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大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加强审判管理促进法院科学发展

时间:2019-05-13 09: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三大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加强审判管理促进法院科学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三大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加强审判管理促进法院科学发展》。

第一篇:构建三大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加强审判管理促进法院科学发展

构建三大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

在加强和创新审判管理中促进审判工作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院坚持强管理促公正,优管理提效率,抓管理树公信,着力构建审判管理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和公信体系,努力实现“五大转变”:即管理体制从多头无序到规范有序,管理形式从单一分散到集约整合,管理主体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管理客体从以法官为主到以审判权运行为主,管理效果从偏重效率到提升效能的转变。

第一,求真务实,着力构建保障审判管理运行的组织体系

一是在管理权能上力求“专职多能”。05年初,我院在江苏基层法院中率先成立了独立建制的审判管理办公室。先后精选了8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审管办。

二是在管理职能上彰显“刚柔并济”。赋予审管办质量管理、流程监控、业绩考评、质效统计等职能。为适应审判工作的发展需要,逐步将司法建议、诉讼服务、诉调对接考核等工作纳入审判管理的范畴,从而使审判管理既具有管理的“刚性”,又具有服务审判、服务法官的“柔性”。

三是在管理效能上实现“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建立大审判管理格局。一方面,全院形成了以业务部门审判管理联络员为基础、审管办为枢纽、法官考评委员会和审判委员会为龙头的多层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审执部门形成了法官、审管联络员、庭长的三级管理阶梯。全院审判管理工作呈现出全员、有序、科学管理的“内涵式”发展态势。

第二,制度创新,努力构建提升审判管理水平的运行体系 一是优化审判质量监控机制。强化重要流程监管。对变更审限、诉讼保全等重要流程节点,由审管办会同监察室进行全程跟踪、全程监督。强化均衡结案管理。出台《均衡结案管理实施办法》,科学制定阶段性指标目标值,着力解决月度结案不均、部门结案不均、法官结案不均的问题,实现了收结案的良性循环。强化案件质量评查。严格评查办法,将差错责任细化为瑕疵、一般差错和差错三个层面,坚持凡错必评,有责必究。全院案件被发改率持续走低,审判质量连续多年在盐城基层法院中保持最优,在全省法院系统也名列前茅。

二是优化审判态势研判机制。审判质效运行态势是审判工作的“晴雨表”。我院推出了“2+2+6”的审判态势研判载体。即:“两类”态势分析。通过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法官质效指标每月评析,对全院及法官个人的审判质效进行评估分析,引导全院法官共同关注和延长“短板”,推动审判工作良性运行。“两项”动态研判。加强人案比动态研判,及时调整审判力量,有效分流案件,在动态管理中实现审判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加强案件信息动态研判,将审判管理触角延伸到特定类案受理审查、敏感案件风险评估等环节,保证审判决策的科学性与主动性。“六大”专项通报。先后建立起“四项”未结案件、重大民商事案件、被发改案件质评、均衡结案等六类专项通报制度,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强化审判管理的导向性和针对性。我院至今已编发各类审判管理通报280多期。

三是优化法官业绩考评机制。通过开展“每月办案之星”、“年度办案标兵”、优秀合议庭等评选活动,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的激情。设立“最佳管理奖”,重奖在年度考评中名列条线第一的部门负责人。去年,我院在8个条线考核中获得了7个第一。完善《综合绩效考评实施办法》,突出了绩效量化的评价作用、绩效考评的导向激励作用,通过人本管理,达到行为激励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业绩优先、素质为本、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将审判业绩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法官选拔、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三年来,我院先后有10名法官因审判业绩突出走上了中层岗位,15名法官成为业务骨干;获省级以上表彰的部门和个人达36人(次)。

第三,能动管理,全力构建符合审判管理规律的公信体系

一是引入社会评价,提升法官职业素养。引入庭审驾驭能力的社会评价。以院庭长为主体,辅之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随机听庭、评庭的方式,现场评议、打分,并将评议结果纳入法官业绩档案。引入裁判文书制作能力的社会评价。以《东台法院网》为平台,逐步实现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开通网上院长信箱、在线交流,真诚接受社会公众对裁判文书的意见、建议。引入化解重大矛盾纠纷能力的社会评价。与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法学院等院校建立常态化的院校合作机制,通过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学者对法官的法律适用、利益衡量、漏洞填补等司法能力加以评判,结合考量法官把握社情民意、化解涉诉信访的能力,评选出擅长审理重大疑难案件的优秀法官。

