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校本课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校本课程的设置,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主要补充,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校本课程逐渐成为中小学的生动实践。它的开发与实施已成为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我校实施的校本课程,体现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整体发展;有利于立足校本,突显办学特色,科学有序地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一名教师,我面对这一新兴课程,做到了敢于尝试,勇于实践,收到了显著效果。以下为我在校本课程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
一、认真接受培训,确立了校本课程新理念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我积极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了解新课程结构。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准备工作。学习新课程中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研究与探讨教学新模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训中,我认识到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载体,要了解新课程结构,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式、研究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设计自己的生涯计划及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二、注重完善自我,切实增强了课改能力
工作中,我注重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专刊等途径积极接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行之有效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深入思考,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探索校本课程新模式,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大胆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这些,大大增强了自身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三、立足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在开发校本课程伊始,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既能适合学生,又能与本校的实际相符,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共同问题。我就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来进行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伴随着学生的自我成长不断发展与丰富的。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校本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把校本课程的特色创建作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
1、结合家乡实际,开发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生姜的种植与管理》。
我校所在的自然村东新庄为我县有名的生姜之乡,这里周边的自然村几乎家家都种植生姜,学生家庭收入也主要来自于生姜。因此,我校学生对生姜具有很深厚的感情,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生姜的种植与管理》的校本课程,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由于有较深厚的了解,因此热情极高。
2、着力普及英语教学。针对英语教学知识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强化对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使其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使我校的英语学科逐步成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3、读书活动常抓不懈。几年来,我校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读书活动中,我校把读论语、诵诗词、背三字经、写阅读笔记作为读书活动的重点,在低年级开展了每天一首诗词,中高年级每周一篇阅读笔记,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4、阳光体育丰富多彩。我校十分重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做到了因地制宜,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我校的花样跳绳做到了常抓不懈,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5、人文环境独具一格。每逢夏季,争奇斗艳的鲜花、笑脸绽放的向日葵、随风摇曳的葫芦、种类繁多的树木,温馨和谐的警示牌等,映衬出宁静典雅、内蕴深厚的人文气息。教学楼内,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等,无不映射着师生的聪明才智,美好心灵。
四、勇于实践,检验效果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我逐步克服困难、创新思路,探索出校本课程实施之路。
一是克服师资配备不足的难题,塑造双师教师。教师不是全才,对于专业
性比较强的校本课程是很难胜任的。比如《生姜的种植与管理》,我校除了校长外几乎无人能胜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就是到田间地头,请进来就是把学生家长——这些姜农请到学校来,这样既缓解了燃眉之急,又锻炼了学生和老师。
二是克服学习方式单一的缺憾,增加实践学习。以讲解为主的《走进历史名人》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常常会冲淡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对课程的新鲜感。基于此,我大胆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了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学习刻纸的兴趣。
五、注重多元评价,喜获丰收
在实施校本课程初期,我采取了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学期末给出分数,这不但忽视了学生日常表现,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我经过反复思考、体会,最终借鉴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建立了课程纲要、教学设计、教师、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课程元素对课程实施分级评价。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调动了老师参与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投身学习的信心,也促进了学校更全面、更客观的考核。而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成长,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如《英语口语》课程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提升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和大家边学习、边实践,利用自己的特长,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和课程知识,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迅速提高。
