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阶段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高中阶段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唐嘉(2013/9/19)
在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高中生的世界观已不像以往的高中生了。他们天真、好奇、好动,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在新的社会、新的家庭环境中,高中生想象丰富,激情奔放、早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此道德教育便成了塑造他们道德行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只有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人,才是我们祖国建设的生力军、主导者。
从目前的现状看,只有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个体,按照德育教育的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对其确立的德育教育内容、目标和实施的方式应该有区别,有梯度,有针对性。对高中生实施德育教育,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或阶段:
1、入学之初的适应性、规范化德育教育;
2、步入正轨后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
3、确立自信、树立榜样德育教育;
4、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5、进行励志德育教育。
一、入学之初进行适应性、规范化德育教育。
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起始阶段,生理发展、心理发育呈不平衡状态。对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新生面临初中到高中的较大幅度的跨越,高一的学习呈现学习密度大、开设门类多,要求能力高的特点,学生还很不适应,因此高一教学要以获取基本知识为主过渡到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学习阶段。在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同时还要引导新生遵守校级班规,规范其言行,从而引导其向一名合格的高中生顺利过渡。
1、德育目标:
适时帮助新生,让其爱上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落实学校各项常规,形成良好纪律规范;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创造班级良好的教育氛围,初步形成积极进取,勤奋团结的班集体。
2、适应性、规范化德育教育实施细则内容:
(1)、对学生升入高中必然遇到的衔接过渡问题给予适时的指导,加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辅导。适当机会可以做一次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耐挫能力,以顽强的意志品质争取优良的学习成绩。
(2)、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在军训中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为初步形成班集体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以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守纪热情。
(3)、组织学生参加入学教育,内容为介绍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校规,明确高中的任务和要求,提出新学年的要求。
(4)、教育学生迈好高中第一步,做一次名为“迈好高中第一步”的主题班会。组织优秀毕业生介绍高中成长经验,引导学生珍惜高中的黄金时代,确立做人的基本道德和高中成长目标。讨论确立本班的班规班约,并以书面形式让全班同学熟悉。
(5)、研究班级的工作目标,确立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纪律规范。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可拟订包含出勤、纪律、卫生、就寝、文明道德和集体荣誉等内容的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
(6)、加强常规教育,强化学生常规意识,强化日常行为习惯,加强文明礼貌礼仪教育。认真检查常规的落实情况,严格奖惩制度,重点纠正高中学生中存在的:迟到、课上纪律散漫、打架、吸烟等问题。形成学生“自知、自练、自省、自纠”的自我管理机制,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7)、培养班级干部,培养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与组织能力。
(8)、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高一年级起始阶段各项工作,提出班级建设目标,向家长提出如何配合学校教育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尤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表现出的情绪心理的变化,和配合学校加强对常规的落实和检查。
二、步入正轨后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在九年义务阶段学生已初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但不巩固,大部分学生尚未具备健全的人格,还需社会、家庭、学校的扶持。此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是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理想的阶段。
1、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和高中学生的常规要求;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程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初步形成符合实际的学习方法;以爱国主义主题的教育,增强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初步树立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实施细则:(1)、加强学生常规纪律要求。
(2)、做一次以“创新学习,追逐梦想”为主题的班会,让班级学生介绍自己在学习中的创新体会,发现各学生优点与特色,在班集体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确立更高远的人生理想。
(3)、做一次主题为“我的青春舞台”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增进了解,进一步增强班级荣誉感。
(4)、做一次以“诚信为立人之本”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可让学生搜集社会上关于诚实守信的正反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5)、以当前社会时事为契机,如抗震救灾,宣扬刻苦拼搏,知难而上的精神。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勇于克服困难,调整自我,争取优良的学习成绩。
(6)、组织一次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订立个人奋斗目标和学期目标。
(7、)做一次以“身边的奋发向上”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刻苦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例子,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
(8)、推荐学生看名人传记,从名人的事迹中吸取奋斗的力量,学习名人是如何以理想激发动力从而取得成功的。
(9)、做一期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黑板报,歌颂祖国成就。
(10)、利用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运动会、班团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11)、以期末评优为渠道,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争取更优异成绩。(12)、总结班级开学以来的常规、学习及组织活动情况,交流学习、成长的经验和体会,表扬好人好事,对后半学期的班级成长提出建议和要求。
三、确立自信、树立榜样德育教育。
1、德育目标:
努力探索富有生活化和实效性的德育新途径,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2、确立自信、树立榜样德育教育实施细则:
(1)、“追星”——引导学生确立好的学习榜样。
针对学生崇拜偶像、喜欢“追星”的特点,我们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运用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发现中引导,化偶像为榜样,让模仿力较强的学生从真实、现实、立体、生动和多样的偶像(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形成心理认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为学生的成长铺下健康的底色。
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的榜样,班级可组织主题班会,围绕“追星的利弊分析”、“追星应该追什么样的‘星’”、“追星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等主题搜集材料,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可追的“星”不只是娱乐界、体育界的明星,其实古今中外的爱国英雄、科技泰斗、敬业爱岗的模范人物,品学兼优的同学等都是可追之“星”。
(2)、学星——激励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
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的榜样之后,接着可以把学习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作为学星的最终目标。帮助学生寻找心目中的榜样,多途径让学生学习了解毛泽东、牛顿等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人的童年故事》等书籍;组织交流学习心得,明确自己想追什么星,要向他学什么。结合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读书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活动,及时奖励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获奖同学,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通过家校联动,读报读刊,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一起寻找榜样人物的成长足迹。开展“每天,我为集体(为他人)做一件好事”的活动,让学生将学习榜样人物行为与自己一天的学习活动、行为习惯的养成紧紧联系起来。结合“感恩•励志”活动,引导学生好学、节俭、助人、乐健体、讲诚信、护环境。