二是倡导自我认同,释放全员管理潜能。激励庭长轴心管理。在全省基层法院中率先推出庭长管理的“五评五比”模式,硬化庭长的管理责任。激活全员自律管理。鼓励法官主动参与部门年度司法业绩目标的确定,作出创优承诺,促进法官、部门和全院在目标上的协调一致,在行动上的同频共振。激发主体创造管理。紧贴实践,从院领导到普通干警探索、总结出不少有价值的审判管理经验。《善于管理、勤于管理、精于管理是开展审判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等经验得到了江苏高院的肯定与推广。

三是突出规范功能,保障司法廉洁高效。将审判管理与强化廉洁司法相结合。进一步理顺审执流程控制与纪检监督检查、案件质量评查与错案责任追究等关系,促进审判管理与司法廉洁机制的良性互动。05年以来,我院未发现一起法官违法违纪事件。将审判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增强审判管理的“科技”含量,提升管理效能。自主研发国内首个“诉前纠纷分流管理模块”,从而使纠纷分流更顺畅,操作更规范;在江苏法院系统首开“12368”司法信息查询系统,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建立短信管理平台,对临近审限案件的承办法官,及时发送温馨的短信提示。

第二篇:构建区域特色法院文化 促进审判工作跨越发展

构建区域特色法院文化 促进司法工作跨越发展

——马山县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经验介绍材料

(2011年8月)

马山法院行政区划属马山县,在编人员68人,法官35人,其他工作人员33人;党员干部66人,占总数的67.6%。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全县总面积2363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人口52万,聚居有壮、汉、瑶等9个民族。是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业县,经济基础较薄弱,财政收入刚过亿,是全国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但马山人民很有志气,民间有句谚语道“穷是穷,脸上有笑容;苦是苦,乐呵呵来补”,民风纯朴、风情独特,是“广西民间艺术之乡”,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蜚声中外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发源于此。马山法院就在这样一个淳朴乐观、崇德尚艺、自强不息的土地上,开展各项工作,形成并构建了“厚德尚法、自强创新、务实励业”的独具一格的法院文化。独具一格的法院文化,促进了马山法院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使马山法院从一个落后的“三类”法院,挤进了全市乃至全区先进基层法院的行列。2008年以来,共有50个集体和28人次受到县级以上的表彰和奖励。其中,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绩效考评综合奖一等奖,被南宁市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2009、2010年连续两年获南宁市基层法院绩效考评一等奖;2009年获自治区文明单位;2010年 被自治区高院评为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三等功一次。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以司法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内容丰富

“公正、廉洁、为民”是司法核心价值观,是人民法院精神文化的本质内涵。三年来,马山法院通过采取确立法院目标、开展特色活动等措施,建立了鲜明的精神文化。

(一)科学统筹,因地制宜,确立目标。2007年初,对于全院的工作目标,马山法院根据受大石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制约而各项工作落后的状况,精心调研,统筹规划,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效,三年上台阶(赶上全市法院先进行列)的法院整体工作发展目标,有序推进,扎实实施,至2009年获南宁市基层法院绩效考评一等奖、获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初,又提出“保持先进,再创佳绩”的工作目标,取得成效:获南宁市基层法院绩效考评一等奖、被自治区高院评为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三等功一次。2011年初,我们提出的工作目标是:……目前,全院干警在为这个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锐意拼搏,全院各项工作发展态势良好,被上级部门推荐参加全区基层先进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的评选。2010年,对法院文化建设目标,马山法院下发马法【2010】21号文《关于印发〈马山县人民发院文化建设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把法院文化建设推上了建立长效机制的快车道。

(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活动特色。马山法院将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与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等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特色的实践活动,激发广大干警的亲民爱民情结,牢固树立起为“大 局服务,人民司法”的司法理念。例如,2008年以来,我院坚持持续开展“先锋联万家,三情促和谐(情系外出民工,情注留守妇女儿童,情暖空巢老人)”活动,在车站、乡镇等地为外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20场次,发放法官帮助维权联系卡2000多张,为返乡民工送法上门50人次,发放维权指南小册子5000多份,巡回开庭审结涉及农民工案件63件;送化肥到留守妇女家庭,每年为留守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共捐资助学5名学生3万多元;将病重的3名留守老人送到医院救治,慰问困难留守老党员9名;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真正的为人民群众送去温暖,送去实惠,被马山县委评为“先锋联万家,三情促和谐”活动示范单位,向全县推广。

