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共5篇)

时间:2019-05-13 08:3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雄故事》。

第一篇:英雄故事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被选为村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等。1945年1月,参加了西社夺粮战斗,同伙伴们扛粮装车,众口称赞。同年10月,背着家人只身到汾河贯家堡,参加了妇女培训班,被选为小组长,潜心学习。在当地召开的反霸群众大会上,登台发言,揭露和痛斥恶霸地主残害人民的罪行,受到区里表扬。结业回村后,担任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办冬学,帮助烈军属解决困难,支前和慰问部队等。

1946年春,县里下达200斤纺棉花任务,限期20天完成。她带领妇女昼夜苦战,提前2天完成,获全县第一名。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再三恳求党组织把她留下坚持地下斗争。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给他买药治伤,并精心护理直至痊愈返队。12月,敌人频繁出击云周西村,并捕走我地工人员石三槐等,形势日险。家人劝其撤退上山,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其转移。次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敌人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自白”。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志,并相许给她一块土地。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接着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连长恼羞成怒,指使叛徒把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和71岁的陈树荣,用铡刀杀害。敌连长问她:“怕不怕?”她坚定地回答:“死也不投降!”她镇定自若地问:“怎个死法?”敌连长狂叫:“一个样!”并命令机枪对准群众:“把这些人全扫光。”她斩钉截铁地喊道:“不许残害群众!”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 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邱少云的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详细故事

邱少云雕像

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邱少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进攻,大韩民国节节败退,向美国等盟国求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当日杜鲁门总统授权驻韩美军攻击朝军。7月7日联合国通过84号决议,授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武力干涉朝鲜战事。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组建东北边防军(后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中国可以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作战。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场形势逆转,朝鲜人民军溃退。因为朝鲜对中国封锁了军事情报,所以战争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致使中国领导人对此颇有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还是表示要支持朝鲜。中国政府表示坚决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打击朝鲜人民军,但美军不予理会,军队向中朝边境推进,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地威胁着刚满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关键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英明地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英雄的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并肩作战,抗击侵略。

在艰苦的反帝斗争中,中朝两国人民风雨同舟、祸福相共,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于战场上,为了完成潜伏任务,严守革命纪律,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最后的牺牲。

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万恶的

邱少云

旧社会、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穷人当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卖、被强迫捆绑拉去当了壮丁。

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

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指示:“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

邱少云之弟邱少华看望哥哥生前所在连队

统。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要使52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不能有一个人暴露目标,确实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 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邱少云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于战斗前夕,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写着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52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

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邱少云看到还在准备顽抗的敌人,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敌人。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名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通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这一切,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了内心的高兴。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数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邱少云想到要更好地打击敌人,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像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同志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云和战友们深深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就全完了,想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牢记着部队首长的嘱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虽然烈火在一点点地在他身上燃烧,但邱少云还是忍住剧痛,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直到最后牺牲,他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他们都在呐喊:“为邱少云同志报仇”。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凯歌声中,指战员们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视着英雄牺牲的地方。那红色的腾腾烈火中,闪现着英雄的巨大形象。

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邱少云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中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振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雷锋、王杰„„,特别是在98年的抗洪救灾的英雄的人民

邱少云烈士墓

解放军为保卫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安全,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为党和人民又立了新功。

共,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于391高地战场上,为了完成潜伏任务,严守革命纪律,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最后的牺牲。像千千万万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战士,他们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和朝鲜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的舍小己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邱少云烈士将永垂不朽!

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课文中写道:抗美援朝战争中,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准备占领“391”高地。距离敌人只有60余米,就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突然,邱少云被敌人扔燃烧弹烧到了。在这时,邱少云只要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忍受烈火烧了半个多钟头,也没发出一点声音。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500人,奉命于11日晚潜入上甘岭右翼阵地“三九一”高地前的开阔地里。在潜伏过程中,邱少云被美军盲目发射的燃烧弹烧着壮烈牺牲,时年26岁。

邱少云的两次报功和他奇异的牺牲经过,引起了《人民日报》的随军记者郑大藩的注意。他在看了邱少云的简要事迹后,产生了两个疑问:其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后燃烧起来,还是从远处一点点燃烧的?其二是他的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邱少云烧死的经过?两个疑问使他一直想对此事弄个水落石出,却苦于部队作战行踪不定,无法调查。

史料留有这样的记载: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邱少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志愿军总部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四川省铜梁县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并在凤凰山顶竖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朱德为之题词。

