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种设备使用工作程序
版本:A 编号: TZ/GZ-02-2010
特种设备使用工作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分发号:
2010-01-0发布 2010-01-10实施
XXXXXXXX公司 发布
目 录
1、特种设备开工告知申报工作程序…………………………… 02
2、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申报工作程序…………………………… 03
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工作程序…………………………… 03
4、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程序……………………………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申报工作程序…………………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配合工作程序………………………
7、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程序……………………………
8、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程序…………………………………
9、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自查处理工作程序………………………
10、特种设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程序………………………
05 06 07 08 09 10 11
特种设备开工告知申报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聘请承担特种设备施工的企业或由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统一申报。
二、申报范围
在本单位实施安装、改造、维修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
三、申报应提交的材料: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一式四份);
(2)产品制造质量监检证书、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3)进口锅炉压力容器产品有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核盖章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
(4)实施安装、改造、维修的特种设备施工单位许可证书原件;(5)实施安装、改造、维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原件;(6)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施工方案;(7)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合同;(8)电梯制造企业出具的安装授权委托书。
四、申报方式
实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或本单位向负责办理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提出申请。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申报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聘请承担特种设备施工的企业或由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统一申报。
二、申报范围
在本单位实施安装、改造、维修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三、申报应提交的材料: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核准的《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一份;(2)产品制造质量监检证书、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3)进口锅炉压力容器产品有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核盖章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
(4)实施安装、改造、维修的特种设备施工单位许可证书原件;(5)实施安装、改造、维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原件;(6)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施工方案;(7)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合同;(8)电梯制造企业出具的安装授权委托书。
四、办理程序
实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或本单位向负责办理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申请。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统一申报。
二、申报范围
本单位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
三、申报应提交的材料:
1、新增登记应提交以下资料:
(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表》和《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2)、检验机构出具的安装质量监督检验报告和安装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2、变更登记应提交以下材料:
过户或停用一年以上的,在30天内持《特种设备变更登记申报表》和以下有关资料到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1)、过户:携带《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和检验报告,到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过户手续。办理结束后将全部资料移交接受单位;(2)、停用和重新启用:拟停用一年以上的,本单位应封存设备,30日内向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停用手续。重新启用时需持定期检验合格报告向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启用手续。
四、办理程序
本单位向负责办理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提出申请。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统一申报。
二、申报范围
本单位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
三、申报应提交的材料:
1、按期申报定期检验应提交如下资料:
(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或《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2)特种设备竣工验收资料;
(3)上一个周期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4)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合同;(5)《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表》。
2、延期申报定期检验还应提交如下资料:
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核准的《特种设备延期检验申报表》
四、办理程序
本单位向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机构提出申请。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申报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统一申报。
二、申报范围
在本单位从事电梯、起重机械操作,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作业,特种设备结构焊,锅炉司炉作业,压力容器操作,锅炉水处理,气瓶充装的人员及其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
三、申报条件
1、办理对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年满18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含初中)或同等学历,身体健康,没有影响特种设备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2)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其它特殊要求的从其规定;
2、申请人需填写并提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申请表》;
3、关于换证、复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资格证有效期满后拟继续从事相关工作的,应在有效期截止日期三个月前提出复证申请;
4、有关表格可以到负责办理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机构领取。
五、办理程序
本单位向负责办理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机构提出申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配合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二、配合范围
(1)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特种设备现场安全检查、行政执法、事故处理以及检验检测工作;
(2)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定评审机构和培训考核机构,经相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后实施的检定评审和培训考核工作。
三、配合程序
