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所梅乐村申报第六批省级文明村典型材料(原为第五批省级文明村)

时间:2019-05-13 08:5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所梅乐村申报第六批省级文明村典型材料(原为第五批省级文明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所梅乐村申报第六批省级文明村典型材料(原为第五批省级文明村)》。

第一篇:-3.所梅乐村申报第六批省级文明村典型材料(原为第五批省级文明村)

壮大农村经济

夯实发展后盾

构建和谐新村

——泸西县向阳乡所梅乐村申报第六批省级“文明村”创建纪实

“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美起来,头脑活起来”,这是泸西县向阳乡所梅乐村多年来推进和谐文明新村创建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所梅乐村更是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结合“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四群”教育工作,以“壮大农村经济,夯实发展后盾,构建幸福新村”为目标,以““抓好党建带群建,促进增收建和谐”为指导,通过“党群联建,干部带动促发展;调优产业,后勤服务促增收;夯实基础,加大投入强后劲;文明创建,多轮驱动促和谐”四步曲,推进了村子物质、精神、生态等五个文明建设的进程,实现了“富裕村”与“文明村”建设同步,连年被评为县、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州级文明村。

一、基本情况

所梅乐村位于向阳乡政府北部,距县城32.8公里,距乡政府9.8公里,距村委会2.5公里,全村有农户200户78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7人,占总人口的38%,是一个彝汉杂居、乡风淳朴、村民勤劳的小山村。境内海拔1970米,年平均气温12℃,正常年降雨量1200毫升。全村有耕地1232.5亩,人均耕地1.58亩。粮经作物以包谷、烤烟、万寿菊、洋芋、生猪和羊养殖为主。该村林业资源丰富,周边都是生态竹林及树木,空气清鲜,森林覆盖率达43%。近年来,交通、教育、农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不断通畅,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渠道得到拓宽。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9元;全年粮食总产40.7万公斤,人均有粮520公斤。由于环境优美、群众精神风貌好,2003年6月,— 1 —

被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第三批“文明村”称号;2006年至2008年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四批“文明村”称号;2009年至2011年被授予第五批省级文明村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群联建,干部带动促发展。所梅乐党支部、村小组结合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四群”教育工作,坚持把“党群联建,干部带动促增收”作为工作第一要务,从“抓党员、建队伍、强服务”入手,常年坚持“三会一课”、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制度。近三年来,组织本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杨善洲、李林森等先进事迹11次600余人次,并奏响了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示范曲”。针对近年来,向阳乡逐渐发展起来的三

七、万寿菊、膜下烟种植等新产业、新技术,为解决村组群众在增收致富中存在的畏难情绪,村党支部、村小组提出并实施了1名致富党员干部联系1名贫困党员、1名非党致富能手和1名非党贫困户的“四位一体”产业带动模式,积极在示范带动中帮助群众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实现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通过党员干部带动示范和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工作,所梅乐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内环境更加优美宜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2011年,列入“四群”教育县属部门和干部职工及乡级干部职工挂钩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减少到只有两户。

(二)调优产业,后勤服务促增收。近年来,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村党支部、村小组奏响后勤服务“增收曲”,及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群众的服务力度,保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一是优化结构促增收。该村党支部、村小组指导群众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新途径,— — 2

在巩固玉米、蔬菜和啤酒大麦等农作物基础上,引导群众种植万寿菊、烤烟、三

七、半夏、草乌等经济作物。2008年,村党支部引入“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与昆明等地蔬菜公司签订订单,发展蔬菜种植,亩产值达到1600余元,实现村民增收10万余元。2009年,该村因地制宜,加大田块的轮作力度,推广啤酒大麦种植,促进“烟麦”更替种植向高效、优质发展,使烤烟生产与小春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实现烟、麦双丰收的可喜发展态势。2010年,发展三七110亩,2011年发展万寿菊700亩,2012年增加到1500亩,形成“一村有多品,家家有项目”的增收路。二是优化服务促增收。2010年,在三七产业发展中,针对少数不法分子偷盗三七的现状,组织小组干部及党员种植户组成三七防盗联防小分队,昼夜到田间地头巡逻,为110亩三七产业保驾护航。2011年,在发展万寿菊、烤烟产业中,要求每名小组干部或党员分别与2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3对,为群众讲解技术要求,帮扶群众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2012年,在万寿菊育苗和烤烟产业发展中,针对群众用水难的实际,协调生产送水车2辆,免费为群众提供育苗和移栽用水;三是优化培训促增收。三年来,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群众达2300余人次,使全村93%以上的群众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先后有35名村民领到了“绿色证书”;开展“种植能手、养殖能手、致富能手”等评比活动6次50余人次,提高了群众运用科技、创先争优意识,依靠科技增强群众致富能力,促进了村子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年来,累计发展万寿菊、烤烟种植和生猪、肉牛养殖户180余户,发展32户群众栽种草乌、半夏等中草药。该村人均有粮从2000年的230公斤增至2011年520公斤,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510元增至2011年的2619元。

