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共产党员的担当
谈共产党员的担当
沈组言
(一)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不轻松,不潇洒。
担当是“铁肩担道义”的铮铮誓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海阔胸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魄,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的无私奉献……
担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对于党员干部,担当意味着责任、奉献、牺牲、勇气。
勇于但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
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担负着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重大职责。
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我们能否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取决各级党员干部能否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才能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一种攻坚克难的勇气,我们的事业才会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然而,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不敢担当、不能担当、不愿担当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职;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做事、但求“不出事”;有的遇事能推则推、能躲则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踌躇不前,打不开局面;有的自己不干,还对干事的说三道
四、冷嘲热讽……
凡此种种,影响的是发展,损害的是形象,失去的是民心。
党员干部决不允许混日子。
(二)迈步小康,我们的憧憬,期盼已久,努力已久。“快一些,再快一些”。在全国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各族干部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省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全省生产总值五年力争翻一番、突破一万亿的目标,为我们描绘了新的蓝图,播下了新的希望。
全省上下憋足了一股劲,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上项目,以“四千四万”(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的作风抓招商,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去赶超,呈现出追比进位的好势头。有了好势头,千万不敢松劲;有了点成绩,千万不敢自满。稍有松懈,别人会赶超。
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好机遇千载难逢,大跨越是我们的历史重任。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攻坚战。
打好攻坚战,关键要一些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以“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才能通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敢于担当,必须敢为人先。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敢于担当,就要涵养这么一股子“气”: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以更大的“闯”劲、更猛的“争”劲、更足的“拼”劲,勇立潮头,做一回弄潮儿。
敢于担当,必须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敢于担当,肯定会遇到很多风险。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遵循的规律性,但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也可能会招致非议、不解,甚至是责难。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退缩观望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放弃的借口。
干事难免出错,但不干事百分百地错。不干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事业的风险越大。封建士大夫尚有“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觉悟,党员干部更要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于担当。
不惧风险、减少风险,不惧失败、宽容失误,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干”字当先,率先干、加紧干,高标准干,齐心协力干,成功不会遥远。
成功在召唤。
(四)敢于担当,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好蓝图、好规划,不去抓落实,最终只能空中楼阁、海市蜃景。
大发展、大跨越的号角已吹响,我们心潮澎湃。全省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很多同志深受感染、深受鼓舞、深受启发。但是,也有的还在观望,有的还在等待。好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不能丧失,也不敢丧失。否则,我们将愧对一方百姓。敢于担当,就要自家压力,找差距,比不足,研对策,趟出一条新路子,开辟一片新天地。
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必须把抓落实作为一项基本功,强化责任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改革创新抓落实,跟踪督促抓落实,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一抓到底,抓到实处。
(五)敢于担当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壮丽的人生。“十二五”已经拉开帷幕,承载贵州各族人民幸福希望的大船正在扬帆起航。
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强化担当的责任,提高担当的能力,携起手,功努力,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推动新跨越!
第二篇:信仰承载担当 行动诠释宗旨——学谈共产党员的担当心得体会
信仰承载担当 行动诠释宗旨
——《谈共产党员的担当》的心得体会
当前,我省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潮在夜郎古地风生水起。我们有幸赶上科学发展的“黄金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发展同在的重要关口,在关键时期、非常时期,敢不敢担当、善不善担当、能不能担当,直接关系到事业成败。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深感“担当重如山”,唯有用信仰承载担当,用行动践行宗旨,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乐于担当,组织工作才会更好更快地推进,才不会愧对组织、愧对党员、愧对干部、愧对群众、愧对历史。
责任用肩挑,使命靠心量
担当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取向,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源于坚定的政治信念。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人的个体力量很小,然而一旦具有坚定信仰,人就拥有了精神的脊梁骨!”正是这种“精神的脊梁骨”,支撑起组工干部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始终血性阳刚、勇于担当。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感叹左宗棠心怀天下的雄伟抱负,为之击节;康德的“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折服,感叹哲学家的心灵如星空一般辽阔;邓小平关于领导干部“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的论述,感悟伟 人心灵的壮美无边。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做人跟做企业都是一样的,第一要诀就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就像是树木的根,如果没有了根,那么树木也就没有了生命。如果缺少事业心,没有敢于负责的精神,怕犯错误、不敢担当、不敢创新,甚至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只要待遇,不挑担子、得过且过、庸碌无为、心猿意马、敷衍了事,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躲着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则推,能拖就拖。这种作风,不仅贻误一个集体、一支队伍的发展,对其个人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说重了是一种耻辱。不愿担当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当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就不能当干部。危急时方显“英雄本色”。担当精神只有在任务、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面前才能显现。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关键时刻,组工干部要做好表率。心平气和地给群众解释政策、化解纠纷,义正词严地和不良作风、违法违纪行为正面交锋。
提高综合素质 行动诠释担当