(1)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向所在县、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固定联系电话、联系人和详细地址;(2)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接到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察检验通知后及时向安全管理负责人汇报并做好接待准备工作;(3)现场监察检验时,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全程陪同并做好执法人员依法要求实施的工作;
(4)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实施的综合检查,本单位法人代表或安全管理负责人应陪同配合;
(5)本单位所有人员应按照各自岗位职责做好有关配合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阻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安全监察检验工作;
(6)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察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严格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并上报验收。
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二、维保范围
本单位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
三、维保程序
(1)本单位在设备投入使用后,聘请取得资质的特种设备维保单位负责本单位相应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签订《维护保养合同》;
(2)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并统一协调安排维护保养单位进场实施;
(3)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应由本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的维护保养由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作业人员实施;
(4)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在组织实施维护保养过程中如实填写《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表》并存档;
(5)对维护保养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立即解决,如不能现场解决的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6)对经维护保养后发现不再具备使用条件的特种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二、维保范围
本单位使用的,依据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属于重点监控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
三、重点监控程序
(1)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将所有在用特种设备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定分类,对属于重点监控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建立台帐,并填写《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台帐》;
(2)本单位制定《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制度》并颁布实施;(3)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每周组织对纳入重点监控的特种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集中事故隐患排查,每半年组织一次突发事故应急及预案演练;
(4)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交接班时应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作业,并做好日常运行情况记录;(5)在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现场,设置监控装置,实时记录设备的现场运行情况,为出现问题后的调查处理提供依据。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自查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二、自查范围
本单位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及其作业人员。
三、自查程序
(1)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年初制定详细的年度自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2)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在组织实施隐患自查过程中填写《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自查表》并建立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自查台帐;(3)自查的内容包括设备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任何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本单位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4)自查的主体是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所有作业人员;(5)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立即解决,如不能现场解决的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6)对经自查后发现不再具备使用条件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报本单位法人代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应该报废的必须立即报废;
(7)对自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定期上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特种设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程序
一、承办机构
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二、工作范围
本单位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发生的事故。
三、处理程序
(1)本单位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立即上报单位负责人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工作;
(2)本单位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如实填写《特种设备突发事故上报表》,30分钟内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事故发生后,本单位法人代表、安全管理负责人以及所有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处理应急救援工作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4)事故发生后,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收集并保存好事故设备相关资料;
(5)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抵达事故现场后,本单位应全力做好事故调查处理的配合工作,提供事故调查处理办公场所和事故信息;(6)接受事故处理结果并积极组织整改落实,对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7)做好其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第二篇: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程序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程序
一、县级安全监察机构在“两会”、“黄金周”期间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有事故隐患的,应当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督促其及时整改,以保让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检验检测机构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时,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在采取必要措施的同时,及时将检验事故或整改意见书报送市、县级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使用单位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
三、县级安全监察机构在对特种设备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在采取必要措施的同时,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使用单位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
四、对于整改期限届满而拒不整改或不具备整改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县级安全监察机构要汇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封停事故隐患设备。
