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区防止和纠正附设学前班“小学化”倾向自查报告
防止和纠正附设学前班“小学化”倾向
自 查 报 告
XX县XX学区
二〇一五年五月
XX县XX学区
防止和纠正附设学前班“小学化”倾向自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通知》(定市政办发电„2015‟71号)精神,提高小学附设学前班保教质量,更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养成良好习惯,确保学前教育更好地发展,我学区高度重视,对所辖9所学校的附设学前班“小学化”倾向问题进行了检查,找出了不足,及时进行了整改。现将全学区各附设学前班杜绝“小学化”现象、规范开展保教工作自查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
学区成立了防止和纠正附设学前班“小学化”领导小组,由学区校长李鸿奎任组长、学区干事闫国权任副组长、各学校校长为组员。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督促检查和整改意见。
二、宣传学习
1、各学校立即召开教师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
2、各学校分别采取不同形式对广大幼儿家长进行宣传,使他们充分了解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班、科学保教的重大意义,确保幼儿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三、存在问题
各学校主要领导深入到附设学前班,从环境创设、使用教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着手,对学前班“小学化”办学现象进行全面督查。通过检查发现个别班级确实存在 “小学化”现象,具体问题有:
1、部分班级在教育时间上小学化,每节课30分钟以上。
2、个别班级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方面小学化,进行超前汉语拼音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并留有家庭作业。
3、个别班级没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没有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学生的活动量得不到保证。
4、教师缺编、专业水平低,也是形成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5、大部分学校对幼儿教育投入不够,室内外的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活动材料不足,没有办法正常开展全班游戏及活动。
上述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遏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对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彻底纠正上述现象,学区要求各学校必须认真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办学行为限期整改。
四、整改方案
1、各学校将幼儿教育管理纳入工作管理日程,安排专人负责,对学前班的办学工作经常督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2、学区与各学校签订了《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3、各学校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更换、添置保教设备和幼儿教玩具。
4、在学前班的管理上,牢固树立人本意识,全面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教师、服务社会。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带着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家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边整边改。
5、要求各学校加强师资专业化培训,加强幼儿教师业务学习和指导,让教师学习幼儿园一日常规细则、幼儿工作规程,增加教师的学习机会,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保证每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我们要力争让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师都能外出学习培训,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保育管理、后勤服务经验。
6、严格禁止教授小学内容,不乱发幼儿教辅材料,不布置书面作业,不准举办任何形式的兴趣班、辅导班、特长班,设立举报电话,发现有“小班化”现象的全学区通报批评,严肃处理。
7、各学校根据计划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使活动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努力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育人坏境。
8、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坚持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教学方
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积极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有强健的体魄。对幼儿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进行专题研讨,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活动有充足的时间,教师要为幼儿投放丰富的室内外自制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真正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促进幼儿身心愉悦地发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9、创设充满童趣且图文并茂的生活、活动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轻松快乐发展。充分利用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活起来,展示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
10、幼儿工作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家长接送制度,不代接代送,签好协议,做到手勤口勤,严格遵循以法治学的原则。
11、做好幼儿的健康保健工作。坚持幼儿入学前的身体检查,幼儿入学前必须进行体检后方可入学,以保证全体幼儿的身体健康。切实做好各项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幼儿经常洗手,在日常教育中,班级老师应加强教育的力度和督促幼儿经常洗手,主管领导加强巡查力度。
12、为教育发展长远考虑,幼儿教育应优先发展。
今后我学区定会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学前班环境创设,按照“找出不足、逐步整改、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寓教于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强化幼儿保教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促进幼儿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
第二篇: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阳光春苗幼儿园规范保教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实施方案
根据重庆市教委转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精神,按照渝中区教委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落实,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宣传,并梳理和自查保教工作行为,为了更好的规范办园行为,切实提高保教工作质量,特制定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全面规范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教育现象,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园办园的水平和保教工作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成立阳光春苗幼儿园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领导小组: 组长:代素芬 副组长:龚世梅
成员:葛秋霞、张红、李家辉
三、实施的目标:
坚持科学保教的办园方向,全面规范办园行为和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教育倾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自查自纠,集中整改,实现优质优教,保障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实施的内容和措施:
