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倡议书
汇聚向上向善的强大道德力量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倡议书
《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14日 04 版)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光荣当选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学习总书记重要批示,受到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深切感受到党和人民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厚爱。我们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矢志不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己之力助推社会文明进步。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实现这一伟大梦想,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我们一起点亮信仰明灯,坚定共同理想信念。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拥护者、实践者,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我们一起坚守价值观自信,构筑共同精神家园。认知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让主流价值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遵循和行为坐标,生成固本培元、凝魂聚力的强大力量。
我们一起高扬道德旗帜,陶冶高尚品德情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向往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美好生活,向英雄模范学习,与身边好人同行,争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模范,用点点滴滴的凡人善举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
我们一起涵养文明习惯,共同维护国家民族良好形象。树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文明意识,培育遵德守礼、谦和包容的文明素养,在公共生活中讲礼貌、知礼仪、重礼节,热情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使“礼义之邦”成为当代中国的亮丽名片。
我们一起发扬实干兴邦精神,全身心投入圆梦中国火热实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在本职岗位上奏响人生最精彩的乐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第二篇:观看《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心得
观看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心得
依据洛阳市文明办和工信委的要求,本人于2015年10月17日在中央一套收看了《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仔细观看了每一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62名道德模范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标杆。
其中抗战老兵王富昌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他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北京第八干休所离休干部。他本可以享有良好的保障条件,但是却总是尽可能减少国家的开支,按规定,王福昌配有专车,但除了去医院看病,他很少使用,子女想用更是门也没有.王福昌常教育身边人说:“我省些油,就能让部队的装备跑的更远些。”。论职级待遇,王富昌老人本可以坐享清福.可他咬定青山不放松,衣服还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他的春秋外套至今仍是当年老伴裁剪的涤卡中山装,已穿了40年,家里用的也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家具和子女家里淘汰的电器。可是他自己却为汶川灾区重建、改善老家小学教学条件、助力航天事业进行不遗余力的捐款、不断缴纳特殊党费……至今捐款总额已达80多万元。
在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评选中,其中最美孕妇彭伟平故
第三篇: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观后感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观后感范文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观后感>范文
(一)10月13日晚,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和往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一同出席了授奖仪式。授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现场讲述、童声合唱、颁授奖章、致敬礼赞、赠送书法题词等方式,深刻阐发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于2015年4月启动,历时半年,按照群众广泛推荐、层层遴选审核、社会公示监督以及万名公众代表和评委会投票等环节,共评出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这些模范人物事迹突出、深孚众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先进性、示范性。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观后感范文
(二)2015年10月17日,我和家人看了《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总共有四大项,有见义勇为奖、敬老爱亲奖、诚实守信奖、敬岗爱业奖。他们一个个都让我感动。其中,让我最为震惊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见义勇为奖获得者徐丽华老师,另一个是敬岗爱业奖获得者王国强。
徐丽华是一位老师,教书是老师的天职,而她却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她用弱小的身体挡住大汽车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难以抹去,让我永远记忆犹新。殷老师,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我想一定是您的善心驱使您这样做的吧!您真是太伟大了,不只您教过的学生,我想所有的学生也都会像他们一样为您的离去感到悲痛。我多么想自己能变成一个神医,能让您起死回生啊!可我不能,只有请微风带去一颗我最真诚的心,我为我们有您这样的老师骄傲,我要向您学习,我会向您致敬,您的壮举会永远激励我:做一个好人。我会祝福所有像您一样的好人一生平安!
王国强是一位航天技术的研究者,他的发明更为中国航天事业做粗了伟大贡献。然而他的名字里却有一个强字,国强的强,这也正是最能代表他的一个字。他是个名人,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是多个重大奖项的获得者。但他却很少出现在领奖台上,因为他太忙了,他不是在航天研究基地,就是在去航天研究基地的路上。王国强曾做过这样一个梦:在丰收的季节,他研究的火箭也升空了,奇怪的是他的火箭像高月球那么高,航天技术是世界顶尖技术水平,而他就坐在火箭下面乘凉,这就是他的火箭下乘凉梦。这不明显地告诉我们王国强迫切希望现实中的航天也能发展这么好么?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有这样一位敬岗爱业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呢?我在想,如果说世界上每个人都像王国强一样,那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反正我以后一定要像袁隆平爷爷学习,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颁奖晚会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延续,他们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做出更多喜人的成绩,更多感人的事。
2015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了'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这是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有254位获得提名、53位获得道德模范称号。道德模范的评选涉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
我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这个颁奖典礼。耳边是主持人饱含深情的语言,眼前是那一个个真实>故事的再现,他们中有舍弃自己的货物不顾、在洪水面前积极救人,让儿子和自己走在最后的退休教师李明素;有照顾几个孤寡生活又不能自理老人长达30多年的农民林秀贞;有在疾驶而来的汽车面前把六个孩子推出去,而自己却献出生命的殷雪梅老师;有为夫还债,常年奔波的吴秀君;有为了病人耽误了失去了孩子的维族赤脚刘医生;有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台下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枚道德模范的奖牌是对他们可歌可泣行为的最好诠释。
而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在评选结束之后为父捐肝的事迹。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孝子故事广为传唱。然而随着社会物质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耳闻目睹的更多的变成了父母的付出,什么《哈弗女孩刘亦婷》等更是认定了孩子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父母的较量。在这种情境下,弘扬'孝老爱亲'显得就特别重要,而他赵明亮为身患肝癌的父亲捐献肝脏就为天下的儿女在孝敬父母方面作出了榜样。虽然当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手术成功率挺高的,但我们都能看出他决定为父亲的性命与病魔赌一把的决心。太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母亲为了儿子如何如何,父亲为了女儿怎样怎样,这些子女为了父母牺牲些什么的例子太可贵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第四篇:全国道德模范范文
2013道德模范事迹观后感
2013年11月21日,我怀着一种敬畏之情,观看了2013《梦圆中国,德耀中华》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收看整场颁奖仪式,我用心聆听着道德模范的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有的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有的是用一生的爱来诠释的,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震撼。他们这样做,傻吗?有人说是,有人竖起大拇指,直夸“好样的”。我却情不自禁地向他们敬礼,这是一种敬重,更是一种钦佩,钦佩他们的勇气、钦佩他们的大爱无疆,钦佩他们的无私无畏。
因为,从那些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坚持,那不平凡的举动让无数人为之感动,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也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但他们都有一颗勇敢又善良的心,并曾经用这可心在道德—这本中华民族的巨著重重刻下感人的一笔。
整场颁奖仪式,对我感动最深的一个板块就是爱岗敬业。在其中对我罗阳与吴斌的事迹给我以深刻的体会。首先是歼—15的总设计师,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让我们这些当代带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体会,让我们明白了为我国国防强军之梦有无数的人在默默地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生命,罗阳用自己生命诠释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是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高度凝聚,是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精神后人。这就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我们应该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我们大学生如何去奉献自己这样的一个命题,公交车司机给出了最准确的答案。作为一个最平凡的公交车司机,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想着自己车上的乘客,这种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的不平凡的事不正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吗?
