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

时间:2019-05-13 08: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

第一篇:(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

一颗丹心写大爱

——记省道德模范、兴凯湖农

场十六站种植户孔德春

人间有大善,孝爱无小节。一个人用16年的坚守和微笑义务照顾孤残老人,用行动诠释道德力量、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新时期北大荒文化精神——“忠诚、坚守、忘我”的践行者,他就是兴凯湖农场第十六作业站一名普通的水稻种植户——孔德春。

孔德春,1955年出生,是一名当过兵的老共产党员。何巨山,1952年出生,1976年从辽宁支边来到兴凯湖农场,我与何巨山同在一个生产队工作。那时的何巨山个子高挑、性格开朗、帅气,和所有的青年人一样,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梦想和希望。几年后,经人介绍,何巨山谈起了恋爱,谁成想,热恋中的两人突然分手了,不堪打击的何巨山性格一下子就变了,沉默寡言,不吃也不喝,头发不剪、脸不洗。整天在生产队里瞎转悠,像个野人似的。不认识他的的人都管他叫“疯子”,家人得知何巨山突然成了这个样子,感到非常恐惧,不敢认这个儿子,并与他断绝了联系。周围的朋友也渐渐疏远了他,性格孤僻的何巨山成了生产队里最可怜的一个人。祸不单行,1998年1月,何巨山又因走失冻伤导致双腿截肢。住院期间,作业站先后安排4名同志去护理,但都没有超过3天就打了退堂鼓,不是忍受不了辛苦与埋汰,就是忍受不了何巨山的暴躁与折磨。情急之下,作业站领导找到心地善良的孔德春。开始,孔德春心中也有些顾虑,一是家里种地农活忙,二来妻子体弱多病需要照料,但他恐怕辜负了作业站领导的希望。孔德春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当天就去了医院,到了医院,情况并不是孔德春在家想象的那样,端屎、端尿、喂水、喂饭那么简单。没了双腿,瘫痪在病床上的何巨山,动不动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摔盆子、扔碗。孔德春给他洗脸,他夺过脸盆把水泼到了我的身上。孔德春问他,你怎么了?不管你说什么,何巨山就是不理孔德春。孔德春尝试着与何巨山交流,他面无表情。孔德春想,可能是截肢的痛苦,加之瘫痪在床,心里产生绝望的原因,孔德春一边劝何巨山,一边安慰说:“老何你放心,别看你没腿了,在这里我会好好照顾你,决不会让你再受苦了”。这时再给他何巨山水喂饭,就顺把多了,给何巨山擦洗起来,也不那么固执。孔德春在医院整整呆了两个月,从没离开老何半步,变着花样给老何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两个月后,何巨山伤口痊愈出院了,孔德春整个人也瘦了一圈。

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必要时回家换换衣服,孔德春没有离开何巨山身边。农忙时,本想好好收拾收拾家,准备农机具开始备耕生产,可是孔德春怎么也没想到,他回家还不到三天,作业站领导就找上门来,说何巨山这两天不吃不喝,谁劝他都不听,精神极度狂躁,希望孔德春能够继续照顾何巨山。他真的犹豫了,他太清楚这个任务的难度和份量。何巨山不仅是精神残疾,而且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的双重残疾人,不仅要管他的吃喝拉撒,还要兼顾他的病情、健康和安全,实在是太难了。更让他为难的是两个女儿和体弱多病的老伴能否接受,她们能否面对社会的种种非议和压力?孔德春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老伴儿特别爱干净,两个姑娘又正是花季少女,让她们与一个双重残疾人在一起生活,这可不是做一件、两件好事那么简单,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精神境界谈何容易。但面对作业站领导的重托与信任,孔德春没有拒绝,他一边照顾何巨山,一边耐心地做好老伴和孩子们的工作,一家人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

为了承诺,他放弃了对家人的呵护

为了方便照顾,作业站特意把何巨山安排在孔德春家的隔壁居住。由于何巨山睡觉没有规律,再加上患病烦躁,常常在深夜发出怪叫声,有时还敲打墙壁。孔德春夫妇时常在深夜里被惊醒,听着动静就得赶紧过去看看,两个女儿被吓得整宿睡不着觉,只好借住在亲戚家。

