时,今年体检查出身体有恙,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可是他因为部门工作正处在收发货高峰期而延后治疗。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史有权
---石河子市新华书店中小学教材部担任库管员兼驾驶员工作 史有权,男,汉,1971年6月生,199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在石河子市新华书店中小学教材部担任库管员兼驾驶员工作。
他熟悉货车驾驶技术,开着“东风工程”箱式 货车,每年的春秋两季教材发运高峰期,他早出晚 归,每天往返100公里以外的团场学校2-3次,常常吃不上饭。休息日和节假日他放弃休息和销售部一起参加流动售书,从无怨言。2013年乌鲁木齐因修路道路限行,他每月来乌市两次退货,总是晚上3点多出发,凌晨6点多到达九家湾物流中心,在驾驶室小睡一会,等到营销中心员工上班后卸了车,再装上新货赶回石河子。他的孩子、母亲生病了,因为有工作,他也不能在身边照顾。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索锋
---石河子市新华书店物流采购部业务员 索锋,男,41岁,1996年调入新华书店工作,现为石河子市新华书店物流采购部业务员。
他身体患有罕见的白赛氏病,可是在工作岗位 上,他却没有因为自己有病要求照顾,反而在遇到 装车、卸车等重活累活时抢着干。他负责少儿类图书的采购、分析进销存,他们对全店少儿图书品种精心筛选,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在兵团教委给高中学区图书馆配书工作中,他带病坚持工作,后天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连续高烧,他躺在病床上还想着工作,并给图书馆老师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老师们都对他交口称赞。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刘向红
---托里县新华书店经理 刘向红,女,1972年5月生,1993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塔城地区新华书店托里县连锁分店经理。
作为托里县新华书店的经理,20年的图书发行事业养成了她做事井井有条,凡事讲究原则的工作作风,多年来,她给全店同志印象最深的是“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碰到困难的工作总是主动承担、敢于承担。她常常放弃休息主动到基层第一线去,和职工们一起加班加点完成工作。刘向红同志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甘于吃苦。每次发行“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免费赠阅图书、期刊、音像时,她总是将其当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哪怕天气再寒冷、再炎热,山路再崎岖,她都能克服种种困难,将党的温暖及时送到农牧民手中,她的模范行为,在年青的员工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多次带领职工,深入到牧区、边防站、学校等进行流动售书活动,2009年6月,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评为“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自治区新华书店评为“2010全区新华书店先进工作者”。2011年7月,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评为“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12月,被塔城地区新华书店委员会评为“2011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自治区新华书店评为“2011全区新华书店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塔城地区新华书店委员会评为“2012优秀共产党员”。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马合苏提
---乌苏市新华书店教材主办
马合苏提,男,维吾尔族,1969年10月生,1992年11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塔 城地区新华书店乌苏市连锁分店教材主办。
多年来,他爱店如家,对工作极其认真,对别人的事情看得很重,对自己马马虎虎,从不计较,工作起来忘我拼命,一年当中多半是上下班不分,工作与生活浑然一体。除了自己的教材发行本职工作以外,还兼职了本单位的“专职”司机,无论经理室、门市、办公室等部门用车,随叫随到,从不推委。关心同事生活,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有时接送同事的孩子,送老人看病等。工作中遇到发放课本的高峰期时,白天驾车往返数百里学校送货,晚上加班配分品种,数量,真正是家与单位不分已成为习惯。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居马汗·多来提那扎尔
---喀什地区新华书店疏附连锁分店库管员
居马汗·多来提那扎尔,男,塔吉克族,1974 年2月生,2000年1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现在喀什地区新华书店塔县连锁分店工作。
