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冀中抗战文学的特征

时间:2019-05-13 08:5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冀中抗战文学的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冀中抗战文学的特征》。

第一篇:浅析冀中抗战文学的特征

浅析冀中抗战文学的特征

抗战文学是与抗日战争的发展同步的,并且随着战事的推移,抗战文学的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冀中地区抗战文学特征的论文。

摘 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争的深入,抗战文学也蓬勃兴起。冀中是华北抗战的主要战场,其斗争的惨烈程度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可歌可泣的抗战业绩必然催生出伟大的文学作品,冀中地区的抗战文学就是在冀中抗战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冀中抗日斗争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冀中抗日作家的实绩。冀中抗战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地域化色彩,本文浅析了冀中地区抗战文学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关键词:冀中抗战文学 民族形式 地域特色 史诗追求 现实主义

冀中地区抗战文学及其特点

冀中抗战文学范围较为宽泛,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广义的冀中抗战文学是指以冀中抗战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作品,狭义的冀中抗战文学是指产生冀中于抗战环境中的抗战文艺。本文所论述的冀中抗战文学是指广义的冀中抗战文学。

总体说来,抗战文学主要呈现出强烈的救亡意识和现实功利性的特点。抗战文学是与抗日战争的发展同步的,并且随着战事的推移,抗战文学的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内容上看,初期的抗战文学,主要是表现救亡的危机感以及战斗和反抗的热情,反映了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但由于对时局的把握和对战争的认知不足,因此作品中还缺乏对外敌入侵、民生涂炭的深刻的反思,随着抗日战争深入,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更加关注战争中人的现实生活,之前的反抗热情也随着时局的深化而更加成熟;许多作品中也体现出对民主的追求,对战争中人性的思索。

从体裁上看,抗战文学的是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学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多样的文学样式,让抗战文学通俗易懂,真正贴近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抗战文学的普及程度也得到提高,表现出“宣传的强力”,当时广为流行的大鼓词、街头剧、活报剧就是突出的代表,例如孙犁写作的大鼓词《民兵参战平汉路》、《翻身十二唱》等,在当时发表后就起到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从篇幅形制上看,抗战文学初期大多篇幅精短,便于阅读,属急就章,这主要是受到战时宣传的需要以及战争生活现实的影响,战乱时期民众居无定所漂泊流离的社会现实,不可能催生出大型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在抗战之初就充当了宣传轻骑兵的角色,大多篇幅精短,例如冀中作家梁斌的《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父亲》等。其后,随着战争进入相持深入阶段,大型的文学作品才开始出现。

冀中的抗战文学创作既具有上述特点,但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1、参与作家众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抗战爆发后,文学界迅速形成全国性的抗战文学创作浪潮,无论是沦陷区还是大后方,作家们用笔做武器投身抗战洪流。冀中地区由于地处河北省中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地区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区最先遭受到日军的蹂躏,冀中地区的作家对战争的感受也最为惨痛和深刻。这一时期,冀中地区的作家主体主要是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中从事革命工作的广大知识分子,涌现出大批作家,如王林、孙犁、梁斌、魏巍、方纪、陈乔、康濯、邓康、沙可夫、路

一、邵子南等,这些作家都是从事抗战工作的革命工作者,大多从事抗战宣传工作,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接触了战争中的实际生活,出于宣传鼓动和表达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整体看来,冀中地区的抗战文学,覆盖地域广,参与作家人数众多,歌颂了党所领导的抗日民族战争,生动地反映了战争环境下民众的真实生活,冀中地区的抗战文学,或悲壮、或深情、或金戈铁马,都表现了我们民族曾经经历的艰难,以及冀中人民抗战的决心,冀中地区的抗战文学成为抗战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担当起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重要职能。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王林的《腹地》、《幽僻的陈庄》,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梁斌的《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父亲》等,这些作品全面地反映了冀中地区青年男女踊跃参加抗战的真实情况,有重要的文学、史学价值。

在这一时期,还有著名的“冀中一日”的写作活动,此次活动由冀中区军政机关发起,主要组织和负责的同志有王林、孙犁、李英儒、陈乔等,是一次冀中区全区抗日军民共同参与的写作活动,农村中不会写字的老太太、老大爷也由人代笔参与其中,这次写作活动全面地反映了冀中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史实,后结集成书《冀中一日》,这次写作活动在抗战文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冀中一日》的写作也体现了冀中文学创作的雄厚的群众基础。

