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切实解决未成年人校内校外德育表现两个样的问题
开展“创十星、评新三好、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解决未成年人校内校外德育表现两个样的问题,致力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新途径,我校组织在校学生开展“创十星、评新三好、争做美德少年”主题活动,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主要做法是:
——创评内容:突出未成年人“三结合”德育的针对性
(一)创“十星”。主要包括文明礼仪之星、身心健康之星、勤奋好学之星、才艺特长之星、节俭朴素之星、孝亲敬老之星、助人为乐之星、文明出行之星、热爱家乡之星、社会公益之星。
(二)评“新三好”。“新三好”主要内容为在学校争做好学生、在家庭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小公民。好学生的主要标准为“四星”:文明礼仪之星、身心健康之星、勤奋好学之星、才艺特长之星;好孩子的主要标准为“三星”: 节俭朴素之星、孝亲敬老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好小公民的主要标准为“三星”: 文明出行之星、热爱家乡之星、社会公益之星。
(三)表彰美德少年。创评活动采取“班级—校级”由下而上的思路进行,在逐层逐级评选的基础上,年底全校表彰10名美德少年。
——创评流程:体现未成年人“三结合”德育的操作性
(一)报星。各学校给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人手一份“美德手册”,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对照“美德手册”上的“十星、新三好”目标,根据个体差异,找出难点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争星计划。
(二)争星。所有参创学生要按照争星计划开展自我行动,积极参加相关的学习与实践体验活动。在争星的过程中,做好争星活动记录,体验参与之乐,竞争之趣,成功之悦。
(三)评星。校内每学期组织一次评星活动。评星时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活动图片等佐证材料,要重视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强调定性与定量结合,他评与自评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成功感。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分别授予“美德之星”、新“三好学生”和“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四)展星。学校要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平台和阵地,广泛宣传“美德之星”、新“三好学生”和“美德少年”的先进事迹,努力放大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形成校园内人人争星创星、处处践行美德的良好局面。
——创评要求:注重未成年人“三结合”德育的实效性
年初,学校因地制宜地制定个性化实施方案,成立由学校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十星、评新三好、做美德少年”主题活动的部署协调;要求各班充分利用家长会、主题班会、少先队会等阵地,形成“创十星、评新三好、做美德少年”主题活动“三结合”网络。整合和运用教育资源,确保“创十星、评新三好、做美德少年”主题活动顺利开展;要求各班将“创十星、评新三好、做美德少年”活动纳入德育计划,加强对未成年人在学校、社区(社会)、家庭三联动要注重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后的实物、文字记录(如日记、参观记、记实作文等)、音像资料(如照片、录像、录音)的积累和归档;要求各班结合本校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形成创新案例,提高“创十星、评新三好、做美德少年”主题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第二篇:为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住问题
黄陵县城乡建设规划办公室 2011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为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住问题,根据省、市关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有关文件的精神,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群众自愿、公开公正;突出重点、分批实施”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根本上改善了部分农民的居住条件,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抓好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宣传,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一是广泛宣传。自开展危房改造工作以来,我们充分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危房改造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及时向各乡镇转发了陕建发【2010】144号、延财办社发【2010】60号、延市住建政发【2010】70号等文件,同时,根据以上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黄陵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落实2011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的通知》,并派出工作人员逐乡镇(社区)宣传落实,使农村危房工作标准申报等程序做到妇孺皆知,积极为危房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健全机构。我县始终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部署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由住建局、政府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由经发局、财政、国土局、监察局、民政局、房管局、老区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住建局,工作人员从城乡建设规划办公室抽调,具体负责危房改造日常工作。
三是落实责任。根据我县制定出台的《黄陵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将危房改造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和各镇(乡、社区)及村委会。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各镇(乡、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二)明确程序,规范运作。
一是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年初,危改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有关镇(乡、街道办)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贫困户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457个家庭,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农村五保供养证、低保金领取证、贫困户证明、危房照片等有关材料,经村民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予以公示,再报镇政府予以公示,最后由危改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公示,层层把关,初步确定并网上录入改造对象387户,其中五保户3户,低保户23户,其他贫困户361户,独生子女户2户。
二是部门协作,严格把关。在调查摸底后,我们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组织房管局危房鉴定专业技术人员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危险房屋进行技术鉴定,确定危房等级,填写《房屋安全鉴定书》;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期深入农户家中,现场复审、拍照存档,逐村逐户建立农村危房改造档案,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进一步核查的基础上共确定改造对象357户,其中建筑节能户60户。
三是督查到户。在改造期间,为认真贯彻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把握工作进度,我们抽调监察、民政和质检等部门组成三个督查组对全县10个镇(乡、社区)的农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及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督查。危改办公室工作人员还采取不定期进行入户督查,先后20余次下乡入户抽查,杜绝农户虚报、瞒报,套取改造资金挪作他用,确保危房改造工作有序开展。
四是加强督促,注重质量监管。我们始终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以质检站为主要成员的质量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危改工作进行督查,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建房点, 要求建房户限期改正,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五是认真总结,严格验收。每期改造工程结束后,由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组织财政、民政、监察、经发、质检等部门,逐户对危改工程进行验收,填写《黄陵县农村危房改造农户验收表》,逐户、逐项,全面、客观评价改造质量和项目,确定补助资金标准。
