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材学院思政工作汇报材料——立足实际谋发展 开拓创新求突破

时间:2019-05-13 08:0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材学院思政工作汇报材料——立足实际谋发展 开拓创新求突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材学院思政工作汇报材料——立足实际谋发展 开拓创新求突破》。

第一篇:化材学院思政工作汇报材料——立足实际谋发展 开拓创新求突破

立足实际谋发展 开拓创新求突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近年来,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从学院实际出发,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创新机制,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并完善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院领导、系主任、各年级辅导员等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了党委直接领导、一把手亲自抓的领导体制。同时,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院党委总牵头、党政齐抓共管的组织机构体系。该体系具体包括:一是由党委组织员、党委秘书、团委书记、各年级辅导员所构成的党委管理部门系统;二是由办公室主任、行政秘书、教务秘书、科研秘书等所构成的行政管理系统;三是由各系主任,学科组老师组成的教学工作系统;四是由院级党建办、团委、学生会、青分会、就业办、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六大组织构成的学生组织服务系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体系完备,形成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育人管理格局,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提升思政工作成效

1、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学院坚持抓好党支部设置向学科、专业、班级、研究方向、科研团队延伸,切实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教职工党支部基本实现书记主任两位一体,党员组织生活与教研室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学生党支部书记全部由辅导员兼任,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与党的建设融为一体。

2、学院把“三会一课”作为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力抓手,把“两学一做”作为“三会一课”的基本内容,做到学习教育有主题、有讨论、有收获,使其成为师生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锤炼的熔炉。把“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集中学习、(微)党课、志愿服务等形式,使其成为党员学习日、奉献日等。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引导党员定期强化思想政治素质训练,进行“党性体检”。

学院坚持以健全基本组织、强健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为主要着力点,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联系服务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和落实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重点规范了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培训、党员民主评议、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构筑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学院党委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立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学院每星期召开辅导员例会,进行教育培训和检查监督,研究探讨工作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还制定了《辅导员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在辅导员队伍中全面宣传贯彻“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倡导对学生有情有义,让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得有声有色,不断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

学院鼓励、支持辅导员开展思政理论研究,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探索,形成了不少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用价值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先后在《出版广角》、《教育现代化 》、《经验管理者》、《人才资源开发》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四、多方位搭建平台,构建多维团学工作体系

1、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强化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以各班团支部为基础,以“青马工程”教育实践活动和共青团“两学一做一争(即:学总书记系列讲话、学党章团章,做优秀团员,争当合格党员)”、“一学一做(即:学习总 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为依托,以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为骨干,搭建了我院团员青年理论宣传和学习的组织体系;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核心,以支部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构筑我院团员青年学习和宣传的思想阵地。

2、高度重视“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建设和“班团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好支部团员大会,团支部支委会和团小组民主生活会的平台,不断加强和巩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完善学院团员民主评议制度和团员证年度注册制度建设,不断丰富团课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班团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步伐,明确各班长兼任班级团支部副书记,不断强化团支部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化学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课外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研大赛、“中国梦、师大梦、我的梦”、教师节、国庆中秋节、“12.9”、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的教育活动,引领团员青年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体验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4、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我院团委拥有院级微信公众号1个,新浪微博1个,各班级都建立有班级微博,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学院、学校团青工作信息,积极借助“青年之声”平台和“易班”平台加强了解和贴近广大青年,为更好服务广大青年而不断努力。学院团委还成立“化韵”文学专刊编辑部,已多次出版期刊,为传播正能量,展示青年的思想才华提供平台。同时学院还成立有化材学院工作领导小组和辅导员QQ群,为全院同学提供及时信息处理和服务支持平台。

5、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为不断推进我院和谐校园文化发展步伐,增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我院团委主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活动,如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才艺大赛、蓝足球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赛事。在不断增强院级学生组织和各班团支部凝聚力的同时,还为青年大学生展现自我,提升个人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学院第二课堂建设注入新活力,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添光彩。