居马汗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在每年春秋两季教材的征订、汇总、上报、追加、调剂和发行工作中,他从未出现过差错,“东风工程”实施以来,他自愿担当驾驶员,开着车送书到乡镇,塔什库尔干县属于高原干旱气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各镇与县城之间距离远,路况险峻,翻大板、过大河,还常常吃不上饭,他从来不抱怨,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将书按时送到指定地点,并帮助他们安装阅报栏,摆设图书资料。2010年被评为喀什地区新华书店先进工作者。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焦红伟
---喀什地区新华书店汉文教材科副科长
焦红伟,男,汉,中共党员,1984年8月生,2006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喀什地区
新华书店汉文教材科副科长。
焦红伟同志一直以来热心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截止目前,已累计献血15次,共5000ML,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2010-2011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哈伦别克
---塔城地区新华书店裕民县分店营业员
哈伦别克,男,哈萨克族1954年11月生,1971年参加工作,初中文化,塔城地区新华书 店裕民县分店营业员。
哈伦别克同志兄弟5个,成家后与妻子巴迪夏共有2个儿子、2个女儿。1994年的春天,哈伦别克同志的小弟弟和弟媳不幸因病双亡,只留下了一个才刚刚1岁的儿子赛力克波力。看着可怜年幼的侄子,平时少语的哈伦别克毅然说服妻子巴迪夏,决定担负起做叔叔的责任,将孩子领回了自己家。然而当时哈伦别克的工资月收入只有300元左右,自己的4个孩子又都在上学,一家六口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哈伦别克只能一次次地出去找钱给孩子报名上学,柴、米、油、盐每天更要节省着用。尽管如此,哈伦别克仍然乐于帮助别人,乡里亲戚、朋友的孩子也经常在他家居住上学。
赛力克波力由于从小父母双亡,体弱多病。一天早上,哈伦别克给赛力克波力穿上新买的衣服、背上新书包送他到学校上课。过了一会,有一个气喘细细的阿姨跑到了他家说赛力克波力晕倒了,哈伦别克同志的妻子放下了手中的活就飞奔到学校,抱起赛力克波力就赶到了当时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诊断出因饥饿引起的晕倒。哈伦别克同志知道后也第一时间请假去了医院。看到赛力克波力躺在病床上,哈伦别克同志不由地流出了眼泪。为了让孩子尽早康复,哈伦别克不顾妻子的埋怨,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生活费都拿来给赛力克波力买了最好的营养品。在夫妻二人精心照料下,赛力克波力的病情很快好转。可是当月的生活费全花完了,剩下的日子他们全家只有每天用开水冲炒面粉来解决温饱。哈伦别克虽然家庭负责很重,但在工作上毫不懈怡。1980年获得了“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985-1987年连续被裕民县新华书店评为“先进工作者”。1988年又获得了“裕民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玛丽娅·巴合提别克
---喀什地区新华书店麦盖提连锁分店职工 玛丽亚,女,哈萨克族,1974年1月出生,1994年10月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新华书店 参加工作,文化程度中技,现为阿勒泰地区新 华书店哈巴河县分店内退职工。
她的儿子1岁多时,常流鼻血,而且皮肤下 时常出现清一块、紫一块。到医院一检查,是少见的一种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了让儿子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她先后带孩子去了乌鲁齐齐、北京等各大医院,医生和亲人们纷纷劝说,孩子治好的希望很小,建议她再生一个。可是她却并没有动摇,她下定决心,要用自己一生来关爱这个孩子。
2007年,孩子的蛋白已经低到了极限,如不及时补蛋白孩子就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一针蛋白需要1.8万元,而且每月需要打一针。为了挽救孩子,她当天就托亲戚帮忙将自己的住房以15万元卖掉,及时为孩子打上了针,保住了孩子的性命。后来,孩子转院到石家庄中医院治疗,半年来,医生每天都要为孩子抽血化验、换药,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她又及时向医院申请,专门买了一个电饭锅,每天坚持为儿子熬骨头汤,做儿子喜欢的饭菜。病情好转回来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她向单位申请提前退休,专门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日常生活起居,陪孩子按摩锻炼,天天不间断给孩子做全身肌肉锻炼,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孩子的病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好转。目前,孩子已上三年级,然而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玛丽娅·巴合提由于长年的劳累于2012年10月5日突然摔倒急性脑溢血突发不醒人事,近大半年的康复治疗,目前只能做简单的生活自理,但她仍然坚持照顾着孩子。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阿布都外力·阿布力米提