2、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冀中军民的抗日斗争生活

抗日战争主要分为前线和后方,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两个战场都涌现出大量可歌颂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冀中地区抗战文学也着力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这两个方面的现实情况。

在抗日战争初期,冀中地区的文学作品主要反映敌我之间的军事较量,比如邱东平《第七连》反映了我军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如何英勇胜敌的英雄事迹;宋之的《旧关之战》则体现了我军阻止日本军从东线进入山西的那场悲怆的战争;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反映了晋察冀边地区初建时候人们群众的抗战情况,记录了人们对抗战的决心和人们的斗争;再如周游的《冀中宋庄之战》是描写抗日游击战的名篇,通过叙述八路军一支数十人的小分队在与2500多名日军的力量悬殊的对抗中,以14个小时的艰苦战斗换取的重大胜利,讴歌了冀中军民创造的战争奇迹,以及这奇迹中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邵子南的《李勇大摆地雷阵》则描写了智勇双全的抗日游击英雄,和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雷阵战法;再如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文艺作品,都反映了艰苦的战争年代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

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冀中地区文学作品在直接反映战争生活的同时,也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当日战争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这一时期,冀中地区开展的“冀中一日”群众性报告文学创作,集中反映了日寇对冀中的侵略,以及冀中人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大规模抗日斗争,这些作品虽然并非篇篇都是精品,有的甚至稍显粗糙,有较大的打磨空间,但作品中流露的朴素情感十分感人,反映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有些作品也表现了民众对民主的追求,记录了建立民主政权的实践过程,传达了呼吁民主的呼声,以及觉醒的农村群众向传统封建意识挑战的意识,体现出人们深信能够战胜传统和陈腐的信心。作品的作者、主人公都是抗日战争中的普通民众,把他们作为推动抗日战争和社会改革的主要力量来歌颂是这一时期的主流,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生活,真实地写出了冀中人民的喜怒哀乐,表现手法和作品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

3、鲜明的冀中地域特色

冀中地区的抗战文艺作品,描写了冀中地区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悲惨场景,揭露了战争的罪恶本质,也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感情,许多作品都对人民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和理解。作品所描写的场景都是冀中的山水平原,字里行间都是冀中的风土人情,作品中富有鲜明的冀中地域特色。

冀中抗战文学曾出现很多经典的作家和作品,这些经典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浓郁的燕赵风情,众多主人公身上都体现着冀中儿女质朴淳厚的爱国情感,构成了一幅幅慷慨悲歌的抗日英雄画卷。孙犁的《荷花淀》所描述的水淀荷风,曾让几代人都为之向往,冀中地区的男女青年组织起来参加抗日的故事,真实地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家国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生动感人,小说的语言中既有浓郁的冀中方言,又在朴素自然中流露出书面语言的清新优美,有中国古典的淡雅意境,在反映了冀中地区抗日战争的现状同时也带给读者美的感受。再比如冯至的《敌后武工队》也是描述冀中地区抗日战争中的故事,描述了“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地区的人民的惨状。这些经典的抗战文学艺术作品,无一例外地描摹了冀中的民风民情,和其他地方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那就是作品中对冀中山水、人情的表现,蕴含有丰厚的燕赵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4、冀中抗战的集体记忆

王林“是冀中抗战文艺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冀中较早进行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王林在青岛大学读书时就曾受教于“京派”作家沈从文先生。他的作品得到了沈从文先生的高度评价:“他是北方人,所写的也是多是北方乡下的故事。„„篇章中莫不具有一种泥土气息,一种中国大陆的厚重林野气息。„„中国倘如需要用农村为背景的国民文学,我以为可注意的就是这种少壮有为的作家。”王林的小说从一开始就与现代文学的主流相谐和,他的小说和戏剧关注现实,真正是为人行的文学作品。

王林的小说书写了冀中军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史,其中许多情节都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作品多以群像的形式描写抗战军民英勇抗击的事迹。王林的小说将冀中地区群众成长的过程表现的十分真实,既写出了冀中抗日斗争形势的残酷,又写出了冀中农民在日寇杀戮、奴役下的挣扎、觉醒和抗争。吕正操将军认为“方期借重他的笔墨,多传冀中抗战之史实。”地作品已经成为抗战时期冀中民众抗击敌寇的群体记忆。