三是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实施校本课程之后,我校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探索校本课程新模式的过程中,老师们精心编写课程纲要、教学设计,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悉心总结教学的点滴,大胆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学校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几年的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虽然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点滴成绩,但距离优秀还相差甚远。我决心在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中,积极努力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把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强,为我县的校本课程开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校本教研先进个人事迹
校本研修先进事迹单行材料
立足课堂 追求实效 提升自身素质
——湾子乡关市小学:张双元
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因此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从2003年起,我乘着学校启动新课程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航船,积极地扎身于学校的校本教研洪流。特别是通过参加“校校、人人、天天公开课”活动,我个人不论是在教育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挚爱三尺讲台,乐为学生成长的贴心人
心中有祖国,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是我11年来不变的心灵坐标。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教学认真,刻苦钻研,注意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严谨。学生几乎是我考虑的全部,即使去厕所的路上,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和同事研究的也是学生,如:怎么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合作学习的能力怎么培养,略读课文怎么讲„„天道酬勤,我们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学科标兵,高陵县骨干教师、先进教师等荣誉。进几学期乡抽测中,我班获得多次全乡第一的好成绩,二、狠抓常规管理,落实平时教学。
我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故在教学上,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教学原则: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前,我总是先认真研究教材,再结合学生实际,然后揣摩教材编排意图,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训练学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突出能力与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探究教改新模式。校本教研,课堂是主阵地,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堂上,我总是积极地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课后,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写好教学随笔。一堂新课开始,我们通过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以及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我除了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做一个学生在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3、认真辅导每一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从不歧视班级内的任何一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满腔热情地去关心、辅导他们,使他们及早转化,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积极主动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回顾这几年在教改教研中的收获,感谢最大的是书籍,自新课改的春风吹进高陵以来,我就不断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坚持长期订阅大量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人民教育》等,书籍给我带来了新意识,阅读
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也使我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把一些粗浅想法写出来总结教学经验,并多次以精彩的课堂教学或独到的写作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在担任校数学教研组长这一工作岗位上,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勤思多想。“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我对自己的鞭策。
首先,我珍惜每一次上“研究课”机会。参与教研活动是我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每天写一篇教学随笔,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故每次我上“示范课”,总是按:
1、请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课堂教学。
2、请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给予指导。
3、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之间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总之,校本活动对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帮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了自身素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湾子乡关市小学
2013年6月
校本研修先进事迹单行材料
立足课堂 追求实效 提升自身素质
湾子乡关市小学
张 双 元
2013年6月
第三篇: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本站推荐)
课改中我的学生在变
——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