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智慧。俗语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有了担当精神,还必须具备解决难事、化解难题的能力,必须有真本事、真本领。否则,就是盲目的担当。毛泽东同志就讲过:“我们的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有时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根本原因也是能力问题。当前,世界日新 月异,社会转型加速,组织工作形势逼人、催人、压人,不解难题,不只争朝夕,不争一流,就有可能被形势甩掉,就会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余庆是遵义市的边远县,又是一个山区农业县,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对转性跨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建设和谐大美余庆,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组织的重托,面对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要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以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以更高的标准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更高的要求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去战斗、去奉献,使工作在难中求进、难中求成,难中争先、难中创优。做好干部工作不仅要敢想敢干,更要真抓实干,重点做到三到位:心到位,时时处处站在全局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切实把党委的部署落到实处;身到位,既要自己深入基层,也要积极搭建平台,推进干部交流、培训、选拔,用实实在在的举措选好用好干部;手到位,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把计划、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群众、无愧于组织的成绩。
心与心相印,汇成担当洪流
一桶水,倒进沙漠,瞬间就会干涸。而一滴水,只要融进大海,就永远也不会干枯。一颗心再坚强,也是孤独 的,只有把心与心贴在一起,才会形成担当合力。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精气神”的本质属性。“精气神”既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也是一级一级带出来的,更是一颗颗心连结起来、凝聚起来的。贴心不是庸俗地笼络人心,而是思想的统一,价值取向的趋同。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组工干部当用思想和行动,一点一滴地将“勇于担当”的心灵阳光,播撒到每个党员干部的心坎里。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更不是一个人在担当!我们可以依靠的力量很多,比如,组织的力量、制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组织坚强了,自己融在其中,干事业有底气;制度理顺了,工作运行在制度的轨道里,一切困难会迎刃而解;让担当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植根在每一名组工干部心灵深处,就会形成取用不尽的担当合力!”
第三篇:习近平谈担当精神
习近平谈担当精神
2017年06月14日07: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谈及十八大以来的5年,人们常会提起这些词汇:树新风、开新局、谱新篇„„“新”,是最真切的感受,最简明的概括。
新从何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气象,根本的就在于有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指引。
研读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讲话自始至终贯穿6种因子: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科学方法论。从这6个角度切入,是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的捷径。
学习讲话,最好的方法是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此前,本报曾梳理“习近平谈人民”“习近平谈创新”“习近平谈信仰信念”等内容。今天,本报将梳理“习近平谈担当精神”,将其在各个场合谈担当的话语,整理归类。此后,还将梳理“习近平谈务实作风”“习近平谈科学方法论”,等等。
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无论是回顾历史、纪念伟人,还是谈及改革、出外访问,总书记都要强调责任担当,讲责任意识。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立足中国、着眼世界是习近平谈担当精神的一个特点。在他看来,担当精神不只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更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担当是人民的期望,“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担当也是改革的需求,“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
担当精神给人民以信心,给世界以希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中国政府做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赢得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强调担当精神,是因为只有做到担当,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担当是人民的期望
★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敢于担当,积极有为
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要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时强调
★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2015年3月2日,习近平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做发展的开路人
要做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 ★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
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同马英九会面时指出 担当是改革的要求
★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
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
★锻造具有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
贯彻政治建军要求,要持续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官兵立根固本,铸牢军魂,打牢“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基础,真正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视察第13集团军时强调 ★层层负责、人人担当
要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层层负责、人人担当。——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担当是大国的责任
★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双方决心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
——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
★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
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我们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就是要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
——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时强调
★共同守护亚洲和平安宁
维护亚洲和平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历史责任和共同担当。亚洲各国人民要永不为敌、增进互信,共同守护亚洲和平安宁,为亚洲各国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搞好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中美两个大国对世界的应有担当。中方积极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合作共赢。我们愿意加强同美方在经贸、投资、科技、能源、人文、基础设施等领域互利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沟通协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017年2月10日,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指出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2017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
担当是历史的传承 ★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
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责任重于泰山
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全党一定要紧密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夺取新胜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把这个崇高使命担当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毛泽东同志60年前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的一段话,他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要把这个崇高使命担当起来,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大家一起努力吧!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四篇:共产党员的奉献与担当