1、加强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认识(2月-3月)
组织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向家长大力宣传,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园直通车网站等多种形式,引领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争取家长的支持,家园共同抵制“小学化”教育倾向,要做到统一思想,明确要求,采取措施,提高认识。
2、加强管理,规范保教工作(4月-5月)
我们要充分认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性,自上而下针对我园在保教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查找“小学化“现象痕迹,并制定改进的措施,跟进管理,加大对班级保教工作考核的力度,严格按照《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的要求,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幼儿教育目标和教育原则,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 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坚持正面引导,整改落到实处(6月-10月)
坚定贯彻落实教育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要求,坚持对每一个教师进行正面引导,杜绝开展“小学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绝不提前教授小学教育知识,不做强化幼儿训练的事情,严格遵守班额规定,不超额编班,不强迫家长购买教材,在一日活动中不渗透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无关的课程等违规行为在我园发生,要积极创设适应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的空间和场地,配备丰富的教玩具、游戏材料、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条件。我们一定通过这次整改工作,有效提高办园的质量,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迎接区教委的检查验收。
由于受社会竞争加剧及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影响,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时期各种能力习惯的学习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了迎合家长盼子成才的迫切需求,许多幼儿园开始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小学时期的日常教学活动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时间,这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教育的适宜度,不利于幼
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小班开始学习拼音、写字、算术、珠脑算,更有甚者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2、很多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在一小时以上。
3、幼儿园进行多种考试竞赛,有的幼儿园进行一年级的考试,并将次成绩作为宣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
4、课堂教学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取代了幼儿的游戏。
5、小学化的教辅材料进入幼儿园
6、幼儿背书包上学,课桌与小学一样摆放,学前班和大班的桌椅占满活动室,没有活动区。
7、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园的评价停留在写多少字、学多少加减法上。
8、小学有入学考试,将一年级的内容作为入学考试的内容。“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1、“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2、“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4、“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第三篇: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题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题
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
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教育阶段,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而今,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演越烈,完全不顾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小学生的行为规则要求幼儿园儿童,不断灌输小学的各种知识,大量的拼音识字计算挤占了幼儿游戏时间、耽误了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佳时机。如果任由这种教育方式的蔓延,必然会对幼儿的正常教育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
什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它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强行转变幼儿的思维方式、思维逻辑和行为准则,不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心理的正常发展。
一、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早已证明,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神经系统功能、认识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过早地把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脑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必然使儿童失去接受世界的兴趣,丧失主动性与创造性,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限制思维的正常发展水平,形成做事机械、教条的习惯,严重的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抵抗心理。
二、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进一步学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会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幼儿进入小学后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导致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
态度等。
三、降低幼儿学习兴趣,影响小学教育效果
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
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过于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则过多地重视了听说读写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这些被忽视的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思维教育、爱心教育、探索周围世界教育、社会交往教育、自主自理教育、自主活动教育等。为遵循幼儿生长发育和教育规律,根据《关于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意见》通知精神,我园将严格杜绝“小学化”倾向,规范办园行为,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要消除“小学化”倾向,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1.依法治教,规范办园行为
严格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划分年龄班并严格控制人数实行小班化: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6周岁)35人。
2.遵循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保障身心和谐发展
我园倡导的是“爱的教育”,并将“让爱更多一点”的核心价值观及大爱文化融入到环境的创设中。对幼儿的教育,不应以知识的累加为目标,而是借助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与思维品质,以此来追求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到底是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还是赢在终点?注重素质教育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如何对素质教育进行实施?