(3)、争星——每名学生都是一颗闪耀的星。
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校或班级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主动发展、健康成长。
这一“争星”活动为诚信、礼让、助人、好学、智慧、运动、艺术、劳动、节俭、环保等十个项目,由各班竞选或自荐,筛选各年级“十星”后评定表现突出的校级“十星”。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发挥特长,全面发展,激励学生人人力争上游,带动良好校风的建设;又让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全面育人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自觉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1、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感受民俗,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2、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实施细则内容:
(1)、安排志愿者活动和适合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生,感受世界。(2)、借助春节,让学生参观庙会等民间活动,收集春联,进一步体会民族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民俗活动,深入民间文艺活动,了解民间艺术与风俗,了解传统文化。
(3)、教学生学习书法,介绍书法之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4)、介绍中国古典名著和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给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经典德育教育范本《弟子规》,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五、进行励志德育教育。
1、德育目标:帮助学生确立了人格自主、行为自律的信念,适时地开展以励志教育为中心的系列德育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
2、励志德育教育实施细则内容:(1)、不断实施成功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法是成功教育的有效方法,而老师的话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生虽然不像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的话都是圣旨,但是对老师的说教基本上是认同的。因此,我们把成功心理暗示法引入励志教育,要求老师不断对学生进行成功暗示。我们老师每天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老师对学生不能说 “你不行”,要说“你行,你一定行。”“通过努力你一定能不断进步。”“三年后,我觉得你肯定能考上学校”之类鼓励性的话语。
老师向学生灌输积极的信息,学生心里就会产生积极的反应,不断的成功暗示,久而久之,就会定格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即使学生真的不行,他也会认为我行,从而树立起一种强大的自信力,进而付出努力,学习成绩也会逐渐提高。好的成绩又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心情与新的动力,成功心理暗示的良性循环也就逐渐形成了。
(2)、大力渲染信念目标追求 没有信念和目标追求的学生,就好比是大海上一只没有航向的小船,随风飘荡,最终的命运可想而知。我们可以通过两种办法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一是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选定一所目标高校,集中张榜公布。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从高一开始,就明确了目标,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目标高校,了解录取分数,分析自己的差距,似乎自己已经成为了目标高校的一名准学生,心理暗示和目标引导作用是相当大的。二是,学校在校园内努力营造励志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潜能。
(3)、庄严宣誓,提升自律品格 宣誓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律品格,励志功能显著。我们在升旗仪式上和各班每次班会课前,全体学生举起右手,在领誓人的带领下进行庄严宣誓。誓词庄重、严肃,通过宣誓,增加了学生的紧迫感。宣誓还可以提醒我们抓紧时间,增强紧迫性,每当贪玩松懈时,一喊起口号,心里就会惭愧,自然会约束自己。这种宣誓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种庄严的承诺,会增加学习的紧迫感以及精力的收入,自律品格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4)、积极引导,培养坚韧意志
要想实现远大的目标,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没有屡败屡战的勇气是不行的。如何使他们坚持奋斗,坚持学习,是励志教育中最难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每次升旗,都要精心安排催人奋进的讲话,目的是培养坚韧的意志。一个学期,精心安排,力求中心突出。期中考试、竞赛抽考等大型考试后,请优秀学生谈学习方法,学习标兵谈自己学习经历。每个月都有不同的主题要求,但始终围绕励志教育进行,重点突出意志教育、挫折教育、锻炼学生、培养坚持到底的精神。
(5)、注重细节,抓好习惯养成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励志教育离不开习惯养成这个重要内容。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事情怎么做,使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锻炼时间,形成良好习惯。
(6)、举办十八岁成人仪式,开展责任教育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责任感,即使是高中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缺乏对自我的责任,更缺乏对他人、集体、社会的责任。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有的高中生把读书当成是为了完成父母的任务,自己是为了父母才读书。读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要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监督之下,才勉强做好。抱有这种思想的学生在我们学校还不少。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似乎也承担完成父母、老师任务的责任,但实质上,这是对责任感的错误理解。学生的责任是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求学是他们实现自我成长的途径。很多学生基本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即求学是一种对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确求学是自己的责任,那么他们对自己的目标追求就会更强烈。因此,我们把责任教育当成励志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来抓。为了增进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我们可以抓住“五四”青年节的机会,举行了大型的以“成人、责任、进取、感恩”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仪式,以此提醒学生,时刻记住自己的承诺。
(7)、开展“美好”“美德”教育,弘扬感恩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去想别人为自己的付出,更把父母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是“感恩”教育缺失的特征。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的必备品质。只有心存感恩、心存美好、心存美德,才会更好地承担责任,才会更自觉地追求目标,才会更迫切地渴望成功。我校每年都让学生写亲情作文,通过作文形式来体会父母的不易和对自己恩情。我们让学生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教育学生表达感恩,立志刻苦学习,宣誓用成绩来报答亲人。此外,我们还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读感恩文章、办感恩日报、放感恩歌曲,通过多种形式弘扬感恩精神。
综上所诉,我认为对如今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
二、理论联系实际。
三、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
四、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五、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第二篇: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xxx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方略,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实现以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1、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成绩参差不齐,思想意识情绪波动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不文明、不道德的不良行为习惯多,自控能力较差,令家长头痛,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有一定的爱好特长,民主意识,平等意识非常强烈,可塑性还很大。因此,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更需要进一步强化。
2、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妒忌心理,难以接受批评的虚荣心理和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这部分学生也需要予以指导、关注。