吴斌的事迹打动了你,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很多人。我们为这世界上少了这么个可敬可佩的人而痛心,但我们庆幸地看到,国内还是不乏这么些爱岗敬业的人。这些人有的虽然在从事着基层最普通的工作,平时处理的事情也很不起眼,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对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不降低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他们认认真真地履行工作,实际就是在为建造一个更安全、更舒服的社会环境而不断贡献着。所以,我们感谢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劳动者。我们的先开始的岗位也应该从基础做起,不断地为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这个经济大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道德的力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人,并将代代相传,这种力量是势不可挡的。道德模范为什么能感动人?因为坚守道德这块阵地,是人心所向,是社会和时代所需。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信仰和诚信上的制高点,而法律则是一个底线。道德模范让人们看到了良知的希望,点亮了人们追寻美德的灯塔。
第五篇:全国道德模范
毛陈冰
QQ群里一则求助信息,让从未出过远门的20岁女孩,只身完成了此生第一次远征。她日夜兼程赶赴贵州山区,用自己240毫升的“熊猫血”(稀有血型),将黎平县山区病危产妇杨昌花从死亡线上救回。2007年,毛陈冰从稀有血型QQ群里得知,贵州省黎平县一名29岁的农村孕妇杨昌花,因宫外孕大出血,生命垂危,她的ABRH阴性血型非常稀有,整个贵州省血库都没有。拥有同样血型的她,毫不犹豫决定赴黔救人。瞒着家人和朋友,向同学借钱凑足路费,只身匆匆出发。30多个小时后,这个身高不到155cm、体重只有88斤的单薄女孩,一个人出现在黎平县人民医院门口,边进门边抬起右臂。这支手臂上流淌的ABRH阴性血型血源,是产妇杨昌花生存的希望。在毛陈冰的坚持下,院方勉强同意让她输100毫升,她却要求一次捐400毫升。输到240毫升时,她突然出现了昏厥,醒来后却仍要求继续抽血。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毛陈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患者脱离危险后,毛陈冰拒绝了患者家属的挽留和酬谢,匆匆赶回学校。那天是她妈妈的生日。“妈妈,我有个最大礼物送给你。我今天去救人了!”陈冰用微带疲倦的声音兴奋地告诉母亲。在完成献血救人之旅后,妈妈是毛陈冰唯一想告知的人。她说自己身体里“熊猫血”是母亲遗传给她的。陈冰告诉母亲,她正试图“躲避”受助人的查访,她不想让别人知道她做了这件事情。事后,黎平县委宣传部干事不忍将这份深烙人心的感动埋没于尘沙中,化名“毛丽”把整件事情的经过刊登在贵州的报刊上。很快,毛陈冰千里飞赴贵州山区献血救人的感人事迹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有的同学拿起手中的画笔自发创作漫画,在校园和社区展出,学生社团以此为蓝本编排了情景剧。在贵州,她的经历被传为美谈,受助妇女杨昌花和姐妹们专门创作了侗族大歌《美丽的心灵》,感激毛陈冰千里献血的救命之恩。103王文珍
对于王文珍来说,2009年10月27日终生难忘:在人民大会堂,她从胡锦涛主席手中接过 “南丁格尔”奖章——一名护士所能获得的最高褒奖。从事医护工作30多年来,王文珍被群众誉为“身边的‘提灯女神’”,她像南丁格尔那样,用心灯照亮了无数需要帮助的生命。一个小伙子得了艾滋病,绝望地跳楼自杀,生命垂危。因为恐惧,很多年轻护士不愿意承担护理工作。王文珍说:“不能对任何病人另眼相看,让我来!”抢救时,患者的呕吐物喷了王文珍一脸,她没一句怨言。术后,她为病人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病人排便障碍,她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出院时,小伙子泣不成声:“您比我的亲姐姐还要亲!” 一名维族男青年重伤昏迷被送到医院。患者身无分文,无法联系到亲友。“病人躺在这里,我们必须管!”王文珍立即组织抢救,保住了患者的生命,并悉心照料、端水喂饭。两个月后,她动员大家为病人捐款补齐医药费,并亲手买好车票送他登上回家的火车,还把一张写着“注意事项”的字条从车窗递给男青年。一位农民工接受急救时身上没有带钱,王文珍垫付了医药费。病人出院时,她不但婉言拒绝患者还钱,还塞给对方400元,嘱咐他买点营养品。在王文珍看来,这样的事儿不算啥。多年来,她为患者垫付医疗费、为受灾群众等爱心捐助共6万余元。2003年年初非典肆虐。“不管有多么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第一个值班!”王文珍奋战非典病房122天,护理发热病人3000多,3次放弃轮休。她说:“除非我感染,否则决不离开。”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王文珍再次冲上第一线。天气寒冷,王文珍嘱咐护士在给病人输液前,先用体温把液体焐热„„她和战友们一起用床板、坐椅抬伤员,多次累得瘫坐在地。生死大救援期间,王文珍没洗一次脸,没刷一次牙,共参与救治伤员109名。“病人把生命交给我,我就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负责到底!”王文珍说这是她的职业操守和人生信条,终生不变。108 买世蕊
30多年来,买世蕊倾注大量心血,帮扶老红军、老荣军、革命伤残军人、下岗职工、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先后资助数十名特困家庭辍学子女,帮助40名失学女童重返课堂,照顾8位孤寡老人,与20多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义务为100名老荣军提供帮助。她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用无私奉献感动了中原大地。她是荣军休养院的常客,“他们都是人民的功臣,应该享受到更多的亲情”。她每周为老荣军、革命伤残军人送货上门,为伤残军人洗衣服、拆被子、打扫卫生、送医送药。老荣军们只要听到她的脚步声,就兴奋地相互转告“咱闺女来了!”每年“八一”节前夕,买世蕊都要带着慰问金、慰问品到部队看望子弟兵,帮助战士做饭、缝补衣服、做思想工作,先后资助20多位家庭困难的战士,帮助19名军嫂安排工作,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知心姐姐”。买世蕊特别关注孤寡病弱的老人。她先后精心照顾8位孤寡老人,与23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特困户魏河英,丈夫去世早,本人腿有残疾,还患有严重皮肤病,无钱医治。买世蕊得知后,不仅上门帮助料理家务,提供资助,还四处奔波、多方协调,为魏大娘恢复工作、生活待遇。72岁的王继荣身患癌症,还要照顾两个痴呆儿子,买世蕊带头捐款捐物,帮助老人度过困境。下岗职工王凤岭身患咽癌晚期,妻子离家出走,买世蕊多次前去看望他,送去医疗费。王凤岭去世后,她将王凤岭的女儿视如己出,承担孩子的生活学习所需,直到她考入军校。买世蕊关心山区失学儿童,个人出资举办全省首个“春蕾女童班”。她还先后帮助47名下岗职工和大学生顺利就业。汶川地震,买世蕊个人捐款10万元,组织单位和社会捐款近50万元。玉树地震,她又带头组织社会捐款近30万元。
孙茂芳
孙茂芳被称为 “京城活雷锋”,48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无微不至地照顾5位孤寡老人和8位生活困难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一名退休军人乐于助人的情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道德与操守。“我就是您的儿子!”这是孙茂芳照顾王炎老人17年间常说的一句话。王炎老人无儿无女,多病缠身,且脾气古怪,对谁都存有戒心。孙茂芳就用一颗善心去温暖他。老人脚趾溃烂流脓,孙茂芳搀着他去医院看病取药,还帮他搞卫生、做家务。老人87岁那年得了白内障,孙茂芳背着他到医院住院,守在病床前整整15天。王炎老人曾骨折卧床4年,孙茂芳每天去老人家中喂饭喂药、端屎端尿。就这样,孙茂芳凭着真情实意,彻底感动了老人。老人91岁那年,要立遗嘱,执意把一笔存款和一座四合院的私房全部赠给孙茂芳。但孙茂芳坚决婉拒了。他动情地对老人说:“我愿意伺候您一辈子,但决不要您一根草。” 在河北农民卫福安眼中,孙茂芳是他家的救命恩人。卫福安的女儿卫丽娜从小得了“依赖型糖尿病”,全家为她四处求医,几年时间,光医疗费就花了8万多元,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卫福安的媳妇哭得几乎双目失明,卫福安自己也得了心脏病。在卫丽娜一次病发住院时,他们一家碰到了同样在住院的孙茂芳。了解情况后,孙茂芳掏钱给孩子看病,为他们送去营养品,自己带病去中国政法大学、联勤部队作报告,讲述卫丽娜不幸的故事,不到一周,为其募集到3万多元捐助款,为这一家人解决了燃眉之急。后来,卫福安感动地向中央领导写了一封信,题目是:孙茂芳把我女儿从鬼门关送到新娘殿堂。孙茂芳还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做好事。他组建了“树新风、孝敬老人联络网”网站,每月与青少年网友一起为卧床老人理发,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他坚持每年定时领着小学生“学雷锋义务打(自行车)气队”服务路人,用雷锋精神滋润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田。他给自己定出了“百千万”学雷锋目标:在5年内讲一百堂道德课、培养千名青少年雷锋、发动万名网友学雷锋做好事,把雷锋精神传递下去。114 许月华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1973年,许月华被送进了湘潭市社会福利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了半个月,她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向院长提出要帮着照看小孩。院长拗不过她,就让本来是被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保育员,成了福利院孩子们的“板凳妈妈”。胜利是“板凳妈妈”的第一个“孩子”。福利院从拖拉机轮子底下捡回胜利时,她才几个月大。胜利患重感冒并引发肺炎,必须专人重点照顾。领导正发愁到哪里抽人手时,许月华一句“交给我吧!”抱起了胜利就开始哄起来。胜利是先天唇腭裂患者,喂进去的食物,往往会立刻从鼻腔里溜出来。许月华就把她抱在手上,用调羹慢慢地滴药,用注射器挤进奶水,这样一点一点地喂她长大。胜利唇腭裂手术愈合后,长成了漂亮姑娘,如今已结婚生子。一年夏天,有个叫湘秋的孤儿住进了医院。小孩不断地拉肚子、腹痛且哭闹不止,福利院派去的几个保育员都累倒了。许月华主动要求一个人到医院去陪护她。白天,她把湘秋抱在手里打吊针。晚上,她搂着湘秋在怀里过夜。孩子频繁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她身上,她总是先帮孩子洗净身子,换上洁净的衣服,再哄着湘秋睡下后,才爬起来清理掉自己身上的脏物。107天以后,在她的悉心照顾和医院的努力治疗下,湘秋的身体才慢慢康复。