(三)陶冶情操,甘于寂寞,康乐生活。马山法院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甘于寂寞,康乐生活”为干警业外活动准则,既约束干警的业外活动,又丰富干警健康的娱乐生活。既规定干警不得参加的各种社交、娱乐活动,不得发表的个人观点,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活跃干警的文化生活,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全院干警不定期开展各球类比赛、文艺联欢晚会、摄影书画展等活动,培养干警的业余兴趣,陶冶干警的情操,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法院的文化生活;积极参加马山县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参加这类活动,拉进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兄弟单位的了解和感情;加强法院宣传工作,让社会了解法院工作,树立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3年来,马山法院干警参加上级法院和其他行业举办的各种书画比赛获奖作品210多幅;马山法院的男子篮球队和气排球队,多次代表县参加市一级比赛;在市级以上各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2000多篇,有15人次 获得《南宁日报》、南宁市人民广播电台等市级媒体优秀通讯员奖,有6人次获得《广西日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区级媒体优秀通讯员奖。

二、加强以司法永恒主题为精髓的行为文化建设,抓住主旨,形式独特

法院行为文化,是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执法办案、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而执法办案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公正与效率”是司法永恒的工作主题。三年来,马山法院一手抓审判执行,一手抓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廉洁司法意识,建立了独特的法院行为文化。

(一)以建立独特的地域艺术文化促进案件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2008年,马山法院案件发改率为0.61%; 2009、2010年,案件发改率均为0,排在了全区基层法院前列。2008年以来,民商事案件调撤率年均74.54%,调解自动履行率2010年达90%,判决案件服判息诉率年均91%,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及普通程序简易审率年均70%,送市中院参加评查的所有案件优秀率均为100%。上述考评指标都排在了全市法院的前列。案件执行周期平均为68天,比法定期限提前112天,收结案基本平衡,2010年,被区高院评为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活动先进集体。一是积极参加区高院开展的“百万案件评查”活动和市中院举办的办案标兵、精品案件、优秀裁判文书等业务竞赛活动,提高审判人员司法能力。二是成 立审判管理办公室,强化案件质量管理,细化案件审判执行管理指标。三是建立了科学严密的审判执行流程管理机制,制订了案件内部审判执行期限,统一了规范案件质量标准,以审判管理办公室把关案件质量为抓手,以信息化审判管理软件设臵硬性审限为手段,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在调解工作方面,一是整合社会力量多元调解。我院先后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和驻县公安交警调解工作室,加强了司法调解和人民、行政调解的对接工作,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把调解工作贯穿办案始终。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参与调解,提高案件调解成功率。

此外,我院尝试将司法审判工作与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艺术相结合,创造性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让艺术为司法审判服务。2007年以来,我院根据不同时期的司法审判工作重点,组织本院干警作词、聘请院外艺术家作曲,创作了《亮嗓唱起天平歌》、《司法为民保公正》、《下乡调解万家和》、《化解信访老表欢》等4首三声部民歌,通过干警传唱和下乡表演,总结、宣传了法院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激发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热情,有的放矢。也让群众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深刻地了解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支持法院的执法办案行为,给不少的大、要、难案的纠纷解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其中《亮嗓唱起天平歌》歌曲演唱,还作为在南宁市中院 召开的第五届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交流会招待晚会的重点节目;《下乡调解万家和》歌曲演唱,作为代表南宁市中院参加首届南宁市政法文化节、区高院建院60周年活动庆典开幕式晚会表演节目,还作为全国政法文化建设工作理论研讨会招待晚会的表演节目。每次表演完毕,与会不少领导纷纷与演员合影留念,并索要演唱歌曲乐谱。一时间,我院以法院司法审判工作为题材创作的歌曲,引起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我院乃至全区法院文化建设的亮点之一。