特别是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来自朝鲜前线的一篇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从此,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守战场纪律,以自我牺牲精神确保战斗胜利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令千万人惊叹,更成为了他们的榜样。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物志》解说词:邱少云——最坚忍的潜伏是这样解说的:这是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的一支普通的钢枪。它的枪托已被烧成了炭黑色,但枪身却依然完整。而这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曾经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自1962年10月12日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接待朝鲜友人、港澳同胞、旅外华侨和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万人次。人们缅怀烈士,瞻仰丰碑。纪念馆里春光不老,烈士精神万古流芳„„这意味着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但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精神却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一步一步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

英雄罗盛教的故事

到过朝鲜的人都知道,在平安南道成川都有一个著名的“罗盛教”村。村前小河环流,那是“罗盛教”河,村后青山耸立,那是“罗盛教”山。为什么在朝鲜的国土上,村庄、河流、山脉会用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呢?松涛低吟、流水潺唱,它们都会告诉你一个盛人肺腑的故事

那是1952年元旦过后的第一天。

清晨,寒风凛冽,雪雾弥漫。远处的佛体洞山,披上了一件雪的盔甲,是那么神圣洁白;清清的泥栎河,也穿上了一套冰的衣裳,是那么晶莹透亮。石田里的志愿军驻军和当地朝鲜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尽管昨天欢庆新年晚会不时被美国鬼子的习机干扰,但人们祈求和平,盼望安宁的心情,仍和这喜庆的锣鼓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春潮。

早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和理发员宋惠云到河边去寻找两枚打不响的手榴弹,想用它来作训练投弹用的教练弹。

在宋惠云眼里,罗盛教———这位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小哥哥,竟有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

——在国内刚参军时,他就敢扑进火海里抢救老大娘,自己身上的衣服被火烧了几个大洞;

——到朝鲜后,在南映里,美国鬼子投的燃烧弹点烯了村庄,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蛇缠绕的屋子里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自己却被烟熏火烤而昏了过去:

——在牛尾洞战场上,他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打死了扑进战壕的敌人。

到了河边,他们分头寻找手榴弹。

突然“咔嚓”一声,紧接着传来了孩子惊慌失措的喊叫。罗盛教猛地抬起头,只见河面上,几个滑冰的朝鲜少年连哭带叫,用手指着一个刚坍塌的冰窟窿。冰窟窿里一个小朋友用手拍打着水面,徒劳地挣扎了几下,一下子沉入了水中。

这个掉进冰窟窿的小朋友叫崔莹,那两个喊叫的孩子一个叫金龙珠,另一个叫崔县。

罗盛教一把抓下自己的帽子,奋力向河中冰窟窿冲去。边路边脱下棉衣,当赶到出事地点时,身上仅剩下一层单衣,被寒风吹得鼓了起来。

罗盛教甩掉脚上的大头靴,“扑通”一声跳进冰窟窿。水花溅起很快又结成的冰凌。

罗盛教在水里摸着,一会儿他的头伸出水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时候,他冻得脸色花白、深身青紫,但很快又钻进水中。

四周静极了,树枝停止了摇摆,流云停止了移动,山川、流水都被震撼了。又摸了个空,罗盛教第二次将头露出水面,双手扶在冰面上。冰层下的激流冲得他来回摆动。他的手指被冻的僵硬、嘴张不开,气喘不过来,深身直打颤。

当宋惠云闻声赶来时,冰窟里崔莹的上半身已露出了水面。这孩子已经神志错迷了,脸色苍白,头发一绺儿一绺儿的。他的身体在水面上一起一伏的摇晃。宋惠云不会游泳,想伸手帮助往上拉。正在这时,罗盛教和崔莹又沉入了水中。接着连续几次罗盛教都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面坍塌,而没有成功。罗盛教已累得筋疲力尽。这时,宋惠云从村口将半截电线杆子拖到河边。崔莹还在水底呢?罗盛教留恋地看了一下天空,艰难地吸了口气又潜到水底。

这次时间很长,空气凝固了,两个孩子双眼茫然地望着水面。

崔莹再次被顶出了水面。刚刚赶到的宋惠云忙把电线杆子伸过去,一下又一下,崔莹终于抱住电线杆,被宋惠云拉上了冰面。

罗盛教却没有上来

水面上的波纹渐渐消失,恢复了宁静。

战友们赶来了,朝鲜老乡们赶来了。

人们砸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罗盛教!”“罗盛教!”人们的呼唤,响彻云霄,栖息在林中的鸦雀被惊飞了,罩在松树上的雪一片片掉下来。

