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论文(范文)

时间:2019-05-13 08:5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体育论文(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体育论文(范文)》。

第一篇:社区体育论文(范文)

学术论文(设计)

题 目完 成 人 姓 名系 别专 业班 级指 导 教 师完 成 日 期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如何适应社区体育发展 魏泽源 体 育 系 社 会 体 育 00

班 011年11月22日

2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如何适应社区体育发展

(文理学院 体育系)摘要:

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居民简简单单的锻炼身体,也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随着城市经济、管理体育不断改革推进,社区体育得以迅速发展。当前,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如何适应社区体育的发展,提高社区体育发展的效率,对此,本文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如何适应社区体育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适应社区体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全民健身;专业人才;文化活动

Our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how to adapt to the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Liweiwei(College of arts and athletic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s not only residents simple exercise, also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fitness.As the city economy, management sports continuously reform, the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 rapidly.At present, our society for professional sports how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in our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how to adapt to the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in complet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Key words: The community sports;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National fitness;Professional talents;Cultural activities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如何适应社区体育发展

()

随着城市经济、管理体育改革的推进,社区体育得以迅速发展。社区体育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搞好社区体育不但搞好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对于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身体健康、积极的闲暇生活方式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社区体育的基本概述、我院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作用和发展现状,以及深入研究与分析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是如何适应社会体育的发展。

1社区体育的概述 1.1什么是社区体育

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1.2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和功能

社区体育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分别是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体育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体育组织;必要的场地设施;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种具体的体育活动;一定的经费保证。

社区体育有如下的功能,分别是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沟通居民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

1.3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体育人口的比例稳步上升。在人们的体育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单位、企业等对群众体育的组织不断弱化,使社区体育在城市群众体育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同时,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与社区体育的人力、物力、信息、文化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首先,社区体育活动缺乏科学指导。据了解,社区体育管理者和指导者年龄偏大,且女性多于男性,学历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不合理里,可见,高水平的社会指导员人数太少,低等级的过多。从事指导者仅部分受过专业培训,多数都是无证指导。

其次,社区体育场地缺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匮乏直接限制了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进而限制了参与人数。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庭院、路边、空闲场地等非正规体育场所。

最后,社区体育建设中存在着八大误区:第一、社区体育可有可无;第二、将社区体育等同于一般社区活动;第三、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第四、体育设施建设自成体系,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和资源;第五、热衷于追求体育经济效益,相对忽视体育的社会效益;第六、政府包办社区体育,居民自觉参与不足;第七、社区和单位仍是两张皮;第八、比较重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相对忽视社区的体育观念建设。2我院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作用以及发展现状 2.1作用

我院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了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业务培养要求我院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而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第一、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第二、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

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第三、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第四、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第五、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第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2.2发展现状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兴起,为适应在新形式下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于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在部分高校试办的专业。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国内部分高校依据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关要求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我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体育系开设的社会体育专业形式多样,包括了许多特色的专业方向,例如体育娱乐策划与主持人专业方向、运动休闲专业方向等等,其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而且还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对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及办学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加强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已成为我院体育系比较主流、而且就业率比较高的几大体育类热门专业之一。3深入研究和分析

3.1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余暇时间的不断延长,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参加体育活动的条件逐步改善,对社会体育的参与程度在提高,社会体育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近年来社会体育发展的进程证明了社会体育在我国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呈现越来越繁荣发展的景象,社会体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呈现出普及化、社会化、科学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3.2我院社会体育专业要树立社会大体育的观念

全民健身的兴起,无疑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必将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会给世界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所以,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应当以树立社会大体育的意识,不但要搞好学校的体育工作,还要为社区体育出谋划策,为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尽一份力。随着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社会体育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帮助组织、管理、指导和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 3.3 我院社会体育发展的优势

我院社会体育的发展应与时俱进。我院已经开设武术、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体育舞蹈、健身操等适合大众健身的社会体育娱乐项目的课程和内容。这些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陶冶身心。3.4 我院社会体育发展的不足

虽然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趋势较好,但也存在相应不足。集中表现在缺乏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生力军,他们是群众体育工作的播种员、指导员、宣传员,我们要十分关心和爱护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和建设好这支队伍。但目前,我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滞后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审批、监管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此同时,要特别关心他们的利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以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3.5 我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社区体育发展

