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医务科传染病制度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8: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医务科传染病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医务科传染病制度》。

第一篇:交医务科传染病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相关文件。

二、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传染病管理科科长、疫情报告员和医务人员组成,对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具体领导。

三、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感染科指定2名疫情报告员,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培训、自查和疫情分析工作。

四、建立和健全本中心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小组,每周开展一次自查,对门诊日志、化验室登记等传染病报告相关工作记录进行核查,发现漏报、错报和误报要及时进行补报和订正。并将自查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和整改。

六、每月对辖区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撰写报告,并在中层会通报疫情状况、报告工作质量。

七、年初,制定中心培训工作计划。定期组织业务人员 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疫情报告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和统计规则等,并针对不同季节有重点地增加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

八、积极配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九、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报告记录资料至少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组织管理

我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应报告的传染病疫情,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按规定进行报告。

二、报告内容

1、法定传染病:甲、乙、丙三类共39种传染病。甲类包括:鼠疫、霍乱(2种)。

乙类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

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 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传染病暴发疫情:在发生某种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报告时限和方式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四、工作要求

1、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于当日 报至感染科。

2、医务人员报告的传染病病例,若“诊断级别”或“病名”发生变化,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卡”,24小时内上网进行订正报告。对已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网络进行订正报告,注明死亡日期。

3、医务人员如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时,以及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立即向感染科报告;感染科接到报告后,立即与报告医生核实,并报告分管领导,同时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4、复诊的传染病病例要在门诊日志做好登记,不再进行网络直报。乙肝病原携带者要在专门登记簿进行登记,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5、感染科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直报员在录卡前,对纸质报告卡进行审核,确保填写完整、准确,无逻辑错误。每日进行查重,每周开展自查,每月分析疫情。

6、门诊、化验室、感染科等相关科室要根据工作要求建立登记簿,确保使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

7、化验室要做好阳性结果反馈工作,对检测出的传染病病例要当日向临床医生报告、反馈签字。

8、所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料要齐全,至少保存三年。

9、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否则依法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二、指定2人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每日至少上午和下午两次到各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登记。在收集卡片时要审核填报内容,确保内容完整、无逻辑错误。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立即要求填卡医生补充完整或进行修改,确认无误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三、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四、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五、每日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删除。

六、每周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核查各种登记簿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情况,检查漏报,并与网络直报 系统上报数据逐一进行核对。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一致性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应及时进行核查、订正。

七、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和主管院长。

八、配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必需的专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确保网络畅通,直报人员应维护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和维护计算机功能正常运转。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九、疫情报告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由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而成,并严格保密,定期修改。

十、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相关资料要分类归档保存,包括各种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等至少要保存3年以上。录入网络直报系统的信息要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十一、责任报告人和直报员应严格保密涉及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十二、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二、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科室医生每天晚上应及时核对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卡,杜绝漏报、迟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三、自查内容:门诊日志项目是否齐全,报告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网上卡片和纸质报告卡一致率、是否存在逻辑性错误等。

四、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日收集各诊室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质量,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定期报中心领导小组。

五、每周统一开展一次检查,并进行周小结。每月汇总一次,在单位内部进行通报。年终全面检查,进行工作总结。

六、配合区疾控中心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领导,必要时通报全院。

七、医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漏报情况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臵。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一、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原则落实奖惩制度。

二、全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5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200元奖励,先进个人给予年终200元奖励。

三、对传染病漏报、迟报、误报等情况,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进行责任追究,意见如下: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2、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责任人给予500元罚款,通报全中心,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并给予警告处分。

3、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给予责任人、科室主任各1000元罚款,通报全中心,并取消年底评优资格。

4、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罚款1000元,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处理。

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

一、传染病管理科要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对全中心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二、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医院领导、科室人员要按时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

三、新进入医院的医生、实习生和进修生必须首先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培训内容至少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四个方面内容。并根据季节增加和调整传染病培训内容。

五、参加培训时,要按要求签到,认真听讲,正确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传染病管理科负责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六、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培训,及时更新、掌握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和疫情报告管理规定。

七、凡单位工作人员拒绝参加培训者年底取消评优资格。

传染病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

一、实行传染病月分析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主动收集、调查、分析、核实传染病发病信息,形成月疫情分析报告,以便及时、准确掌握本区域内疫情流行动态。