罗盛教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冻僵的躯体像一尊冰雪雕像。

最先哭出声的是宋惠云,接着乡亲们哭了,战友们哭了,呜咽声响彻了山川。石田里的老百姓,再三恳求志愿军领导,他们要按照朝鲜民族最隆重的仪式安葬烈士。

元月三日,乌云低垂,西风呜烟,山川悲痛,江河流泪。

人们抬着烈士的遗体,全村乡亲们扶老携幼,默默地向墓地走去。

当把烈士的遗体轻轻地放在墓穴后,朝鲜劳动党村支部书记崔台元轻轻地说了声:“乡亲们,记住他吧!”人们的哭声一下子进发出来。

孩子们将绿嫩的松树栽在了烈士的墓前,姑娘们放好花圈,老人摆出酒菜祭奠。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枚一级国旗勋章和一枚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亲笔为罗盛教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为了永恒地怀念罗盛教烈士,朝鲜人民将石田里改为名“罗盛教”村;将烈士献身的泥栎河改名为“罗盛教”山;还修筑了雄伟的“罗盛教纪念碑”,盖起了秀美的“罗盛教纪念亭”。

第二篇:英雄故事稿

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是河南人,为了打倒日本侵略者,他辞别妻儿来到东北, 从到日本宪兵队抢枪开始,到四个队两百多支枪,再到成立东北抗联第一军,最终壮烈牺牲。在东北,至今还流传着一则民谣:满天星,数不清,东边道,出英雄;抗日英雄无其数,杨靖宇数第一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东北三省是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战略要地。东北抗日联军的存在,就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日本鬼子的心脏,令他们不安,更令他们疯狂。日本鬼子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围攻。但是,英勇的杨靖宇率领部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939年冬天,最残酷的战斗打响了。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率领部队钻进了深山老林。莽莽林海雪原,沃雪千里,林海无边。可是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寒气逼人,滴水成冰,战士们却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杨靖宇部陷于孤军作战的绝境,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伤亡已经越来越大。

更可恨的是,队伍中有人叛变,当了日本鬼子的走狗!这几个可恶的叛徒竟然领着日军和伪军,将抗日联军包围了!

危急关头,杨靖宇下令主力转移突围出去,自己则带一支小部队留下牵制敌人。“不行!”“不行!”“不行!”大家都不同意。杨靖宇坚决地说:“我是司令,我说了算!”

就这样,杨靖宇留了下来!他带领战士连续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天黑时,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了;而杨靖宇的身边,只剩下了六十余人。杨靖宇命令伤员转移,自己率领十余个战士留下来做最后的战斗。带领伤员转移的干部大喊:“总司令,让我留下吧,好保护你!”杨靖宇说:“不行!现在,前有伏兵,后有追兵!你的责任是带好队伍,保护战士,一定要把伤员转移出去!”

就这样,杨靖宇再次留了下来。他率部与大批敌人展开连续的战斗……3天之后,杨靖宇的身边仅剩下了六名战士。为了保护同志,杨靖宇再次分兵,让4名伤员往回走。自己仅带两名战士在密林中继续前行,吸引追兵。战斗已经进行了整整三天三夜了,又没有吃的,肚子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杨靖宇让两名战士去找食物,自己则孤身一人与600多名追兵继续战斗。战斗中,杨靖宇左臂负伤。敌人沿着血迹疯狂追击,可依然没能追上杨靖宇。次日上午,600多名敌军因冻伤、掉队、伤亡,竟然只剩下50多人。

这时,敌人发现了杨靖宇,而且就他一个人。几个敌兵壮着胆子追过来,举着枪大喊:“快投降吧!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杨靖宇拔出两只手枪,左右开弓,敌人倒下一片。英雄虎胆!杨靖宇孤身一人同敌人血战一个多小时。最终,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腿部和胸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靖宇无惧无畏,厉声喝道:“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几名叛徒吓得面无人色,缩在一旁,不敢吭声。一时间,莽莽林海雪原寂静无声……突然,杨靖宇巨大的身躯倒在一棵树下,鲜血染红了洁白雪地……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了。

万恶的日本鬼子疯狂了,他们将杨靖宇的尸体运到县城,割下脑袋,剖开肚子。他们要看看,这个把他们搞得寝食不安、焦头烂额的抗联领导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结果,他们惊呆了。他们没有在杨靖宇的胃肠里找到一粒粮食,有的是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还有根本没法消化的棉絮……在场的鬼子个个都傻了:“中国、中国竟有这样威武不屈的人!”

