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时间:2019-05-13 08:5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篇: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担当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锋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大规模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妄图灭亡中国。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政府当局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严令东北军全部撤入关内,并要求民众“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政府当局的错误政策,极大地压制了抗日救亡的民族热情,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同时也使一些人难以看清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抱有退让求安的幻想。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挺身而出,代表全民族发出了武装抗日的第一声怒吼。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公开进兵中国,其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号召全中国人民迅速动员武装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政府对日战争,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一致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争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野心,警醒了那些尚在沉睡和被蒙蔽的国人;第一次喊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唤起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一起谱写壮烈不朽的英雄史诗;第一次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开启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首先冲在了抗战的最前线。“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指示中共满洲省委发动组织民众,创建游击队,开辟游击区,以武装斗争反抗日本侵略者。从1931年底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陆续向东北派出大批干部,加入到当地的抗日武装中,并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一批抗日英雄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英勇行动,领导和推动了全国抗战的兴起和发展。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抗日的旗帜始终是最鲜明的,抗日的态度始终是最坚决的,抗日的行动始终是最积极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不懈奋斗。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全民族的觉醒和奋起。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抗日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倡导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和最强大武器。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民族解放战争。民族的解放战争,必须进行全民族的总动员,必须结成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这一历史要求,自觉承担起建立并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重任,扭转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出了著名的“八一宣言”,鲜明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2月,党的瓦窑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和任务。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毅然捐弃前嫌,从民族大局出发,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府当局被迫暂时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侵略者不抵抗以及寄望于国际社会调停干涉等卖国误国政策,开始走上抗日的道路。

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最高要求,中国军队才能够一致对外,无数将士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他们在正面战场上英勇杀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淞沪会战、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大会战、昆仑关战役等重大战役,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妄想。

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一切爱国的力量集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凝聚成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为坚持抗日战争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众基础。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艰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政府当局的妥协退让倾向,顽固派军队制造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有效遏制妥协投降势力的发展,推动政府当局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这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为民族利益牺牲一切的博大胸怀,有力地维护了全民族的坚强团结,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领导核心。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没有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对整个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为坚持抗战和夺取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下,大片国土迅速沦丧。重重疑虑沉重地压在中国民众的心上:战争会怎样发展下去?中国能够胜利吗?怎样才能取得胜利?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相继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及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重大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一英明论断,犹如朝阳,拨开人们心头上的迷雾,指明了战争的前途,大大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预见了战争发展的趋势: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战争形势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科学预见,帮助全国军民统一了思想,正确把握战争的进程,积极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指引各方面的军事力量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役、战术方针,做出正确的军事部署;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道义和军事上给予中国坚定而长期的支持和援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抗日战争的主要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在这一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抗战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使全国四万万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奋力加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汇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全部抗战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的抗战路线,没有中国共产党实施的正确的战略指导,就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广泛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领导和开辟了广阔的解放区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在战略上造成了对日军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迫使日本侵略者基本停止了在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战略进攻。1938年12月,日本天皇发布《大陆命令第241号》,指令侵华日军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抗日武装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处于主导地位。一直到抗战胜利,抗日根据地始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始终是抗日的中坚和主要力量。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使人们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阴霾中看到了胜利的前途。正面战场的每一次失利,都造成了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广大人民陷入侵略者的魔爪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向敌后沦陷区大步前进,把成千上万的百姓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出来,在饱受外敌蹂躏的土地上,燃起燎原的希望之光。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为整个抗日战争赢得了战略主动权。日本侵略者凭借先进的武器,训练有素的军队,现代化的战术,控制了正面战场。解放区战场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使其进退失据,难以自拔,最终丢掉了战略主动权。从1938年11月到1940年底,华北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50万以上的兵力。1942年,华北、华中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55万余人。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多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使抗日战争在最艰难的阶段得以坚持下去。从1940年开始,日本侵略军对共产党领导的华北、华中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蚕食”,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面对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敌斗争,采取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有效政策,不仅顶住了日伪军的严酷进攻,而且逐步壮大了力量,扩大了根据地。全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在这里得以相对稳定地繁衍生息,基本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得以维持和恢复,在国难深重的艰难时刻,支撑了濒临崩溃的国力,滋养了饱受摧残的民族。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为最后的战略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当1945年春天到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个抗日根据地已遍及大江南北,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万,成为战略反攻的主要力量。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下,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迅速就近向华北、华南、华中和东北的日军发起全面反攻,解放了大片国土。

八年的艰苦抗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力量由小到大,不断发展,逐步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和主要力量,解放人民、收复国土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

抗日战争是四万万中华儿女齐心协力,用血肉之躯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壮举。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和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永放光彩。

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无数共产党人赴汤蹈火,在烽火硝烟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这是英勇豪迈的抗联露营之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联战士,为拯救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英雄血染大地,壮士气吞山河。抗联第五军妇女团冷云等八名女战士,与围困的敌人战至弹尽粮绝,手挽着手跳入乌斯浑河的激流中壮烈牺牲。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共产党员杨靖宇,强忍饥饿和病痛的折磨,只身一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残酷的敌人剖开他的肠胃,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

太行山上,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挥反“扫荡”壮烈牺牲;狼牙山巅,八路军五壮士舍身跳崖;白洋淀畔,八路军冀中军分区指挥员孔庆同只身掩护战友撤退,当敌人围上来的时候,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长江两岸广大地区,新四军将士驰骋于水乡山林之间,与日本侵略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在突破日军包围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血洒疆场。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新四军六支队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三兄弟在与日寇作战中先后壮烈牺牲。眼看自己三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英雄母亲含泪忍痛说:“我和儿媳要把四个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 日寇牢房中,女英雄赵一曼在走上刑场的前夜,怀着深情给自己的孩子写下诀别信: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望你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赵一曼以31岁的年轻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勇敢杀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坚强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60年后的今天,人们回首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程,一定会深深地思索: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别的政治力量,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推动和领导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

历史就是答案。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党,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进步要求,为中国找到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大公无私的党,总是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甘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振兴而不懈奋斗,激励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党,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葆生机和活力。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60年过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备受凌辱、历尽磨难的中华民族正以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崭新形象屹立于当今国际舞台,在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意气风发地开创未来。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既面临极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