王林的小说作品主要有《幽僻的陈庄》、《腹地》、《平原上》、《沉默的乡村》;短篇小说信《十八匹战马》等,其中《十八匹战马》和《腹地》是王林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腹地》是王林的代表作之一。1942年日寇对冀中地区进行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在此期间,王林拒绝离开冀中,坚持在冀中根据地斗争,并且根据亲历的斗争生活,在躲避敌人搜杀的间隙,在藏身的地道口创作了被称为文学遗嘱的长篇小说《腹地》。这是冀中根据地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孙犁这样评价这部作品:“《腹地》是对冀中人民的一首庄严丰富的颂歌。„„这是一幅伟大的民族苦难图,作者自始至终亲身经历了这个事迹,因此写反‘扫荡’是本书最拿手、最成功的地方”。“当然,本书最精彩的地方还是真正写出了冀中人民的生活和战斗情绪。这里写出的情绪,我说是地道的冀中人民的情绪”。《腹地》记述了辛庄村的辛大刚辛刚庄的群众英勇抗击敌人的故事。这篇小说以辛大刚回村后的经历和英雄事迹为主线,以辛庄作为冀中平原的一个缩影,描写了冀中军民抗日烽火中的英雄壮举,歌颂了广大干部、群众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抗争的民族气节。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1953年7月.[2]殷白,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中国抗战文学,新文化史料1995年.[3]苏光文,论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4]王维国,《河北抗战题材文学史》,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5]肖一平,关于抗战初、中期冀中解放区的历史概况,抗日战争研究,2007―2.[6]曹万生、李琴,中国“抗战文学”特点之再思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

第二篇: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甲

李津

09523017

一、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但是如果作者把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作为自身创造文学形象的追求之一,作为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手段或者说把它放到大不必要的位置,实际上是误解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产生的原理,并“有可能”被“形而上”的诗歌创作方法论,认识论提供其存在的理由,是那些形式主义一再肯定诗歌创作就是话语创作的其中一个“始作痈”,笔者在此篇有志于通过文学理论堵死他们的出路。

文学形象不确定性重要,但这不是人为利用它的理由,它只是语言功能局限的客观产物,也不是诗歌蕴藉可以广泛使用的手段。蕴藉的动力在于作者物化情感审美的个性使然,蕴藉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蕴藉和语言陌生化和阻抗性本质上,牛头不对马嘴。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应该是自然而然地和确定性和谐统一起来,能够使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就文学形象进行顺畅的交流传递;不会因为过多人为的,刻意制造的语言阻力而屏障了交流;进而能以诗歌最主要的意,情感的真和善让作者和读者一起在文学话语活动中焕发出彼此心心相印的情感慰藉和照应的审美愉快。

二、直觉性:

艺术思维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调动创作主体多方面的心理因索。除了形象思维的主导作用以及逻辑思维的参与,直觉、灵感和无意识也在文学艺术活动 中居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关注。而且,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内容.尤其可以见出文学艺 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活动的特殊性。直觉,又称直观,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指人通过对象的感性形式直接把捏其内 在意蕴和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直觉既不同于形象思维也有别于逻辑思维,既超感官又超理性,有人将其称之为“直觉思维”。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一般称它为“艺术灵感”。艺术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其特征相当明显,具体表现为:其一,突发性。其二,迷狂性。艺术灵感一旦光临,作家就陷入了一种迷狂状态。其三,创造性。果 戈理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我感觉到,我脑子里的思想像一窝受惊的蜜蜂似的蠕动起来;我的想象力越来越敏锐。嗅,这是多么快乐呀[我懒洋洋的保存在脑子里的材料,忽然如此雄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全身都感到一种甜蜜的战栗。于是我忘掉一切,突然进入我久违的那个世界。”灵感与直觉都是文艺创作中重要的心理现象.都有一定的神奇性,那么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来说,直觉是一种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而灵感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理状态。直觉作为一种相对于其他思维形式的存在是可以选择的,如创作中的。用事”还 是“直寻”,而灵感却是不可选择、无法控制的,它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直觉有具体的 思维对象,而灵感则是对平常不经怠保存在脑子里的各种材料的充分调动、激活。不一定要有具体的对象。直觉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灵感则是随机的、突发的。和其他的思维 形式一样,直觉可能发生错误,但灵感则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状态,不存在对、错问题。