是的,中国就有这样威武不屈的人!

“头颅可断腹可裂,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英雄去了,但是,人民记着他,祖国记着他,大地记着他。我们,永远记着他!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民族都有梦想。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就是中国梦。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经历了漫长的“追梦”历程。在这个追梦的过程中,像千千万万英雄战士一样,斗争中的少年儿童也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晋察冀边区有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那里。雨来从小就喜欢和小伙伴在河里游来游去,练就了一身好水性,村里人都叫他“小鸭子”。

一天早晨,雨来准备去上学,突然闯进一个人,雨来一看,原来是交通员李大叔。几个日本鬼子叽哩呱啦地在后面追赶着他。李大叔来不及说什么,急忙直奔墙角,搬开大水缸,跳进水缸下的地洞里,并对雨来说:“外面有鬼子追我,快!快把洞口堵上,对谁也不许说!”

雨来用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把洞口堵上。这时,十几名端着刺刀的鬼子冲了进来,一个扁鼻子的日本军官假装温和地说:“小孩,不要害怕,刚才有个八路军跑了进来,你看见了没有?快说实话,撒谎的,死了死了的!”雨来用手背抹了抹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鬼子掏出来一把糖,笑嘻嘻地说:“这个大大的好!你的,快说,八路藏在什么地方?”雨来没有回答,也没有接过他的糖。

鬼子气坏了,对雨来又打又骂。雨来被打得头破血流,皮开肉绽,血一滴一滴地溅到小雨来课本的两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已的祖国。”鬼子不停地打着雨来,可他还是咬着牙,坚定地说:“没看见,就是没看见!”

鬼子气得嗷嗷叫,恶狠狠地说:“拉出去!拉出去枪毙!” 河岸边响起了“砰砰砰”的枪声,芦花村的老百姓听见了都难过地哭了。

大家顺着河岸寻找着雨来。突然,芦苇丛中露出个小脑袋,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喊到:“鬼子走了吗?”大家喜出望外,急忙把雨来拉上了岸。原来,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注意,一头扎进河里,从水底游走了。

同学们,面对敌人,雨来机智勇敢,不屈不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真是打竹板,传四方,抗日战争炮声响,为圆中华复兴梦,民族解放救危亡。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做像雨来一样的爱国少年吧!

第三篇:英雄故事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王二小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岳飞的故事

一、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脑门,哎,该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鸟嘴里哇哇叫着飞了过去,岳飞的爸爸脸上露出了微笑:对,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在岳飞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时候,这天早上岳飞爸爸要到镇上去办事,突然黄河发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个张着大嘴的魔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吞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当洪水来到岳飞的家门口时,岳飞的妈妈急中生智,抱着岳飞跳进了一个大大的水缸,就这样,洪水就载着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围已经不见了村庄,全是黄黄的洪水。

终于,几天过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飞和妈妈也漂到了一个小镇上。岳飞和妈妈便无家可归了,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小镇上安家落户了。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飞的身上,可是小岳习却一点都不怕,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孩子。岳飞还非常喜欢看书,喜欢学习。他常常看书到深夜。岳飞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说要尊老爱幼,要懂礼貌。他还非常喜爱看打仗的书,他想长大以后做一个大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去保家卫国,去帮助国家不受到别人欺负。

由于经常参加劳动,小岳飞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吃饭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周围的大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孩子。

二、后来,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桐的老爷爷,他的武艺非常高强,但从来都不欺负好人。岳飞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爷爷练武术了。由于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从来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样偷懒,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周同爷爷的绝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爷爷老是不教岳飞,却让他苦练基本功,蹲马步,头上顶一个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个劲老让他踢腿下腰。为这事,小岳飞老不高兴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挂一个小水壶了。回到家里他告诉妈妈,妈妈这样给他说:练武术就象盖房子,得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这个房子要跨下来,所以老师让你练基本功,也是为了将来能够让你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啊。“

