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时间:2019-05-13 09:4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第一篇: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20年)的通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20年)》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对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推进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到2010年,全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明显提高,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的问题,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普遍树立和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广泛普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民共识,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更加牢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初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四大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确保学校科学教育质量。把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作为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重点。

2.开展课外科技教育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重点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快乐科学校园行”、“科普大篷车”、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

3.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把科学素质教育成效纳入“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等评比标准,鼓励重视子女的科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母亲素质工程”、“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活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发挥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的科普作用,建设社会化科普教育基地。

5.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考核激励机制。把科学教育实施情况及其成效作为合格学校验收、星级学校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导向作用,完善其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十一五”期间,评选100所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表彰200名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江苏省十佳科技辅导员”。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围绕科学生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创业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万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50万人、创业培训50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2.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普日、送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开展“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百万农村青年学百技”、“百万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等主题活动。总结推广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普大集、专家工作站、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百名教授兴百村”等做法,探索科技“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继续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建设一批集推广、培训和示范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到2010年,力争全省有50%的县(市、区)成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市、区),80%的县(市、区)成为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同时,培育5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0万农户。

4.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5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发展200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养一支专群结合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促进农村科普体系建设。以“一站一栏一员”(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为重点,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队伍,不断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适应城镇化加速的新形势,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2.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培养20万生产服务一线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我省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5%,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不低于5%。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文明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百万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4.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城区、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对干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实施“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到2010年,培训百名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千名市厅级领导干部、万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着力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实施全省“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到2010年将科级以下公务员轮训一遍。

2.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干部培训教育和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要内容。分层次制定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培??计划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普及。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

三、实施四大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2.加强科学教育辅导员与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学会特别是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建立中小学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重点开展对农村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大学生担任中小学科学教育志愿者。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全省中小学都建有合格科学实

验室,义务教育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建有科学工作室,省三星级高中都要创造条件建立技术实验室,确保技术课程的开放。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建立一批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单位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选题规划,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调动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省“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要提高科普读物所占比例;将科普作品纳入省科技进步奖评审范围;逐步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作品,借鉴国际先进创作理念和方法,提高我省科普创作整体水平。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中国数字科技馆,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校校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集成国内外现有各类科普信息,建立省级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加强科普信息网络建设,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针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送到基层。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栏目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向公众传播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引导支持科技教育频道、科技专栏、专版、科普网站大胆创新,提高质量,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继续在市县电视台推广《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覆盖面力争达到90%以上。

2.扩大科普出版物发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出版物发行渠道,加强网点建设,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基层和农村的发行工作。

3.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各地要把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加强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科普场馆网络格局。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科技场馆,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市、区)要积极推进科技场馆建设。创新科普设施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益。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面向群众、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免费或优惠开放的措施。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性科普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科普场馆;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新增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00座,并使其中一批成为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院、高新技术企业等为依托的科普示范基地设立公众开放日、科普接待日,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等场地设施。

4.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技活动中心、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终端设备等设施。加大青少年校外科普场馆、基地建设,各县(市、区)建立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各省辖市要争取配备大中型科普大篷车,各县(市)要争取配备小型科普宣传车,以“流动科技馆”形式为广大农村、城市社区、中小学校提供科普服务。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使其成为农村重要科普阵地。

四、建立和完善四大支撑体系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根据《科普法》实施细则,修订完善《江苏省科普条例》。制定表彰奖励政策,表彰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加强科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鼓励和吸引境内外机构、个人独资或合作兴办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机构的政策。

(二)健全经费投入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科普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通过有效运用政府的引导资金,促进全社会增加对科普事业的投入。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对科技场馆、各人民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动实行优惠政策。落实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定,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三)构建人才队伍体系。通过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批熟悉科技发展和公众科技需求的记者、编辑队伍。加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科技传播与普及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或在相关学位中设立相关的研究方向,培养从事科技传播活动与研究的高级人才。做好科普专职人员技术职务评定工作,提高专业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科普交流。

(四)建立监测评估体系。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以《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大纲(试行)》为基础,建立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全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估,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制度,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制。省政府负责领导《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成立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计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业绩?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总体部署,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建立实施工作机制。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机构,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第二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定稿)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行动计划)简介

[2005-01-07 ]

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指公民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具备基本的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个人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 2049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

1999年,一批科技专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提出,为了顺利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应制订一个超长期的国家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同年,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国科协 向中国政府提出制订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下简称2049行动计划)的建议。