3、经过多年的常抓不懈,我校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但教师个体发展仍不平衡,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仍要加大,管理责任更需强化。
4、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单亲家庭和特困学生的增加,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观念;
4、培养家长满意、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应对策略
转变育人观念,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形成“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
1、做到“三全管理”和“四育人”的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三全管理”机制。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研究德育工作。各处室一定要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务处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育人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列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估之中;教科处要把德育作为重要的校本课题进行研究,把思想教育内容作为检查教师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务处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财务做到公开透明,公物维修要及时,进一步提高饮食质量。学校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而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起床到晚休,以至从学生入校到五年毕业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德育工作活动配档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五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要端正思想,克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从校舍、校容、校貌,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2、实施成功教育模式。成功教育主张:
① 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② 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成功的体验是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动力。
③ 教师要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④ 成功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是成功。
⑤ 对学生而言,学习经常给学生带来的是失败的体验,学习之外的成功往往是学习获得成功的突破口。
⑥ 把握好契机,适时地激励学生把各方面的成功体验迁移到学业中来。
四、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干部队伍的领导作用,二是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核心骨干作用及示范作用,三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带头作用;,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按工作需要明确各领导干部人员的职责;
(2)每学期组织2至3次思想教育活动;
(3)主管部门每学期初按年级特色制订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期末写出工作总结;
(4)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5)每年写一篇关于学生教育的文章。
2、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1)总体要求做到:
“严”--以严治校,从严治班,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细”--细心,耐心,小错误,小问题不能小看,要了解掌握全体学生的思想动态。
“实”--工作要务实,体现在一个“勤”字上,勤跟早操,勤下班级,勤下寝室,勤抓学习,勤做思想工作。
“恒”--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恒心地实施学生个人行为量化考核。
(2)、班主任工作原则:6步
①坚持正面说服教育,多表扬。
②建立“两公约”(班级公约,寝室公约)。
③开好三个会议:班委会(团),主题班会,个别学生座谈会(违纪)。
④四到场:早(早操、早自习),中(午间、午休),课外活动,晚(晚自习、晚休)。
⑤五项经常性工作: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学习竞争意识教育,家校联系工作。
⑥班级学生中做到“六不”:不早恋,不打架,不看黄色书刊影视,不出走,不佩戴首饰,不进游戏厅。
班主任每周至少各召开一次任课教师座谈会、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学生干部会,至少各检查两次早操、早自习、晚自习、晚休。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 勤奋敬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③ 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一定贯彻育人的思想,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注意挖掘每堂课的育人因素。严格推行“一岗双责”制,使每一位教师明白自己既是教育者又是教学管理者,期末对每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考核其成绩将纳入到考核评估之中。
4、积极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1)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学生干部;
(2)对学生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加强推优入党工作;
(3)积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以确保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通过党基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1、继续做好“三促”工作, 即党风促团风、团风促校风、教风促学风。
(1)党风促团风: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保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青年团员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发展优秀青年团员入党,以好的党风带动全校团风建设,具体做法:
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2)开设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及时识别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3)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
第三篇: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XXX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方略,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实现以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1、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成绩参差不齐,思想意识情绪波动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不文明、不道德的不良行为习惯多,自控能力较差,令家长头痛,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有一定的爱好特长,民主意识,平等意识非常强烈,可塑性还很大。因此,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更需要进一步强化。
2、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妒忌心理,难以接受批评的虚荣心理和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这部分学生也需要予以指导、关注。
3、经过多年的常抓不懈,我校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但教师个体发展仍不平衡,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仍要加大,管理责任更需强化。
4、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单亲家庭和特困学生的增加,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观念;
4、培养家长满意、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应对策略
转变育人观念,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形成“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