二、对重点传染病及时进行疫情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暴发疫情苗头,为疾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根据疫情分析结果,确定近期疾病防控工作方向,有计划地部署医院内传染病病例主动筛查、预检分诊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四、每月及时将分析报告上报主管领导,并通过医院中层会议或以公告等形式,及时通报各科室。

五、每年分析报告要汇总,装订成册,并纳入单位档案管理。

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

一、门诊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二、门诊日志项目设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血压等,填写详细、齐全,内容真实可靠。

三、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中心疫情管理人员要标记。

四、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诊断病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方式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

五、每周要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查找传染病漏报、错报和逻辑错误等,并将传染病报告内容与门诊日志记录进入一致性比对,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更正。

六、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要求保存3年以上,在储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化验室登记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各类传染病病例,均有责任和义务按照规定进行报告。

二、化验室要设有登记本,项目包括姓名、采样日期、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及医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

三、化验室各项检测均要登记,要求登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准确,书写清楚。登记率和登记合格率要达到100%。

四、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必须由专人于当日将检测结果送至开具化验单的医生,并要求被反馈人签字。

五、任何个人对病例阳性检验结果及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不许泄漏。

六、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在开展每周自查中,发现登记项目不全、阳性检验结果漏报等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化验室登记本要设有专人保管,年度结束后,按规定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要求保存3年以上。

影像科室登记管理制度

一、影像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各类传染病病例,均有责任和义务按照规定进行报告。

二、影像室要设有登记本,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内容。

三、影像检测均要登记,要求登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准确,书写清楚。登记率和登记合格率要达到100%。

四、影像室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时,怀疑为传染病病例。要由专人于当日将检测结果送至开具检测单的医生,并要求被反馈人签字。

五、任何个人对病例阳性检测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不允许泄漏。

六、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在开展每周自查中,发现登记项目不全、阳性检验结果漏报等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影像室登记本要设有专人保管,年度结束后,按规定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要求保存3年以上。

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

一、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检验部门医生负责对化验阳性结果进行报告。

二、对发现的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检验医生要在当日开具检测报告单,并送至开具检测单的医生处。检验医生反馈的结果需包括患者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方法、检验时间、检验医生等项目。

三、化验室每日指定一名检验师对登记本进行自查,发现阳性检测结果,立即与检验医生进行核实,并督促其按照要求进行报告。

四、临床医务人员接到检验部门报告的阳性结果后,要立即进行登记。并根据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感染科。

五、感染科医生根据化验室报告,对没有报告病例的诊治医生进行督促,要求其填写报告卡,杜绝漏报。

六、任何个人对病例阳性检测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不可告知第三者。凡私自泄密,根据情节追究责任。

七、检查中发现阳性检测结果漏报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发放和保存由感染科统一管理,对使用和交接情况建立专门的登记簿进行登记。

二、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卡片交接手续,交接时要填写传染病卡片收发登记,注明交接时间,交接双方签字,保证传染病报告卡片上报及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片》按统一格式制作,临床医务人员要按照填写要求,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四、传染病报告卡片应该按编号顺序装订,在专柜存放,专人登记保管,保存期限至少三年。

五、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片要做到与门诊登记、网络直报系统录入信息一致。

六、感染科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情况按月进行汇总分析,及时上报医院领导。

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一、对所有传染病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首次接诊的医生即为首诊医师。首诊医师对病人应认真组织就地抢救,不得推诿,刁难病人,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病人拒之门外。

二、对患多种疾病的传染病病人,首次接诊医师应根据此次就诊的主要疾病进行分诊,首诊医师认为主要疾病不属本科病员时,应请有关科室会诊。

三、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首诊医生要详细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外出史和疫区旅居史。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或本地罕见传染病病人,要以最快的通讯方式上报疾控机构。

四、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报告。

五、各科室临床医生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疫情管理人员每周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传染病病例诊断和转诊制度

一、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需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诊断级别和病例分类。

二、医院对传染病实行预检分诊制度。经预检和分诊后,确认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由分检医生将其转至有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三、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病例转到本院可治疗的科室或其他可救治医疗机构。

四、将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转诊送走后,立即对病人污染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违反本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者,将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发病等

异常情况处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社区内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发病等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

二、加强对社区内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及时筛查和查找暴发疫情苗头和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