共产党员的奉献与担当
在新时期里,共产党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于担当,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须。全国有八千万党员,正是有了他们中绝大多数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才有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国富民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中起到了堡垒和表率的作用。
奉献是一种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党员的先进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对个人利益的舍弃。能不能够在党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自觉地放弃个人利益,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一种要求。
担当的价值取向是大众的福祉,而不是一己私利,在多数情况下,担当意味着付出、责任,而不是回报。我们共产党人从入党的那天起,就选择了担当,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为了荣誉,共产党这个称呼就是要你在困难面前比一般人民群众多一份担当。
共产党员需要不断地、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坚定信仰、牢记党的宗旨,才能在时代变迁中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乐于奉献、勇于担当。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演讲并写成《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这是一本有中国特色的著作,许多共产党员按照这本书的要求进行修养,增强了党性,去掉了身上不合乎党员标准的毛病,成了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
处于历史新时期的共产党员,面临着不亚于革命战争时期的多种严峻考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面临着更多的考验,集中的考验是利益问题。改革涉及到利益的调整,经济活动更加离不开利益的得失。这就需要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更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更强的组织性、纪律性,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地做好工作。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这一生不可能拥有令人曙目、光辉炫目的英雄事迹。但我力争做到一生忠于职守、默默奉献、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勇于担当。努力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模范作用。
基层医务人员作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这更要求我们有奉献与担当的意识,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医务科作为中心的职能部门,保障医疗安全、狠抓医疗质量、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是我工作的重要职责,而这免不了要得罪人,这需要有担当。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在日常医疗工作之余,还要完成卫计委的各项报表、文书的书写,经常性需要加班加点。或许别人看不到这样的辛劳和付出,也看不到你的收入比别人少付出却比别人多。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这就是一份奉献和担当。
第五篇:谈儒家担当观
谈儒家担当观
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历来很重视担当精神,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担当观,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儒家担当观的形成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忧患意识。检索《四库全书》,“担当”这个词直到宋代才出现,但有关“担当”意识在先秦时期就有较为充分的表达。
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非常多,而君子必须具有担当意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那样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健气势,顽强奋斗,永不停止。《易传》还引孔子的话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论语》中也有关于担当的思想,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则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屈原《离骚》中有“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这些都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也正是在这种担当观的影响下,出现了《吕氏春秋》所描写的“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的现象。典型的例子,如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时,李膺“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后汉书·李膺传》,陈蕃、范滂也“有澄清天下之志”,后都慷慨赴难。
宋代儒家担当观是随着理学的兴起而深化发展的。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风气败坏,士大夫的担当意识有所弱化。宋代建立后,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倡导、重视气节,理学兴起,儒家担当观也进一步充实、完善。理学大师们都有很强烈的担当意识。如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程颢、程颐重视忠孝节义的气节观。检索《四库全书》,文献中较早使用“担当”这个词的,是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如“大抵上意不欲抑介甫,要得人担当了”;“和叔任道担当,其风力甚劲”。其中“担当”的意思就是“承担,并负责任”。朱熹使用“担当”最为频繁,《四库全书》中可检索的就有30多次,《朱子语类》《晦庵集》中多次出现“担当”一词。如他谈到孟子时说,“决然不为小人邪说所乱,不为小利近功所移,然后可以向前担当,鞠躬尽力,上成圣主有为之志,下究先正忠义之传。”从文献看,南宋时期“担当”一词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一般士人、大臣也广泛使用。如名臣李纲在信中就提到:“万一急缺,虽无指挥,亦须担当。”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元明时期“担当”的使用更为普遍。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勇于担当,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顾宪成说过:“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隐求乡里不讲正义,不配称为君子。”陈继儒更以“担当”为视角对人进行观察、评判,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总体来说,宋代以来,尤其是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以来,担当精神不仅为君子、士人所接受,也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儒家担当观的主要内涵
“担当”一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抵挡、担任、传承、裁决、掌握、承受重担等多种意思表达,但最基本的还是接受并负起责任的意思。我们认为儒家担当观的内涵包括强烈的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意识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君子人格、奉献精神等。
责任意识。这是儒家担当观的核心内涵,儒家典籍中有很多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名言,士人、官吏中也有许多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事例。早在先秦时期,担当就是君子的美德。春秋时子产鲜明地提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混战,为挽救危局、拯救人心,孔子奔走列国,虽饱受磨难亦不肯放弃。他不避艰难,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当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时,便致力于平民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而其思想更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孟子救世心切,声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国语》中也有“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的担当思想。东晋时祖逖为北伐中原,“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唐代韩愈也是雄心勃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宋代,理学家们为重建社会秩序,积极承担培养治理天下人才的重任。如周敦颐志向远大,“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张载评价程颢“救世之志甚诚切”;陆九渊坦陈“使天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苟不用于今,则成就人才,传之学者”;范仲淹自少年时起便慨然“有志于大节”,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熹在任漳州知府时写过这样的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手中握。”正是因为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致顾炎武在回顾宋代历史时称“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为无数后人景仰。总体来看,宋代以后的文献中涉及“担当”一词大都强调“接受并承担责任”的意思,如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就有“所以用程昉者,为河事无人谙晓,又无人肯担当故也”;元代刘因撰《四书集义精要》称“如谓任侠者,是能为人担当事也”;明代海瑞称“自国初至今日竟无一人担当此者,何其故”,由此可见敢于承担责任是儒家担当观的核心内涵。