1、做到“三全管理”和“四育人”的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三全管理”机制。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研究德育工作。各处室一定要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务处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育人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列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估之中;教科处要把德育作为重要的校本课题进行研究,把思想教育内容作为检查教师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务处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财务做到公开透明,公物维修要及时,进一步提高饮食质量。学校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而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起床到晚休,以至从学生入校到五年毕业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德育工作活动配档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五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要端正思想,克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从校舍、校容、校貌,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2、实施成功教育模式。成功教育主张:
① 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② 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成功的体验是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动力。
③ 教师要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④ 成功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是成功。
⑤ 对学生而言,学习经常给学生带来的是失败的体验,学习之外的成功往往是学习获得成功的突破口。
⑥ 把握好契机,适时地激励学生把各方面的成功体验迁移到学业中来。
四、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干部队伍的领导作用,二是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核心骨干作用及示范作用,三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带头作用;,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按工作需要明确各领导干部人员的职责;
(2)每学期组织2至3次思想教育活动;
(3)主管部门每学期初按年级特色制订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期末写出工作总结;
(4)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5)每年写一篇关于学生教育的文章。
2、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1)总体要求做到:
“严”--以严治校,从严治班,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细”--细心,耐心,小错误,小问题不能小看,要了解掌握全体学生的思想动态。
“实”--工作要务实,体现在一个“勤”字上,勤跟早操,勤下班级,勤下寝室,勤抓学习,勤做思想工作。
“恒”--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恒心地实施学生个人行为量化考核。
(2)、班主任工作原则:6步
①坚持正面说服教育,多表扬。
②建立“两公约”(班级公约,寝室公约)。
③开好三个会议:班委会(团),主题班会,个别学生座谈会(违纪)。
④四到场:早(早操、早自习),中(午间、午休),课外活动,晚(晚自习、晚休)。
⑤五项经常性工作: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学习竞争意识教育,家校联系工作。
⑥班级学生中做到“六不”:不早恋,不打架,不看黄色书刊影视,不出走,不佩戴首饰,不进游戏厅。
班主任每周至少各召开一次任课教师座谈会、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学生干部会,至少各检查两次早操、早自习、晚自习、晚休。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 勤奋敬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③ 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一定贯彻育人的思想,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注意挖掘每堂课的育人因素。严格推行“一岗双责”制,使每一位教师明白自己既是教育者又是教学管理者,期末对每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考核其成绩将纳入到考核评估之中。
4、积极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1)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学生干部;
(2)对学生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加强推优入党工作;
(3)积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以确保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通过党基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1、继续做好“三促”工作, 即党风促团风、团风促校风、教风促学风。
(1)党风促团风: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保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青年团员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发展优秀青年团员入党,以好的党风带动全校团风建设,具体做法:
①每周日组织业余党校学习,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
②学生党支部负责组织全校写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分别以年级部为单位认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每学期制订工作计划,期末向支部大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③坚持在共青团组织推荐的基础积极培养和发展优秀共青团员入党。
(2)团风促校风: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共青团员,充分调动和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政治思想德育教育中作用是我校学生工作中一大特点。具体做法:
①学校团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学校学风建设和德育开展工作;
②通过团支部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五爱”教育为内容的活动,以提高青年大学生历史职责感和道德情操;
③在共青团内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风气;
④尊重学生选择,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教风促学风:
①加强师德教育,积极在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评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②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加强师生沟通,用教师求学、治学和为人处事的经历、经验教育和引导学生。
③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和成功,多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对优秀学生的鞭策和引导。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和我为学校添光彩活动;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每年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
(3)请社会成功人士作报告。
(4)认真组织学生会、团支部、班级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5)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激发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6)大力指导和发展各种社团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3、诚信教育活动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灵活为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1)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要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
(2)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3)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利用校、班、团队会组织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我讲诚信故事、相声小品等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广播、校电视台等形式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4)要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安排时间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5)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
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2)开设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及时识别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3)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
第四篇: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孝敬中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紧密结合我校实际,让德育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健全和完善制度为保证,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及各种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课内课外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师、班主任、职工齐抓共管的原则。
