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汇报材料:秉承传统,立足校情,稳步推进工作
学校汇报材料:秉承传统,立足校情,稳步推进工作
一、学校概况
第十一小学地处城厢镇土楼村,北依凤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南望笔架翰墨飘香,人才辈出。学校创办于1978年,命名为土楼小学,XX年9月,升格为县直第十一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1875m2,校舍(两幢教学楼)面积6100m2;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502人;教职工30人,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1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4名;小中高职称1人,小高职称14人。
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团结协作、精诚务实、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传承、发展、创新的办学之路。学校成立以来,本着“依托底蕴,文化立校,智慧管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位家长满意”为目标,以升格为契机,秉承传统,立足校情,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二、主要工作情况
㈠、积极主动,多方联系,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作为新成立的县直小学,期初,我校除了两幢教学楼以外,教室内空无一物。一学期来,承蒙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当地党委政府、土楼村两委、土楼村社会贤达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如,土楼村为我校添置了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橱柜等教学设施;土楼村社会贤达、市人大代表谢渊渊先生在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后,立即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和社会贤达,积极为改善办学条件而奔走;在他的牵头、努力下,财政局拨出专项资金5万元给我校添置教学设备;扩建办为所有的窗户安装了防护网;谢江福先生捐资1万元为学校添置自动播音系统和2台电脑;安溪一中原校长谢文璜先生捐资5000.00元;安溪县兴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林泳城先生捐助2台电脑;县移动公司捐赠一副乒乓球桌;学生家长施证况先生捐资1500元为学校添置一台打印机;家长高坚先生捐赠2块茶几。9月30日,学校从旧校区搬到新教学楼,全体师生拥有了较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㈡、严于治校,勤于管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在办学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确立了“以质量立校,以发展求生存,以内涵促提升”的办学方向,明确了只有提高自我,抓出质量,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才能够吸引家长们的眼球,继而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竞争力。一学期来,我们从严治校,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巡课检查,着重抓实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诚信自立、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初步得到了教师、家长、群众等的认可,学校正一天天变化着、一步步成长着。本学期,我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受到县级以上的表彰教师有20多人次,学生有30多人次。更为可喜的是:我们首次组队参加县第31届小学生运动会,获得了男子团体总分第八名,学校也受到了县教育局、文体局“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表彰。
三、下期学校建设规划 ㈠、硬件建设
目前,一期主体工程教学楼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附属设施工程建设包括大门、围墙、卫生间、运动场等;三期建设包括行政办公楼、综合楼、校园绿化等。扩建办正在规划筹建中,以完善整体布局,实现“二十年保先进,五十年不落后”的建校目标,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㈡、师资培训
我校教师结构失衡,体、音、美等专任教师均严重欠缺。下阶段,我们将加强教研,努力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选择有体、音、美第二专长的教师加以培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解决教育教学所需。㈢、工作目标及思路
1、远期奋斗目标:教育思想现代化
办学条件标准化
学校管理规范化
学生素质优良化
2、中期工作目标
①XX年,下大力气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美化环境;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②XX年,争取完成围墙、操场、大门、厕所等的建设,有一个独立的校园;力争创建部分多媒体教室;申报创建县级文明学校和参评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不断提高办学竞争力。③XX年,内部设施基本完善,初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争取打响“第十一小学”的品牌,让“十一小在土楼,教学质量信得过”这句话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3、下学期工作思路
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加强德育管理,提高育人效率。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③稳步推进学校“三风”建设,全面凸显办学理念。即即逐步形成“诚信自立、奋发向上”的校风、“敬业爱生、厚德博学”的教风、“勤学好问、善思笃行”的学风。④申报创建县级“平安校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⑤继续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优化德育环境布置,进一步完善内部设施。
四、存在困难 当前,学校的内部设施仍较欠缺,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室与《义务教育必备条件基本标准》要求相距甚远;阅览室的桌椅已破旧不堪;办公物品虽有一部份还能继续使用,但更多的已无法适应如今的教学需要,必须重新添置。校园硬件环境的改善已经迫在眉睫,各项教学设施的添置已是燃眉之急。
今后,我们将克服困难,不断努力,站在以发展学生为本的高度,认真规划学校的发展未来,稳步提升办学水平,创建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学校,以不辜负组织上、家长们及社会各界所寄予的厚望。而学校的发展又离不开全社区人民的关心与支持。“兴一方教育,富一方百姓”,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热诚期望社会各界力量能够鼎力支持,出一份力量;各位热心教育的乡贤能够出谋划策,献一份爱心,共同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安溪县第十一小学 XX年2月11日
附件:
安溪县第十一小学急需解决事项
XX年2月11日 项目
用途(欠缺原因)
单价
数量
小计
一体 打印机
可快速打印文件、学生练习试卷等文书材料。
15000.00元
1台
15000.00元
学生 课桌椅
生源增加,桌椅欠缺。
120.00元
300副
36000.00元
图书
图书欠缺,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要,阅览室不能够开放。
10.00元
3000册
30000.00元
安装 教室窗帘
阳光强烈,影响学生上课,也可使布局完美。
800.00元
35间
28000.00元
校园 文化建设
营造文化氛围,美化育人环境。
30000.00元
班级文化建设
可充分发挥教室的 环境育人作用。
500.00元
13个班级,8个专用室,计21间。
10500.00元
宣传栏、班风评比栏、校务公开栏
是学校搞好宣传的重要“阵地”,可让社会了解学校的情况,提高社会满意度,也可发挥示范作用等。