第三篇: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程序(试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公布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
(质检锅函[2003]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程序(试行)》,现予以公布。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我局联系。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程序(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批的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许可。
二、程序图(略)
三、具体程序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包括申请、受理、型式试验、鉴定评审、颁发许可证等环节,具体如下:
(一)提出申请
需要取得许可的申请单位应当具备基本条件后,填写相应的申请书,提交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监察机构)。
(二)省级安全监察机构签署意见
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后,将申请书及其相关资料,报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许可办公室(以下简称许可办公室),如申请单位认为需要,也可由申请单位交许可办公室。许可办公室对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初步审查。如发现问题,可以口头或者书面要求申请单位更改或者补充。
(三)受理(或者不受理)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锅炉局)审查,同意受理的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不同意受理的向申请单位出具《特种设备许可不受理通知书》(以下简称不受理通知书),由许可办公室转交申请单位,并附一份《特种设备许可工作情况信息反馈表》(以下简称信息反馈表)。
(四)进行型式试验
按照规定需要进行型式试验的,申请单位应当在受理后,提请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只采取型式试验取得许可(以下简称型式许可)的,不需要进行鉴定评审。
(五)出具型式试验报告
承担型式试验的机构,完成型式试验后,应当向申请单位出具型式试验报告。型式许可的,在完成所有产品的型式试验后,由申请单位直接向许可办公室提交型式试验报告。
(六)约请鉴定评审
除型式许可外,申请单位应当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
既需要型式试验又需要鉴定评审的许可项目,申请单位应取得型式试验报告后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不需要进行型式试验的许可项目,申请单位在受理后可直接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鉴定评审。
鉴定评审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准备试制产品(试安装设备),试制产品需要通过产品鉴定的,应当先通过产品鉴定。产品试制(设备试安装)按照规定需要进行监督检验的,在试制(试安装)过程中,必须进行监督检验。通过鉴定评审的试制产品(试安装设备),在申请单位取得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提交鉴定评审报告
鉴定评审机构在完成鉴定评审工作(包括实地鉴定评审和整改报告确认)后,出具鉴定评审报告,报送许可办公室,如申请单位认为需要,也可由申请单位交许可办公室。
(八)颁发许可证(备案表)或者出具不许可通知书
锅炉局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由许可办公室向申请单位送交相应的特种设备许可证(备案表)(正本和副本各一份);不符合条件的,送交《特种设备许可不许可(备案)通知书》(以下简称不许可或不备案通知书)。
四、时间规定
(一)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在接到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后,应当在5日内签署意见,并及时报许可办公室。
(二)许可办公室在接到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后,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资料的,应当在15日内将签署意见的申请书或不受理通知书返回申请单位。
(三)型式试验一般应当在6个月之内完成。型式试验机构在完成型式试验后,应当在30日内出具型式试验报告。
(四)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根据申请单位约请的时间安排实地鉴定评审,实际评审时间与约请时间相差一般应当不超过3个月。鉴定评审机构完成鉴定评审工作后,应当在15日内出具鉴定评审报告。
(五)实地鉴定评审结论为需要整改的企业,应当在6个月之内完成整改。
(六)许可办公室在接到鉴定评审(型式试验)报告后,锅炉局应当在30日内,完成审查、批准工作,并由许可办公室向申请单位颁发许可证(备案表)或者不许可(备案)通知书。
五、申诉
(一)申请单位在进行受理、鉴定评审等工作中,认为存在问题,有权要求停止受理、鉴定评审工作,如果问题属实,申请单位可以要求重新进行受理、审查。
(二)申请单位接到不受理通知书、不许可(备案)通知书,许可证(备案表)后,认为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通知书、许可证(备案表)后,30日内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并有权提起诉讼。
(三)对许可工作中的问题,申请单位可通过信息反馈表或者其它方式直接向国家质检总局反映。
六、检验检测机构核准工作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的工作程序,除不进行型式试验外,其它相关要求按本工作程序执行。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8日 实施日期:2003年11月28日
发布日期:2003年11月2中央法规)
(
第四篇:特种设备报验程序
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许可
一、许可项目名称: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许可
二、设定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一条:“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压力容器的设计”。第十二条:“锅炉、压力容器中的气瓶、氧舱和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三、设计单位资格许可条件
申请从事特种设备设计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者当地政府依法颁发的登记、注册证件;(二)有与设计相适应的设计人员;
(三)有与设计相适应的设计工作机构、场所、装备和手段;(四)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并能有效运转;(五)有与设计范围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并能认真执行;(六)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和独立承担设计的能力,能够保证设计产品的安全性能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学会、协会、咨询性公司、社会中介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以及与设计、制造、安装无关的单位不能申请设计资格。设计单位的具体许可条件见相关的设计许可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
四、实施机关
下列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受理、审批,由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实施:
固定式压力容器(D级)。
五、许可程序
特种设备设计许可包括申请、受理、试设计、鉴定评审、审批、发证等程序:
(一)申请
需要取得设计许可的申请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填写申请书(申请书从相关网站下载,一式四份),向受理、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附以下材料(各一份):
1.依法取得的工商营业执照或者当地政府依法颁发的登记、注册证件复印件;
2.安全技术规范需要的其他材料。(二)受理
许可实施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同意受理的在申请书上签署受理意见,返回申请单位;不同意受理的,向申请单位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试设计 对所申请的设计范围没有相应设计或者制造经历的,应当进行试设计。试设计的具体要求见有关安全技术规范。
(四)约请鉴定评审机构
申请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携带经批准受理的申请资料,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现场实地鉴定评审(鉴定评审机构由国家质检总局在相关网站上公布)。
鉴定评审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鉴定评审机构在完成现场实地鉴定评审工作后,向许可实施机关出具鉴定评审报告。
(五)审批、发证
许可实施机关经过审查,履行审批程序,符合条件的颁发《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正、副本各一份);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单位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
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受理、审批的许可项目,以国家质检总局名义颁发许可证。
国家质检总局设立特种设备许可证办公室(地址、电话、电子邮箱在相关网站上公布)负责申请书的接受和许可证的发放。
具体的程序见设计许可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
六、许可期限