三、活动实施内容:
1、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组织学生签订《校园文明十不准》,《中学生倡议书》。力促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努力改掉不良习惯,克服不良嗜好,做一个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中学生。
2、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每周进行纪律、卫生评比,设置纪律、卫生、文明班集体等流动红旗。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促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集体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开学典礼。
在9月3日,我校举行了2010—2011学年“开学典礼”活动。由王校长等几位领导以及孝敬镇派出所俩位领导,针对学生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升旗仪式。
每周一,我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升旗仪式,总结上周纪律卫生情况,颁发流动红旗,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
5、优秀班主任评选。
根据学科测试、学生评价、教师民主评议评出。
6、优秀学生评选
以班级为单位,学生民主评议提名、班主任汇总并征求科任教师意见,确定班级初步推荐名单,报送学校政教处,然后报学校行政会议审定
四、保障措施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具体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全体参与,教育处组织实施并随时检查督促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让德育教育不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不再只是教师的事,不再只是口头的空洞枯燥的说教,而是千方百计让德育教育
“活”起来,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将让德育教育工作成为我们学校工作中最有特色和成效的方面!
孝敬镇孝敬中学
2010.9.14
第五篇:浅议高中生物学科德育教育
浅议高中生物学科德育教育
中学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德育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维教育的效果。我认为中学生物学科德育教育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中学生物学科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德育教育内容更为丰富。生物学科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
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生活上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2.国情教育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5.思想品德教育
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纹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结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6.科学精神教育、方法和态度的教育
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理想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由于生物学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学科有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途径。除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德育教育内容叙述如下:
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现场教学:要进行听指挥,守纪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栽培饲养:要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决不能忽视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要善于认识各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
三、教育方法的渗透性
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德育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
生物教学进行德育教育,要防止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脱离知识,“穿靴戴帽”,贴政治标签。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会走向反面;另一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这方面的教训也是需要汲取的。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点。这种结合点,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
固定的知识结合点,存在于教材中,具有客观性。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显性”,例如: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家,只要老师讲述,或者学生阅读,就可以受到爱国主义德育教育。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隐性”,例如:植物生长素的浓度较低会促进植物生长;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生长,超过10M的生长素就会抑制根的生长。由此,教师强调:超过了事物的数量界限,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是“量变到质变”。这些知识点需要发掘、升华。
一种是可变动的知识结合点,它具有主观性,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生物学材料的状况,以及是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有的知识点不具有某种思想性,教师可以将自己占有的闪光的思想材料,在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上赋予思想性。例如:讲DNA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双链,可结合讲述我国科学家于1990年11月28日发现了三链状DNA新结构。这一成果被称誉为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重大发现,获得美国当年百项科学头奖。这样讲既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渗透德育要掌握好适度性原则。一堂课渗透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多了“物极必反”;一个知识点渗透的分量也要适当。在教学方法上要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水乳交融,使学生乐于接受。
四、教育对象的易接受性
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大都具有可直接验证的特点,因而知识的客观性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更为深刻,对生物学知识真理性的信念也就更为牢固。从这个角度上说,由此进行的思想熏陶,学生更易于接受。对因为某些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是结合人体生理卫生和遗传知识来进行的,这使学生感受到社会要求的行为准则和坚实的科学基础,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切身利益。那么,这样的德育教育,学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以至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的角度阐述了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从呼吸、神经等系统的生理卫生说明了吸烟酗酒的危害;讲青春期身体重要器官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完善,说明了晚婚晚育的生理学基础。像这样一些具有思想意义的内容,在生物教育中进行要比离开科学知识单纯进行纪律教育道德规劝效果要好。
五、育人效果的依赖性
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是通过教师去执行的,因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生物学技能的水平。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生物课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依赖于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
教材的思想体系蕴涵在知识体系中。教师具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教材的科学性,也才可能更好地发掘其中的思想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利用具有思想意识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使生物课的德育教育随上时代的步伐。如果生物教师富于教学机智,就会善于根据教材和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教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思想教学就会入理而情动,最终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总之,生物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才能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实现优化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