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上海基层人民警察考试申论阐释分析题快捷法简介(范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年上海基层人民警察考试申论阐释分析题快捷法简介
中公教育上海分校(http://sh.offcn.com/)制作
一、作答步骤
第一步:直接点明本质含义
阐释型分析题多是对一些复杂的、不明朗的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从而使本质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作答此类试题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各位考生,首先要迎合阅卷人的心理,把最重要、最能体现问题本质含义的写在最前面,引领整篇答案。
第二步:紧扣原话解释含义
在阐释给定材料或某一观点的过程中,必须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作答,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因此,要先解释原文本意,即材料的表层含义,再对材料进行深层次挖掘。在这里,重点是“紧扣原话”,只需将原话解释清楚即可,无需引申。
第三步:回到材料深入阐述
接下来就要回到题目引述的观点或语句所在的材料,仔细分析其前后内容,了解观点或语句的背景信息,以及出现在此处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对题目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不同于前一步的解释含义,这里必须要对整段甚至全篇材料进行深度发掘,提炼有用信息。
第四步:作出最后权威结论
在对题目引述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后,还要对其作出权威结论,可采用“因此、所以、由此可得”等标志性词汇,总结上述观点,重申本质含义,使答案首尾呼应、重点突出。
二、方法应用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例】
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你的想法。(20分)
要求:引申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杭州市通过开展“红领巾瞭望哨”活动,发动少年儿童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公共文明环境的改善,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了自身文明素质与居民群众共同提高。这表明,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值得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倡和推广。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要重视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作用,结合学校德育、社会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公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使在校学生、机关工作者和普通居民积极参与,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即材料的中心意图。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出材料的主旨: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
其次,我们要紧扣材料的本意去阐释。
材料中的事例说明了杭州市通过开展“红领巾瞭望哨”活动,发动少年儿童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公共文明环境的改善,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了自身文明素质与居民群众共同提高。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文明素质,我们在阐释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需要从这个事例出发,不能脱离事例的中心主旨,即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必须发动群众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再次,回到材料深入阐释。
材料的主题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材料12重点阐释了群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作答时,应该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事例深入阐释,避免脱离材料。
最后,作出结论。
中公教育建议各位考生可以这样说: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要重视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作用,要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12622138 电 话:021-51061911
微博账号:上海中公教育
上海中公教育(http://sh.offcn.com/)。
第二篇: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阐释分析题快捷法简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阐释分析题快捷法简介
政法干警申论考试经常会出现阐释分析题,要求将材料中一些复杂的不明朗不清晰的概念或者现象进行解释,而且要全面要客观。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将作答此类题型的快捷方法介绍给考生,助力考生高效率备考。
一、作答步骤
第一步:直接点明本质含义
阐释型分析题多是对一些复杂的、不明朗的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从而使本质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作答此类试题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首先要迎合阅卷人的心理,把最重要、最能体现问题本质含义的写在最前面,引领整篇答案。
第二步:紧扣原话解释含义
在阐释给定材料或某一观点的过程中,必须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作答,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因此,要先解释原文本意,即材料的表层含义,再对材料进行深层次挖掘。在这里,重点是“紧扣原话”,只需将原话解释清楚即可,无需引申。
第三步:回到材料深入阐述
接下来就要回到题目引述的观点或语句所在的材料,仔细分析其前后内容,了解观点或语句的背景信息,以及出现在此处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对题目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不同于前一步的解释含义,这里必须要对整段甚至全篇材料进行深度发掘,提炼有用信息。
第四步:作出最后权威结论
在对题目引述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后,还要对其作出权威结论,可采用“因此、所以、由此可得”等标志性词汇,总结上述观点,重申本质含义,使答案首尾呼应、重点突出。
二、方法应用
【例】
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你的想法。(20分)
要求:引申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杭州市通过开展“红领巾瞭望哨”活动,发动少年儿童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公共文明环境的改善,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受到教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育,实现了自身文明素质与居民群众共同提高。这表明,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值得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倡和推广。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要重视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作用,结合学校德育、社会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公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使在校学生、机关工作者和普通居民积极参与,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中公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即材料的中心意图。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出材料的主旨: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
其次,我们要紧扣材料的本意去阐释。
材料中的事例说明了杭州市通过开展“红领巾瞭望哨”活动,发动少年儿童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公共文明环境的改善,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了自身文明素质与居民群众共同提高。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文明素质,我们在阐释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需要从这个事例出发,不能脱离事例的中心主旨,即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必须发动群众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回到材料深入阐释。