阳城县实验小学 张蒲霞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自从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多年的春华秋实。二十多年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始终以“当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上学期“主体多元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通过短短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欣喜地看到我的课堂活起来了,我的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有了较强的学习独立性,有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权利,有了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新方案》是我们本学期学生学习的依据,课前要结合课文独立预习,对知识、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然后完成“基础达标”和“设问导读”。关于预习情况的检查,我把权利放给了小组,由组与组之间互评作业,以分数呈现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自觉的去完成作业,谁也不愿在这一块拖小组的后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学生都能自觉认真预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课堂上,各组所有成员大胆质疑、交流,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对子或伙伴开展认真的对话与交流,大部分学生由“看客”变为“参与者”,都在为展示作充分的准备。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个别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曾经的张晏豪上课是见不到他举手的,虽然成绩排在前三分之一,但他的内向性格使得他知道的问题也不敢发言。但因为课改小组捆绑评价的机制,这个学期的他上课明显积极多了,都能主动并且积极回答问题了。今天的课堂,真正成为了所有学生共同展示、发展的课堂。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改实践,我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新方案》为依托,学生能够在课前根据知识内容、重点、难点把握学习思路,自主地展开预习,学会边看、边学、边思,并在书本上做适当的勾划和批注,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地学习,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将预习时对教材的理解与对子交流,对小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小组展示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进行质疑、纠错、补充、点评,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后,学生能利用《新方案》消化、巩固、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一次,我因和一位家长谈话耽误了几分钟,当我走近教室门口时,却发现同学们有序地进行展示,讲台上的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新方案》,而其他小组的同学不仅听得认真,还不时向台上的同学提出质疑。原来,班干部了解到老师有事,就组织大家自觉地讲起课来。这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展示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认同感统领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
课堂上我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话,自己的话。为了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学生彼此之间也会自然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彼此的看法、思想情感的体验。不知不觉中,学生“敢说话”“会说话”了,“说”的能力普遍提升了。闫琳洁是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刚开始上台讲解课文时的她,脸涨得通红,声音也和蚊子一样,感觉如果给她个地洞,她会钻进去。现在的他,每天发言都非常积极,倘若一节课没抓住机会发言定会非常生气的。三个月的课改,她整个人都变了,在前一段举行的班级口头作文活动中,她还踊跃报名参加了,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郭蓓蓓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记得第一次上台讲解时,她紧张得都有些结巴,虽然心里知道,但苦于锻炼的少,最终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现在你要是到班上看看,她讲课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模样,脸上完全看不出胆怯,说起话来那可是滔滔不绝。
四、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了
通过一学期的课改,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了。就拿语文复习课来说吧,以前往往是让学生写写生字词,背背课文,做做练习,甚至还要把一些重要课文、重要知识点重新讲解。这样的复习课,不少学生总会缺少一些学习激情,提不起精神,总是表现的很麻木。现在的复习课,我首先把纪律和复习要求告知学生,然后把复习任务布置下去,让组长在规定时间内带领他们的组员自觉去学习,最后进行达标测试并根据达标情况给小组奖分。作为组内一员谁也不愿拖队伍的后腿,他们就会彼此监督学习。课堂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沉闷和压抑,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独立看书复习,有的相互提问,还有成绩优秀者带着复习的。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及捆绑式评价,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我复习效果如何,作业是否认真完成,在这一环节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我仍是把考查权交给了学生。由小组出题去考察另外一组的同学,根据解答情况给出合理的分数。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的把握知识点,还更好的展现了他们的个性风采。
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表现在每一环节我都会给出分数的评价,每天以总分相加的高低评出明星小组和反思小组,并确立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样一来就建立了组与组之间的合理竞争机制,展示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竭尽全力地为本组加分,倾听的时候,都在开动脑筋,边听边思边记录,为纠错、质疑、补充作准备,以此给小组加分,为本组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懂得了在和人相处中要谦让的美德,懂得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更多成功的道理。张坜垭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唯一的缺点是爱计较,曾经经常听到她来告状说同组某某欺负她的话。但最近很少听到她抱怨别人了,他们组还被评为最佳和睦小组,为了这个最佳,她学会了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坚信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一定会培育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收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第四篇:《弟子规》校本课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弟子规》校本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我校实施的校本程,开展了《弟子规》为基础的经典读诵和学习。校本程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引用圣贤经典,陶冶情趣涵养,培养气质和人格。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辅助学校开展了以《弟子规》为主的品德教育。由于爱心人士的捐赠,我们的《弟子规》本得以使用,也成为了读诵经典的最重要、最初始的学习工具。
