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社支持“三农”先进材料:情系农民——唱响支农主旋律
信用社支持“三农”先进材料:情系农民——唱响支农主旋律
担负着全省支农工作任务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等资金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大支农工作力度,情系农民,服务“三农”,受到了各级党政和农民群众的好评。
年初,省联合会一改过去的传统做法,在全国信用社工作会议还未召开,就提前召开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会议,对全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全省农村信用社要以朱镕基总理关于农村信用社的重要讲话为指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投入,改进贷款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以实际行动唱响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主旋律。
——提出支农工作目标。今年全省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要增加21亿元以上,支农贷款比例要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60%以上,其中,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的农业大县要占到70%以上。
——明确支农重点。全省农村信用社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确立了支持“三农”工作重点。一是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支持优化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支持农民立足于当地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业、运输业、加工业。二是择优安排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贷款。三是把支持退耕
还林、还草、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作为信贷扶持的重点。帮助和鼓励农民种草种树,支持以发展经济林为主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同时,支持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实行考核兑现。为了把支农工作落到实处,全省农村信用社把支农工作与信用社整个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纳入整个工作考核范围,层层下达计划,逐级落实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兑现。推出支农新举措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地处关中平原的宝鸡市、渭南市先后召开了支农工作现场会。会上,地、县党政领导、信用社代表、农民代表相互交流支农经验、共叙支农情谊、共商支农大计。宝鸡市在太白县召开的支农现场会别开生面,场面动人,信用社的同志介绍了信贷支农、“农兴社兴”的感受,农民代表说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为农办实事的心里话,农民朋友感动地说:“发展离不了领路人,致富忘不了咱的信用社”。
——简化程序,方便农民。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贷款发放的范围、对象及条件,规范了贷款操作程序。同时,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和《农户联保贷款办法》,为农户建立贷款档案,评定信用村、组、户,颁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1531976本,占总农户数的23.1%,占贷款农户数的48.5%。有的农
户高兴地说:“现在我到信用社贷款和取存款一样地方便了。” ——实行农贷投量责任制。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不仅仅是喊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为了把支农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了农贷投量责任制。汉中市西乡县信用联社,针对一个时期以来,有的职工因嫌“三农”贷款金额小、笔数多、办理手续工作量大以及怕承担贷款责任等原因而出现的对农户贷款不积极、不主动、甚至能少贷就少贷,能不贷就不贷的错误倾向,联社果断地制定了《贷款投量责任制》的新办法。该县联社根据全县各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贷款的有效需求以及各社的资金状况,明确下达了各基层社贷款投放任务,并在下季度初进行考核。凡未完成联社下达贷款发放任务的,将按一定比例,对社主任和信贷员个人工资进行扣罚。凡工作扎实、调查深入、贷款投向准,且按期完成贷款投放任务的信用社也按同样比例给予奖励。宝鸡县联社推行信贷支农三条措施,提出“三村百户十万元”的目标,即每个信用社选择三个重点村、支持100个重点农户、每个职工发放支农贷款10万元,从而把支农工作落到实处。
支农服务结硕果
——加大了对“三农”贷款的投放,大面积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据统计,1—6月份,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5.1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农田水利设施贷款 33084万元;用于农业开发贷款23365万元,“菜蓝子”工程贷款41090万元,农贷余额比年初增加19.8亿元,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70.5%;占陕西省金融机构农业
贷款投放量的 119.3%,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密切了信用社与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取得了党政和社会各界对农村信用社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一些政府领导深有感触地说:“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几乎全是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毫不夸大地讲,农村信用社不只是支农主力军,也是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调动和激发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支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信用社“农民的银行”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和突出。许多地方为了把支农工作落到实处,信用社职工发扬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纷纷深入农家或田间地头发放贷款。据调查,今年发放贷款中,有近50%的贷款是上门服务的,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持支农绩效双赢。农村信用社把准以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为主的经营基调,奏出了一曲曲支农效益的凯歌。截止6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净增22.4亿元,同比多增13.8亿元;不良贷款净下降4.2亿元;盈余金额同比增盈3813万元,亏损金额同比减亏11654万元,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第二篇:信用社(银行)支持“三农”先进材料