2007年,孔德春的妻子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感到头晕、眼睛发直,走路歪斜。孔德春顾不上回家换掉身上的脏衣服,找来亲戚安顿好老何,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孔德春妻子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告诉孔德春,孔德春妻子得的是脑瘤,需要马上手术,要不然有生命危险。昂贵的手术费,对孔德春来说,就像天文数字,急忙给连队领导打电话,领导帮助孔德春动拼西借,凑齐了手术费。孔德春妻子终于可以手术,孔德春刚要松一口气,家里亲戚打来电话说,老何一看送饭的人不是孔德春,一连两天不吃不喝。一边是命悬一线的老伴,一边是绝食的老何,孔德春真不知如何是好,左右为难,情急之下,把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从学校叫了回来,在妻子手术后的第二天,孔德春就将妻子撇在医院返回了作业站。看到孔德春带着茶蛋、鲜奶、香肠、糖块一大包东西回来后,何巨山高兴得像个孩子,每样好吃的他都尝个遍。此情此景,孔德春难过地流下眼泪,是为何巨山的天真快乐而流泪,还是为躺在病床上无人照顾的妻子流泪,他自己也说不清。

孔德春的老母亲今年已81岁高龄,患有严重的老年病。孔德春是家中的长子,父亲去世早,老人常说,长子为父,照顾老妈的责任理所应当由孔德春承担。但自从孔德春照顾了老何,对母亲的关照少了。年迈的母亲从没埋怨过孔德春,还对孔德春说,人活着要做善事,做善事就是积德。现在患有老年病的母亲生活在孔德春二弟家,头脑有些糊涂,很少想起孔德春。可是孔德春的弟弟、妹妹听说孔德春照顾的是一个非亲非故、并患有精神病的残疾人,非常生气。一回到家,就说孔德春:“哥哥你到底图个啥?妈妈是生你养你的人,你不知道谁远谁近”?孔德春对弟弟、妹妹说:“母亲年岁大了,身体不好,我虽然不在身边,母亲跟前有你们,老何就我这么一个人,我不去管他,谁去管他,他太可怜了。我既然答应了领导,我就不能半途而废。说实在的,谁不想,做一个好儿子,好哥哥。”16年里,孔德春从来没和母亲、兄弟姐妹们吃过一次团圆饭,就连母亲病重他也是回去待两三天就匆忙返回,他的心里放不下何巨山。

2008年7月的一天,孔德春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病重的母亲很想念他,经常念叨他的名子。作为长子又常年不在母亲身边,孔德春何尝不思念母亲。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妻子一定要好好照顾何巨山。当孔德春赶到牡丹江市见到病重卧床的母亲时,他感慨万千,抱着母亲难过地哭了。两天里,孔德春日夜守在母亲的身旁,端屎倒尿、喂饭揉背,稍一有空他就给妻子打电话询问何巨山的情况,他的心里放不下啊!通情达理的母亲看在眼里,就这样第三天一大早,孔德春含泪告别病重的母亲,急忙赶回作业站。

2009年秋,第十六作业站搬迁至场部,由于住房紧张,何巨山被安排在距离场部1.5公里以外的工程队住区居住。无论严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孔德春每天坚持3次送饭,冬天路滑经常摔跤,送饭用的保温桶不知摔坏了多少个,1.5公里路程,一年累计下来往返行程1600多公里。16年来,孔德春克服重重困难,从没让何巨山少吃过一顿饭。2010年初春,孔德春患上重感冒,高烧39.2摄氏度不退,但他仍然坚持给何巨山送汤送饭、劈柴生火,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妻子心疼他,一边掉眼泪一边生气地说:“你都60岁了,年龄一年比一年大,总这么折腾能受得了吗,要不和领导说说,何巨山咱不伺候了?”孔德春笑呵呵地说:“你不要一生气啥话都说,当初你不也承诺要和我一起照顾老何吗?”妻子点了点头,什么也不说了。

