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唐宋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

时间:2019-05-13 08:5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茱萸:唐宋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茱萸:唐宋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

第一篇:茱萸:唐宋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

茱萸:唐宋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乎人人熟记成诵的小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让许多少年产生美好的憧憬,也让许多人颇费思量。

茱萸历代都被作为祭祀、佩饰、药用、辟邪之物。早在周代,茱萸就由于被视为非凡之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八种美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重视培育、栽植茱萸;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妃就佩戴着茱萸做的饰物。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即于重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故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

茱萸风俗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历史悠久,只是到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茱萸风俗才渐渐衰落,唯登高之俗尚存于民间。茱萸还可以酿酒,唐代著名隐士寒山曾有“暖暖茱萸酒,空心枸杞羹。终归不免死,浪自觅长生”的诗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地区茱萸主产县佛坪县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出了茱萸牌系列果酒、饮料,其味醇美,药效显著。茱萸因其本身的价值以及历代赋予的传奇色彩,使文人们很喜欢用它作诗料,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不同心境。历代文人笔下,以茱萸寄言亲友欢娱之情的诗赋很多,其中以唐宋诗人为最。以下是笔者搜录的唐人茱萸诗,与诸位共同品尝。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有故不往》:“哪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戴叔伦《登高乘月寻僧》:“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滩。” 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 耿讳《九日》:“步蹇强令避藻井,发稀哪敢插茱萸?” 王昌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春,翡翠横钗舞作愁。” 杨衡《九日》:“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权德舆《酬九日》:“他时头似雪,还对插茱萸。”《九日北楼晏集》:“风吹蟋蟀寒偏急。酒冷茱萸晚易醺。”

张鄂《九日晏》:“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九日》“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春?”

白居易《九月九日登巴台》:“闲听竹叶曲,浅酌茱萸怀。”《九日寄微之》:“蟋蟀声高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

这些诗赋予了茱萸极其浓郁的传奇色彩,显现着古人对茱萸深切的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之一。通过分析概括,这些写到茱萸的诗词主要有四种内容:一是佩带茱萸囊于臂肘;二是插茱萸于发冠;三是饮茱萸酒;四是以茱萸节、茱萸会代替称重阳节。

第二篇: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词中的典型意象

折柳--送别,离情; 梅花--坚贞,高尚 ;杨柳——(代表)惜别 ;菊花——傲视;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古迹——怀旧。再如: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己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

“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

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5、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文天祥《念奴娇》)

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

6、鹧鸪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7、燕子

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金色陵驿》)

8、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天将破晓,寒蝉已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况,暗喻为人作幕,寄人离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官所羁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10、船

A、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购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诗,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1、青山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

A、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B、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让人留恋,令人向往。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C、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长相思》)

D、青山的绵延不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而把“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唐代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省试湘灵鼓瑟》是以“青山”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例。根据考官的要求,他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悲风拂过一川江水、几座青山,呈现给读者一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12、梅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梅。”

A、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典型化。这枝寒梅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所以,王维独问“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与“今夜曲中闻折柳”一样,“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战土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有思乡的情调。

B、唐人的咏梅诗,大多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品格吟风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美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俨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以后的咏梅诗,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13、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4、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B、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其他有关“莲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古辞《江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5、竹子

A、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B、此外有表现竹子高风亮节的。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

C、有表现顽强生命力的。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D、有表现忠诚的。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16、青松

青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刘桢《赠从弟》),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17、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18、柳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B、普普通通的杨柳易勾起人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感触与联想。诗中少妇“不知愁”登楼赏景,触“柳色”而生离愁别绪:“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

C、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19、另外,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降唇》);以“乌鸦”表现凄凉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宋•秦观《满庭芳》)。还有“青苔”、“长江”、“青鸟”、“红尘”、“青云”等等。

第三篇:唐宋诗词中的酒意象(共)

唐宋诗词中的酒意象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唐宋诗词更是灿烂夺目,同时中华古国也是一个酒香浓郁,充满酒文化的文明之邦。我们不妨走进唐诗宋词,掬一捧千年琼浆去感受诗人的才气,酒气,去领略诗人的豪情愁绪。