信用社(银行)支持“三农”先进材料
根植大别山 铺就致富路
##市位于豫南大别山北部,是名贯中外的鄂豫皖红色革命苏区首府所在地,人口760万,耕地780万亩,现有11个县级农村信用联社、280个信用社(部)。多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以规范服务为基点,唱响支农主旋律,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的“双赢”之路。
##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 334808万元,占辖区金融机构发放农贷总额的95%,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全市农业生产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取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比1999年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15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实力也大大增强。截至##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净增各项存款60443万元,占年计划的134.3%,余额达617855万元。当年新增各项贷款65291万元,其中新增农业贷款57791万元,占当年新增各项贷款的88.5%。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25.51个百分点,其中“双呆”占比较年初下降1.41个百分点,分别较省办分配计划多下降20.02个百分点和0.64个百分点。全市农村信用社盈余面达73%,盈亏相抵后,净盈余28万元,同比减亏增盈1746万元,在全省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创新支农手段,深化服务内涵
“农兴社强”是信用社发展史上一条至关重要的根本经验。实践证明,信用社背离了支农方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去年初以来,##市信合办积极引导全市农村信用社立足市场定位,深入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每个信贷员联系100个农户,向农户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活动,不断创新手段,深化内涵,提高支农综合服务水平。到去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 2100余名信贷人员共联系农户165138个,同时发放农产小额贷款信用证2.38万本,从而初步建立了农村信用社最基本的综合服务对象和资金信用网络。
首先,开展信贷人员联系百户活动。按照省信合管理办公室的支农精神,该市农村信用社每个信贷员在所包片的责任区内,根据农户的经营项目、市场前景与信用状况,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主动联系100个新农户。全市##多名信贷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联系20万农户,作为信用社最基本的“三送”(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对象和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同时印制了《##市农村信用社信贷员联系百户活动手册》,详细载明农户姓名、地址、年龄、经营项目、家庭收入、小额贷款信用证的发放情况和“三送”笔记,要求信贷员每联系一个农户必须如实记载上述明细,并有联系户签名和村委会意见,建立健全了联系百户活动层层考核机制。为使联系百户活动深入开展,市信合办、各联社、各信用社还分别建立联系示范点工程,即市信合办选一个联社为联系点,各联社选择一个信用社为联系点,各
信用社选择一个行政村为联系点。每级组织定期检查、督促、指导联系点开展联系百户活动情况,并促使联系点成为全市、全县、全乡的示范点,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点的典型做法,在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浓烈氛围。
其次,开展送科技、送信息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支农内涵,从根本上促进社农“双赢”目标的彻底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市农村信用社在开展联系百户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向所联系的农户实施送科技、送信息活动。市信合办、联社、信用社及广大信贷人员充分运用网络、报刊、图书、广播、电视或茶余饭后得到的科技信息知识,及时留心做好笔记,或定向传递给有关农户,或由联社汇总编印,散发到农户手中。在为农户提供经济后盾的同时,多渠道、多手段为农户当好科技顾问和信息参谋,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步伐,提供了可靠的智能依托。师河区联社针对辖区几家“##毛尖”茶场仍属手工作坊作业的现状,多方打听先进制茶设备的购买渠道和市场价格,并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或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支持64户茶农购买炒茶机,聘请炒茶技术人员,提高了“龙潭”、“车云”等4个品牌的“##毛尖”的炒制水平、工艺水平和成品效率,提高了茶叶产成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在##年中国##茶叶节“##毛尖”展销会上,他们所炒制的绿茶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每市斤茶叶由原来的150元提高到450元,仅此一项,64名茶农累计售茶增收30000余元。据统计,到去年末,全市各联社共印发“利,技知识问答”24期,发送农户份数达180555份(张、册),受到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
