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

时间:2019-05-13 08:2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

第一篇: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

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

时间:2004-6-16 15:34:13 作者:张思滨

浏览次数:1730

一、锅炉供热企业现行财务成果核算办法

哈尔滨市最大的专业化锅炉供热单位是隶属于哈尔滨市房产管理部门的哈尔滨锅炉供暖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供热采取分散和区域的燃煤锅炉供热方式,供暖热费价格执行当地市政府统一定价按31.15元/平方米(使用面权)收缴供暖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统收统支核算形式.供热期为当年10月20日至次年4月20日,总计六个月.目前执行的31.15元/平方米的收费价格是当地政府根据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在2000-2001年度供热期新近制定执行的.收费价格中的费用构成为: 项 燃 运 水 人 小 管 折 大 合 料 电 工 修 理 旧 修

目 费 费 费 费 费 费 计 费 计

单项费用-31.15(元/平方米)(一)收入的核算

1.供暖费收入分成二部分:一部分为本期供暖费收入,一部分为陈欠供暖费收入(以前年度供暖期未收回的在本期收固的供暖费)设置的会计核算科目“供暖作业收人。2.“供暖作业收入”科目的使用方法

(l)收到本期或陈欠供暖费时,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贷记“供暖作业收入”,实行供暖单号核算.(2)供热期结束后,结转本期“供暖作业收入”.借记供暖作业收入贷记“供暖收支结余”科目(二)供热成本费用支出的核算

1.设置“供暖作业支出”科目核算冬季供热运行期发生的各项运行费用.2.供热成本费用项目:(1)燃料费:供热期内直接为用户供热所耗用的燃料费用.(2)人工费:供热期内直接为用户供热的司炉生产人员基本工资、附加费、津贴、补贴等费用.(3)运输费:由铁路货场将煤炭直接运到各锅炉房,各锅炉房之间的煤炭运转以及炉渣清运等发生的全部运输费用.(4)水费:供热期内为用户供热的锅炉及设备用水而发生的水费支出.(5)电费:供羔局内供热直接耗用电能而发生的电费支出.(6)运行维修费:供热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设备中、小修理支出及软化水费用.(7)管理费:供热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费支出及收费人员支出以及与供热工作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费用.(8)锅炉设备折旧费:按照该项费用在收费价格中所占的比例提取的锅炉设备折旧费.(9)锅炉设备大修理费:按照该项费用在收费价格中所占比例提取的锅炉设备大修理费用.(10)劳保支出:离、退休人员的劳保费用支出.3.“供暖作业支出”科目的使用

(1)供热运行期发生各项运行费用时,借记“供暖作业支出”, 贷记相关科目.(2)供热期结束,结转实际成本,借记“供暖收支结合”科目,贷记本科目.(3)在供热运行期对本科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财务成果的核算 1.设置“供暖收支节余”

科目进行财务成果的核算.余额在贷方则为盈余,余额在借方则为亏损.2.科目的使用

(1)供暖期结束,结转供暖费收入,记入“供暖收支结余”科目贷方.(2)结转运行期各项供暖费用支出.记人“供暖收支结余”科目借方.(3)根据当期收取的当期供暖费数额,按照锅炉设备折旧费,大修理费在供暖费价格中所占费用比例提取这二项费用,转入“供暖收支结余”科目借方,即:借:供暖收支结合,贷:房产专项资金一锅炉设备折旧费、大修理费.(4)“供暖收支结余”科目借、贷二方 数额比较,余额在贷方则为结余,余额在借方则为超支(亏损).二、目前实行的这种核算办法的弊端

计划经济时代.这种带有浓厚事业单位核算模式的核算办法,曾对当时的供热核算起过积极作用,也反映了当时的供热经济核算客观状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核算办法的弊端不断显视出来。

(一)陈欠供暖费的结转办法掩盖了当期的实际盈亏情况,不能够客观反映财务成果按照收入与支出相配比的原则.陈欠供暖费收入应是属于以前年度供热期的收入,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在期所属供热期收上来,以至造成了以前供热期的亏损盈余数额的减少.所以将陈欠供暖费收入作为本期收入处理不够准确,必然形成当期亏损由于核算方法导致的人为减少或盈利数额增加。

