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材料)

时间:2019-05-13 08: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材料)》。

第一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材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大黄村位于大英镇西北部,地理位偏远,号称“大英镇西伯利亚”。全村十六个村民组,1316人,362户,耕地面积3221亩,主要生产一麦一稻或一油一稻。全村党员54人,下设五个党小组,党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创新意识不强。

近年来,大黄村的经济纵向比有发展,但横向与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相比,生产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步伐不快,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农民缺乏农村实用科学技术

农民习惯于种植小麦、油菜、水稻,主要是靠过去各级行政宣传、推动和推广,使他们掌握了优良小麦、油菜、水稻的种植技术。而现代高产、商效的农业生产靠的是的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比如说科学养鸡、养猪,靠的是新的科学养殖技术,有的党员群众想干但不敢干,怕投投入生产成本而收入不高或亏损。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二是缺乏农村实用的科学技术。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民增收。

一是道路制约了发展。大黄村级主干道多年失修,路面高低不平,车辆无法行走,农民种的西瓜等农副产品无法外运,小商小贩不愿上门收购。二是生产用水制约了发展。大黄村地处丘陵,易涝易旱,全村3221亩农田的农业生产全部依赖于村三级电灌站,而电灌站所有设备均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产品,严重影响农村的生产用水。三是土壤不良、田块不平制约了发展。常年施用单一肥料,造成土壤不良,全村农田多数没有经过低细致改造高低不平,不利于大面积发展经济作物。

三、农民负担仍然较重

现在虽然国家不再征收农民的农业税及以前的三提五统,切实减轻农民的不少负担,但农民仍然要承担许多必需的和不少预见的负担。比如说:

1、小孩上学。国家现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还没有全部免除学费,一旦小孩上了主高中和大学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据调查:一个小孩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最少花费十三万元,这笔开支对目前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2、生灾害病。生病是人人不可避免的,高昂的医疗费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国家公务人员有医疗保险作后盾,而农民却必须自己掏腰包,往往是一个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一场病花光所有的积蓄。

四、农民思想守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不快。农民思想保守、落后,习惯于种植常规农作物,每年主要种植小麦、油菜、水稻。全村3221亩土地,种蔬菜和经济作物的仅的200亩左右目的是图省事,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勤劳致富精神。

五、村党支部在发展生产上的宣传、推动力度不够。农村税费免收后,村党支部主要抓学习,计划生育和社会稳定等工作,因无资金来源,在宣传和推动生产上年做的工作很少。全村生产发展主要靠农民自发行动缺乏宣传力、推动力,村干部,党员缺乏带头作用,仅靠几个带头致富的农户自然带动是不够的。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要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同样离不开村党支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基础、是核心。因此村党支部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做直接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新的形势下,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呢?

一、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农民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较大。为此,我们村党支部一定要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一部分因贫困而失学或辍学的中小学得以完成基础教育,做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目前很多农民子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难以继续深造,而是步入社会加入到劳动力大军之中。针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参加一结职业技术学习,为其日后求职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

在国家扶持农民增收的前提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总的看,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深度还不够,水平还不高,还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十分广阔,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二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能单纯地依靠数量增长、外延扩张,要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业成本。

减负、节本,实质上就是增收。目前由于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农产品价格走低的问题一时难以明显改善;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在减弱,农民外出打工的困难增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问题使得当前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因此,要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休养生息。减少农民的不合理开支,可以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条现实途径。

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目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合理地安置剩余劳动力,不仅能创造相当可观的社会财富,而且对一个地方的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大黄村去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0人,按照每人每年6000元计算,全年因外出务所得70万元,仅此一项就使大黄村人均收入增加近600元。村党支部应积极与镇劳动服务站联系,掌握信息,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近年来一系列加强农业、支持农村、富裕农民的政策,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这“四个没有”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因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话”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农村基础建设逐步加强,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建成。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小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调查

今年暑假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农村贯彻新政策问题。在这短几天里,我受益匪浅。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待在学校学习,很少了解学校之外的情况。所以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个任务,让我们有机会去体验学校以外的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我这次的主要任务是调查了解农村是如何落实新政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群众奔小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理解和把握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