(一)许可实施机关接到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工作。(二)鉴定评审机构在接到约请后5日内作出工作安排,在3个月内完成鉴定评审工作,并在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内出具体鉴定评审报告。
(三)许可实施机关在接到鉴定评审报告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批准、发证手续。
(四)申请书被批准受理后,申请单位应当在1年内约请鉴定评审机构完成鉴定评审工作,否则应当重新办理申请受理手续。
七、许可增项
获证单位在其有效期内需要增加许可项目、种类、类别、品种等的,按照重新申请办理手续,但如果基本条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未发生变化的,可以不履行鉴定评审程序。
八、复查换证
设计许可证的有效期为4年,有效期满6个月前,应当按照许可申请的程序和要求办理复查换证。复查换证的具体要求见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九、变更与延续
(一)获证单位如因单位名称、地址发生变化,应当填写变更申请书(在相关网站上公布),出具变更的相关证明,由发证机关换发许可证。
(二)获证单位在按照规定办理复查申请后,由于单位地址变更、改制、灾害、战争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原因,需要延续已取得的许可有效期的,应当在许可有效期满30日前办理延续手续,但延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十、设计文件的鉴定程序和要求
设计文件鉴定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或者社团组织进行,具体承担机构及其承担的范围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布。
设计文件鉴定包括申请、审查鉴定、出具鉴定报告等程序:(一)申请
特种设备设计单位填写设计文件鉴定申请书(在相关网站上公布),并携带以下设计文件,向设计文件鉴定机构提出设计文件鉴定申请:
1.设计图纸; 2.设计说明书; 3.设计计算书;
4.产品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 5.安全技术规范需要的其他资料。
需要送交的设计文件详见相应的设计文件鉴定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
设计资料不便于寄送的,设计单位可以申请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到生产场所进行设计文件鉴定。
(二)审查鉴定
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应当按照设计文件鉴定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鉴定,比较简单的设计文件应当在15个工作日完成,比较复杂的设计文件一般不应当超过30个工作日。
(三)出具鉴定报告
经审查鉴定符合要求的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在总图等相关文件上盖注设计文件鉴定专用章,并出具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应当书面给予说明。
(四)变更
设计文件需变动影响安全性能的主要结构、主要部件的,应当重新办理鉴定手续。因原设计单位的名称发生变更,需要更改设计文件上的设计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可以凭名称变更证明向鉴定机构申请变更。
具体程序见相关的设计文件鉴定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
十一、收费依据
江西省劳动厅、江西省物价局、江西省财政厅(赣劳锅〈1995〉15号、赣价费字〈1995〉第26号、赣财综字〈1995〉49号)文件。
第五篇: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车间特种设备的管理,具体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第三条车间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第四条车间定期限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使用
第五条使用特种设备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条例和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六条车间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第七条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及时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八条车间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六)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第九条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车间应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条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
第十二条公司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三章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十七条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日检、车间周检、公司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第十八条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第十九条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第二十条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第二十一条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第二十二条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二十三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十四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整改,或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第五章特种设备应急救援
第二十五条对特种设备车间应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第二十六条全体员工在公司发生事故时,应积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七条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公司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第二十八条员工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
第二十九条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
第三十条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地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第三十一条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向市各应急救援部门和附近生产经营单位、社区求援。
第五章特种设备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特种设备事故按设备损坏程度分为爆炸事故,严重损坏事故和一般损坏事故。
第三十三条爆炸事故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或压力试验中,受压部件发生破坏,设备中介质蓄积的能量迅速释放,内压瞬间降至外界大气压力以及管道泄漏引发的各类爆炸事故。
第三十四条严重损坏事故是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损坏等导致设备停止运行而必须进行修理的事故。
第三十五条一般损坏事故是指锅容管特在使用中轻微损坏而不需要停止运行修理,以及压力管道发生泄漏未引起其他灾害的事故。
第三十六条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部门应迅速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和公司主管领导报告。如属于严重损坏事故、爆炸事故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向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等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七条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并在事故现场采取加拦绳,张贴“严禁入内“,“严禁破坏事故现场“标志,设人监督等措施,保护好事故现场。
第三十八条属于一般损坏事故发生后,由领导对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事故伤亡、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事故原因和性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建议。事故调查结束后,由事故调查组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
第三十九条属于严重损坏事故、爆炸事故,由公司领导、设备部门以及事故有关人员联合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建议。事故调查结束后,由事故调查组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对造成员工重大伤亡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构成犯罪的责任人,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制度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提出。
第四十一条本制度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