(二)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费的提取办法过于机械,与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费的客观实际支出相脱离。按当期的供暖费收入作为基数提取固定比例的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费用作为供热期结束后的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费用支出的做法与目前锅炉设备、系统所需更新、改造、大修理资金的客观实际需要有较大距离,造成与财务核算对象的相互脱离.近一、二十年来,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随着城市拆迁、改造步伐的加快迁入楼房,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市场经济形势下部分企业在适应市场的转轨变型中同时带来了大量职工下岗、待业,企业效益很低的社会问题,使得社会热费总体支付能力下降.加之历史的原因,城市居民的冬季供热一直是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对待,资金的投入多年来严重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系统老化,跑、胃、滴、漏、热效率严重下降的问题开始集中显现.因此,这部分设备、系统的更新、改造所需大量资金是不能与按照当期供暖费收入固定比例提取的折旧、大修理费相平衡的.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居民温暖越冬.供热企业从各个渠道筹集资金进行设备、系统的更新、改造、大修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三)锅炉设备的折旧,大修理资金帐面空挂而实际并无此部分资金可供使用.改革开放20年来.仅东北地区的城市供热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70年代初,城市居民主要以自行取暖为主,职工单位仅发放二、三十元的冬煤补贴,尚构不成企业负担,进入80年代.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使大多数城市居民都迁入楼房,多年供热福利制的习惯性.使这部分职工的热费仍由职工单位承担,全社会的热费支出大幅度提升.以沈阳、长春、哈尔滨市为例.1979-1998年的20年间,供热面积,热费支出分别增长了21倍、105倍,居民集中采暖的热费总支出由1979年的2350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25亿元.这一巨额的热费支出.使东北地区的城市企业、个人都难以承受.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重工业比例大,历史包袱沉重,因此亏、停产企业增多,下岗、待业职工比例增大,因而也就造成供热企业的收费难.供暖费征收率多年在60%左右徘徊,供热企业出现了多年严重亏损现象.冬季供热运行期的基本费用尚且不足,只能依靠贷、借款来维持供热运行,因而也就拿不出锅炉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理费用.根据这种现状,财务部门提取的折旧、大修理费只能是帐面空挂资金并无实质的意义.(四)财务成果核算不够准确,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成果的核算是对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的反映,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房管部门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是采取供暖费收入一燃料费一人工费一运输费-水费一电费一运行维修费一管理费一锅炉设备折旧费一锅炉设备大修理费一劳保支出=盈利(亏损)由于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费用是硬性作为预提性专项资金提取的与夏季实际可能的锅炉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成本费用支出存在距离,必然使最终财务成果核算信息失真.三、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的几个方面

会计工作要受国家法规、准则、制度的制约,但是.由于国家法规、准则、制度的制订带有主观性,又由于人们队识水平的客观局限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使得各种法规、准则、制度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财会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准确把握、处理好这些关系,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果机械、呆板地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置实际情况于不顾,则是错误的也是不足取的.供热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特殊性的行业有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的、灵活地执行财务制度才是保证供热企业会计信息客观、准确的生命力之所在.(一)陈欠供暖费收入的结转应采取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转增以前年度盈余的办法.供热企业当期收取的陈欠供暖费是在以前年度供热成本己支出的前提下收取的.以前年度供暖费按照配比原则就应计做以前年度应收而未收囚的收入来冲减以前年度由于这部分供暖费未收回而形成的亏损或转增以前年度盈余,在本期财务成果决算报表中反映.进而从一个方面保证财务成果核算的准确性.(二)锅炉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理费用支出应以实际发生为原则.锅炉供热企业的锅炉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生产经营活动,由于自身特点是在供热运行期结束后进行的,采取按照当期收入预提专项资金计人费用这种办法,一方面.由于设备改造、更新、大修理过程的复杂性,无法准确预计工程资金发生数额,因而不能反映其客观实际资金支出情况;另一方面?也造成财务成果会计核算的信息失真.因此,以实际的资金支出耗费作为供热成本中的一项费用处理是较为妥当的.(三)财务成果核算应分期、分步骤进行。