(三)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自实施危房改造以来,为加强对危房改造资金管理,我们严格按照住建部(建村2010第63号)文件及省市关于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设立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对验收合格的改造户,由住建局通过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到户,并建立了严格的报帐制度和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了危改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四)建立信息档案,完善危改资料。
按照《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的要求,我县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数据资料档案库,由专人负责网上录入和纸质档案保管,实行一户一档,做到完整、真实、准确。认真做好项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的收集,分类存档(包括申请、审批公示、协议、竣工验收表格等)工作。
三、工作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通过两年来的工作,我县共改造农村危房户493户,有效解决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因年久失修、自然灾害而发生居住不安全的情况有所减少。
二是引领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镇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切实解决了群众想建房而又资金不足的难题,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压力,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投入小康社会建设的热情。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由于我县农村贫困面广,危改对象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特别是主要劳动力是残疾、久病的家庭,多数危房住户家庭经济困难,自筹部分难以解决,给危房改造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一些急需改造的危房难以尽快实施改造。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搞好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群众自愿、先急后缓、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着重优先解决极度危险、极度贫困的农村危房户,力争全面解决全县农村危房户的资金困难问题。
二是整合资源,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
总之,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明确责任、创新举措、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为切实解决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为切实解决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决策,我县于1999年开始实施城市低保制度,2002年正式成立了专门低保管理机构。在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县社会救助工作近些年得到了较大发展:业务范围从建制之初单纯城市低保一项涵盖到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新型临时定额救助、城镇低收入家庭核定等工作;救助对象从城市发展到农村;救助内容从生活救助扩展到医疗、住房、就学等多个方面,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业务范围涵盖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新型临时定额救助、城镇低收入家庭核定等工作,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一、城市低保
1、实现“应保尽保”。截止2009年底,全县享受城市低保的对象共有5950户12219人,占全县城镇总人口的9.8%,实现了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城镇群众全部纳入保障的目标。
2、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05年我县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20元,2006年7月和9月,保障标准分别两次提高10元,达到140元;2008年1月和7月,保障标准又分别提高15元,达到170元;2009年10月,保障标准再次提高10元,达到180元;2010年5月,保障标准又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
3、保障资金不断增加,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09年全年共拔付低保金1849万元,月人补助金130元。同比“十五”末2005年全年拨付低保金965万元和月人均补助48.7元的情况,年救助总资金
和月均救助金分别是1.9倍和2.7倍。
4、管理不断规范。一是从加强低保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居委会低保工作管理入手,提高对保障对象的管理,规范服务。实行限期保障和低保渐退制,实行分类施保、重点保障,强化管理政策,杜绝违反低保政策事件发生,热情接待上访群众,保证信访处理结案率100%。二是进一步强化规章制度,指导社区居委会按规定成立低保民主评议小组;健全低保对象公开公示、续保申请登记、参加公益劳动、优先就业培训、定期核查制度;在各低保站设立专门低保公示栏,将低保政策、申请审批程序、低保对象常年公示。三是进一步加强资金的管理与发放,坚持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保证低保金及时足额到位。四是加强低保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五是加强档案信息管理,进一步加强信息电子档案建设工程,完成城镇低保信息的录入。做到低保对象台帐准确、规范、完整;民主评议一户一评一记录,记录及时、完整;低保数据实行微机管理,网上传输;低保复查、登记、统计等工作表格规范、完整;各种存档资料完整规范;档案盒按规定标识,存放有序。
二、农村低保
1、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04年我县初步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2007年7月农村特困向农村低保过渡,我县农村低保正式建制。
2、保障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我县农村低保对象为1.78万人,2008年7月1日起新增5687人,2009年7月1日起再次增加6200人,到2009年底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28万户3.01万人,占全
县农业人口的5.6%。今年7月1日起,又新增对象10953人,农村低保保障总人数达4.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8%。
3、保障资金逐步扩大,人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我县农村特困救助全年下拨救助资金181万元,到2009年全年共拔付农村低保金1480万元,全年救助资金是2005年农村特困救助金的8倍。
2005年农村特困月人均救助10元,2007年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30元,经过逐年提高,2009年底月人均保障达到50元。
4、制度不断完善。一是建立健全“申报审批程序”、“民主评议”、“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公示”制度,尤其是要做好农村低保对象常年公示制度,督促乡镇将已保对象常年公示,让所有群众都来监督、反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健全农村低保工作网络。每个乡镇至少要配备一名农村低保专职人员,每个村要设立一名“农村低保联络员”,全县形成农村低保工作无论大事、小事,上下能迅速沟通、协调,齐抓共管。三是实施农村低保检查。为保证农村低保工作的阳光操作,每年会同各乡镇(场),继续对参保对象进行审核复查、专项检查,通过察看原始记录、走访群众等方法,重点检查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开情况,符合条件的进行续保登记,不符合条件将及时清退。
另外2007年起将农村分散供养孤儿纳入农村低保重点保障。目前全县共救助农村孤儿326人,年人均保障1500元。
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较大发展。
1、2006年3月1日,国务院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目前我县经县民政部门正式核定的农村五保对象共有370
1人,其中在各乡镇福利院集中供养838人,在各村分散供养2863人。2009年,分散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80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元。