我园通过以下五个途径实施素质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即课程”。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随时随地为幼儿渗透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
情境教育:通过更多的场景创设与材料投放,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参与的身心需要。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差异教育: 保持“个性”是每个幼儿的权利,承认差异,认同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具有“个性化的发展”是教师的义务。“差异教育”真正实现了公平与平等教育、扬长与补短的教育。
互动教育:教育走向开放,“交往”是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手段,“体验”是幼儿交往天性的需求,“互动教育”,更关注的是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家园互动中幼儿人际关系技能的发展。
养成教育:一切规范、规划、守法、自律、理解与兼容都源于各种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让幼儿的成功,成为发展的必然。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也是幼儿园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另外幼儿教育倡导的是思维能力的创新与提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幼儿,能做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幼儿潜力大,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等。但是,我们要思考现象的背后:幼儿对数概念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优势能持续多久?早催熟的幼儿有多少后劲?究竟是何种类型的早期经验才能决定着幼儿以后的发展,是知识技能,还是内隐的潜质?其实幼儿园阶段花大量时间训练的算术技能,在小学一年级的优势显示不到半年。4个月会爬的幼儿和6个月会爬的幼儿,长大后走路并没有什么区别。3岁会背唐诗的幼儿不一定比6岁会背唐诗的幼儿更有可能成为作家。每个幼儿的情况不一样,开发得早,只能说起步早些,但起步早如果走得慢,优势也保持不了多久。相反,起步晚一点,但后劲足,大步流星,也许走得更远。幼儿园不仅仅是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更要为儿童未来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说是为每个幼儿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是20年以后社会的主力军,那么我们所给予幼儿的东西能否保证20年以后还是有用的,或者说还能受益的,这是我们从事幼儿教育和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思考和关注的。
教学活动组织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坚决执行“六个不准”:
(1)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2)不准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3)不准给幼儿布置小学化家庭作业;
(4)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5)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
(6)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 幼儿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而幼儿园中的“小学化”倾向带给幼儿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超负荷(超年龄段)的学习无疑拔苗助长,学习的内容和教育方式给幼儿心里带来压力,有损幼儿心理健康,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过早的学习一年级的课程,幼儿到了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就会养成不动脑、不思考、死记硬背、心浮气躁的不良习惯。当他们的“储备”用尽时,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动力没有连续性,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随之产生。同时,过早让幼儿用笔书写汉字,易影响手部肌肉的发育,并造成握笔姿势不正确,日后难以纠正。这种方式的教育只注重写字、算题这些单项内容的训练,剥夺了幼儿接受更多知识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人生是一场比赛吗?为什么不可以把人生看成是一次旅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意义。为了将来的某一天而牺牲掉前面的任何一天,都是一种损失,这意味着很多生命的乐趣和意义,都同时被省略掉了。为了让幼儿在学习的道路上跑得更扎实,更稳健,更长久,我们应更多关注幼儿的良好习惯、规则意识、交往能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针对以上家长的教育误区以及社会上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之势,我园坚决支持上级教委《关于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意见》通知精神,严格杜绝“小学化”倾向,规范办园行为,但是从幼儿园迈向小学对幼儿来说是一道门槛,虽然小学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延续,毕竟有所不同,幼儿面临着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为使幼儿顺利升入小学,我园每年大班下学期都会开展“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为顺利升入小学进行心理和能力引导和准备。例如:参观小学;小学生联谊会;邀请小学教师进课堂等活动。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重能力培养轻知识传授,注重幼儿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守时习惯的培养。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搭一架梯子。
尊敬的家长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健康茁壮成长撑起一片更为广阔的蓝天,让他们自由愉快的翱翔!
第四篇: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活动方案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活动方案
“小学化”倾向是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它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幼儿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开展深入自查。针对保被队伍的专业性不够、集体故学的有效性急带提高等题开展深入讨论和研究。件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国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园、科学保教。
二、组织领导
幼儿园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步骤,分解工作责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组长:张莉莉 副组长:周莉娜 成员:全体教师
三、实施的目标
坚持科学保教的办园方向,全面规范办园行为和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小学化”教育倾向,标本业治,自查自纸,实现优质优教,保障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实施的内容
(一)加强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二)加强管理,规范保教工作
(三)坚持正面引导,整改落到实处
今日,就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我园张园长组织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我园的办园方向,并对以后的工作做出规划和要求。幼儿园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育教育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力,空间想像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应培养幼儿人生发展所需要的礼貌、爱心、乐观、坚强、自信、宽容等良好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要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并不是要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同时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