锅炉供热企业供热运行期的财务成果决算是在供热运行停止后的每年六月末为会计决算截止期,此时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刚刚进行,这部分锅炉维修、改造工程决算的截止期为当前12月末.锅炉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资金支出作为供热总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视为费用支出处理.根据这个特点,其财务成果的核算应分期、分步骤进行.1.由于供热企业的运行成本支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首

先对供热企业进行供热期运行成本测算,确定其保本点,即:测定该供热企业的保本收费额〈保本收费率〉作为保本临界点.在进行供热期的供热运行决算时:若当期供暖费收人低于此临界点,则不提取锅炉设备折旧、大修费;当高于临界点时,当期实际收入大于当期实际运行成本支出的差额部分,转作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资金,记人“房产专项资金一一折旧、大修理”资金帐户.2.年末进行锅炉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工程诀算时:如当年供热期供热运行决算供暖费收入低于临界点,则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实际支出转入“待弥补超支及亏损”帐户,与当年六月末的供热运行决算的合计亏损作为供热,总亏损额4供热期的供热运行诀算供暖费收入高于临界点时,实际的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理支出应抵冲转作“房产专项资金”的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资金,不足的差额部分补转记入“待弥补超支及亏损”帐户作为当年的超支或亏损若实际的设备更新、改造、大修工程支出小于已转作“房产专项资金”的锅炉设备折旧、大修理资金,则当年转作“房产专项资金”的设备折旧、大修理资金减去实际工程支出的差额部分,转为利润进行分配处理.

第二篇:我国退役士兵安置办法亟待改革

我国退役士兵安置办法亟待改革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置好退役士兵,对于加强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调动广大青年参军积极性,激励现役士兵安心服役,巩固国防建设至关重要。

一、退役士兵安置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切实保障退役士兵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退役士兵安置的若干政策和规定,这对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现行的士兵退役安置政策主要有三种:一是入伍前是农业户口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役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二是入伍前是城镇户口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服现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和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以及服现役期间被评为原二、三等伤残等级的士兵,退役后由安置地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三是服现役满30年或者年满55周岁以及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士官,经批准可作退休安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调整改革,安置政策落实的难度不断加大,退役士兵安置难的问题近几年一年比一年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安排工作上岗率低。据统计,全军每年退出现役的士兵需要政府安排工作的约20余万人,实际得到政府安排工作真正上岗的人数不多。据国家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统计,目前城镇退役士兵实际得到政府安排工作上岗的比例,大中城市约为30%—40%,农业县市一般在15%—20%,而且这个比例还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安置周期长。过去,城镇退役士兵一般能在当年得到安置。而现在能得到安置上岗的退役士兵从离队到安排上岗工作,快的一年左右,慢的需要三至五年,还有的近十年都上不了岗。许多退役士兵因安排不了工作,失去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三是安排工作质量差。不少退役士兵被安排在经济效益不好或者即将倒闭的企业,虽然分配了单位,但上不了岗、拿不到工资,有的刚上岗就下岗,还有的被分配到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民营企业。

据调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安置政策和安置渠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一方面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就业形势严峻,直接影响退役士兵的安置。据统计,2002年底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已达1500万,每年还有近百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0多万,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5亿,全社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近年来,国有和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容量缩小了。作为安置退役士兵主渠道的县市以下企业,已基本实行租赁、承包或者股份制,自身下岗工人都难以解决,已很难再接纳退役士兵。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政府指令性安排工作的约束力减弱了。企业拥有用人自主权,用工通过市场调节。政府有关退役士兵分配的指令性计划,不再具有强制力。有的厂长经理说,你有国防法,我有企业法,企业拒收退役士兵的现象逐年增多,政府对此无能为力。

