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英法: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的自我认同与公众确认
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的自我认同与公众确认
杨英法
(河北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摘要】职业荣誉感是城管队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确保城管队伍开展工作的精神助力。在当前城市建设进程持续加快、管理难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职业荣誉感能否增强已成为城管队伍士气能否提高、工作能否搞好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还存在较为明显的自我认同与公众确认间的反差,这就需多方努力,协同共进,使城管队伍的职业荣誉感不再仅仅自我认同,而是还能够得到公众确认,从而有力推进城管工作的进步和城市管理工作的完善。
【关键词】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自我认同;公众确认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维持城市正常运行秩序的基本依靠力量,城管队伍一直发挥着确保法律法规有效执行、引导与管理城区各类商业活动等作用。管理城区各种摊贩的活动,是城管队伍工作的重心。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管工作的负荷和难度都在增加,提高城管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已势在必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还存在较为明显的自我认同与公众确认间的反差:如摊贩等底层民众生存的艰难经常引发对城管行为的反抗,城管队伍的付出、风险并未得到广泛的社会了解与认可。此外,公众也普遍存在同情摊贩、敌视城管的倾向。这无疑不利于城管这一行业社会形象的正面塑造,且容易激化城管队伍与商贩群体之间的矛盾对立,并引发社会各界的误解与抵触。而通过同步推进职业荣誉感的自我认同与公众确认的并行同达,则能够使得摊贩等底层民众可以主动遵从城管的执法行为,促使其了解、认可城管队伍的付出与风险,继而确保摊贩与城管都能彼此持有客观、公正的相处态度,有力促进城市秩序的改善。
一、城管队伍的形象目前存在自我认同与公众确认间的反差
(一)摊贩等底层民众生存的艰难经常引发对城管行为的反抗
依托小成本的投入经营、获取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是个体商贩这一底层民众群体最为普遍且直接的谋生方式。与个体商户相比,个体商贩的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流动性、不规范性以及散乱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经营场所、赚取更多的经营所得,商贩广泛存在占用公共用地的行为,这就导致城市街区出现环境脏乱差、交通堵塞等劣状。而不可否认的是,基于迅速完成执法任务的目的,以及摊贩难管的现状,加之部分城管素质不高,修养缺乏,也确实存在粗暴执法等不当行为。加之摊贩这些底层民众,一部小车、一套用具、一摊货物被没收,就会导致其难以为生,自然会存在强烈的抵触与反抗情绪,经常在摊贩与城管之间发生激烈的语言与肢体冲突。[1](P28)摊贩刺死城管、城管殴打摊贩等事件,层出不穷,经常成为媒体热点。
(二)城管队伍的付出、风险并未得到广泛的社会了解与认可
对于城管队员而言,城市管理工作不仅琐碎、繁重,而且因为直接与各类商贩进行交涉,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从近年开始,我国相关部门也加快了对于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改革的速率,集中通过各类培训、考核、评比等手段,去激发城管队员的工作积极性,深化其对于本职工作的认知,增进自身与民众之间的友好沟通,促使其能够严于律己、规范行使相应权力,主动寻求互利、双赢的执法方式,尽力提高执法的文明性,促进城市秩序的和谐、有序。但因任务多、问题杂、压力大,加之不少商贩经常以迂回的方式来逃避、抗拒正常执法,所以也不可避免地刺激了部分城管队员的负面情绪,采用激烈、粗暴的执法方式。而这自然容易给人留下坏印象,使其遭受舆论指责与民众的误解。这对于城管队员的工作积极性,无疑会遭到损伤。
(三)公众普遍存在优先同情摊贩、敌视城管的倾向
同情弱势群体、发泄心头不满,是民众正常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本能的精神冲动。在我国城管制度确立的初期,公共媒体普遍都会正面报道城管队员进行依规执法、引导商贩有序经营。而出于捕捉“社会痛点”、制造“舆论热点”、获取受众关注与商业效益的目的,当前国内不少媒体则都倾向于通过预设立场,借助“弱者视角”去展现商贩各种“心酸凄苦”、“地位低下”、“受人摆布”,有意突出城管队员形象的粗劣、伧俗以及暴戾,以博取民众的眼球,促使其产生同情商贩、排斥城管队员的价值判断。这种优先同情摊贩、敌视城管倾向的普遍存在,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社会舆论的价值取向,使得其大多将城管队员放在了“被批判”、“被拷问”的位臵上,而不去考量商贩行为是否违规、违法。[1](P49)这就影响了城管队员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
二、自我认同与公众确认并行同达是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得以树立的前提
(一)能够使得摊贩等底层民众主动遵从城管的执法行为
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的真正确立,既要有城管队员自身对于所从事行业的认同、接纳,也需有公众以理性与科学的态度去重新了解、评价城管的行业属性与工作任务。尤其是对于各类摊贩而言,其原本就普遍对城管队员存在畏惧、敌视等情绪,服从多少被迫的,而非自愿的。而如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的自我认可与公众确认能够并行同达,媒体就会向包括摊贩在内的公众宣讲城管队伍的职责、辛劳和牺牲,展示城管队员的正面形象,就能促使公众能够以客观、公正、全面的认知心态,去理解、认可城管队员,从而使得摊贩自身能够主动遵从城管的执法行为,为城市秩序的和谐有序奠定群众基础。