张子玉
作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拼搏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张子玉致富思源,不忘责任。十几年来,他扶贫助困、捐资助学、赞助社会事业,帮助过的人难以计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企业家倾心公益事业、真情回报社会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境界。他乐善好施、济危解困。创办企业之初,得知田家会的17岁少年吴伟伟患上了白血病,家里非常贫困,他主动赶到医院为吴伟伟垫付了住院费用。村民贺国芳患上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后转为尿毒症,无奈的母亲四处求助,张子玉知道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先后救助过20余名这样的重症患者,给几十个家庭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张子玉一直把教育看作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大力量,尽己所能支持教育事业。他先后为10多所中小学捐赠了校服、课桌、教材、学习用品和现金,出资新建可容纳500余名学生的七里滩村小学。因吕梁撤区建市,离石城区规模迅猛扩张,基础教育资源紧缺,尤其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更为突出,2004年,张子玉投资创办了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的学校,提出了“企业办学,回报社会,育人教书,永不取利”的办学宗旨,在把学校无偿交给政府接管后,继续出资补贴办学经费不足与资助特困学生、奖励优秀师生。为了不让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2006年起,每年资助一批特困大学生,迄今已资助了100多名学生。张子玉还把博大的爱心送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2003年非典肆虐,他捐助15万元。2008年5月汶川地震,他很快将30万元捐助给灾区。2010年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他在第一时间捐款50万元。多年来,他连续出资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为乡村公路建设、城乡绿化、荒山治理和残疾人事业捐资。
张玉贵
2005年下岗后,张玉贵以擦鞋为生。6年来,他坚持每个月用10天时间免费为群众擦鞋,每逢重大节日免费为军人、老人、残疾人服务。他把义务擦鞋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一种方式,他说:“人下岗了,但雷锋精神永远也不能下岗!” 在张玉贵的擦鞋摊点后面,摆放着一幅雷锋画像。他组建了“雷锋义务擦鞋班”,凡是加入“雷锋义务擦鞋班”自谋职业的人,他都赠送一个工具箱。这些箱子都是张玉贵夫妇俩在家里自己加工的,加上擦鞋用品,每个箱子成本100多元。他的计划是在菏泽的8县1区赠送100个工具箱,为100名残疾或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找到出路。目前,张玉贵已向76名残疾人赠送了这样的箱子。他每月从擦鞋的收入中拿出20元资助患病下岗职工李法民,向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8000元。2008年3月,张玉贵带着印有“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宣传品,开始万里义务擦鞋迎奥运的旅程,途经23座城市,历时193天。看到义务擦鞋,有些市民不好意思,张玉贵就说:“我义务擦鞋是为了学习雷锋,支持奥运,你来擦鞋就是对我的支持!也是对奥运的支持!”途中,他向曲阜师范大学的学生作了《弘扬雷锋精神,迎接北京奥运》为主题的先进事迹报告,感动了众多学子。大学生小邢当即拜师学艺,并表示毕业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以张玉贵为榜样,时刻不忘帮助他人,回报社会。2010年,张玉贵和妻子前往上海,开始 “学雷锋世博行”活动,在世博园附近为市民和游客免费擦鞋146天,被誉为上海世博会的“编外志愿者”。
张俊兰
张俊兰被凉山的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妈妈”,14年里,19次深入凉山山区寻访资助孤儿。受社会各界委托兴建了3所希望小学,建立了39个孤儿班,努力帮助1500多名学龄孤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她用点点滴滴的忘我付出成就了一份超越血缘、地域、民族的大爱。1997年,张俊兰参加“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采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目睹令人心碎的贫困后,她把全部感情集中在采写上,系列报道“凉山纪行”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读者们纷纷将钱款寄往报社,希望能够帮助山区贫困儿童。张俊兰与报社商议,决定在凉山建一座希望小学。1998年8月,一座崭新的校舍矗立在凉山2800米的山地上,300多个穷苦的彝族孩子告别昔日四面透风、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室,坐在了温暖明亮的教室里。此后,张俊兰一次又一次走进凉山。帮一个,是一个,张俊兰想趁着自己还没有老,多走一些路、多做一些事。“我在这里承担了父母的责任,没有父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会放弃他们。”凉山高山险壑,一年四季自然灾害不断。张俊兰在奔赴凉山工作途中时常遭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路基塌方。有一次,冒雨进山途中汽车失控,险些跌下悬崖。2005年秋天,母亲患膀胱癌晚期,女儿高考进入冲刺阶段,当时她正全力以赴在凉山创建孤儿班,此时面对慈母、面对女儿、面对凉山亟待救助的孤儿,她选择了大爱,昼夜忙碌在凉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母亲患癌症的两年多时间里,她6次往返于凉山和母亲的病榻间,与海外慈善家一起创立了19个孤儿班。慈母去世之后下葬的第二天,她又匆匆踏上了凉山路。无数受到关怀的凉山孩子已经长大成材。他们有的成为人民教师,在凉山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有的成为公安干警,正奋战在凉山禁毒防艾的前线;有的加入国际慈善组织,正在家乡救助艾滋孤儿;有的已经毕业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学府,正怀着感恩心和回报心面对他人、面对社会。122 张莲云
她是下岗女工,靠400元低保金维持每月生活。她也是许多留守儿童和失足少年的妈妈。她用爱除去问题少年心灵上的尘垢,让一颗颗受伤的心温暖起来,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责任之歌、奉献之歌、爱心之歌。2006年7月,张莲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呼市25中与内蒙古未成年犯管理所举办了一个互动联谊活动,同学们和失足少年就少年犯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展开了讨论。失足少年小平说“我们身上都有污点,出来以后家人和用人单位不愿意接纳我们”,让她感触颇深。为此,她联系身边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姐妹组成“爱心妈妈”团队。“爱心妈妈”团队同未成年人管教所签署了帮教协议,与未管所的管教人员结成对子,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念,实行里面教育、外面帮扶,让孩子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出来以后好好做人。每逢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爱心妈妈”团队都要给服刑期间的未成年人送去饺子、月饼、衣物等生活用品。每个周末,都要派出团队人员对协议帮教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减轻他们对社会的陌生感,降低他们在狱中改造的压力,增添他们重新回到社会的信心。张莲云还积极做好出狱孩子的跟进工作,经常一次次地上门沟通、多方协调,帮他们解决生活、就业等各种问题,使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新的生活。在张莲云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这项爱心事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鼓励。随着爱心妈妈队伍的不断扩大,她于2010年8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了呼和浩特市“爱心妈妈协会”。同时将救助城乡留守儿童、单亲问题孩子列入帮教体系之中,前后陆续帮教了10多个孩子。在她们的帮教下,有的孩子考取了市重点高中,有的孩子从成绩倒数、不合群、不自信变得自信开朗、成绩名列前茅,一位智障孤残儿童还在她近半年的悉心照料下,慢慢转变成了想学习、懂礼貌、能自理的孩子。她的事迹多次经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感召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之士向留守儿童和失足少年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124 李国武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是李国武的人生追求和行事准则。