五、做好资助规划,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学院在对学生的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助困先行”工作理念,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校发各类资助文件精神,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学院资助工作组织健全,建立了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班级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为了使资助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我院关于资助工作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资助工作的宣传、落实以及检查提供了依据,使资助工作有序进行。

学院公平、公正、公开的资助工作,有效缓解了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同时,学院定期对受助学生进行调查回访,认真落实资助款项的发放,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切实用到贫困学生身上。学院的资助工作,坚持资助和育人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自立自强、诚信处事的观念,帮助大学生丢掉贫困带来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全面发展。

六、强化事务中心建设,打造高效服务平台

学院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是在学院党委和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帮助下,以本科生为主体组建的学生工作团队。中心立足于学院学生工作,以“学生第一,服务至上”为指导思想,秉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三自”原则,以“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为工作宗旨,围绕“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工作目标,改变学生工作的传统模式,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协助学院开展面向全院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帮困助学、专业成长、生活服务等各项学生事务工作,从服务层面构建一个优化育人环境的平台,力求为广大同学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体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中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学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事务中心立足本职,突出“一站式服务、自我管理并 举”的亮点,有序的高质量的践行了中心的工作宗旨。

学院创造性地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政教育工作,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和特色,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和丰硕的成果:学院有机化学学科教工党支部获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物理化学学科教工党支部获全省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多个支部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师生多人次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9级张槐乾同学因在7·2护校治暴中的英勇表现,获“感动中国之感动贵州”十大人物称号、“第三届贵州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荣誉,受到了省、市和学校的大力表彰,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0级胡益同学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益、张槐乾获贵州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教师许亮以总成绩贵州省和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分别获得贵州省和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一等奖,被授予全国中华总工会和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学生多人次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的奖励。学生多人次在学校历届教学技能竞赛、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竞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院多年被评为学校社会治安先进单位。基于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我院培养的学生素质高,专业扎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我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中央精神和校党委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有信心,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扬长补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开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小学学校工作汇报材料: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维南区第三实验小学现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楼6座,综合办公楼1座,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教学班43个,在校学生1950多名,教职员工139名,学历达标率100℅。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美教室等各种功能室配备齐全,功能完善,教学仪器、资料及音、体、美器材等内部设施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学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宗旨,确立了“追求卓越,超常发展”和“继承、借鉴、创新、发展”的学校精神及“高质量,有特色,塑名校,创品牌”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办学思想,秉承“让每位教师发展,让每位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立足长远,面向全体,实施“一二三”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立足一个转变——转变教干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制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抓教师观念、知识、方法等的更新,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把学习作为更新、提高的有效途径。一是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学习重点,扎扎实实抓好教干教师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通过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标的学习,教干教师们能够把教学实践很好的与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进行对照,找出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二是坚持周集体理论学习制度。每周二下午办公时间组织教师集体理论学习1小时,主讲人由业务教干、骨干教师轮流担任,主讲人事先有目的的捕捉新的教改信息,并结合教学实践形成书面材料,交学校审批。实现经验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以课堂作为学习的阵地,要求教师做到“六勤”:勤学课;勤听课;勤研课;勤评课;勤跟课;勤反思。为此,组织了大量的“听课—说课—评课—反思”实践学习活动,让教师们在这些活动中不断钻研,努力探索,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抓好教师的读书,开展了“读专著、学报刊”活动。每学期都要编印以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等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集,及时传递教改信息,努力让全体教师始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最前沿。以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山东教育》为主,开展 “读报刊、学报刊”读书论坛活动,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二、搭建两个平台——常态问题教研和名师联盟教研 1.搭建“常规、问题教研”平台,强化教师问题意识(1)以“问题教研”为抓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遵循“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活动流程深入开展问题教研。排查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制订计划——根据教研主题,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若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实践。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这次校本教所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经验及时传递,使教研深入教学一线,直接服务于教学,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分析原因,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