二、由安置难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退役士兵得不到妥善安置,给国家安全和社会带来许多现实矛盾和不良后果,潜在的隐患逐渐增多。一是影响士兵队伍建设质量。士兵退役后得不到妥善安置,损害的是退役士兵利益,深层次的是影响现役士兵服役积极性和适龄青年参军积极性。现实状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很多高素质的青年已经不把参军入伍作为人生发展的首要选择,军队建设的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一矛盾的凸显,造成军队兵员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军队的基础建设。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二是影响部队战斗力。退役士兵安置不好,在役战士就会对后路产生顾虑,直接影响战士爱军习武的热情。伤残军人滞留部队得不到移交,牵扯了部队领导精力,影响了中心工作落

实的质量。仅济南军区目前就有1829名伤残军人不能及时移交。某集团军自2002年以来,先后派出1000多人次到地方协调移交工作,同时对重症病人还要安排人员护理、管理,不仅给部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对部队的作战训练影响很大。三是影响社会稳定。全国每年约有10多万城镇退役士兵因安排不了工作滞留社会,成为待业青年,且逐年累积增多,这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重大隐患。近年来,退役士兵因安置问题上访的越来越多。据总政信访局统计,2002年退役士兵因政府安排工作问题到总政信访局上访的有30批630人;2003年上升到53批825人;2004年达到142批2098人;今年截止5月底,又有56批1051人。无论人数还是起数,都超过了同期企业军转干部的上访数量。这些退役士兵年纪轻、易冲动,个别地区已经引发群体事件。如2003年7月,河南省32名退役女士兵因为没有得到安置,多次进京上访,情绪激动,行为过激,长时间封堵国家职能机关大门。四是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和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妥善安置退役士兵是法律法规赋予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是党和国家保障退役士兵利益的承诺,也是各级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落实好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的威信,维护法律的尊严。退役士兵安置不好,造成了政府“失信于民”,部分退役士兵对政府失去了信任,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退役士兵状告政府不作为的现象。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威信,削弱了法律的尊严,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五是影响国防建设的巩固。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要实现我们的宏伟大业,要维护我们国家的统一和安全,要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有一个巩固的国防。退役士兵安置不好,影响的是军队建设的质量,军队建设的质量上不去,何谈国防的巩固。没有巩固的国防,就不可能有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进步,也就很难有我国应有的国际地位。

三、从根本上解决好退役士兵安置问题日益紧迫

《孙子兵法》的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问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长远建设,遵循继承发展、政策从优、整体筹划、稳步推进的原则,从有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有利于维护广大士兵合法权益和调动积极性出发,充分吸纳和借鉴国内外有益的做法和新鲜经验,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法规体系。

(一)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城镇退役士兵由政府安排工作的政策。城镇退役士兵由政府安排工作,是我国安置退役士兵的一贯政策,也是激励适龄青年参军入伍和保持部队稳定的有效措施。从整体上分析,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政策在执行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仍对退役士兵有较大吸引力。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还具有一定的安置能力,只要科学统筹,加大协调力度,退役士兵是能够得到妥善安置的。同时,经过军营生活的培养锻炼,大多数退役士兵具备良好的劳动素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城镇退役士兵由政府安排工作的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在执行这一政策过程中,需要逐步缩小安置范围,提高安置质量;要体现奖励原则,重点安置服现役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退役士兵;还要体现照顾政策,优先安置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伤病残士兵。

(二)建立经济补偿制度,重点解决中级士官安置难的问题。为了缓解中级士官安置难的问题,国家应尽快建立经济补偿制度,通过提高复员费标准,保证中级士官退役后个人利益不受损失。所谓经济补偿,是指以增加士兵退役费的形式,补偿士兵服现役的风险和损失。经济补偿的最低标准是在一定时期内保证退役士兵生活、学习的基本需求,这些基本需求应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购建住房。参照移交政府安置的营职以下干部建房面积(70平方米)和全国平均造价(1300元)计算,需要9万元,按全国最低水平购建一套住房,至少需要5万元左右。二是参加社会保险。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平均每人每年需支付约05万元。三是准备从业本钱。从事一般的个体经营,最低需要1至2万元本钱。四是维持就业前家庭的基本生活。中级士官退役后需要等待和寻找就业机会,一般需要近两年时间,按三口人两年的生活费计算,大约需要支出2万元。按此测算,中级士官每人每服役一年补偿约1万元(三级士官满12年约12万元,四级士