第一天去村委会宣传部门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十一五”时期的新农村该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必须把握的。对此,《建议》提出了五条标准,也是五点基本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为增强农业富裕、农村繁荣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活富裕,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营造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

村容整洁,是指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村舍整洁卫生,布局科学合理,社会治安良好,农民安居乐业。

管理民主,是指进一步健全农村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各项利益,使农民享受到更高、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接着三天,我去采访了村干部,大概了解了一下村里的初步计划,随后又跟随干部和各负责人到处走访查看了一下,以下是获得的资料。

二、汪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奋斗目标

1、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全镇着力培育、壮大蔬菜瓜果、棉花,水稻几大特色农业,同时,加快发展地方草鸡、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确保全年经济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2、扩大农村三产总量,在发展规模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提高三产专业村发展水平,扩大药材、板凳、五金、钣金、纺织、服装、古董等三产专业村的规模,力争各个专业村的专业户再发展20%以上,全镇三产从业人员增加500人以上,在总劳动中占比达42%以上。要做好医疗保健、养老托幼、网上销售、仓库储运等新兴三产项目开发工作,大力拓展三产发展领域,要兴建投入50万元以上三产项目5-8个,以项目建设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3、搞好建筑企业,开发建设市场。

实行招商选资,扩大外资投入;拉长外贸短腿,扩大对外出口;鼓励出国就业,扩大劳务输出等等,以及党委对道路建设、水利建设、集镇建设、大文化建设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党委提出的2010年的奋斗目标,各项事业都要有新思路、新举措,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发展农业上,一抓高效农业,二抓项目农业,三抓质量农业。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抓好三个大块,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集镇建设,三是大文化设施建设。

第五天参加了居委会干部会议,感觉干部对自身的要求都挺高的。对干部有了深深的敬意。真是人们的好公仆。

三、党员、干部要树立四股风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党员干部要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改善,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好四股风气。

1、树立一股拼搏争先的风气。

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些人还缺少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有的只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缺乏远大的目标,工作做到哪里是哪里;有的认为当先进麻烦多,当后进批评多,不先不后居中游最稳妥。作为党员干部,要自觉地增强竞争意识,敢于同同行挑战,敢于同左右比高低,在争先中创造出一流的工作水平。唯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奋力拼搏,就一定到达胜利的彼岸。

2、树立一股真抓实干的风气。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要求每一位干部“在实干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所谓真抓实干,就是要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出实绩,要象贤高村那样,逐步建成沟河成网、水质清爽、土地成方、绿树成行、大棚成片,体现田园风光,环境优美化,管理标准化,设施配套化,产品高效化,投资多元化,培训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建造大公园、大花园、大菜园。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重的,要求是高的,困难是大的。如果一个干部布置工作时夸夸其谈,抓工作时蜻蜓点水,汇报工作时弄虚作假,瞎说一气,其结果必然是上级不信任、群众不喜欢、工作上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要党委、政府一声号令,必须坚决响应,闻风而动,具体实施时雷厉风行、扎扎实实。凡能开一次会议解决的事争取不开第二次,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明天办成的事不拖到后天;能在下面办的事不带到上面来“研究”,能自己干的事不推诿给别人干,真正把各项工作抓到实处、落到实处。共产党员要做到“三干一吃亏”,首先是肯干,其次是会干,第三是带领群众一起干,在各种利益不好平衡的时候,自觉自愿地吃点亏。

3、树立一股勤政廉洁的风气。

作为一个基层干部,要做到勤政廉洁,首先自身行为要正。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带领群众前进,干部自身必须做到“身正”。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牢固,勤于政务的态度要端正,秉公办事的原则要坚持,否则说话办事就会缺乏号召力,指挥人家就失灵。其次,自身形象要好。

四、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步伐奔小康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因此,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需要。