材料的主题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材料12重点阐释了群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作答时,应该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事例深入阐释,避免脱离材料。
最后,作出结论。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可以这样说: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要重视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作用,要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运城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第三篇:2013吉林政法干警考试申论:阐释分析题快捷法(精选)
:
网站: http://yanbian.offcn.com/
2013吉林政法干警考试申论:阐释分析题快捷法
政法干警申论考试经常会出现阐释分析题,要求将材料中一些复杂的不明朗不清晰的概念或者现象进行解释,而且要全面要客观。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将作答此类题型的快捷方法介绍给考生,助力考生高效率备考。@延边中公教育
一、作答步骤
第一步:直接点明本质含义
阐释型分析题多是对一些复杂的、不明朗的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从而使本质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作答此类试题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首先要迎合阅卷人的心理,把最重要、最能体现问题本质含义的写在最前面,引领整篇答案。
第二步:紧扣原话解释含义
在阐释给定材料或某一观点的过程中,必须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作答,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因此,要先解释原文本意,即材料的表层含义,再对材料进行深层次挖掘。在这里,重点是“紧扣原话”,只需将原话解释清楚即可,无需引申。第三步:回到材料深入阐述
接下来就要回到题目引述的观点或语句所在的材料,仔细分析其前后内容,了解观点或语句的背景信息,以及出现在此处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对题目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不同于前一步的解释含义,这里必须要对整段甚至全篇材料进行深度发掘,提炼有用信息。第四步:作出最后权威结论
在对题目引述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后,还要对其作出权威结论,可采用“因此、所以、由此可得”等标志性词汇,总结上述观点,重申本质含义,使答案首尾呼应、重点突出。
二、方法应用 【例】
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你的想法。(20分)要求:引申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参考答案】
杭州市通过开展“红领巾瞭望哨”活动,发动少年儿童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公共文明环境的改善,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了自身文明素质与居民群众共同提高。这表明,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值得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倡和推广。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要重视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作用,结合学校德育、社会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公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企业QQ:800043101
论坛:http://yanbian.offcn.com/
:
网站: http://yanbian.offcn.com/ 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使在校学生、机关工作者和普通居民积极参与,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中公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即材料的中心意图。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出材料的主旨: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其次,我们要紧扣材料的本意去阐释。
材料中的事例说明了杭州市通过开展“红领巾瞭望哨”活动,发动少年儿童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公共文明环境的改善,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了自身文明素质与居民群众共同提高。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文明素质,我们在阐释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需要从这个事例出发,不能脱离事例的中心主旨,即群众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实践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必须发动群众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回到材料深入阐释。
材料的主题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材料12重点阐释了群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作答时,应该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事例深入阐释,避免脱离材料。最后,作出结论。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可以这样说: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要重视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塑造人的作用,要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共同提高文明素质。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公教育官方网站:http://jl.offcn.com
长春分校:http://changchun.offcn.com/
吉林市分校:http://jlin.offcn.com/
通化分校:http://tonghua.offcn.com/
延边分校:http://yanbian.offcn.com/
白山分校:http://baishan.offcn.com/
四平分校:http://siping.offcn.com/
辽源分校:http://liaoyuan.offcn.com/
松原分校:http://songyuan.offcn.com/
白城分校:http://baicheng.offcn.com/
企业QQ:800043101
论坛:http://yanbian.offcn.com/
:
网站: http://yanbian.offcn.com/ 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http://jlbbs.offcn.com
企业QQ:800043101
论坛:http://yanbian.offcn.com/
第四篇:2014年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拿高分答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社区工作者综合分析类题目是许多社区工作者考生比较挠头的一类题目,原因在于当学生看到一道综合分析题目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形成一个作答思路,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综合分析题在社区工作者考试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题目。面对这样的一道题目,我们应该怎么找到答题的抓手呢?应该怎么样作答呢?下面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与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从综合分析题目的表现形式说起。综合分析题一般是针对一件事一句话让我们谈看法,谈见解。比方说一道综合分析题,它的作答要求是“给定资料提到了‘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你怎么看?”这就是一道很典型的综合分析题。它让我们就材料中所给的一句话谈看法。面对这样一道题目,我们该怎样找到着力点呢?我们就题目而言,可以抓的就是他提到的一句话,只有通过这句话,才能找到他与材料的结合点。那我们就要认真分析这句话表达的一些含义,一起形成作答思路。
“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突然地面对这样一句话,我们通常会有这样几个疑问: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社会发展富足与身体素质的关系真的如题中所述么?