1000.00元
3块
3000.00元
学生作品展示栏
可展示学生作业、作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励、促进学习。
1000.00元
6块
6000.00元
多媒体 电教室
可直接展示学生作业,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省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XX0.00元
13间
260000.00元
多功能 梯形教室
与现代化教育接轨,可举行大型会议、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文艺演出等。
300000.00元
1间
300000.00元
总计
718500.00元
第二篇:立足校情科学发展积极推进学校123
立足校情 科学发展 积极推进学校“双高普九”工作
大源中心校“双高普九”工作自查报告
一、学校概况
大源中心校坐落于将乐县西北部较偏远的大源乡大源村,辖10村1场。现有九年制中心校1所,村级办学点4所,中心幼儿园1所。全乡校园面积28536平方米,生均43.8平方米(其中中心校校园面积24000平方米,生均40.07平方米),全乡校舍面积860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3.2平方米(其中中心校生均10.3平方米),中心校操场面积8580平方米,生均14.3平方米,中心幼儿园面积999.6平方米,校舍面积1062.5平方米,生均10.1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922.5平方米,生均8.7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811名(其中初中学生231名;小学学生368名;办学点52名;幼儿园学生160名)。全校教职工76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占教师总数的2.6%;中级职称50名(其中中一职称15名;小学高级职称35名),占教师总数的65.8%;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6名,占教师总数的21.1%。
两年来,学校坚持以德立校、和谐理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以“好习惯就是好学生,有进步就是好学生”的学生评价理念,以打造书香校园,提高生命质量为工作目标,形成了“勤严、细实、敬业、奉献”的教风,“博学、多思、求实、创新”的学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管理先进学校”、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学校的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日趋上升,“双高普九”工作取得明显成果。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双高普九”工作和新课程改革是互相促进,互为作用的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普九”的继续和提高,是省、市、县各级政府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大契机,是我校提高办学品位的一次重大机遇。
(一)突出制度保障 抓好控辍保学
学校坚持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政策。每学期开学初,积极配合乡政府逐村逐户做好流生复学动员工作,利用墙报、标语等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法》,使“普九”意识、教育优先发展意识、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全面落实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及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在全县农村中小学生实行政府套餐后,按计划生育有关政策为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免除自助餐的费用。进而健全制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学校未发现阻碍学生入学及侵害学校和师生权益的事件,逐步形成了依法组织入学和控辍保学的新机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3-15岁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99.4%,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2.06%;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1%;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9.2%;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2.41%,各项指标均达县教育主管部门对“控辍保学”的工作要求,依法保证了所有符合条件的少年儿童的受教育的权利。
(二)提高教育理念 加强教育管理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因此,我校把教育定位为“有健全的人格,有健康的体魄,有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有责任心,有自主技能,适合新世纪竞争挑战,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深入开展“校园文明”、“宿舍文明”、“言行文明”、“教学文明”等六创活动。我校结合乡政府创建“平安大源”工作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平安校园”争创活动。聘请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治安副校长,派出所指导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每学期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中心广泛开展形势多样的德育活动,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特长的发展,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落实《福建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坚持能科目与语、数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减负”精神,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书法兴趣小组,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填补“减负”后的空白。通过劳动实践,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既全面发展又学有专长,08-09学年小学生毕业生 82人,毕业 82人,按时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班学生63人,毕业63人,毕业率100%,中小学学生体育达标率100%,行为规范合格率100%,师生无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强队伍建设 落实课程改革
学校把“双高普九”和新课程改革这两项互相促进、互为“加速度”的工作作为本的重要任务,基于我校的校情及现今发展趋势,我校在总体规划及“双高”普九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以“办学形式多样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素质教育深层化、育人水平高质化”来弥补学校硬件建设滞后的工作策略。学校明确教师队伍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知识渊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有献身精神,懂教学规律,懂因材施教,能从事教育科研,锐意改革,善于教书育人的队伍。为此,学校实施了校本培训和名师培养两大工程,鼓励广大教师参加电大、函授、自考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08-09学年初中部参加本科段学习的又有5人,占初中专任教的20.8%。目前已取得本科学历有19人,占初中专任教师的79.2%;小学部本科学历有3人,占小学部教师总数的5.7%;小学部参加大专段学习的有43人,现有32人取得大专学历,占小学部教师总数的774.4%;教师全员参加计算机培训,领证率达95%以上。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3篇、市级2篇、县级12篇。中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合格率达100%,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此外,我乡还制定了课改工作计划,确立了课改教研课题,积极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培养多层次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四)加强组织领导,树立服务意识