1、提高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已成为三大不可逆转的趋势。从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来分析,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再不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膨胀,四海茫茫宿何处,土地减少,十亿敖敖吃什么?在旧社会里,我们的祖祖辈辈搞传统农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熟棉花一熟麦,头发种来雪雪白,今年指望明年好,明年仍然一件破布袄”。解放后,毛主席领导农民翻了身,但人民生活改善进度不快,主要原因是大货隆,突出以粮为纲、队为基础,劳动强度高,农民收入低,七点钟八点钟,队长天天喊上工,学习毛选一刻钟,安排生活二十分钟,跑到田里九点钟,做出生活磨烊工,铁搭柄上撞瞌睡,未到点心望烟囱,一天只拿8分工,年终分配寥寥无几两手空。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联产承包,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的积极性才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老百姓才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可打这样一个比仿:“初高级社是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一摇;人民公社是石桥,风吹雨打不牢靠;联产承包是幸福桥,人民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产业结构调整是金桥,创收致富有门道,百姓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好。”

2、认真学习外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进经验。

解放日报曾经报道过“四亩转乾坤”这篇文章,介绍湖南省桃江县红云村农民杨国峰家有4亩地的庭院,一座气派的楼房建在鱼塘上,鱼塘的东头有二个猪圈,猪圈上挂笼养鸡,猪圈下砌二个沼气池,鱼塘北边是一行柑桔树,鱼塘的西南栽种着时鲜蔬菜,鱼塘上还爬着一架葡萄,寸土必争,物尽其用。而杨国峰的奇特之处在于种养殖的物质循环在他的庭院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天趣盎然。楼房下是鱼儿纳凉的去处,楼房里的厕所粪便直达鱼塘,粪便掉入鱼塘喂鱼,鱼塘上点燃的沼气灯通宵达旦,诱来无数飞蛾,坠水的飞蛾成了鱼的上好铒料。猪圈上养鸡落下的鸡粪喂猪,猪粪流入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气渣出口通向鱼塘再喂鱼。鱼塘里放养青鱼、白鱼、黄鲢头、鲤鱼、鲫鱼和甲鱼。柑桔树行间蓄水放养牛蛙、栽种茭白。鱼鳖混养三大好处,鳖的上下窜动为鱼塘产生氧气;鳖吃病鱼、死鱼,避免了鱼病的传染,鳖粪还是鲢鱼爱吃的铒料。柑桔树行间蓄水放养牛蛙,既满足了柑桔对水的需要,又使牛蛙得以柑桔树庇荫。4亩地里,杨国峰完成了“种、养、喂、烧、排”自然生态大循环。在我们德胜,种4亩地以上的人家不少,许多人面对黄土背朝天,一熟棉花一熟麦,去掉成本每亩净赚七、八百,少则二、三百,急得日里夜里睡不着,迫切需要改良品种,改进布局,调整结构,科学种田,提高效益,这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是欢迎的,但到底怎么调、怎么种,不少农民缺少门路、缺少信息、缺少资金、缺少技术,迫切需要领导的关心、干部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引导农民认真学习在结构调整中的先进经验,带领他们外出走走,让有条件的村民出出远门,开开眼界,把外地的经验带回来。即使对比较困难的农户,也要组织他们在本镇范围内取长补短。

3、鼓励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创新发展。

农业这一行,看起来象花工多、成本高、劳力强、收入低,认为致富潜力不大。其实农业是一门科学,搞好了,决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财源滚滚。例如文俊4组村民邓兴华,利用暖棚培育蔬菜的科学办法,种植反季节蔬菜,春天卖卖韭菜芽,夏天出售大山药,秋冬季节卖番茄,一年四季好价格,七楼七底楼房砌了一长埭。种植业的发展只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有好,就大有前途,大有奔头。实践证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摇钱树、聚宝盆。

在我镇,养殖业的发展为农村发财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例如,贤高村7组农民吴永平和吴永鑫,兄弟二人合作养鸡有信心,前几年首次养鸡亏本8万不灰心,总结经验和教训,继续看书学习动脑筋,调查市场摸行情,扩大规模添本金,第二年养鸡6000套,获得净利13万,一次扭亏增了盈,两家老小笑盈盈。近几年养鸡市场变行情,养户增加添竞争,吴家兄弟有信心,科学养鸡动脑筋,年年净赚十万八万不费心,继续越干越有劲。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前几年鸽子的销路越来越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退休教师吴玉兰和张仁道,每月二、三千块旱劳保,生老病残有依靠,可以高枕无忧活到老,可是他们觉得清闲无事没劲道,寻找养鸽致富道,采取自繁自养加自销,只需买点鸽饲料,利润效益斜气高,年年钞票赚到一提包,存入银行藏支票,困梦头里都在笑。