1993年以来,他先后帮助过近500位老人、200多名贫困学生、400多名少年儿童、300多名身陷困境的人士,资金超过350万元。许多人说,对于一名企业家来说,向社会捐一点钱不难,难的是长期身心投入,用情入微。李国武就是这样的人,除了用钱资助需要的人,他更多地是在用心帮扶他人。李国武有个笔记本,密密麻麻记载着当地光荣院里老人们的生日、生活喜好等。10多年来,老人们过生日,只要不出远门,他都会买生日蛋糕和鲜花为老人祝寿;老人病了,他会亲自到医院去看望;老人节到了,他包租一辆大巴,请老人们外去旅游;春节来了,他总是先陪老人们吃过年夜饭,递上“红包”,再赶回家陪父母过年。李国武还建立了数十个“助老点”,捐资百万余元。1995年,他偶尔听说当地一个拾废品的孤寡老人收养了一名弃婴娟娟,生活非常艰难,立即前往看望,并承担起“爸爸”的责任。娟娟从小性格自卑孤僻,经常逃学,成绩不太好。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爸爸”李国武先后将她送往岳阳、长沙的学校学习,每个月都要前往探望。一段时间,娟娟沾染上了吸烟、打架等恶习,李国武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关爱、呵护。面对“爸爸”无微不至的关爱,娟娟醒悟了,认真读书,以优秀成绩圆了大学梦。2006年3月,李国武听说桃林中学初二学生李亮身患白血病无钱医治,便立即赶到李亮家里送去现金1.2万元,并将李家因病致贫的状况拍下来,在县城开办了义募摄影展,仅三天时间就募集善款3万多元。2009年,在黄盖湖边看到一对老渔民夫妇坐在被焚为灰烬的窝棚边嚎啕大哭。他第二天便将2万元现金送到老渔民手中,并用相机将茅草棚渔村的艰难生活场景拍摄下来,举办了“渔村生活场景摄影展”。这一举动不仅为渔民筹集资金近10万元,而且引起了岳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渔民解困工程”纳入政府10件实事。10多年来,李国武用手中的相机,开展了30多次类似爱心救助活动。2008年冰灾,他带着“十三村爱心小分队”把棉被、开水、食品送上京珠高速公路,连续3天3夜为滞留的1000多名旅客送去温暖,自己却因过度劳累引起腰椎病突发而住进了医院。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国武在第一时间带领员工为灾区捐款捐物20万元,并亲自到灾区慰问,帮助13名灾区儿童完成学业,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对待需要帮助的人,李国武毫不吝啬;对待自己,却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他没有小车,没穿过名牌,更没有别墅,至今仍住在普通宿舍楼里。有人说他不懂得生活,他却说:“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我在乎的是让自己每天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帮助他人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131 阿里木江·哈力克
1992年,阿里木江·哈力克退伍,在当地供销社工作。供销社破产,他走南闯北以卖烤羊肉串谋生,吃尽了苦。2001年,他到贵州省毕节市落脚。生意越来越好,赚的钱多了起来。然而,阿里木江依然很“穷”。钱哪里去了?捐给贫困孩子了!2002年4月,他把500元钱交到了毕节师专(现毕节学院)贫困生赵敏手中。2003年12月,他看到患肾病的男孩周勇,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医疗费,妈妈在病床边垂泪,立刻向记者朋友求助,又组织捐款,后来有两家医院被他感动,免费给周勇治病。2007年11月,得知大方县达溪镇聚河小学学生缺书包,学校很长时间没举行升旗仪式,他就买了181个新书包和一面五星红旗,借了一匹马,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学校。听说一小学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马上冒雨送去5000元;从新闻中偶然看到一名大学生在井下挖煤,就每月给他100元生活费„„在毕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处都有阿里木江捐助的贫困学生。他还在贵州毕节学院和贵州大学设立“阿里木江助学金”。至今,资助过多少学生,他记不太清了:“直接资助的有一百多个。有多余的钱就去资助,加上送学习用品,也该有好几百学生了。” 汶川大地震、贵州雪灾后,阿里木江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索性背上锅碗瓢盆赶赴青海,从西宁采购了几千块钱的牛羊肉和蔬菜,不顾高原反应,拿着身份证和退伍证,成了二炮部队救灾前线一名“编外”战士,奋战了十余天。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对这个维吾尔族兄弟由衷敬佩,个个翘起大拇指。经常有人问阿里木江:你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却捐给了贫困学生,为什么?阿里木江说,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没什么文化,自己也只上到高中。出来卖羊肉串时,经常被人说抢了生意,把他打走,甚至还曾被坏人绑住打伤了腿。但阿里木江却悟出一个道理:那些人是没有文化才那样做的。他恨自己文化少,没文化自己过不好生活;而有的人没文化也会让别人过不好!因此,阿里木江觉得,不能让想读书的孩子上不起学,要尽力帮他们!对资助的学生,阿里木江唯一的要求就是学成后,一定回贫困地区,告诉大家改变观念,要读书,要有文化,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对国家好。133 陈金良
1985年,他搭乘的长途汽车发生意外,为了保护压在身下的5岁女孩,他的腰部受到了严重伤害,左小腿骨折,至今落下经常腰痛的后遗症。在部队期间,陈金良每逢假期,主动帮助驻地的老人、残疾人,为他们担水、拉煤、扫院子,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一次刮大风,他想起敬老院里双目失明的王大娘窗户还没糊,骑车几十里地到敬老院,为大娘糊好了窗户,老大娘激动地说:“多亏你这好心人啊!”转业到地方以后,他对老人更加倾注了爱心,他到过全县所有敬老院,看望慰问他们,为他们表演节目,帮助打扫厕所、院子,给老人带去欢乐。1990年起,陈金良工作之余几乎都在车站、公交车、十字路口等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他每年宣传对象达70多万人次,先后帮助困难旅客300余人。2004年,他走出东阿、走出聊城,带着他的小喇叭自费到山东、河南、河北等省20余个地市的汽车站、火车站进行义务宣传,为旅客做好事,受到旅客的广泛赞誉,被誉为“活雷锋”、“安全神”。他关心青少年成长,到中小学作学习雷锋先进事迹巡回报告70余次,多次带领中小学生参加学雷锋义务劳动。他受聘为“未成年人远离网吧义务监督宣传员”,编写“远离网吧”等快板书,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他还被聊城大学、聊城教育学院等高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德育教育客座教授”等,把雷锋精神传播到青少年的心中。
141柏万青
柏万青尽全力去帮助那些有困难、有需求的群众。看到许多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生活上无人照料,感情上缺少关怀,她组织 “千人帮百家·爱心走进老人家”活动,让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体弱老人,使500多户老人享受更加安全舒心的生活。看到一些老人希望通过旅游丰富晚年生活,而旅行社往往出于种种顾虑不愿接待,她成立了“夕阳红”旅游沙龙,积极协调旅行社,设计线路,帮助老人实现去世界各地旅游的愿望。社区中不少老人因离异、丧偶,生活孤寂,渴望合适伴侣,柏万青组织成立了“中老年阳光单身沙龙”,为单身的中老年人架起沟通联谊的桥梁,沙龙已有会员7600余名,其中40%以上的老人找到了共度晚年的人生伴侣。2008年,上海电视台《新老娘舅》节目开播,柏万青作为深受群众敬重的街道人民调解员,应邀担任节目嘉宾。“老娘舅”在方言中通常指那些秉持公道、评讲道理、调解矛盾的长者,柏万青在节目中也以真诚、公正、直爽的现场调解赢得了人们的信服。很多人在网上赞扬她的为人,讨论她调解的案例,传播她在节目中的“名言”,每天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电子邮件、微博进行求助的市民络绎不绝。为了方便群众,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建立两个博客,在街道活动中心建立窗口,组织基层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干部和大学生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成了“名人”的柏万青,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助人为乐的行列中来。2009年,她组织 “上海——都江堰两地家庭守望相助”活动,促成360名上海市民与60名四川困难学生结成帮困对子。玉树地震、南方旱灾、江西洪灾后,她组织募捐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柏万青在有关单位支持下,成立一支由800多名热心市民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世博志愿巡访工作,为世博会的顺利举办作出了贡献。现在的柏万青越来越繁忙,几乎从未休过完整的双休日,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但她毫无怨言。
143赵光富