2、农村福利院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县共新建、改扩建乡镇农村福利院20所,供养床位1120张。2008年起,在全县农村福利院中开展了提升活动,筹措资金总计438.6万元,新增聘工作人员19人,原有乡镇农村福利院中,整体提档升级14所,其中两所福利院分别投资98万元和120万元,扩建了新的标准化老年公寓;2009年用于加强福利院建设投入达260多万元。
四、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我县医疗救助工作于2005年启动,当年全县医疗救助支出为15万元,到了2009年,全年医疗救助金支出达到479.15万元,是2005年的32倍,其中大病救助909人次253万元,精神病救助93人次32.55万元,定额门诊救助29.6万元,资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参加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支出164万元。全县初步建立了以资助城乡贫困群众参合(保)为重点、以大病救助为主、以门诊救助为辅的医疗救助体系。
1、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参加医保或新农合2007年起,全额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参加医保或新农合个人需支付的资金。
2、巩固城乡贫困群众大病救助制度
2005年县政府出台《红安县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暂行规定》,2010年3月份我们联合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出台了《红安县大病医疗救助补充规定》,取消病种限制,扩大对象范围,调整农村五保对象起付线,对患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较大的对象实行多次救助,提高封顶线,具体办法为:
城乡低保对象、农村分散供养孤儿、40%退救人员起付线为1000元,特困优抚对象起付线为2000元,以上救助对象按个人实际承担住院费用的30%予以救助,个人实际承担住院费用30000元以下的,救助3000元封顶,30000-50000元的,可参照首次救助实施第二次救助,第二次救助不超过3000元,全年累计不超过6000元;个人实际承担住院费用超过50000元,可参照首次救助实施第二、三次救助,全年救助不超过10000元。
以上对象个人实际承担住院费用特大,超过100000元的,全年救助封顶线20000元。
3、积极开展门诊救助。
2009年起,我县医疗门诊救助工作已正式开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了力度:
①对患有常见病、慢性病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救助对象发放定点药店定额购药卡。定额购药卡救助金额视不同情况分别为500元、800元、1000元。
②对那些特别困难的对象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定额临时救助,用于解决急诊、急救个人负担的一部分医疗费用。
③救助对象在医院发生的门诊费用比照大病救助比例,按大病救助的基本程序予以救助。
④对全县农村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进行门诊补助,资金逐年调整到,目前为每人每年200元。
4、简化救治程序,开展医疗救助即时结算便民工程。
为提高医疗救助的时效性,方便群众,8月19日,我们联合县卫生局召开了全县县直及各乡镇共15所医院参加的医疗救助救助即时结算便民工程启动会议,在全县推行医疗救助网上审批、定点医院事中垫付,事中结帐的救助办法。
五、建立了新型临时救助制度。
第四篇: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切实解决四个意识不强的问题
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切实解决“四个意识”不强问题
党的十九大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总书记关于抓落实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抓落实、怎么抓落实”的重大问题,是关于落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是当前指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的强大思想武器。
这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历史贡献,就是郑重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它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纲”。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在于深刻领会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要体现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上。“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是否抓好落实,是检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唯一标准。同时,总书记关于抓落实的重要论述,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做到融会贯通,内在地就要求学习贯彻好总书记关于抓落实的重要论述。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确定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方面的目标任务。总书记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盯住盯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确保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执政本领原则要求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从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把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作为新时代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执政本领,标志着我们党对抓落实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归根到底都要体现到党的实践中,都要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抓落实的实际行动中。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是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新要求。我们要大力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厚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本领的实践基础。
把抓落实作为衡量“四个意识”强不强的重要标准,不断强化抓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不能只看政治表态,而要看具体行动。要把抓落实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强与不强的客观标准,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做到对抓落实思想上自觉、政治上清醒、纪律上严明、行动上坚定,坚决把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上。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员抓落实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形成“大学习”氛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
把抓落实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抓落实的素质能力。要按照增强狠抓落实执政本领的要求,把抓落实作为检察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专业知识、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有大的进步。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本领域的新知识、新要求,紧盯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掌握抓落实的科学方法,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和全局工作。要培养抓落实的过硬作风,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永葆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初心,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
把抓落实作为机关党建的重要任务,不断营造落实的良好氛围。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新部署。各级党组织要狠抓落实,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为顺利推进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检察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抓落实的过程作为锻炼和检验党性的重要过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