周桐爷爷也知道了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将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长弓取出来交给岳飞说:“你如果能拉开这张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飞满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说:“行啊,我要拉开了你可不许耍赖皮”。小岳飞使出全身吃奶的劲去拉那张弓,可怎么也拉不动,周桐爷爷站在旁边抚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从那以后,小岳飞练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练习枯燥的基本功了。经过了几年的训练,小岳飞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不不仅能很轻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发百中。他能站在一个很远很远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树叶射中。有一天,他正在练习射箭,突然发现前面的小树林里有一只小白兔正在悠闲地吃着草,岳飞搭好弓箭对着小兔瞄准,小兔也抬起头用那双红红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岳飞,岳飞使出全身的力气,正要将箭射出,这时就听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周桐爷爷。周桐爷爷严历地批评了岳飞,因为他让岳飞明白了学武术不是用来伤害人或小动物的,学武术是用来保家卫国的。后业岳飞和小白兔成了对很亲密的朋友,再次岳飞在森林时练箭的时候,总有一只小白兔在一边悠闲地吃草,然后抬起那双红红的大眼睛望着岳飞咧嘴笑呢。

三、又过了几年,岳飞也长成了大人,这时候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断闯到中国来抢东西、杀人、放火。让很多很多人没有房子往,没有东西吃。而当时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东,大把大把地花钱,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为了修一座宫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绳子,让他们干活。女真族的部队也就是这个时候侵略中国。

岳飞在家里听到逃难的老百姓说了这些事后心里非常着急,于是他准备离家参军保卫国家。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飞的妈妈舍不得岳飞离开家,眼泪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转,但为了祖国的安危,岳飞的妈妈给岳飞讲了很多要为祖国增光的事。最后岳飞的妈妈又取来针,让岳飞跪在地上托着小墨盒,在岳飞的脊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岳习永远记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保卫国家。

就这样,岳飞含着眼泪告别了家乡,告别了妈妈来到部队参了军。

在队伍里岳飞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队伍了。他常常想,我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名大将军,带领大家去和敌人战计呢。其它的士兵也经常笑话他,说一个士兵怎么能成为大将军呢。

可是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岳飞所在的小分队从山里演练回来,突然在道边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队人马。为首女真族将领看见,岳飞他们哈哈大笑,手里着狼牙棒:兄弟们快上,把宋朝的几个小兵给我拿下。金兵一拥而上将岳飞他们团团围信,岳飞他们的小队长在战斗中牺牲了,正在危急的时刻,只见岳心手里拿着长抢突发神威,骑着白马直接奔金兵将领而去,金兵将领见岳飞挥马来到手里握着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飞抬头大喝一声用枪挑去,狼牙棒嗖一声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金兵将领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拍往回跑,只见岳飞从后赶上噗一枪正扎在他身上将他挑入马下。金兵看见自己的将领被杀,吓得一哄而散,岳飞就领着宋军将金兵杀得屁滚尿流。

岳飞因为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为小队长,虽说官小了点,但岳飞却没有一丝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为国家效力的诺言。

四、很多年过去了,岳飞因为打仗勇敢,肯动脑筋终于被提升为大将军了。可是那时候中国已经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皇帝于是就派岳飞去攻打金兵。

金兵的将领是个叫金兀术的人,平常戴着尖尖的帽子,两条狐狸尾巴做的飘带拴在帽子上。金兀术还是一个非常阴险的人,打仗时他常用铁链把许多马链上,后面跟着很多用铁甲包成的车,用这些办法他经常打赢宋朝的军队,他的这种战术就被称为“铁拐马”。

岳飞为了对付金兀术的“铁拐马”,几天都没有睡着觉。岳飞的队伍里有一名叫牛皋的军官,他和岳飞是非常好的朋友,平时打仗时非常勇敢,而且武艺强,一支长矛被他耍得用水都泼不进去。他见岳飞老是不派兵去打金兀术,于是就闯进岳飞住的中军大营里说:“岳元帅,怎么老不打那个金兀术老狐狸,把俺都憋死了”。

岳飞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打败金兀术的“铁拐马”“。

“你、你给我三千人马,看我不拿金兀术老狐狸的人头来见你。”牛皋胸脯拍得啪啪直响地说。

岳飞点头答应了。原来岳飞是看平时中皋打仗时不爱动脑筋!故意让他去打这一仗,好让他吃点苦头。

第二天,岳飞大军的营房之声炮响“通、通、通”中皋骑着他的大黑马提着长枪得意洋洋上地出来了,后面是岳飞给他的三千人马。

金兀术的大军也早已摆好了阵势,为了让牛皋进入他的埋伏圈,还故意派几个小兵去骂牛皋:牛、牛、牛……

牛皋非常生气,满脸大胡子全竖立起来,拿起长矛大喊:“金兀术老狐狸你等着,兄弟们冲啊、杀啊……”