面对未来,我们从抗战历史中得到的启示尤为珍贵。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战中拯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而且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战中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辉旗帜,而且是今天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光辉旗帜。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国共产党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并已完成了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民族夙愿。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战中领导中国人民与世界法西斯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重要力量,而且是今天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方针,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推动世界向着光明和进步的目标迈进。

抚今追昔,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万众一心,向着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前进。

第二篇: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kaowu.openedu.com.cn)完成。

试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它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大规模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妄图灭亡中国。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政府当局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严令东北军全部撤入关内,并要求民众“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政府当局的错误政策,极大地压制了抗日救亡的民族热情,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同时也使一些人难以看清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抱有退让求安的幻想。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挺身而出,代表全民族发出了武装抗日的第一声怒吼。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公开进兵中国,其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号召全中国人民迅速动员武装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政府对日战争,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一致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争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野心,警醒了那些尚在沉睡和被蒙蔽的国人;

第一次喊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唤起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一起谱写壮烈不朽的英雄史诗;

第一次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开启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

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首先冲在了抗战的最前线。“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指示中共满洲省委发动组织民众,创建游击队,开辟游击区,以武装斗争反抗日本侵略者。从

1931

年底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陆续向东北派出大批干部,加入到当地的抗日武装中,并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长达

年的艰苦抗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一批抗日英雄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英勇行动,领导和推动了全国抗战的兴起和发展。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抗日的旗帜始终是最鲜明的,抗日的态度始终是最坚决的,抗日的行动始终是最积极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不懈奋斗。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全民族的觉醒和奋起。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抗日先锋队。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坚持抗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策略与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对整个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为坚持抗战和夺取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下,大片国土迅速沦丧。重重疑虑沉重地压在中国民众的心上:战争会怎样发展下去?

中国能够胜利吗?

怎样才能取得胜利?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相继发表了《论持久战》

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及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重大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

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一英明论断,犹如朝阳,拨开人们心头上的迷雾,指明了战争的前途,大大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预见了战争发展的趋势: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战争形势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科学预见,帮助全国军民统一了思想,正确把握战争的进程,积极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

指引各方面的军事力量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役、战术方针,做出正确的军事部署;

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道义和军事上给予中国坚定而长期的支持和援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在这一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抗战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了

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使全国四万万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奋力加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汇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全部抗战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的抗战路线,没有中国共产党实施的正确的战略指导,就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的大量有生力量,特别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2/3以上的兵力,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不仅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在战略上造成了对日军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迫使日本侵略者基本停止了在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战略进攻。1938年12月,日本天皇发布《大陆命令第241

号》,指令侵华日军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抗日武装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处于主导地位。一直到抗战胜利,抗日根据地始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始终是抗日的中坚和主要力量。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使人们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阴霾中看到了胜利的前途。正面战场的每一次失利,都造成了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广大人民陷入侵略者的魔爪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向敌后沦陷区大步前进,把成千上万的百姓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出来,在饱受外敌蹂躏的土地上,燃起燎原的希望之光。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为整个抗日战争赢得了战略主动权。日本侵略者凭借先进的武器,训练有素的军队,现代化的战术,控制了正面战场。解放区战场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使其进退失据,难以自拔,最终丢掉了战略主动权。从1938年11月到1940年底,华北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50万以上的兵力。1942年,华北、华中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

万余人。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多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使抗日战争在最艰难的阶段得以坚持下去。从1940年开始,日本侵略军对共产党领导的华北、华中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蚕食”,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面对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敌斗争,采取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有效政策,不仅顶住了日伪军的严酷进攻,而且逐步壮大了力量,扩大了根据地。全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在这里得以相对稳定地繁衍生息,基本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得以维持和恢复,在国难深重的艰难时刻,支撑了濒临崩溃的国力,滋养了饱受摧残的民族。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为最后的战略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当1945年春天到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个抗日根据地已遍及大江南北,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万,成为战略反攻的主要力量。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下,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迅速就近向华北、华南、华中和东北的日军发起全面反攻,解放了大片国土。

八年的艰苦抗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力量由小到大,不断发展,逐步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和主要力量,解放人民、收复国土的光辉历程。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性、浴血奋战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抗日战争是四万万中华儿女齐心协力,用血肉之躯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壮举。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和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永放光彩。

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无数共产党人赴汤蹈火,在烽火硝烟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这是英勇豪迈的抗联露营之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联战士,为拯救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英雄血染大地,壮士气吞山河。抗联第五军妇女团冷云等八名女战士,与围困的敌人战至弹尽粮绝,手挽着手跳入乌斯浑河的激流中壮烈牺牲。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共产党员杨靖宇,强忍饥饿和病痛的折磨,只身一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残酷的敌人剖开他的肠胃,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

太行山上,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挥反“扫荡”壮烈牺牲;狼牙山巅,八路军五壮士舍身跳崖;

白洋淀畔,八路军冀中军分区指挥员孔庆同只身掩护战友撤退,当敌人围上来的时候,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长江两岸广大地区,新四军将士驰骋于水乡山林之间,与日本侵略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在突破日军包围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血洒疆场。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新四军六支队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三兄弟在与日寇作战中先后壮烈牺牲。眼看自己三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英雄母亲含泪忍痛说:“我和儿媳要把四个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

日寇牢房中,女英雄赵一曼在走上刑场的前夜,怀着深情给自己的孩子写下诀别信: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望你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赵一曼以31岁的年轻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勇敢杀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三篇:岳思平: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岳思平: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东西两个战场,一个是西方战场,一个是东方战场。西方战场的作战对象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东方战场作战的对象主要是日本法西斯。可以说,在战胜日本方面,中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为世界人类的和平、正义和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目前,社会各界关于抗战的问题,可以说是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其中焦点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其中就涉及到和国民党相比较。有人说国民党军队数量大、人数多,并且是由正规军在正面战场作战;而共产党的军队人数少,是在敌后进行的游击战。首先,我想说一下,关于苏联的解体问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否定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了历史,就容易使执政的大厦从基础上产生动摇。实际上,现在的有些人,一是否定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二是把解放战争说成是一场内战。关于“解放战争”和“内战”是要区分开的,因为内战是蒋介石发动的,而共产党进行的是解放战争,这是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一、不可片面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有些人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有人认为我们党对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宣传不够。我们应该承认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我们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的宣传并不多,大家对于国民党抗战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后来,在电视剧、电影中,我们逐渐开始了对国民党抗战的宣传,如《台儿庄战役》《长沙保卫战》《远征军》等。虽然我们在五六十年代并没有大规模地对国民党抗战进行宣传,但是就国共两党相互宣传在抗战中的作用情况来讲,共产党比国民党的步子要大的多、胸怀要宽广的多,并且这是有事实依据的。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有相应阐述。比如,毛泽东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做的好的方面予以了肯定,他在文章中指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个时期内,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全国人民民族义愤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样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同时,他也肯定地指出了国民党政府是“有比较积极的抗战”。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表彰了在抗战中牺牲的八位英烈,分别是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做的好的方面给予了肯定。1990年,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三卷本,对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中国远征军等,都做出了比较充分的肯定。而在由蒋纬国主编的《抗日御侮》中,对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描述却非常少。