1、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营造氛围
学校专门成立了“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抓,把“双高普九”工作当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列入校工作计划中,并坚持长抓不懈。同时,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橱窗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生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要求全校教师严格按双高标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水平。此外,我们还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座谈,与乡、村、派出所沟通,引起社会各界对“双高普九”工作的重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为“双高普九”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2、加大教育投入 优化办学条件
我们紧紧抓住了教育改革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机遇,在各级政府、教育局的关心支持和协调下,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规模能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需要。
2004年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建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各一个,教学仪器、实验器材、实验药品配备齐全。2006-2009县局、乡给我校添置课桌椅200套,计16000元,添置寄宿生衣24个计20400元,添置被子156床,计15600元;新添图书9656册,计167598.5元,新建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1690平方米累计投入163.75万元(含附属工程),为学校食堂购置锅炉一套22800元学生餐桌36套计23040元,大门及道路改造硬化共计投入158000元。运动场改建8580平方米,投入115470元。远程教育工程新配联想电脑15台,TCL王牌电视机4台,DVD播放机4部,投影机1部,阶梯教室新增桌椅108套,讲台桌一套,卫星接受设备一套共计投入远程教育工程75605.5元;新添置宏基电脑14台共计35882元;2009年县政府对我校中心幼儿园进行全面改造18万;乡政府为中心幼儿园添置活动桌18套共计17640元。2006我乡教育投入93063元;2007投入185700元;2008投入100000元;本学期县局为我校配备钢琴一台,电子琴一架共计21000多元。我校为全面普及实验教学,新增教学仪器15000多元。三年来县乡为我学校投入共计266万元。我县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大大提高了学校的规模办学效益,全面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
我校现有寄宿生304人,初中140人(其中女62人);小学164人(其中女75人)。2007年4月实施食宿改善工程以来,我校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工作会议精神,严肃工作纪律,完善工作机制,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按工作流程操作,实行“日平、周清、月结”制,确保每一分钱均花在学生伙食标准上。严格执行“两女户、独女户”和“两免一补”补助政策,层层把关,确保国家补助政策不漏一人。正是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学校领导、教师服务意识的增强,逐步实现了孩子住的舒心、吃得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工作目标。目前,低保寄宿生数小学11人、初中6人; “两女户、独女户”初中20人、小学23人。2009“两女户、独女户”、低保寄宿生累计减免自理生活费8000多元。
(五)加强德育工作 发展学生特长
加强德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⑴抓德育队伍建设,拓展德育渠道,形成全员育人格局。校内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校外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校外辅导员作用。⑵抓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把工作重点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环境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同步,不断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
⑶抓常规教育,彰显德育功能。严格落实常规管理制度,建立起严格的师生日常行为规范督查制度,并坚持实施管理公示制度,坚持开展“星级”队员、文明教师评比活动。
⑷抓主题活动,深化德育内涵。以团队为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以兴趣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手抄报成为 校科技特色。作文竞赛、主题征文、英语竞赛、书法、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同步进行。
⑸为配合我校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乡政府特为我校划拔20亩田地作为学生的劳动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了一块劳动、实践的德育基地。
⑹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坚持以普及学前教育为工作重点,以“儿童发展为本”为主旨,以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课题,不断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大力开展园本研究、园本培训,积极创建教师研讨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保教质量,带动办园水平的提高,3~5周岁幼儿人数306人,入园率89.2%。同时立足本乡实际,巩固非正规幼儿教育办班模式——确保3个村办辅导站工作落实,每个村办辅导站逐步走向正规,3个村办辅导站计49人,这样学前三年入园率就达到89.2%。
⑺我校还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特派了两名教师到福建师大参加心理培训(中小学各1人),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有了以上各种好的措施,我校的教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桃李无言春华秋实,泽被一方下自成蹊。大源中心校以自身教育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大源乡学子求知的乐园、成长的沃土,如今正迎着课程改革的旭日,乘着“双高普九”的东风,在“厚德、诚信、博学”校训的指导下,在“勤严、细实、敬业、奉献”的教风,“博学、多思 求实、创新”的学风的引领下,朝气蓬勃地踏上了新的征途。
第三篇:立足校情扎实工作创建和谐校园
立足校情
扎实工作
创建和谐校园
——寿春中学“六五”普法汇报材料
安徽省寿县寿春中学座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新城区通淝大道东侧,占地4.12万平方米。这是寿县人民政府为适应新城区开发而新建的一所初级中学,1999年创建,2000年招生,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23名,教职工175人。建校以来,学校以优越的办学条件、创新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内部管理、不菲的教学业绩,和谐的育人环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跻身于全市基础教育先进学校行列。