读诵与识字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贪玩心强,学习依赖性强,缺乏自主的学习意识。然而低年级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些低年级学生缺乏的恰巧是“定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注意力”。在我们开展《弟子规》读诵时,最先要求的就是学生对书本的态度要尊敬,坐姿端正,读诵要有方法(比如指读)。这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行为规范学习。诵读经典时,学生只要耳朵听、嘴里放松跟着读就可以,对于内容可不进行讲解。久诵成背,而背诵正是儿童的专长。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价值的经典,那么社会充斥的广告词、流行歌曲就会充斥儿童的大脑,十分可惜,也对未来学生人格的建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每天早晨学生到校,我先要求低年级学生先规范地进行《弟子规》读诵。每天学读几句,基本一个月内都能流利地将全文读出来。起初有些人不理解这种方式,认为早自习何不赶紧读一读儿歌、拼音、写算数题?然而学生的变化需要时间来证明。每天读诵《弟子规》后,我们才开始练习语文的读诵。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已经十分集中了,对语文的儿歌等知识记忆也比较深刻。借助《弟子规》文字上的拼音,也将学过的拼音知识巩固和复习。这几届以《弟子规》读诵为开启的学生,即使是偏科严重、学习较差的,对汉语拼音和汉字记忆的掌握能力也都很扎实。
反复读诵一篇,能训练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率。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大脑压力得到舒解,身心安定平衡,智能和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也相对提升。
理解与运用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弟子规》教学就不仅是简单的读诵了。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由从前的“服从”转变成拥有自主的思考,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在我们进行的校本程中,开始在这个年龄段加入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拥有熟练的运用能力,在学生的行为中融入《弟子规》里的道理,让学生在知晓的同时,也对《弟子规》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有兴趣学习。比如,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学生下因为打闹成怒,上也不能将情绪平息。刚好我们讲到“出则悌”,谈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言语忍忿自泯”,学生结合自己刚才发生的事情,意识到班级同学皆是兄弟姐妹,言语不和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偏怪对方,造成争斗的结果。打闹事平息,两同学和好如初。
对于经典的理解,中年级的学生有意识选择自己应该做的方向,而《弟子规》的助力既简洁又全面。
四年级的班级在一年级时没有经过早读《弟子规》的学习,在一年级时成绩突出者较多,而现在班级的纪律和团结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生们每日向班主任“告状”,同学之间因为小事可以变成两个家庭之间的争斗,学生学习愿望不强,卫生也难以保持良好。对于这样的班级,进行《弟子规》教育时,学生们却十分愿意配合。有学生在上也向我“告状”说他人的不好,我根据“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来引导他,你对老师说他的错误,那么你是用什么心来报告老师?是幸灾乐祸的心?还是真想让他改过的心?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后者,我继续依据经典“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引导学生,你要是真心想让他改过,可以直接对他进行劝告,他改正了错误,你们都有好的收获,而不是让老师去处理他的错误,毕竟老师忙于教学工作,比较辛苦,同学之间的小事情,可以自己试着解决。
虽然四年级学生有一些不良习气不能因为几节《弟子规》就能改正,但能看出他们都愿选择积极善良的一面,也将“告状”等不良行为减少了一些。
延伸与提升
在五六年级的校本程中,根据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心理趋向于青少年心理过渡期的特点,我在堂上更着重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经典进行延伸,从自身的经历和真实的新闻故事,对品德行为的改进进行提升。
五六年级的学生是我带过的第一、二批《弟子规》学生,在一年级时全年接触《弟子规》的学习,和我一起摸索育德育智相结合的方法。虽然身处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能力不及城区,但他们这两届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开始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拥有很好的同理心,尊师、团结互助、有爱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稳定的德智基础。
前不久还给六年级学生上《弟子规》,学生们拿着当年小小的书,乐道“太简单!以前读过!”然而读过学过不代表永远学会了,需要温故而知新。刚好班级里有几位男生在图书室集体看书时,偷藏了几本老式的“小人书”离开图书室,在此次堂上正好作为教育延伸。我们在上学习清官“杨震”不受黄金的故事,也学习了孝子蔡顺为母采桑葚感动盗匪,接受盗匪回赠的米却被官府逮捕的故事,更从现代的实例中学习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案例。学生们最后总结,面对诱惑时,对于善恶的取舍,要有正确的方向;面对诱惑时,强大的道德定力会帮助自己行正道;面对诱惑时,要分清此物来历是否清白。学生们曾经扎下过的道德之根,遇到事情学会思考和改进,就像雨露滋润过一样令其发芽。而这次几位男生的“根”与“芽”是不是增长了许多呢?看到他们下羞愧笑容和诚恳的眼神,我希望答案就是那样。
在我校实施《弟子规》校本程,其目的是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通过经典的思想结晶进行潜移默化。在我们实施的最初,也有过困难重重,也有过偏颇和失败,但我们坚信,只有秉承着中华千年文化的精髓,才能有学校未来的良性发展。
六年的实践,在校本程的开发和探索中,我们师生共同努力。虽然《弟子规》在教师群体中普及不够深和广,也有对传统文化存在“糟粕”之见,但我们在探索中学会了融会贯通,善巧方便,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学生的逐渐变化带来的良好影响不断体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对于我所辅助的校本程,是传承和借鉴,而我自身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已。我们将继续把《弟子规》校本程完善,为我校的校本程做出贡献,让学生受益,让中国的未来多一份希望!