新形势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将运动技能传授、指导科学的健身方式,组织人们进行健身、娱乐、康复等活动,协助开展体质测定、检测、评价等活动。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同时建立一个有一个组织能力、技术水平、热心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完善居民住宅小区的体育配套设施,扩大居民体育活动场所,保障居民的参加体育的权利。开展一些娱乐性强,场地,设施要求较低,运动方法和形式简单的体育活动,用健康活泼的体育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人、场地和活动形式等方面优势互补。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加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推动全民健康的开展,使全民健身活动进入到千家万户。搞好社区体育,要注意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

结束语

发展社区体育,是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进步。提高对社区体育的认识,加大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地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引导全民逐渐树立科学健身的历年,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体育发展的氛围,为我院社会体育专业适应现如今的社区体育发展而努力发展,并且结合以往经验中和其他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中存在的不足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这样才能使得我院的社会体育专业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促进,社区体育的前景将会无限的光明,两者更能够和谐统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华.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12期 [2]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李相如,张建业.中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第06期

[4]汤静.郑州市街道、社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4期

[5]王永东.社区文化与我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第二篇:体育论文

不知不觉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一学期的文化课中,我学习到了大量的文化知识,而在体育课中,我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身体素质。

从高中步入大学,不仅文化课程的学习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体育课等素质培养课也是如此。在高中的体育课上,男女同学都一同上课,由同一个老师教。但由于男女同学身体素质、生理结构、运动偏好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同,导致了这样的上课形式存在不少弊端。其次,高中的体育课都由学校规定课程,忽略了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的权利,打击了同学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高中体育课显得死板、不活泼。在此,由于学校要考虑学生在高考中的升学率,而升学率主要由文化课成绩决定,所以学校经常以牺牲体育课为代价换来学生一节课的复习文化课的时间。长此以往,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下降了,同时,对待体育课和锻炼身体也不那么重视了,这些都是高中体育课的弊端造成的后果。(这段乱编的,在zx读书都知道zx体育课不到最后一周不停课..我不能冤枉她..)

然而,上了大学之后,发现体育课也可以很有趣。老师在对同学们亲切关怀的同时又严格要求。还记得我第一次在体育课上跑了五圈下来几乎站都站不起来了,于是我晚上去操场跑步锻炼(瞎编..瞎编..)。渐渐的我跑长跑没那么吃力了,平时精神头也足了,甚至晚上的失眠症状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还有,大学体育课不仅分男女同学上课,还分内容上课,男生与女生共勉,长拳与健美操同舞。听说到了大学二年级我们还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体育课程,这让我长久以来向往的游泳可有机会得到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同学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大学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所以体育课是实打实的上,不用顾及对文化课的影响,相反,体育课占的一定学分也让学生没有逃课的理由和机会。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的体育课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学会了北方的长拳。我曾在高中体育课上学过太极,但是由于老师对我们不作要求所以几乎已经忘光了。而这次的长拳老师要求我们平时多练习,所以我牢牢记了下来。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复习和练习长拳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和锻炼身体。其次是长跑进步了,在高中的体育课上我的长跑几乎没有及格过(怎么可能呢?!),而这个学期我超过了及格线十几秒,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再次是我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原来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好处远胜于疲劳时睡觉的好处。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把自己建设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为标志的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人们在体格、体能、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能力,并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及其体系的可开发性、作用的适用性、影响的广泛性,成为整个体育运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它的发展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促进各类体育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一部分[1]。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这片沃土,学校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运动兴趣及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等功能。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目前仍然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轴线的教材体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就主体而言,人们认为竞技体育仍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所以从高校体育入手,探讨竞技体育的社会学所蕴涵的各种因素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竞技体育的价值。