现将我校的 “六五”普法的工作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一)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作为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
(二)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对学生的普法知识我们应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学生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应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学生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三)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是学校宣传法律知识的主要力量,教师学法非常关键。教师学法可以采取自学、听讲座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中通过开办讲座,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制定
各自的普法教育计划,并落实到每学期的政治理论学习中。通过组织教师听专题讲座、看录像的形式完成普法计划,内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等,使教师们及时了解国家的立法动态,增强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并运用到依法执教的实践中。
二、建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学生法制教育效果
(一)健全领导组织。
成立本校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赵守前
副组长:孙全献、倪
斌、倪文萌
组
员:王教友、王
枚、李
翔、邵荣权、史学玉、年级组长、班主任
(二)抓好寿春中学“道德讲堂”实践活动。
深化《道德讲堂》的效果,受众者要做到“六个我”形式。即“我听”:听取先进事迹宣讲;“我看”:观看短片、情景剧表演等;“我讲”:学生自我宣讲道德故事;“我议”:讨论现象,评议行为;“我选”:由学生推荐选树先进人物;“我行”:引导学生在认识、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效仿,转化行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
(三)抓好学校法制教育阵地。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做到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学校每学期都制定法制教育计划,每半年上一堂法制课。学校统一聘请司法部门的领导担任法
制副校长,聘请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局人员担任法制辅导员。法制教育纳入对学校、教师、班级、学生的综合考评内容。年级组、班级每学期都要组织主题班会、法制演讲、法制辩论会等法制实践活动,每位学生要学习一至两部法律法规,写一篇学法心得体会。
(四)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形式。
为了加强在校生的法制教育,我们按照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要求,多管齐下,严格措施,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了“教”、“听”、“读”、“写”、“察”等灵活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教育活动,强化了教育效果。
1、“教”,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思想政治课、品德与团队活动、班会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在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
2、“听”,采取听取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和法制教育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寿春中学校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各种基本常识。每年都举办校园法制宣传月活动,聘请政法机关干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等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使学生受到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
3、“读”,即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观看法制教育资料图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或者生动形象的法制图片,使广大师生直观地接受法律知识教育。
4、“写”,即举办法制教育征文活动。配合“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我们开展了《安全在我心中》和《法在我心中》等教育征文活动。通过征文活动,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
5、“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禁毒、禁赌、禁黄等图书展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法制教育。
三、联系实际,夯实学生法制教育基础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需要校内外相互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协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形成了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我觉得学校可以基本做到:一是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环境更具有艺术性;二是在校内设置名人画像、格言警句、标兵榜等宣传阵地,悬挂张贴学生艺术作品、征集展示学生“绿化警语”,使校园环境更具有激励作用;三是设立黑板报、专刊、文化橱窗、读报栏,开辟法制教育专栏,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四是利用校园有线广播和电视系统、班班通平台,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
2、积极指导家庭教育。一是举办家长学校,家长法制教育工作站,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二是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沟通信息;三是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先进教子经验;四是建立“家校联系卡”,架起学校和家庭的桥梁;五是坚持每年寒暑假印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对学生假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明确要求;六是定期向学生家长印发《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家校联系的加强和对家庭教育系列指导,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