牛皋率先就冲进了金兀术的大军里厮杀起来,这一下正好中了金兀术的奸计,就看金兀术冷笑一声拿起一面黑旗往空中一舞,以牛皋的两侧突然出现了栓着铁链和包着铁皮的“铁拐马”,黑压压的一片向牛皋扑来。牛皋身边的士兵一看这个情景都被吓坏了,嘴里喊着救命转身就往回跑,都恨自己没有象小兔子那样多长两条腿,有的边鞋都跑掉了。牛皋却哈哈大笑,冲着“铁拐马”就冲过去,谁知道牛皋用抢去扎“铁拐马”时却怎么也扎不进去,原来”铁拐马“都是用铁皮包上的。牛皋这下可慌了神。“妈呀,这家伙怎么这么硬呀“连紧拨转马头就往回跑,在“铁拐马”的追赶下,牛皋一个劲往回跑,脑门上嗑了一个大包,门牙掉了两颗,鼻子也摔肿了,最后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营房。

他看见岳飞非常羞愧,赶紧用手捂着自己的大鼻子。岳飞对他说“以后打仗要多动脑打了胜仗也不能骄敖”。牛皋连连点头。

后来岳飞想出了破“铁拐马”的方法。打仗的时候竹杆上缠上镰刀勾马的小腿、这样“铁拐马”就成了“拐马”了。金兀术的大军被岳家军赶得好远好远,从此岳飞的军队就被人称 为“岳家军”,而它们的大名就被很多人知道了。

岳飞由于经常打胜仗,传到了一个叫秦桧的人的耳朵里,秦桧是宋朝的宰相,除了皇帝就数他的官最大了。他非常嫉妒岳飞,怕岳飞将来超过自己。而这时候打败仗的金国由于害怕岳飞的厉害,就派人化了装来到了京城也给秦桧送来了很多很多金银珠宝。

于是秦桧就整天闷在屋子里琢磨怎么陷害岳飞。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们去告岳飞,可是他们都没有干,因为他们知道岳飞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这时候岳飞儿子岳云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岳云长得浓眉大眼,非常好看,而且武艺高强经常跟着父亲岳飞去打仗,还立了好多好多战功。

后来秦桧终于找到一个人,这个人收了秦桧很多的钱然后答应去告岳飞。就这样,岳飞和岳云都被抓起来了,他们的脖子上都挂了好沉好沉的铁链,连押他们的牢头们都放声大哭。他们知道,岳飞和岳云都是国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

秦桧找了一个他的好朋友何铸去审讯岳飞岳飞,可是何铸查来查去也没查出岳飞的一点点证据,但为了向秦桧交差,他还是审问了岳飞。在大堂上岳飞的脸因为饥饿而廋了不少,但他还是那么坚强。何铸要岳飞招供为什么要“谋反”,岳飞撕开衣服,露出了他母亲在他背上刺的四个字“精忠报国”何铸被深深的感动了,眼泪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回去以后他告诉秦桧岳飞没有罪,秦桧说“我们是朋友,我要你给他定罪”何铸说:“我不能给岳飞定罪呀,因为岳飞没有罪。我这么做不是为岳飞,而是为了整个国家才这样做的”。于是秦桧就在皇上面前说了何铸的坏话,降了何铸的官职,让何铸去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当了一个小官。

后来秦桧又找了两个爪牙(解释:秦桧的走狗),把岳飞打得满嘴吐血,身上全肿了,但岳飞都没有屈服。最后没有办法,他们就偷偷在牢房里将岳飞杀害了,岳飞临死前仰天长叹“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历史能给他一个公正,一代英雄岳飞就这样被杀害了。

杀了岳飞以后,很多人为岳飞不平,都问为什么杀岳飞。秦桧咪着小眼睛说:莫须有,莫须有……。秦桧在杀害了岳飞之后又将岳云处死了,因为他害怕武艺高强的岳云要为父亲岳飞报仇。

就这样,一代英雄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但永远为很多人所敬仰,都学习他为了忠于国家保卫国家的精神。而秦桧呢?秦桧则成了千古罪人,后来的人们建了很多纪念岳飞的庙宇,每天那里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飞,岳飞站在那拿着长枪可好看了。而纪念岳飞的庙宇门口,却垂头丧气的跪着一个石头做的人,小朋友们猜猜看,那个人是谁呀。当然答案很简单,他就是那个秦桧了。