三、接诊或发现辖区内出现疫情,要立即赶赴现场,核实户籍和诊断,开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及时进行通风消毒,同时报告区疾控中心。

四、配合疾控机构,完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个案调查,并在其指导下,对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筛查,对疫点疫区进行处理,开展宣传教育和疫苗接种工作。

五、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各项记录填写完整,及时归档,保存至少3年,以备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医院设立预检分诊点,配备消毒器械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预检、分诊和转诊工作。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隔离观察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发现不具备救治能力的某种传染病病人,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褥和衣物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二、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三、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五、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第二篇:医务科制度

医务科制度

1.对政府指令的社区、农村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关制度。1.3.2.1

2.急诊“绿色通道”相关工作制度。1.3.4.1

3.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间患者交接制度。1.3.4.1

4.特殊急诊病例抢救会诊制度。1.4.3.1

5.医院应急工作程序、启动程序和响应机制的规章制度。

6.医院制订的应急工作程序、启动程序和响应机制的规章制度。

7.预约诊疗工作制度;2.1.2.1

8.医院制订的预约转诊制度;2.1.3.1

9.门诊管理制度;2.2.1.1

10.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2.2.1.1

11.医院提供有相关制度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2.2.4.1

12.急诊检验、普通影像、药剂科值班制度与管理制度。2.3.1.1

13.医院制定的规范急诊工作的相关制度。2.3.2.1

14.医院制订的急诊患者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2.4.1.1

15.医院制订有对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2.4.1.1

16.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制度。2.4.2.1

17.医院制订的加强医院内患者流转管理的制度。2.4.3.1

18.医院制订的出院患者管理制度(健康教育、随访、预约诊疗)。2.4.4.1

19.医院制订的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2.6.1.1

20.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管理的相关制度。2.6.4.1

21.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2.6.5.1

22.有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2.6.5.1

23.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2.7.1.1

24.有建立发言人、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及处理制度。2.7.1.2

25.创建“平安医院”的制度;2.8.6.1

26.有开具医嘱相关制度。(3.2.1.1)

27.紧急抢救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3.2.2.1)

28.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3.2.3.1)

29.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3.3.1.1)

30.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3.3.2.1)

31.手卫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3.4.1.1)

32.有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3.5.2.1)

3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4.1.1.3)

34.不良事件呈报非惩罚制度。(4.1.1.3)

35.安全信息与重大不安全事件分析报告制度。

36.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4.1.1.3)

37.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4.2.1.1)

38.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4.2.2.1)

39.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4.2.2.2)

40.有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4.2.3.1)

41.有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4.2.4.1)

42.有针对主要风险管理相应的制度(4.2.4.3)

43.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有完善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将13项核心制度单独成册)。

44.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4.3.2)

45.医疗技术管理制度。(4.3.2.1)

46.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制度。(4.3.2.1)

47.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4.3.3.2)

48.医院临床科研医疗技术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4.3.4.1)

49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授权的管理制度。(4.3.5.1)

50.有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4.4.1.1)

51.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4.4.2.1)

52.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4.4.4)

53.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4.5.1.1)

54.有规范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3.5.2.3)

55.肠道外营养管理的相关制度。(4.5.2.3.2)

56.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使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使用管理制度。(4.5.2.3.4)

57.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多学科综合诊疗的相关制度。(4.5.2.8)

58.有院科两级的诊疗质量监督管理制度。(4.5.3.1)

59.院内会诊管理相关制度。(4.5.4.1)

60.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4.5.4.2)

61.有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规范的相关制度。(4.5.5.1)

62.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相关制度。(4.5.6.1)

63.特定患者(根据临床/科研需要)定期随访工作制度.(4.5.6.2)

64.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4.6.1)

65.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4.6.1.2)

66.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4.6.2.1)

67.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4.6.3.1)

68.重大手术报告审批管理制度。(4.6.4.1)

69.有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制度。(4.6.5.1)

70.有术后患者管理相关制度。(4.6.7.1)

71.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相关管理制度。(4.6.8.3)

72.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4.7.1.1)

73.定期对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4.7.1.2)

74.手术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和麻醉前讨论制度。(4.7.2.1)

75.麻醉前由麻醉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进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4.7.3.1)

76.手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4.7.7.1)

77.麻醉科相关的规章制度;术后随访制度。

78.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

79.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80.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4.8.2)