传说酒的发明者是杜康,因而人们称之为“酒圣”。自从有了酒,人们的生活似乎也随之丰富起来,情感也被激活了。你看: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而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贺知章正“金龟换酒”,杜工部“潦倒新停浊酒杯”,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苏轼“把酒问青天”,“一樽还酹江月”,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再听:有人在呼喊“将进酒,杯莫停”,有人在“劝君更尽一杯酒”,有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有人则“一曲新词酒一杯”,有人在询问“今宵酒醒何处”,也有人在谈说“醉里吴音”。酒朦胧了醉眼,让英雄失去展示的舞台,是酒充满着愁肠,让抑郁苦闷得以排遣,也是酒壮足了英雄的胆魄,使人崛起。酒与诗人或多或少的联系着,从而使诗韵里夹杂着酒香。

今天喝酒似乎不要太多的理由,可是,千百年来从诗歌中看酒的功能却有太多的变化,可以借酒助兴,可以壮胆,可以饯行,可以接风,可以浇愁,可以陶醉于山野,亦可引动诗情„„

酒的功能是这样的丰富,难怪人们总爱举杯。在诗歌海洋中,酒似乎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让各种情感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因而跟许多题材紧密相连。

一、送别诗与酒

从军,仕途的坎坷,游历及出使送人多设酒饯行,或以酒表示对亲友的祝愿或表劝慰或寄离愁,让别离在酒气中朦胧以致消散。

盛唐,北宋送别诗歌有许多。李白有《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居易《琵琶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宋代柳永有《雨霖铃》等。其中当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著。后因谱入乐府取首句二字题作《渭城曲》,又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此诗入乐后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歌辞,别席离宴的绝唱。刘禹锡《与歌者何勘》诗云:“旧人唯有何勘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自注“沈有讴者,普唱‘西出阳关无故人’词”。李商隐《赠歌妓》也有“断肠声里唱阳关”的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联诗流传百代,以致阳关满身离绪,而别酒一杯,青青柳色岂只断肠?

二、边塞诗与酒

盛唐开元至天宝年间,朝廷大事边关,出现了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等以守边博得高爵的著名将领,为当时的士人展示了一条封侯的捷径。热衷功名富贵,大有豪侠之风的士子或慷慨从军或出使边陲,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中军置酒饮归客”,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征人的忧怨借美酒倾吐而出,恰如范仲淹《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股忧国思乡,壮志难酬情绪裹挟其中。

三、酒与情怀

李白一边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一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诚然,得意之时可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然而失意之时则更多的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销愁愁更愁。唐宋诗歌中酒与情怀的交结亦可看作是心灵的寄托,之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重在遣怀,抒情,解愁,助兴。

我们可以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读出李白失意时的无奈与抑郁;“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读出人生的慨叹;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里读出壮志难酬的心痛;同样也可以从“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读出诗人的乐观昂扬;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辨出词人的豪情壮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看出其喜悦,更在“浓睡不消残酒”感受诗人的清闲。还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慨。

当然更有那浓浓酽酽的思乡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乡在水云间。”——高翥《春怀》。“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断肠吹起江南梦,愁起寒梅酒半销。”——葛起耕《楼上》。

乡愁是一杯酒,是一杯千年来被无数思乡的人吟咏过的陈年佳酿,岁月越长越是浓郁醇美。

(李志高)

第四篇: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

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今日要闻

热点关注

管理论文

新班入门

班务常规

主题班会

法规制度

学习方法

德育论文

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

国旗下讲话

德育法规

师德建设

励志文章

心理文章

考试心理

心理课堂

心理故事

师生心理

| 网站首页 | 文章 | 论坛 | 旧版初中班主任 |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

文章首页

|

教育新闻

|

班级管理

|

德育研究

|

心理健康

|

您现在的位置: 初中班主任 >> 文章 >> 班级管理 >> 主题班会 >> 正文 2004年10月17日 星期日

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热★★★

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

[ 作者:南凤梅来源:和风教育网点击数:410更新时间:2004-6-7 ]

