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桥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明白纸20120629
龙桥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明白纸
一、公开的时间
固定村务公开日是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即1月10日、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财务每月5日公开一次,“民主日”活动为每年1月5日和7月5日。同时,要把固定公开和随时公开相结合,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进行公开。
二、公开的内容
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按党务、政务、事务、财务、服务和“民主日”活动六大类别进行公开。
三、公开的形式 主要公开形式有:(1)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各村公开栏应在10平方米以上,条件好的村要建立高标准的柜橱式不锈钢公开栏,一般的村可以采用喷绘式公开栏或者黑板式公开栏。公开栏要有防雨措施,并设立意见箱。(2)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会;(3)张贴明白纸、悬挂宣传横幅;(4)利用广播等媒体。
四、“六步走”公开程序
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审查完善、村“两委”讨论确定、实施公开、意见反馈、整理归档的六个程序进行。
第一步,提出方案。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对有关村务事项进行汇总,提出公开方案。
第二步,审查完善。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公开方案涉及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查,对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或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三步,讨论确定。村“两委”联席会议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查、补充和完善过的方案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公开方案。
第四步,实施公开。村民委员会及时地对村务公开的项目和内容据实填写公开栏进行公开。
第五步,意见反馈。张榜公开后,村民委员会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村民的查询,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对群众有异议的公开事项,要认真进行核实,确有错误的,要在10日内整改并再次公开,并将整改情况向群众反馈。
第六步,整理归档。村民委员会要将每次公开内容的底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情况及村“两委”研究村务公开工作的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整理归档。
五、监督管理
每次村务公开后,要及时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要督促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及时予以解释、答复和更正。
六、村务公开“民主日”活动
每年的1月5日和7月5日各村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七、档案建设
村“两委”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并将开会内容记录完整。特别是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收支的审核情况、村民代表提问和村“两委”成员答复情况、村民代表对村“两委”提出重大事项的决策情况、村民代表对村“两委”成员的民主评议情况都要记录完整。
第二篇:龙降桥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
加强领导 规范程序
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龙降桥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
龙降桥村地处历史古镇震泽的西北,与镇区相接,318国道和长湖申线横贯东西3公里,规划建设中的苏震桃公路南北穿越中心3.1公里。全村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现有农户1080户,人口3680人,42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落,现有民营企业42家,2010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元。
近年来,我村在市、镇两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规范内容、完善程序、健全机制为主线,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重点,在创新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村级组织,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我村的村党委、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班子成员都是依法依章选举产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村委会和各类村级服务组织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关系协调,运行有序。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由各村民小组按比例选举产生并认真履行职责,对于村级各类重大事务都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接受群众监督,消除群众对村干部的误解,增强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密切干群关系,在工作上做到与时俱进。班子成员遵纪守法,廉洁勤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创新思维,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三大合作”改革,探索实施现代高效农业,引领农民科技致富。
二、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带头作用,齐心协力做好村务公开工作
我村党委积极领导和支持村民群众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要求村党委及党群议事会等各类组织监督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利用多渠道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农村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团结广大农民群众,齐心协力,真正实现村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
三、深化村务公开,推动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实行村务公开是新形势下的安民之策。由于扎实开展了村务公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村民对干部的信任程度明显提高。村务公开的深化,进一步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1、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村务公开不规范问题。我村首先从健全制度入手,使村务公开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了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2、结合“三规范”工作,对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也逐一做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从而实现“以人管事”到“以制度管事”的大转变。我村采用宣传长廊与电子村务公开栏相结合双向公开的方式,每季度都将相关事项全面、准确的公开一次,公开内容摘要包括:低保人员情况、农村宅基地审批情况及土地流转中村民流转的面积,村民小组的集体资产、资金和收支情况等比照村务公开情况实行组务公开。对于村民有疑问的党务、政务、村务问题,我村利用电子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开,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想看什么,就公布什么”。另外,村民代表会议、日常来信来访接待、“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建议箱等渠道的开通,解决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后群众有疑点无处问、有意见无处谈、有建议无处提的问题,使发现问题、质询问题、解答问题成为一个完整的程序,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强化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问题。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村民代表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强化群众监督,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四、推进民主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我村注重从制度上明确村党委和村委会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建立村党委定期研究讨论村级重要工作制度,由村委会向村党委请示报告工作,保证村党委领导权的落实。村党委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对村委会、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村级组织中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评议,保证村党组织在村级各项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同时,为了避免以村党委代替村委会、村党委书记一人说了算和村党委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我们建立健全了村级议事决策程序,即村级重大事项由村党委会根据村民意愿或十名以上村民代表的提案进行提议,再由村“两委”联席会合议提出预案,交村党委大会审议,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对违规决策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推进了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另外,还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每位村民代表联系本生产小组内的10户左右农户,平时积极引导村民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听取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如实向村民委员会反映。并及时将村民代表会议所作出的决定和决议反馈给所代表的村民,并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
五、推进民主管理,规范管理行为