81.急诊室工作制度。急诊检诊、分诊制度。(4.8.3.1)

82.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4.8.3.2)

83.急诊抢救患者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4.8.3.3)

84.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4.8.4.3)

85.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4.8.5)

86.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4.9.2.1)

87.有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相关制度。(4.9.3.1)

88.科室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

8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

90.有中医科的工作制度。(4.11.2.1)

91.中、西医科间临床会诊、转诊制度。4.11.2.2

92.有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4.11.4.1)

93.康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价的制度。(4.12.3.3)

94.有加强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4.12.4.2)

95.有疼痛科工作制度。(4.13.1.1)

96.依据服务范围,建立疼痛评估、疗效评估与追踪随访等相关制度。(4.13.2.1)

9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4.15.5.1)

9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4.15.5.2)

99.危急值报告制度(4.16.1.3)

100.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4.16.2.1)

101.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4.16.2.4)

102.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4.16.4.2)

103.检验标本验收合格标准与复检制度(4.16.4.2)

104.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4.16.5.1)

105.尸体剖检管理制度(4.17.1.1)

106.病理技术人员资格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4.17.2.3)

107.废弃有害液体统一回收制度与程序(4.17.3.1)

108.疑难病例科内会诊制度(4.17.4.1)

109.院际病理切片会诊制度(4.17.4.5)

110.支持下级医院提高解决病理诊断问题的相关制度与程序(4.17.5.1)111.不合格标本处理的制度与程序(4.17.6.3)

112.影像科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4.18.2.1)质量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常规。(4.18.5.1)

临床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4.19.1.2)

113.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用血量的审批权限(4.19.1.3)114.输血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规程(4.19.2.1)115.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4.19.3.3)

116.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4.19.4.1)

117.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包括血液预订、接收核对、入库、贮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内容(4.19.4.2)

118.采集血标本与输血标本管理制(4.19.4.3)

119.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4.19.5.1)

120.输血全过程血液质量管理制度(4.19.5.2)

121.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输血性传染性疾病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4.19.5.4)122.输血前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4.19.6.1)

123.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4.19.6.3)

124.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学部门、临床科室对125.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4.20.5.2)

12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4.20.6.1)

127.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管理制度(4.20.6.2)

128.(介入治疗)设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有专人负责,有保养、维护、维修记录(4.21.1.2)

129.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管理制度、流程(4.21.3.1)

130.介入诊疗工作制度、导管室管理制度(4.21.3.3)

131.介入手术室有消毒隔离制度(4.21.3.4)

132.根据《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制订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4.22.1.1)

133.血液净化质量管理制度(4.22.2.1)

134.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4.22.2.2)

135.透析患者接诊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初次透析患者治疗前须进行血液传播性疾136.病检测的项目(4.22.3.2)

137.高压氧科(室)相关管理制度(4.24.1.2)

138.医用氧舱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医疗护理常规(4.24.2.1)139.进舱人员安全教育制度(4.24.2.2)

140.加压舱内氧浓度控制制度(4.24.2.3)

141.高压氧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规范性文件(4.24.6.1)

142.临床核医学诊断的相关制度(4.26.5.3)

143.病案科(室)工作制度、规范(4.27.1.2)

144.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的相关制度(4.27.3.1)

145.病案的权限管理与审核制度(4.27.5.2)

146.病案服务管理制度(4.27.6.1)

147.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148.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输血技术操作管理制度及流程)

149.实行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5.4.2.1)

150.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5.4.6.1)

151.有手术室管理制度。(5.5.1.2.1)

152.有手术室工作制度。(5.5.1.2.1)

153.手术室患者交接制度。(5.5.1.3)

154.术中安全用药制度。(5.5.1.3)

155.有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等相关信息核查制度。(5.5.1.3)

156.有手术患者标本管理制度(5.5.1.3)

157.手术患者体位安全管理制度。

158.手术患者交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59.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5.5.3.1)

160.有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5.5.3.1.1)

161.医院制订的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制度;6.1.2.1

162.有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6.1.2.1

163.制定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6.1.5.1

164.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并有记录。(6.2.3.1)?