活动目的本次唐宋诗词朗诵竞赛,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活动准备

先从学生假期背诵的唐宋诗词中整理出一百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学生每组选出三名参赛选手;主持人、老师制定比赛规则。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唐宋文坛,百花争艳,千姿百态,唐诗宋词更是绰约不凡,独领风骚。它们画面形象,意境宏大,语言凝练,音韵优美。

主持人乙:唐宋诗词虽篇幅短小,然画面明晰:有的清新,犹如淙淙泉水欢腾跳跃;有的壮阔,犹如奔涌的长江狂泻不已;有的火热,犹如爆发的火山烧灼万物;有的晦暗,犹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主持人甲:唐宋诗词虽讲求音律,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主持人乙:诗词的创作风格更是精彩纷呈:有的朴实自然,不事雕饰;有的富丽浪漫,浓抹盛妆;有的深沉悲壮,直抒胸臆。

主持人甲、乙: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宋诗词的世界,尽情享受其无穷的魅力吧!

“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开创了豪放词派,《念奴娇 赤壁怀古》便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请第一组选手朗诵。

主持人乙:李商隐,唐代诗人,他所特创的“无题”诗,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情思缠绵,辞藻精辟,读来令人回味不已。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主持人甲:“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啊,春光依然如此秀丽,但时世已今非昔比——这是诗人杜牧的无限感慨。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多写社会政治题材。诗中语言流畅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请第三组选手朗诵《泊秦淮》。

主持人乙:李清照,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请第四组选手朗诵 《如梦令 常记》。

主持人甲:王维,长于五言律诗,并工于书画,善音律。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有诗、画、音乐三结合的特色。请第一组选手朗诵王维的《山居秋暝》

主持人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多么慷慨激昂,多么悲愤深沉。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内心独白。陆游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内容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而爱国思想就像一根红线贯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请第二组选手朗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主持人甲: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的词气势豪放,感情沉郁,以浪漫主义的激情抒发他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怀抱,抨击投降派偏安误国的罪行,并表现自己备受打击、壮志难酬的苦闷。请第三组选手朗诵《丑奴儿

少年不知》。

主持人乙:请第四组选手朗诵陆游的《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无愧“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称号。陆游的爱国精神是无可估价的,不可磨灭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我们民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生死如一的爱国诗人而感到自豪。

主持人甲:请欣赏孙炜呈、冯群星为我们表演的诗朗诵《石壕吏》。主持人乙:听着饱含血泪的悲愤的倾诉,我们面前出现因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百姓背井离乡、朝不保夕的悲惨场景。非常感谢二位同学的精彩朗诵。

主持人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感人肺腑的诗句,不加任何修饰雕琢,直抒胸中正气,是诗人以身殉国的壮烈誓言。请欣赏葛一鸣同学为我们带来的配乐朗诵《过零丁洋》。

主持人乙:柳永,北宋词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历来为人传诵。请第一组选手朗诵《望海潮》。

主持人甲:范仲淹,北宋文学家,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影响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渔家傲》写戍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的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主持人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白天黑夜地读书作文,顾不上休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成熟较早。据传在长安时,曾携带所作诗文去谒见前辈诗人顾况。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陌生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看,头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请第三组选手朗诵他的《大林寺桃花》。

主持人甲:难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象巨大,气势磅礴,风格豪放飘逸。李白长于乐府和绝句,尤其绝句被称为唐代的绝唱。请第四组选手朗诵《赠汪伦》。

主持人乙: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中多深刻揭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矛盾,抒写忧国忧民怀抱。朗读他的诗篇,犹如阅览一幅幅历史画卷。请第一组选手朗诵《春望》。

主持人甲:辛弃疾除创作了大量的豪放词外,还写了不少描绘农村生活的词。请请第二组的选手朗诵《清平乐·村居》。

主持人乙:前面我们欣赏了许多爱国主义佳作,现在再来听一听岳飞精忠报国的誓言——《满江红》。第三组的选手朗诵。

主持人甲: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诗风质朴而明快。请第四组的选手朗诵他的《望洞庭赠张丞相》。