——围绕结构调整,突出支农重点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十五”期间党和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课题,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而最现实的农民经不起产业结构调整失败的打击。针对辖区一些农民观念陈旧、不想调整,信息不灵、不知调整,缺乏科技、不会调整,资金短缺、不能调整的实际情况,全市农村信用社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部署,着力帮助农户发挥地域优势,引导他们走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一)重点支持高效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从这一观念出发,他们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转变传统的种植业技术,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的致富项目。至##年末,他们配合市委、政府的“星火”、“丰收”计划,累计贷款9758万元,支持建成高效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园1668处,培养复合型专业户525名,建成“两优培九”优质水稻基地20万亩,开发进口名优特小杂果林业基地 51个,服务4县17个乡镇营造“京九绿色长廊”高效生态种养带57公里,新建高效水产养殖基地77个,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平桥区是##市重要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平桥区信用社在开展向农户送资金过程中,根据蔬菜种植的发展趋势,加大了对引进蔬菜生产的新技术、新品种的资金投入,鼓励农民在河南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
下,引进了穴盘式工厂化育苗、温室二氧化碳气肥增湿技术、温室内外滴灌、遮阳网技术,引进美国西芹、韩国金光西葫芦及国外的青椒、西红柿、黄瓜等 20余种名优特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使蔬菜的亩年均效益由原来的##元提高到3000元,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亩均年效益达到11000元左右,使该区近郊1480余名农户靠产业结构调整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二)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支农服务过程中,他们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的原则,积极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坚持“种养加”上规模、上档次,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发展道路,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市茶叶、板栗、柳编、银杏、花卉、养殖等高效特色产业都得到农村信用社的鼎力支持,为主导产业发挥龙头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素有“豫南花乡”之称的潢川县卜集镇,在潢川县联社的大力支持下,已跃入我国十大花木生产基地之一。两年来,潢川县联社共向花农提供支农贷款3000余万元,使该乡花木年产值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元。在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当地花木公司先后成功完成了三峡工程、京九“绿色长廊”、小浪底水利工程、太旧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等大型国家工程和诸多省、市重点工程的绿化或部分绿化工程。
——更新支农观念,帮农脱贫致富
为更好地支持农业生产,方便农民,该市信合管理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一个重心,两个确立,三个为主”的信贷思路:即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为重心;确立以农为本的办社宗旨,确立支农出效益的观念,把服务对象转向广大农民;以农副业生产贷款为主,以农户贷款为主,以社员贷款为主。围绕上述信贷思路,他们立足辖区实际,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杠杆作用,实现贷一户、促一户发展,支持一村、带动一方致富,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一)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民以食为天,农以粮为本。”他们一直注重通过信贷倾斜夯实农业基础,每年春耕生产开始前组织人员对全市 217个乡镇春耕生产所需资金进行摸底调查,做到早计划、早布置、早投放、早落实。去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春耕生产贷款3585万元,帮助农民购买种子、化肥4.5万吨、农机具0.3万台,购买牲畜1215头,真正为春耕生产送上“青苗款”,奠定了全年丰收的基础。特别是去年全市遭遇50年来特大旱灾,市办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农村信用社切实把支持抗旱救灾当作支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出现了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信贷人员服务的情景。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抗旱救灾贷款8851万元,支持打机井2854眼,购柴油5320吨,大中小抽水动力设备13857部,各类抽水管道54670米,累计抽水1亿余立方米,为服务辖区农户抗旱保秋、改茬改种、减少损失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双满意的效果。(二)积极营销小额农户贷款。以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体,全市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组织农村闲散资
金和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对3000元以内的小额农贷,实行送贷上门,或贷款上柜台。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证的发放和推广,不仅简化了贷款手续,而且方便了农民贷款,促进了贷款营销工作的开展。去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证2.38万本,营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715万元。当地农民把小额贷款信用证形象地称为“绿色贷款通行证”。
第三篇: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支持“三农”的新途径
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支持“三农”的新途径