165.有对直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国内、外来访者的资质管理制度。6.4.2.2 166.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6.4.3.2

167.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6.7.7.1

168.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和转诊转院等核心制度。6.8.1.3

第三篇:医务科核心制度简报

医务科简报

康桥医院医务科主办 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2016年上半年医疗核心制度执行督导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长效机制,医务科于2016年6月28日在全院开展医疗核心制度督导检查,总结如下:

全院总体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较好,能够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注重基础管理和环节管理。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到位;有明确转科、转院流程,需转诊病人多能先联系后转诊,对涉及到多科病人能实行首诊负责制;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对疑难病例、死亡病例、手术病例能按规定进行病例讨论,记录比较规范;科间、院内会诊能按规定执行,会诊单审签为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全院性会诊由医务科牵头负责组织;危重病抢救有制度,重大抢救事件有报告程序,抢救记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抢救登记本齐备,抢救设备完好并实行“五定”;值班人员在岗情况良好,无无资质人员上岗情况;交接班内容及书写格式能按照医院要求执行,对病区危重病员的病情基本了解;查对制度执行到位;注重手术分级管理,手术医生对自己能开展手术范围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科室开展的各类医疗技术已通过审核批准。病历书写能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高度重视医患沟通,新入院病人均能填写《入院时知情告知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输血等均能按要求与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输血管理规范,输血前均能严格进行感染性疾病相关检查。

在督促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小问题。对于此类问题,经过科室人员的讨论,提出相应整改方案,归类如下:

一、首诊医师负责制 存在问题:

1.由于门诊患者众多,业务量大,不能每个门诊病人都书写病历。2.因门诊及科室上班人员的调整,首诊医师无法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到底。

3.如属他科疾病,部分医师未按照要求安排转诊。

整改措施:科室再次重申门诊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对于患者众多、业务量大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限号、增加门诊医师等方式解决。对于前次就诊未能完成诊疗服务的患者,优先诊疗。对于转诊患者,首诊医师一定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安排患者转诊。对病历不能按规定书写的情况,严格落实责任。因病历书写不及时或不书写门诊病历而发生的纠纷一切责任由个人承担,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存在问题:对于常见病种,科室三级医师查房有时流于形式,内容简单。对住院病人的病史、病情、治疗情况不能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反映不出上级医师的水平,缺少实质内涵,且有的内容雷同。上级医师对查房记录的审签不及时、不规范;个别病历缺少或反应不出三级医师查房。整改措施: 1.提高重视、加大管理力度:科主任必须对三级医师的查房质量必须思想高度重视,完善相应管理机构,划分职责,明确责任,严格制度落实,做到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科主任逐级负责,层层把关 2.规范临床医师查房行为,加强科室管理:各级医师必须遵守查房规矩。准备充分、准时查房。科主任查房时,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均应自始至终参与查房。低年资住院医师均要带笔记本,记录主任的分析内容。整个查房要严肃认真。通过规范化查房使得各级医师在查房工作中明确职责,加强责任心。

3.促进医疗文书质量,增强医师责任心:通过对医疗文书严格认真的审查,检验医疗文书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及时性,督促临床医生按病历书写规范完成医疗文书,并进行严格的奖惩,对出现的不规范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从而可以增强各级医师的工作责任心,保证医疗文书质量。

4.强化业务学习,加速人才培训:通过业务学习强化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和浏览医学杂志等方法,全面了解本专业现状和新进展,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以人为本”意识。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和承担的义务,理解患者的心理和要求,详细采集病史、认真规范细致体格检查,不要遗漏重要的病史和体征,从而研究透彻自己所管辖的病人。

三、会诊制度

存在问题:会诊单书写过于简单,尤其是门诊病历,夜班会诊医师资格不符合规定,多为低年资医师。

整改措施:高标准严要求,贯彻执行会诊制度,加强门诊病历的管理及书写监督。会诊派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夜间急会诊由二线医师负责,随时指导值班住院医师,以提高会诊质量。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存在问题:大部分疑难病历都做到了讨论制度,部分病历讨论过程过于简单,程序化明显。记录不完善,无法真正达到讨论病历以解决问题的目的。

整改措施:做到病例讨论前检查病历,看相关检查是否完备,讨论后总结病例,注意讨论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是否达到讨论的目的。五:医患沟通制度

存在问题:主管医师能够完成本职的沟通工作,但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

整改措施:加强责任医师的责任心,对于各类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及时、准确、有效沟通,并按规范要求及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六:分级护理制度