二、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竞技体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源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强烈抗争的性质,是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矗一方面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水平甚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它的社会影响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竞技体育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和关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亚运会、甲A足球赛,几乎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选修热门运动项目的学生日渐增多。正因为竞技体育已远远超出本身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竞技体育文化是构成体育文化的核心,因此向学生传授基本运动技术、战术、规则,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水平的需要。我国学校体育中竞技运动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已延续了几十年,它是师生课余体育锻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毫无疑问竞技体育已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形象,同样一所学校也往往会由于他们的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而被大家所熟知或更加著名。发达国家的不少大学都致力于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来为其学校争创知名度。目前我国高校体制正在进行改革,几乎所有高校的改革方案都已经注意到了它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几十所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大学和近300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中学,并定期召开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这种以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来带动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既提高了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又大大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高校体育运动代表队的性质已从原来作为培养学校体育骨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方面逐步向半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态势已经跨出校园,面向社会,走向世界。早在20世纪初期,竞技体育就被国外一些专家看作是一种公民的素质,一种文化生活,一种独特的精神崇拜。他们深信,竞技体育可以培养青年人进入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增强青年人的身体素质、培养青年人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国外的竞技体育始于儿童时期,他们在大量的业余时间里动员、引导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也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入大学后,有的竞技体育的水平就已达到了国际水平[2]。因此,校园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和队伍。而我国由于对竞技体育认识还存在许多与时代发展不一致的看法和观念,没有正确地认识竞技体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导致竞技体育在学校中的教育功能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发挥。我们认为,竞技体育在高校的普遍开展,不仅能够普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能够活跃、丰富高校的文化生活,同时在提高高校竞技体育的水平,发现、培养竞技体育的优秀人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竞技体育与培养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之关系 最近,国内体育主管部门正有意将体育工作与教育系统“嫁接”,走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这将为学校体育工作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嫁接”成功将对体育教学工作、学校竞技体育水平、场馆建设以及学校名牌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将大大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但学校中的竞技体育毕竟与职业竞技体育有着很大的区别。竞技体育所包涵的教育功能成分更应在学校工作中被强调,而人们往往容易把竞技体育的其它非教育因素扩大化后移植到学校教育中来,使其发生畸变。这是体育教育改革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对体育教育功能没有正确认识,体育教育改革就会失败,学校中竞技体育的开展就有可能步入歧途。为此,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重新来认识高校竞技体育的作用,正确发挥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1、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竞争的意识又是与竞技体育息息相关,在体育运动中,不讲门第、不分尊卑;在竞赛活动中,不存在除个人身体、心理以外的任何不平等,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在运动中、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力量。体育运动中最讲法制,不徇私情;最讲现实,不论资历;最讲务实,不图虚妄。这就要求每一个参加者都尽应当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竞争,特别是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拳击等,从而渐渐增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顽强毅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 在竞技体育中,各项运动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人们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成绩,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谴责和惩罚。同时,在一个集体项目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要求,必须依角色要求行动,这就十分有利于人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人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竞技体育始终遵循着“机会均等、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严格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观念;通过竞技体育也可以学习和锻炼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误和失败,磨练坚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中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学生通过参与竞技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养成优良的社会公德。即如何对社会群体、组织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怎样提高社会意识、怎样发展对别人的权力和感情的尊重和理解。竞技运动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社会生活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场所。

3、有助于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行 竞技体育有助于培养人的乐观精神和自信心,敢于竞争,敢于胜利,要求改革自我、超越自我等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行;通过竞技体育还能培养领导与服从和充分展示与自我约束的良好行为。有实验证明:有竞赛经历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适应性,表现出更高的组织领导能力。因为竞技体育为承受责任、作出决定、影响他人等领域的重要品质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竞技体育又具有培养服从的一些品质的趋向,如尊重、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学生从竞技体育中也能培养应当无敌意或无怨恨地接受批评意识,不应有超越规定,严重伤及对手的行动。竞技比赛有时需要有自我约束或自我牺牲的精神,不仅建立在意志和取胜的欲望上,还必须建立在豁达的宽容心理上。这些品行都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

4、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参加竞技性比赛,能扩大学生的兴趣,放开性情,增加与他人结识的机会。同时在激烈的对抗中,在努力拼搏的奋斗中,接受成功或失败、表扬或批评的心理锻炼。在与他人交往和冲突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很大磨练,使学生得以从学习压力、心理伤痛等方面解脱乃至超越出来,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对社会现象是与非评价、道德标准与做人原则等在社会认识上的价值取舍,都可以在运动中受到检验,因此人们认为竞技体育运动能测试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5、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存在着两面性。竞技运动也不例外。它在对学校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它可能导致错误的价值观的出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后才是从中发现、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比较容易产生在那些运动员甚至存在于他们的崇拜者身上。荣誉、成就可能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个人的得失,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荣誉的各种活动,进而引起他们对处世哲学观的转变,不能正确面对社会、正确认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导致产生与社会生活规范、道德观念相背离的错误价值观。在某些人身上甚至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滑向犯罪的深渊。众所周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旦教师、教练员把运动员、学生所获得的荣誉仅仅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就可能产生教育上的畸变。这些畸变主要表现在:为使运动员尽力争取去达到成人的目标而不断地给予他们过分的名利刺激,使他们的身心受到有害的压力。对学生参加竞技体育的思想意识和目标上的错误灌输,主要来自教师与教练员。为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运动队,他们会更多地强调自己工作的成败、队员、资金、设备等等与其相关的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导致过分特殊化,甚至不惜违反体育道德、社会公德、法律、法规而弄虚作假,有可能致使教育的养成因素受到削弱、淡化甚至发生畸变。竞技体育还可能带来暴力行为的产生。因为攻击性是竞技体育的特点,由于青年好斗、好胜的心理,而竞技体育中的身体接触或对规则的理解不准确,就有可能在平常的争论中转化为暴力的行为。所以,在竞技体育的教学中还应当有道德规范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辨别、应付和化解暴力的能力。