由此可见,就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的相互宣传而言,共产党既注重史实,又有更广阔的胸怀。其次,由于抗战的情况纷繁复杂,有些人在没有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情况下,轻信网络上的不实传言。很多同志的专业并不是研究抗日战争,因此,对于抗日战争的情况也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即使对于我这种研究抗战几十年的人来说,也不敢说对抗日战争的所有情况都明确地了解,这也是因为抗战的情况太复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打着“超党派”的幌子,认为在对待国共两党的问题上,不要从共产党的角度或是国民党的角度看,而是要从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度看。这个说法听起来不错,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是对的。但问题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有没有超党派?实际上,这些打着超党派理念的人,也是在否认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也有些人,打着和平统一的旗号,实际上是想“兜售”另外一种东西。和平统一是对的,海峡两岸就是要和平统一,但却不能打着“和平统一”旗号,来诋毁共产党是“游而不击”、消极抗战。所以,对于和平统一而言,我们也要讲求原则,对于有些不承认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言论,更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二、对抗日战争相关概念的梳理第一,关于“抗日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概念问题。有的人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8年,但其实,应该是14年。就是说,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部分时间是在东北进行的这一点,不可以忽略掉。所以说,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14年,其中,1931年至1937年的前六年,是中国的局部抗战,1937年至1945年是全国抗战,也就是我们说的抗日战争时期。要注意的是,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但是抗日战争时期却是从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的结束点是1945年9月2日,这也是抗日战争的结束日和胜利日,而9月3日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所以,“抗日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第二,关于“解放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概念问题。有人说,解放战争只有三年多,这是不正确的。我曾在《中共党史研究》第一期中的《解放战争究竟是三年还是四年》一文中写道,解放战争时期于1949年9月30日结束,但解放战争并没结束。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至6月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结束,解放战争才基本结束。解放战争时期是从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解放战争则是从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均是四年。由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均不同,所以,“解放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说,在毛主席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写的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实毛主席写的这个是没有错误的,因为毛主席给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时,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第三,关于“全面抗战”与“全国抗战”的概念问题。现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提到全面抗战的开始时间是1937年7月,这是不正确的。应该说,1937年7月是全国抗战的开始。全国抗战与全面抗战虽然只差一字,但内涵与外延却不同。首先,全国抗战是相对于局部抗战而言的。也就是说,1937年7月全国抗战的开始是相对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而言的,它在内涵上与“局部抗战”是地理范畴的区别。抗战最开始是在东北,但随着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我们先后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随后,日军进入中国腹地,并占据了我们的半壁河山。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对上海、太原失陷以后的抗日战争形势和任务进行分析时写到,“目前是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片面抗战已经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也就是说,在“七七事变”发生四个月后,在太原失守以后,毛泽东仍然说“全面抗战还没有到来”。所以,很多宣传单位说的“七七事变”就是全面抗战的开始,是没有根据的。其次,全面抗战是相对于片面抗战而言的。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的是一条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叫全面抗战路线。这条路线是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确立的,会议制定了一条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针锋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的抗战路线是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外援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两条路线的本质区别,就是“是否依靠人民群众、是否进行一场人民战争”。

第四,关于“事变”与“抗战”的概念问题。一是了解“事变”的含义。很多人总是在纪念“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等,这就是没有明白“事变”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七七事变”是日本人制造的。之所以叫“事变”,就是为了掩盖战争的性质,让大家对事件采取一种模糊的认识,使它中性化。也就是说,“事变”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因此,我们对于“事变”,不应该纪念或缅怀。二是理解“抗战”的含义。1937年7月7日,我们进行的其实是“抗战”,而不是“事变”。所以,我们纪念的应该是“七七抗战”“卢沟桥抗战”。

三、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需要弄清楚,国土是谁丢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进攻的日本人有两万多人,而当时留在关外和东北的东北军却有十几万人。这应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虽然我们人数上占优势,但是我们的武器装备、军事素质素养等各个方面却不如日本人;另一方面,我们承认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很弱,但毕竟东北军有十几万人,是日本人数的数倍,而日本人仅用了四个月零十八天就控制了东北,说明东北沦陷的时间太快了。日本人控制东北以后,开始扶植成立满洲国,东北的很多父老乡亲都在日本的奴役铁蹄之下生活。国民党当时在做什么?1931年9月15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前三天,蒋介石刚刚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并且仍在准备第四次、第五次围剿,打算用更多的兵力来对付红军,这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分不开的。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其实就是“反共第一、抗日第二”。中国共产党在做什么?“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马上发布了一系列的决议和指示,提出了坚决抗日的主张和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此时,我们不是仅有指示和决议,而是有实际行动的。党中央派出了很多像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这样的同志到东北,这些人也是东北抗联的领导人和抗日英雄。“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推动下,东北义勇军最高时达到50万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些人说东北义勇军是自发组成的,我认为这么说不合适,因为像周保中、李延禄等人其实是由党中央直接委派到东北义勇军进行工作的。因此,东北义勇军的成立也与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有直接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组织了像磐石游击队、海龙游击队等十几支抗日游击队,这些游击队最后壮大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并于1936年2月,统一为东北抗日联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开辟了东北敌后战场,成为坚持东北抗战的主力军,并将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向了高潮。到1937年10月,东北抗联发展成为11个军,人数也达到3万多人。这支军队坚持抗战14年,最后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唯一一支坚持抗战14年的部队。1933年,日本开始进攻山海关,并进入关内。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国民党蒋介石和他的前线部队区别开,处在前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城抗战、绥远抗战等,对于这些在前线浴血抗战的将士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除去这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蒋介石此时在做什么?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定。也就是说,国民党的前线官兵在战场浴血奋战,而后方的国民党却接连不断地与日本人签订丧权辱国的协定,以至于日本得寸进尺,一步步地从东北侵略到了卢沟桥,进入了上海虹桥机场。所以,国土是谁丢的?国土是国民党丢的。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后,叫做全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以前,我们应该承认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国民党军队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尤其是我们在很多文件中对这一阶段国民党的积极抗战都给予了肯定。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可以说,从作战表现来看,在这一阶段,蒋介石的国民党及其部队,还是在努力的。在这一阶段,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要看到国民党在抗战中表现好的一面。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提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对于这种态度,我们应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蒋介石妥协的一面。在庐山谈话的最后,蒋介石指出“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这里面“卢事”指的就是卢沟桥事变。所以,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蒋介石最后仍然与日本签订了协定,打开了北平的城门,让日本人进入。因此,我们既要肯定蒋介石有抗战的一面,又要认识到他也有妥协的一面。1937年8月7日,蒋介石在国防联席会议上讲过一段话:“如果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之行为,这我敢做。