(2)夯实常态教研,于日常管理要成效

抓实集体备课。积极推行教学通案,按照“检测—先导课—主讲—研讨—个体修改”的活动流程,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在活动中,加大教师教材研究情况的检测频率,检测成绩记入教师业务量化积分,督促教师加强对教材和通案的研究,搞好初备,引导教师自觉培养独立钻研、把握、解读教材及设计教学的能力。实行级部主任先周备课签字制度,对教师备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在常态课中,加强对通案使用情况的监控,把备课的质量高低与课堂教学效率紧密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备课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实现“备以致用”。发挥教干、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教干包靠“教研组”,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给以指导;教干定期、不定期听课、听推门课,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准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握主体方向。教干积极开展“下水课”和“当一天学生”的活动,开研究课,做学术讲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搭建网络教研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学习、研究的阵地作用,在学校网站开设了“高效课堂论坛”、“优秀课例”、“教

育博客”等栏目,为全体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二是充分利用新浪网“UC视频直播互动平台”开展网上互动教研,实现了“不花钱”“不出门”就能聆听到专家报告、观摩到名家课堂,并在网上开展互动研讨、交流活动。

开展以“磨课”为主题的课例活动,大兴课堂研究之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我们青年教师更加需要“磨”。为此,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大量的好课多“磨”活动。基本程序: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一次教学——重构教案——二次教学——反思研讨——提升总结。“磨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每个主题确定一名教师进行两次或多次执教,这种磨课方式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种是备课组选一主题,两名或多名教师依次执教,最大化的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强化了课堂研究的力度。同时,每学期坚持开展好“同讲一课”活动,坚持青年教师的过关课、汇报课,学科教研组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的达标课、优质课的课例制度。开展多层次、多课型课堂达标活动,达标活动以推门听课为主。加强课堂的刚性管理,对老样子、且效率低的课,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2.搭建名师联盟教研平台,充分发挥团队智慧

为团结名师,增强凝聚力,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名师队伍在校本教研中的中坚力量作用,学校成立了15人的“名师联合会”,设立工作室,制定了联合会章程。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一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成立攻关小组,针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体攻关,及时反映教师在思想、教学、生活上的动态情况,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学术交流。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向教师们展示研究成果,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三是举办主题论坛。每两月举行一次主题论坛,每届论坛提出一个主题,特邀一位嘉宾(教育专家)主持、引导,大家共同探讨,形成共识。通过论坛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们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带徒弟。每位联合会成员都带2-3名徒弟,带他们“登堂入室”。五是读书沙龙活动。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汇报读书心得、收获,提高名师队伍的文化品位。

名师联合会的成立,为名师之间搭建起通畅交流的平台、发展的平台,推动和促进名师在思想、业务等方面不断提高,为尽快锻造一支数量可观的名师团队,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实现三个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自能高效课堂、学生综合素养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1)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几年来,学校立足于带好每一位教师。遵循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的理念,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努力做到把成长的道路铺到每个教师的脚下。一是全程全员培训——搭建学习的平台。成立“教师学校”,进行全员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管理、教育心理等方方面面,开展“洗脑运动”,通过大运动量的学习讲座,使全体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二是学习、实践、反思——搭建工作平台。把“理论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开展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技能等系列研修学习,让老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小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丰厚文化底蕴,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发展模式,打造学习型团队。充分发挥名师、名家“专业引领”作用,聘请专家成立“导师团”,到校集中指导,导师们主要学科教师集中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课、点评,备课、指导。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组成“专家军团”,开展“师徒”结对。大力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将“同伴之间的教学观摩”作为重点来抓,积极倡导好朋友间相互听课,使大家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三是创造各种机会——搭建展示平台。学校积极为教师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教学技能大赛等;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争取市区教研部门的支持,让老师们尽量在一些教研活动中露脸,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各种锻炼的机会。四是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搭建支持的平台。学校从财力、物力及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年安排的教师培训费用近20万元。