6、高校竞技体育教育的正确之路 竞技体育在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校园体育文化也对竞技有深远的影响。如许多竞技体育项目就产生或萌芽于学校体育,而且伴随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的转变,竞技体育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实施,最终会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孝中、大学的业余训练来形成整个训练的一条龙体系。中学作为培养奥运冠军的基地,高校则是大部分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由之路,由此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学校面向的毕竟是普通的学生,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采用纯竞技运动,对那些技术复杂、难度较高的技术性竞技运动,应当从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修改规则,降低难度,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俱乐部,利用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学校的竞技体育运动,既能把有运动潜力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又能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保证学生受到正常的体育教育。

四、结束语 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学影响所蕴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对教育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竞技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防止对青少年施加没有必要的压力和无教育根据的训练。助人成才、防微杜渐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则。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蕴涵要有深刻地认识,并能把握好教育、训练学生的方法和尺度,使竞技运动的开展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享受运动的乐趣、学会身体锻炼的方法、培养良好思想品质的同时,又要对学生今后将面临的社会生活和压力给予有益的帮助,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才是在学校中开展竞技体育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高校办高水平竞技运动队应尽快与国际接轨,让真正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甚至是奥运会

第三篇:体育论文

体育课也要给学生“减负”

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游戏,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 ___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 差,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去教学,使学生练而无劲。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学习兴趣。

___ 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我们就要给学生添点“兴”,要为学生的体育课“减负”。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快乐式教学。

快乐式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其特点为:

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融洽的师生 情感,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

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 ”“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编成“小鸭子队”、“小黄狗 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并给每位同学都变成号,这样一来,儿童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集合的时候,老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儿童进入角色,逐渐养成良 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 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例如,上小学三年级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 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们在想象中即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大鱼网”的游戏,儿童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在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通过他们的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想到的是有趣,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对我说:“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 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 学” “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体育考核为三大块: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课堂常规,体育理论。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理论考试完全可以口头进行,也可以当堂学、当堂测验,内容是多方面的,如: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常识,也可以是平时讲述的,或者是国家、国际大赛的一些知识。本届奥运会,我国取得多少块金牌?都是那位运动员什么项目取得的等等,像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又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花时间背诵,也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___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 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 需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有责任心,由于是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减负”后的乐趣。

第四篇:体育论文

论文题目:武术的发展及心得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 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 姓 名: 余焱丽

学 号: 01117017 指导教师: 李春岩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21日

武术的发展及心得

【摘要】: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源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一直发展到现在。通过武术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一些动作,还有许多更深奥的东西。这个学期的体育课应该是大学以来最能吸引我的课堂。经过这个学期的基本武术的学习,我感触颇多。【关键字】:武术 发展 心得

一、武术的发展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着,武术逐渐形成。

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侯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2008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中华武术,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每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又进一步。

二、武术学习心得

武术,乃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作为武术发源地,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培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的武术文化。首先我感到武术是一门独特又深奥的学问,它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电影中的拳打脚踢,也不仅仅是我们印象中的嵩山少林绝技,它是一种科学的动作攻防技术和人体动作的艺术体现,它更是一种融入人文情感和鲜明个性风范的实用学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的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其次通过学习武术我对学武术的动机的认识发生了许多改变并逐渐成熟。现在随着我们对武术学习过程的进一步了解才发现其实武术的学习并不会仅仅用于我们的强身健体或者自我保护那么简单。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更深奥的东西。