官满16年约16万元)。这样,他们的生活和就业就有了一个基本保障。我们曾经对不同类型部队的300名士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显示,有93%的士官迫切希望尽快建立经济补偿制度。

目前全军每年安排士官转业约52万人,其中三级士官39万人、四级士官13万人,按上述建议的标准实施,如果中级士官全部实行经济补偿政策,每年需要安排经费约15亿元。

(三)建立自主择业即按月领取退役金制度,保证四级以上退役士官的基本生活。现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规定:四级士官退役后作转业安置,本人自愿也可改作复员安置;

五、六级士官退役后作退休安置,本人自愿也可改作转业或复员安置。建立自主择业即按月领取退役金制度的目的是增加四级以上士官退役安置方式,四级士官退役可以选择经济补偿,也可选择自主择业;高级士官退役可选择自主择业,也可选择退休。建立这一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四级以上士官岗位大都是干部职务改过来的,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二是在部队服役时间长,贡献多,年龄偏大,且他们从事的专业多数与地方不能通用,就业安置难度大;三是全军编制四级以上士官人数不多,退役金起点标准不高,国家能够承受得了。这样做,能稳定一部分技术复杂、岗位重要、部队需要服役时间较长的士官安心工作,解除其后顾之忧。对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保障退役士兵享有更多的优待。一是制定退役士兵的养老、医疗保险金交纳和保障办法,建立养老、医疗保险管理机制;二是制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在执照办理、缴税、贷款等方面的更优惠政策;三是制定人才市场优先录用退役士兵和工资待遇优惠政策;四是适应国家户籍政策改革形势,逐步放开退役士兵落户政策;五是加强对退役士兵的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同时,还要研究解决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问题,明确相关待遇,将退役士兵纳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六是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转变职能,积极做好退役士兵的就业培训、中介服务、法律援助、日常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界别:特邀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吴皓)

第三篇:一般纳税人企业财务核算办法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一般纳税人:企业财务核算办法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财务会计制度及会计处理办法报告

XXXX税务局:

我单位已于XX年XX月XX日经XXXX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登记注册,法定代表人XX,现有职工XX人,专职财务人员XX人,其中财务会计X人,出纳X人,现将财务会计制度及会计处理办法报告如下: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2、会计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结帐日期自每月1日起至31日止,会计核算以人民币记帐。

3、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是进价核算法。

4、销售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加权平均法。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6、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

7、遵守财税制度,认真开展核算工作,积极组织税源,保证按时交纳各项税款并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记帐原则。存货发出以加权平衡法核定实际成本。

8、健全内部核算制度,设制总帐、现金帐、银行帐、应交税金明细帐、商品销售明细帐、库存商品明细账、往来帐、费用帐等八本帐。

9、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银行存款”帐、“现金”帐日清月结,保证资金的安全、债权债务帐、实物帐当天业务当天处理,以便与对方单位结算和核对库存金额,保证资产的安全无损。

10、坚持盘仓清仓制度,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避免因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不善而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和保管

1、财务部设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管员,负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买、保管和开具。

2、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要做到安全保险,加装必要的防盗门、窗、保险柜等。

3、发票专管员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发票领购和缴销,不得因工作拖延而影响公司的经营。

4、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发票丢失或被盗都将追究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二、专用发票的开具和使用

1、因销售经营工作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门,经办人要持业务单位的详细资料并对其准确性负完全责任。一般要有业务单位的全称、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及帐号、邮编、联系人、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

2、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人员应根据经办人员及客户提供的开票信息认真开具,开具合格率要达到100%。

3、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后,应由业务经办人员仔细核对无误后,在发票第四联(记帐联)签字领用。

4、开具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及时装订,并妥善保存,保存期为15年以上,到期由负责人监督处理。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传递

1、财务人员应及时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帐务处理,及时办理挂帐待收手续。

2、业务人员开具专用发票后,应及时交对方财务部有关部门办理发票挂帐待付手续,对无特殊情况下,对方客户两个月内挂帐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情节相应作出处理。