赵光富是位盲人,身体残疾,生活艰难,却和同为盲人的弟弟赵光辉一起,历经14年艰苦磨砺,将一位被遗弃的女孩抚养长大,为她撑起一片温暖明朗的天空。14年前,赵光富兄弟收养了体重不足3斤的女婴,取名叫赵丽。因为自幼双目失明,兄弟两人生活很难自理,都是靠父母照顾。但自从收养小赵丽以后,光富就和弟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做父亲的责任。没钱给孩子买奶粉,他们就舂米浆来喂孩子,因为看不见,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粘锅烧糊,每做一次米浆就得两三个小时。为了让小赵丽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吃上奶粉,健康成长,两兄弟决定去砖窑打工挣钱。兄弟俩不论酷暑严寒,闻鸡出门,披星而归,整日劳作在窑厂,争取每人每天能打出300块砖坯,这样就可以拿到一个正常熟练工的工资。为了多赚钱,他们还揽下了运砖坯进窑的活。他们要挑100多斤砖坯经过300多米送下深达6米的窑井,每天要摸索着走上50多个来回。即便如此,两人每天也只能挣到2.4元钱,还是买不起奶粉,只好买豆奶代替。虽然生活艰苦,小赵丽还是在两个盲人爸爸的悉心呵护下,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了。光富为了让孩子从小受教育,和弟弟一同省吃俭用,坚持让小赵丽从幼儿园、学前班到小学,一个也不落。这在当时的村里,正常家庭能做到的都屈指可数,光富兄弟凭着坚强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了。2004年和2008年,光富的父母相继去世,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陷入无边黑暗。为了照顾好赵丽,俩兄弟开始学习一些诸如切菜、做饭之类的日常生活技能,还开始学着喂鸡、喂羊,增加家庭收入,起早摸黑地操持着这个家。为了让孩子感觉到她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家,有过妈妈。每年除夕,光富兄弟俩都会带着女儿一起上坟、烧香,祭拜那个在他们编织的谎言中已经“去世”的妈妈。在博大深沉的父爱浸润下,14岁的赵丽早早地就懂得了感恩。她说:“两个爸爸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能够独立工作,给两位盲爸爸养老。赵光富说:“希望女儿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她读书能读到哪里(什么程度),我们兄弟俩就供到哪里。”
袁茵
袁茵出生在柳州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由于幼年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不能行走。20多年来,她在轮椅上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全日制大专和自学考试本科学历,先后出版了13部中长篇小说。自立自强的袁茵事业有成后,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寻找奉献社会的机会。坐在轮椅上的袁茵告诉关心她的人:我是残疾人,在灰心丧气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人的无私帮助,所以我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大家摆脱苦恼。当袁茵看到不少青少年自暴自弃、消极厌学时,萌发了以亲身经历去开导他人的念头。2003年8月,她开办了柳州市首部面向全国的个人公益性心理咨询电话——“袁茵热线”,利用每个工作日晚间两个小时及双休日开通热线电话,面向受到挫折寻求帮助的年轻人,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温暖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积极疏解他们在心理、家庭、学习等方面的困惑。至今,“袁茵热线”已经运行8年,无偿为社会服务5000多个小时,接听电话高达8000多次,解答问题4300多种,受助人数近5000人。8年来,袁茵的真诚和爱心,挽救过企图自杀的女青年,引导过失足青年重燃希望之火,帮助过变故家庭的小学生走出了思想误区。为了让电波里的爱心传得更远更广,袁茵还将“袁茵热线”的热点案例和典型经验写成文章,发表在《柳州晚报》“袁茵热线手记”专栏上,让更多的人解开了心结。热心社会公益的袁茵,并不满足于仅仅办好“袁茵热线”。她利用休息时间,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长年坚持为中小学生辅导功课、传授学习方法。以青年志愿者身份参加“爱心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与青年学生们谈心交朋友,用自己坚强、乐观的精神鼓舞他们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她利用午休时间参加柳州电台举办的“残疾人之友”节目,讲述自己奋斗历程,鼓励残友们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学习一技之长,为社会、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郭明义
他追求纯粹,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善小而为,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1994年开始,郭明义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累计资助18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所在采矿作业区的一个班组30名工友中有23人受过他的直接资助。给别人捐款,他从未有过丝毫犹豫。而对自己,哪怕花一分钱也要再三掂量。他家至今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住在矿区附近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郭明义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近10倍。2005年,鞍山有了血小板提取设备,他几乎月月捐献血小板。2006年,一位工友的女儿患了白血病,另一位工友的儿子患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症,他不仅带头捐款,还用各种方式发动大家捐献爱心,最终使两个孩子都得到救助。2009年,当得知一名临产孕妇出现严重的溶血症,急等血小板救命时,他立即从工作现场赶到血站采血,在凌晨5点到下午2点水米未进的情况下,捐献了最高限度两个单位血小板,使母子平安获救。2010年,一位工友10个月的女儿查出患有白血病,郭明义马上倡议号召公司干部职工奉献爱心,为孩子募集到了20万元的捐款。德不孤,必有邻。郭明义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还带动身边工友和全国各地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下设的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郭明义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郭明义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大队等7个大队,仅在鞍钢矿业就有成员近万人,全国已有4万余人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各地不断传来郭明义爱心团队分队成立的消息。201习朝峰
接过群众送来的那张红脸关公脸谱,病床上的见义勇为英雄习朝峰露出了笑容。“这个兵对党对人民像关公一样赤胆忠心!”对于这位勇斗歹徒身负重伤的优秀战士,当地百姓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10年年2月7日,休假在家的某集团军战士习朝峰目击3名歹徒抢劫1名妇女。他奋不顾身冲上前,用擒拿格斗术将领头的歹徒摔倒,夺回被抢的挎包。另两名歹徒挥舞着砍刀、木棒扑过来猛砍乱砸。搏斗中,习朝峰的小臂被砍3刀,后背被砍3刀,头部受重击4棍。一直到体力不支摔倒时,他仍用身体紧紧护着挎包。歹徒企图驾车逃窜。他硬挺着爬起来,追赶了30多米,终因伤势过重昏倒在地。在勘查现场时看到习朝峰洒下的斑斑血迹,新乐市刑警大队大队长杨瑞永感慨地说:“他是位真正的军人,他用鲜血诠释了什么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昏迷了9个多小时的习朝峰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陪坐在身旁的被救妇女李丽:“大姐,包里的东西没少吧?”然后他又对爷爷说:“我今天到假,您赶快给部队打个电话,续几天假„„” 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朝着明晃晃的刀子冲过去,为了啥?习朝峰回答:“人民利益比天高,正义荣誉比山重。如果让犯罪分子得逞,是我这个军人的耻辱!” 英雄壮举引起强烈反响。有媒体评论:“习朝峰的壮举昭示的是当代青年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加固了人们思想深处的道德基石。”音乐教师张璐饱含热情地为习朝峰谱写了一首英雄赞歌:别看你年轻,除恶扬善最英勇;别看你年轻,浩然正气似长虹。有了你,家也祥和国更安宁。伟大的军队英雄的兵,你是咱新一代最崇拜的星!伤愈后,他应邀到驻石部队、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和大中专院校连续作报告近百场。
205 王金考
王金考的人生轨迹可用一串珍珠来形容。串起这串珍珠的,就是他从小立下的“像雷锋那样无私帮助他人”的人生信条。1970年入伍后,王金考勇救跌入河流的战友闫生民,受到部队嘉奖;1974年复员回乡后,他从百米沟壑中救回社员王拴江,从涝池救起本村青年刘万虎,帮助村民柳纪斌扑救大火,冒死保护集体粮仓安全。1978年,参加陕西关中东部治黄工程大会战,在一次炸石排炮工作中,队友王天祥被哑炮炸伤,倒在血泊之中不省人事,王金考在被另一处哑炮炸伤的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及时把队友转移至安全地带,自己的脚趾却扭曲变形,身上留下无数伤疤。2007年11月的一天早上,在山西省永济市混凝土搅拌公司打工的王金考忽然听到有人大喊:“油罐顶上着火了!”原来是紧挨油罐车顶部的电线串线起火。在场的工人一时都手足无措,被吓懵了。紧急关头,王金考毫不犹豫地攀爬上去,用手中的扫帚把燃烧着的电线甩到几米外,使火势得到了控制。后来得知,他挽救的不仅是公司唯一一台价值180多万元的进口车,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一场油罐爆炸导致的特大事故,挽救了在场职工生命安全,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王金考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琐碎而平凡的小事却不胜枚举:捡到遗失物品及时送还;汶川特大地震、村里打井建校他带头捐款;村民王社民、王黑勤、王波等人遭遇危险被王金考救过;赴三原县打工途中,路上遇到车祸事故,王金考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随同医护人员救助伤者„„“为人民、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这就是王金考不变的人生信条。