落实民主管理是促进自我发展的治村之本。为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我们组织村民代表学xxx省、市关于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让群众了解知晓党在农村的最新政策,集中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制定下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经反复讨论后,提交党委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制定出详细计划付诸实施。
2010年12月,我村进行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按照上级要求,正确登记选民名单,及时张贴公告和发放选民证,采用无候选人的方法,公开、公正、公平,扎实做好此次换届选举工作。将一批符合条件、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进村委会,同时更换村民代表、生产队长以及监督小组等人选,为村级队伍吸取新鲜血液。新旧村委会班子交接按时规范完成,并且依法通过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重新明确了村干部职责,有关工作制度全部上墙公开。充分发扬民主,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村委会每年年初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报告预算方案,年末详细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完成情况,回答代表所提出的问题。
村里财务管理严格,有完善的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明确规定对村级财务支出管理,财务支出单据必须由经手人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并签字,村委会主任签字后交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村委会印章有专人保管,使用规范。
六、推进民主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接受监督,严格实行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凡是村里的收入,如企业管理费、承包费等,以及各种资金的筹集和各项大小支出,每季度由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清算一次,逐张审核发票,并签字盖章后入帐。并在村部设立高标准公开栏,方便群众监督。我村还设有意见箱,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小组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村民委员会成员每年述职述廉并测评一次,将干部的政绩、廉洁自律、村务中政务公开情况与工作实绩挂钩。通过民主监督,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
七、社会和谐稳定,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面对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我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村领导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关心农民的实际困难。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从而赢得村民的拥护,党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全村治安良好,社会和谐稳定。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解率达100%,无上访事件发生。
不断健全、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村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我村将继续把这项掌握民情、反映民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大事办好,好事办实,使我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更能体现时代要求,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难点村”治理工作宣传提纲
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
二00九年六月 1
目
录
一、如何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的重要意义…1
二、如何认识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3
三、如何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现状及其成因…5
四、“难点村”认定参考标准 ………………………………………6
五、“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6
六、“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原则………………………………8
七、“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9
八、如何帮助和推动“难点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12
九、在治理“难点村”工作中如何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 组织配套建设…………………………………………………13
十、如何加强“难点村”的干部队伍建设………………………16
十一、如何建立健全“难点村”民主管理制度…………………17
十二、如何推进“难点村”党风兼政建设………………………18
十三、如何加强“难点村”社会管理工作………………………19
十四、如何搞好“难点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农村公共 文化生活……………………………………………………19
十五、如何加强“难点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解决宗族和 黑恶势力非法干预村务问题………………………………21
十六、如何加强“难点村”治理工作的社会参与………………21
十七、如何加强“难点村”的集体资产管理工作………………22
十八、如何加强“难点村”治理的组织领导……………………23
十九、如何加大“难点村”治理督查督办力度…………………24
二十、如何建立“难点村”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25 二
十一、“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的评估标准……………………25 3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难点村”治理工作宣传提纲
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在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面上工作的同时,开展“难点村”专项治理,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现有“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民发[2009]20号)精神,制定本宣传提纲。
一、如何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治理“难点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难点村”往往是农村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干群关系紧张的地方。在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集中力量治理“难点村”,解决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把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 4 较快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治理“难点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伟大目标之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难点村”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等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地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治理“难点村”,有利于促进农村群众持续增收,促进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有利于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有利于加强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治理“难点村”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重要制度之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中,并将“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的六项重大制度之一。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为治理“难点村”指明了方向。“难点村”往往存在干群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村务管理不公开等现象。因此,集中力量治理“难点村”,解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四)治理“难点村”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抓住了农村和谐稳定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动权。“难点村”往往是群众对村干部意见较多、干群关系紧张的地方。治理“难点村”,有利于维护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农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增进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如何认识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一)“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机遇: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为“难点村”治理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和社会环境。
——30年来,村民自治工作成效显著,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生机活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农民衷心拥护,特别是党的十 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制度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为“难点村”治理提供了扎实的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积极实施,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推动,为“难点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显著,农村生产力空前解放,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特别是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制定了许多强农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这为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国城乡差别目前仍然很大,广大农民尤其是长期发展滞后地区的农民盼致富、求发展的愿望迫切。“难点村”治理顺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挑战:
——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基层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思想有顾虑,担心承认辖区内有“难点村”会影响政绩;特别是有些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国家有关强农惠农政策不落实等原因形成的“难点村”,与基层政府工作有直接关系。这些地 方为维护部门利益,容易导致治理工作走过场。
——部分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法规政策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部分农民群众法律知识贫乏,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容易导致“难点村”有些问题难以解决。
——“难点村”治理群众参与度不高,一些地方村“两委”班子难以选拔到优秀人才。一方面,有些地方的农民群众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三、如何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现状及其成因
(一)“难点村”的现状。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展,载体不断丰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农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有的村级组织不健全,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有的政策法规不落实,村务不公开、半公开或假公开,村务管理不民主现象长期存在;有的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3万多个这样的“难点村”,约占行政村总数的6%。“难点村”虽然是少数,但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难点村”的成因。我国处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难点村”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农村管理体制、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格局不断调整、深刻变化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受到村庄内部条件的制约,也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难度大、要求高、周期长,治理任务非常艰巨。
四、“难点村”认定参考标准
1、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主要村干部不团结,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得不到落实。
2、村民委员会不能按期换届选举或者选举缺乏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存在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规范选举行为。
3、民主决策流于形式,近三年没有召开过村民会议或者近一年内没有召开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参与重大村务决策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4、村民民主理财组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集体财务管理混乱,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5、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存在村务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现象,村民不能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
6、宗教、宗族、家族、黑恶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7、村民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造成农民群众一年内2次以上进行5人参加的集体上访。
8、村民不满意率达30%以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参考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认定标准。凡具备以上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难点村”。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按照村总数一定比例倒排认定“难点村”。
五、“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一)治理“难点村”的指导思想是:治理“难点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治理“难点村”的目标要求:治理“难点村”要实现的目标要求有四项:
一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制素质。干部群众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思想认识得到有效提高,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升,对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认识明确,基层干部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自觉将各级党委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新农村建设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臵情 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纳入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凡是与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坚持由材民群众民主决策,不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得到落实。
三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发挥,村委会能够履行法定职责,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建立健全,发挥作用。村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活动规范化、经常化。
四是促进各项工作。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村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内各项事业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村风文明。
六、“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治理“难点村”要坚持的主要原则有五条:
一是坚持治理工作与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相结合。围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把“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保障村民群众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二是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认真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本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治理方法,对症下药,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不搞一刀切,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根据产生“难点村”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属于村的问题,从村级层面下功夫;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问题,就从政府或者职能部门这个层面解决。系统研究制约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五是坚持制度建设,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尊重村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治理“难点村”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加强“难点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带有普遍规律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措施,形成治理“难点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治理“难点村”的工作水平。
七、“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治理“难点村”的主要任务有五项: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 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保障其履行职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等活动。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村任职,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开展农村工作的水平。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
二是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制度建设是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等做法,创新公开形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实 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保障村民群众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三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做好治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严肃违法征点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经济补偿的违法违纪安件。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清理整顿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查处党政机关干部、村干部等侵占村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给集体造成损失等问题。