(二)城管队伍的付出与风险可以得到社会的了解、认可
与其他行政工作相比,城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不仅繁杂,而且琐屑,对于人体的脑力、体力消耗很大。且因为会影响大量摊贩的“谋生所得”,还会面临遭受摊贩敌视、舆论谴责,乃至肢体伤害等风险。而由于个别媒体出于商业目的,会故意丑
化、抹黑城管队员形象与正常执法行为,有意刺激民众怜悯“弱者”、“敌视暴力执法”的激愤情绪,故不少民众普遍都将城管队员等同于所谓的“城市纠察队”,并不理解、认同其艰辛的付出与遭受的各类风险。而如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的自我认可与公众确认能够并行同达,就能引导城管队员与民众去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促使城管队员更能平和、高效地进行执法,也让民众能够换位思考、不再秉持偏颇的价值立场。城管队员的付出与面临的风险也会得到社会的充分了解与普遍认可。
(三)确保摊贩与城管彼此持有客观、公正的相处态度
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历程较短、起点较低,加之市民群体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建立城市管理制度、依托城管队员对各类散乱的商业活动进行引导与整治,也就显得颇为必要。而为了能便于经营,获得最大利润,对城管的抵触情绪在各类摊贩之中普遍存在,这就很难确保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存在和谐、融洽的相处关系。这自然也是不利于城市管理有序运作的。而如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的自我认可与公众确认能够并行同达,城管队员与各类摊贩就能设身处地地思考、顾及对方的处境与合法诉求,形成彼此理解、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确保双方彼此持有客观、公正的相处态度,继而为城市注入和谐交融的正能量。[3](P283)
三、实现城管队伍职业荣誉感的自我认同与公众确认并行同达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性的岗位培训、考核机制,逐步提高城管队员的职业素养
应当由主管单位为管理方,建立规范、严格的岗位培训与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城管队员集中参加基础理论学习、素养提升模拟练习以及综合能力考评等活动,促使城管队员正确理解自身工作的基本属性、管理范畴以及任务目标,养成平和、冷静、灵活的执法心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正确行使相应的管理权力,努力在社会民众之中确立公正、廉明、无私的正面形象。
(二)推广模范示范与评优激励的管理模式,增强城管队员的职业归属感
需要采取榜样示范与激励引导同步推进的操作方式,既要突出城管队伍之中职业道德高尚、工作能力突出的先进个人与集体的正面示范作用,也要合理通过提高基本薪资、引入评优奖励与公示进行带动的机制,稳步激发城管队员对于自身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促使其形成争创优秀、竞争同进的“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关系,增强对于城管队伍的群体归属感。
(三)鼓励摊贩与公众共同参与,加强对于城管队员的监管、惩处力度
要改变过去城管部门多个机构交叉管理、职能重叠的混乱现状,鼓励摊贩与民众共同参与到对于城管工作的监督、评价之中。鼓励其通过各类官方设立的参与途径,及时、如实地展示城管队员在执法管理国过程之中的言行。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城管队员的监管、失当行为整改的力度,增加检查与督导手段、处罚金额,并进行评价信息的公示,促使其接受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与举报。
(四)更新建言、反馈方式,引导城管队员与群众相互督促、彼此协作
可以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构建官方网站、论坛,及时进行城市管理的公示、通告,鼓励民众进行城管工作的线上讨论、规范举报。也要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流行的新式媒体,号召城管队员及时接受、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与指导思想,并主动接受摊贩与民众的意见,以有针对性地去纠正自身的言行、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执法能力,加强与社会群体的沟通、联系,营造积极、和谐的城市管理关系。
【参考文献】
[1]杨英法.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不足及其完善[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5):25-30.[2]丁晓瑞,李欣,李步洲.城管队伍素质与执法困境关系简析[J].法制博览,2015(12):49.[3]刘志鹏.优化城管队伍建设 构建和谐城管[J].技术与市场,2016(05):282-284.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网宣专项)“当前社会撕裂的文化调剂与整合”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x20160202。
作者简介:
杨英法(1965—),男,河北平山人,哲学博士,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者通联方式:手机:***;信箱:yangyingfa74259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