总之,在市场经济十分繁荣的今天,寻求致富项目,拓展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加快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结构调整质量。鼓励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创新发展,发挥农民的一技之长,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解决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活思想。

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在全镇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一部分群众中还存在着不求进取的思想观念。一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些人只求小发展,不求大跨越,满足于“一天三屯白米饭,老酒一天吃二餐,一只晕来二只素小餐,天天一包红塔山”的自满情绪。有些人家有外来收入,贪图享受,肉打饱,酒洗澡,香烟当柴烧,家中楼房高又高,产业结构调整脑后抛,于是不求进取、缺乏远大的目标。二是一味求稳,怕把风险的短期行为。这种人光满足于在责任田里种点油菜种点粮,收多收少不去讲,做好生活荡白相,嘴里薄汤汤,手里白相相,穿着粗光生,他们前怕儿狼后怕虎,杨树叶子怕落破头,只求低水平,不求高质量,只图年纪,不图名气。三是无所作为、消极懒散的精神面貌。这些人老是东游游西荡荡,三天二头牌打打,输脱钞票眼睛白洋洋,逢年过节一副寒酸相,年终要吃救济粮,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剩脚撬,活一天算二个半天,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四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这种人光是死呆板板田里做,不动脑筋找门路,肯定没得铜钿多,日子倒是蛮艰苦。俗话说,开了门头七件事,婚丧喜庆人情行里,吃穿住用,油盐柴米,有些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老人生病,支出多收入少,如果一直搞传统农业,只能在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只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解放出来,才是唯一出路

五.我对干部的建议

上述四种对象虽占比不多,但在各个村里都有类似情况。我们党员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对小富即安的人要开导他们开阔眼界,不要坐井观天。要让他们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先进在前头,结构调整争上游,富裕幸福创一流。对一味求稳、怕担风险的人要给他们鼓气、助威,要让他们明确竞争就是战争,市场就是战场,要稳中求进。按老常规办事,保持老蓝颜色不能改变面貌,只有拼搏,才能幸福。对消极懒散的少数人要严肃对待,教育他们勤劳致富,必要时,把他们从睡懒觉的床上拔起来,从牌桌上拉下来。对因循守旧的农户要帮助他们学技术、找项目,必要时给予解决资金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尽快接受新事物、落实新项目、寻求新发展。

我们应当确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一人致富只是优,万家致富才是乐”的思想,积极引导农民当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副业生产的行家里手、个私企业的能工巧匠、新时代的创业者,自己富了不忘大家富,使全镇人民共同走上富裕道路。

六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结束了,虽然有点累,但是还是非常高兴,能够真正的走进生活,体会生活,感受到农村的新变化以及未来的美好图景。让同时也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劳动很艰辛,因此我们要珍惜粮食和一切食物。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确立“一个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从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带领全村人民一心想小康、二手抓发展、三产新突破、四方齐动员,达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吃穿不愁、八马园全、究竟怎么样、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要把德胜镇建成农业特色大镇、工业重镇、建筑业强镇、城郊服务业新兴集镇、三大文明建设先进乡镇,使汪集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镇更新,使汪集成为新洲区的优秀小镇,共创未来,携手前进。

第三篇: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导言:

1,调查目的: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出具有美好蓝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表现突出,我们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为以后走入社会,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蓉中普通村民,村干部及各对蓉中建设有特殊贡献的企业负责人。

3,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采访,上网收集资料调查方法。

4,调查时间;