第五篇:校本课程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校本课程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自2005年我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以来,我们就提出“以人为本,博学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基。在此过程中,我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探索、边提高的方法,确立以活动为契机,以课程为载体,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拓展学生成长希望之路的奋斗目标。
下面,我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我所取得的成绩:
一、立足校本话开发
在开发校本课程伊始,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既能适合学生,又能与本校的实际相符,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共同问题。我就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来进行课程开发。
1.根据国学魅力经典内容,开发校本课程
自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教他们背诵古诗,可见古典诗词流传至今,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古典诗词的句式紧凑,内容精炼,思想深邃。因此,要真正了解古典诗词还必须多读、多诵、多写。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此我们开发了校本课《阅读与欣赏》。这一课程的开设,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可以与语文学科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2.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年龄差异。因此,我针对七年级学生刚入学,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的现状,开发了校本必修课《安全伴我行》、《礼仪养成教育》,使学生受到了安全、谦虚、勤俭等多方面的习惯养成教育。八年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决定开设了校本选修课《仁义诚孝 德耀骊城》,而针对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的特殊时期,我建议开设了《理想目标与人生规划》和《中考心理调适》这两门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他们说自己的孩子听话了,懂事了。这对解决中学时期孩子不好调控的问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根据校园文化活动经验,开发校本课程
在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英语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我校举行的一次主题为“中国梦 我的梦”演讲比赛中,据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班级都进行了初赛选拔,参加校级比赛的选手可以说都是各班的佼佼者。但是我却发现,选手们演讲时的语气、语调、停顿、姿态和动作等,都或大或小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于是我想:如果能够针对演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指导,这不也是一门校本课程吗?基于此,我积极地开发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
4.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校本课程
人们常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分类统计,汇总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人数在40人以上的我就选定为校本选修课。于是《十字绣》、《变废为宝巧制作》、《校园篮球》、《刻纸艺术》、《抚宁吹歌》等5门校本选修课程就在我校落地生根了。
二、勇于实践说实施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我逐步克服困难、创新思路,探索出校本课程实施之路。
一是克服师资配备不足的难题,塑造双师教师。教师不是全才,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校本课程是很难胜任的。比如《抚宁吹歌》,我纵观全校无人能胜任,只有外聘专业人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在“专业”教师上课时抽取几位教师坐在学生中间一起听课的方式,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既激发了教师潜能,又培养出了“一专多能”教师2名。这样既缓解了燃眉之急,也可为后备之需。
二是克服学习方式单一的缺憾,增加实践学习。以讲解为主的刻纸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常常会冲淡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对课程的新鲜感。基于此,我大胆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一方面把刻纸课堂搬进农家院,增加了刻纸课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走入社区,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了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学习刻纸的兴趣。
三、喜获丰收论评价
在实施校本课程初期,我采取了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学期末给出分数,这不但忽视了学生日常表现,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我经过反复思考、体会,最终借鉴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建立了教材、教师、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课程元素对课程实施分级评价。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调动了老师参与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投身学习的信心,也促进了学校更全面、更客观的考核。而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成长,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如《演讲与口才》课程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十字绣》课程让学生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刻纸》课上的每一刀,每一剪无不显示着孩子们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怀。
二是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和大家边学习、边实践,利用自己的特长,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和课程知识,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迅速提高。
三是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实施校本课程之后,我校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探索校本课程新模式的过程中,老师们精心编写教材,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悉心总结教学的点滴,大胆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学校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中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真实写照。校本课程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相信我,我一定能总结得失,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这项工作,带领我校全体员工走上校本课程开发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