主持人乙:比赛到此结束,请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同学们,“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在二位主持人的精心策划和各组选手的一致努力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中,唐宋诗词便是其中的两朵奇葩。今天,朗诵脍炙人口的诗篇,欣赏优美的词句,体会丰富的意境,领会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更激发起我们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我提议,大家一起朗诵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在热烈的掌声中,主题班会结束。)

上一篇文章: 主题班会:新世纪的畅想

下一篇文章: 主题班会:学习方法交流班会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一样长假两种心情:小学生怕„[62]

16岁中学生每天只睡5小时 „[163]

接吻亲昵被曝光 爱情是一件„[448]

中学生网络聊天之现状分析„[156]

你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吗?„[58]

最新5篇推荐文章

三个“调座位”案例[1611]

七种武器[467]

班主任的教育反思[1080]

我是这样做班主任工作的[1738]

班级名言警句精选[1824]

相 关 文 章

班级文化建设略论[360]

主题班会—爱,你准备好了„[1156]

主题班会:诚信至上[1193]

主题班会—奉献与回报[748]

我眼中的主题班会[48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 初中班主任网站长:左从权页面执行时间:562.50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1简化版制作:左从权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们保证不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上述行为侵犯了您的著作权,请通知本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您的文章删除!

第五篇: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

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今日要闻

热点关注

管理论文

新班入门

班务常规

主题班会

法规制度

学习方法

德育论文

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

国旗下讲话

德育法规

师德建设

励志文章

心理文章

考试心理

心理课堂

心理故事

师生心理

| 网站首页 | 文章 | 论坛 | 旧版初中班主任 |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

文章首页

|

教育新闻

|

班级管理

|

德育研究

|

心理健康

|

您现在的位置: 初中班主任 >> 文章 >> 班级管理 >> 主题班会 >> 正文 2004年10月17日 星期日

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热★★★

主题班会: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

[ 作者:南凤梅来源:和风教育网点击数:410更新时间:2004-6-7 ]

活动目的本次唐宋诗词朗诵竞赛,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活动准备

先从学生假期背诵的唐宋诗词中整理出一百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学生每组选出三名参赛选手;主持人、老师制定比赛规则。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唐宋文坛,百花争艳,千姿百态,唐诗宋词更是绰约不凡,独领风骚。它们画面形象,意境宏大,语言凝练,音韵优美。

主持人乙:唐宋诗词虽篇幅短小,然画面明晰:有的清新,犹如淙淙泉水欢腾跳跃;有的壮阔,犹如奔涌的长江狂泻不已;有的火热,犹如爆发的火山烧灼万物;有的晦暗,犹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主持人甲:唐宋诗词虽讲求音律,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主持人乙:诗词的创作风格更是精彩纷呈:有的朴实自然,不事雕饰;有的富丽浪漫,浓抹盛妆;有的深沉悲壮,直抒胸臆。

主持人甲、乙: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宋诗词的世界,尽情享受其无穷的魅力吧!

“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开创了豪放词派,《念奴娇 赤壁怀古》便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请第一组选手朗诵。

主持人乙:李商隐,唐代诗人,他所特创的“无题”诗,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情思缠绵,辞藻精辟,读来令人回味不已。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主持人甲:“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啊,春光依然如此秀丽,但时世已今非昔比——这是诗人杜牧的无限感慨。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多写社会政治题材。诗中语言流畅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请第三组选手朗诵《泊秦淮》。

主持人乙:李清照,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请第四组选手朗诵 《如梦令 常记》。

主持人甲:王维,长于五言律诗,并工于书画,善音律。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有诗、画、音乐三结合的特色。请第一组选手朗诵王维的《山居秋暝》

主持人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多么慷慨激昂,多么悲愤深沉。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内心独白。陆游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内容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而爱国思想就像一根红线贯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请第二组选手朗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主持人甲: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的词气势豪放,感情沉郁,以浪漫主义的激情抒发他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怀抱,抨击投降派偏安误国的罪行,并表现自己备受打击、壮志难酬的苦闷。请第三组选手朗诵《丑奴儿