近年来,湖州吴兴农村合作银行围绕农民贷款难、难贷款问题,在创新农民抵押担保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尤其在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上大胆探索,在现有法律、产权不清晰情况下,结合农民住房实际情况,创新破难推出了一套相对可行的操作办法,为农民创业创新资金需求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从吴兴农村合作银行的实践来看,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可以有效破解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困境,是支持“三农”的一条新途径。
一、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得到有效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农户土地被大量征用,原先分散居住的农民逐步集中到由政府新建的农民新村,并且农户家庭加快小康化发展步伐,农户贷款的对象、用途、投量、结构也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需求。据调查显示,其主要表现为:
(一)农户生产经营趋向规模化。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大农民已经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束缚,单纯的种植、养殖户逐年减少,部分农户虽继续从事种养业生产,但品种、规模、结构、效益已形成新格局,更多的农民开始将经营转移到家庭工商业或外出经商、跑运输、搞经纪,拓展致富的新门路。家庭工商户、规模种养户大量涌现,单户资金的需求明显上升。
(二)农民消费欲望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近年来,随着农户家庭经济的日益富裕,农民的建房、购车、居室装潢、添置家电等新潮 消费势头不断增长积极打造自己的“小康家庭”。农村消费贷款市场逐步形成。
(三)失地农户开始走上二次创业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失地农户在失去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后,产生了二种情况,一种是生活城市化后,发展经济的欲望更加强烈,促使失地农民激发再次创业的欲望。另一种是有了住房、有了赔偿款后,不再就业或创业,政府担心一旦赔偿金化尽,在失地的情况下,必然再次向政府伸手,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各级政府都极力引导这些农民再次创业,并急于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二方面都有极大的农户贷款需求。
(四)农村信用意识增强,农民盲目担保现象明显减少。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包括前几年因经济纠纷追诉担保人担保责任的不断增多,农民逐渐认识到了担保的风险所在。为他人担保变得越来越谨慎,使农户担保贷款发放难度越来越大,加剧了农户贷款投放与农户担保难的矛盾。
(五)“新农村、新农民、新农业”呼唤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已很难满足农民更大程度上创业发展的需要。农民资产基本无产权证,难以抵押的现状难以改变,迫切需要农村合作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二次创业资金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合作银行自身也急需创新产品,扩大信贷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推出不仅是适时之需,更是燃眉之急。
二、风险分析
开展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虽然可破解农民融资难、担保难等困境,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农村合作银行也需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并加以控制,否则容易给银行自身带来呆坏账等不利影响。吴兴农村合作银行分析认为,开展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一)交易控制难。由于农民社区房屋无产权证,私下转让买卖较多,手续很不规范。办理农民住房抵押后,银行难以控制部分信用较差农户私下转让房屋的行为,带来抵押业务的风险。
(二)风险控制难。由于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抵押物没有法定可以办理抵押物登记的管理部门,一旦农户信用下降,经营出现亏损,贷款形成风险,对抵押物无法进行控制(如诉前资产保全等),也难以处置抵押物。
三、吴兴农村合作银行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经验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吴兴农村合作银行不仅顺利推进了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解决了农户创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和新农村建设,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具体做法包括:
(一)深入调研,探索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可实现性。2007年,该行开展了关于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前期调研,对现有农村农民住房情况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农民住房现主要有二种方式,一种是以农村宅基地为主,以自然村集结的方式居住,主要拥有一套住房解决自己居住为主。一种是城郊结合部,由于土地征用,大部分农民成了失地农民,搬进了由政府统一建造的农民新村,且绝大多数农户都拥有二套以上住房。前一种农民住房只能解 决居住问题,由于农村风俗习惯及传统思想的束缚,抵押或交易都十分困难,目前尚不适宜开展抵押业务。后一种住房已类似于城市商品房,又不属于宅基地房屋,农民愿意拿出来抵押,且有变现、交易的可能性,分析以上二种情况后,该行确定率先在农民新村中开展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尝试。
(二)抓住核心,探索解决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途径。开展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核心是解决农民住房的产权、抵押登记、交易及处置风险控制等难题。为此,该行在市人行、省联社湖州办事处、市新农办等各部门的积极指导和帮助下,就农民住房的产权、抵押登记的归属途径及风险控制等问题提出了初步方案,后又多次由人行市中心支行、新农办牵头组织司法、法院、公证、城建、房管部门等组织论证,切实解决合法性问题,由省联社湖州办事处牵头组织内部操作规范及风险防控方面的研讨,形成了村证明、镇城建办产权登记、银行办理抵押手续的业务流程,并专题向区政府汇报,区政府下发了开办农民住房抵押登记业务的批复。
通过上下努力,在解决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上主要解决了九个方面问题:
一是确定贷款对象,为吴兴区范围内土地被征用,搬进了新建农民新村,但其住房尚无房产证、土地证的农户。
二是确定贷款条件:
除个人贷款需具备的条件外,还须提供取得新建农民新村内住房的有效发票;除农民新村自己住房外,还须提供其他可供家庭居住的住房证明。
三是确定抵押登记部门,因吴兴区没有专门的房管部门,确定 吴兴区城乡建设与交通局、织里房管所作为办理抵押登记的主管部门。
四是确定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借款人用房屋抵押时,出具所在行政村开出的住房所有权证明,出具由该行制订的抵押承诺书,到织里房管所办理登记手续。凭登记手续申请贷款。
五是确定了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该行专门制订下发了新农村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试行办法和新农村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操作流程,使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按制度有序操作。
六是确定贷款用途,主要解决农民创业、消费等的资金需求。七是确定贷款额度,根据新建农民新村内住房取得价的60%控制,单户贷款最高余额控制在20(含)万元以内。
八是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含)以内。贷款利率按同档次抵押贷款利率执行。
九是确定试点,摸索经验。确定城东支行为试点支行,在八里店镇的前村社区、章家埭农民社区试点。
(三)大胆尝试,着力推进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确定试点后,在试点小区内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将农民房可抵押申请贷款、申请手续及办理程序告知每一家农户,同时对农民新村农民房可在一定范围内转让交易信息给予公告,形成开办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氛围。在开办业务前,由吴兴农村合作银行城东支行和试点社区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确保立信息的定期交换、沟通机制,并明确不良贷款发生后的房产回购方式。
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在城东支行试点后,受到了农户的积极响应,贷款对象逐步扩大,贷款支持效果也十分明显。2007年底前,办理 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3笔、30万元;2008年,办理新农村农民住房抵押贷款31户、贷款金额365万元;2009年,办理新农村农民住房抵押贷款78户、累计支持905万元。
通过发放新农村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使失地农户得以获得二次创业。如家住八里店镇章家埭社区农民尤子荣失去土地后,一直没有工作,所得的补偿费也因装修、消费等逐步用完,生活比较拮据。当他得知农民住房可以抵押贷款的消息,立即向合作银行城东支行申请贷款进行了二次创业,通过以现在居住的房屋作抵押,办理贷款5万元,租用了临村的农房和土地,建立了养殖场,养殖场占地6亩,从事养鸡、养羊。现在,鸡的存栏量已达3000只,羊的存栏量已达76头,全年净利6万元。
四、开展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取得的成效
(一)搭建了农民资产、资金融通平台。以新建农民小区的住房作抵押,把其潜在价值变成扩大生产的货币价值,使农户的闲置资产得以利用。
(二)解决了农户贷款担保难题。农村贷款“担保难”已成为农户融资的一大难题,推进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正适应了这种变化的需要。担保人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减轻了农户创业融资成本。以新建农民小区的住房作抵押的贷款利率,享受与城市商品房抵押贷款一样的利率,农户贷款的融资成本降低,减轻了农民负担。
(四)有效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效解决农民创业、消费等的资金需求,满足失地农民的再创业,使失地农民找到了重新就业创业的机会,有利于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
(五)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推进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扩大了贷款服务面,拓展了农村贷款市场。农村合作银行支持“三农”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目前,吴兴农村合作银行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正计划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农户住房抵押贷款面,并积极探索农民安置房的流转,从而使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向纵深推进。
吴兴农村合作银行 办公室 叶伟强
第四篇:信用社(银行)改革创新服务“三农”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信用社(银行)改革创新服务“三农”
近年来,我们##联社牢记为农服务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全心全意服务“”。1996 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 39.27 亿元,其中农业贷款累计发放 33.17 亿元,占累计投放的 84.5。至 2000 年底,农业贷款余额 4.1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 75.2,占全县金融系统农业贷款总额的 88。共支持全县 16万户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支持户数占全县总农户的 66,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1998 年,联社被评为省级支农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9 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合作金融先进单位”称号图。
一、调整战略,将市场定位于服务“” 1995 年末,我县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当时经营十分困难,不良贷款占比高,存贷款总量小,信贷结构不合理,企业贷款占比大,为 70.86,风险相当集中。为降低风险,1996 年,我们对全县农村经济状况和产业结构特点,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调研和深入细致分析,认为过去之所以风险高,经营困难,主要是偏离为“”服务的方向。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三农”经济优势明显,调整信贷投向潜力大、效益高。我县东部是沿海经济区,以海洋捕捞、养殖业为主;西部丘陵山区以林、果、茶种植和畜牧业为主;中部平原以粮食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为主。根据产业结构特点、自身业务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我们迅速调整战略,将市场定位于服务“三农”,并提出了“服务千万户,降低风险度”和“贷款千万户,支农是正路”的新思路。工作思路确定之后,我们建立了“三级四限”信贷管理新机制。“三级”是县联社根据基层信