三、情感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

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类艺术中,还是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长,同样是与它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第三篇: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汇总

摘要

摘 要: 文章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探讨了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使幼儿文学显示出迥异于其它文学的美学特征。并从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以独特几个方面:

一、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泛灵观念、人造观念、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思维,有很强的形象性、同一性、和生命性,“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只有与他们生活最接近、与他们情感最契合、外部特征突出的内容,才会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

二、幼儿文学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质朴的稚拙美、透明的纯真美、张扬的游戏美、出色的荒诞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及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幼儿文学以其独特的美深深地感染着幼儿,成为文学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鲜活、最可爱的一个分支。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门类,除了具备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人们把她比作“新月之国”,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这样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幼儿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对幼儿文学具有制约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一、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

幼儿受生理、生活条件的制约,心理分化刚刚开始。这使得他们的审美心理不仅与成人,就是与童年期、少年期的儿童审美心理特征客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幼儿审美心理中“自我中心”思维非常突出。其特征是主体和客体不分,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合而为一,而且总是把客体“依附”于主体,形成幼儿审美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

1、泛灵观念

在幼儿心目心中,大千世界的各种生物都有生命,同人一样有感觉和意识。如樊发稼在《小雨点》中所写:小雨点,你真勇敢!从那么高的天上跳下来,一点也不疼吗?在幼儿看来,宇宙万物都是由灵性有感情的,“小雨点”也不例外。“小雨点”不怕疼的勇敢精神,令该子们钦羡不已。泛灵观念使幼儿易于把外界事物的审美特征融合到自己的心灵之中,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因此,在童话中,鸟能言、兽能语、石头能说话,在幼儿看来是自然和真实的。

2、人造观念

在幼儿心目中,世界上没有人办不到的事情,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万物都是为自己的需要而存在。这是因为幼儿经常处在幻想状态,其思维不受客观条件和社会习俗规范的束缚。如柯岩的儿歌《坐火车》,小朋友们可以坐着“小板凳”火车,“轰隆隆隆,呜!呜!”地穿大山,过大河,跑遍全中国;又如幼儿图画故事《长长的故事》中,理发师叔叔可以骑着“装饰灯”飞上天,去救长长小朋友。幼儿的人造观念在游戏活动中表现更为明显。皮亚杰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说:“游戏并不是主体向服从现实,而是想把现实同化于自己”。可见,游戏往往将人带入生命归真的境界。

3、任意逻辑

幼儿心目中,虾在云天游,鸟在水中飞,小猪生双翅,大树结金鱼……一切变形、增减、移位都顺理成章。他们常常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愿望任意结合在一起,而不管他们之间是否真有联系。所以儿歌中的“颠倒歌”,诸如“公鸡生个大鸭蛋,小猫游泳多快活”之类深受幼儿欢迎。

4、前因果观念 在幼儿心目中,月亮跟我走,是因为月亮想和我交朋友;兔子眼睛红是因为太爱哭,……这种“想当然”的前因果观念,不反映事物之间的客观因果关系。只是幼儿出于好奇,用他们自己有限的感知对各种事物作出解释而已。这在许多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往往表现为谐趣横生、异想天开。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思维,有很强的形象性、同一性、和生命性,“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只有与他们生活最接近、与他们情感最契合、外部特征突出的内容,才会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幼儿审美心理的独特性在幼儿文学中的反映便是作品中充满浓郁的幼儿情趣。

二、幼儿文学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

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它使得幼儿文学显示出迥异于其他文学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幼儿情趣的稚拙美、纯真美、游戏美和荒诞美