可以以长城为疆界。”“以长城为界”是什么意思?就是认同日本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这四个地方,认为可以将这些地方让给日本。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日本同意占领这四个地方以后就不再发动下一步进攻,那么蒋介石就同意将这四地让给日本。但是,日本的胃口太大,他们想要得到的并不仅仅是这四个地方。关于忻口会战,有些人说这场仗是国民党打的,这是不符合事实依据的。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三个师,包括115师主力和129师、120师,都有力地配合了会战,并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这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次会战。总体来讲,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在全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民党还是起到了主要作用的。因为,当时共产党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一共改编了5万多人,其中八路军是45500人,将近46000人,新四军有1万多人,两支军队加起来才有五六万人。但是从1938年10月,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敌我力量相持,敌我方针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应该说,敌人在战略防御阶段时,主要是向国民党的军队进攻。而从这以后,敌人进攻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身上,认为共产党能对他们产生最大的祸患和威胁。1941年和1942年,我们的根据地为什么那么苦?就是因为敌人对我们不断地进行残酷的“扫荡”、“清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这是造成敌后困难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日本人发动的“五一大扫荡”,迫使我们丢失了冀中根据地。老百姓用“抬头见岗楼,迈步是公路;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来形容日本人扫荡之后的悲惨情景。可见,这时候的日本人针对的就是共产党的根据地和八路军,并且这种扫荡是正面战场上没有的。我们管日本人对我们的清扫叫“扫荡”,没有叫“会战”,但是就日军对我们进行的有些扫荡的规模来讲,已经相当于、甚至多于正面战场的日军规模。尽管我们没有把这种大规模的扫荡叫做“会战”,但是不等于我们没有作战规模。比如,1941年8月至10月,在日军对晋察冀的扫荡中,日军有6万余人,伪军一万余人,共有7万人。但即使是这样的作战规模,我们仍然没有叫会战。虽然我们敌后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敌人造成的,但是国民党政策的转变也是造成我们敌后困难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前者是主要原因,而国民党是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国民党的政策在战略相持阶段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照蒋介石的说法,就是一面抗日,一面剿共。这一阶段,国民党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就是制造了“皖南事变”,致使新四军军队损失六七千人。而第二次反共高潮,恰恰是在我们进行百团大战的时候。百团大战,开始于1940年8月,结束于1941年1月。很多人说百团大战结束于1940年12月,这是错误的。虽然八路军总部只公布了前三个半月的战绩,但并不等于百团大战只进行了三个半月。实际上,百团大战一共进行了五个多月的时间。百团大战开始于1940年8月20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是在1940年10月至1941年1月,1月时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反共高潮的顶点。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八路军一方面在对日作战,另一方面,国民党还在背后袭击新四军部队,并制造很多惨案,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指战员。所以,这一阶段,不仅是日本人在制造惨案,国民党反动派也同样在制造惨案。毛泽东的《必须制裁反动派》一文,主要就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这些反共惨案而言的。在这里,我们应该把蒋介石与汪精卫分开来说,因为汪精卫是投敌了,是投降问题,而蒋介石则是妥协问题。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不同的。1944年1月以后,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很多人说共产党之前一直是在打游击战,并把游击战称为“小打小闹”。1944年我们进行了秋冬季攻势,1945年又进行了春夏攻势,这些作战也是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规模,但是我们一样没有叫会战,难道这也算是“小打小闹”吗?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宣布我们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在这之后进行的对日作战的部队人数都达到了十几万人、几十万人,这样大规模的对日作战行动,已经达到了会战的规模。而在我们对日本进行积极地作战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做了什么?一方面,应该肯定的一点,就是远征军的作战。尽管远征军最后失败了,但是对于这个行动,还是要给予肯定的。另一方面,在豫湘桂战役中,蒋介石共损兵50—60万人,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丢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而这一阶段,已经到了抗战的后期,可以说,形势已经非常有利了,结果却损失了近60万的军队,这与蒋介石军队长期消极防御和政治腐败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皖南事变”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的后期,民主党派人士开始更加倾向于共产党。这就说明,老百姓、人民都能在抗日战争中感受出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进行顽强的抗日战争。我们虽然不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从整个抗日战争来看,共产党的作用却比国民党的作用要大得多。

四、全面理解抗日战争中的几大重要问题

第一,共产党是否靠战争壮大?1937年7月“七七事变”时,国民党军队约200万人,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11万余人。至1945年9月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军队扩大到520余万人,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约132万人。可以看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增加了300多万人,而共产党的部队只增加了120多万人。显而易见,国民党部队的人数在抗日战争中壮大了。共产党部队的人数虽然没有国民党部队人数壮大的多,但是其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却不断壮大。此外,还需指出的是,解放战争虽然与抗日战争相衔接,但1945年9月抗日战争时期的结束,其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开始,并不是解放战争的开始,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6月。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过渡时期。因此,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结束时与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时,人民军队的总数是不能强求一致的。在解放战争过渡时期,人民军队有的部队进行了一次精简整编。人民军队的总数在抗日战争时期结束时是约132万人,解放战争开始时是约127万人(解放战争开始时为127万人,其中野战军为61万人,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为66万人),也就是说,不一致是实事求是的,而说成一致是没有根据的。在与国民党的部队人数相比较上,我们确实处于弱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领导人并不愿意与国民党开战。但是蒋介石发动内战,迫使共产党开始了这场战役。1946年7月,毛泽东发表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事实证明,共产党的部队赢得了解放战争,并在这四年累计消灭国民党部队约807万人。在807万人中,死伤170多万人,被俘虏450多万人。这些被俘的军队表明了什么?就表明这些国民党的部队也知道共产党的好,并且愿意跟着共产党干。所以,在解放战争后期可以看到,国民党内有大批的部队起义、投诚或愿意被俘。而后,随着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光靠工人、农民参军还远远不够,共产党仍然需要大量的兵源补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即俘即补”的方针,就是将抓来的国民党的俘虏马上补充到共产党的部队中参加战斗。第二,共产党的战场是在前方还是后方。