3、因传递需要,须邮寄专用发票的,经办人要避开密码区折叠,并准确写明收件人住处,并保存好邮寄小票以备追查,(一般采用特快专递邮寄方式)对在邮寄过程中发生的专用发票丢失,业务人员及寄件人要承担责任。

4、本制度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篇: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奖励办法

南京邮电大学

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奖励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充分调动我校教师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项目

(一)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是指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认证。

(二)品牌、特色专业

品牌、特色专业是指能体现学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与发展方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对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的专业。

(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指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实验教学中心。

(四)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指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推进教学理念、机制和体系的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五)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指教学质量高、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六)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指在高等学校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本科教学,注重教学改革与

学校奖励30万元,其中用于人员的奖金不超过10万元,其余经费用于创新实验区的后续建设。

(五)教学团队奖励政策

1.国家级教学团队,每个奖励10万元; 2.省级教学团队,每个奖励2万元。

(六)教学名师的奖励政策

1.国家级教学名师,每名奖励5万元; 2.省级教学名师,每名奖励2万元。

(七)教学成果奖励政策

凡第一完成单位为我校的项目,学校奖励如下: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除国家奖金外,学校对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奖励50万元,一等奖奖励30万元,二等奖奖励15万元,奖金由第一获奖人确定分配方案。

2.省级教学成果奖:按照省级奖金额1:1配套奖励,若进一步获得国家级奖项,则按照学校给予国家级的奖励标准补足。

(八)精品课程奖励政策

1.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奖励20万元,其中人员奖金不超过8万元,其余经费用于课程后续建设。

2.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按照不低于1:1配套建设经费,其中配套部分中按照省拨额度不超过30%经费用于人员奖励。

(九)精品教材奖励政策

1.国家级精品教材每部奖励1万。2.省级精品教材每部奖励0.5万。

三、实施方式

1.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奖励的实施单位为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其他项目的实施单位为教务处。

2.经费来源是南京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专项基金。

3.符合要求的成果,由成果完成人向所在二级单位提交奖励申请、成果清单及相关证明材料,二级单位核实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请材料报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审核,其他项目的申请材料报教务处审核,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实施。

4.获奖人应按照有关规定依法纳税。

第五篇:利用会计集中核算成果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利用会计集中核算成果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核算中心课题组

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是我国财政支出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鉴于浙江省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实际,如何实现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的融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丽水市直于2001年1月设立会计核算中心,经过4年多的运行,在机构、人员、制度、管理、软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积累了改革的经验。尤其是切换使用了“国库集中收付系统_浙江版”软件后,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和近年来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在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支出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收支管理方式、会计核算方式,创新了财政支出管理模式,体现出一种支付与核算的新环境,取得了改革应有的成效。

1.加强了财政财务监督。几年来,我市基本实现了财政供养单位进中心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大部分单位由中心集中核算的方式。到目前止,共有进中心单位139个,累计办理资金结算38.85亿元,受理原始单据190.2万张,审核录入会计凭单20.3万笔,打印各类报表3.6万份,查纠违规违纪金额2549.2万元,同时,实现了政府采购、基本建设资金集中支付,累计审核支付政府采购资金1763.7万元,基本建设资金26278.8万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从根本上改变财政资金分散管理,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限制了各单位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实现了财政监督前移,建立建全了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将财政部门从各种突击检查中解脱出来,从源头上堵住了管理漏洞。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遏制违法违纪及腐败行为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2.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内容包含纳入集中核算单位预算内外与上级拨入的经常性经费、专项经费、政府采购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各部门的资金全部划转到会计核算中心在定点银行统一开设的单一账户,预算内外拨款、专项资金和往来资金及单位结余资金等都在这个账户内集中支付,市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随时掌握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同时,对部分单位的长期沉淀资金,市政府统筹安排,调剂余缺、灵活调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财政压力。近年来,合理调度沉淀资金1亿多元,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降低了城市建设资金运行成本,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推进了丽水的城市化建设。