(三)夯实基础,加大投入强后劲。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小组开

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3次,通过讨论,理清了发展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一是打牢基础强后劲。2006年,村小组积极投工投劳,修缮了全长约2.5公里的进村公路,改善了运输条件;投资40余万元硬化了全长约3公里的村间道路, 实现从村到乡、村内各通道均为水泥硬化路面,改善了生活坏境;2007年,投资10万余元,群众投工投劳2500余个,拉通了自来水,家家安上了水龙头;2010年,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整合资金38万余元建盖徐汇所梅乐小学一所,有效解决了校舍紧缺问题。2007至2011年,通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实施改水、改厨等计划,以每户补助1000元的标准,建起了“三配套”沼气池,缓解了生态压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每口补助2000元,兴修田间小水窖60余口,改善了农业灌溉用水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二是生态治理强后劲。该村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作用,加强对村民的健康卫生、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村党支部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组织村民定期打扫卫生,启动卫生改厕和沼气配套工程,建成垃圾池,做到人有卫生厕所、畜有卫生圈舍、杂物堆放有序。同时,创造性地发展林业资源,设置护林防火员,开展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活动。2006至2009年,该村为充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村党支部、村小组带领村民在荒山上种植8900多亩华山松;2011年,组织完成中幼林抚育生态疏伐877亩,形成高原绿海,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美化了环境。通过生态治理,所梅乐村基本实现了“不见炊烟饭菜香”,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四)文明创建,多轮驱动促和谐。所梅乐村充分发挥新农村文化宣传员和治安联防联护队作用,加强对村民的公民道德、文明礼仪、法律法规和志愿服务教育。一是创先争优促和谐。近几年,通过开展 “双学双比双带”、“五 — — 4

好家庭”、“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女强人”等评比表彰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乡风文明。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参评率达100%,形成了讲文明、讲卫生、顾大局、争先进、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二是以文化人促和谐。2008年,组建文艺队一支,采集反映新农村新风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等素材,在彝族祭山、春节等重大节庆日,自编自演山歌、舞蹈等节目20余个,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性情。三是联带帮扶促和谐。所梅乐村小组围绕“乡风文明”的目标,积极开展联带帮扶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形成“济困帮带,关心妇女,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关心贫困党员、孤寡老人的生活。2008年、2012年,乡党委、政府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为激活干部群众头脑,汇集民智民力,先后把所梅乐村列为“党建带妇带团”党群联建试点村,充分激发了广大妇女、团员及群众参与“五个文明”建设的热情,形成村干部奋勇当先、群众积极响应、村务有人管、公益事业有人干的良好氛围。2011年,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契机,通过“1+N”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子的方式,扎实做好鳏、寡、独、孤、残等困难弱势群众的帮扶和救助工作。四是依法治村促和谐。结合乡党委、政府“四亮四创四评”活动,建立健全《村民小组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等,让群众贯彻参与决策,参与管理,保障了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采取召开会议、文艺演出等形式,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加强对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成立了村治安联防队,与公安部门协调配合,开展治安巡查,有效预防了违法案件的发生,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多年来,全村无集众上访、无吸毒人员、无打架斗殴事件、无开展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等现象,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民事纠纷调解率为100%。

全村义务教育“两基”成果巩固率为100%。群众自觉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全村连续多年实现无多孩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家里有房子,楼上有粮食,包里有票子,领好独生子,和和美美过日子。”成了所梅乐村民生活的生动写照。

三、存在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所梅乐村现有党支部兼文化活动室面积狭小,篮球场地年代较长,设施陈旧,已经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总量偏小。下一步,所梅乐村将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发展山区特色小产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二是结合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政策,加大群众文体活动场地投入力度,力争筹措资金25至30万元改造现有活动场所;三是结合草原生态奖补机制,严厉打击毁林开荒、滥采乱挖等行为,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把所梅乐建成向阳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生态示范新村。

如今,满载着团结、文明的硕果,承载着和谐、富裕的纽带,所梅乐村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迈进!