(一)质朴的稚拙美

“稚”与“拙”是幼儿心智未开时固有的天性。“大体说来,儿童是最美的。一切个别特殊性在他们身上好像还沉睡在未展开的幼芽里,还没有什么狭隘的情欲在他们心中激动。”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却喜欢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世界;幼儿身体很小,却认为无所不能。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充满了幼儿情趣。稚拙美是幼儿文学独有的美。幼儿文学作品中的稚拙美是作家对幼儿天性的认识、提炼和升华,是对幼儿独特心理的艺术把握和再现。不是愚昧无知、呆头笨脑的表现,而是高级的质朴,作家灵感的闪现。它所展示的是一种质朴的、原始的、有悖于常情常理,却异常透彻、明净而又令人惊奇、赞叹的美。稚拙美是稚嫩、纯朴、清新、淡雅的美,不加雕饰,毫不做作。

在郑春华的《小鸭子毛巾》中,托儿所的阿姨把小鸭子毛巾收去洗了。小朋友们午睡起来后到处找小鸭子毛巾,有的说飞走了,有的说大概到河里洗澡去了,于是大家一起喊:“小鸭子毛巾,快——回——来!”作者精心选取的幼儿特有的心理、行动、思想、感情,使作品的稚拙美表现的十分充分。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童话故事集,主人公是四岁男孩茂茂,有一次,茂茂被大狼抓住,大狼想吃茂茂,但看看脏乎乎的茂茂,又担心吃了脏东西会肚子疼,会长蛔虫,于是,点火、烧水、找肥皂、毛巾,准备将茂茂洗干净再吃,结果让茂茂逃跑了。幻想大胆奇特,洋溢着稚拙美与诱人的童趣,为作品平添了艺术魅力。这些在成人看来幼稚可笑的情节,幼儿却觉得十分真实可信。

(二)透明的纯真美

幼儿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不谙世事而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这种纤尘不染的童真得到许多作家的热情讴歌以及几乎所有人的赞美感叹,人们甚至用童真去对照、映现成人世界的种种病态与丑恶。纯真美也是幼儿文学独有的美,它是幼儿纯洁真诚的心灵在作品中的艺术再现,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极为透明、至纯至真的美,常给成人亦自叹弗如的美好感觉。李其美的《鸟树》是一篇生活气息浓郁的幼儿生活故事,流露出了的幼儿爱护生灵的纯真愿望。幼儿园的冬冬和扬扬捉住了一只小鸟,他们喂小鸟东西、帮小鸟找妈妈、解绳子放小鸟飞,可小鸟已经死了。他们很难过,想不通为什么对小鸟那么好,小鸟还会死掉。一连串的细节把两个孩子天真、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的纯真感情真切自然地表现出来。他们埋葬了小鸟,折了一根葡萄藤插在土堆上。春天,藤上长出了绿芽,他俩认为那就是鸟树,鸟树长大后会开鸟花结鸟果,鸟果裂开会跳出很多小鸟。作品真实地写出了幼儿天真无邪的童心和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独特的想象,真实感人、真情动人。

(三)张扬的游戏美

游戏是幼儿的天职,是他们的主导活动,正如席勒所说:“在人的各种状态下,正是游戏,只有游戏,才能使人达到完善并同时发展人的双重天性,”游戏精神是一种极富动感的玩的精神,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顾生活的逻辑进行想当然的变形、移位、添加和任意组合。在“玩”的表面形态中融汇着幼儿情趣天然的纯真感情,求智愿望,透露出独特情趣的美学意味。幼儿文学正是基于幼儿的思维特点,表现幼儿自由幻想和无拘无束的游戏精神。在作品中充分运用游戏的方式组织文学结构及表现形式,使作品富于游戏精神,最大限度地张扬幼儿的天性,使幼儿徜徉其间,产生愉悦与共鸣。

如幼儿童话剧《小熊请客》,素材的主要来源是幼儿们常常自发玩的“做家家”游戏。小熊做主人,小狗、小鸡、小猫做客人,客人来了,主人殷勤招待。虽是模仿成人生活,却别有幼儿情趣。快乐幸福的生活被大狐狸的出现打破了,他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大狐狸,整个过程有唱有跳、有打有闹,游戏成分浓厚,童趣盎然,使幼儿身心愉悦,受益匪浅。(四)出色的荒诞美

荒诞美是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在幼儿文学中的反映,“荒诞”契合了幼儿审美心理,幼儿在审美时对作品中的“荒诞”部分特别容易接受。荒诞美不是幼儿文学独有的,但在幼儿文学中表现得最充分、最强烈。幼儿文学中的荒诞美是一种奇异奔放的美,具有或浓或淡的喜剧色彩。它是幼儿自由天性的艺术升华,往往表现为怪异、奇特、夸张、放纵、巧合、无规范的规范、无意思的意思、公然违反常规而又似乎合情合理等等,给人以奇异怪诞而又自由轻松的审美愉悦。