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对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科技素质标准以及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2003年,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科学院、社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 和 全国妇联 等正式启动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

>“ 2049行动计划”的含义 “ 2049行动计划”是根据中国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对国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着眼于未来40?50年,立足中国国情,发挥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的全社会作用,具有明确的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到2049年 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00周年时实现中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目标的国家长远计划

>对“ 2049行动计划”的基本认识

☆ 制定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方面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49行动计划”正是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规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将会成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公民全面发展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049行动计划”是一个目标长远,分阶段、滚动式推进的国家计划。

公民科学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周期很长的工作。“ 2049行动计划”着眼于在未来40?50年持续实施,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这种时间跨度的行动计划在我国尚无先例,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明确方向和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2049行动计划”面向全体公民,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其实施不是一个或几个系统、部门所能主导,需要上升到国家行为。

☆“ 2049行动计划”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并且需要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

“ 2049行动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到2049年使我国国民人人具备科学素质。因此,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必须着眼于全体公民,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年龄段和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公民。行动计划的内容和实施的方式必须适用于所有公民,要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 接受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渠道。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通过公民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来实现。公民不仅仅是行动计划的受益者,更应当是参与者。因此,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一方面要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环境和足够资源;另一方面要 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公民自主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 实施“ 2049行动计划”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2049行动计划”关键在于“实施”。实施需要正规的学校教育、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社会化的科技普及与传播和鼓励公民自我学习同步并举,因此,实施的主体绝不仅仅是一两个相关的部门,而是全社会。党政机关、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责任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这一内容渗透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以推进。☆ 公民的科学素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衡量。

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科学的量化和衡量。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制订标准既可以衡量人的科学素质高低,也是对计划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依据。

☆ “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需要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目前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关注的问题,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和一些国家分别制订了相应的计划,有的已经付诸实践。与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相比,国际社会在对科学素质的认识方面共性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也较多,如科学素质标准、推动措施等。因此,在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取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邀请国外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参与,使“2049行动计划”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

☆ 实施“ 2049行动计划”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 2049行动计划”从制订、实施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状况、公众对科学素质的需求等外在因素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计划的实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于准确掌握情况,及时修正,保证“2049行动计划”顺利和可持续地实施,不断向最终目标迈进。

>“ 2049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 行动计划的总纲,是整个行动计划的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主要提出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目标和任务、工作重点、总体进程和方法、主要保障条件等

☆ 《公民科学素质标准》 :中国成年公民应达到的科学素质标准,是行动计划的基础性文件。主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

☆ 具体实施计划 : 在《纲要》的指导下,依据《标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拟根据国家到 2010年完成“十一五”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 监测与促进体系 : 在计划实施的同时,建立监测 与促进 体系,对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期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对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以促进和保证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工作

工作任务

☆ 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拟报请中央审定和发布实施。

☆ 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标准》。《标准》的制订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标准》拟由“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颁布。

☆ 研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在《纲要》和《标准》确定并发布实施后,由各有关方面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在《纲要》和《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包括实施的目标、阶段、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等,以实现《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同时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以对行动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时的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对行动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多面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在实行课改进程中,要逐步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摩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二、三维目标的联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养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方面能力,领悟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它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可以着眼于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又可以学会掌握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死知识,学生就变成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当然也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即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又为他们提供支持。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XX县环境保护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1-2015)工作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12)》《、XX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1-2015)工作规划》,结合我局实际,制度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技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坚持环境科学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培训相结合,坚持学习法律知识、解决环境法律问题与维护环境权益相结合,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全面增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环境守法意识与环境法律素养,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法治条件。

(二)主要目标

通过环境科学宣传教育,到2015年,进一步提高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治理念、宪法意识、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环境事务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和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法律素质,逐渐增强其环境守法与环境维权意识,推进公众依法参与环境管理公共事务。

二、科学素质行动对象

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局领导干部和环境行政执法人员;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特别是从事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和农民。

三、主要行动

(一)学习宣传《宪法》,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公务员法》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

(二)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系列文件等;

(三)学习宣传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主要学习宣传《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学习宣传《森林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学习宣传《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等;

(四)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执法程序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学习宣传刑法、民法、经济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特别规定;学习宣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等;

(五)学习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六)学习宣传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等其他方面的环境政策和法规性文件。

四、工作方法

(一)围绕全县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坚持以环境科学宣传教育为契机,促进环境监督管理服务。