为了给何巨山送饭,孔德春还差点丢了性命。那是201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孔德春在给老何送饭的路上,被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撞倒在马路沟里,好一会儿孔德春才从沟里爬上来,送饭用的保温桶已摔得七零八碎。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当时也吓懵了,见孔德春艰难地站起来,急忙上前搀扶,并坚持送他去医院检查。因担心何巨山吃不上晚饭,孔德春故做轻松地对小伙子说:“以后骑车一定要注意,我无大碍,你走吧。”说完,他忍着疼痛急忙又赶回家中为何巨山重新准备晚饭。

为了承诺,他失去了晚年的天伦之乐

孔德春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哈尔滨市,分别在哈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孩子看孔德春老俩口年纪大了,不想让父母再受累,在哈市给父母租下房子,让父母与他们一起生活,也好相互有个照应。孔德春和老伴反复考虑,如果孔德春和妻子一走,何巨山怎么办?如果瞥下何巨山,他的后半生将怎么过,何巨山还会有现在这样的精神状态吗?毕竟与何巨山有了深厚的感情,孔德春总感觉自己心里也会不安的,当初的承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想到这些,孔德春和老伴决定不走了,还是留下来。当孔德春把想法告诉孩子时,孩子也非常尊重父母的意见。不久小女儿在伊春举行婚礼,并特邀孔德春和妻子二老参加。那时正赶上大忙季节,一是地里活多,二是还要照顾何巨山,真是没空,热闹的婚礼上有鲜花、有满座亲朋好友,却没有最亲的人送去的祝福。小女儿感到非常失落。过后,一提起这件事,小女儿就委屈。2012年4月,已怀孕6个月的小女儿因意外需要做引产手术,由于丈夫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她,她很想让父母来哈市照顾自已。懂事的女儿几次拿起电话却又放下,她明白父母心疼女儿,可他们又不能撇下何巨山不管。为了不让父母为难,她只好瞒着父母,自已硬挺了下来。现在女儿一提起这件事,总是眼噙委曲的泪水。

作为女儿,考虑到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在家又很劳累,她们很想把父母接到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她们背着父母在哈尔滨市租好了房子,多次打电话做他们的工作,可孔德春总是说:“我和你妈这么多年一直伺候何巨山,如果我们离开了,谁来管他?”后来,小女儿只好劝说丈夫一起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了父母身边。

孔德春有一个在某市当副市长的战友,多次战友聚会都不见孔德春参加,他从别的战友那里找到了孔德春的联系方式,当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深受感动,多次打电话,提出把孔德春接到市里居住,可是孔德春心里放不下何巨山,还是谢绝了战友的好意。战友们都很佩服孔德春,说孔德春是好样的,不愧一名军人。

孔德春放弃了进城、调转等机会,因为照顾老何,他家一直种植50亩水田,大伙都知道孔德春论种地可是把好手,种上200亩地不成问题,如果多种地可以多收入不少,也可以更好地改变家庭生活条件,其他作业站领导知道孔德春种地肯吃苦,又肯干,想多分给孔德春点地,可是都苦于离家远,不方便照顾老何,被孔德春婉言拒绝了。种地10年来,孔德春没有一件像样的农机具,为减少费用,50亩地从不雇人,全靠人工干,长年劳累,导致积劳成疾。和老孔一起种地的农户有的已发了家,购买了高档住房和家电,开上了小汽车,可老孔这16年来至少少收入50多万元。