有些儿歌,特别是颠倒歌,集中、突出地体现了幼儿文学的荒诞美,如“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头儿坐在摇车里”,充分体现了幼儿任意逻辑的思维特点,具有强烈的荒诞美。

又如冰波的幼儿童话《肚子上的“鬼脸”》,胖小猪摔了一跤,把画在地上的“鬼脸”印在自己的肚子上了。于是,小鸟、小兔、小鹿都把它当成怪物,拼命地逃。胖小猪也稀里糊涂地跟着逃。为了救小兔,他决心打怪物,可发现怪物就是自己肚子上的“鬼脸”。这篇作品情节十分怪诞有趣,立足于现实生活,会觉得悖情违理,毫无逻辑,不可思议,儿童却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它。

“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幼儿文学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即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美产生情感反应的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对美的领悟能力和评价能力,能意识到美并加以判断)。幼儿文学以其独特的美深深地感染着幼儿,成为文学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鲜活、最可爱的一个分支。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学之管见》,《文艺论集》光华书局1925年12月初版

2、《幼儿文学作品选读》、《幼儿文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3、《艺术哲学》[法] 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月北京第1版

第四篇:音乐和文学审美特征的比较

音乐和文学审美特征的比较

音乐和文学的特征,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长处,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方法才是正确之道。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之一。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三、音乐长于抒情,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能够最直接和最强烈地抒发人的情感和情绪,无需通过其他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感动听众的心灵。

四、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总是倾向于同其它各类艺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其它艺术中,没有达到像音乐艺术所达到的那样高的程度。

文学的审美特征: 哲理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作为“表意之象”,即表达某种哲理和观念。在文学上,是使用形象来表达文学艺术作品。象征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认为对于一种外在事物,不能以它的表面现象来看,应该以它所暗示出来的另一面来分析。荒诞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它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另一种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求解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读者通过思考和求解,希望能够了解对作品意象所附载的意义或哲理,类似于猜谜

10版2

肖硕

100300125

第五篇:关于冀中能源

关于开滦集团的调研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企业做大做强物流产业的成功经验,5月27日-30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何烨带队,由集团公司有关部室、东华公司、东华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到河北省世界500强企业开滦集团学习调研。通过座谈讨论、现场参观,调研组收获很大,深受启发。现形成如下调研情况报告。

(一)开滦国际物流基本情况

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开滦国际物流)是开滦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2010 年6 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1.69 亿元,总部下设9 个职能部室,有8 个全资或控股多元子公司和6个分公司,业务范围辐射东北、华北、华南、华东、西北和香港等地区。经营范围涵盖国内外煤炭流通加工、物资分拣、加工、仓储、配送,铁路、公路运输、港口储运中转、进出口贸易、物流园区、电子商务、船代、货代等业务。先后荣获中国AAAAA级物流企业、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全国物流50 强第4 名、国家级最佳信息管理物流企业奖等殊荣。

开滦国际物流从2002 年开始,经过剥离、整合、重组、改革,从企业的辅业发展成“两主一新”产业格局中的一个主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 年、2012 年和2013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8 亿元、431 亿元和615 亿元;实现利润4008 万元、5553 万元和7702 万元。今年1-4 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77 亿元、利润2715 万元。

(二)主要经验做法

发展专业化、现代化的煤炭物流产业,开滦集团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品牌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开滦国际物流充分发挥这些比较优势,融入区域发展,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三位一体、一专多元”商业模 式,提升了“煤路港航”一体化运作能力,按照物流一体化、信息集成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发展。

1.科学制定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开滦国际物流采取产学研用相结合、边制定边实施的方式,在各个发展时期,先后与北交大、中物联、中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编制了开滦物流发展战略及规划,明确了立足区域及集团经济优势,积极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深化集团内部资源与市场整合,以“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为指导,全面开拓外部市场,构建多业务全面互动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把开滦物流建设成为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高效、经济效益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领军企业。“十二五”末,将实现物流产业收入1400 亿元,利润7.5 亿元。