有人说,国民党部队是在正面作战,而共产党的部队是在后方作战,这个理解也是错误的。要理解“后方”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个“后方”不是我们自己的后方,而是敌人的侧后方。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之后,当时的形势是,日本人尽管气势汹汹,但是兵力却不足,并且主要占领中国的大城市和城市中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如北平、天津、太原、南京、武汉、广州、上海等地,日本把这个叫做“点线的占领”。此时,国共两党的主力部队在哪里?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已经退出了敌人的占领区,包括敌人占领区内的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而共产党却仍然坚持在敌人的占领区中作战,也就是在敌人占领区之内的广大农村地区。比如,我们的新四军、八路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等,这是有历史为证的。1938年10月之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关内抗击了58%—75%的日军和90%—100%的伪军。有人对此产生疑问,共产党部队人数少,但是抗击日军的比例却非常大,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共产党进行的是与敌人面对面的战争,共产党的部队处在敌人的心脏处,处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而国民党的部队,是在敌人占领区之外,比如大西南、大西北等地区。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论述了抗战的果实应该由谁得到的问题。他说:“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他说,此桃子的所有权属于我蒋介石,我是地主,你们是农奴,我不准你们摘。我们在报上驳了他。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的应该是我们。同志们,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至于蒋介石呢,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现在这块绊脚石却要出来垄断胜利果实,要使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仍然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不许有丝毫的改变。这样就发生了斗争。同志们,这是一场很严重的斗争。”1938年10月之后,国民党也在敌后设立了两个战区,一个是冀察战区,一个是鲁苏战区。但是,国民党设立的敌后战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不同表现在,设立的敌后战区是对日本人作战,还是和共产党发生摩擦。在国民党的这些敌后战区里,还有一批将领最后向日本人投降,当了汉奸。所以说,蒋介石在敌后设立的战区是不能与共产党设立的敌后战区相提并论的。对于很多本身就研究抗日战争的人来说,更应该弄明白“敌后”和“正面”的含义。因为“敌后”有时反而恰恰是抗日的最前线,是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在看与敌人的战斗时,也要考虑是否是在敌人的占领区之内。实际上,共产党正是在敌人的占领区之内作战,而国民党的很多正面战场,反而是在敌人的占领区之外。

第三,关于蒋介石处理侵华日军战犯冈村宁次的问题。冈村宁次从1931年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一直到进攻武汉时,是第11军的司令官,1941年7月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最后任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到华以后,他指挥了很多次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的残酷的大扫荡。但就是这样一个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杀人魔王,最后的结局如何?冈村宁次最后竟然被蒋介石宣布无罪释放,并被台湾聘为高级教官,成为国民党的坐上宾。

第四,关于“伪军”的相关问题。有些人把伪军叫做“汉奸”或者“二鬼子”。我认为,汉奸和伪军是有区别的,汉奸包括伪军,也包括伪政权。有人说,中国有很多的汉奸,说这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华民族的根还是好的,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多伪军,是和国民党的妥协政策分不开的。并且这些伪军的数量,有时候居然都超过了日本人的数量。在国民党牺牲的将领中,伪军将领至少有六七十个,包括战区的副总司令、军长、师长等一大批人都是投敌的。解放战争以后,蒋介石并没有惩罚这些投敌的伪军,而是把他们都收编了,又来打共产党。而且,伪军的主体,无论是从质量上来说,还是从数量上看,基本都是来自于国民党投降的正规部队。

第五,国共两党歼敌人数和牺牲将领情况的比较。1.国共两党歼敌人数情况的比较中国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对于这个数字,我感觉在敌我之间可能是不一致的。所以说,对于这个数字,我的想法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即使是几千人作战,其中的歼敌人数也是难以准确统计的,更何况这样一场持续了14年的纷繁复杂的战争。一般来说,歼灭包括三个要素:死、伤、俘。为什么叫歼灭?就是影响了你的战斗力。另外,还可能包括投诚、起义这些。在这些数字中,我感觉只有俘虏的数是可以做到准确的,而对于敌我之间的死、伤人数,一是数不准、看不准,二是敌我之间对于这个问题也都是高度保密的。就现在的公认情况来讲,从1931年开始,共产党部队消灭日军是70余万人。国民党部队歼灭日军是80余万人。所以,中国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在这里,一方面,我们应该承认共产党部队歼灭日军的人数是没有国民党歼灭日军的人数多。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共两党的部队在人数上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国民党的部队有五六百万人,而共产党的部队只有一百多万人。2.国共两党牺牲将领情况的比较我认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领,无论是国民党牺牲的将领,还是共产党牺牲的将领,都应该一视同仁。实际上,共产党也是这么做的。毛泽东曾表彰过赵登禹、佟麟阁等人,并表示要向他们学习,要哀悼他们。而对于那些不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或是在为蒋介石发动的内战中死亡的,应该要另当别论。所以说,看一个人的一生,也要看他的政治走向。关于解放战争是不是一场内战的问题。应该说“内战”是蒋介石发动的,而解放战争是新旧两个中国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是建立一个旧中国还是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问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共产党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而国民党要建立一个旧中国,这是要区分的。3.国共两党中牺牲将领的职位高低的比较国共两党中牺牲的将领,在职务上是没有可比性的,为什么这样说?国共两党当时用的是同一个番号,叫国民革命军。八路军的全称叫“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叫“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而这个军队的编制规模权在国民党手里。我们曾提出扩大编制,却扩大不了。所以八路军八年一贯制,始终就是一个集团军。八路军最后达到100多万人,比国民党的集团军要大很多,但八路军仍然是一个集团军,新四军也始终是一个军。此外,八路军、新四军始终没有授衔,除了国共谈判工作需要,授衔的大概只有30余人,而大部分人都没有被授衔。那么,没有被授衔的又怎么比较职位的高低?所以,共产党将领与国民党将领的职位高低是不能比较的。有人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牺牲了220个将领。首先,对于这些牺牲的将领,我们应该肯定。但是反过来,有些人却说共产党中没有牺牲这么多的将领,从而说共产党的牺牲并不大,这是错误的。上面提到了,共产党的部队没有授衔,而且编制扩大,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联,牺牲的正旅职干部大约有200人左右。另外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在国民党的部队中,有的团长牺牲后就被追升为少将。二是共产党部队只有一百多万人,牺牲的正旅职干部就200余人。国民党拥有五六百万人的部队,牺牲的将领也是200余人。所以,通过事实就可以看到,共产党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更大的牺牲。