为了承诺,他坚守了16个年头

在照顾何巨山的日子里,孔德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理发、洗澡、剪指甲、晒太阳,照顾得无微不至。何巨山患有精神疾病,脾气古怪,孔德春还要不断地安抚他的情绪,所有的事情都顺着他。由于何巨山长年卧床不能运动,营养严重不良,导致牙齿过早脱落,为了给他增加营养,鸡蛋、面条、豆腐、蔬菜等成了孔德春家的必备品。对一个长年卧床、不能运动的病人来说,大便干燥是常事,每次何巨山患病,孔德春从来不用药物调理,一来怕刺激肠胃,二来病人排便无法控制,这些年来他都是采用涂油、手抠的方法帮助何巨山排便,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手套不计其数。为了照顾何巨山,孔德春不仅学会了洗衣、做饭,就连拖地、收拾房间也很在行。在孔德春的精心照料下,16年间,截肢瘫痪在床的何巨山没得过一次褥疮、没出现过任何并发症。医院的一位副院长说,这在医学护理上也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些年来,面对家人,孔德春心中也有很多无奈,他常说自己有愧于家人。

孔德春义务照顾残疾病人何巨山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邻居因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丈夫一度失去了照顾妻子的信心,多次想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是孔德春的善举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又重新将患病的妻子接回来,与她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孔德春还有一个远方亲戚,家中兄弟较多,他们在赡养老人的事情上多次出现分歧。一次,亲属到孔德春家串门,亲眼目睹了孔德春日复一日精心照料何巨山的情景,这位亲属百感交集地说:“大哥,你对一个非亲非故的人都能做到这份儿上,我们对自已的父母还多有嫌弃,太不应该了„„”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何巨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孔德春的善举得到了农场党委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与理解。为了方便照顾,去年秋天,农场在离他家较近的兴和小区装修了一间居室,特意安排何巨山居住。农场党政领导多次到家中看望孔德春,农场工会、民政局、共青团、青联会等组织和部门经常带着慰问品去看望老何。春季插秧和秋收季节,大伙还主动到孔德春家帮我挑苗,插秧、割水稻。尤其是孔德春所在的作业站和小区领导,多次帮助孔德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还经常关心和鼓励孔德春。领导的关心和鼓励,增强了孔德春坚守承诺的决心。16年里,他用真心和奉献照顾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残老人的感人事迹,受到全场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2012年,孔德春被评为兴凯湖农场首届“道德模范”;今年6月,被评为总局“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今年10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正可谓:人间大爱,善行无疆。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二篇:(兴凯湖农场孔德春事迹)一颗“良心”写大爱

一颗“良心”写大爱

--记兴凯湖农场义务照顾孤残者16年的共产党--孔德春

位于祖国边陲的兴凯湖农场,有这一个“康金环”式的人物,他义务照顾孤残老人15年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反响。他的名字叫孔德春。

孔德春,1955年出生,是一个当过兵的老共产党员,目前在农场第十七作业站种植水稻。何巨山,1952年出生,是来自辽宁的一名支边青年,早年因受刺激不幸患上精神疾病,1998年1月又因走失而被冻伤导致双腿截肢。同年春天,连队党支部书记找到孔德春,希望由他照顾孤残老人何巨山。当时,看到瘫痪在床的老何,面对组织的重托,孔德春义无反顾的接下了这个重任。

在照顾老何的日子里,孔德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老何理发、洗澡、剪指甲,平日里抱他出去晒晒太阳照顾的无微不至,老何患有精神疾脾气古怪,孔德春除了关照他的吃喝拉撒、衣物换洗之外,还要不断地安抚他的情绪,一切事情都顺着他,老何由于长年卧床,不运动,营养严重不良,导致牙齿过早脱落,为了给他补营养他家的鸡蛋、面条、豆腐、细叶蔬菜等成了必备品。

2007年,孔德春的妻子得了脑瘤住进了医院。为了陪护妻子,只好委托他人照顾老何。看到送饭的人不是孔德春他就拒绝吃饭,那段时间老孔 左右为难,这边妻子住院,那边又拒绝吃饭,在和爱人商量后,手术后的第二天就返回了农场。

2009年秋天,第十七作业站搬迁至场部,老何被安排距离场部近3里路的工程队居住。孔德春每天坚持送饭,冬天路滑经常摔跤,送饭用的保温桶不知摔坏了多少个。多年来,为了照顾好老何,孔德春放弃了进城、调转等机会,他家一直种植50亩水田,大伙都知道孔德春论种地可是把好手,一些生产队领导找到他要求他到本队多种些地,也好改变一下生活状况,可为了照顾老何他多次婉言谢绝。“好好地对待他,让他舒服一些,咱辛苦点没啥。”孔德春的眼里闪着光亮。