(二)司法文明,行为规范,树立形象。马山法院以“言语必谨,行为必慎,诚信做人,公道办事”为业内行为准则,培养干警良好的司法职业修养和职业形象。多年来,经常性的对审判作风进行检查监督,形成制度化。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干警精神状态、接触当事人及代理人的言行态度、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干警审判作风的投诉等方面检查,并作为评价干警工作作风的重要依据。督促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与当事人和其他社会公众接触中,采用文明用语,请字当头,谢字结尾,态度温和,礼貌待人,做到热情而不失威严,听诉而坚持中立,沟通而保持距离,彻底杜绝个别干警中存在的特权思想、衙门作风。此外,还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员进行庭审观摩和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在增强廉洁司法意识方面,通过开展系列主题警示教育活动,狠抓“五个严禁”规定的落实,着力解决我院 干警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以活动警示人。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通过采取上廉政课、看警示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召开家属廉政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与警示教育,使干警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二是营造廉政文化环境。设立廉政文化室一个,并在办公场所通过悬挂精选廉政格言、警句、廉政图片等方式进一步渲染法院廉政文化氛围。五年来,我院干部队伍实现了“三零”的良好纪录,即“零被当事人举报或投诉”、“零被通报批评”、“零违法违纪”,树立了人民法官良好形象。

(三)加强以具有司法权威浓厚底蕴物质文化建设,精心打造,夯实基础。

加强法院物质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物质投入,而在于是否能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一种浓厚的文化底蕴,向公众凸显法院文化底蕴和公正精神,能够增强公众对法院司法裁判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一是筹集资金2100多万元,投入法院的新址建设。新建审判综合楼6000平方米。审判法庭规模适当、庄重实用、布局规范、功能齐全,外观造型上体现沉稳大气,给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敬畏和尊崇之感,内设大法庭1个,小法庭4个,少年圆桌法庭1个,温馨调解室1个,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全部达到全国三类基础法院的建设标准。二是率先在全区全面了完成图书室、荣誉室、廉政教育室、院史展览室、法律文化室、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建设,为我区兄弟法院“五室”建设提供了蓝本。三是坚持走科技强院之路。在新审判综合楼建设的同时,搞好智能化工程建设,建设了四级专网,建立了马山法院网站,建设额3个科技法庭,通过数字化法庭,可进行远程开庭和网上直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审判管理、政务管理和队伍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完善后勤保障设施,建有全区法院第一家独立的法警备勤楼,为我院法警实现半军事化管理提供物质保障,五是建立了公共食堂,解决了干警的吃饭问题,解除了他们上班后顾之忧。

至于法院的制度文化建设问题,因时间紧迫,在此不再赘述。

四、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法院文化的内涵、构成及其关系,是建设好法院文化的前提。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意见》一文中给法院文化下了准确的定义,由定义可知,法院文化是以法官为主题的全体法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公平正义为特征的、以追求法治为目标的、以凸现法院特点的知识体系、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外在物质文化体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主体的法官性和内容的法律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建设法院文化中,要牢牢的把握基本特征,才不会偏离本质方向而与其他社会文化混同。另外,在法院文化特征四个构成(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中,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是法院文化的源泉,是其他三个部分文化的导向,但其他三个部分文化反过来又起着反映和强化精神文化内容的作用。掌握了四个特征的构成及其关系,才不会在法院文化建设中主次不分,本末倒臵。

(二)立足本院特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是建设好法院文 化的关键。由于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尽相同,风俗、民俗、习惯等行为准则也存在差异,因此,赖以建设法院文化的载体也不会雷同,因此,法院文化外在表现形式也就不应当要求千遍一律,贪大求全。各法院应带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本院各方面的的发展特点,在把握法院文化内涵、结构特征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特色法院文化,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以人文本,持之以恒、机制长效是建设好法院文化的根本保证。从2007年,马山法院开始有建设法院文化这个意识开始,到今天初具文化建设规模雏形,已经整整过了差不多五年的时间。这五年时间,马山法院在工作目标、特色活动等属于法院文化建设范畴的工作环节中,是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环环相扣的开展。可以说,马山法院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马山法院全体干警,以一个法院文化缔造人的特有的深邃睿智、崇德尚法和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上级法院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马山法院党组向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马山法院全体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XX法院以“点、线、面”构建立体审判质量控制体系