存在问题:医师对常见疾病的护理级别适用范围都了解,学习情况较好,但对于病情复杂、病情不稳定病历的护理级别掌握不准。整改措施:通过加强业务学习,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准确掌握护理级别。督查护理工作,要求其完成相应级别的护理工作。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存在问题:因危重患者病例少,个别医生对抢救过程不熟悉,病历书写不及时全面。危重患者的抢救记录流于形式。

整改措施:认真组织全科医师进一步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学习本科室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流程,协调全科人员工作间的协作。八:术前讨论制度

存在问题:讨论记录流于形式,特殊病例存在术前检查不完善,对于手术风险及对策的讨论不足。

整改措施:明确术前讨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常规手术需注意患者人体差异情况,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讨论血糖的控制问题,如遇特殊病历讨论,讨论前应查阅相关书籍,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水平。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存在问题:能够做到每例死亡患者的死亡讨论,对于有争议或纠 纷的病例能够及时上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患者家人的沟通工作不容易,对于医生的解释不理解。因死亡患者病例少,部分医生对抢救过程不熟悉,病历书写不及时全面。

整改措施:学习本科室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流程,协调全科人员工作间的协作。认真讨论死亡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抢救积累经验。十:查对制度

存在问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能作到“三查七对”,执行较满意,每天护理查对医嘱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于输血及术前病人的查对较认真仔细。主要问题是临时医嘱的执行存在问题,有的没执行,有的执行后未签字。整改措施: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医生下医嘱后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执行,责任到人。十一:交接班制度

存在问题:交接班记录本书写及时,但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整改措施:交班本记录内容要求重点突出,不流于形式。发现无内容交班者责令其改进。

十二: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存在问题:本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均有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并制定的风险防范计划,按步进展。逐步完善。主要问题是开展新技术的人员培养困难,学习机会少,进步缓慢,不能做到真正的技术领先。整改措施:加强人员的培养,做好与医院领导的沟通,争取取得医院的支持。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存在问题:医师对于输血指征掌握较好,协议书签写完备。主要是采血,送检,取血及输血过程中存在问题,送检及取血一般由患者家人完成,其间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存在,因患者家人只是简单的送取,不会执行查验工作。

整改措施:尽量要求护士完成输血过程中全部程序,送检及取血由护理人员完成。

十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存在问题:未能定期对各手术医师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再授权;择期手术患者,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手术级别应相应提升一级。

整改措施:制定具体的手术分级制度,使每位医师明确自己的手术范围。定期由科主任、麻醉医师及器械护士等共同参与手术医师考核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变更手术医师的手术范围。十五:病历书写制度

存在问题:我科医师完成病历基本及时,内容完整,主要问题是病程打印不及时,病程签名不及时,尤其是病历的非主管医师签名。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内涵欠缺。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记录内容分析少,过于形式化。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整改措施:科室病历质量管理小组各司其责,负责科室病历的终末质控。科室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提示病历内涵。我们始终认为,医疗安全无小事,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警钟长鸣,才能杜绝或避免医疗安全事故,使我院医疗质量迈上新的台阶,力争今年顺利通过二级医院评审。

第四篇:医务科核心制度试卷

医务科核心制度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那项符合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制度()

(A)满族人不吃狗肉

(B)满族人不把动物血当作“食物”食用

(C)满族人不吃青蛙

(D)满族人不吃牛肉

2、各科室发现或可疑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必须立即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一式二份,在()小时内报医务科。

(A)12(B)24

(C)48(D)723、下列关于隐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隐私权是相对的,面对医师患者不应有隐私

(B)患者的既往史,如疾病史、婚姻史、生活史、生育史等不属于隐私范畴

(C)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向医师公开但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信息、空间和活动都属于患者隐私

(D)患者的隐私是指关于患者隐私部位的信息

4、天主教会的主日是星期()

(A)一(B)五

(C)六(D)日

5、下列哪项属于术前不良事件()

(A)周围组织脏器意外损伤(B)病人或身体部位辨识错误

(C)异物(非植入物)遗留体内(D)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

6、()和采购中心共同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A)医务科(B)护理部

(C)院感科(D)设备科

7、医务科对于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于()内组织讨论,制定应对措施。

(A)24小时(B)48小时

(C)72小时(D)一周内

8、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领导小组必须定期认真分析、总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及时反馈给()、采购中心和设备处。

