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海同志在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建字〔2005〕42号 【发布日期】2005-06-08 【生效日期】2005-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商务部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海同志在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商建字〔2005〕42号)
2005年5月19-20日和5月23-24日,商务部在烟台和长沙分片区召开了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黄海同志到会讲话。现将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商务部办公厅
二OO五年六月八日
贯彻落实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商务部部长助理 黄海
(2005年5月)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商务部决定在烟台和长沙,分两片召开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各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商务主管部门中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进单位予以表彰,二是交流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经验,三是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贯彻落实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流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创造了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开的流通工作会议;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分管流通工作的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第一次参加流通工作会议;国务院十几个部门第一次联合制定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在这次会议上,吴仪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努力开创流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流通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流通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规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加快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继续推进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四个方面的工作;并就进一步做好流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全国流通工作会议是在流通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会议确定的新时期流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对于流通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专门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她指出:“要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引导流通设施建设有序发展。目前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地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商业网点规划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而是一项必须做而且一定要抓紧做好的工作。要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规划在执行中的权威性。一是要将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将发展新型业态与改造传统业态有机结合,将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业的生存发展有机结合,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业态结构和发展速度。二是要切合本地实际,避免盲目攀比、贪大求洋。三是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城市特色,坚持与环境协调发展。今年内要力争完成大部分地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县级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加强县、乡、村商业网点建设,处理好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的关系。各级商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依据和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对于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意义,在前两次会上我都讲过,今天我在这里再强调三点:
一是落实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制定规划,对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引导和调控,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流通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生产建设服务;通过规划,创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购物和消费环境,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通过规划,加快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服务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导流通设施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流通领域出现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苗头,主要是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过热。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明确批示:“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也应合理规划,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据统计,2003年商业营业用房和商业饮食供销仓储业的投资为1976亿元,同比增长32%。去年仅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就达1724亿元,同比增长31.4%,高于全部房地产投资28.1%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的增速。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规模远远超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由于供过于求,部分商业设施招商困难,有的项目经营亏损。去年,国家对购物中心等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控制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设施投资的过快增长,优化了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一种科学的调控手段,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利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商业网点特别是大型商业设施的健康发展,有效防止流通领域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三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起取消外商投资商业领域在地域、数量、股比的限制,商业领域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外资商业企业进入速度加快。为加强调控,引导外资有序进入,保证内外资商业企业的公平竞争,必须制定商业网点规划。
二、学习先进城市经验,认真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中,各地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他们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较好地完成了规划工作。这次会议将请这些先进工作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同时,一些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地级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也将进行经验交流。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和其他规划工作进展较快的地方的做法主要是:
一是积极汇报,赢得领导支持。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商务主管部门汇报及时、到位,分管省领导作出指示。南昌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在市商贸委设立办公室,集中办公。烟台市领导先后两次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行研究,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市长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辽宁、安徽等省商务主管部门下发了尽快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通知。山东省贸易办对全省大型商业网点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加强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黑龙江省商务厅对全省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个数、投资额、年销售额及利润额等进行了统计,为制定全省的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三是积极与建设规划等部门协调。南昌市成立了由市商贸、计划、规划、国土、财政、工商等19个部门组成的“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湖南娄底市商务局和规划局密切配合,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工作办公室,明确时间计划和分工,确保了规划的完成。
四是深入调研,基础工作扎实。山东东营市专门举办了规划培训班,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新疆克拉玛依市经贸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获取相关数据。为节约时间和经费,一些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开动脑筋,会同当地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院校等组织人力进行调查。合肥、南昌顶着酷暑开展调查,涌现出不少感人事迹。
五是多方协作,提高编制水平。大多数城市都采取了与规划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来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上海市聘请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分别就上海商业总体战略和郊区商业发展提出研究报告,邀请麦肯锡、AC尼尔森、日本野村战略咨询等机构对上海市商业总体发展战略、南京路、四川北路、徐家汇商圈等进行规划的前期研究。湖南娄底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还充分听取各商贸企业的发展思路,使各企业商业发展的局部构想与全市商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充分调动有关方面对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六是认真落实,促进商业健康发展。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优化商业布局和业态结构、促进商业网点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西安市依据规划及商业发展状况,每两年向社会发布一次《西安市商贸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既合理引导了社会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方便投资者“按图索骥”,加快项目选址进度,实现了政府宏观调控意志和企业微观投资活动的有效对接。