— — 6

第二篇:姑塘村申报省级文明村材料

立足市郊区位优势 打造生态文明村落

--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申报省级文明村材料

一、姑塘村情况介绍

姑塘村地处京沪线以东,清流河以西,南接乌衣镇,北与龙蟠街道办事处相邻,面积15.9平方公里,耕地15000亩,现有36个村民组,2006户,人口8109人,党员175名。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腰铺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土地整治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中心村规划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初步形成了“房新、村美、人富”的美好乡村建设新格局。区委、区政府将姑塘村列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中心村和2012年美好乡村建设市级示范村,力争达到2013年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要求。

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创新思路、扎实苦干,着力打造“开心农庄、新型社区”美好乡村建设格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建成联排房368套,建成多层住房510套。建成了45亩风景优美的杏塘公园,三座公厕,塑胶篮球场及群众看台,建成20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综合楼和楼前的3000平方米农民健身广场,建设1500平方米幼儿园,4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院,3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兴建了工农路、姑塘路、新村A区、B区主干路,拓宽胜利大道,新安装了26盏路灯,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达100%。

二、姑塘村创新管理,打造文明和谐乡风美

姑塘村两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忘抓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形式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打造整体文明素养。

一是抓机制建设。村“两委”在大力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完善农民自治组织建设。村两委推选了一批公益性强,文化素质高,在当地有威望、有影响、有志于家乡建设的能人为理事会成员,成立了新农村建房理事会,建立了统一指挥、统筹兼顾、协调有度的运作机制。

二是抓阵地建设。村里规划建设了1600㎡村部综合楼,配套建设一个300㎡的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包括农家书屋、乒乓球室、棋牌娱乐室、道德讲堂及文娱健身活动场所,为创建文明、丰富文化生活提供阵地保障。

三是抓宣传。环境造就人、环境塑造人,新村要有新形象。姑塘新村面貌全市可数,文明素质也要有新的提升,两者要相映。为此,村里利用会议、宣传单、宣传栏、宣传标语、文化墙等形式,倡导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和谐。强化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理念和氛围。

四是办活动。力求通过举办活动推进文明建设。姑塘村有举办农民蓝球赛传统,至今已延续举办了22届,参赛队伍由本村扩大到全区、至市级部分篮球队,是全区农民文体活动的一个亮点。在区文教局的支持下,村里新建了一座标准化塑胶场地篮球场,配备观众席等体育设施,大大改善了场地条件,提高了农民运动水平,2012年6月份在我村成功举办了滁州市第四届农民篮球大赛。而一到晚上,篮球场上灯光健身舞更是大多数村民乐于参与的好活动,每年年关船灯活动也更是让村民喜闻乐道。

五是评先进。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开展评选“孝道、守法、致富、清洁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活动,并广泛宣传。力求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村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村民,以文明的家庭激励村民。努力引导教育村民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和谐文明生活,努力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六是学雷锋志愿活动,村里成立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专门的志愿者服务人员,每月定期举办志愿者服务活动,更好的让村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便利。

三、姑塘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带来的收益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从最容易见到实效的村巷道硬底化、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取得突破,逐步延伸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从美化外在环境到美化人的心灵,到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生态保护到发展生态经济,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农民得实惠,到密切党群关系融洽村民关系,广大农民群众从创建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

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让广大村民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

通过创建文明环境和文明生活,姑塘新村不仅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景观独特雅致,村民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现在的村民打麻将的少了,参加娱乐休闲锻炼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邻里和睦团结的多了;乱倒垃圾的少了,讲环境卫生的多了;说脏话的少了,讲文明用语的多了;家中脏乱差的少了,庭院整洁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关爱集体荣誉的多了,这“几多几少”正是姑塘新村创建生态文明宜居村落所带来的实效。

姑塘村村民委员会 2013年8月25日

第三篇:3群金村关于申报2008-2010省级文明村的报告

随县尚市镇群金村关于申报2008--2010 省级文明村的报告

随州市文明委:

我村是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首批命名表彰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几年来,我村在市文明委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为中心,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动力,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巩固发展文明单位建设成果,取得明显成效。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领导班子统筹规划创建目标任务,整体部署和扎实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班子自身建设好,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廉洁高效,是一个团结协调、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富于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清正廉洁、广大干部群众拥护和信赖的领导班子。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目标要求,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群团组织建设,各类组织健全,目标明确,发展有序,活动经常。建立了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和商务活动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建立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建立了以村干部代办为主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和记载,切实做到了“有事我来办、有结我来解、有难我来帮”。村党支部的每个党员都实行一帮一活动,每个党员联系一户困难村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经济发展实绩突出。一是带领村民加大结构调整,利用荒坡大力种植油桃,如今全村共种植油桃6000亩,年油桃销售收入1800万元,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二是成功地举办了四届桃花节,每年吸引游客逾10万人到桃花园中踏春赏花、休闲旅游,到“农家乐”品尝农家饭,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按照“山上油桃,山下葡萄,园中养鸡,架下种菜,池边垂钓,路旁餐饮,主业突出,辅业发达,乡风醇厚,设施齐全”来布局全村的产业,促进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

3、思想道德建设良好。坚持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相结合,经常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三德”、“三观”教育活动、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等,全面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制素质、文明素质。

4、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三年来兴建了一个200平方米的演艺台,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和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各一个,对长4.5公里的通村路、4公里的通组和景区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对5口堰塘进行了硬化,确保了安全,也使得700余亩的农田受益;兴建了无塔供水设施,解决了70余户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5、环境面貌得到改善。村“两委”制定了以村道管理条约、源头保护条约、环卫组织制度、卫生奖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公约,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负责全村的日常卫生清理工作,有效地改变了以前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村民乱倒乱扔垃圾等生活陋习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6、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我们注重加强安全保卫、值班巡逻、定期排查等工作,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违法违纪案件,计划生育、晚育、综合节育率都保持在100%,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

总之,我村在文明村创建中,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已经具备省级文明单位的基本条件,现正式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同时,恳请市文明委对我村的文明村建设工作给予更多、更细、更具体的督促和指导,以推动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早日建设更高规格、更高级别的文明村。

特此报告。

2010年10月28日

第四篇:XXX村关于申报省级文明村的报告简介

XXX村

关于申报省级文明村的报告

市文明办:

XXX村地处XXX,位于XXX、距市中心广场3.5公里。全村居住人口536户,175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48户,704人,中共党员30人。全村占地面积1327.2亩,其中村庄占地约300亩,企业用地约106.39亩,山坡地退耕还林面积920.81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600元,为全区富裕村。市级文明村,党建示范村。

近几年来,我村积极响应镇上号召,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基层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提升文明村创建工作水平,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近年来,全村以“双联”活动为载体,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原则。通过评选“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科学新风尚。使得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村委多方筹资,建成新农村住宅楼8栋306套,建筑面积36951平方米;其中住宅29443

平方米,服务区551平方米,村级阵地及办公区857多平方米,商铺3524.67平方米,地下室2573.33平方米。实现了户户都住上了新楼房的目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另外投资60多万元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并对全村凡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村民,每人每月发放补助金100元。努力做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今后,我村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把创建省级文明村作为当下奋斗目标,加强组织建设,及时成立创建文明村活动小组,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团结协作,精心安排创建计划,积极组织全体村民开展共建共创活动,确保省级文明村创建成功。

特此报告

XX村委会 2014年5月29日

第五篇:我县积极做好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

我县积极做好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

为进一步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有关规定,省文化厅决定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根据通知精神,我县文化馆组织人员积极做好申报工作。

此次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或独特性;具有世代相承、活态存在的特性;在省内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目前,我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9项,县文广局和县文化馆紧紧抓住此次申报的机会,精心组织,择优推荐,将更多富有我县地方特色,具有传承价值的项目推荐到省级平台,并对照申报要求,在已列入市级名录的非遗项目中认真筛选、论证,推荐传承保护成效显著的项目参与申报,力争我县能有更多的非遗项目入选省级名录。

下载★-3.所梅乐村申报第六批省级文明村典型材料(原为第五批省级文明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3.所梅乐村申报第六批省级文明村典型材料(原为第五批省级文明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