XX法院以“点、线、面”构建立体审判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审判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审判质量控制体系,是人民法院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司法能力的重要手段。XX法院着力构建起“点、线、面”相互运行的立体审判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推进审判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有力地促进了全院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全面提升。自2011年以来,成效显著,审判执行各项综合考评指标由原先全市末位跃居全市前列。

一、“点”上集中把握好重点岗位、重点案件、重点判项,切实提升案件质量

(一)我院制定了《案件质量评查考核办法》,对各审判、执行重点岗位、评查范围、评查方式、责任界定、过错责任追究、评查结果运用等内容作出了规范,为案件质量评查提供了务实管用、切合实际的操作依据;同时制定了《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从立案、审理、执行、裁判文书制作、卷宗装订归档等各个环节确定案件质量综合量化指标,既有对实体公正的评判,又有对程序公正的核查,还有对办案效率、效果的考量,构建起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审判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二)成立由专委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审判实务研评组,对发回重审、重大改判案件的质量进行评查;审判监督庭和审判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全院审结的案件,按照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审判程序、审理期限、裁判文书、卷宗装订及归档情况等项目进行全面评查。每月编发

《审判质量分析报告》,在全院干警大会上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同时在本院局域网上发布,供承办人查阅补正。

(三)结合“两评查”活动的开展,建立裁判文书评比和上网公开制度,不断提高法官裁判文书的写作能力。裁判文书评比是审判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审判质量的重要保证。XX法院通过建立裁判文书评比常态化和法律文书上网公开机制,倒逼办案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增强司法能力。

二、“线”上重点把握好审判活动的重要流程、重要环节

完善的审判流程管理是对审判过程各阶段的动态监督、全程掌控,其重要意义在于在实现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管理相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对审判程序的管理与控制,使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促进审判公开、高效、有序地开展。XX法院制定了《审判执行流程管理办法》,从严控“立案入口”和“结案出口”、强化“中间环节督促”三个方面入手,带动审判流程各个环节高效快捷运转。

(一)严格立案程序,严把案件“入口”。除二个人民法庭外由立案庭统一审核立案并准确及时录入司法信息系统,确保案件从源头上即纳入“监控”程序。同时借司法信息管理平台,将各类审判和执行案件相关受理、分案、审批等程序均在网上完成,实现了对案件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使审判工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案件质量评查和错案追究提供了准确和有利的依据,有效地提高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二)实行案件预警,抓好“中间跟踪督促”。以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和保证高效办案为目标,在案件流程管理过程中实行预警机制。审管办对承办部门不规范及效率不高的相关问题及时预警并在本院LED公布、下发督办令,直至院长约谈。在案件具体审理过程中,对距审限十天实行网上预警,并向承办人和庭长预警通报,限期办结;对因法定事由需延长审限的应由院长审批。运行三年以来,该院无一超审限案件,在案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有效地预防了超审限现象的发生。

(三)强化监督,把好“出口”。实行所有案件均由庭长、分管院长审核后在司法信息系统确认结案制度,有效解决了立案权、审判权、执行权和审判管理权分离,保障了审判执行工作流程的良性运行。

三、在“面”上重点把握好审判工作的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势

人民法院态势分析工作实质是一项基于司法统计系统和质效评估体系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审判管理工作。态势分析就是基于司法统计和质效评估体系通过各项指标为顶层决策者提供公正、效率和效果三方面的整体运行信息,同时对运行异常的信息逐步摸排、过滤,寻找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此,XX法院将司法统计归口审管办,自2011年以来审管办每季度对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等各项工作的总体走势,评估指标数据所反映的公正、效率和效果等基本情况和特点,特别是对公正指标的“一审陪审率”、“一审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效率指标的“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结案均衡度”、效果指标的“一审服判息诉率”、“调撤

率”、“信访投诉率”从环比和同比中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报告,提供审判委员会决策参考并上传本院局域网供各业务庭对照分析并加以改进。自2014年1月以来,又将“月工作存量”、“十二个月以上案件结案率”、“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执行案件合规率、沟通率”、“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率”一并予以态势分析通报。

第四篇:依托工商职能构建“三大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著

依托工商职能构建“三大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著

去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南通市工商局紧扣这一热点,立足全市工商系统实际,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着力点,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切入点,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立足点,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深入开展“党徽耀红盾”系列创建活动,全力搭建执法、监管、服务、维稳、共享“五大”平台,构建了“危机防范、秩序维护、矛盾疏导”三大体系,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局的经验做法近日被中央综治委简报转发。