3、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凝聚作用。利用业余活动对学生进行纪律法制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节日庆典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集体观念。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帮助教育职能,以增强学生抵御各种不良现象的侵蚀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抓“创安”、抓整治。以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载体,切实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根据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标准,结合各班实际,制订出各班自创工作方案,建立“创安”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学校从上到下,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分解落实到每位老师身上;把“创安”工作作为年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从而增强了学生自防自治能力,预防案件发生。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广电等部门对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台球室、游戏机室、录像厅和歌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环
境进行清理整顿,着力治理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社会现象,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五”普法,我们实实在在做了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们感觉到力量有限,但我们始终坚守这块教育阵地,全力以赴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的保护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校园;为“六五”普法再上新的台阶,我们将不懈努力,奋力争先。
第四篇:立足校情 真抓实干 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立足校情 真抓实干 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
会盟镇雷河小学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更,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朵奇葩,它彻底颠覆了旧课堂教学,无论是形式的变化,课堂模式的变化,学生角色的转变,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崭新变化。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投身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一、改革课堂、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五导”的自主互助课堂结构模式,即“导学、导疑、导讲、导评、导练”。“导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实现“先学后教”。“导疑”就是学生对老师创设的问题质疑释疑,反馈自学情况和预习情况。“导讲”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讲出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导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评、互评,在评价中提高。“导练”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老师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参与训练,以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五导”的自主互助课堂结构模式基于学习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这大大增加了学生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思维碰撞的机会。这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更重要的是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搭建平台、师生双赢
要想解放教师的头脑,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必先解放教师的双手。本学期,我校采用了“合作备课、资源共享”的方法。即同年级的两位教师合作完成本册书的学案编写,一级单班的四、五、六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探讨教法,各自完成本年级活页、表格式教学案,教师提前两周拿到学案,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情感,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加工、吸收,内化、创新,用不同色笔在学案上添加、修改,重新写出属于自己的“二次教案”。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教师花费在学案的时间。
授课后,要求教师写好反思,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留下失败的教训,要求教师将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如备课中未曾想到的地方、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教育机智的发觉等,在“共享”教案中修正。这样,教案就有了流动的生命。学生也从两位教师的教育智慧中受益匪浅,三、丰富课外活动,学生灵性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成立了音乐、美术、书法、绘画、写作、数学、体育等兴趣小组,每周活动两次。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兴趣进行选择。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开展“争当各种小标兵”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阅读名著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培养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好习惯?一是,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切入,阅读名著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二是,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如: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摘抄品味精彩片段,专家们提出的推荐书目“十条建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师在课堂名著教学中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现他已知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在展现的过程中实现一种自我体验,实现一种获得成功的感受。这些活动的开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特长得以展示,综合素养得以提升。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上期以来,每天坚持预备后上课前三分钟学生进行演讲活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课前让学生唱一首革命
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
四、效果显著,学校前景灿烂
一是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实施“五导”的自主互助课堂结构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对学习的态度更加自信。近年来在华杯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近10人次,获市、县级奖30余人次;在市县级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县级一等奖5次,市级二等奖3次,在各种征文比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近10人次,获市级奖30余次,在体育、才艺等比赛中也有多人次获得优异成绩。