目前,各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等38个城市中有35个城市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有26个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241个地级城市中,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的有12个,已报市政府待批的34个,已完成规划初稿的有71个,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湖南、陕西等省的工作进度较快。
但从全国来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工作进展十分不平衡。截至4月底,38个中心城市中,长沙、拉萨、深圳等3个城市,还没有向市政府上报规划初稿;241个地级城市中,还有119个城市没有完成初稿,德阳、泸州、宜宾等3个城市至今没有启动。
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展较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前年到去年,省地两级商务主管部门普遍进行了机构改革,有的地方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没有明确机构和人员;有些地方的商务主管部门从事内贸的人员很少,有的甚至在兼职从事内贸工作;还有的申请不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经费;有些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完成。这些都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不能一味强调这些客观原因。河北邢台市去年也进行了机构改革,新疆克拉玛依市也存在着人手不够、经费不足等困难,都按要求如期完成了工作。合肥市2003年在启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时,城市总体规划还在修编,合肥市商务局不是坐等,而是积极争取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争取到了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
因此,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应当多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检查一下是否已向市政府汇报和传达过全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会议的精神;是否将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列入本部门的重点工作;是否与城市规划、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衔接,取得共识;是否指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是否制定了工作进度计划。这些工作都是开展商业网点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做好,就难以保证规划工作顺利完成。
三、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推进,提高商业网点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是下一步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提高规划的质量,才能提高规划的权威性,才能使规划得到顺利实施,才能发挥规划应有的作用。
在前年省会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座谈会和去年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座谈会上,对如何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我提出过“四个结合”、“五个坚持”和“四个环节”等具体要求。“四个结合”就是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网点建设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发展新型业态与改造传统商业有机结合;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业的生存发展有机结合。“五个坚持”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体现城市特色、找准定位;坚持以促进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四个环节”就是要深入调研,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深入研究,科学地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和建设重点;与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合力;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这些都是各地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经验结晶。实践证明,凡是按照上述要求开展工作的地方,规划工作就开展得好,规划的质量就好。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提出三项要求,也是总结各地经验提出的。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今后应当继续坚持。除上述要求外,根据商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与“十一五”规划相结合 目前,商务部正在开展国内贸易发展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两个“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两个规划被列入国家级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流通产业发展的“纲”,年内要编制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十一五”规划的编制紧密结合。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摩擦增多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扩大内需。城市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60%以上,是消费的主体,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高。加快城市商业的发展,扩大城市消费,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各地在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时,应当与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相结合,重点对“十一五”期间商业网点建设做出规划。要深入研究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规律,既要合理布局和总量调控,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相同业态的恶性竞争,又要用业态的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与多样性,使城市流通和生产生活服务网络建设有较快的发展。
(二)与推进流通现代化相结合
现代流通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流通,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运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流通现代化,是商务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发展很快,但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务院去年批准在辽宁省、湖北省、厦门市、南京市、成都市、潍坊市、绵阳市等7个省市进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在试点省市加快推动流通现代化步伐。除了试点省市以外,其它地方也要把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要体现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一是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二是推进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三是加大对传统流通服务业的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有形市场的电子交易系统,提升传统业态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中,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的现代化,要把现代流通技术和管理的运用作为流通现代化的核心。改变传统商业存在的“小、散、乱、差”的问题,提高商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与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在去年和今年的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根据中央的要求,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今年起用3年的时间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也有利于方便城市居民购买鲜活农产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除了发展农产品的零售外,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定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2000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并通过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创新,完善设施,优化服务,规范经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销结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商业网点规划要对开办农产品超市做出优先安排,要加快对农贸市场的改造,逐步减少占路、占道、露天经营。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全国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对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进行统筹布局,支持其健康发展。
此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还要与汽车流通、旧货市场、典当、租赁、拍卖等行业的发展相结合,进行统筹规划。
(四)把社区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内容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随着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对社区商业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大部分城市社区商业设施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消费,改变城市面貌,扩大劳动就业,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为了推进社区商业的发展,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争取在3-5年内,在全国人口过百万的166个城市中,初步完成社区商业建设和改造工作,形成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就能得到基本满足。在消费水平较高的社区,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商业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