一、强指导、抓服务,用发展的眼光构建矛盾防范体系

该局按照“以民为本”理念,坚持靠促进发展减少矛盾,靠强化服务化解矛盾,靠抓创新预防矛盾,进一步强化指导、抓好服务,全力推进南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以窗口建设为抓手,切实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出台了服务经济发展的系列工作意见,强化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扶持和传统产业的转型扶持,促进了南通经济科学、健康、有序发展;落实了银企对接工作措施,开通了多渠道的融资途径,为企业落实各类金融贷款200余亿元;整合系统资源,将市区范围、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下企业的登记权、年检权和户外广告发布登记权、监管权下放至市区分局,方便广大群众就近办理工商业务;实行窗口登记AB岗制度,强化跟踪服务,提升了服务质量,登记窗口当日办结率达99%以上。

二是以行政指导为手段,积极提升帮扶服务效能。深入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3154家(其中外资企业206户),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139个。强化商标战略实施与品牌基地建设,引导各县(市、区)申报省级品牌基地2家、市级品牌基地3家。指导企业申报驰名商标12件、著名商标74件、知名商标300件,其中“中洋”、“江海(图形)”、“南回”商标5月27日被国家工商总局为驰名商标。积极开展“红盾进女监、送法助创业”活动,为即将刑满释放的28名女犯提供就业创业针对性服务,帮助其快速融入社会,有效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是以应急体制为基础,有效强化快速处置能力。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落实了节假日值班制度,探索建立了“市局直接分流、基层办理反馈、县区局督查督办”的消费维权运行模式,提高了处置效率。紧扣社会热点,强化应急处置,及时处置了食盐抢购、毒韭菜等事件,快速调处了涉及250多人的群体性投诉事件,有效化解社会危机。

四是以创新思路为先导,着力完善事前防范能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履职问题,积极探索和谐履职的新途径。启动了幼儿消费教育工程,编写了幼儿消费教育读本(绘本),并于今年6月1日正式发行,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老年消费教育基地,前移老年消费维权“关口”,增强老年消费者的自该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老年消费者科学、理性、文明的消费理念,避免恶性消费纠纷的发生。强化社会共建,深入各大型市区宣传讲解消费维权知识、假货识别技巧和虚假违法广告的有效应对,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

二、强监管、维秩序,用无缝的监管构建社会维护体系

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该局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搭建了由管到引、由粗到精、由松到紧、由分到合的综合监管平台。

一是由管到引,在转变企业发展理念上下功夫。结合南通市开展的“两大体系”建设,对现有的监管思路进行总结反思,逐步建立了以诚信引领企业文明发展,以信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诚信经营联盟,强化信用分类监管机制,以诚信经营状况为基础,评选出百家“文明诚信单位”和百家“光彩之星”,营造了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建立了市场契约管理平台,在227家市场落实了契约化管理制度,规范了市场主办者和场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使诚信守法经营成为一种自发行为。

二是由粗到精,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上下功夫。起草了《南通市区农贸市场管理办法》,为全市农贸市场管理提供了依据,积极推进了11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全市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良、更为放心的蔬菜消费场所。在全市260家市场落实了文明诚信经营户星级评定制度,引导经营户把文明诚信理念融入到日常经营行为中。成立了食品安全自律委员会,积极推广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监管工作的集约化、精细化程度,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此外,该局积极强化食品市场整治,查处各类市场1644个次,下架疑似问题肉1656公斤,抽检婴幼儿奶粉、食用植物油、黄酒、面条等各类食品260多批次,有效维护了食品消费安全。

三是由松到紧,在维护日常经济秩序上下功夫。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执法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全市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2222件,查结立案案件2102件,案值共计5905万元。强化对新型经济违法行为的监管,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84起,案值1870.285万元,没收销毁侵权假冒物品2万多件、侵权假冒商标标志5千多件。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抽样检测农药30批次、肥料30批次、喷雾器10批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71起,有效净化了农村市场环境。通过一系列紧而密集的专项治理行动,有力的维护了市场主体、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由分到合,在搭建综合监管平台上下功夫。完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封闭式执状况,实现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信息资源共享,确立了“谁最先许可、谁组织查处”的原则,牵头组织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查处4次,出动执法人员17876人次,清理无照经营户8885户,疏导补办