用社综合业务素质和区域经济状况评定信用等级,分别授权授信。“四限”是指限比、限量、限户、限权。“限比”是指实行存贷比例管理;“限量”是指对最大十户贷款不得 “限户”超过资本金净额的三倍等; “限权” 是指确定以支持农户为主;是按照等级授权要求,实行权限管理。并制定了一整套支农措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1.建立信贷服务网络体系。为解决员工人力与服务量的矛盾,确保信贷支农与规避风险,优化服务,我们通过多次试点和反复实践,构建起了信用社→分社→村义务信用员为主体的“A 字型”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架起了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立交桥”。网络体系的建立,使我县农村信用社对“”服务更为全面、及时、有效。一是建立村级服务网络。通过考察聘请各村思想品德好、威望高、诚实守信的人士为义务信用员,与其签订协议书,明确义务和责任,并给予适当补贴性报酬。义务信用员主要任务是立足本村了解和掌握各户农民生产经营、收入、积累以及信誉度等状况,向信用社反馈信息,介绍存、贷款业务。目前,全县已聘请义务信用员 590 名。二是发挥分社网点优势。我们按村庄距离、经济走向等因素,划分确定服务区,紧密联系各村信用员,负责吸储,协助信用社收放农户小额贷款、守信户贷款。三是信贷外勤定片服务。信用社外勤人员 含主任、副主任分片包干,负责片上信贷营销工作,包括建立农户台账、大额存款的揽储,授权限额内农户贷款调查、审批、发放和到期清收。与山东省交界的黑林镇,地处西部丘陵山区,过去大部分农民经常到山东存、贷款,近年来由于信用社健全了网络服务体系,把服务送上门,农民存贷款不出村,现在外流的存贷款又都回来了,三年来,存款每年以
32、贷款以 21的速度递增。2.推行信贷服务承包责任制。为了确保信贷支农落到实处,规避风险,取得实效,我们层层落实责任,建立以联社与基层社总承包,各社与分社、中心站分包,村义务信用员揽包的形式,全面推行了以“四包”包支农贷款、回收贷款、经营效益、存款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信贷营销服务承包责任制。一是合理确定任务。联社对基层信用社,以各项业务指标前二年实绩为基数,以利润为核心,根据各社所辖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确定信贷营销承包任务。定量指标主要有贷款收息、“”贷款累放和余额净增、存款增长、到期贷款回收和清非盘活等,并以合同形式,承包给各基层信用社。二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为确保信贷营销安全、高效运行,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先后制定了健全授权授信制度、基层社初级会办和初审决策制度、联社集体会办和终审决策制度、贷款公开公示制度,此外,我们还制定了“16 个不准”的信贷纪律。信贷营销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严格考核。信贷营销承包任务确定后,实行月考核,季考评,综合考核考评,考评结果与每人每月 500 元工资挂钩的办法,调、争创效益的积极性。动了全员服务“三农”
二、勇于开拓,扩大支农服务新领域 农村、农业、农民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因此我们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不断拓展信贷服务新品种,扩大信贷服务范围。1.开办“五助”贷款。1998 年 8 月以来,在全县开办了“助青、助军、助学、助贫、助妇”贷款业务,累计发放“五助”贷款 5248
笔,金额 1.42 亿元,其中助学贷款 960 万元,支持 3600 名学子圆了大学梦。2.开办农民消费贷款。1997 年 9 月以来,我们在确保信贷支农的前提下,还在 26 个信用社开办了农民建房、购买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 3257 万元,放款 2460 户。
3.支持为农服务实体。为了使农业增产增收,县里重新组建裕阳配肥站,我们主动上门调查评估论证,及时提供季节性信贷支持,几年来累计发放贷款 525 万元,支持生产了 18 万吨适合本地土壤的复合肥料,促进了农业增产。1998 年 4 月,当我们了解到县里销售农业机械缺少资金的情况后,即主动牵头,协调农机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发放贷款支持,农民购买农机实行农机投保,保单抵押、分期付款,缓解了农民付款压力。目前已累计发放农机销售贷款 4623万元。4.支持劳务输出。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政府中介机构出国打工和进城打工的逐年增多,我们把握时机,适时提供信贷支持。仅去年就累计发放贷款 223 万元,帮助 186 名青年农民解决了缺少出国保证金的困难。5.开发了多项相关的中间业务,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不断发展贷款业务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了 20 多项中间代理业务。如代收水费 4.85 万笔,支持了农村经纪人开展农产品流通和劳务输出,为农民提供方便。目前全县有 29 家信用社开办了这类业务。
第五篇:如何处理好信用社发展与支持三农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无论其所有权结构和管理模式如何改革,其经营的方向都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都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偏离了这一方向,就背离了改革和发展的宗旨和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加收入,需要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增加投入。其中资金的投入在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市1999年以来,为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大力推广信用农户、信用村镇等评定活动,大大简化了农民贷款的手续,方便了农民贷款,也使农民的贷款面有了很大提高,困扰多年的农民贷款难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大量撤出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任务更加艰巨,作用更加凸显。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多年来尽管在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在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可以说农村信用社与三农的关系是血与肉的关系永远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