(2)以六项基本功训练为抓手,抓好校本培训 ①练掌握新课标的基本功。要求教师“四弄清”:弄清教学目的和任务;弄清培养能力的要求;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及各册教材、各单元、各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采取的方法是:学、考、评。②练使用教材的基本功。要求做到是“三准一活”:即对知识点的认识要准,对重点把握要准,对训练项目的掌握要准;组织教材和选择教法要活。采取的办法是:一是请老教师传帮带;二是大力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以年级观摩课为龙头,开展切合实际的帮教活动;三是要求写好教学反思。四是以集体备课为主阵地,把使用教材作为集体活动的主要内容。③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加快,有计划的抓好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使全体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④练通用基本功。开展以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

为主的通用基本功训练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能达到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的目标。加强日常练功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展示活动,促使教师教学基本功再上新台阶。⑤练教学技能基本功。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说课评课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等。⑥练教育科研基本功。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加强教师训练情况的考核,提高教师练功的积极性。把教师平时的学习、培训等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多年来,我校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本着“确定目标,拜师求教,骨干引领,整体提高”的原则,多措并举,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依据“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结构层次,突出阶段重点和目标,搞好个人发展规划。同时,建立起了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跟踪落实,促进教师自身提高。第二,重视各级教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通过开讲座、上示范课、带教研组等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登堂入室。对有潜质、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压担子,定任务,大力扶植,重点培养,尽快培养成为各级骨干教师。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建立健全成长记录袋,把帮扶情况详细记入档案。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到“四个三”。一是过好“三关”:基本功关、业务关、科研关;二是学会“三课”:听课、评课、上公开课;三是练好“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四是读好“三书”:教科书、专业理论书、教育理论书;对“四个三”计划的落实,学期末进行评估,对青年教师和导师写出定性的总结和评语,指出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师徒、同伴之间定期互相听课、评课,探讨教学中的有关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群体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第三,建立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机制,推动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开展“教坛新秀”“学科首席教师”“教学能手”等评比活动,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并颁发奖牌。

几年来,先后培养了省级教学能手1名,沂蒙名师2名,市级教学能手12名,区级骨干教师28名,初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可观的骨干教师队伍。

2.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转变观念,排查问题,明确高效课堂的标准。几年来,我们把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开展了大面积的“高效课堂”专题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实现理念引领。组织全体教干深入

课堂,开展“查摆”问题活动,逐科排查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课堂教师大家谈”活动,明确各科努力目标,确立了鲜明学科核心任务,努力形成各科特色,提升学科品位,制定了各科高效课堂的标准。

二是吸收、移植先进教改经验,搭建课改高平台。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分别到苏南、北京、青岛、潍坊、莱芜等先进地市参观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避免在课改上“走弯路”。目前,我们主要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有潍坊、泰安、莱芜等地课改经验。除了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亲赴先进地区学习之外,我们还坚持利用网络与他们联络,开展校际间的网络教研,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课改,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聘请各级专家、区教研室领导等到校指导,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支招”,提升课改水平。

三是确立课改理念,明确课改方向。我们在充分学习、摆查问题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确立了“尝试、自主、建构”为我校总的课改理念。在此引领下,我们确立了语、数、英各科课堂教学改革基本策略。即:语文“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策略;数学“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策略;英语“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策略。

四是成立课改组织,集体攻坚,典型引路。一是整合教师资源,打造名师团队。组建了校级名师联合会,并设立名师工作室。二是在名师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课改小组。课改小组成立后,各小组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进行了课改实验工作,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即:小学语文构建了“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构建了“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英语构建了“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小组坚持每周学习制度,由业务校长主持,每周召开课改调度会,课改教师汇报课改得与失,就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集体攻坚,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