四是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发展是根本解决“难点村”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积极组织和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对接互助形式,鼓励城市社区和“强村”、“强企”结对帮助“难点村”发展经济,增强“难点村”自身发展能力。
五是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是做好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的局面。坚决纠正和制止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农村警务建设,逐步建立以驻村民警为主导,以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安全防范水平。有条件的村庄,要依托社区资源,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人员和义务志愿者相结合的邻里守望、看楼护院、看村护家等活动。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村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八、如何帮助和推动“难点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治理“难点村”,根本目的是理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15 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障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一)积极发展农村经济。“难点村”所在的地区,要积极引导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农民群众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村实际,选准促进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要继续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这些面对所有农业农村的普惠政策时,特别是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要统筹考虑,留出一部分资金和项目向“难点村”倾斜。
(二)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在“难点村”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农村社区建设,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扩内需、保增长的要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发展农村公共交通等,使农民群众看到治理的成果,树立起发展的信心。
(三)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帮助治理“难点村”的新形式。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全社会关注并积极参与发展“难点村”的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动员城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对接互助形式;鼓励城市社区与强村结对帮助“难点村”;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本着互惠互利、共赢多赢的原则,广泛开展村企结对活动,开发“难点村”的发展潜力。
九、在治理“难点村”工作中如何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难点村”治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是要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加强“难点村”党组织建设。围绕基层党组织争创“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农村党员干部争当“五带头”(带头跟党走、带头发展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的目标要求,把治理“难点村”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和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扎实解决“难点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要着眼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大对“难点村”党组织的帮扶力度。要进一步树立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互帮互助机制,积极开展选派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到“难点村”帮助工作或任职,开展党政机关、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城市党组织与“难点村”党组织结对帮带等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切实加大对“难点村”党组织的帮扶力度。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促进“难点村”党组织建设。积极 探索完善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选举制度,完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办法;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明确党务公开内容,提高党务公开质量,实现党务公开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四是要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提升“难点村”党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岗位责任和监督、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四个工作机制,形成岗位有明确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二)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村民委员会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村级其他组织建设,领导和支持他们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村务公开监督组织和村民民主理财组织建设,认真做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参与监督和建言献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是基层党 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认真抓好项目规划、资金配套、工程管理、设备配臵、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确保在两年内完成所有“难点村”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为“难点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使用管理和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综合效益,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
十、如何加强“难点村”的干部队伍建设
(一)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特别是选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断改革和创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从优秀大学生中选用村干部。
(二)做好村干部培训。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能力和素质。把“难点村”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纳入干部培训计划。要丰富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对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要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党校、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农广校等各 种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的作用。
(三)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村干部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学习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把加强教育与严肃纪律结合起来,对漠视群众利益的个别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和处理。
(四)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要拓展发展空间,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选拔乡镇公务员力度。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村级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要注重对优秀村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宣传评价村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五)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治理“难点村”,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要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切实保证村干部选任后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村民民主评议、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的经济审计等制度落到实处,提升民主监督的水平。
十一、如何建立健全“难点村”民主管理制度
(一)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等做法,创新公开形式,丰富公开内容。
(二)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实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县乡两级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三)要依法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做到所“议”之事确实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议事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真正体现村务依法民主管理。要抓好制度的宣传普及,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十二、如何推进“难点村”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纪发„2008‟34号),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行为核心,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坚持以纠风和惩治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是要重点围绕执行政策、遵纪守法、秉公办事等制定完善村干部具体行为规范,不断提高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确保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支农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情况、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是要以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引导农村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弘扬求真务实、勤政为民、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同时,支持村干部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及时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同志澄清是非,引导群众客观评价村干部的工作。