2010年暑期。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未对蓉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深入调查之前,我们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进行了解,为以后的调查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进程明显落后于城镇。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反差很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巨大反差。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巨大反差。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存在巨大反差。四是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存在巨大反差。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方针。扩大内需的潜力在农村,出路也在农村。正如温家宝总理讲的,“只要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农民的收入能够持续增长,中国就不愁发展的空间”。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一方面有利于刺激和扩大中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农村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创造对原材料工业品的大量需求,解决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好地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果农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本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30年,蓉中人用自己的双手,智慧和勤劳,把原本落后的村庄,建设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代表。

在经济建设上,一个“耕种无土地、就业无岗位、生计无着落、创业无出路”小小村庄,经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竟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2008年,这个占地不到1平方公里、仅有2659个人口的村庄,创下6.3亿元的生产总值,上缴国家税收1500万元,村财收入达11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2300元。2009年,全村生产总值和税收要比去年净增50%,至少缴纳税收2200万元以上。每一个数字无不在说明这蓉中经济的惊人发展。

当然,这些进步是远远离不开蓉中乡镇企业的发展。其中,莱克石化企业就是重要的例子。

在07年金融危机面前,莱克石化没有趴下,短暂匍匐后,攀上了高亲并喜结联姻:东风一汽、重汽集团、北京公交集团、黑龙江燃碳集团、上海通用、安徽江淮和一大批摩托车用油单位与莱克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产油从4万吨增加到6万吨,生产、销售、效益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状况。

莱克自身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同时,还不断延伸产业链,以莱克石化为龙头,拥有陶瓷工艺、针织制衣、塑料制品、五金汽配、包装手袋、纸箱加工等2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村里各项事业取得很好的发展。既为莱克企业节省了成本,又使村里增加至少5000万元产值。

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蓉中的四个70%:蓉中村现有企业18家,高科技企业占70%,本地农民变成工人的占70%,农民纯收入中来自企业的占70%,“回归”创业企业占70%。高科技的涌动,农工身份的变革,收入结构的改变,“游子”的大量回归,史无前例地冲击着蓉中村的每个人,历史意义上农村的“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为养老”等一系列传统观念不是靠外力而是靠自身力量正发生根本的裂变,新观念、新思维、新风尚、新经济的集合,正演绎着新农村发展方向。

在文化建设上:蓉中尤为可贵的是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历来重视先进文化建设。根据调查,近年来蓉中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文化节上,表演了充满乡村特色的舞狮、老人腰鼓、踩高跷等节目„„目前拥有国家一级图书馆“李成志图书馆”,全省最具规模的农家书屋、文化中心、体育活动休闲中心、老人活动中心、文化艺术团„„蓉中村的文化建设不仅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逐渐形成了“蓉中文化”品牌效应:“蓉中村艺术团”与东方歌舞剧团的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一、二届蓉中文化节,和正在组建的“中国农民合唱团”,彰显了文化的软实力村里。

蓉中村的发展实践表明,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促进、保障和提升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蓉中村各个阶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经济先行,突出文化引领,强化党建保证,兴起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结论

蓉中村是“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代表,以“小村庄建设大文化”的理念赋予新农村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把建设的立足点放在促进农民致富的信息化建设上,把建设的切入点放在关心下一代教育的基础上,把建设的关节点放在激发群众积极性的文化建设上,用高雅文化与乡村文化对接,用先进的思想占领农村宣传阵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现已逐渐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蓉中村第三届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是蓉中村的一件盛事,也是泉州市、南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喜事,对于全面深入推进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人文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

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记×镇×村党支部×村隶属×镇,全村总人口890人,总户数235户,党员总数34人,非党积极分子14人,后备干部3人,每年都有1-2名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组织当中,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5030元,村级集体收入达到了×村有史以来的最高点——20万元。几年来,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勤政为民,按照“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转变观念,各项工作成绩显著,连续被区委授予“先进党支部”、“五好村党支部”、三个代表学教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一举甩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村”帽子。×村取得如此好的工作成绩,主要是党支部严格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带领全村群众奋发图强、埋头苦干的结果。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四句话、二十四个字:

一、向荒山要效益×村具有山多地少、人多地少、林业资源丰富、农民具有发展果树生产所需的思想和技术基础等特点。几年来,支部班子不断调整思路,面向实际,开发荒山。×村的石场,闲置多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党支部与村委会经过多方论证,将其承包给一组×经营,签订了5年合同,村集体得到承包费1.2万元,使闲置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部分农户因为发展果树生产,嫌自留山太少,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将集体管理的荒山承包出去,既解决了农户发展生产的实际困难,又为村里增加了收入。几年来,党支部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以板栗为主的干鲜果产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以20xx年为例,×村农民寒富苹果收入近4万元,艳红桃收入10万元,板栗收入60万元,仅果树一项,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村在面向荒山要效益的同时,积极做好土地文章。20xx年,两委班子在尊重一组四组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河东200亩土地对外承包种植沙参,使原土地承包者多收入3.4万元。

二、建果园调产业×村现有耕地近800亩,人均不足一亩,如何让农户在如此少的耕地上,尽快奔上富裕路,如何让农民尽早地从中国加入世贸给农业带来的冲击中摆脱出来,如何让农民紧紧地围绕在党支部周围,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始终是围绕支部班子的一大难题。几年来,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论证,调整了主攻方向,明确提出了“上山”的口号,大力发展以板栗为主的果树业。截止到现在,×村板栗高接换头1000亩,嫁接优质板栗近3万株,嫁接率达到90以上,为了鼓励村民发展板栗生产的积极性,20xx年春,村集体积极对外联系树苗,并且拿出4000多元钱,补贴给农户,实现当年新植板栗苗2.5万株;为解决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栽果树的实际困难,党支部向驻镇×部队求援,×团长带领238名子弟名,苦干一天,挖果树坑1.2万个。到现在,×村果树栽植面积已达3000亩、6万余株。果园建起来了,如何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经过×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上级资金75万元,于20xx年秋天进行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20xx年底,项目竣工后,将极大地缓解农民的生产困难。

三、抓党建促团结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地位。几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思想建设方面,党支部重点抓了骨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他们要服从于大局、服务于大局,号召他们先富快富,引导他们做农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经过几年努力,×村党员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勤劳致富的本领大大增强。村支部、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在全体党员的大力配合下,得到了全面发展。组织建设方面,×村党支部在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三年来,发展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12名,后备干部3名,发展有文化、懂技术的一线党员4名。20xx年,×到外地考察后,积极发展中草药种植业,起到了科技、经济的先锋带头人作用。注意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作风建设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几年来,凡是重大决策都要召开联户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讨论,实行村务公开。支部成员洁身自爱、廉洁自律,坚持与腐败现象作斗争,做到了不吃、不拿、不卡、不要,保持支部班子的纯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干实事聚民心土地联产承包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逐渐淡化,如何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新形势下党支部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几年来,×村党支部以“干实事”为手段,以“聚民心”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解决群众的生产困难,党支部联系板栗苗,向部队求援挖果树坑;补助近千元,为三户困难家庭雇工嫁接板栗。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

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记×镇×村党支部

×村隶属×镇,全村总人口890人,总户数235户,党员总数34人,非党积极分子14人,后备干部3人,每年都有1-2名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组织当中,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5030元,村级集体收入达到了×村有史以来的最高点——20万元。几年来,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勤政为民,按照“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转变观念,各项工作成绩显著,连续被区委授予“先进党支部”、“五好村党支部”、三个代表学教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一举甩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村”帽子。

×村取得如此好的工作成绩,主要是党支部严格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带领全村群众奋发图强、埋头苦干的结果。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四句话、二十四个字:

一、向荒山要效益

×村具有山多地少、人多地少、林业资源丰富、农民具有发展果树生产所需的思想和技术基础等特点。几年来,支部班子不断调整思路,面向实际,开发荒山。×村的石场,闲置多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党支部与村委会经过多方论证,将其承包给一组×经营,签订了5年合同,村集体得到承包费1.2万元,使闲置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部分农户因为发展果树生产,嫌自留山太少,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将集体管理的荒山承包出去,既解决了农户发展生产的实际困难,又为村里增加了收入。