2.创新商业模式,形成发展支撑。依托开滦集团自身品牌、资金、资源、市场、区位等比较优势,在行业内最早提出了“三位一体、一专多元”的商业模式。“三位一体”是以“煤炭供应链管理、煤炭战略储配体系、煤炭市场交易体系”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其内涵是以煤炭供应链管理为指导,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推进战略储配基地为载体,以建设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为手段,提供系统的煤炭供应链服务,实现标准化产品交割,引导理性交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炭战略储备保障能力。“一专多元”是大力发展物资仓储加工配送物流、非煤大宗商品物流贸易、运输服务物流、汽车物流,形成以煤炭物流为基础的一专多元、竞相发展 的综合物流产业体系。

3.规划新建项目,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建的曹妃甸动力储配煤基地、唐山湾炼焦煤储配基地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3 个项目是煤炭专业物流“三位一体”发

展模式的落实。曹妃甸、唐山湾储配基地共计投资40 亿元,分别占地面积1209 亩、1133 亩,总流通量为8000 万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以服务为纽带,构建面向开滦和社会的多方参与、价值共享的交易中心,发展形成集交易、物流、供应链金融三大体系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同时谋划了内蒙、新疆、蔚州、承德煤炭物流园、物资供应基础建设及汽车物流园区、钢铁物流园区、天然气物流园等一系列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为开滦国际物流的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

4.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扩大业务范围。一是推进网络布局。

以项目运营为载体,谋划推进网络布局,在内蒙、山西、陕西等上游煤炭生产地,临近运煤大通道区域,通过合作、租赁、自建等形式构建装车站、发运站等物流资源,布局采购网络和物流网点;中游依托两港储配煤基地运营和自主码头,扩大与港口方面的合作,并积极谋划临港物流产业建设,占领码头岸线;下游加大市场开发,在钢厂、电厂需求密集区域适时选址谋划物流园项目,为资源中转、下游分拨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做大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开滦两个香港公司的国际平台作用,并有效整合,形成进出口业务规模效应,引入国际低成本资金。三是拓展多元板块。在做好钢材、矿石、化工等方面物流的基础上,适应国家环保要 求,积极谋划新兴产业物流,重点发展天然气物流项目。四是发展期货业务。随着焦煤、动力煤、焦炭、钢铁整个产业链的产品全部在期货市场上市,为企业提供了避险工具;利用好期货这个金融衍生工具,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开滦两个储配煤基地申请成为期货交割库,增加堆存费、交割费的同时,通过配煤加工,提 高标准化产品生产,开展仓单融资等金融服务,获取收益。五是物流一体化运作。与国铁下属物流公司加强合作,延伸触角,扩大物流网络;利用开滦海运优势,积极推进海进江业务;统一协调开滦铁路、汽运、港口资源,实现无缝对接,满足客户煤炭到港一站式服务,拓展开滦煤路港航一体化运作空间。

5.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开滦国际物流始终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每年组织业务骨干到院校进行脱产学习,强化员工培训,系统学习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加强与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长期聘请清华大学物流布局、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相 关专家为公司提供咨询、培训和指导,指导开滦物流产业建设与发展实践。每年,选择物流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采取挂职锻炼等政策,培养实用型物流专业人才,为物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了必要的人才储备。

三、体会和建议

对比调研企业,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兖矿集团要实现挺进世界五百强,建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大物流产业的强力支撑。集团公司必须抓住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打破传统思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贸易产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培育后发优势,构建物流、贸易与金融相融合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用物流产业的大发展支持集团公司的大跨越。根据集团公司物流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对调研企业成功经验的分析借鉴,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找准战略定位

集团公司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经营业务单

一、效率低、损耗大,且条块分割严重,集中度不够,发展方式粗放,物流网络的完整性、协同性、配套性差,整体效率不高。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高,只能简单地提供基础服务,业务领域较少涉及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和金融服务,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及全程物流等增值服务上较弱。兖矿物流企业正处在由传统产业向

现代物流业的转变时期,发展战略定位不清,商业模式的概念仍比较模糊,再加上高端专业物流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兖矿物流贸易产业的发展。面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战略机遇期,集团公司应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物流产业的定位和规划,注重顶层设计,注重战略引领,注重内外结合,尽快把物流产业打造成为兖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利润源。