营业执照数7871户,自行歇业数679户;查处无照经营案件数447件,有力地净化了市场经济环境。

三、强维权、树公义,用公正的调处构建矛盾疏导体系

该局与市综治委、市调处中心、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实施消费纠纷调解与大调解对接的实施意见》,7月初,全面完成了消费纠纷调解融入“社会大调解”的整合工作,强化了综合调处能力,消费纠纷调解成功率由过去的76%上升至98%。

一是依托“三级网络”,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调解格局。强化资源整合,实行“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和工商机关业务指导、调处机构具体运作、相关部门整体联动”的运行模式,依托12315“一会两站”,在镇、村(居)层面,将村(居)消费维权联络站纳入所地村(居)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室并合署办公,实现了化解消费纠纷的组织、人力、行政以及其他资源的联动联调,形成化解消费纠纷的合力,有效提高了消费纠纷调解效能。强化业务培训,聘请了有调解经验的司法、大调解中心、消协等部门的专家对消镇村消费纠纷调处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5000多人次,提高了基层调解人员的调处水平和能力。目前,该局已在9县(市)区、76个乡镇设立了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站,成立了2220个消费纠纷调解工作点,聘请了3167名专兼职调解员,立体化的调解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健全“三项机制”,提升了基层消费纠纷调处效能。加强调处工作基本制度建设。建立了消费纠纷移交督办、办结回访报告、考核奖惩和台帐资料等制度,规定了调处纪律,努力规范调处行为,积极实现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数据化、法制化、专业化。创新了调处配套工作机制。建立了排查预警、小额消费纠纷快速调处、先行赔偿、和解在先等相关工作机制,完善消费纠纷受理和调处办法,形成“统一制度、各司其责”的全市消费维权调处工作体系。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主动加强与法院、司法、质监、等部门协作,对重大消费纠纷提前介入,及时处置,今年以来通过部门联动机制解决消费纠纷54起,争议金额达180万元。“消调对接”机制推行以来,各级纠纷调解机构采用“消调对接”机制共调解消费纠纷2550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4万多元,与同期相比,投诉至12315的消费纠纷减少了11.3%,基本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镇(街道)、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县(区)”的目标。三是拓宽“三大渠道”,完善了消费纠纷调处覆盖层次。针对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消费投诉日益增多的现状,该局立足全系统现状,全面整合资源,新建了三条专业维权渠道,提升了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的覆盖面。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清真寺和西藏民族中学设立了12315少数民族维权联络站,聘请了13名少数民族同胞担任维权义务联络员,为南通地区52个少数民族、近2万名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更高效的维权服务。在残联的支持下,成立了省内首个“残疾人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有针对性地提供康复用品消费知识宣传、提供智障、视障消费读物、提供绿色维权保护通道,增强残疾人科学消费、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维权微博,及时发布消费提示,根据网友留言,针对

性的提供维权指导。微博开通以来,帮助消费者提供维权指导171个,发布消费提示41次,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230多万元

第五篇:全面构建网格化防控体系促进社会管理精细化

全面构建网格化防控体系促进社会管理精细化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城市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一、基本情况

延庆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是延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下辖45个街村,14个物业管理小区。镇辖人口6.6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城镇居民人口2.4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镇域内重点企业29家,六小门店1100余家,村医务室30家、废品回收站15家,私人幼儿园9家,小饭桌17家。鉴于辖区内街村多、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社会矛盾复杂,延庆镇稳,全县稳。因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较大。

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常态化建设,探索网格化社会面防控工作新模式,为延庆县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延庆镇建立网格化防控体系的主要做法