发展社区商业,要坚持规划先行。要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做出详细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社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老城区要发挥和利用现有商业服务网点的辐射作用,以健全网点设施为主;已预留服务网点的新建社区,要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变化,合理配置网点,扩大服务范围,以完善网点和提升服务水平为主;尚未开发的社区,要加强总体规划,以集中建设团组式社区商业中心和合理配置多点式便利型商业网点为主。
(五)对大型商业网点总量和布局作出科学规划
大型商业网点不仅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场所,还承担着城市与周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交换的职能,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大。近年来,各地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大型商业网点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如任意发展,将影响中小商业网点的生存。如果布局不合理,很难再进行调整;如果建设失误,将造成社会资源的较大浪费。因此对大型商业网点(包括商业街)的总量和布局做出科学规划,规范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十分必要,也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一些地方在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方面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加快地方立法,规定设立大型商业网点要通过听证。如大连市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上海、西安、青岛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二是建立大型商业网点设立的协调会商制度。南昌市政府规定凡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项目均由市商贸委组织论证审核;合肥市政府规定将规划部门、国土部门、发改委对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整合起来,由市政府牵头、商务局组织论证。三是根据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发布商业网点建设的年度指导目录,向社会公布鼓励和限制的商业网点项目,引导社会投资。北京市已连续几年发布了白皮书。四是将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相衔接,积极推动落实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进行招商引资。上海市定期汇编招商地块和项目指南,合肥市对有意向的投资商首先推介商业网点规划,为投资商在投资方向、规划选址和方案制定等方面做好服务。烟台市政府将商业网点规划中确定的商业网点项目列入重点项目,确保了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
四、对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一)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
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商务部又决定对10个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正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展较慢或尚未启动的城市,要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商务部的工作要求,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同时,要积极向本级财政争取工作经费。
(二)健全组织机构,稳定工作队伍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健全组织机构,稳定工作队伍,建立责任制。内贸机构设置薄弱、人员编制少,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各地政府对此应予高度关注,要求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将流通工作列入政府主要工作日程。只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才能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泉州市贸发局抽调了4名同志,再加上编制机构的8名设计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小组。这是已经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城市的一个共同做法。
(三)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这个问题我在前两次讲话当中也都提到过,今天我还要继续强调。这并不是说我们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好,而是做好协调配合不仅对顺利推进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而且对提高商业网点规划质量以及规划的组织实施都至关重要。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涉及到的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环保、国土等部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四)提高工作效率
大部分地级城市还没有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这与对外开放的形势极不适应。制定商业网点规划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并不是说时间越长、质量越高。克拉玛依市经贸委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加强综合协调,提高各方面的效率,完成了调研和初稿编制任务,为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地情况不同,不要求一律在2个月之内完成这项工作,但是要务必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质量的前提下,一鼓作气,加快进度,如期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工作。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要在5月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各地级城市商务主管部门要在今年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工作。
商务部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此外,我们还拟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建立商业网点规划专家库,为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提供咨询,为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论证提供便利。在商业利用外资工作中,要将跨国零售企业的发展计划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进度相结合,优先向外商推荐已经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城市,对没有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城市,审批机构将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受理外商投资商业项目设立的申请。
同志们,今年的商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商务工作的各项任务。
谢谢大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
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
2004-06-12 14:0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务厅(局)、经贸委(经委、商委、内贸办、财贸办):为了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工作的指导,使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我部制订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附后),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特此通知
二OO四年四月十三日
附 件: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总则
1.1 为提高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1.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商业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所做的统筹设计。
1.3 编制规划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提高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
1.4 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根据本城市的商业定位,体现本城市商业特色。
1.5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1.6 编制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要求。
1.7 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单位,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订工作。
1.8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含县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规划程序
编制规划按照调查研究、规划文件编写以及规划论证的程序进行。
2.1 调查研究
编制规划必须深入实际,搞好商业网点调查,并充分调查研究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交通、人口分布等情况,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
2.2 规划文件编写
在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文件的编写工作。规划文件的编写应符合本规范条款3的规定。
2.3 规划论证
规划编制单位向论证会议提交全套的规划材料,并解释规划的具体内容,听取专家和公众
代表的意见。
2.4 规划修改、完善
论证结束后,要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未采纳的意见,应作出书面说明。
2.5 规划上报
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按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批准,发布施行。规划文件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研究、规划图则四个部分。
3.1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要点包括:
3.1.1 总则
(a)规划的作用;
(b)规划的依据;
(c)规划的对象、范围;
(d)规划的期限。
3.1.2 规划的指导思想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商品市场体系的总方针;(b)反映优化市场布局,调整市场结构,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主导思想;
(c)体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改善产业服务功能,提升商业竞争力,服务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3.1.3 规划的原则
(a)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b)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的原则;