第六,“持久战”究竟是由谁提出的。最近,网络上有一些言论提到“持久战”是蒋百里提出来的。他的论断是,蒋百里在1937年12月的《国防论》中提出了持久战,而毛泽东是在1938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结论就是蒋百里提出持久战早于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持久战”的人。这些言论可以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了一个报告,叫《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其中就明确地阐述了持久战的问题,不是单纯提出了一个概念。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是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所以,说蒋百里第一个提出持久战,其实是在没有完全地了解整个历史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还有人说,蒋介石也提出过持久战。这个是对的。蒋介石在1937年8月确定了持久消耗的战略,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国民党也提出了持久战。但是国共两党提出的持久战是存在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其中,相同点在于:一是共同认识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国共两党都认识到了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但是在认识程度上也有不同。二是国共两党的军事目的相同。所谓军事目的,就是指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不同点在于:一是政治目的不同。共产党提出在抗日战争后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毛泽东也很早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而蒋介石希望建立一个旧中国。二是内容不同。毛泽东的持久战是三阶段论,分为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蒋介石提出的持久战是“两阶段论”,就是将抗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实践证明,抗日战争也是毛泽东描绘的三个阶段。“三阶段论”和“两阶段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战略相持阶段,而战略相持阶段恰恰是持久战最精彩的地方。因为,抗日战争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这也是毛泽东提出的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所在。比如,台儿庄战役获胜之后,国内一部分人说我们很快就能把日本打败。但实际上,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能亡国,应该怎么办?这就要靠一个很长的战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转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所以,毛泽东把战略相持阶段叫做枢纽阶段,通过长期的敌我力量的相持,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实现把日本赶出中国。从战略相持阶段起,游击战变为主要的作战形势。有人说游击战就是小打小闹。应该说,游击战不可能很快获胜,它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形式。而在这段较长的阶段中,国民党的部队却都退到占领区之外。此时,共产党的部队就是靠大量的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由敌强我弱,达到我强敌弱,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这也是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原因。我们大量的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队等非常精采的群众性的作战形式,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所以说,从战略相持阶段起,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军,游击战恰恰是积小胜为大胜的最好的作战形式。所以说,毛泽东的持久战和蒋介石的持久战有质的不同。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和前途,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理论指南。

第七,平型关大捷究竟由谁指挥。有人说,平型关大捷是由杨爱源、孙楚指挥的,这是不尊重史实的。我在《八路军战史》一书中写到,发起平型关战役的是八路军115师。八路军在1938年1月编入二战区,而平型关战役则发生于1937年9月25日,朱德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是在1939年3月。因此,从序列上看,此时的八路军部队只属于国民政府军委会。当时,阎锡山判定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平型关。但是,由于杨爱源、孙楚的反对,使阎锡山改变当初的判断,从进攻平型关改为驻守雁门关。由于阎锡山放弃了进攻平型关,八路军继而发动平型关战役,所以说,指挥平型关战役的并不是杨爱源和孙楚,而是林彪和聂荣臻。关于“战役”与“战斗”的区别。区分“战役”与“战斗”要看以下几个要素:时间、地点、空间以及作战部队的规模、由谁指挥等。所以,我个人更加倾向叫“平型关战役”。有关八路军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人数,根据文献记载是歼敌1000余人,牺牲400余人。可以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抗战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从抗战的一面来看,要承认蒋介石是坚持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并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中国共产党从1931年到1937年推动了局部抗战的进程,在1937年到1945年内,尤其在1938年10月之后,由于敌后战场上升为主战场,所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可以说,没有共产党的顽强抗战,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是靠我们的顽强拼搏换来的。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尽管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国有了已经或正在觉醒的广大人民,有了经历过两次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的考验,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的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了局部的人民政权即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政权。总之,中国已经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中国共产党作为处于这个历史上进步的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真正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抗战时期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基础。抗战初期,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条件,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45年4月,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些都是抗战时期党的建在思想方面的重大成就,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本原因。一个政党能否成为一个国家抵抗外来侵略的中坚力量,关键在于这个政党是为了少数人还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而战斗,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是中流砥柱的根本性标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它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且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着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唯有代表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是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认为要战胜强大的敌人要靠人民,兵民是胜利之本,只有动员民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进行战争,这是毛主席的名言,共产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致力于动员全民族抗战。全民

族抗战发动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和人民战争的路线,主张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代表,并始终为其根本利益而抗战,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本性因素。

第三,中国共产采取的正确的对日作战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采取的正确的对日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视为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以之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和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永放光彩。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无数共产党人赴汤蹈火,在烽火硝烟中,用鲜血和生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勇敢杀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总之,经过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仅空前壮大,党在人民中的政治威信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没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坚强有力的捍卫者,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是不可想象的。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篇:中共是抗战中流砥柱不容置疑抗日战争

中共是抗战中流砥柱不容置疑

2014年09月12日 《红旗文稿》作者:于兴卫

中国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世人对这场战争的关注经久不衰。长期以来,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点和形式来描述这场战争,留下了许多研究成果。下面,笔者就抗战研究中的几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作一探讨。

《田中奏折》的真伪是伪命题

《田中奏折》原件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这份秘密文件据说是爱国志士蔡智堪利用日本政党的关系,和他在日本经商多年的朋友关系,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日本皇宫内的皇室书库,用了两个夜晚抄录完成的。在1929年末经南京《时事月报》披露以来,其真伪问题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