2011年6月,按上级要求,开始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搭建基础网格,明确职责。镇依托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立由党委书记任格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任副格长。所有副职及综治、社保、民政、市政市容等部门科、站、所长为成员的一级网格。统筹镇域内综治维稳安全、民生事业、市政市容建设等各项社会管理的落实,二级网格间问题的协调处置。将全镇划分成东北、西北、西南、西、中五片,搭建二级网格。包片领导任格长,各总支书记、副书记任副格长,各包村干部、村主要干部为成员。负责本片各村矛盾排查化解、督促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及三级网格间出现问题的协调处置工作。全镇45个街村,分别搭建三级网格,村建立综治维稳工作站,承担综合治理、矛盾调解、社会治安管理,民生事业服务等职能。村书记任格长,按照“1+X+Y”的模式构建。“1”指村党支部;“X”指日常工作力量,即平安中心户长、巡防员、流管员、社保员、矛盾调解员等;“Y”指社会参与力量,即包村干部、公安片警等。各街村根据村域面积、人口多少,将全村划分成若干片,构建第四级网格,每名中心户长负责一片,作为格长。日常收集基本信息、反映群众需求、排查化解矛盾、检查上报安全隐患、协助解决问题、动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经逐步完善,现全镇形成1+5+45+395的社会管理网络格局,即一个一级网格,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5个二级网格,五片总支;45个三级网格,45个街村工作站;395个四级网格,全镇各街村共划分395片,为最基础单元。

二是明确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通过对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明确网格化管理基本工作流程:发现情况、事件上报、联合会商、联合执法检查、整改、验收。四级网格人员每月定期对管区内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台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劝阻,逐级上报,督促整改。如拒不整改,镇有关部门联系县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商,联合执法,进行查处。从而,对全镇1100余家企业,达到时刻掌握情况的目标。

三、延庆镇网格化社会面防控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基本实现了管理对象动态过程中的“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借助四级格长的信息反馈,及时有效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例如,今年六月份,我镇西辛庄村中心户长反应,村中有20多人非法集会,修炼邪教门徒会。镇综治办、宣传、文化等部门联合村干部扎实工作,先摸排甄别练习者,然后采取镇干部、村干部包练习者骨干,中心户长包普通练习者的瓦解策略,组织他们跳街舞、扭秧歌、上文艺辅导班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通过有效工作,使他们成功转化,及时有效的避免了事态的蔓延。

二是安全稳定基础更加牢固。通过强化网格基础管理,摸清了各街村的安全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整治,确保了治安、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有序。例如,今年9月份,小营、王泉营村中心户长在检查中发现,有六家企业存在非法加工面食,进行销售的嫌疑。我们立即组织工商、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一举端掉了这6家面食加工黑窝点。

三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以社会管理网格为基本单元,形成了专群结合、条块结合、社群结合的工作格局,促进了社会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 四是网格中各级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进。通过推进网格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级网格人员职责,建立责任倒查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使人人不敢懈怠,使整体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存在问题

延庆镇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社会管理服务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基础网格已搭建完成,但硬件投入不够,各街村综治维稳工作站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战,人员、办公场地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

(二)缺乏网格化管理平台,管理尚需规范。延庆镇的网格化管理,目前只是搭建了人员管理平台,还缺乏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网络化平台。因此,在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逐步提高技防水平。

(三)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延庆镇网格化社会面防控体系已有3000余人,各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群体庞大,管理难度很大。

五、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镇党委、政府针对延庆镇网格化社会面防控体系建立初期存在的问题一直在积极探索,寻求更好的方式方法使其更加完善:

(一)强化宣传,营造群防群治社会氛围。就目前的力量配比针对延庆镇的工作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群众中形成大气候、大氛围,充分调动各种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到社会面防控管理中来。

(二)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大管理力度,制定更加详尽的奖惩管理办法,使得 “优者有奖,劣者有罚”,使各类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建立统一管理平台,设置专管经费,做到“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平台的建立将使镇内各类工作人员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不必受不同部门的限制,专用经费将进一步支持延庆镇社会面防控体系的完善,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有力后勤保障。

(四)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群防群治力量的管理。逐步形成一支以平安中心户长为骨干,保洁员、护林员、社保员、水管员、文化组织员等各大员和治安片警、流管员、巡防员、包村干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逐步规范管理。

(五)加大群防群治人员培训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每年定期对各大员分别培训,逐步提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延庆镇是延庆县的中心大镇,做好延庆镇的社会管理工作,对确保全县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将以全面构建网格化防控体系,促进社会管理精细化为契机,不断创新思维,加强管理,为创“平安延庆”作出贡献。

下载构建三大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加强审判管理促进法院科学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三大体系 实现五大转变,加强审判管理促进法院科学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