十三、如何加强“难点村”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要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进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二是要坚决纠正和制止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村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实现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三是要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农村警 务建设,逐步建立以驻村民警为主,以群防群治队伍为辅,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安全防范水平。有条件的村,要依托社区资源,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邻里守望、看楼护院、看村护家等活动。
十四、如何搞好“难点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农村公共文化生活
(一)确立目标,统筹规划。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难点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乡建有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室”。
(二)完善经费投入体系。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对经济相对落后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给予扶持和倾斜。采取政府扶持和鼓励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扶持和资助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农村民间民俗活动。
(三)培养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为他们开展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文化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培训班,为农村培养科技文化人才,推动农村科技文化队伍发展壮大。
(四)打造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等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 挥现有宣传文化阵地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村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加强城乡文化联动。组织“文化六进”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在活动内容上力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真正使活动成为反映农民呼声、满足农民需求的有效载体。组织村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十五、如何加强“难点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解决宗族和黑恶势力非法干预村务问题
一是要整合农村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力量,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综合治理、政法组织为骨干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对于非法干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宗族、宗教势力,要坚决予以制止。
二是要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和村警务室建设,发挥他们在基层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建立军警民团结协作、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共同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彻底铲除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要从政策导向、力量配臵、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难点村”倾斜。着力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加强治保、帮教、调解、法律援助、治安联防等组织建设。四是要广泛组织党员、团员、民兵、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等参与治安防范,建立多渠道、多行业的治安信息员队伍,发动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大程度地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人人参与治安防范的工作格局。
十六、如何加强“难点村”治理工作的社会参与 一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动员群众参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难点村”治理工作。
二是要借助新闻媒体,提高“难点村”治理的社会参与。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将协调相关新闻媒体,以专版、专栏、专刊等多种形式,全程跟踪报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各地也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工作机制。
三是要建立信息通报平台,加大“难点村”治理的社会监督力度。全国和省(区、市)村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建立高效率的信息沟通系统,用专门网站、专用信箱、专设线路,做到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报,受理群众举报投诉,进行法规政策咨询问答,对“难点村”治理工作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
四是“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成效,以村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根本依据。制定“难点村”治理成效群众民主测评指标体系和 运作机制,收集群众意见,真正做到以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直接需求为工作方向,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务求实效。
十七、如何加强“难点村”的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一是要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制度。涉及集体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民主讨论决定,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效地行使对集体资产的监督权、决策权,发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要搞好民主理财,加大财务公开。加强集体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主理财制度,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让农民群众全面、充分地了解集体财务活动,参与集体财务决策。
三是要建立健全产权登记、财务会计、民主理财、资产报告等制度,建立健全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对所属企业的集体资产运行状况的监督。实行联营、股份经营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农村集体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对其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
四是要将集体资产通过拍卖、转让或者由于实行租赁经营、股份经营等方式而发生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时,必须进行 资产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作为转让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依据。对贪污、挪用、平调、私分、无偿占用及挥霍浪费集体资产等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或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必须如数归还;不能归还的,应作价赔偿;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十八、如何加强“难点村”治理的组织领导
(一)做好“难点村”治理工作,乡级是基础,县级是关键。要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村务公开领导(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县乡两级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要把“难点村”治理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治理工作组,深入“难点村”开展工作。
(三)各省(区、市)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领导(协调)机构,明确职责,落实任务,真正运转起来,充分发挥作用,确保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村务公开领导(协调)机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十九、如何加大“难点村”治理督查督办力度
(一)治理“难点村”,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制。建立“难点村”治理台账,实行销号制。凡是治理工作不达标的,帮扶工作组不离村;对于工作拖拉、进展不力,不 积极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对于违纪违法的基层干部,要及时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对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于个别治理工作难度大,或者治理工作长期没有进展的村,县一级要直接派出工作组指导乡镇进行重点治理。