3.促进了“金财工程”的推广实施。我市会计核算中心为适应“金财工程”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从用友财务软件到“金财工程-集中收付系统(浙江版)”的成功切换,为下步国库集中支付制改革奠定基础。该软件加强了预算指标管理,弥补了先前中心在实际操作中指标管理的不足。利用这一软件,我们开展了远程报账试点,为今后联网核算打下基础。

4.集中核算改革缩小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今年以来,丽水市人民政府依托会计核算中心平台,出台了统筹调节单位个人收入发放政策,采取“按月统筹,先统后发,年终结算,多退少补”的办法,对个人月均收入排名前10位且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单位,按发放总额的20%征缴统筹调节金。为缩小单位之间个人收入的差距,提供有效决策信息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5.强化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付,所有支出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核算中心审核入账,从而起到强化部门预算约束的作用,保证了各项收支符合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的要求。单位办理政府采购支出审批手续后向核算中心申请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专款专用。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银行账户,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均进入财政专户,实现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

6.建立了管理制度,培育了适应改革的高素质人员。建立了一套完整依法办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培育了一批有支付经验的会计人员,在各项经费支出的有效监督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完善财务分析方法,不断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为单位领导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市财政局及时提供单位经费超支情况分析、阶段性收支情况分析等各类财务分析资料,为政府、财政和各单位理财做好参谋。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框架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尚有较大距离,现有的集中核算制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核算中心机构的级别权限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不相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力度。只能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缺乏履行财政监督的行政执法权。二是与《会计法》相违背,会计主体模糊,审计责任很难界定。三是实施范围不能涵盖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有些政策在进中心与非进中心单位间执行不平衡。四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职责有所削弱。集中核算把会计人员的记账、核算、会计档案管理集中到核算中心,会计核算职能与仍在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分离,一定程度上造成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的缺位。单位会计岗位取消后,原有财务人员或转岗或身兼数职,用于财务工作的时间得不到保障。不少单位的财务主办改由非财务专业人员担任,个别单位甚至由没有任何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的驾驶员来兼任,单位现任财务人员素质的降低,也弱化了单位财务管理。五是由于过去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了预算包干政策,对很多经费开支标准未做强调或明确的规定,而且很多原有的规定已与现实不符,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等,在日常操作中会遇到各单位财务开支范围、标准等的不统一,难以进行统一、严格、规范的财务监督。

2003年7月,财政部明确提出省级、地市级和财政收支规模较大的县级已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财政部同时指出,收支规模较小的地方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相结合的办法。对浙江而言,转轨意味着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框架下改造和利用已存在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不是简单的抛弃,也不是另起炉灶式的重新建立,因此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可走两者融合之路,而不是彻底取代,因为目前的集中核算制也即财政集中支付制已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将来一些机构小、资金拨款规模小、财务机构不健全的单位仍需留在中心继续代理核算。而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却涉及到法律环境、技术条件、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现在条件都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国库集中支付制中的授权支付,虽然有个授权资金额度但是由单位自行直接地向银行发支付令,控得不好会该付的压单,没有用款计划的款项又付了,直接导致管理失控,预算资金走分散管理的老路。因此,要保留核算中心的小额代理支付,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的大宗直接支付。目前,银行实时清算系统和欠发达地市的财力基础成了改革的关键,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利用会计集中核算成果,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构想

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到国库集中收付制,需要将改革的重点由会计领域转到预算领域,涉及面非常之广,是一项系统工程。体制上,从单纯的集中核算转为国库集中支付为主、部分代理核算为辅;工作模式上,从“到位资金控制模式”转为“指标控制模式”;技术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银行之间、单位与银行、财政之间相互联网。立足当前集中核算的现状,具体从4方面进行构思:

1.利用会计核算中心的场地、设备、人员等,加以调整完善,减少改革成本。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事前事中控制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充分肯定集中核算改革的成果,明确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利用现有的场地、设备、人员向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过渡。按照我市现阶段实际情况,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设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市财政局单设国库处,作为财政内部国库管理机构,对集中支付执行机构起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二是核算中心作为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基础,增设国库支付中心牌子(以下暂简称为“支付中心”),主要负责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申请的审核、财政集中支付单一账户预算指标的管理、资金的拨付和核算工作。这样,转型后的支付中心兼有部分集中核算职能负责小部分需代理记账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对资金流量大、业务复杂且会计人员力量较强的行政事业单位,先进行远程报账试点,然后按照“自愿优先,分批转换”的原则,由政府统一组织逐步转换会计核算职能,支付中心安装统一财务软件,统一服务器,预算单位通过与支付中心联网进行自主核算。

