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时间:2019-05-13 08:5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第一篇: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

文来源网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追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在抗战中的事迹,缅怀他崇高民族气节与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于今仍然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

在抗战中,作为华侨领袖的陈嘉庚先生,不仅带领华侨筹资支持抗日、组织南侨机工回国参战,同时以赤诚之心寻找苦难中国光明的曙光;而身处逆境时,仍临危不惧,心怀家国,以笔当枪,终于和全民族一起迎来抗日的伟大胜利,在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这段历史上,写下璀璨而辉煌的一页。

“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中华一条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危难的紧急关头,海外华侨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这时,年已64岁,在新加坡一直关注着祖国安危的陈嘉庚先生,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募捐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10月10日,来自南洋各埠的华侨代表集聚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总会主席。南侨总会作为南洋华侨抗日救亡的最高领导机关,实现了在抗日救亡旗帜下华侨团体的大联合。曾在报刊登出“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中华一条心”的誓言。陈嘉庚先生领导南侨总会,不遗余力地为祖国抗战提供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南侨总会代表当时全南洋800万抗日救国的华侨,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陈嘉庚先生带头每月捐2000元。

据当时南京政府财政部统计,华侨自1937年至1945年,八年中捐款共达13亿多元(国币),截至1940年10月,海外华侨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1万包,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自1937年至1940年总数达3000批以上。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有力地支援了祖国抗战。南侨机工三千多驰骋“抗战输血管”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侨总会,不仅在财力上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抗战,而且精心组织派遣多批华侨热血青年,直接回国参加抗战。

1939年初,在中国抗战进入危急关头,国内的汽车驾驶与维修人员奇缺。陈嘉庚应国民政府请求,自1939年至1940年间,从新加坡、马来亚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的机工3200多人,并捐献汽车310辆及其他物资,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南侨机工当中,既有普通司机、维修工,也有富家子弟、大学生、工程师等。他们纷纷放弃南洋优异的生活条件,分15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抗战第一线。当时我国惟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线路最长、运输量最大,被称为“抗战输血管”,大批战略物资由此运往抗日前线。

在滇缅公路上,常能见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一个华侨能出力,十个敌人九不回!”。

每个机工的身上,都有一段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有1000多人为抗战的胜利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陈嘉庚先生始终关心着南侨机工们的命运。1940年陈嘉庚还亲率南侨慰劳视察团前往滇缅公路慰问南侨机工。抗战胜利后,机工大多已失业,生活无着落。陈嘉庚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才使南侨机工的复员和返回侨居地问题得到解决,陆续有一千多名南侨机工几经辗转返回南洋,另外有数百人留在国内。1955年,陈嘉庚到云南、贵州视察时,又两次亲切看望了居留在祖国的南侨机工。考察延安认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嘉庚先生虽身在海外,却心系国内。嘉庚先生一向主张国共真诚合作抗日,共御外侮。为了慰劳国内抗日军民和考察抗战实况,陈嘉庚亲自发起并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于1940年3月回国考察。

陈嘉庚到重庆时,激动地向各界人士说:“我离开祖国已经十八九年了,对于国内情形,很欠明悉。但是我有一颗心,这颗心随时随地都惦念着祖国。”后来,嘉庚先生冲破层层阻挠,于5月31日,来到延安,受到边区中共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

嘉庚先生常与毛泽东晤谈,相互间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其中心议题仍是团结抗战大事。陈嘉庚恳切地说,一是希望坚持抗战,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二是希望国共合作,兄弟间一切摩擦都等打败了日寇再解决。在延安考察期间,陈嘉庚看到延安八路军的军纪严明,同仇敌忾,中国共产党人的坦诚务实,毛泽东“是一个好领袖”,这些都让陈嘉庚先生在茫茫的长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他“把民族的命运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身上”。从延安回新加坡时,很有感触地向侨胞们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正如廖承志先生生前所言,“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一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直至今天,在集美鳌园中的陈嘉庚墓碑的底座上,刻有一幅题为“延安各界欢迎会”的浮雕,刻记的就是嘉庚先生的延安之行。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领导民众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

1942年,新加坡沦陷,日军占领新加坡。日寇对陈嘉庚早就恨之入骨,认定他是“南洋抗日之巨头”。作为爱国华侨的领袖和代表,嘉庚先生一向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早在1938年10月28日,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给当时在召开的国民参政会发来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意在严词讨伐当时已当了汉奸的汪精卫。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力主抗战,反对和谈,坚决反对中途妥协的爱国精神,震惊海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过去日寇只是慑于华侨势力及陈嘉庚的崇高威望,难于下手,如今南洋均为日所占,日寇宪兵队日夜出动搜捕,悬赏百万捉拿陈嘉庚,到处风声鹤唳。

形势紧急,在各界爱国人士的掩护下,陈嘉庚不得不避难爪哇。当时的嘉庚先生已经六十九岁,在敌寇重围之下,仍心胸坦然。他曾写诗表明自己抗日的决心:“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避难之际,写成了一部三十多万言的《南侨回忆录》。这是陈老先生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身带毒药,随时准备以身殉国、以生命为代价为后人留下的珍贵华侨史料。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已是七旬老人的嘉庚先生重返新加坡。后来,重庆各团体也联合发起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到会者五百多人,郭沫若、柳亚子、陶行知、沈钧儒等都参加,毛泽东还特送条幅,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以赞颂嘉庚先生的抗战精神和崇高人格。(附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纪念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新中国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每年的9月3日。后来,这个日子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陈嘉庚先生抗战大事记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被公推担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10月10日,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10月28日,致电汪精卫反对其主张同日本和谈。

●1939年,领导南侨总会组织派遣南侨机工3200多名,分15批抵达滇缅公路支援抗战。

●1940年,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团返国到重庆、延安等地考察慰问。

●1941年,被公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组织南洋闽侨总会。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

●1942年,新加坡沦陷,避居爪哇三年。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重返新加坡。11月18日,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特送条幅,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下载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抗战中的华侨旗帜陈嘉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