(一)、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武术课程可以锻炼我们大学生的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武术教学就是修炼学生思想道德作风、处世哲学的过程,更是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改造过程,这种内外双修而以修心为先导的思想观念更具有重要的人生指导价值。

(二)、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武术课程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功能,这对于适应当代高竞争社会,增强生存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武术课程还可以增加我们之间的交流。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我们在练习的时候,领会动作要领和攻防含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

(三)、武术价值

武术在教育上已经列为宏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武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近几年获得了极大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主干, 以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华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同时集哲学、文化、医学、养生、军事、美学及体育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武术具有诸多的价值。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武术的教育价值。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已把武术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以此来教育学生。武术的各个门派都非常注重武德的培养,强调“道与艺”统一,提倡“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武先学德”。文贵文风,武重武德,重“仁爱”而非残忍的思想,讲究以理服人,决不以武艺高而逞强。在技艺上,武术主张不是积极地引向外在的显示,而是导向内心的自修和自审。武术讲究心身合一,内外兼修。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力求改变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已相当重要,推广习武,宣传武德,会对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起促进作用,使整个社会观念和文化气氛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经济的发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物质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在当今东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和交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国粹的武术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武术本身具有的价值远远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其潜力是巨大的,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发扬光大。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应该更好地发挥它本身价值为社会服务。武术教育可以起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武术练习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通过观赏武术表演,不仅能够加深对武术的认识,而且还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在健身促进了武术发展的同时,人们也为延年益寿而选择了武术,这正是健身价值的体现,也使传统武术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经过近代、现代尤其是当代人的提炼,武术终于成为了体育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极大推动了武术发展的同时,也把武术演变成了“体育的武术”、“体操的武术”。返璞归真是一切艺术形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武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在武术无缘奥运的今天,它更应返回民间,走向社会,更好地汲取营养,以图更大发展。虽然武术就要结课了,但我以后会还会继续不断的学习武术。

参考文献:

[1]韩雪,赵宗跃.1995~2000年我国武术科研论文分析.《中国体育科技》

[2]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3]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体育论文

题目:篮球文化与人生哲学

姓 名 唐玉洁 所在学院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专业班级

文史哲基地班 学 号 00904005

篮球文化与人生哲学

摘要:通过篮球课的学习,从哲学的角度对篮球文化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篮球文化发展的观点。结合自己在篮球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女篮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篮球文化 ;

人生哲学;

女篮建议

在我国,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的领导及国内的篮球专家、学着们审时度势,结合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培育“篮球文化”及铸造篮球之“魂”的发展理念。本文将从哲学角度探讨一下篮球文化以及针对篮球文化问题如何发展。

一、需要是篮球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内驱力

对篮球文化的哲学阐述需要跳离篮球文化本身的界限,用哲学的观点来对篮球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避免用自身来解释自身的尴尬局面。

需要是人类文化创造的驱动力,离开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创造出来,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美国思想家伯格从现象学角度对人类将文化作为生存方式做了基础分析:“人不像其他动物,没有物种的特有的环境。人类可以在其机体环境所决定的范围生活于任何地理和气候环境中。此外,人类天生的器官与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相比,在出生时发育都很不足,他们有着天生的缺失,是未完成的。人类的一些基本要求,基本上是不受指引的,也未特化的。就机体而言,人体在生命的第一年仍需要在母体子宫外进行生物学发育,而其他哺乳动物的这种发育是在子宫内完成的。因此,我们出生时躯体是 世界开放性和可塑性的,在这个完全依赖的时期里,我们同人类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相互联系,并且正是这种环境最早起着界定可能发展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广阔范围。生物学没有提供的,必需由非生物学手段加以补偿”。这完全是从人类生命的源头探求其文化存在的最早起点的有力说明。由此可以理解文化的本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文化是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份、环境科学成分、心理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等衍生而来的主张。1891年篮球运动的产生也是在特定的需求背景下产生的。篮球运动的产生是在其发源地的特定气候条件及学校体育教育的需求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篮球由一种娱乐健身文化到成为一种竞技体育文化,又在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为集竞技化、职业化、娱乐观赏、产业化为一体的篮球文化,篮球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从根本上与人类及社会发展对篮球运动的需求息息相关。需要产生了篮球文化,需要促进了篮球文化的发展。