(c)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生存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e)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f)技术进步的原则。
3.1.4 发展目标
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分别按照近期与远期提出。
3.1.4.1 总体目标
(a)城市商业网点的总规模、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
(b)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营业面积、连锁企业销售额或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等综合性指标;
(c)城市商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指标;
(d)城市商业在区域商贸发展中的地位与功能目标。
3.1.4.2 具体目标
(a)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的总规模、商业街、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b)农产品批发市场总规模、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
(c)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调整与改造的目标;
(d)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调整与改造的目标;
(e)物流基地布局、特色与产业服务功能的目标;
(f)城郊商业发展的目标;
(g)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
3.1.5 规划布局
3.1.5.1 规划布局的总体概括
3.1.5.2 城市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
(a)名称、区位;
(b)在城市商业中的地位和功能;
(c)消费服务定位、主力业态与特色要求;
(d)总规模和大型零售网点的数量;
(e)业态结构调整的重点。
3.1.5.3 区域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其要点参考3.1.5.2。
3.1.5.4 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
(a)优先发展的零售与生活服务网点的业态、类型、组织形式、千人拥有的零售与生活服务网点面积;
(b)主要零售与生活服务业网点的商圈半径。
3.1.5.5 商业街的规划布局
(a)名称、区位(含长度);
(b)商业历史与人文环境特征;
(c)消费服务定位的特点;
(d)主力业态与配套的商业设施;
(e)打造特色商业街品牌的重点。
3.1.5.6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
(a)相对均衡的布局要求;
(b)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名称、区位、规模与辐射半径;
(c)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的重点;
(d)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城郊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关联。
3.1.5.7 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
(a)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对城市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服务功能;
(b)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相对集中的布局要求和优先发展的地域;
(c)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经营特色、规模与辐射地区;
(d)主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改造的重点。
3.1.5.8 其他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布局
(a)商品交易市场在城市商品流通中的地位与作用;
(b)主要商品交易市场名称、区位、规模与经营特色;
(c)主要商品交易市场改造的重点。
3.1.5.9 物流基地的规划布局
(a)城市物流基地的分类与统筹建设的原则要求;
(b)主要物流基地的名称、区位、服务特色与设施特点;
(c)主要物流基地之间的互补与配套;
(d)主要物流基地的技术改造与信息系统的整合方向;
(e)城市物流体系与区域性物流体系的关联。
3.1.5.10 城郊商业的规划布局
(a)重点发展的商业网点;
(b)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主要任务;
(c)利用城郊地租优势转移市区商业网点的类型。
3.1.5.11 其他类型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
旧货、汽车交易市场等类型商业网点的规划参照上述要求编制。
3.1.6 附则
(a)规划成果的构成;
(b)规划解释权的规定;
(c)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3.2 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和对规划工作的补充叙述。要点包括:
3.2.1 规划文本的详细说明;
3.2.2 规划的过程说明;
3.2.3 商业网点的现状分析;
3.2.4 术语和若干问题的说明。
3.3 基础资料研究
基础资料研究是对引用资料的归纳性说明。要点包括:
3.3.1 调查资料汇编;
3.3.2 参考资料的说明。
3.4 规划图则
3.4.1 主要规划图则包括:
(a)商业网点现状分布图;
(b)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图;
(c)商业街规划图;
(d)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图;
(e)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规划图;
(f)其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图;
(g)物流基地规划图;
(h)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零售网点规划图;
(i)其它需要的规划图纸。
3.4.2 规划图应在城市规划图基础上绘制,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在其他形式底图基础上绘制,图幅一般为A4(297mm×210mm)。术语说明
4.1 商业网点
指根据网点建设规划管理需要所界定的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或在同一区域内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经营场所,包括零售商店、商品交易市场、旧货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物流基地、餐饮店及其他生活服务业设施等。
4.2 零售商店
指GB/T18106-2000中规定的业态类型,其中大型零售商店一般指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家居中心和购物中心。
4.3 商品交易市场
指有固定场所、设施,有若干经营者入场经营、分别纳税,由市场经营管理者负责经营管理,实行集中、公开商品交易的场所。主要包括消费品综合市场、农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
场、生产资料综合市场、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等类型。
4.4 物流基地
指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场所。它面向社会提供专业物流配送服务,对城市或区域商业流通具有骨干作用。
4.5 现代流通方式
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现代物流、统一配送、电子商务及其它具有全局性技术进步意义的商业活动方式与组织形式。
4.6 业态结构
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业态组合比例情况。
4.7 优化市场布局
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引导,重点是对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城郊商业和专业特色街布局的统筹调整;对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布局和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的统筹调整。
4.8 调整市场结构
指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和服务于城市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兼顾市场资源存量改造和增量建设,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对商业网点分类比例与功能结构的优化调控。附则
5.1 本规范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5.2 本规范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注:带“”部分为可选内容。
第三篇:商务部办公厅黄海同志在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运综字[2004]99号 【发布日期】2004-09-30 【生效日期】2004-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商务部
商务部办公厅黄海同志在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
(商运综字[2004]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
2004年9月29日,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召开全国酒类市场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商务部党组组成员、部长助理黄海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深入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取得实效,提出了工作要求。现将黄海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四年九月三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办公厅
黄海同志在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9月29日)
同志们:
8月中旬,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出了对全国酒类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进展良好。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推进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刚才,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房爱卿司长宣读了三部局《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王晋杰司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孙秀媛副司长分别就流通和生产环节的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经委、河北省商务厅酒类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介绍了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再就做好这项工作补充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酒类市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个酒类产销大国。2003年规模以上各种饮料酒及酒精产量已达3300万吨,销售额1274亿元,税金210亿元,利润80亿元。酒类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酒类市场管理势在必行。