英雄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爱国英雄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要团结其他国家,来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国,但是偏偏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坏话,不肯听从屈原的劝告,结果被骗到秦国,关了起来,最后病死在秦国。继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误信屈原有很多坏处,不但没有听从屈原明智的劝告,还把它从楚国放逐了。

心怀大志,一直为国家大事担心的屈原,因为眼看着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他的国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后来,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

楚国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不约而同的赶到江边来,想找寻他们所敬爱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这就是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屈原投汨罗江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五日。大家为了怀念这位诗人、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与忠贞志士说的话;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划龙船、包粽子的活动。流传到今天,大家都还记得这样的传说故事呢!

4、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四川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当通信员。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疯狂进犯,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第四篇:英雄故事

英雄故事

塔斯提哨所官兵卫国戍边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戍边儿女扎根边防,誓死捍卫每一寸国土,建设好祖国的边疆。他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斗争,没水就去背,没草没树就去栽。

有一年早春,塔斯提哨所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老家伊犁时,将哨所的英雄故事和四周戈壁滩的荒凉讲给亲人,母亲听了很受感动。为使儿子能够扎根边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陈福森归队时,母亲特意交给他10棵小白杨树苗,并反复叮嘱儿子:‚一定要种活这些树苗,让白杨树陪伴你们扎根边疆,守护好祖国的边防……‛

接过母亲培育过的树苗,带着亲人的嘱托,陈福森从家乡起程,辗转千里把树苗背到了哨所。他把母亲的要求讲给战友们,哨所官兵深受感动,纷纷请缨栽树。

边境缺水,寸草难生,加上土质碱性大,为了种活这些树苗,战士们从数百公里远的山沟背来中性土壤。栽树那天,大家非常高兴,纷纷抢着挖坑培土,背水浇树,把10棵小白杨树苗精心栽种到哨所的房前屋后。为保证成活率,战士们洗脸不敢用香皂,洗衣不用洗衣粉。以前哨所一个星期只背一次水,栽了树苗后,战士们几乎每天都要抽时间去背一趟水。大家边劳动边说,这10棵树可是母亲的心愿啊。

后来,总政歌舞团创作组的几名同志慕名到塔斯提哨所采风。听了戍边官兵卫国戍边的壮举,看到那10棵茁壮成长的小白杨,几名创作员深受感动,当晚就写好了《小白杨》的歌词。祖国最南的哨所——华阳礁哨所

华阳礁,地处北纬8度51—52分,东经112度50—53分范围内,在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北纬3度58分,东经112度17分)的北方略偏东,礁盘呈弓形,北面礁盘有两块海拔1.2-1.6米的礁石出露,潮差为2米左右,东端外侧急陡变深至深海,其位于中国南沙群岛尹庆群礁的东端,与东礁相距约9.5海里,是祖国最南端的哨所。

华阳礁,距离祖国大陆1500多公里,1988年,我海军开始在华阳礁建立防卫哨,首批6名守礁官兵,曾挺立在齐腰深的海水中7天6夜,捍卫五星红旗,人称‘华阳六虎’,现在已经是第3代永固式‚高脚屋‛,被誉为‚南海国门第一哨‛。这里甚至说不上是一个岛,仅是人工填海建成的一个小礁堡,才140平方米。除了电台,这里不通电话,接不到书信,没有任何方式与外界联系,有时3个月都见不到一艘过往渔船。

礁上执勤任务十分繁重,所有官兵一样站岗。下哨后,官兵们除了做饭,就抓紧训练和休息,而且这里离赤道近,太阳光垂直照射,比青藏高原的紫外线都强。在这里,海风比寒流对人体的伤害还大,空气中湿度大,盐分更大,一到早晨,围墙上和不锈钢的门窗上,凝结着一层亮晶晶的盐,连礁上种的花,都得经常用淡水‚洗澡‛。礁堡上的空调、发电机、电视机、海水淡化机等电器一般两年就要锈坏一次。雪海孤岛——红山嘴边防哨

红山嘴边防连组建于1962年,驻守在阿尔泰山脉深处的红山梁地区。脱下‚雪装‛的红山梁全红色的,红山嘴边防连营区位于三座大山的山嘴处,因此而得名。红山嘴边防连担负着中蒙几百公里边境线的守防任务,每年10月初至次年6月被大雪围困,是全军大雪封山期最长的哨所之一,被誉为‚雪海孤岛‛。