218 朱汉卿
2009年5月29日傍晚7时许,博湖县宝浪苏木大桥小河道通向中央水文观测点上,一名倚靠在铁栏杆上的少女不留神失去重心,掉进打着漩涡的湍急河水中。危急时刻,正在岸边的朱汉卿立刻脱掉外套,纵身跃入水中。他一次次潜入水中寻找,终于找到了落水少女。10米、15米、20米„„朱汉卿拚尽全力将她向岸边推去,但由于衣服太重,阻力太大,朱汉卿的体力渐渐不支。在他奋力将落水少女推向岸边救援人员后,由于精疲力竭被湍急的水流卷走。被救的女孩叫咸姝卉,回族,14岁,初三学生。她的母亲孔雪花泪如雨下:“我还是从孩子的姑妈那里知道这件事的,听后都懵了。我们赶到博湖县医院时,孩子正在抢救。杨警官告诉我们,我们的孩子得救了,可救人的孩子还没找到。朱汉卿被打捞上来已是次日下午16时,他“高高举着双手,呈托举状„„”这是勇救素不相识落水者的朱汉卿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记忆。朱汉卿以舍己救人的壮举弹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陈新荣老师说:“我是朱汉卿中学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尽管带这个孩子也就一年多时间,但他品学兼优,从不让我操心,到现在我都无法接受这个孩子已经离我们远去!”中学校长田金玉眼含热泪说:“朱汉卿在危难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在下水救人的一念间,完成了生命价值与人性光辉的升华,完成了社会道德的完美示范!”兵团农2师25团党委书记、政委尤益民这样评价:“他的行为带来了一股清风,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当代青年报效家乡、报效人民的崇高理想。” 朱汉卿牺牲后,四面八方的群众自发赶来为小汉卿送别。人们在吊唁簿上写道,“河中噩耗儿郎取义,虎渡呜咽英雄成仁”、“英勇救人壮举撼人间,博湖故里英名永流传”、“挺身而出英雄气概百年在,捐躯救人骄子义举万古存”。
222 纪长秋
2009年9月29日下午2时26分,纪长秋正在街上走,突听一声“有人抢劫”,猛然抬头一看,有一人正沿西朝阳路南胡同往西民主大街方向逃窜,后边紧紧跟着几个追赶的群众。原来是长春市邮政储蓄银行西朝阳路支行发生持枪抢劫案。歹徒事先将营业厅南侧窗户外的护栏锯断,案发时拉开锯断的护栏将玻璃打碎后从窗户进入营业室,持自制火药枪威逼两名营业员离开办公区,抢走办公桌上17万元营业款,从窗户逃离中心现场。纪长秋毫不犹豫,一下就加入到追赶队伍,奋不顾身地冲在了最前面。在云鹤胡同和西朝阳路南胡同交会处,气急败坏的歹徒眼见一直无法摆脱追赶,恶狠狠地回头向纪长秋等人扔出了两颗手榴弹似的自制爆炸物。“轰”的一声巨响,火光烟尘四射弥漫,随着一股巨大的气浪,附近住宅一楼几家住户的防盗窗被都炸变了形,玻璃也被炸碎。要继续追捕歹徒,必须冒着可能被炸伤的危险。就在追击的人们有些犹豫的时候,纪长秋舍生忘死,第一个从爆炸物旁勇敢地冲了过去,对歹徒紧追不舍。硝烟还未散去,疲于奔命的歹徒又扔下了第三颗爆炸物,但这都没有阻挡住纪长秋快速追近的步伐。歹徒逃至西民主大街与西中华路南胡同交汇处,劫持了一辆出租车,用火药枪威逼司机驾车逃跑。千钧一发之际,纪长秋最先追上来,拉开车门将歹徒按在座位上,并向司机大喊:“他是劫匪,别开车!”随即便和歹徒展开肉搏。搏斗中,穷凶极恶的歹徒开枪击中纪长秋面部,纪长秋中弹后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街路。在纪长秋的老同学们看来,纪长秋见义勇为的举动并不是偶然,他在上学时就有“小民警”之称。“他乐于助人,遇到那样的事,肯定不会袖手旁观,这是他的本性。”2008年夏天,纪长秋家南侧一家过桥米线店的煤气罐着火了,服务员和在场的顾客全吓跑了。纪长秋回家正好路过,他二话没说直接冲进饭店厨房,拎起正着火的煤气罐跑出门外,又冲进去用湿拖布盖住着火点,把火扑灭了。“要不是他,煤气罐爆炸恐怕整个楼都危险,后果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和纪长秋同住一楼的花玉英老人说。303 马虎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任何时候不能丢掉这个根本。”十几年来,就是凭借着这样一种踏实肯干、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念,来自安徽阜阳的马虎从首都建筑业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施工队长。重合同守信用,不折不扣。在马虎施工队,有一条铁的纪律,那就是谁触动了工程质量这条“高压线”,谁就将被立即清除出队。即使在工程款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也毫不含糊,坚决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道工序上偷工减料。在他的引领下,施工队以“讲信誉、打硬仗、科技含量高”著称京城建筑施工业,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奥运工程“鸟巢”、北京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等诸多大型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深受用工单位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好评。四川汶川地震后,他带领施工队冒着高温酷暑,克服施工、生活上种种困难,连续奋战70多个昼夜,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980套安置房的施工任务。马虎对工程保质保量,生活中也始终坚持“宁可自己饿着,也让别人吃饱”的原则。即使在工程款未支付的情况下,他也想办法按时100%支付农民工工资,多年来从未发生过拖欠工资的现象。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给建筑业市场带来的严峻挑战,他在施工队中提议“不裁员、不减薪”。同时通过与北京建工集团合作,在短期内高效地组织了境外劳务输出,不仅让现有农民工有了活干,还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增加了12%。这一年,施工队产值达1.4亿多元,人均工资收入达2万多元。利比亚出现局势动荡以后,他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迅速安全地将工人撤回国内,并妥善安排工人与家人团聚,在总包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垫资先给工人结清了工资并发放了安抚费,让工人们感到了祖国的温暖。马虎十几年坚守诚信受到了家乡人拥戴,他回报家乡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国家广电总局、阜阳市委市政府以他为主要原型拍摄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影片——《农民工》,生动展现了农民工创业的艰辛和对社会的贡献。
320 许淑清
中恒集团原是广西梧州市国资委持股的国有上市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负债累累,举步维艰。2006年许淑清注资5亿元受让中恒集团股份。她坚持恪守“诚信为本、顾客至上、回报社会、善待员工”经营理念,带领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使中恒集团快速走出低谷,发展成为包括中药制造、房地产开发、保健食品等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效益连年翻番。2010年中恒集团利润达到4亿元,上缴税收4.2亿元。多年的商海历练,让许淑清深深懂得:诚信是企业发展之本,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动力,只有讲诚信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为打造诚信企业,她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培养员工保护顾客权益意识,培养员工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理念,确保每一件产品的质量。公司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她建立严格的销售管理办法和售后服务规章,积极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保证了顾客利益。她严格履行合同,在供过于求时,也不让种植中草药的农民受损失,坚持按合同价格收购草药。许淑清始终认为依法纳税、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国家和社会诚信。4年时间上缴税收近7亿元。在她的倡导和支持下,公司把向社会捐赠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高度,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成立了“中恒博爱基金”,每年捐赠资金超过8000万元。2000年以来,她个人为公益事业捐资累计超过4千万元,中恒集团累计为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地震灾区、贫困地区捐资超过4亿元。许淑清对员工以诚相待,真心关爱,维护员工权益。中恒集团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率达到100%,每年花费3000多万元为员工购买保险,投入300多万元购置车辆方便员工上下班,为每个员工量身定制工作服。2009年,许淑清了解到一名困难员工无法支付患地中海贫血小孩手术费,倡议全集团员工捐款13多万元,为员工解了燃眉之急。全球金融危机时,中恒集团没有减薪、减员,还新招800多人。随着形势好转及效益提高,还给全体员工增资30%,使3000多名员工倍感温暖。
401 于进江
