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学科:历史 版本:冀人版 年级:九年级 单位:59中 作者:张栋渊
复习目标: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5、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6、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知识清单:
1、________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的________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的决策,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作出实行_______的新决策。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这次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________为何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下,开始走上了建设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_______取得突破性进展。4、1978年,中共安徽省委和四川省委实行“放宽政策的方针”,两省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_________,受到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
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__________,使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__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6、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批准________省为经济特区。
7我国对外开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层层推进,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到沿海__________到沿海________再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8中共_____________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______________》,新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___________根本大法。此后又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法律。一个以____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9、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__________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各级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_________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10、_______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全国有步骤的实行____________到_______年,我国基本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目前教育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________,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11、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_________战略。全国高校大大幅度扩大招生,高等教育规模出现历史性变化。
1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3、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文学艺术应坚持“为人民服务、___________”的方向,它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保证。
14、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1981年—1986年我国__________连续获得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支获得____________的球队。1984年7月,我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_______届夏季奥运会比赛中,我国选手_________在奥运会第一天进行的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夺得冠军,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______届夏季奥运会,成为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课堂训练
1、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到:“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喊一声,上工天不明,下工点了灯。”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A、建国后进行了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4、“他是使伟大而古老的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改革的宣告者和设计师。”材料中“他”的主要贡献是()
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B、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是()A、在法律上确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6、1984年,有的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7、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依然决然的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兴建经济特区 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D、开发浦东新区
8、江西省永丰县谭城乡龙洲村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电视剧《永恒的忠诚》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他在小岗村任职6年来的感人事迹。小岗村之所以能蜚声全国,因为它是()A、“一五”计划中的大型工业所在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地 D、经济特区的首创地
10、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1、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向雷锋同志学习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我国体育健儿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他成为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获得者,也是中国第一位奥运金牌获得者。他是()A、刘长春 B、许海峰 C、容国团 D、李宁 13、1978年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相比,不同之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当时普遍得到了农民的好评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举措的是()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15、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题
1、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就是中华儿女不断探索的奋斗之路
材料一 《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一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神奇的一页。”
(1)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2、材料一 1996年,就是“九五”的第一年,我们全国财政教育投入是1211亿元,到了2001年,也就是“十五”的第一年,我们全国财政教育投入是2582亿元,到了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的第一年,我们全国财政教育投入是5464亿元。2007年我们财政教育投入又增加75亿元,2008年预算财政教育投入达到9080亿元。
材料二 我国财政部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财政体系,为此投入经费154亿元。约1800所高校的400万名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600万名学生获得资助。
材料三 从2006年开始,某市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并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活费,真正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该市市里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一起全部免除学杂费,并对贫困学生进行生活补助。(1)材料一中的十几年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呈现怎样的态势?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哪一级国家行政部门对哪些教育对象的关心和帮助?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育、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3、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1)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从材料2到材料3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篇:新时期论改革开放
秋石: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2012年10月16日 10:59:36
来源:《求是》
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强调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
实行改革开放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起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吹响了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重大论断,解决了我国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在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中冉冉升起。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3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探索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革开放每深化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前进一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加快一步。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中完善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七大得出的重要结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二、改革开放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了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推动了党和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我们党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孕育了伟大的创造。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自觉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和人民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应当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我们去回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依然是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人民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有过沉痛的教训。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局面,我们党清醒认识到“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和人民以巨大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从农村改革入手,大胆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面,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总体进入小康。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新情况,党和人民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各种难题,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不仅创造了经济总量快速跃升的“中国奇迹”,还交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中国答卷”,书写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中国故事”。应当看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依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变革,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坚定不移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伟大革命,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既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不断完善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体系,为经济繁荣发
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应当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依然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成为党和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党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实行扩大开放的政策,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把我国对外开放推进到新的阶段。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稳妥驾驭复杂局面,团结带领人民在扩大开放中抢抓机遇,在深化改革中迎接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稳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应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挑战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繁荣兴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妥善处理复杂矛盾中发育生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激发出党和人民创新创造的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在实现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世界共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应当看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依然是党和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必然选择。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自觉地解放思想,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凝聚力量,更加有力地攻坚克难,努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的基本取向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动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并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3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矛盾问题复杂多变的冲击和考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排除干扰、把准方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越来越充分暴露出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受到质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面对矛盾问题、风险考验,越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科学化水平。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与我们对时代脉搏、中国国情、人民愿望的把握密切相关,与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密切相关,与我们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密切相关。由于我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的蓝图必然是逐步清晰起来的,改革开放的措施必然是逐步完善的。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结论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改革发展,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坚持总体谋划、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利益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使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有机衔接、协调推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很多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其中有的属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有的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建设滞后造成的或由新情况新问题带来的。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攻坚战。要针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平与效率、增长与资源、发展与环境、精神与物质等重大关系。从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土地供给、环境约束、财税分配、民生保障、舆论引导、干部实绩考核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以体制机制创新赢得空间、获得动力,以改革开放的新实践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矛盾只能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去化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靠科学发展去解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篇: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一讲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阅读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年9月12日)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
第四篇: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978年5月11日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起点是《光明
日报》发表文章,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的会议是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3、★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在(北京)举行
5、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6、标志着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和确立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7、★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8、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9、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
10、★★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1、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13、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文件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5、★促进人民公社体制解体的是(“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
16、★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17、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18、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
19、★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政策的中国领导人是(叶剑英)
20、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是(胡耀邦)
21、★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议是(中共十二大)
22、★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中共十二大)
23、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
25、海南省建立于(1988年4月)
2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7、★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最重大贡献是(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
28、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
29、★开始全面整党是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之后
30、中共十三大完整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1、★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的总书记是(赵紫阳)
32、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代表大会是(中共十三大)
33、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制定于党的(十三大)
36、★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提出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7、★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的是(邓小平)
38、《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第二版出版是在(1991年6月)
39、★★中共十四大最主要的贡献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40、★★★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的会议是(党的十四大)
41、★★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42、★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3、提出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会议是(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44、★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4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十五大)
46、★★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7、★将“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高度的会议是党的(十五大)
48、(2001年)12月,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9、★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
50、“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者是(邓小平)
51、★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是在(1997年7月1日)
52、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是在(1999年月12月20日)
5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江泽民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的54、★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是在(1995年1月30日)
55、十六大在党的理论建设方面突出的贡献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56、★明确了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会议是(党的十六大)
5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8、★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6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6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的会议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64、全国范围内农业税的最终取消在(2006年)
65、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八荣八耻)
66、2005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
67、胡锦涛系统地阐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是在(英国伦敦金融城)
68、★中共十七大召开时间是(2007年10月15日)
69、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70、★★★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71、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72、★★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3、★中共十七大报告的灵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74、★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75、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6、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到2006年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
77、★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法律是(《反分裂国家法》)
第五篇: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1)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大党来说,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对于我们的改革大业来说,无论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是作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都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中的运用和体现。因此,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在各方面创新中,理论创新是起带头作用的。
(2)改革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回想我们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地提出了“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里提出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两项:一是坚持
毛泽东思想,二是发展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第一项任务,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为标志,圆满地完成了;第二项任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为标志,也圆满地完成了。
(3)理论创新促多方面创新
我们这样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创新,才有了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才有了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
(4)创新应以实践为标准
在取得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后,我们党没有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而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创新任务。党的十五大在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同时,又提出了“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里提出的是两项新任务:一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二是发展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以来,我们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考验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主心骨;我们在认识和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不断开拓前进。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因此,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协调发展的历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
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原因:
第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去所取得的;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