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红山嘴上除了守防官兵,再无人迹,更吃不到新鲜蔬菜,每年春节前直升机来送年货时,他们才能见上这些在城里最普通不过的东西。看到新鲜蔬菜战士们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兴奋。夜晚,哨兵们站在哨楼眺望远处,天空中群星闪耀,淡淡月光下闪烁着银光的雪山,与流转的星光对映。在这里,哨楼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和谐而庄严。

四校5(5)班 胡西努尔阿依〃阿力甫

第五篇:英雄故事

2009年07月31日

英雄故事

1948年5月26日,东北解放军班长董存瑞在热河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建成后,又于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先后几次扩建,初步形成了纪念体系。1987年,重建了烈士纪念碑,1991年,重建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共占地71000平方米,有9项纪念建筑。陵园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纪念碑、烈士墓。大门横额上是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用金色大字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95年5月25日开展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董存瑞烈士事迹图片、油画、烈士遗物,并陈展着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有关董存瑞烈士事迹的文艺作品50余册、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为英雄题写的诗、词100余件。由著名播音员方明解说的半景画,反映1948年隆化攻坚战的电动沙盘,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了隆化攻坚战的浴血奋战场面和董存瑞的英雄壮举。陵园外西南200米的地方,是董存瑞当年炸毁的敌桥型暗堡处,建有花岗石碑身、高4米的“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标志碑。为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参观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的题词,于1998年5月修建了对称的两座“名人题词碑廊”,将这些题词以石刻形式展出。省、市领导于1998年5月25日在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日上,为新塑的董存瑞铜像揭幕。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家庭。残酷的社会现实,铸就了他幼小心灵中朴素的阶级感情。1940年,董存瑞已经11岁。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开始在董存瑞的家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董存瑞担任了南山堡第一任儿童团长。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区小队,同年,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成了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1947年3月,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向党宣誓:“我把这辈子交给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48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5月,部队奉命向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的大门——隆化城挺进。

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国民党军在这里驻有一个团的兵力,周围筑有40多个永久性碉堡,由母堡、子堡组成碉堡群。在碉堡群周围,还设有很多副防御工事,如鹿砦、铁丝网、陷井、梅花桩、外壕等,各碉堡群之间都有火力联系,构成交叉火网。这些工事与隆化城依托的苔山、龙头山的有利地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相当坚固的防御体系。因此,国民党认为隆化“固若金汤”。当解放军包围隆化之后,国民党军十三军军长石觉还在承德吹嘘:“共军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给他们。”

5月18日,部队开到距隆化城不到5千米的土窑子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24日上午11点,全营召开“挂帅点将”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第一个站起来,要求首长批准他挂帅。同志们都深知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又是爆破能手,谁也不和他争,一致表示同意。董存瑞当上了“爆破元帅”,他点了郅顺义为“突击大将”,机枪班班长为火力掩护组组长,一班长为支援组长。然后,董存瑞代表大家表示决心,他激动地说:“我们练兵、诉苦为什么?去年打隆化我们一些同志牺牲了又是为什么?这回党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了,没二话,天塌了也得完成!坚决响应党的‘五一’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这次战斗中,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敌人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牺牲,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白副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和郭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指导员接过小纸包,紧紧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不动了,他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看到这情景,郅顺义不顾一切地跳下旱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只听董存瑞朝他大声喊:“卧倒,快卧倒!”紧接着,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

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为纪念收复隆化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董存瑞烈士战斗过的地方,由肖克题写园名。陵园内有大型烈士雕像、烈士墓及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由朱德题词,纪念亭刻有碑文。

下载英雄故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雄故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雄故事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敌人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

    英雄故事

    一、白求恩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

    英雄故事范文合集

    英雄故事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张桃芳可以说是一个神话人......

    英雄故事演讲[共五篇]

    面对山东建筑大学的大学生们,张文良老人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深情回顾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五十载峥嵘岁月。作为一名老革命家,张文良老人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

    英雄小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小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王二小,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

    英雄小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

    英雄故事读后感

    英雄故事读后感今天,我读了《英雄故事》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觉得王二小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很佩服他。王二小小小年纪,不知哪来的勇气和智慧,歼灭了日本鬼子,挽救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