(二)要落实督查督办机制,重点督查领导是否重视、机制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群众是否满意等,总结运用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十、如何建立“难点村”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要做好基础工作。针对征地拆迁、农村城镇化、土地承包、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方面出现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逐步建立起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利益分配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意依靠社会力量,通过社会关爱、邻里扶助以及群众间的精神抚慰和思想疏导,把内部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特别要积极预防和有效处臵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是要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要对已经治理的“难点村”进行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治理成果。对经过整治并已经销号了的“难点村”,要实行跟踪问效,对反弹的“难点村”要重新治理。特别是对整治工作中启动的帮扶项目,要抓好落实。对新出现的“难点村”,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理。二
十一、“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的评估标准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成效。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二)农村基层工作经费有保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
(三)村级组织活动有场所。建成适合村级组织活动需要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村“两委”办公室、村党员活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等场所。
(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制度。建立方便村民观看的固定村务公开栏,做到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定期审计制度,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建立村级事务通报、村级重要工作征询意见、村级重大事项票决、村级工作民主评议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
(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措施。对财务管理混乱村进行清理整顿,克扣、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和村内征地补偿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宣传教 29 育、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党风廉政情况评议和公示等制度,有效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六)“难点村”可持续发展有保障。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制定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的规划和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难点村”,并提供有效服务。每个“难点村”至少有1个城市社区或“强村”或“强企”结对帮助其发展经济,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
(七)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有秩序。村内无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得到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秩序正常,初步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八)村民群众满意率高。建立科学合理的“难点村”治理成效测评机制,群众满意率在70%以下的为不合格。70%以上的为合格,90%以上的为优秀。
第四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
治理工作总结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村民实际困难,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构筑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直来,我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全镇农村工作的一项核心工作来抓,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镇39个行政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深入困难群众,了解群众实际困难,不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全镇呈现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现将今年来我镇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为解决村民实际困难打好基础。
自县委作出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决策以后,我们就着手进行调查研究。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我镇北头村,村内无集体企业,村民外出打工,无其它经济收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村街内街道无硬化,村民出行困难,村内自来水老化,村民存在吃水难的问题。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落实该项工作。之后,我们又召开全镇推广好村经验,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同时要求各村也成立相应班子,重点是组建好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并就上述两个小组成员的选举资格条件和选举办法进行专门规定,明确规定村务公开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产生,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和村财务人员不得担任。
三、认真实施,规范操作,有效推进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重点是做到三个性。一是注重公开内容的全面性。村务公开栏内容主要设置党务、村务、财务三块内容。党务栏主要是公开村支部、村委人员分工名单,任期目标,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成员名单以及支部、党员活动等内容。村务栏主要公开计划生育,宅基地申请、报批情况,工程承发包、建设,扶贫、救灾、救济款物、优抚金发放,征兵工作等情况。财务栏主要公开村级财务收支、资金盘存、招待费用、应收款、应付款、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等明细公开表。二是注重公开形式的规范性。首先是设施的规范,要求各村按照规范化样本对本村的公开栏进行一次全面的修建,已达标的可以继续使用,未达标的要重新修建。其次是程序的规范,凡是需要公开的内容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审核通过后,每月进行公布。再次是设置的规范。要求各村对公布的内容经审核后,要按照党务、村务、财务三大块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三是注重公开质量的实效性。要求各村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群众比较关心的内容如工程招投标、财务情况等及时予以公布,切忌将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予以重点公布或将一些实质性内容进行含糊其词、轻描淡写的公布。并专门设立村务公开意见箱和意见簿,由专人进行意见收集,及时听取群众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一些好的建议、意见予以采纳,同时将信息反馈群众,做好沟通工作。
四、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主要是实行四项制度。一是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镇党委政府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各村的岗位责任制之中,明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责任追究。二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实行谈心制度,每年镇党委书记找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廉政谈话;利用周六学习日时间,邀请相关专家,举办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培训班。三是建立督查制度。采用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办法,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责成限期整改,对问题较严重的发出公开工作整改通知书,使村务公开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前段时间,我们就分三组对全镇39个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四是强化村财审计工作。主要是开展例行审计和离任审计两项审计工作。同时将审计情况形成书面报告进行反馈,公开审计结果,进一步增加公开透明度,力戒在财务方面出现腐败的现象。
我镇经济发展滞后村、难点村北头村,通过结合村民集资筹款进行村内街道硬化,铺设砖道600米,道路两旁修建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通过多方努力,村集体投资30万元对自来水管道进行改建,铺设管道3000米,安装水表300块,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此外,北头村不断学习好的村街,从组织领导、工作落实、制度建设、硬件设施、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我镇虽然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乡镇的工作和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全面落实县委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各项制度,努力提高我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推进我镇的稳定和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乡镇。
留各庄镇人民政府
2011-10-13