(一)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是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目前,在酒类市场上,仍有一些地方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地方保护,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有的在审批手续上对本地酒和外地酒实行双重标准,有的以“市场准入”为名增加审批、检测手续,有的对经营外地酒乱收费,个别地区甚至袒护本地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地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引起酒类企业和广大群众强烈反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针对肉、酒等商品开展打破地区封锁的专项斗争。这次开展的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是打破地区封锁专项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因饮用酒类商品发生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03年12月,云南省玉溪市假酒事件造成68名群众中毒,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今年5月中旬,广州白云区发生假酒事件造成50多人中毒住院,其中11人死亡;湖北、湖南等地也发生了假酒死人事件。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必须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务必抓实抓好,取得更大成效。
(三)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受酒类产品高利高税驱使,酒类生产经营企业数量众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无证生产、无证经营,流通秩序比较混乱,部分地区恶性竞争比较严重,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等问题相当普遍。湖北省宜昌市白酒小作坊普遍存在无证经营现象,证照齐全的厂家不足5%;湖南省在进行全省名优酒专项稽查中发现,越是高档酒,假冒越严重,80%的假冒名优酒集中在宾馆和中高档酒楼;辽宁省凌源市酒类管理办公室在近2个月整治散白酒工作中,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单位或业户100多家,查获不合格散白酒1000多公斤。这种状况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国务院已经把酒类专项整治列入2004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之一。
各级商务部门要会同工商、质检部门,充分认识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切实做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抓好专项整治活动
各地要按照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尽快消除体制障碍。从各地上报的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看,不少地方对破除地方保护的工作重视不够,还没有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部署下去。各地要坚持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快全面清理酒类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政策,废除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消除酒类市场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做到依法行政。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0月底前把本地酒类管理文件、管理措施以及清理的结果,汇总上报商务部、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
(二)全面开展清仓查库。各地商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清查工作。清查重点是酒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渠道、包装质量等情况;清查方式采取企业全面自查与政府部门监督抽查相结合,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自查结果进行监督抽查。对清查出的卫生质量有问题的商品,商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依法进行销毁,决不允许上市销售。
(三)集中开展一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违法行为的联合行动。各地商务、工商、质检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从本地实际出发,抓住酒类市场管理的薄弱环节,集中开展一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联合行动。要重点检查城乡结合部的集贸市场和餐馆等酒类经营场所,重点打击制售甲醇、工业合成乙醇勾兑酒类商品和仿冒知名品牌的违法行为。要强化酒类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酒类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要及时彻查一批大案要案,并将查处结果及时报送当地政府,同时上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并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
三、标本兼治,构筑酒类流通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酒类市场管理,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关系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关系到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酒类流通管理长效机制。
(一)加快酒类管理法制标准建设。为规范酒类流通管理,商务部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指导下,起草了酒类批发、零售企业经营规范两个行业标准,目前正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年内可望出台。同时,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借鉴国际通行管理模式,加快拟定酒类流通管理条例。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使酒类流通管理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二)全面推行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各地商务、工商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严把酒类市场准入关。实行酒类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资格审查制度,开办和经营酒类市场,必须具备良好的资信条件和资金实力,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实行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开办者要作为酒类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确保上市销售酒类产品安全。
(三)建立酒类流通信用档案。商务部以电子政务系统为依托,以酒类、肉类、蔬菜三种商品为重点,建立了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对各地经销企业的资信状况、良好信用、不良信用和产品信用等信息进行记录,构建信用监督和失信警戒机制,使之成为优秀企业的光荣榜、失信企业的黑名单、消费者的安全手册。该工作先在全国十大城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国推开。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该系统已在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子站上运行,不仅为十大试点城市,也为各省级及其它大中城市商务部门设置了管理窗口。各地商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建立健全酒类企业信用档案作为加强酒类市场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因地制宜推进这项工作。这项工作要和工商部门的信用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四)推进酒类流通现代化。陈旧的流通方式,是酒类市场存在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要大力发展酒类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的酒类连锁经营配送企业,鼓励大企业把经营网点延伸到乡镇农村和城市社区;大力推进酒类经销企业与生产企业直接挂钩,积极发展社区酒类专业店、专卖店,有条件的市场要设置名酒销售专柜。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酒类商品和一流的服务,使酒类经营向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五)宣传科学饮酒和合法经营。从10月开始,商务部将开展科学饮酒宣传活动。通过商务部网站、地方商务酒类管理部门上街咨询、制作宣传册、推介优秀企业和畅销品牌、新闻媒体集中报道等多种形式,提倡科学饮酒和合法经营,恢复和提高我国酒类行业的信誉。要向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宣传适度饮酒,认清过度饮酒有害健康,并引导其到合法经营渠道购买酒类商品,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和参与监督的意识。要向经营者强调树立守法经营的自律意识,使其自觉从合法经营企业购进酒类商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
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狠抓落实
整治酒类市场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务求实效。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三部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真正把加强酒类市场管理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措施来抓,把各项工作和责任落到实处。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工作不力,酒类市场混乱而又迟迟得不到有效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要追究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实施地方保护和为违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部局将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
(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部门搞好配合,互相通气,互相支持。要充分认识到行业管理部门与执法部门唇齿相依的关系,共同研究本地酒类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周密的整治方案,集中行动,步调一致,形成齐心协力、措施得力、高效运转的酒类行业监管机制。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调查取证和异地移送,防止地方保护,使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违法分子无处藏身。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报道酒类市场整治的成果,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引导消费者科学饮酒,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
(三)因地制宜,务求实效。这次三部局的《通知》是针对全国而言的,所提的要求比较原则。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地酒类市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操作性,各项措施要切实可行。要通过这次整治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决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更不能热热闹闹走过场。