2.中国所处的“未富先病”的境地是什么样的一种境地?
3.我们应当怎么走出这种境地?
面对着几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到给定资料中找到相应的材料和相关的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的发展和富足与身体素质下降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国的这种“未富先病”的境地重要是指青少年。而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全社会一起行动,建立长效机制。
因此当我们面对一道综合分析题时,就应当抓住题目中的句子,找出关键词汇,着重分析句子,找到作答思路。这是一个百试不爽的方法。
第五篇: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反家暴法施行近一月,效果如何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反家暴法施行近一月,效果
如何? 对于家庭暴力,过去多以“家务事”一语掩盖。3月1日起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已施行近一个月,能在多大程度上打破禁锢,到底效果几何?上海中公教育整理。
“在3月1日发布了北京市首个人身安全保护令后,我们对双方进行了回访,现在被申请人没有对申请人实施家暴行为,法律效果不错。”3月25日,当《法制日报》记者询问首个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情况时,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河北法庭代理审判员韩玉这样说。
“反家庭暴力法为家庭成员划定了行为红线,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救济途径,使我国的法律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明舜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反家庭暴力法作为一部人权保障法,保障了家庭成员的基本人权,体现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意义重大。
“为了使法律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建议公安部和最高法院尽快出台配套制度。公安部出台部门规章,对反家暴一线公安民警进行指导。最高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对相关内容予以明确细化。”李明舜建议。
人身安全保护令受关注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发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反家庭暴力法在3月1日出台后,马上就有了第一个案例,一位61岁的妇女因为长期遭受家暴,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在审查后随即开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在回答《法制日报》记者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的提问时说。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之规定,本院裁定如下:
一、禁止被申请人赵某对申请人谷某实施辱骂、殴打等形式的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赵某骚扰、跟踪、接触被申请人谷某„„”3月1日下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依据反家庭暴力法开出了首个人身安全保护令。
据了解,年过六旬的谷某自结婚以来因为赵某“重男轻女”等观念,遭受家庭暴力30多年,在去年8月曾经被殴打致伤,经医院诊断为“鼻外伤、鼻出血”。不堪丈夫常年家暴的谷某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当天即向法院提出离婚,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法官认为谷某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随即开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赵某继续殴打并骚扰谷某,如有违反,轻则拘留罚款,重则受到刑事制裁。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对于法院作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执行;被申请人如果违反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法院要给予训诫、罚款或者拘留。”房山区人民法院河北法庭庭长肖婧说。
肖婧介绍,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的一大亮点,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申请人遭受家暴或者面临家暴的现实危险时,都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值得注意的是,人身安全保护令只要发出,即便遭到拒收,仍然生效。
3月2日,四川南充顺庆区人民法院签发了四川首张人身安全保护令,但在3日上午送给被申请人时,对方采取关机和拒绝开门的方式拒收,工作人员只好把裁定文书张贴在了铁门上。顺庆区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刘兴胜称,虽然被申请人拒绝接收裁定文书,但并不影响保护令生效。
韩玉认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设置,将反家暴工作从事后惩治变为事前预防,这种制度的作用比较明显。
“去年我们曾出过一份离婚诉讼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回访中也发现被申请人没有对申请人有殴打等形式的家暴行为。”韩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就目前房山法院的回访结果来看,试点期间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律效果非常不错。
构建完整制度体系
除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之外,反家庭暴力法还作出了告诫制度、强制报告制度等方面的规定,构建了一个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完整制度体系。
在去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指出,告诫制度是反家庭暴力法的亮点之一。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同时,对于告诫书的实施效果,法律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予以落实。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现实中孩子受到家暴被送往医院抢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现在好了,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医院是有报案义务的。”长期关注家庭暴力的李明舜对一些相似的案件印象特别深。