第五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AAAAXXXX镇XXXX村位于XXXX城区东北面,全村面积3.7平方公里,有16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547户11750人,村设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其中党员162名。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中办发17号文件下发以来,我村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于村民自治全过程,创新实施了村级财务预算、村民代表议案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论证制度和村干部问责制度等载体,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3年被定为XXXX市小康示范村、XXXX市“五村、四规范”建设示范村和自治区民主与法治示范村。
一、冷静反思,公开从“被动”到“主动”
我村虽然以前已经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起村务公开栏,制订村务公开制度,村中的财务和事务对群众进行公开。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怕事难做,怕麻烦多,怕受制约的心理,造成公开不及时、不完整,数字较粗糙笼统等,群众对此不满意,群众不信任村干部,村级班子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2002年我村在区委、区政府派出的指导组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两委换届。我们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发扬民主,由群众自己组织提名,通过“两推一选”和村委直选群众选举出了满意的两委班子领导。新的班子及时组织班子成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共同探讨过去村两委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问题的主要症结:村务公开不彻底,只流于形式,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够,缺乏应有监督。我们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主动推行村务公开,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一是明确村务公开的内容,在规定公开的内容外,根据村实际,及时调整公开的内容,如村民土地转让金,集体资产发包等情况,都必须纳入公开的内容。二是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形式上除了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要根据本村的实际,利用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开公栏、村民会议等形式公开。在时间上,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一般至少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到重大问题或群众关心的其他问题要及时公开。在程序上,先由村委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公布。三是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向监督小组进行投诉。
经过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后,增加了透明度,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监督,把依靠少数人的监督变成村民多数人的监督,做到村里的事由村民作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让村民从村务公开中理解村干部,支持村干部,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二、抓住关键,财务从“混乱”到“清楚”
由于以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村干部乱开支乱报帐的问题比较严重,连续两届村总支负责人被开除党籍。新的班子到任后,主动采取措施,在推进村务公开的道路上找准症结、重点突破。
村级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热点和难点。过去两届村委出现问题主要症结是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够,缺乏应有监督。为使村级财务真正向群众公开,全面向群众公开,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破解难题,我村拟订了《XXXX村财务及资产规范化管理办法》,在每年年初对村“两委”办公经费、兴办集体企业经费和公益事业投入等项目奖金都编制预算,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公布执行。在编制预案时,要先将编制的预案草案公布在村务公开栏,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在获得会议半数以上通过后方能编入预算。年终决算,由村民理财小组对全年的财力支出进行审核汇总后编制成决算草案,提呈村民代表会议审查通过。年终决算时如果超出预算,村“两委”要对超支部分一一作出原因分析分析,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接受村民代表质询和审议,在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的过程中辅以村务公开、村理财小组审计等方法进行监督。2003年,村民代表提出“建设文化生态家园”的议案,认为应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预算,村两委会议讨论后认为这个议案是关系到全村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有要求,村有经济能力,建议增加预算支出180万元作为硬化村主要道路,并把这个建议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我村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三年以来,平均每年村财务开支节约13万元,村招待费从后来每年四万多元降至5千元以下,既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误解,也还了村干部清白,得到了村干部、村民的一致拥护。通过抓好财务预决算,现在财务收支这个原来的“热点”问题不热了,群众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加快发展上,形成了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想发展、抓发展、共发展的团结局面。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以每年10%的增幅递增,200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 14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99%的农户住上砖混结构的楼房,98%的农户进行厕所的改造,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100%的农户安装了闭路电视,80%的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
三、还权于民,管理从“独断”到“民主”
我们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决策、监督机制,集思广益,较好地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使我村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由虚向实,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
一是实行村民大会和村级代表议案制度。由村民代表对涉及村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建议(议案),村委会对村民代表提出的议案进行办法和答复。对其中合理的议案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形成可行性方案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不搞村党委、村委会说了算。如2002年,村“两委”考虑到村纸厂在村中间不利于排污,造成环境污染,降低了群众生活质量,村委把纸厂的问题,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经过了3次村委大会反复讨论,形成了把纸厂的设备转让,把纸厂租给机电学校使用的决议。这一决议减少了村集体不良投资80万元,并使村集体每年获得了10万元的稳定收入。由于事先征求群众意见,各个环节公开民主,群众较为满意。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实行,实现了权力下移,还权于民,由过去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变成了群众参与,集体决策,保证了村民的权利,调动了民主管理积极性,村民对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全村共投资240万元硬化13条村水泥路,投资10万元安装300盏路灯,投资60万元建设村老人院,投资380万元建设了3幢小学教学大楼及学生运动场,还加大了图书馆、灯光球场、老年娱乐室等文化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空间。同时加大“平安村”创建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成立了村警务室,组建了村治安联防队,有效地减少了偷、盗、抢现象,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
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群众监督。首先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对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实行监督,每年年初要将监督情况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2003年初,经村民代表通过,从预算中抽调300多万元用于村主要道路的硬化和路灯安装工程,将工程款的使用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一一明细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村民对此做法很满意,认为村务透明,村干部是真心真意为民办实事,使这项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其次开展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每年开展一次,评议结果与干部的奖惩挂钩。再次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为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干部给予奖励。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干部的工作实行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对不履行岗位职责、不做组织分配工作、班子内闹不团结、生活作风不检点、失职造成决策失误致使集体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或安全事故等情况的村干部要追究责任。
我村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中办发17号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里,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更加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中办发17号文件,围绕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不断推进和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把我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