对《田中奏折》是否存在,日本方面一开始就持否定意见。1930年,日本外务省向中国国民政府抗议,称《田中奏折》是伪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没有找到《田中奏折》原件。对于这一问题,历史研究者也有许多不同解释。日本研究者提出了许多疑点,甚至有人从冷战的视角出发认为是苏联情报部门伪造了《田中奏折》,目的在于引日本“南进派”进攻东南亚,遏制日本军事势力“北进派”进攻苏联,从而缓解苏联东西面临两面作战的压力。

关于《田中奏折》的争论,其实涉及两个层面的根本问题:

其一,《田中奏折》作为历史文件是否必须有原件才能确认其存在,是否因为找不到其原件就可以否认其存在?答案是不能否认。这是因为日本当局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前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销毁了大量有关侵华行动及其战争罪行的档案。比如,日本人销毁了关东军、宪兵队、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活人试验、化学战、在朝鲜半岛和中国强抓“慰安妇”等有关战争罪行档案,然后翻脸不承认。这些相关的档案原件找不到,不代表这些罪行就不存在,因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其他相关证据链来证明。中国研究者发现,在《田中奏折》公开后,中国官员在国联有关会议上透露了文件抄自日本皇家书库。日本当局随即将书库官员小下勇以下28人全部免职。而蔡智堪也遭到拘捕,身陷囹圄,财产损失殆尽。这些事情从侧面证明了《田中奏折》很可能存在。对《田中奏折》,当时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后来在《昭和的**》一书中承认:“其后东亚所发生的事态,以及根据此种事态日本所采取的行动,似乎正好是以田中备忘录为教科书的,因此消除外国对此项文书之疑惑,是很困难的。”

其二,《田中奏折》作为一个系统的侵略纲领,是否真实反映了日本统治集团的意志。现在的事实是,日本在1927年以后采取的侵略行动的方向、步骤、进程,与《田中奏折》中所作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很难想象,局外人能够对战争作出如此精准的预测!

可以说,日本方面极力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就是为了替自己作辩解。历史已有力证明了日本侵略者试图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即使没有过《田中奏折》,也不能改写日本军国主义在历史上犯下的罪恶。

七七事变不是“偶然事件”

有日本学者认为,七七事变是“偶然事件”。当时,日本虽有侵华意图、有并吞中国的准备,但没有具体的作战计划。日本的战争假想敌是苏俄和美国,对于中国只是希望稳定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其他地方则利用军阀割据的形势逐渐建立傀儡政府、实现控制。

事实上,虽然日本提出以苏联和美国为首要的假想敌国,并确定了南北并进的方针,但不管是针对苏、美,还是北进、南进,都必定先打中国。先征服中国,不仅可解除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战争资源和作战基地。可以说,征服中国是日本世界战略的核心。因此,日本在确定用兵计划时,始终把中国作为首要的侵略目标。

在1936年9月日本陆军省修订的1937对华作战计划中,对侵华兵力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对华北方面,使用2个军(5个师团),根据情况发展可再增加3个师团,用以占领平津地区和华北五省;对华中方面,使用第9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地区,另组建第10军(2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两军互相策应向南京方向推进,占领并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对华南方面,使用1个师团占领福州、厦门、汕头等地。

1936年上半年,作为日本准备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战略性步骤,广田内阁决定加强日本中国驻屯军,扩大其编制,提高其地位,司令官由少将军衔升格为中将军衔,且为由天皇直接任命的“亲补职”。新编成的日本中国驻屯军兵力由改编前的1771名增至5774名,兵力增加近3倍。1936年9月,日本中国驻屯军在非法侵占丰台后,即以中国军队驻地为目标,开始进行频繁的挑衅性军事演习。演习的次数由每月或半月一次,增加到三至五天一次;演习的时间由白天扩大到昼夜不停;演习用弹则由空包弹发展到实弹。10月26日至11月4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北平西南郊举行秋季大演习,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协同配合,这是以夺取北平外围卢沟桥、宛平城等要点,最后攻占北平为目标的一次预演。1937年3月上旬至6月中旬,日本军部先后派出6批将校级军官,前往中国华北、华中和东北地区,进行战略侦察活动,为策划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5月至6月,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华北的军事演习进入紧张阶段,特别是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一带的演习愈益频繁。

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后,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迅速作出对华增兵的决定。1937年7月11日,日军参谋本部分别向其关东军和驻朝鲜日军下达命令,以指定的部队向华北开进。日本陆、海军还就华北协同作战问题达成了协议。7月15日至17日,日军参谋本部又相继作出《形势判断》,制定了《对华作战要领》和《在华北使用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要领》,预定在三四个月内消灭中国中央政权。接着,日本援军源源不断地开赴华北。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网上网下质疑的人不少,极端者甚至说“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除了做了宣传以外,几乎没干什么实事”。说这些话者不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并不是否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承认国民党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主要力量,并肯定其正面表现。但是,纵观国民党在抗战中的整体表现,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轻而易举占领东三省,十几万东北军根本未作有效抵抗。国民党政府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把精力主要放在“剿共”上,对日本的侵略仅仅是向国联申诉。直到“西安事变”后,被“兵谏”的蒋介石才被迫停止剿灭共产党抗日武装的军事行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有多于日本侵略者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由于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的重大失误,国民党军没有阻止住日本侵略者,几乎丢失了大半个中国。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抗战又由初期的比较积极逐步走向消极,还有大批人员投降日本侵略者成了伪军,国民党内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汪精卫都成了汉奸。蒋介石虽然一直坚持抗战,但始终给自己留着与日本进行和谈的后路,下不了向日本宣战的决心。直到日本人袭击珍珠港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后,国民党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整个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对日军基本上是消极防御,很少有积极的反攻行动。在抗战后期的豫湘桂作战中,在中美空军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面对已成强弩之末的侵华日军,仍溃不成军。在短短的8个月内,国民党军就损失近60万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丢掉城市146座、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中国共产党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抗战的希望。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率先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受到国民党军重兵围剿时,中国共产党仍投入很大精力领导东北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还从民族大义出发,率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全国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平型关初战告捷,打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所言:平型关之战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全国抗战开始初期,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国民党军节节后退,丢城失地;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却不惧艰险,迎难而上,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更是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对抗着约58%—75%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到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日本法西斯最凶残

每年8月,日本广岛和长崎都会举行纪念原子弹受害者悼念仪式。日本俨然把自己当作一个战争的“受害者”。事实上,日本法西斯才是最凶残的。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到蹂躏,大好河山惨遭践踏。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和亚洲很多国家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其灭绝人性,世所罕见。