在18年的工作中,他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华山气象工作者“立高峰、测风云、比奉献、创一流”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韧执着,默默无闻,忘我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华山气象站成为全国气象部门的一面旗帜,他本人成为华山气象精神的优秀传承人,新时代华山气象人的杰出代表。华山气象站地处西峰绝壁之颠,海拔2065米,气象条件极其恶劣。山上吃不到新鲜蔬菜,常年喝的雨雪窖水,吃的用的全靠人工肩挑背扛;冬季温度低湿度大,被褥常年不干。冬季,为保证气象仪器正常工作,他经常冒着刺骨的寒风,爬上十几米高而且紧邻万丈深渊峭壁旁的风向杆,用冻僵的双手一点一点抠掉积冰。夏季雷雨天,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按时采集第一手气象资料。1994年7月的一个夜晚,临近午夜时分,突然下雷阵雨,电线接头处让雷击得噼里啪啦直冒火花。他冒着雷击的危险,拿扫帚扑灭电线上正在燃烧的火。当要发出气象电报时,发现用以传输气象资料的发报机被雷击坏了,他立即下山,在泥泞中连滑带跑,仅用三小时走完一般人白天要用六、七小时才能走完的山路;发完气象电报,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歇歇,派其他人上山去,可他说:“山上情况其他人不熟悉,我上去比较好些!”即刻拖着疲惫的身体,背上十几斤重的设备,一瘸一拐地向山上赶去。发报设备及时背到了山上,复杂、危险天气的各项气象数据也得以传送。到了晚上洗脚,他发现一只脚大拇指的鲜血和袜子已经凝固在了一起,只好连袜子一起泡在水里;当脱掉袜子时竟发现一个脚指甲彻底地连根掉了下来。鲜血模糊了于进江脚上的皮肉,湿润了在场干部职工的双眼。就这样,于进江一干就是18年,中间有14个春节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山上值班。他结婚时没顾上拍张结婚照,就匆匆返回山上值班。女儿10岁了,他没能回家给女儿过过一次生日。妻子操劳生病、年过七旬的老父亲患重病,他也因为工作需要没能回家看望一眼。他经常在山上一呆就是半年,头发长了就让别人帮忙剪一下,山上没有洗澡的地方就在自己宿舍简单擦洗一下,日用品没了就让挑夫帮忙捎一些。
411 王纯玉
王纯玉从技术员做起,到工程师、项目经理,再到公司总工程师、党委书记,先后参加过京
九、神朔等多条铁路的铺架施工。无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领导岗位,都能把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1994年,王纯玉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后来到工作艰苦、具有光荣历史的十九局四处铺架一公司任技术员。他刻苦钻研技术难题,先后对架桥机龙门架、铺轨机整体铺设道岔、宽枕板轨道、盆式橡胶支座同步安装、钢梁温度调节器铺设、短轨支承架等项目开展攻关,取得明显成效。他设计制作的分离式简易止软轮器获局青工五小成果一等奖,撰写的《改进龙门架吊装轨排功能,提高桥面轨铺高效率》被铁道部评为优秀QC成果。作为项目管理者,王纯玉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曾有过辉煌业绩的铺架一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度陷入低谷。在人们惊异的眼神中,他不断创造奇迹:他先后承揽工程任务7.2亿,完成上交款2000多万元,完成在建7亿元;铺架施工没发生一起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所有铁路的工程均被评为“全优工程”,株六铁路复线新花苗隧道轨道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所有在建项目运转良好,职工工资无拖欠。在号称“西南第一桥”的达成铁路涪江特大桥的施工中,为了检查桥梁架设质量,王纯玉冒着盛夏的酷暑,连续几天都是弯腰屈膝在两片梁的夹缝中行走,且每天一走就是十多个小时,一丝不苟,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从而确保了大桥创优。作为集团公司第一批进藏考察青藏铁路施工环境的成员,王纯玉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使命感,两入生命禁区,穿越五道梁、沱沱河、昆仑山、风火山及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行程上万公里,很好地完成预定的考察内容,为中铁十九局集团参加青藏铁路施工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任总工程师之后,王纯玉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公司44个工程点,指导帮助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26个,查出安全隐患47个,避免直接和间接损失达3000多万元。组织科技攻关,获省部优秀工法和科技进步奖20余项。任党委书记期间,王纯玉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深入开展了“凝聚力”和“提升党员素质”等工程。在他领导下,公司连年保持了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四好班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419 刘安容
30年前,刘安容的公公守护森林32年后去世,当村民们要上山伐林时,她毅然挑起了护林的重担。30元月薪、10万多公里护林里程,耗费了她30年的青春年华。许多人对“护林员”这个职业望而却步,刘安容用责任、用真情、用坚强、用行动,真情诠释了基层护林员不计回报、甘于奉献的精神。作为护林员,刘安容承担着阻止盗伐行为和预防山火等责任,巡山便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围800亩的国有林巡逻一遍,至少要走上10余公里的山路。山高路滑坡陡,并且森林里还常有野猪出没,30几岁的刘安容还有些害怕,为了给自己壮胆,她特地到铁匠铺打制了一把砍柴刀,带上了10多岁的大儿子一起巡山,于是“母子巡逻兵”便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1999年10月的一天,刘安容在巡山时发现,林中一棵松树被人盗伐,还剩下一节木材尚未运走。为了抓住这个盗伐者,刘安容和儿子在树林中足足守候了三天,直到将盗伐者当场擒获。“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好。”刘安容把护林当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与森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800亩的森林,哪个地方有棵啥子树,她一清二楚。30年来,刘安容看护的这片国有林未发生过一起火灾。每到应该预防山火的季节,刘安容都要挨家挨户义务给村民发放防火宣传资料,每年都要上山去,在行人较多的路边砍防火隔离带。刘安容常常是带一把镰刀、一个水壶、一包冷饭上山,连续四五天,用镰刀砍出宽6米、长1000米的防火隔离带。1993年10月,林木良种场组织伐木时,要处理边界纠纷,叫刘安容一起去协调。正在协调时,没有想到伐木工人伐木,一棵大树倒了下来,刘安容被一棵树枝横扫下了悬崖。人们在崖脚找到她时,她已经是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经诊断,7根肋骨骨折,两肩锁骨受伤。即便是这样,并没有影响她护林的热情。如今,刘安容快满60岁了,依然坚守在护林的工作岗位上。在护林的过程中,得罪人是难免的。一次,她的一个堂弟趁她不在,到林子里盗伐了一棵杂木。她回家后,硬是向林木良种场报案,对其进行了惩罚。一次,一位村民进山砍柴,被刘安容发现了。她及时进行了制止,并没收了村民的砍材工具。时间长了,常常遭来一些人的报复。村民和三亲六戚的不理解,丝毫没有动摇刘安容护好森林的决心。她说:“国家把这片林子交给我,我就要尽最大的责任把这片森林管好,相信大家今后会理解我。”
501 万香文
一位伟大的母亲,面对先天聋残、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不离弃、不放弃,经过多年辛苦付出,终于把儿子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培养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她还摸索出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法,在珠海开设了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帮助其他自闭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30年前,万香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春外贸外语学院,但因为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忍痛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进入四平一家工厂当了普通工人。她的工作要接触很多的化学辐射品。在那个年代,她丝毫也没有想到这种辐射会给她今后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危害。1985年,万香文初为人母,但她的喜悦很快被无情的现实击垮——儿子魏卓天生没有听觉。她背起儿子跑遍了长春、北京、上海的各大医院,医生告诉她,因为怀孕期间受了辐射,孩子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先天聋哑,孩子又患上了自闭症,总是不停地乱跑,经常走失。他的目光从不与妈妈对视,就像不认识自己的妈妈一样,晚上自己在一个角落睡觉,想吃就抢,发脾气就摔东西。没有一家幼儿园愿意接纳这样的孩子。看着儿子这么可怜,万香文毅然辞去工作,决定自己挑起培养教育孩子的重担,和儿子一起面对漫漫的人生长路。为了魏卓,20多年来,万香文卖过鸡蛋,养过小鸡,在街头摆过地摊,甚至背着儿子帮人家碾过米。为了训练魏卓学会发音,学会说话和写字,万香文千百万次用对口型的方式与儿子面对面练习。寒来暑往,奇迹出现了,魏卓居然慢慢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词汇,并且进步越来越快,他还学会用看口型方式理解别人的语言了。转眼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在万香文的努力争取和真情打动下,魏卓终于走进了一所正常孩子上学的小学课堂。为了帮助儿子学习,万香文又买来课本,学习孩子的全部课程。每天晚上孩子回到家,万香文不管自己白天多累,都要手把手地为孩子当起第二课堂的老师。寒来暑往,多少个疲惫的长夜就像无声的流水,从他们的灯下流过。魏卓终于在她的陪读之下上完了小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中学。2003年是万香文最为骄傲的日子,魏卓考上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并且绘画专业成绩位列第一名。之后的大学期间,魏卓更是因为成绩优异,连续3年获得了美国慈善协会的奖学金。2009年,万香文和大学毕业的儿子南下珠海,在一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用自己20多年来培养孩子的经验,悉心培育着一群与魏卓当年一样的孩子。