同志们,中秋昨天刚过,国庆、元旦和春节将陆续到来,酒类消费已经进入了高峰期。中国有句老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对我们商务、工商、质检部门的同志来说,是“每逢佳节倍加辛(苦)”。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精心组织,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地搞好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酒类市场,改善消费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消费、满意消费、扩大消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经贸贸易〔 2001 〕 789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有关地方商委(行业办):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很快,对繁荣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商业网点建设中,也存在着布局不够合理、结构比例失调、业态功能雷同等现象,导致同业竞争过度,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为促进我国商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商业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现就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要按照 “ 十五 ” 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合理控制总量,突出发展重点,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商业活动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功能,商业网点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商业网点规划应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网点规划工作要建立在城市分区规划的公共设施建设分区基础上,重点提出网点数量、业态结构、网点规模、业主条件等内容。规划制订要立足于整个城市的发展,进行统筹考虑,将传统商业街、城市中心区、名胜古迹、旅游景区及市郊新兴商业中心区作为规划重点,结合社区划分进行布局。
(二)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商业网点数量多少、规模大小、档次高低,要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相适应,避免贪大求多、过分聚集和重复建设现象,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消费水平和市场环境特点、现有商业网点状况、交通设施条件,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网点的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规划。
(三)商业网点规划要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相结合。
商业网点规划应当充分考虑一个地区或一定商圈范围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于商业竞争不够充分的地区应适当增加网点,引入竞争机制;对于商业竞争相对充分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同业竞争十分激烈,经营难以维持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当进行严格限制,同时采取切实措施,限制土地使用性质、建筑功能的随意转变。
(四)商业网点规划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在商业网点布局及建设中,应当注重大中型与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根据不同商业区域的特点,确定不同业态、类型的商业网点规模和数量。当前,要注意控制大型百货商场、商品批发市场的盲目发展,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大力发展便民、利民的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组织形式。
(五)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环境整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
商业网点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不具备卫生、环保和交通通畅要求的网点不应允许开业。要通过制订商业网点规划,切实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规划范围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重点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沿海开放城市,制定大
型百货店、综合及专业仓储式超市、连锁店、综合及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的网点规划。其他城市是否制定商业网点规划,以及对其它零售业态是否制定规划,由各地自行决定。
四、具体要求
(一)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应统一认识,各部门加强协作。
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工商、卫生、交通、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各地经贸部门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共同做好规划布局、立项、审核及实施工作。
(二)商业网点规划应当具有可操作性。
各地经贸部门在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时,应当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同业竞争状况分析,充分考虑当地现有商业网点的数量、业种、业态和服务地域范围,深入分析新开店可能对当地交通、环境和就业的影响等因素,提出不同业态的大型商业网点数量和规模配置要求。
(三)对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应按照规划建立项目听证制度。
为了确保商业网点规划能够贯彻落实,应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经贸部门牵头建立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审议委员会。凡新建大型商业设施,都要由审议委员会以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政府规划、交通、卫生、环保部门和行业组织、消费者代表、社区组织及专家等方面的意见。经审议同意后,再提交授权审批项目建设部门受理。
五、组织实施
各地经贸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后,要维护规划的权威,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报告,通过必要的审议程序使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有条件的地方,对大型商业设施建设项目的预审程序也可以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各地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情况,请及时通报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
第五篇:商务部关于印发陈德铭同志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本站推荐)
商务部关于印发陈德铭同志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010-11-15 信息来源:商务部 视力保护色: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2010年10月21日,商务部在上海召开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党组书记、部长陈德铭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将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商务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五日
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2010年10月21日)
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全领域,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今后五年的重要任务,并提出坚持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菜篮子”不仅连着经济增长,更是连着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专题研究蔬菜供应问题,并下发文件进行部署。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保供稳价形势仍不容乐观。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一些地区相继发生了干旱、洪涝等特大灾害,对瓜果、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造成较大影响。10月份,海南遭遇了49年来最大强度降雨天气,灾情之重历史罕见,种植业损失严重。海南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这次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到当前市场,可能也会影响到全国冬季蔬菜供应。据监测,10月11日至17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蔬菜价格同比上涨50.4%。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市场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扎扎实实把蔬菜市场供应的有关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各地要围绕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有序的蔬菜流通体系,进一步做好加强流通设施建设、加大产销衔接力度、提高应急保供能力、完善市场监测预警、规范市场秩序等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细化“菜篮子”市场保障供应应急预案,加快完善蔬菜、肉类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立城乡之间、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应急供应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大宗农产品骨干企业在市场调控中的作用,并善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好“买难”、“卖难”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肉类蔬菜质量安全和供应保障水平,商务部、财政部决定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并于日前联合下发了指导性文件。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部署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开展相关经验交流。刚才,上海、青岛、宁波、大连、杭州几个城市的市长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和发言,听了很受启发,感到振奋和鼓舞。房爱卿同志代表商务部与试点城市签定协议,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下面,我代表商务部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肉菜是与百姓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食品。保障“一荤一素”的供应和质量安全,人民群众生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有了更大保障,满意度也会显著提升。作为最重要的两类农产品,肉菜流通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必然带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和流通发展方式转变。这两项任务完成好了,商务主管部门才算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反过来,如果肉菜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流通方式落后,商务主管部门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我们会同财政部,依托试点城市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促进肉菜流通的安全、高效,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一项转变流通方式的提升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追溯体系,是提高肉菜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基础依然薄弱,问题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肉菜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相关,质量安全状况更是备受关注。近年来曝光的“毒豇豆”、“瘦肉精”、“发光猪肉”等事件虽属个别情况,但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不仅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打击消费信心,而且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甚至产生了恶劣的国际影响。如果不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人民群众不满意,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更是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不断探索,着力推动解决。