---喀什地区新华书店信息科职工
阿布都外力,男,维吾尔族,1989年4月生,2007年9月参加工作,现为喀什地区新华书店 信息科科员。
阿布都外力同志工作六年来,对工作认真负责,1999年开始,他的家庭不断发生变故,先是哥哥因考学压力大患上了强迫症,之后是家里顶梁柱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接着哥哥离家出走,母亲不堪压力患上了高危性高血压导致半身瘫痪,面对生活的重重打击,阿布都外力坚强的用男子汉并不强壮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身体瘫痪的母亲,还利用休息日到各处去寻找离家出走的哥哥,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家庭的现状,希望亲人能健康、快乐、团圆,用坚持和守护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美德。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殷玉兰
---喀什地区新华书店麦盖提连锁分店职工 殷玉兰,女,汉族,1970年7月生,1991
年4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为 喀什地区新华书店麦盖提连锁分店汉文业务及 库管员。
自2005年婆婆脑梗瘫痪在床后,她把公公
婆婆从乡下接到县城的家中照顾,八年来,婆婆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她的悉心照顾,2010年,91岁的公公突发脑中风,瘫痪在床,自此以后,两个瘫痪在床的老人就靠她端屎端尿,她从来没有嫌弃过,为了让老人们不寂寞,她每天晚饭后推着他们出去散步,使两个年过90岁的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倪月琴
---塔城地区新华书店裕民县连锁分店报账员、工会主席
倪月琴,女,35岁,1978年11月生,200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专科学历。现为塔城地区新华书店裕民县连锁分店报账员、工会主席。
她十几年来悉心照顾家中婆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老人过得舒心、开心,把全部爱心、孝心奉献给了婆婆,谱写了一曲 “孝老爱亲”之歌。公公去世的很早,家里靠婆婆一人支撑,养大了老公兄弟姊妹6个,婆婆一生省吃俭用供儿女们上学、工作、成家。倪月琴和老公结婚后,她理解婆婆,关心婆婆,暗暗下定决心,要让婆婆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她用勤劳善良和爱心,支撑起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并经营出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四口之家,在单位、朋友之间传为佳话。记得一次,婆婆在路上出了车祸把左腿膝盖以下摔伤。看到婆婆痛苦的表情,她宁愿自己替婆婆承受这份疼痛。经过辗转,请来了自治区的专家为婆婆做了手术。经过她的精心照料,婆婆恢复的很好,脸上露出了开心笑容。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
第五篇:学习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心得体会
2009
五年(2)班 谭清云
以前总以为只有电视剧中才有那些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事迹。但看了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后,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道德。
现在尊老爱老的人越来越少,年青人总把老人看成累赘,就算有人把老人留在身边,他们中有也有百分之八十是“啃老族”,只有少数人是真正关心老人的。至于精心照顾老人的,那就更少了。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梦想着一夜致富,甚至昧着良心赚黑心钱。但有些人却面临巨款而不心动。汪东奇是某小区投注站业主。有人托他买了一张彩票,中了五百万元大奖。那人没有给汪东奇彩票钱,汪东奇本可以将彩票据为己有,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将彩票还给了那个人。其实他的家境也不富裕,十分贫寒。但他说不后悔,他对得起良心,无独有偶,有一位彩票售票员和他遇到了同样的状况,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你从事哪一行,无论你做的好坏,有一样你是要必备的——敬业。但有些人偏偏不敬业,给企业抹黑。或者是他们当初选择这一行时,只是迫于形势,自己并不喜欢,但敬业的人还是有的。这些道德模范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站在阳光下,向他们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