505 王冬梅
王冬梅是一个重恩情尽孝道的农村妇女。当家庭的负担、生活的不幸山一般向她压下来的时候,她没有退缩没有逃避。20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养父和高龄婆婆。她用大山般厚实的情怀向世人诠释一个个真爱的故事。王冬梅两岁的时候被收养,与养父、养母、爷爷、奶奶一家五口过着清贫却又充实的生活。天有不测风云。由于老人陆续生病没人照顾,冬梅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猪拾柴,然后和大人一起下地劳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冬梅听从父母的安排招了女婿。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了这个贫困艰难的家。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爷爷就去世了,奶奶的病情也日益加重,还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火。老人发脾气,王冬梅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这边说说、那边劝劝,逗得老人高兴了她也觉得很开心。每天,王冬梅都帮老人穿衣、洗脸、梳头,然后根据老人各自不同的口味和爱好,面条、稀饭、馒头、菜粥,一顿饭分几次做,隔三差五尽量换花样,让他们吃得高兴、吃得顺心。2004年,王冬梅的养父突然发病,睡在床上一病不起。奶奶和父亲都相继卧床不起,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作为养女,王冬梅凭着一颗赤诚敬重的孝心,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护理。王冬梅每天为父亲按摩,帮助卧床的奶奶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换洗,还经常把他们抱到院子里晒太阳。在王冬梅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卧床三年,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2006年,97岁的奶奶和78岁的养父毫无遗憾地相继故去了。可谁知,王冬梅的丈夫却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倒在床上。经过抢救,丈夫虽没有了生命危险,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还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务。家里的顶梁柱塌了,面对飞来横祸,王冬梅感到天旋地转,生活的重担又一次压在了她的肩上,她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她说:“作为一个人,要上对得起老天,下对得起良心,不能撇下70多岁的养母和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管。”她只有一个信念,好好活着,伺候老人,抚育孩子,尽孝尽责。这两年,王冬梅通过养牛、养鸡,还清了家里的债务,两个孩子也已初中毕业,学会了做饭和理发的手艺,可以养活自己了。王冬梅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现在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伺候母亲和丈夫身上,一有空闲,就和他们聊天,说说外面的事情,给他们宽心。
517 朱清章
2006年,一个沉睡了31年的老太太,在养子朱清章的精心照料下,居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演绎了一段爱的奇迹。1975年冬天,朱清章的母亲生火时不慎将省吃俭用的一千多块钱给烧掉了。气急攻心,突发脑溢血摔倒了。经过内蒙古医院救治半年后,命总算是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为了给母亲看病,朱清章欠下4000多块钱的外债,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父亲又因工伤患了外伤性振颤麻痹综合症,后来发展成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年轻的朱清章独自撑起了这个家。两位老人病倒没多久,朱清章从邻居那儿得知了自己被抱养的身世,但是他没有丢弃这对养育过自己的苦命夫妻。1977年,张凤英看上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的朱清章,走进了他的生活。常年床前伺候,朱清章成了半个医生。每天,他都要给母亲按摩,从腿部到头部,拍打、滚动、搓揉,一次至少半个小时。婚后,朱清章就和妻子一道承担起伺候两位病人的责任。洗衣按摩、帮老人擦洗身体都井井有条,勤快的张凤英把老人和家里都打理得干干净净,光屎尿布就准备了五六十块,朱家门前常年飘扬的布头成了邻居们眼中熟悉的风景。1997年,瘫痪在床14年的父亲去世了。两年后张凤英患胃癌也离开人世。朱清章似乎一下子垮了下来,但母亲还在,需要他的照料。他坚强地挺了过来。2004年,朱清章照例一大早来到母亲的床边,给她擦洗身体,念叨念叨这两天街坊里发生的新鲜事儿。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母亲竟然伸出手拉住了他,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块鸡蛋,示意要他吃进嘴里。母亲的手能动了,朱清章高兴地流下了泪水。2006年春节,朱清章在火炉上烧了一壶水便出去劈柴,十几分钟后,他再回到屋里吃惊地发现母亲竟然一只手拎着壶站在火炉边。31年的生命守候,31年的不离不弃,迎来了希望。如今,80多岁的老太太不仅能下地行走,还能自己生火、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着天伦之乐。
527 杜明祥
53年来,杜明祥坚守在瘫痪弟弟的病床前,不离不弃、精心呵护,用执着和爱心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1958年,杜明祥15岁的弟弟杜明堂患风湿性关节炎,因家境贫寒,贻误治疗而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那时,杜明祥刚结婚不久。父亲早逝,母亲年迈多病,杜明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弟弟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53年。53年来,杜明祥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伺候弟弟起居,给弟弟洗脸,换上干净衣服。杜明堂的一日三餐都由夫妇二人轮流喂着吃。为防止弟弟身上长褥疮,杜明祥每隔几天便给弟弟擦身、洗澡。特别是夏天,家里没有空调、电扇,杜明祥夫妇就轮流给弟弟擦汗、打扇子,不让弟弟长痱子、身上有异味。最为难的是弟弟大小便,每次都要由杜明祥抱着才能解决,有时一个晚上就要起来好几次。200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弟弟拉肚子,杜明祥一夜起来八九次,第二天就患重感冒病倒了。家人请来村医为杜明祥打针,一瓶液体还没输完,弟弟又要小便,杜明祥马上拔掉针头,咬着牙抱着弟弟上厕所。由于常年卧床,杜明堂情绪不稳、容易动怒,杜明祥总是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进行安慰和疏导。杜明祥早年爱赶集、爱听戏,后来为了照顾弟弟,哪都不去了。家距县城不到15公里,30多年来,他没去过一次。为了减缓病床上弟弟的痛苦,杜明祥处处留意、多方打听。听到谁家有经验,就赶紧过去看看、学学,听到哪里有好方法,就赶紧回家试试、用用。杜明堂感觉连累了哥嫂,多次萌生自杀的念头。杜明祥察觉后,流着眼泪鼓励弟弟:“我就是骑着三轮车拉着你出去要饭,也要伺候你一辈子。只要我能活一天,就会带着你活下去,你是我的亲兄弟啊!”几十年下来,在杜明祥夫妇的精心照料下,杜明堂虽然身体不好,却精神矍铄。在杜明祥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对叔叔也都非常孝顺。他们只要一有时间就来看望、伺候杜明堂,给叔叔买一些水果和营养品,就连孙子、孙女也积极地为杜明堂洗脸、洗手、送饭。
528 杜威
10年前,杜威的妈妈因为脑出血压迫脑干神经,导致全身瘫痪,丧失了自理能力,思想意识全无,近乎植物人。由于爸爸工作忙,7岁的杜威主动挑起了照顾母亲的担子。为了既照顾好妈妈,又不耽误学习,他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会了下胃管、插尿管、量血压、打针、按摩、营养配方等医学护理知识。每天早晨,他早早起床,先用导尿管帮妈妈小便,然后通过按摩帮助妈妈大便。之后就是给妈妈洗脸洗手漱口。等这些都做完后,再把爸爸买回的奶子、饼干、小米等熬成汤食,把胃管下下,用漏斗喂妈妈“吃”完早饭。杜威的学校离他家仅隔一堵墙,课外活动时,他不放心妈妈,总要回去看看,照料一遍,喂水、盖被子。中午,他同爸爸一起给妈妈熬肉粥,熬各种蔬菜合并的菜汤,用漏斗喂馒头、饼子等泡成的糊状主食。下午的课间时间,他也照例回去看妈妈,照例帮助她小便、喝水。晚上时间长,他不仅喂妈妈吃饭喝水,还给妈妈洗澡、捶背、做全身按摩,然后再完成家庭作业。一日三餐,他都是这样安排的进行的,时间长了,形成雷打不动的惯例。为了疗养好妈妈的病,杜威写了一本《妈妈日记》,总结和记录了妈妈吃什么饭香甜,吃什么饭身体好些,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大便,隔多长时间量血压,隔多长时间服药,每天分别服了哪些药,效果怎么样,有什么反应,以及妈妈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有什么预兆,需要提前应对和预防等等。有了《妈妈日记》,杜威照顾妈妈更周到了。在杜威的悉心照料下,妈妈卧床十年竟然没有长过一次褥疮。医生给妈妈配的各种药,服用后他都要认真记录、分析、对比。那种药效果一般,那种药效果明显,他都心中有数。时间长了,他成了妈妈最好的保健医生。杜威还买了不少诊治瘫痪病患者疾病的书籍,对症购买药品。同时加强对妈妈的康复训练。2010年,妈妈奇迹般的恢复了大脑思维,失去了近8年的记忆又回来了,用眼神和表情告诉人们她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冷了热了等等。有一侧肢体已能够轻微的活动,而且有明显痊愈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