流通领域肉菜质量安全问题多发,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我国肉菜经营集中度低,包装化、品牌化程度不高。90%-95%的蔬菜经营户是个体,散装和无包装蔬菜占87%以上;75%以上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是手工和半机械化操作,白条肉、非包装肉占90%以上,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难以落实。另外,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尚未建立统一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经营者身份、肉菜来源、流向及质量等信息大部分是纸质的、零散的,标准化、规范化不足,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多方共享,让不法分子有隙可乘。
建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不替代任何监管部门的职责。目的是使各流通节点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变“点监管”为“链监管”,既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又加强部门间的执法协作,实现肉菜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这样,出了问题可以很快查到责任主体,避免打击一大片。故意制售有害食品的不法分子将不敢肆意妄为,守法的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在食品质量安全上严格把关。追溯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大大增强商务主管部门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还可以为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提供帮助,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建设追溯体系,是发挥商务主管部门职能,加强流通行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实行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是《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硬性措施。鼓励和支持食品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记录食品的来源、流向及相关信息,是《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重要原则。《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商务主管部门在食品经营行业管理方面的职责。推动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商务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可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食品经营行业健康发展,对整个流通行业发展也十分重要。追溯体系建成后,流通信息的标准化、电子化就会实现,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就会更加规范,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会显著提高,行业管理与执法监管的协作配合会更加密切,肉菜质量安全就会更有保障,商务主管部门的作用也会更好地发挥。
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也是商务部支持和保障城市“菜篮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大中城市肉菜供应量平均70%以上来自外埠,本地菜比重持续下降,特别是北方城市本地菜比重更小,保障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责任,在稳定和提高城市自给能力的同时,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否则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会孤掌难鸣,出了问题也难以追溯源头。建设追溯体系,就是为了顺应全国农产品大流通的趋势,消除“信息孤岛”,逐步实现产、运、批、零全程的链式管理,加强市场监测及运行调控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保障供应和质量安全上为市长们提供服务,当好帮手。
(三)建设追溯体系,是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迅速发展,但总体上仍较落后,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传统渠道仍承载着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流通量。流通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设施简陋,方式粗放,98%以上的批发市场仍以现货现金、一对一的对手交易为主;流通链条长、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质量安全难以保障。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质量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为突破口,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是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最新研究表明,信息化已经成为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流通方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发达国家流通业的技术应用程度仅次于金融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为我们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物联网”、“智慧地球”、“未来城市”等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强大武器。建设追溯体系,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流通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优化肉菜流通交易和管理方式,促进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提高肉菜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创建放心肉菜渠道品牌,扩大品牌化、包装化、标准化肉菜的市场占有率;通过技术手段采集、分析、运用农产品流通信息,稳定以销定产的协作关系,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总之,从肉菜到农产品,从试点到覆盖全国,以点带面,流通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就会加快,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会大有希望。
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在全国10个省市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上海、青岛等部分城市探索建立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取得了积极成效。有的城市还将追溯产品扩大到了蔬菜,进行了积极尝试。特别是上海市,由于肉菜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起步较早,基础较牢,效果也比较好,为我们开展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充分说明,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是有基础的,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希望各位市长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同志高度重视,增强信心,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商务部、财政部印发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是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地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切实提高肉菜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流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兼顾多样性与统一性。
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是追溯体系建设的核心,没有信息技术支撑,追溯体系的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推进肉菜流通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多样性是指信息采集手段和载体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模式。当前,无线射频识别(RFID)、集成电路(IC)卡、条形码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和方式相对成熟。上海、青岛、南京等地采用比较成熟、成本较低的集成电路技术,成都、无锡等地则采用成本相对较高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每个城市的市场发育程度、流通方式、管理和技术基础、运行成本接受程度都有不同,各试点城市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技术模式,尽快把追溯体系建立和运行起来。
统一性是指采集信息的内容要统一,以满足互联互通要求。具体来说,要做到信息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追溯规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五统一”。肉菜是典型的全国大市场、大流通,建设追溯体系必须要着眼于实现全国流通信息的互联互通,方案设计既要考虑近期的现实需要,更要考虑未来全国联网的要求。如果各城市之间、各地区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将来全国联网就会难以实现;如果届时重新改造或另起炉灶,就会造成巨大浪费。我们已经起草了《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还将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为“五统一”提供支撑。
(二)完善法规标准,严格市场准入。