孔德春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就定居在哈尔滨,姐俩还开了一个电脑公司,效益也很可观,做为女儿,考虑到母亲身体有病,父亲在家也很劳累,多次想把两老接到城里,并租好了房子,可每次劝说父母,父亲总是说:“人呀要讲诚信,做事得凭良心,我们进城了,老何谁来管。”后来大女儿只好和丈夫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了父母身边。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老何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孔德春的善举得到了农场党委及各级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去年秋天为了便于孔德春照顾老何,农场在离他家较近的兴和小区,装修了一个居室安排老何居住,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更加增强了孔德春坚守承诺的决心。正可谓:人间大爱,善行无疆,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三篇:丹心育桃李 大爱铸师魂--优秀班主任事迹

一片丹心育桃李

满怀大爱铸师魂

——****小学优秀班主任****老师事迹

“我以我心铸师魂”是她初为人师时的一句誓言,虽不是豪言壮语,却诠释着她对教育事业无悔的选择。一颗爱心,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不辍,这是她工作十二年的真实写照。从教至今,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班主任结缘。班级里,她为学生播赏识之光,搭才能之台;洒竞争之水,激上进之源,施自信之肥,扬奋斗之帆,用自己博大的爱、真挚的情、宽容的心,敲开那一扇扇等待开启的门,让师爱无处不在。

一份平凡的工作,一个普通的教师,一颗博爱的心灵,一缕期待的目光,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抹灿烂的笑容,一段美好的心路。这就是她,岗列街道****小学****老师,用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和辛勤的汗水书写着最美丽的教育人生。

以慈爱触动心灵,誓让桃李遍芬芳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盛于母爱。它是放射着人性光芒的理性的爱。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理性的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

****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关爱,在她所教的

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渗透到每个家庭之中。永远难忘刚刚踏上讲台的那一年,她在埠场镇的一个山村小学里任教。有一天上午,她的一位学生跟着姐姐一起来到了她的办公室,低着头,小声的说:“老师,从明天起,我不能再来上学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满是疑问,在她的再三追问下,她才知道,原来,这名学生的母亲早几年前就查出得了脑癌,为了治疗,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了,变卖了一切能卖的东西了。两个懂事的孩子,不忍看到年迈的父亲独自承受家中的经济重担,便想到了辍学外出打工,帮补家计。“再苦不能苦孩子呀!决不能让孩子失学!”一个毅然的决定在她心中萌生了。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她马上赶到了孩子的家中,向孩子的父母承诺:从今以后,孩子的学费和日常开支,她会全部承担,一直到孩子初中毕业。孩子的父母满怀感激,泣不成声。

转眼间,十一年过去了,如今的孩子长大成人了,而且凭着自己的努力,已经在广州这个大城市中扎根立足了。还有什么比看到桃李遍芬芳更让人欣慰与欢喜呢!

以博爱感动心田,誓化细雨润桃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一个人就等于塑造一个人”,在她的心中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都有表现的欲望,也都有2

领导的才能,她始终坚信,用博爱能让每个学生都踩上成功的红地毯。

在学生管理方面,她特别注重对后进生的关心和帮助,发掘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和发展。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负担,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同时,她还不时地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她班上有一位名叫廖廷立的同学,父母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进校时较为懒散,经常走神,整天上课不安宁,不守纪律。无论老师还是班干部指出他的缺点都不在乎,反正躺在泥里不怕水,谁都拿他没办法。谭老师通过与他的父母交流,了解了他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并取得他父母的配合,找尽理由和他套近乎、交朋友,找到他的闪光点,帮助他克服懒散的习惯,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廖廷立终于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学期末获得了班级学习进步奖,而且,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几位调皮同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父母十分高兴,连连向****老师表示感谢。