2.升级“金财工程-集中收付系统(浙江版)”软件,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改革时间。通过建立覆盖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征收机关和代理银行的财政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化银行支付清算系统, 实现所有的预算、控制、收缴、支付、结算、核算、查询、统计、分析和监控功能网络化。加强网络和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信息共享率,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完成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分月用款计划管理、支付管理、采购订单管理、账务管理和预算执行分析管理等。国库集中支付(浙江版)软件已成功启用,为单位统一财务软件奠定基础。为适应集中支付改革发展的需要,应升级为符合国库集中支付需求的版本,完善网络化体系,积极推行远程结报,目前可以将有条件的单位分配用户和口令,初步实现“联网远程报账,网络自主核算,中心集中支付”模式,通过市政府信息网和电信VPN网络技术,实现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联网远程报账,统一软件自主核算,实现数据共享。

3.利用会计核算中心现有基本账户,增设国库单一账户,保持账户体系的稳定性。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发展要求,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基础是单一账户体系,会计集中核算制向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首先就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我市会计集中核算制取消了单位的银行账户,建立了单一银行账户,这一单一账户可以继续利用。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4大类账户:(1)国库单一账户,是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进行清算。(2)基本账户,是会计核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设的一个基本结算账户,在这个账户下为各预算单位配发内部账户,用于办理所有核算单位收入、支出的结算,此账户与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基本账户相同。(3)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4)财政资金专户,用于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必须设专户管理的各种社保基金、专项资金的结算。

应该说明,这个账户体系是一种过渡,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相比,少了一个零余额账户、一个小额现金账户,多了一个基本账户,是由于现行商业银行还没有相关规定允许开办贷方业务,无法开设零余额账户,需要基本账户来办理转账支付。同时,基本结算账户也起到临时结余资金沉淀户的作用。一旦国家制定了统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运作程序,或政策法规允许,应该把预算外资金亦转移到国库,取消支付中心的基本账户,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和小额现金账户之间的结算,严格按照要求,做到每日清算。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以上账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会计集中核算,要转为集中支付模式为主,要将会计核算职能归还单位,估计多数单位不愿重新接回去核算。因此,支付中心将履行指标控制、支付审核和部分单位的代理核算等职能。

4.利用会计核算中心形成的支付规范,建立规范化的支付程序。目前会计核算中心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如何支付(即占用何指标、列支何科目),有一套内部确定流程。该流程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严格控制用款进度,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寓管理于服务和监督之中。有效的审核流程可以继续巩固下来。在财政支出中,按照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性质,可将支出分为购买支出、基建支出、工资支出、转移支出、其他支出。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核算中心支付。工资支出、购买支出、基建支出以及转移支出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其他零星支出按老模式由核算中心代理支付,即定额拨付资金到核算中心账户由中心按照老模式支付,不搞单位授权支付。因为在单位授权支付模式下,单位的项目资金将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单位授权支付是预算单位在批准的月度用款限额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转由代理银行向收款人付款,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由于现行部分工作性专项资金支出范围不是很明确,代理银行控制系统把握的是单位的月度用款限额,而对于单位资金性质将会重新失去控制。单位授权支付模式下单位会计监督将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所有授权支出到了单位会计处将是最后一道凭证审核关,这样会回到集中核算前各单位会计自行审核报销核算而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以,结合我市实际,除国库直接支付的项目外,对进核算中心的单位的零星支出暂不实行单位授权支付,继续实行核算中心直接支付的财政财务监督机制,并进一步完善。

组 长:孙天宇

成 员:朱金山 陈丽慧 冯月明 执 笔:王巧平

下载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锅炉供热企业财务成果核算办法亟待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