(二)普法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应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防止形式主义。

(三)环境科学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工作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科学宣传教育和培训要求,切实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

(四)坚持学用结合,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努力适应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务实创新,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使广大公民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环境科学教育。

(五)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组织开展环保法律知识进学校、企业、社区与乡村等环保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六)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注意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各类环境案件的典型教育和法制宣传作用,给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了解、学习、参与环境事务的平台和机制。

五、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日常工作。各部门要加强日常联系和协调,形成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合力,为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经费安排

环境科学宣传教育所需经费,要按照有关要求列入部门预算,专款专用,保障科普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队伍建设

加强环境科普人才的业务培训,完善制度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环境科学宣传教育队伍。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学校、社区等公共平台开展环境科学宣传教育活动。

(四)监督检查

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创新监督与激励机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改进。局绩效考核办公室要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全局表彰。

2011年6月10日

第四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工作简报

第四期

椒江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2010年8月30日

椒江区召开《纲要》实施情况汇报会

8月12日,椒江区召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汇报会。副区长施招英、区政协副主席陈晓月、区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主任叶普正出席会议。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31个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府办副主任邱家正主持。

会上,区组织部、人劳社保局、教育局、农办等四大人群责任单位分别汇报了上半年《纲要》实施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区科协主席董林春对全区上半年《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椒江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始终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着重抓住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等“四大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素质教育活动,并由此带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会议要求,下半年各成员单位要围绕《纲要》,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为主线,积极抓好创建工作方案各项指标的落实,重点做好:一是 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纲要》实施工作合力;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大力实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素质基础工程建设;四是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创建各项工作。

施招英副区长就进一步推进《纲要》落实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认识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意义。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科学发展。二是强化措施,有序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各项工作。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任务,要敢于开拓创新,优化工作机制,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三是突出重点,确保全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各相关部门要广泛动员,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围绕四大人群开展各类主题突出的活动,以重点人群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送: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发:椒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联系电话:88884983 E-mail:jjkx2008@163.com 2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工作简报

第2期

(总第2期)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2008年5月21日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确立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和《国务院关于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3号)精神,继续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根据请示国务院领导同意的意见,2008年4月24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通过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工作机制。

一、国务院分管领导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汇报,研究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施工作中有关重大问题,会后印发会议纪要。

二、实行工作例会制度。由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牵头,召集有关部门每年召开一次《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为向国务院领导汇报作准备。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上一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部

署下一的工作任务;研究实施工作中的政策措施及部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中的有关问题;会后印发会议纪要。

三、成立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担任,副主任由承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9项工作任务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组部、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的有关司局负责人担任,成员为承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有关部门的司局负责同志。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筹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落实工作会议议定事项,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任务;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加强与地方的联系。

办公室下设联络组,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确定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担任联络员。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结合各地实际,继续负责领导当地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把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纳入党政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立 为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根据4月24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的精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日前成立(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负责筹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例会;落实工作会议议定事项,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任务;提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政策和措施的建议;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主任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担任。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程东红王可李普董俊山高洪王之盈谢军杨雄年刘艳荣张京泽居昊赵英民孟群李宗达何学秋胡章翠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 科技部政体司副司长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正局级)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副巡视员、综合处处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巡视员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 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巡视员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 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 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巡视员、副司长 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副司长 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

田洺 中科院规划战略局副局长 社科院科研局副局级学术秘书、经济学部工

黄群慧 作室主任

高中琪 工程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慧 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副司长

孟宪平

孙磊

袁民

崔郁

王延祜

高勘

殷皓 自然科学基金会计划局副局长 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副巡视员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正局级)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

下载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工作会议纪要 (二○○八年五月十三日) 4月24日上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亮点解读http://news.QQ.com2006年03月21日19:10新华网突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亮点解读新华网北......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定稿)

    附件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韩 晔 段玉龙 马 红 李 彤 郝合奎 王 军 张宇晶 陆一帆 支修益 范志红 饶 毅 马冠生 王万江 刘 梅 杨 杙 王芝学 五”实施 工作......

    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青全科组发„2007‟4 号 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青岛市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实施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

    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工 作 简 报 第10期(总第28期) 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9月26日 2008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拉开帷幕 9月20日上午,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五篇范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国务院2006年2月6日发布) 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

    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五篇范文]

    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实施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市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可以说使命庄严、责任重大,作为市教育局,更是倍感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