追溯体系是制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统一体,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支撑。立法的关键和难点是解决建立追溯体系的直接法律依据问题,在法律尚未对追溯体系信息化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要坚持多层次立法。商务部将在推进和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部门规章,或者修订《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细化《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上海、青岛等地的经验表明,结合城市流通管理实际出台地方性法规,是周期短、见效快的好办法。上海市规定生猪及生猪产品产销对接制度,青岛市规定实行“备案登记、查验换证、协议约束、品牌经营、联合监管、全程追溯”为主线的肉品流通监管新模式,为顺利推进猪肉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标准化是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重要基础和抓手,也是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本前提。没有标准,追溯很难实现。我们正抓紧编制流通标准“十二五”规划,力争3-5年内全面完成主要农产品流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一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合理确定农产品标准框架体系,加快农产品购销要求、等级、包装、标识、储存、保鲜、追溯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这项工作得到国家标准委的大力支持,2010年底前将有一批标准出台。二是鼓励流通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申请相关质量安全认证,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标准实施力度,督促市场主办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进货查验,强化市场准入管理,逐步做到无法追溯来源的产品不允许上市,上市的都可以追溯。
(三)抓住关键环节,夯实流通基础。
追溯体系的建设与流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流通基础设施越完善、现代化程度越高,这项工作就越容易开展。近年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先后开展了“双百市场工程”、“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农超对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再加上各城市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城市肉菜流通体系更加完善,为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把追溯体系建设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尤其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从蔬菜来看,要着力抓好批发市场电子化统一结算。目前,80%以上的蔬菜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城市。管住批发市场,就管住了城市蔬菜流通的主渠道。一方面,应统一政策要求,将全部大型批发市场尤其是一级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试点,否则,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就会有顾虑,担心因不公平竞争而遭受损失;另一方面,应在批发市场全部推行电子化统一结算,利用技术手段改造交易模式,从流程上强化对经营主体的管理,确保监管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满足追溯的需要。据我们了解,一些批发市场和经营户担心电子化结算后税费增加、商业秘密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从肉类来说,要进一步提高屠宰行业集中度。建好肉类追溯体系,关键在于管住屠宰环节。目前,一些城市定点屠宰企业数量多,条件参差不齐,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追溯体系很难建立起来,即使建起来也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希望各地结合追溯体系建设需要,按照规划压缩定点屠宰企业数量,把产能进一步向规模化、机械化、规范化的屠宰企业集中。昆明市利用调整城市布局的机会,将当地12家定点屠宰企业缩减为4家,优化了行业布局,淘汰了落后产能,提高了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值得学习借鉴。
(四)城市试点先行,逐步全面铺开。
总体工作部署上,我们将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选择城市试点主要是考虑:一是城市是肉菜主要销区市场。按年人均消费猪肉40公斤、蔬菜120公斤计算,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年均肉菜消费量分别达到4000万公斤和1.2亿公斤。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120多个,消费人口聚集,一旦发生问题,危害面和社会影响面都相当广。二是城市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超市等流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建设追溯体系有良好的基础。三是城市具有“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体制优势。具体工作安排上,2010年,我们选择上海、大连、青岛等10个有一定基础的城市,从肉菜“一荤一素”入手先行试点。下一步,我们将视情况把其他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纳入试点,并逐步扩大到水果、水产品、豆制品等其他农产品。今年未纳入试点的城市,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或自行开展试点;没有试点城市的省(区、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已有试点任务的省(区、市)也可以适当扩大范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在10个城市开展试点外,目前我们还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追溯体系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海南农产品辐射全国,追溯体系建设更为复杂,但是要参照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研究符合海南特点的追溯体系,尤其要考虑将来与全国的对接问题。
三、关于试点工作的几点要求
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开拓进取的全新任务。大家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按照《商务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商秩字[2010]279号)精神和今天签署的协议,把试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下一步向全国推广进而实现追溯体系的网络化和全覆盖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一)要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
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与过去相比,现在市长们不仅要让市民的“菜篮子”里面有肉有菜,还要让肉菜质量好、安全有保障。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成了,市长们管好“菜篮子”会如虎添翼。因此,希望各试点城市把追溯体系建设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总体框架,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推动。希望“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市长直接负责,建立以商务主管部门为枢纽,农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形成肉菜流通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齐抓共管的局面。
尽管试点的主体是城市,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加大协调力度,为试点城市在资金、人才、制度设计等方面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这项工作要尽可能地争取主动,希望各位厅局长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二)要进一步完善落实试点工作方案。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出台的任何一项政策措施,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各试点城市要在把握政策实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认真领会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方案。要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目标进度,细化配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实到位。大家务必要开动脑筋、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标准体系,为追溯体系建设及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要大力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追溯体系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各地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扩大内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要求,抓紧制定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并抓住国家推广应用物联网等技术的大好机遇,不断完善流通基础设施,着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包装化经营程度,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统筹兼顾,把指导推动追溯体系建设与“双百市场工程”、“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农超对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为试点城市提供支持。试点城市要把发展现代流通纳入本市重点民生工程,切实加以推动。
(四)要加强经费保障,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近两年,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并不宽裕。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4亿元资金用于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是很不容易的,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财政部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但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投入,仅靠中央财政资金是不够的,希望各试点城市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确保追溯体系能够建起来、用得上、可持续。
需要强调的是,财政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决不能浪费挪用,更不能贪污腐败。试点城市商务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财政部门,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切实用好管好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从制度上防范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等行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五)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转变政府职能、调动市场开办者和经营户发挥主体作用、吸引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不能由政府部门大包大揽。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树立积极参与追溯体系建设、肉菜质量安全有保障的优秀企业典型,引导消费者主动选购可追溯肉菜。还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追溯体系不断完善。
同志们,建设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民期盼、任重道远。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好,为改善民生和促进流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