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辛劳,但当你用爱心灌注幼苗,让爱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开花的时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以挚爱律动心声,誓付青春铸师魂

负有教育教学重任的班主任,要把一个班级领好,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做到忠于职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作为班主任,****老师从来不曾旷过一天工,每天的早操与同学们一起出操喊口号;每周值日大扫除,自己也作为班级一员参与劳动;在学习上,要求学生准备纠错本,自己也准备一个大的纠错本;要求学生答题认真规范,由此每节课都要求自己板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一目了然,由此形成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己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有力影响,使学生感觉师生平等。正是由于这种“忠于职守,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在学生面前既不严苛,又不放诞,从而让师生成为真正的朋友。

在学校同事的眼中,****老师是个“工作狂”,是个永远不知疲倦的“陀螺”,每天看到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她身体力行,积极带领全校教师投身于课改的浪潮中,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先后开展《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做有爱的班主任》等专题讲座,积极指导新上岗老师备课上课,辅助青年教师,和他们一起探讨教法、释疑解难,定期互相听课评课,热心指导他们开展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一直灌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参加工作十二年来,担任了五年班主任工作,披星戴月,一路走来,****老师始终以热诚、踏实、细致的作风要求自己,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用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了陈远桃、刘秋月等区、镇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少先队员;培养了沙紫晴、张懿琳等九十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辅导过获得全国英语竞赛奖励的黎幸芳、刘子华等十名学生;所教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凝聚力强,成绩优;转化了廖廷立、莫纯浪等几十名后进生。后进生转化率为100%,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学生犯罪率为零。因而,她所担任的班级多年被评为学校“先进集体”和“文明班”, 2004年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07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愿此身许孺子”,十二年的风雨兼程,她始终痴心不改,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理想,无怨无悔,用大爱育满园桃李,用坚韧塑铿锵师魂,谱写出一名人民教师永不休止的奋斗诗篇。

第四篇:一颗丹心为-教育三尺讲台写青春---教师“七一”演讲稿

一颗丹心为-教育三尺讲台写青春---教师“七一”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评委、各条兄弟战线的朋友们,上午好!您不用费神,单看我手中这一支粉笔,您大概己经猜出我的职业了吧!不错,我是来自教育战线——柳林中学的一名代表,我叫蔡明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颗丹心为教育,三尺讲台写青春。斗转星移,弹指间我己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了,我也目睹了柳林的巨大变化与发展变迁,我看到了柳林人民从土墙屋到楼房的搬迁,我亲历了公路从土路到柏油路的过度,我也感受到了人们从徒步到自行车,到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更换,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几年,柳林人民的生活确实大大提高了,这是党委政府带领柳林人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大兴烟业、药材,另一方面鼓励剩余劳动人员外出务工,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果,现在县委政府又提出“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的口号,而我们柳林更是全县的烟业大乡,还听说龙背湾电站开工在即,日后我们脚下的这一方热土将会成为一片汪洋大海,呈现一派高峡平湖的美景,柳林人民的生活又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千载难逢的契机,我做为一名教师,一个土生土长的柳林人,又该为柳林的发展富强做些什么呢? 我不由想起了读师范时我写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敬爱的班主任,您好,我现在己是一名师范的学生了,虽然您不再教我了,可您对我的影响会终其一生,正是您用慈母般的关爱让我一个穷苦的孩子度过了求学的黄金时代,正是您用渊博的知识开启了我蒙昧的人生,也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正是您的影响,中学毕业时,我毫不犹豫的在第一志愿上写下了竹山师范,我选择了教师,我只想做一名象您这样的教师,我要象您一样,回到山里,拿鞭执教,去关心和呵护下一代人的成长,这是我一生的夙愿。现在我己教了八年的书了,眼看和我们一起读书的同学都混得像模象样,有钱有房,而我们一家三口至今还住在单身宿舍里,我心中也翻腾过:当初我才是班上的第一啊。。可一想到我的老师,一想到我的学生,我也就释然了,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意味着清贫和奉献,我们所有的苦辣甜酸不是您所能体会的,这不,前几天我还收到一个学生的来信,这是我进初中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当初他可是我们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为此,我可没少给他苦头吃,他学习成绩一般,但品质不错,初中毕业没考起,如今在外打工,听说还混的不错,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敬爱的蔡老师,您好,毕业几年了,我很久没有给你写信,是觉得当初自己没有好好的学习,对不起您,如今我们这一政学生都己成年了,听说,曹祖亮己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陈敬先己开起了自己的小四轮,在家乡跑运输,胡奎在外地当兵,因为表现好,己被转为志愿兵了,而黄艳当初我们班上那个最小的女生,听说己成为烤烟能手,一年能创收几千元呢,而我虽然比他们差一点,但是我在这里打工边学技术,如今也想着要回家乡创业呢,老师,这一批您头疼的学生都长大成人了,我们知道,您可没少操心,您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更教给了我们怎样做人,正是您的言传身教,您苦口婆心的谆谆告诫,才让我们这批调皮捣蛋鬼成长为一个也为社会做点贡献的人,您总该放心了吧!到底是老师的学生,他才明白老师的心思,只有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那才是做老师的最大幸福和自豪。是啊,老师的学生为人师表了,而学生的学生业己进入家乡创业生力军的行列,而一批批扎根柳林教育的掘路人,正用自己的执着固守着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您知道,我们没有为家乡的建设发展献计献言,出谋划策;您也知道,我们没有直接进行烟业生产,服务于农业;您还知道,我们更没有置业办厂,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可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安贫乐道,在为高一级学府输送大量人材的同时,也结合本乡实际,讲授烤烟药材技术,为农村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劳动者,我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想,这是我们该做的,也是我们能做的,更是我们能做好的。今天是党的生日,我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将接受组织对我的考验,我在此的陈词,不仅代表我——一个积极追求进取的青年人向党最诚恳的表白,更代表了奋斗在柳林教育战线同仁们的共同心声,为了柳林的发展富强,我们会: 乐于奉献,于三尺讲台写出青春无价,甘为人梯,用一支粉笔换来桃李满园。