忧患意识。儒家担当观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忧患意识。儒家典籍中关于忧患意识的内容很多。如《周易》中有“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君子以恐惧修省”,“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论语》中也有多处,如“君子忧道不忧贫”。《荀子》也引孔子的话,告诫君子要善待百姓,“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孟子也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淮南子》则称“诸子皆起于救世之弊”。《元史·抄思传》总结了人在三种情况下可成就一番事业,即“知恐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最典型的反映儒家担当观中忧患意识的,当是范仲淹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汤一介先生就说过,“自孔子以来,从中国历史上看,儒家学者多对社会政治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正因为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谨慎、小心、周详地考虑问题,有为君子、士人才能成就担当的责任,完成历史使命。
君子人格。儒家重视君子文化,注重培养士人的君子人格,强调道德,注重节操。先秦典籍中提到“君子”的语句很多,据钱念孙先生统计,《周易》中提到53次,《论语》中提到109次,《孟子》中提到82次,《荀子》中提到304次,《诗经》中提到180次。儒家担当观的内涵也包括君子人格。因为敢于担当,就必须要有无私无畏、为国为民奉献、服务的精神,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精神境界。《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强调大丈夫人格,“善养浩然之气”,要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高攀龙在解释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时说“当死便死”,“虽然杀身也要成得一个仁字才好。不然徒死无益,直如草木耳”。曾国藩也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也正因为儒家倡导君子人格,在我国古代形成了一种文死谏、武死战的优良传统。每当民族危难之时,就有一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国分忧,为民请命,可歌可泣。
奉献精神。肩负担当的使命,往往要付出,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需要有奉献精神。翻阅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为担当而奉献,甚至献出生命的比比皆是。南宋初年岳飞英勇抗击金军,令金兵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由于秦桧等陷害,最终屈死**亭。明代张居正誓言“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作为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他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明史》称,他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但仍然没有逃脱死后被清算、抄家毁墓的命运。至于因劝谏而遭惩罚的事例也俯拾即是,如宋代宋敏求、苏仲、李天临等熙宁三舍人,就因犯颜直谏被罢官;明代杨继盛为弹劾奸臣严嵩遭“弃世”。即使这样,仍有许多志士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像南宋时期理学家胡宏,鉴于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声称“吾徒当以死自担”;明代海瑞曾备棺上谏。所以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儒家担当观因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倡行君子人格、勇于奉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促进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值得传承与借鉴。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
2017-01-06 17:24 来源:学习时报
我有话说
作者:中央党校强舸 薛伟江
“敢于担当”是我们党新时期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准则》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体现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彰显了我们党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也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担当精神体现着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和优良作风,体现着对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和履职尽责的应有要求,也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正是有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不畏困难的担当精神,使我们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中流砥柱。现在,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的矛盾问题更为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特别需要党员干部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在攻坚克难、破解难题上走在前列。
与时代和现实发展要求相比,当前干部队伍中相当程度上仍存在担当不足、不敢作为的问题。有的对工作被动应付,推一推、动一动,缺乏应有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的遇到矛盾问题绕着走,怕惹麻烦、添负担,没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自觉性;有的在急难险重问题面前,玩忽职守、躲闪回避、贻误时机,造成问题的复杂化扩大化;有的遇到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问题,信奉“好人”主义和“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搞“爱惜羽毛”那一套;有的甚至把从严管党治党同敢于担当负责对立起来,为自己的不作为找理由、做开脱。分析干部队伍中种种不担当、不作为现象,既有干部个人党性意识淡漠、责任观念弱化等主观原因,更受到如何对待干部不同表现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如果尽不尽责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就难以激发广大干部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就必然出现不担当、不作为的倾向。
干部担当和组织担当是一个有机整体。落实《准则》要求,增强干部的担当精神,就要在强化干部内在自觉的同时,着力构建激励和保护担当者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社会政策环境。要强化“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标准,把“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遵循,注重提拔和使用那些敢于改革、善于任事、锐意进取的好干部。要坚持原则、主持公道,敢于为优秀干部说话,尤其是在招致非议、受到委屈的时刻,要成为他们的坚强支撑,不能因为在改革创新中出现难以避免的失误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形成不必要的思想压力。要坚持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对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塞责的干部要严肃批评,对在重大事项和关键时刻放弃担当、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责,依纪依法处理,不能让庸官、懒官、“圆滑官”占便宜、得好处,真正形成奖优罚劣、鼓励担当的良好社会环境。
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2016-12-07 10:07 来源:浙江日报
我有话说
作者: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蓝汉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并将“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把敢于担责作为党员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敢于担当已经成为衡量新时期好干部的标杆之一。
什么是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干部敢于担当,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的内涵和要求。