五、工作措施
(一)抓好行政引领,明确前进方向。及时学习《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依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园务会议,组织大家学习了关于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相关文件,以统一认识深入反思、认真自查,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二)是抓好形式引领,强化规范办园。
细化规范办园的具体要求,明确规定幼儿园读物的投放数量、活动区角的设立数量、活动桌椅的摆放方式、活动安排的数量等;严格控制幼儿园班额,不得违反规定超额编班:严禁幼儿园要求家长额外征订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严格规定幼儿园作息时间幼儿化、幼小衔接适度化,确保办园规范化。
(三)加强教师专业教育与指导,走专业化道路。
1、宣传教育到位,抓好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理念。组织散师认真学习了《指南》《幼儿园规程》、《幼儿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有关文件精神,增强广大幼教工作者实施科学保教、规范保教的责任感、紧追感和自觉性,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幼教观。
2、将幼儿教育管理纳入工作管理日程,安排专人负责,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3、加强师资专业化培训,规范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保证幼儿的活动时间。
(四)做好家长工作
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通过家长会等不同形式对广大幼儿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五)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机制
1、自查自纠
建立“总体整治,联合整治,重点对口帮扶整治”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按照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开保对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梳理归类,深入分析产生原团(根源),迅速落实整改具体措施。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要求,明确时限,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解决。
2、监督检查到位。建立学校内部自评、自查,互查和共纠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设立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建立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定期检查通报制度,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通报发现的重点问题,召开现场会落实整改。对违反规定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予以严肃查处。我们希望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措施,确保我园幼儿教育的规范化,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六、正确衔接小学教育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正确衔接小学教育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正确的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会议结束,教研部周老师带领全体教师教学研讨,认真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的要求,遵循《指南》提出的幼儿教育目标和教育原则,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我们在张园长的带领下,严格连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保教工作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保教工作,树立端正的的办园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生活中做人,在活动中健体,在探索中求知,在环境中审美。”让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展现全面发展的和谐之美。
第五篇: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题讲座材料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题讲座材料
目前,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开始教他们唐诗宋词、数学、钢琴等,有的甚至还教电脑之类的知识。一位家长很自豪地说,她的孩子今年6岁,钢琴练得很好,过两年准备让他参加演出,她还说儿子是从三岁左右就开始学钢琴的。据悉,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而一些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和特色幼儿园更是以孩子在他们园里能学多少东西作为自己吸引家长的优势,这正好迎合了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恰好各取所需,“两全取美”。许多的幼儿园都开设了什么“特色班”、“双语教学”之类的话。特色教育、知识教育、识字教育已成了幼儿园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迎合家长的心理进行多种多种文化学习,挤占了幼儿大量的游戏时间,耽误了幼儿智力的开发。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社会现状(表现、危害)表现:
1、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小班开始学习拼音、写字、算术、珠脑算,更有甚者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2、很多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在一小时以上。
3、幼儿园进行多种考试竞赛,有的幼儿园进行一年级的考试,并将此成绩作为宣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
4、课堂教学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取代了幼儿的游戏。
5、语文、数学、英语的教辅材料进入幼儿园。
6、幼儿背书包上学,课桌与小学一样摆放,学前班和大班的桌椅占满活动室,没有活动区。
7、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园的评价停留在写多少字、学多少加减法上。
8、小学有入学考试,将一年级的内容作为入学考试的内容。危害:
1、严重损害了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
2、幼儿快乐玩耍的年龄背负了沉重的不是这个年龄段应该承受的学习任务,很容易诱发厌学。
3、应该是小学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和小学都学习,其实是重复性教育。
4、小肌肉群没发育,幼儿过早动笔造成幼儿近视、驼背。
5、由于幼儿学习基础不一样,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计划。
6、幼儿园老师对小学的内容研究不够,方法不统一,入学后很难改正。
二、幼儿发展的几个最佳期: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展只存在于其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在此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形成某些特殊的能力,否则,错过了这一特定时期,即使再着力培养,相应的能力仍很难获得,给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应该注意观察处于关键期的孩子对某种学习的兴趣最浓,乐于接受,没有任何负担。因此,此时施教,效果最好,通过逐步的训练,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而且孩子获得的高智力和形成的良好习惯、兴趣等长久保持。充分利用教育的最佳时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孩子的“关键期”,在“关键期”施以恰当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长远的意义。大致看来,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期”有以下几个:
大脑发展的关键期(0-3岁)——新生儿脑重约390克,7岁时,脑重达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1400克的脑重。若怀孕期母亲营养不足,婴儿出世时脑神经细胞数将比正常儿童少15%;若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营养不良,脑细胞数则比正常数量减少20%,而这种脑结构的缺陷,将影响大脑的功能,导致智力障碍。
在此期间,要保证孩子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健全发展,家长首先应该给孩子合理的营养,尤其是含有足够量蛋白质的食物。此外,防病保健、足够的睡眠(1岁前每天14-15小时)和洁净的环境也是保证大脑得到最佳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从呱呱落地到3岁,是掌握口语的最佳时期,尤其是2岁左右,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最高,心里学家常称之为孩子“叽叽咕咕,滔滔不绝”时期。
大多数人认为,人生来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孩子的大脑结构中有某些能使他主动学习语言的因素。家庭是婴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因此,家长有义务为孩子口语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孩子0-1岁时,父母可用各种言语和声音来刺激孩子,给他穿衣、洗澡、喂饭时,简单而持久地与之谈话,这样,孩子最终便能理解词与动作、实物的关系;让孩子听各种特体发出的声音,如小铃、玩具以及各种物体的敲打、撞击声,以帮助孩子发展听力。1岁以后,父母便可利用各种途径帮助孩子掌握新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谈论看到的,听到的及正在做的事物,都有益于孩子对语言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多的和孩子交谈,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而放弃交谈的机会。
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3岁时,孩子数数一般不过5,但到了4岁,孩子就常为自己能数到100而自豪。这时,孩子对带有明显数概念特征的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已经能领会数词与特体要领间的关系;已从只能口头数数发展到能按物点数,点数后能说出物体总数,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前后顺序,按数目取出相应多的物体,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4岁,已到了孩子学习数概念的关键期。借此良机,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掌握数概念的机会;上街时数从身旁开过的汽车;吃水果时比较水果的大小;和同伴比高低;用尺子测量其他物体;玩数字扑克等等。
感觉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学鼻祖普莱尔说过:“感官的作用是一切心理发展的基础。”儿童的感觉功能在婴儿初期就已出现,而且发展迅速。就儿童视觉的发展来看,2个月时出现视觉集中现象,3个月时能追随物体作圆周运动,半岁时能注视较远的物体。2岁时对颜色出现较好的分化反应,3岁时能正确辨别红、黄、蓝、绿。
从儿童感官的整体发育状况看,2岁左右成了对儿童进行感觉教育的关键期。促进感觉的发展,首先要帮助幼儿认识五官,懂得它们的功能。如用眼睛判断特体的大小,用耳朵辨别物体的声音,用舌品尝食物的味道,用手感觉特体的冷暖、厚薄等;其次,应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如让孩子区分水和酒时,应鼓励他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认识事物的变化。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觉功能,有助于他认识世界。
自立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儿童神经传导功能迅速而正确,动作开始表现得比较成熟。同时,儿童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他开始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分化出来,行为上力图摆脱外界的束缚,想到处显示自己的力量。如果干扰他的“自主”,他就用哭闹、捣乱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反抗。此即为儿童的“第一反抗期”,也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关键期。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首先应理解他们的“自主”主张及因好奇而造成的破坏,放手让他去自由活动,才能培养他对“自主”主张及因好奇而造成的破坏,放手让他去自由活动,才能培养他对“自主”的信心。其次,根据他们要求“自主”倾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自己穿衣、吃饭、洗手帕、帮妈妈递东西,使他们逐渐真正“自立”。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 1.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2.8到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3.2到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4.2岁半到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5.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总数等);
6.3岁到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7.4到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8.3到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 9.3岁和青少年期是培养独立性的两个关键期; 10.4岁以前是形成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11.5到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12.5岁左右是掌握数的概念的关键期; 13.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有一个印度女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错过了学习语言、行走、运动等关键期,她不会走,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她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人们努力教育她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她学了2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17岁临死时才学会了十几个单词,智力仅相当于4岁的孩子。
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狼孩”、“猪孩”都是从8岁被人发现、解救,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施以专业的救治、矫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没能使她们恢复“人性”,她们落下了“弱智”的终身残疾,原因就是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三、幼儿园的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学前教育要注重的是孩子人格成长、个性培养与习惯培养,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涉及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通称五大领域,这是我国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国外有些国家的教育纲要也有六大领域的,但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差不多。健康指身体健康、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安全知识、身体体能等内容;语言包括理解别人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社会指自信心、合作分享、社会行为规则、初步的责任感,同情心,亲情心等内容;科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数概念,自然、资源、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探究能力的培养;艺术初步感受和表达美。这五大领域的先后也说明了专家学者们对各个教育内容重要性的认识(这个内容重要性的认识在国际上基本上是统一的)。作为家长也应该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形式(有时候甚至是基本形式),幼儿园里的游戏应该蕴涵教育价值。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任何幼儿园都会挑选自己擅长的教育模式,好的幼儿园都采用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的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