几年来,党支部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以板栗为主的干鲜果产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以2003年为例,×村农民寒富苹果收入近4万元,艳红桃收入10万元,板栗收入60万元,仅果树一项,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村在面向荒山要效益的同时,积极做好土地文章。2002年,两委班子在尊重一组四组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河东200亩土地对外承包种植沙参,使原土地承包者多收入3.4万元。

二、建果园调产业

×村现有耕地近800亩,人均不足一亩,如何让农户在如此少的耕地上,尽快奔上富裕路,如何让农民尽早地从中国加入世贸给农业带来的冲击中摆脱出来,如何让农民紧紧地围绕在党支部周围,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始终是围绕支部班子的一大难题。几年来,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论证,调整了主攻方向,明确提出了“上山”的口号,大力发展以板栗为主的果树业。截止到现在,×村板栗高接换头1000亩,嫁接优质板栗近3万株,嫁接率达到90以上,为了鼓励村民发展板栗生产的积极性,2002年春,村集体积极对外联系树苗,并且拿出4000多元钱,补贴给农户,实现当年新植板栗苗2.5万株;为解决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栽果树的实际困难,党支部向驻镇×部队求援,×团长带领238名子弟名,苦干一天,挖果树坑1.2万个。到现在,×村果树栽植面积已达3000亩、6万余株。

果园建起来了,如何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经过×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上级资金75万元,于2005年秋天进行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2006年底,项目竣工后,将极大地缓解农民的生产困难。

三、抓党建促团结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地位。几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思想建设方面,党支部重点抓了骨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他们要服从于大局、服务于大局,号召他们先富快富,引导他们做农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经过几年努力,×村党员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勤劳致富的本领大大增强。村支部、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在全体党员的大力配合下,得到了全面发展。

组织建设方面,×村党支部在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三年来,发展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12名,后备干部3名,发展有文化、懂技术的一线党员4名。2002年,×到外地考察后,积极发展中草药种植业,起到了科技、经济的先锋带头人作用。

注意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作风建设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几年来,凡是重大决策都要召开联户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讨论,实行村务公开。支部成员洁身自爱、廉洁自律,坚持与腐败现象作斗争,做到了不吃、不拿、不卡、不要,保持支部班子的纯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干实事聚民心

土地联产承包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逐渐淡化,如何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新形势下党支部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几年来,×村党支部以“干实事”为手段,以“聚民心”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解决群众的生产困难,党支部联系板栗苗,向部队求援挖果树坑;补助近千元,为三户困难家庭雇工嫁接板栗。

了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投资3.5万元为一组和二组的村民打自来水井一眼,100余户村民用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2000年,党支部向黄金局争取资金3000元,向工商局争取资金5000元,为困难户××家盖了三间新房;2002年,支部书记免费提供砂石料,支委××义务出车,支部向上争取资金1万元,为困难户××建上了新房;2003年,多方筹

措资金,为老劳模××翻建了住房。

为了解决群众的出行困难,2001年修复300延长米堡路(××到××家);2002年6月份,总投资29.7万元,长1.5公里的村路铺上了柏油。这条路的修建,是“三个代表”活动深入开展的结晶,是一条凝聚民心、鼓舞干劲、村民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2004年,修800米延长米的柏油路。三年来,投资2万多元,修桥2座,直接受益群众达到50多户,近200人。

为了解决群众就业难、致富难等问题,×村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三年来,新招商企业2户,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50余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每年可达到37万元左右。同时,党支部积极鼓励本村有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村民创办民营企业,大量吸纳本村劳动力。现在,×村民创办各类民营企业3户,吸纳劳动力70余人,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60余万元。

×村党支部在创建“五个好”工作中,充分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两委班子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切实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中起到了骨干带头和示范引导的作用;坚持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两委班子关系协调、运行规范、服务高效;大力发展党群共同致富组织,两委班子具备了为农民服务和办好社会事业的能力;坚持不断加强和完善“三大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下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集5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 计科(1班) 王玮计科(2班) 李斌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协会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忙

    协会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忙 盐都区楼王镇渔网窗纱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支部一班人围绕做大做强渔网窗纱优势产业,带领全镇农民放手大胆发展渔网窗纱产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专业......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