第五篇:一颗丹心奉教育,年过古稀独爱花——廖白云教师先进事迹

一颗丹心奉教育,年过古稀独爱花

——廖白云教师先进事迹

城口县河鱼乡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廖白云

人物:廖白云,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城口县河鱼乡中心小学退休教师,194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1960年7月毕业于万县师范学校,同年9月,分配到城口支援山区教育,先后任教于:复兴小学、畜牧村小学、大店村小学、五七中学、河鱼乡中心小学,担任过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

巍峨巴山四面立,悬崖峭壁四处生,穷山恶水令人怯,几多英雄望止步。城口县位于陕、川、渝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区,上世纪60年代,这里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经济滞后,他从万县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他带着一颗支援山区教育的丹心,毅然地选择了城口那片穷山恶水,成为那个年代支援城口教育的一员。

五十七个春夏秋冬,他含辛茹苦、默默奉献,始终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虽然无情的岁月染白了那头少年发,几十年如一日,但他始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城口的山区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山里那群朴实善良的人民,也得到了党政的认可,曾先后多次被授予城口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五好退休教师等光荣称号。

他似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三尺讲台成就他平凡但不失光彩的一生。他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的他年近八旬,本该颐养天年,但他却坚持每天为学校护理花草,给全校师生营造舒适、美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发挥着自己那仅有的那一点光和热。

一、独在他乡为异客,一颗丹心奉教育

1960年7月,他毕业于万县师范学校,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怀揣一颗无私奉献的丹心,毅然地选择了背井离乡,来到了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城口。从此,他和大巴山深处的这片穷山恶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用自己的一生去谱写那桃李满天下的育人梦,为大巴山深处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名他乡异客,落叶归根的情结也曾让他徘徊、对父母亲人的思念也曾让他迷茫、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曾让他动摇,但是每当他看到山里那群同样需要用知识去改变命运的孩子,他选择了坚守,因为他不忍心放弃山里这群求知若渴的孩子。这一待就是一辈子,如今的他已年过古稀,但如果有人问他:“对于当初选择背井离乡到城口支援山区教育,后悔吗?”他总会坚定的表示无怨无悔,甚至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喜悦与幸福,因为他已然把城口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已经深深爱上这片穷山恶水,已然在此落地生根……