一是着力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把物流运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把大物流体系建设作为集团公司谋求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子战略来规划,以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为目标,实现物流产业的战略调整、产业升级、快速发展。二是顺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趋势,规划建立辐射力强、成长性好的物流基地、物流园区、交易平台,争取形成国家级煤炭储配煤基地和物流园区,打造以综合物流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兖矿物流新产业板块。三是统筹物流、贸易、金融各板块的发展,以物流产业的加快发展推动贸易和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切实融入集团公司及区域经济体系,提高兖矿物流现代化、国际 化、高端化发展水平,推动物流产业做实做大做强,把兖矿物流建设成为产业链完整、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高效、经济效益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现代物流产业,配合集团发展战略,形成对集团公司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

(二)高点起步做好整体规划,推动资源整合伴随着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兖矿物流业务范围覆盖贸易、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并创出一些品牌。兖矿东华物流公司荣获山东省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实力五十强,是济宁地区唯一一家国家AAAA 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和全国先进物流企业,并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 证。

集团公司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国家和山东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根据集团公司物流产业实际适时对内部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明确职责定位,改革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资产质量、整体效益和品牌形象,做优做强做大兖矿物流贸易产业,使物流贸易产业成为兖矿集团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一是在2013 年整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发展规划、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整合。集团各单位不再重复新上物流项目,适时考虑整合资源,最终形成统一的物流贸易平台,初步构建“大物流”产业格局。二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以集团公司及周边地区资源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链接集团公司各专业公司、能化公司及相关单位货物运输、贸易交易、车辆调度等网络终端。三是创新机制,推进产品、品牌、营销、采购等资源整合,对业务进行专业模块管理,打造统一的产业品牌。依托兖矿品牌加强金融合作,引入国际市场上的低成本资金,降低融资和资本运营成本,助推集团相关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四是实施组织机构改革,简化法人层次,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独立的核算体系和风险管控体系,科学制定并实施物流运营管理制度和考核政策。创新管控模式,划小核算单位,加强经营业绩考核,推行与经营利 润、资产保值增值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职工持股、合资控股、参股、联营等多种经济形式。五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从简单的物流配送转变为供应链、价值链物流服务,与客户形成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战略伙伴关系,推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联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利润链“四链” 并举,成为“上抓资源、中控物流、下拓市场”一体化运作的高端集成服务商。

(三)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培育后发优势

集团公司目前还没有对物流产业实施统一的管理,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成本过高的情况,整体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品牌效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发挥。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分散了兖矿的整体实力,影响了兖矿物流贸易产业的做大做强,削弱 了物流贸易产业竞争力。集团公司应全面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尽快构建“大物流、大贸易、大发展”的产业格局,开发和用好ERP 系统,实时根据“资流、物流、信息流”的信息,管控好物流业务。搭建物流贸易现代服务业的崭新平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物流贸易产业。

下载浅析冀中抗战文学的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冀中抗战文学的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冀中能源核心价值体系

    冀中能源核心价值体系 一、企业愿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企业使命:奉献优质产品创造幸福生活 三、企业战略:一体两翼多元发展 四、企业目标:挺进世界500强 五......

    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

    《 冀中的地道战》 说课稿 东沿村小学 陈玉苹 一、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首先要让......

    冀中能源邢台矿

    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招聘 发布者:招生就业处 发布时间:2011-11-7 点击次数:312 招聘时间:2011年11月8日(周二)下午3点 招聘地点:公教楼B-405 一、招聘计划: 文秘类:本科以上10人......

    冀中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

    冀中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一、冀中法律服务所组织建设 冀中法律服务所于1997年在我县工业区挂牌成立,主要服务的区域是我县工业系统,为我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于2000年,随着我县......

    冀中能源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冀中能源调查报告 邢台冀中能源之行可以说是我们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统一组织的正规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采用问卷式的调查方法,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当代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状态。......

    《冀中的地道战》习题精选

    一、给下列句子中蓝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透:(1)渗透,穿透;(2)暗地里告诉;(3)透彻;(4)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5)显露 1.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

    语文教案-冀中地道战

    语文教案-冀中地道战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发明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

    冀中的地道战反思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反思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它要求我们教学时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