为什么好干部要敢于担当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敢于担当。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干部的担当。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比群众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吃苦在前。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无数党员同志敢于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敢于担当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既是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党的优良作风的体现,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雁”,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中得到生动的诠释。
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无不体现了志士仁人为国为民担当的胸怀。近代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都没有使中国人民屈服,我们依靠的就是在民族危难关头那一个个敢于为国为民担当的志士仁人。敢于担当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新的形势要求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当前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缩小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展现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及主攻方向,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明确的战略需要优秀的党员干部贯彻执行。新形势、新战略迫切需要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如何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能担当。能担当要求党员干部有担当意识。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之中,党员干部要认识到敢于担当是对民族的责任、是对人民的责任、是对党的责任。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要把个人的担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领会惟有尽责才能实现梦想的道理。能担当要求党员干部有担当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当前的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必须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立足本职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担当意识明确担当责任,担当能力决定担当范围,能担当的好干部必须是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的统一。
敢担当。当前,有的干部在工作中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怕担责,怕担风险,怕得罪人,说话绕着说,做事推诿扯皮,不履职不尽责。这些不敢担当的表现,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做敢担当的好干部,首先要敢于破解难题。党员干部要敢于面对改革中的难题,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冒风险、涉险滩、攻坚克难。我们要牢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调研期间对浙江省提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期许,紧密结合浙江实际,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勇于破解改革难题,坚决贯彻落实“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其次要敢于承担责任。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敢于承担责任,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报告、及时总结、及时纠正,主动承担责任。党员干部要相信党和人民会对自己的工作作出中肯的评价。古有“狭路相逢勇者胜”,今有狭路相逢敢担当者胜,只有真正敢担当的人,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和本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善担当。担当不是要求党员干部做有勇无谋的“莽张飞”,而是要求党员干部做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善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在担当时讲党性、顾大局。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推动整体的发展。面对大是大非时要讲党性,敢于亮剑,坚决与之作斗争。善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在担当时讲究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问题与矛盾时善于抓重点、巧解决,做到“四两拨千斤”。善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在担当时讲纪律、守法律。在工作时要坚守法律底线,牢记纪律要求,在合法和遵守党规党纪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善担当要坚决反对乱担当。担当不是滥用职权、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而是权责分明、依法做事、依规工作。担当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担当,是在党规党纪约束下的担当,是在制度约束下的担当。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善担当是敢于担当的生动实践。因此,只有做到善担当才能实现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锻造勇于担当的政治品质
2017-05-24 10: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中共河北省纪委副书记 吕永志
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优秀政治品质。习近平同志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承担责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勇于担当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勇于担当的优秀政治品质。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奋斗史。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崇高理想作为奋斗目标,担当起打破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神圣使命,矢志“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党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团结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地投身抵抗侵略的伟大斗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毅然决然地担当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自觉担当起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勇敢担当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才不断发展壮大,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勇于担当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广大领导干部要有四种担当。一是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政治担当。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二是攻坚克难、敢闯敢拼的改革担当。始终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进取、主动作为。三是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的为民担当。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做顺民意、谋民利、惠民生的实事,扎扎实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是夙夜在公、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把锻造担当精神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仍然存在。面对为官不为等新问题,管党治党应将是否具有担当精神作为干部评价的重要标准,促使领导干部努力锻造勇于担当的优秀政治品质。
担当精神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实践砥砺、党性锻炼中逐步培养和升华。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担当的过硬本领。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也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还要有夙兴夜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培养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凛然正气,增强勤政为民的意识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