五是整体推进。为推广学校高效课堂模式,我们开展了“树标---学标---达标”活动,从领导班子带头做起,然后是骨干教师,再然后是全体教师,先示范、后观摩、再达标。同时,设立课改贡献奖,评选“课改之星”活动,充分调动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个体到群体,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2)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建立教研、教科研、督导、培训等处室合力推进工作的联动机制。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组织、督促检查、调研、工作推动、经验交流和推广和对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督查等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推进实践研究活动深入开展。②教研室以教材和课堂研究、指导为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优化的深度研究,为全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③教科室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科研重点,组织好课题立项、研究、指导、服务和成果推广工作并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为学校提供具体的研究策略和学术支持。④督导室加强对“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的专项督导,以此促进学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课堂。⑤名师联合会发挥资源优势,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为学校学习实践有效教学及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鲜活案例,努力创建高效教学资源库,构建教师对话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功能。

3.着力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1)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①循序渐进,分类制定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学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不同的要求,制定《学生学习习惯目标要求》,如低年级侧重于基本的读、写、听等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侧重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使用学习工具等学习习惯,高年级侧重于自主探究、学习反思、灵活运用、熟读精思。这样各学段均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深化。实施时,各班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近阶段的总体要求,分解成若干板块,若干细目,逐条落实,要求讲究实效,不走过场。②以知促行,激发兴趣。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逐步导行。在认知环节,避免以往死记硬背的方法,从“需要”和“兴趣”出发:在主题班会上引导学生根据学校《目标要求》中的内容,分项逐条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学习常规,并让学生以歌谣、快板等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③强化训练,落实养成。把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形成良好的学风结合起来,重点放在“主动”、“认真”两个方面,以班主任为主,其他任课教师为辅,对学生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形成了各科教师的有效合力。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采用“家校联系卡”、电话等形式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了家校合力,有效地巩固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④注重检评,完善激励。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检评,并把其作为教师量化积分中的一部分,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

养成教育进行检评、反馈,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小型的适度的竞赛活动,诸如“一周无错题”,“谁的作业最认真”,等活动,并在班级内开设异彩纷呈的“收获台”,比比谁收获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多。这些方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3)抓好读书学习和特长培养

以《维南区中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实施方案》为纲领,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真正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建设好班级图书交换站,成立读书小组,读书课每周一个主题,上好读书课,举办好读书节,广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写作竞赛等活动。重视读书兴趣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指导,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才智,使每位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让书香充满校园。广泛开展特长教育,增加特长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努力做到每位教师都带一个特长队,为学生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学校先后组建了“蓓蕾艺术团”、“七彩虹美术社”、“雏鹰文学社”、“童稚书法社”和“金星运动队”五大艺术团体,长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并实行一班两牌制,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爱好,班班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全面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

(3)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寓意深远”为主旨,设计建设校园整体人文环境,先后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用于学生活动的星河广场、北大广场、大唐广场、清华广场、南开广场、九龙广场、生肖园广场等七个文化娱乐场所,建起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长城微缩景观”、“孝藕荷花池”、“大唐芙蓉池”、“中华世纪圣坛”及“大漠驼铃”、“荒漠树桩”、“唐风古韵”、“龙泉”、“石林”等十多处大型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仅“中华世纪圣坛”景区,在高近20米的雄伟的华表周围,依次错落有致地围绕着“三皇五帝”、“中国历代帝王”、“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二十四孝”、“三十六计”、“五十六个民族”、“三字经”、“百家姓”、“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二十四节气”等图文并茂的精美石雕,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既是师生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也是师生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最好课堂。这些景点的设置,再配上精美的知识牌、简介牌、古诗名言牌等,使整个校园移步易景,景景相连,起到了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人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以校园环境为依托,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几年来,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取得可喜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合作学习、科技教育、作文教学等重大课题实验基地,潍坊市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规范化学校、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

下载化材学院思政工作汇报材料——立足实际谋发展 开拓创新求突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材学院思政工作汇报材料——立足实际谋发展 开拓创新求突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