二、险象环生把命搏,兢兢业业修校舍

1961年9月,他来到了城口县河鱼乡畜牧村的鱼肚河小学,这里四面高山、交通闭塞,悬崖峭壁上的栈道、湍急河水上的木棒就是通向外界的生命线。当时的鱼肚河小学没有校舍,一间破庙就是师生教学唯一场所,破旧木板就是课桌、废旧砖头就是凳子……这一切的艰难险阻并没有让当时那位少年胆怯,反而更加坚定了他那颗支援山区教育的心。

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差点让他客死他乡,为了及时到乡里汇报教育工作,他冒着狂风暴雨,穿梭于崎岖的山路与湍急的河流之上,在二道桥过河时,因踩到木条上青苔掉下了湍急的河里瞬间被洪水冲走,可能老天也不忍心夺取他年轻的生命,他幸运的被冲到了一块大石上躲过一劫。为了改善师生的教学环境,时任河鱼乡中心小学校长的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新的教学楼、教师宿舍、厕所,为了给党和国家的减少经济负担,他亲力亲为,搬砖、烧瓦、粉刷……在一次粉刷墙壁时,不幸从六米多高的楼梯上跌下,导致下颚受伤、左手腕错位骨折、脊椎变形。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加上带伤上课,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留下了终生的伤痛与残疾。

三、积劳成疾不颐养,化作春泥更护花

1992年4月,因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他病倒了。经医院检查,他患上了严重的支气管炎、肺气肿,病情不断恶化,导致视力下降、四肢无力、行走不便,但他依然坚持上课,在家人与学校领导的说服下,才同意申请病休,吃药疗养。虽然退休养病,但他却依然时刻不忘学校工作,通过几年的药物疗养,病情逐渐好转,他积极的协助学校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主动承担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如今,他已年近八旬,本该颐养天年、安享晚年的他,又寄情于校园里的花草,变身成为一名养花草、护花草的园丁,给河鱼乡中心小学的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学生们下课时,总会围着一位老人好奇的说道:“廖爷爷,这是什么花?为什么这么艳丽?为什么这么香……”而他似乎也很喜欢这个称呼,总是慈祥悦目、和颜悦色的给这群好奇的孩子耐心讲解……

有人问他:“你这个年龄该颐养天年了,打打麻将、下下象棋多好,为什么还要每天去护理这些花草,把自己弄得这么累?”他每次总是笑而不语,但从他满面的笑容,我们看到的是不尽的满足、快乐、无私、奉献……

他在大巴山深处,五十年如一日,为让这群大巴山深处的这群孩子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晚年,钟情寄志于校园花草,用自己“化作春泥”的信念给全校师生营造了舒适美丽的校园。在城口这片山区教育的块热土上,廖白云老师背井离乡,在这里奉献了花样的年华、奉献了辛勤的汗水、也奉献了宝贵的健康……用一生的付出,为这群大巴山里的孩子托起了明天美丽的太阳。

下载(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德春报社事迹)一颗丹心写大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习杨春菊事迹心得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习杨春菊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泥井小学 刘淑梅 2015年4月14日,邢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学习了杨春菊老师的先进事迹。杨春菊是秦皇岛市海港区建设路小学一年......

    用 爱 书 写 人 生(杨进刚事迹)

    用 爱 书 写 人 生 ——记平远镇回龙村杨进刚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杨进刚,男,1968年月10月生,壮族,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回龙村民委回龙三组村民。 10余年来,杨进刚用宽厚的爱......

    小家有大爱,疫去春会来——XX最美家庭抗疫事迹

    小家有大爱,疫去春会来——XX最美家庭抗疫事迹正值元宵佳节之际,无数个家庭本应该是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节日氛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打破了“年”的欢乐与祥和,打乱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