二、价值是篮球文化存在的根本

篮球文化不是像自然界的事物一样的存在,它是深深打上了人类烙印的存在,它是人类需要的产物。价值是由文化的内在规定性与人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篮球文化价值的关系之维表现了篮球文化之“在”与人的存在的相关性,当篮球文化的规定性实际地满足人的需要时,其价值属性具有现实的性质,价值体现了篮球文化的具体性。价值的意义离不开人的需要及人的实践水平,而又基于篮球文化本身具有的规定和属性,篮球文化固然与广义的“人化”存在为背景,但他并不以主观的投射或赋予为转移。在一定的实践领域,即使主体的兴趣、意欲尚未指向它,价值的属性依然存在。如中国篮球历史中出现过的特色打法,现在看来其对当代的中国篮球风格的重新建立都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历史文化中的价值有些虽然未被人们所关注,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或者说不代表其是没有价值的“文物”,只是缺乏外在的挖掘与唤醒。

三、篮球文化与经济共生、同构与互动

马克思曾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产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这一观点鲜明的表达了文化与经济活动的共生同构关系,一定的经济结构必然有存在其中或建立其上的文化结构。经济的发展体现于满足物质的需求,是人类低层次的需要,但正是这种需要的满足,才使人类更加关注篮球文化等能够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化。文化与经济互相作用,在市场经济下,篮球文化的发展也必定掺人了更多的经济内容,有怎样的经济就会伴随相应的篮球文化,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充分体现了篮球文化的经济特性,同时经济的发展程度,制约着篮球文化内容的丰富与传播,这一点在不同国度或地区的篮球文化比较之中可见一斑。篮球产业作为篮球文化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存在与发展对篮球文化自身发展具有较大的推进与促进作用。

四、篮球哲学

篮球跟人生一样,真正的喜乐是来自每一刻的全力表现,不只是在打顺手球的时候。而人生的真正喜乐,又何尝不是当下每一刻全力以赴的自我实现呢?人生的价值像是个网络系统,错综复杂,枝叶蔓延,它像是神经网络而又有其阶层性。而在篮球场上,每个球员的跑位、球的供输,投篮的决定,都有其隐含的价值系统。因此,篮球运动与人生间的微妙关系,足以让我们反复思量,再三深思了。

何谓人生?傅佩荣说:“人生是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生物过程”。李白诗《将进酒》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的正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如白驹过隙,渺小如沧海一粟。因此,我们如果不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好好把握,全力以赴,发挥篮球场上的斗志与毅力,恐怕无法克服人生中源源不断的严酷挑战。

宗教家的体验里,所谓人生或者生命,并不只局限在这一回合的生与死之间,而球赛也并不是只看他的胜负而已,当我们跳出了这个窠臼,是否即已达到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之境界。生命的价值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活的是否有意义;篮球赛的吸引力,不在于最后的胜负结果,而是比赛过程的高潮迭起,球员抱着“这场球虽然输了,但下一场再赢回来就好”的信念,那么平日练习和下一场比赛都可以看到球员令人激赏的表现。虽说人生只有一回,但只要尽其在我,又何必有遗珠之憾。

理想能创造更美好的人生,理想也能激发球员平日的自我严格要求,而比赛时的高昂斗志,更能达成球队完美的战绩。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有目的、有理想的人生,才能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境地。

菲尔•杰克森的《公牛王朝传奇》一书,前言中所说:“这是一本理想和梦想的书,1989年,受命出任芝加哥公牛队总教练时,我的梦想不仅是赢得冠军而已,更希望能以结合个人最钟情的篮球和心灵探索的方式,完成霸业”。荀子曾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能知的主体是知识形成的条件之一,而所谓能知的主体即是心,必须有认知的心灵,人才能思维辨知。今日的人们,忽略了心灵空间的开创,而老子思维的特性在于他是一种空间的哲学,不是纵的拉长,而是横的扩充。由“无”到“虚”正象征空间的加大,以纳百川,以容万物。而心灵空间的给予,并不是来自于他人的给予,完全需要自己去开拓。可见心灵问题在人生的历程中,足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值得去追求探索,而篮球比赛的进行,如同月的阴晴圆缺,似乎有其运行法则,有时却又不尽人意。也难怪杰克森教练想要藉心灵探索的方式去穷究“篮球之道”。