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家庭暴力发生地点通常都比较隐蔽,由于遭受暴力的一方与施暴者的关系也比较特殊,通常很难被发现,强制报告制度规定的这些机构,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都是能够长时间接触到受害人的主体,很容易发现。虽然相比其他机构,医疗机构可能只有一次性的接触,但其具备的专业能力确保这类事件能够及时被发现。”李明舜认为,反家庭暴力法把这种责任交给这些机构是应当的。
在李明舜看来,设定强制报告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因为这些遭受暴力的人是弱势中的弱势,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差,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保护。
李明舜所说的“更多的保护”,并不仅限于告诫书、强制报告制度这样的单项规定,而是指整个制度体系。
“反家庭暴力法针对家庭暴力的特点,构建了一个由公安告诫制度、撤销监护制度、强制报告制度、临时庇护救助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等构成的完整制度体系,更好地实现了对于家庭暴力的预防。”李明舜说。
公权力介入比较克制
傅莹在发布会上同时提到,反家庭暴力法的关注焦点之一就是公权力的介入。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中国人家庭观念比较强,家对于外部社会来说是相对密封的一个环境,只有在家庭不能够自治的情况下,公权力才被动介入,并且完全是在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思的基础上才会去介入。”韩玉告诉记者,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也可以看出,公权力的介入比较克制。
在反家庭暴力法起草的过程中,公权力的介入就是焦点。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泽林参与了反家庭暴力法的起草。苏泽林介绍,当时对于公权力的介入有两个焦点问题:该不该介入?介入尺度可以有多大? 苏泽林认为,公权力介入要与解决家庭矛盾统一起来。公权力介入过多并非好事,有可能一介入这个家庭就破裂了。毕竟在中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因此大家对尺度的把握有一些争议。
数据显示,家庭暴力受害人选择报警的比例并不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最高法院在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然而,选择报警的比例却很低。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披露,家暴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经过对涉家庭暴力案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着申请人人身安全保护比率低、申请法律援助比率低的现象。在71件家暴案件中,只有1件案件的申请人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两件案件的当事人申请并获得了司法援助。
“家庭暴力是人性之恶,善意和良知才是防止家庭暴力的根本办法。因此,对于家庭暴力的制止,还是要以道德教育为主,采用普遍预防和重点预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李明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婚姻家庭毕竟是个私人领域,也就要求公权力介入要适度。
李明舜同时指出,公权力介入要适度,就是要在家庭成员的行为失控、道德失范的情况下,法律必须介入来制止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之所以受到关注,也是在于其畅通了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通道,打破了‘法不入家门’的传统观念,这必然有利于制止家庭暴力。”李明舜说。
相关配套细则亟待完善
在李明舜看来,反家庭暴力法作为我国防止家庭暴力的主体性法律,确定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基本原则,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总的来说,可操作性比较强。
“但是,毕竟这部法律才6章38条,总体篇幅还不是很大,因此,一些具体的操作规程有待进一步完善。”李明舜说。
李明舜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公安部和最高法院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将法律细化,以统一执法尺度。
“警察站在反家庭暴力的第一线,据我观察,反家庭暴力法中有多项职能和措施授权给公安机关,而至于如何具体地行使这些职权,就需要公安部制定实施意见和部门规章,如告诫制度等都需要进行细化。”李明舜认为,公安部应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来明确公安机关的执法尺度。
李明舜同时认为,针对反家庭暴力法中一些需要细化的规定,急需最高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来予以明确。
以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例,涉及到的几处规定都需要进一步细化。
“例如,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方式上,虽然法律规定了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但是,如果可以将该规定格式化,对于法官和当事人都会更方便。例如,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措施中,前三项的保护措施都比较具体,但第四项‘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的其他措施’还是过于原则,仍然需要对这些措施进行细化,以便在实践中统一法官的认识。”李明舜举例说。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方芳指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应当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的共同职责。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协助执行。此规定在实践中可能会造成误解,公安机关如果怠于行使职责,会造成法院工作的被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监督和出警制止职责,超出了法院的工作权限,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最高法院与公安部进行协商,就保护令的执行问题联合发文,明确公安机关监督、出警和处罚职责。或者,最高法院在牵头制定有关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指导性意见过程中,征求公安部意见,对公安机关与人民法院的执行职责在指导意见中予以明确。”方芳同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只要公安部和最高法院能够对其中的规定进行细化,很多家庭暴力中存在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李明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蒲晓磊)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