(A)临床科室(B)医务科

(C)护理部(D)院感科

9、医生必须保守患者的秘密,但应考虑除外()

(A)患者的某些怪癖(B)患者的过失行为

(C)患者的某些心理(D)患者的不良预后

10、某整形医院,为了宣传其美容整形技术,在医疗广告中引用了患者的病例及信息,该医

院侵犯了患者的()

(A)人格权(B)隐私权

(C)姓名权(D)肖像权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及、。

(2)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坚持、、、和。

(3)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发送电子邮件、或电话报告给相关职能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相关上级部门。

(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奖惩原则具体指、。

(5)既是病人隐私权的义务实施者,同时也是病人隐私的保护者。

(6)医疗隐患事件包括和。

(7)对突发、群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立即向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报告.并要

在内报送《可疑医疗器械不良 事件报告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医疗隐患的含义。

2、隐私权包括几种权能

3、简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保护患者的隐私措施有哪些?(答出5点即可)

2、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基本原则。

医务科核心制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ACCDBDDADB

二、填空题

(1)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2)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

(3)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48小时

(4)奖励为主、为报告者保密

(5)医务人员

(6)可控事件、不可控事件

(7)24小时

三、简答题

1、医疗隐患的含义。

医疗隐患是指因诊疗活动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患者安全利益的事件,即有可

能成为医疗纠纷的事件。

2、隐私权包括几种权能。

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支配权、隐私维护权

3、简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①可能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②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

③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

④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的发生的事件。

⑤其它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

四、问答题

1、保护患者的隐私措施有哪些?(答出5点即可)

1)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2)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护理人员要注意言谈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4)对特殊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守医密。

5)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置时,应有异性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

6)危重症病人在更换被服、衣物、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

7)为患者处置时要拉帘或关闭治疗室的门或挂 “处置或检查中,请稍候”的提醒标牌。

8)住院病室要男、女患者分开,各病室床间安装拉帘。

9)护理人员进行暴露性治疗、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应加以遮挡或避免无关人员探视。

10)对于院内或科室内安排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告之学习内容。

11)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医务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2、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1)接收报告处室:

①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

②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④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处或医务科。

⑥总务后勤不良事件上报总务科。

⑦安全保卫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2)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利室医务人员、科室主任在及时报告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

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或防范不良后果的发生。

(3)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4)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荫芽状态。

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基本原则

(1)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

(2)因使用医疗器械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不良事件。

(3)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发现存在质量缺陷和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虽没有发生不良事件但出现故障或异常现象.也需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第五篇:医务科业务查房制度

医务科业务查房制度

业务查房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协同业务副院长进行医疗业务查房,一般情况每月一次,检查了解病员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下级排忧解难,正确引导,实现科学管理,进行宏观控制。

二、医务科单独查房,一般情况每周下科室参加一次晨间交接班和查房,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科室医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各种操作常规,了解病房工作状态,各运行状态,同时病员对医疗工作的反应,便于我们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向上汇报,进一步搞好病房科学化管理。

下载交医务科传染病制度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医务科传染病制度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务科相关材料

    医务科相关材料 1、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2、开展项目清单,开展的医疗技术符合二级综合医院功能与任务要求 3、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建立动态的、择优的学科带头人选拔......

    2015医务科总结

    2015年度医务科总结 2015年,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医务科按照年初工作计划部署,坚持真抓实干,切实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现将一年来医疗质量工作情况总结如......

    医务科职能

    医务科职能 (1)负责制定落实全年业务计划和进行医疗工作总结。 (2)协助分管院长对诊疗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各级医务人员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等工作情况。 (3)主持、组织院......

    医务科年度工作计划

    医务科年度工作计划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17年,医务科如何制定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医务科年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医务科年度总结[合集]

    医务科年度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

    2013年度医务科工作总结大全

    2013年度医务科工作总结岁月如梭2013年将近尾声,这一年是我院乔迁新址应对各种重大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我院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医务科人员值得自豪的一......

    医务科年度工作总结

    医务科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科在院两委的正确的领导下,在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严抓医疗质量,促医疗......

    医务科目标管理

    医务科目标管理我院在2009年的基础上,在新一届院长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工作发展全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 两好一满意”活动实践,不断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