在日本法西斯身上,看不到任何所谓“文明人”的影子,看不到任何“人性”和“人道”的影子。臭名昭著的日军“731”部队,拿无数中国人鲜活的身体和生命进行生物武器试验并进行细菌战。除“731”部队外,日本还在其他侵华日军设立了名为“防疫给水”的细菌战部队。这些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造成的中国军民的巨大伤亡难以统计。如1942年5月,日军对云南保山、昆明等地进行细菌战攻击,造成云南56个县霍乱暴发,两个半月内染疫人数达12万之多,死亡9 万多人。滇西日军在其侵华战争失败前,丧心病狂地实施细菌战,致使滇西16个县鼠疫流行,一直延续到1953年。

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疯狂的屠杀。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野蛮的无差别轰炸、赤野千里的“无人区”、残暴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在日本侵略者那里,中国人民没有最起码的尊严。1934年,日本侵略者为隔绝人民群众与抗日民主联军的联系,采用“集家并村”,把南起宽甸、北至抚远长达1000多公里,遍及39个县、旗以及热河省沿长城一带广大地区划分为“无住地带”和“集团部落地带”,把500万以上农民赶入所谓“集团部落”。被迫居住在其中的人没有任何权利,只能任日寇奴役、侮辱和迫害,许多人被残酷折磨而死。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烧杀抢掠,其令人发指的暴行,就连同为法西斯的德国也惊叹:日军是“兽类的集团”。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在对冀中地区进行的大扫荡中,残暴地杀害群众5万余人,使冀中地区出现了“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悲惨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数拥有化学武器的国家顾虑到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国际公约的限制,同时也担心受到对方使用化学武器的报复,基本上没有将化学武器用于实战。但日本肆无忌惮地在中国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日军在战场一旦遇到中国军队殊死抵抗、局面不利时,便使用化学武器。20世纪90年代,经有关方面调查和不完全统计,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的地点,遍及中国的18个省区;使用化学武器的次数超过2000次,至少造成中国军民直接中毒伤亡10万余人。日本投降时,还将大量未使用的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境内,至今留下无穷后患。

日本法西斯对自己的国人同样没有人性。最极端的例证便是战争后期的“神风特攻队”。为消灭对手完全不顾及特攻队员的生命,让他们做战争最后的炮灰。特攻队完全是日军高层推动,作为特攻队员,即使心中不愿意也没有办法逃避,不得不接受赴死的命运。战后的日本不但不对此进行反省,在安倍上台后,日本鹿儿岛县“知览特攻和平会馆”还于2014年2月4日向联合国申请将333件“神风特攻队”队员遗书等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明显是在挑衅人类的良知!

东京审判绝不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单方面审判”

日本右翼鼓吹东京审判是“胜者的审判”,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单方面审判”。其理由很滑稽,诸如:东京审判是由美军负责人麦克阿瑟将军签发法庭宪章和任命法官,这是作为美国占领政策的一环来进行;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杀戮了20万日本平民和苏联违反日苏中立条约突然参战,也应该进行追究;涉及法官的构成,不能只由战胜国派遣,应该任命第三国、中立国的法官,甚至应该让日本的法官也参加审判;对最高决策者天皇以及皇室免予追究战争责任,等等。这些所谓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日本右翼否定东京审判不是单纯否定一次审判的结果,而是要否定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

负责东京审判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它根据的是《波茨坦公告》和莫斯科英、美、苏外长会议决定。1946年1月19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公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6年4月26日修正)。

远东军事法庭法官由11个国家(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印度、菲律宾)的11名法官组成,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东京审判在长达两年七个月的审理过程中,法庭并没有以战胜国的姿态对战争罪犯做主观、武断的判决,而是采用英美法系“辩论式”的审判方式,以国际法为根据,在大量人证、物证的基础上,在给予战犯充分自我辩论的基础上作出法律判决。审判期间开庭818次,庭审记录约5万页,文字1000万,出庭作证证人419人,出示法庭证据4336件,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判决书1213页,用了9天的时间才宣读完毕。审判吸引了20万旁听者。法庭根据许多第一手原始资料和1000多人的证词,不仅从法律的角度认定了日本发动的对中国、东南亚和美英等国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而且通过核实大量史实,系统地揭发和列举了日本政府和军部策划发动侵略战争及其在战争中犯下的骇人听闻的种种罪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确认了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期间所进行的都是侵略战争。

东京审判用法律的手段审判和严惩了因策划、发动和指挥侵略战争而犯下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的战犯,伸张了和平、正义与人道主义的精神,从而在政治上确认了任何侵略战争行为都是违反国际法的,都将受到严厉惩罚。这有利于防止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人类进步与世界和平的历史发展规律。所以,远东军事法庭是代表所有战争受害国,代表世界人民对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而绝不是什么所谓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单方面审判。它的本质是国际正义对法西斯邪恶势力的审判。

当然,东京审判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天皇是日本宪法体制和战争责任体制中的最高权力者,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就不可能彻底地追究日本国家的战争责任。二是在检察官的起诉书中,几乎没有涉及日本对朝鲜、台湾地区等殖民统治地,特别是在中国的占领区进行的残酷统治罪行。如在中国实施最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数以千计的惨案和对无设防城市居民的大轰炸,以及强制劳工、强迫妇女做随军“慰安妇”等,更没有把日本殖民统治的暴行作为战争犯罪来进行追究。三是没有严惩实施细菌战、化学战的战犯。四是审判虎头蛇尾。在对7名甲级战犯执行绞刑后,麦克阿瑟总部即宣布释放仍在狱中服刑的岸信介等19名甲级战犯嫌疑犯。1949年10月19日,又宣布对乙、丙级战犯也结束审判,不再逮捕、搜查战犯嫌疑犯。1950年3月7日,更颁布“第5号指令”,规定所有根据判决书仍在日本服刑的战犯都可以在刑满前按“宣誓释放制度”予以释放。因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只能说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部分清算,很不彻底,很不完全。这也是造成战后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和民众长期拒绝对战争进行深刻反省和忏悔,政治上长期右倾化的重要原因,更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和美化其侵略历史的谬论肆意泛滥,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的闹剧连年迭演,政治右倾化势趋日益严重的主要历史渊源。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编辑部)

下载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