少年不知》。

主持人乙:请第四组选手朗诵陆游的《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无愧“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称号。陆游的爱国精神是无可估价的,不可磨灭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我们民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生死如一的爱国诗人而感到自豪。

主持人甲:请欣赏孙炜呈、冯群星为我们表演的诗朗诵《石壕吏》。主持人乙:听着饱含血泪的悲愤的倾诉,我们面前出现因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百姓背井离乡、朝不保夕的悲惨场景。非常感谢二位同学的精彩朗诵。

主持人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感人肺腑的诗句,不加任何修饰雕琢,直抒胸中正气,是诗人以身殉国的壮烈誓言。请欣赏葛一鸣同学为我们带来的配乐朗诵《过零丁洋》。

主持人乙:柳永,北宋词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历来为人传诵。请第一组选手朗诵《望海潮》。

主持人甲:范仲淹,北宋文学家,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影响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渔家傲》写戍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的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渔家傲》(塞下秋来风

景异)。

主持人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白天黑夜地读书作文,顾不上休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成熟较早。据传在长安时,曾携带所作诗文去谒见前辈诗人顾况。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陌生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看,头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请第三组选手朗诵他的《大林寺桃花》。

主持人甲:难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象巨大,气势磅礴,风格豪放飘逸。李白长于乐府和绝句,尤其绝句被称为唐代的绝唱。请第四组选手朗诵《赠汪伦》。

主持人乙: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中多深刻揭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矛盾,抒写忧国忧民怀抱。朗读他的诗篇,犹如阅览一幅幅历史画卷。请第一组选手朗诵《春望》。

主持人甲:辛弃疾除创作了大量的豪放词外,还写了不少描绘农村生活的词。请请第二组的选手朗诵《清平乐·村居》。

主持人乙:前面我们欣赏了许多爱国主义佳作,现在再来听一听岳飞精忠报国的誓言——《满江红》。第三组的选手朗诵。

主持人甲: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诗风质朴而明快。请第四组的选手朗诵他的《望洞庭赠张丞相》。

主持人乙:比赛到此结束,请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同学们,“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在二位主持人的精心策划和各组选手的一致努力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中,唐宋诗词便是其中的两朵奇葩。今天,朗诵脍炙人口的诗篇,欣赏优美的词句,体会丰富的意境,领会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更激发起我们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我提议,大家一起朗诵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在热烈的掌声中,主题班会结束。)

上一篇文章: 主题班会:新世纪的畅想

下一篇文章: 主题班会:学习方法交流班会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一样长假两种心情:小学生怕„[62]

16岁中学生每天只睡5小时 „[163]

接吻亲昵被曝光 爱情是一件„[448]

中学生网络聊天之现状分析„[156]

你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吗?„[58]

场无关!)

最新5篇推荐文章 三个“调座位”案例[1611] 七种武器[467] 班主任的教育反思[1080] 我是这样做班主任工作的[1738] 班级名言警句精选[1824] 相 关 文 章 班级文化建设略论[360] 主题班会—爱,你准备好了„[1156] 主题班会:诚信至上[1193] 主题班会—奉献与回报[748] 我眼中的主题班会[48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 初中班主任网站长:左从权页面执行时间:562.50毫秒

Powered by:MyPower Ver3.51简化版制作:左从权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们保证不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上述行为侵犯了您的著作权,请通知本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您的文章删除!

下载茱萸:唐宋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茱萸:唐宋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意象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

    唐宋爱情诗词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

    唐宋诗词之最[范文模版]

    古诗之最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唐宋诗词论文

    2015-2016 年第1学期 《唐诗宋词》课程论文 姓名孙仲期 班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401 学号 0202140108 论文题目《秋风词》:此时此夜绵绵不绝 任课教师周秋良 【内容提要】李白......

    唐宋诗词欣赏

    读《历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有感 《历史的化石》是木斋老师写作的一部自传体性质的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木斋老师在文革期间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此书也真实,客观的再现了那段......

    唐宋诗词 教案

    唐诗宋词专题 主讲教师刘振娅教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

    唐宋诗词赏析

    初识苏东坡还是从他那首《水调歌头》开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练习第一课:山水胜色(一)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