释迦牟尼提倡“心心相印”,在微妙的心理交流中证悟佛法。即使是师徒双方,也不一定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本义。在篮球场上,教练与球员、球员与球员之间之间的沟通,有时候靠的是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那是场上沟通的最高境界。另外在人与人的相处上,如能互相体谅,注重心灵的契合,必能使社会祥和安乐。“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世上的事物没有永远不变的;篮球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在NBA篮球的殿堂中,就算再强的队伍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而在人生的旅程中,也无法保证永远在顺境当中成长。因此,当前途遭遇阻碍时,必会产生变故,并因变化而得以开拓生机。只要秉持“穷则变”的人生哲学,必可转危为安,开创新局。

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到“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位厨师为文惠君分解牛只,高超的技术令人为之惊叹、佩服!而厨师告诉文惠君,这是比技术还高的“道”,也就是依循事物的规律,以“无厚入有间”即以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是宽绰有余,而篮球场上的最高境界,不正是洞悉敌手的战术而深入其间,进行的一种攻击,找出其空隙缺点而达到瘫痪敌手的进攻与防守吗?而在人生的处世哲学中,如何依循事物的法则与规律,不强求、不做非分之想,这也就把握到养生的要领了。

吴镇安指出:从“气”的观点来看,达到篮球“气”之境界时,球员与球赛便会连成一气;从“理”的观点来看,达到篮球“理”之境界时,便会发现球赛运行的法则与球员遵循的准则是相通的;从“禅”的观点来看,达到篮球“禅”之境界时,球员与球赛便会交融于当下的存在。这种以“太极”想为基础,“气”、“理”、“禅”为经,“道”为纬的方法,的确将“篮球之道”做了最好的诠释。

五、结论与建议

提起女篮,我们都明白女篮存在很多问题。就那我们学校的篮球班来说,体质过于弱。每周也只是上一次体育课,这样练习的时间过于少,加上课下基本上没有训练,因而各种技巧也不能熟练掌握。此外,在训练的时候也只是盲目的跟从老师的演练,没有灵活运用缺乏创新思考。而各个队员之间由于缺乏默契,在打比赛的时候也没有很好的配合。由于各个队员对篮球掌握的层次不一,也很容易出现一些个人英雄主义或者不自信的问题。

另外,由于对女篮的重视不够,我校很少举办女生篮球赛,这样,大家过多的只把篮球看作是一个应试教育下的必学课,并没有真正的培养自己的兴趣。而有兴趣的同学,也没有打篮球的伙伴,因而也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技巧在实战中,往往就忘得一干二净,而只是靠临场的发挥来打篮球,这个还是因为技巧掌握的不够熟练,因而应该加强训练,不仅是课堂上的训练,课下也应该多参加篮球活动。学校也应该多举办篮球赛,包括女子篮球赛,这样会对女子篮球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们也应该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了解比赛规则,减少犯规的可能性,使动作更加规范。当然在平时比赛的过程中也可以挑选出优秀的女篮选手,对水平低的同学进行指导,而这些高水平的运动员就可以加入篮球队。

最后,我们要注重篮球文化的发展,吸收和借鉴优秀文化,加大篮球文化的传播内容和途径,大力发展篮球产业文化和篮球文化产业。

人生可能是无数场篮球赛的组合,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篮球场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在复杂多变的篮球世界与人生中,唯有设定目标、坚持理想、珍惜有限的时光、追寻中庸之道、潜心于探索心灵世界和建立与周遭的心灵沟通、不断的克服困境与等待时机,才能开创新局。因为有信心,使我们勇于接受挑战;因为了悟人生如球赛的哲理,我们会乐观的去营造丰富的人生,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朱希祥.当代文化的哲学阐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曹世潮.文化战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3]陈华文.文化学概论E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下载社区体育论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体育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

    2010体育论文 范文大全

    浅析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 摘要: 体育 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 教育 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它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确定了大学体育教育服务管理的核......

    体育论文

    感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有卓越的才能,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自己,为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正因为如此,体育是一门必修课,是一门可以让我们强健体魄,增......

    体育论文

    浅谈健美操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我对健美操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各种资料的查阅我了解到健美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人当奉为典范,他们崇尚将各种体育项目用于人体美的......

    体育论文

    大学体育期末论文 ——篮球技术、技巧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2班 谢杰 1151401239 对篮球运动的认识 谢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2班学号:1151401239 摘要:......

    体育论文

    编码研究类型C综合研究学科分类A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思想理论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

    体育论文(最终定稿)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摘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

    体育论文

    初中体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了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