二是教师素质提升。教师们尝试着多角度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上少了一些墨守成规、多了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了一些“自说自话”,多一了些百家争鸣。通过教研的深入、课堂的锤炼,反思的沉淀,交流的碰撞,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锻炼了教师队伍。李瑞、周华阳等教师多次参加市、县级优质课赛讲,获得优异成绩。多位教师在征文比赛中获得市、县级奖,其中周华阳、卫亚玲老师获国家级辅导奖;李瑞老师在县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教师论文获奖近30篇。
三是课堂气氛活跃。新课改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的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是学校变化巨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还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轻训练;重学生、轻教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地位严重丧失;重形式,轻实质,导致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等现象,我们应以百倍的信心努力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学校新课改具体做法汇报材料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观念转变是前提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比具体的教育行为更为迫切和重要。我们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引领老师们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分析目前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对比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利弊,让老师们认识到: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应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培育这一整体性教育目标整合、落实到教学之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我校以这种理念为指导,通过“自学、对学、互学、展示、反馈”的实践策略,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以“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巩固训练”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模式,各个学科组结合本学科特点,创造性地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比如,语文学科,实施“三模五环六度”的教学模式,“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
“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
“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英语学科按不同的课型构建了不同的课堂结构模式,有对话课、阅读课、复习课,对话课。
二、小组建设是基石
就高效课堂来说,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首先我校所有的班级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开展小组文化建设,并对学生从如何提高学习力、合作力、展示力三个方面进行培训。另外,学校、班级要有对学习小组有管理和评价的有效机制,才能促进学习小组有效地发挥功效。比如,每个班都有小组考核分制度,每周的小组考核得分是编排坐位、学校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依据,在每一个学习活动中,为小组挣得一分都是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荣耀,而被扣分则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切身利益,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集体备课是手段
群众智慧是无穷的!坚持集体备课,制定统一的学道(教学案)是我校一贯的做法。集体备课并编制学道的好处在于:首先,把教师从复杂而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脱出来。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块,每一位教师只负责其中一块,从量上得到了减负;
第一学年形成学道资料后,第二年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其二,在集备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其三,学道的制作充分利用了集体智慧,在质量上得到了保障。
我校要求主备教师严格执行学道的编制流程(主备教师初备——组内讨论定稿——修改后印制)编制学道;
(1)提前编制好学道初稿,学道的设计要突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难点具体化、训练科学化、考点常态化、难度梯次化,明确小组合作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确定学生展示交流的具体内容;
(2)提前一个周在集备研讨会上组内成员对学道进行修改并定稿;
(3)将学道传给学科长,然后交教务处打印
四、课堂教学是关键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课堂效率,所以搞好课堂教学是关键。我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1)在课堂教学的全程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自学环节到展示提高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进行点拨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合作交流和展示提升环节,杜绝合作交流的无效和展示提升的混乱;
(3)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有效;
(4)学道中的自主学习预习案、合作交流展示案和检查测试反馈案都必须在课堂内限时完成,学道的使用原则是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在下课时必须将学道收上来,没有最终完成的学道不准在留在学生手中,不得给学生布置统一的课外作业;
提出课堂教学要求的宗旨在于真正意义上的给学生减负,充分利用课堂进行高效教学。
五、教学管理促落实
让每一位教师能严格要求自己,把自主、自觉、自愿地去完成教学常规工作当成一种习惯,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无形的管理必须在建立在有形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之上。学校要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让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要成立教学教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心之下设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政史、地生、理化、综合七个集备组,各集备组由集备组长负责,其下又设置学科长负责每一年级的某一个学科。集备组长:组织每周一次的集备研讨会,做好活动内容的记载,在活动完成后交督查处存档;
汇总本组教师的学道,做好整理工作;
学科长:在每月的前一个周制订学科月进度表,安排集备组各学科教师的学道制作任务;
成立学校教学督查组,对学道的制作、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教研活动的开展每周检查并公布一次,并纳入考核。
以上就是我校在新课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最后,用两句名言来结束今天的讲话,并与大家共勉。第一句是:“选一个方向,定一个时间,剩下的只管努力与坚持。”第二句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