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机联控语言——铁路行车领域“共同语言”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9:5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车机联控语言——铁路行车领域“共同语言”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车机联控语言——铁路行车领域“共同语言”的研究》。

第一篇:车机联控语言——铁路行车领域“共同语言”的研究

车机联控语言——铁路行车领域“共同语言”的研究

车机联控语言是铁路行业内的通用语言,根据铁道部车机联控标准的规定“车机联控是车务、机务等行车有关人员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讯设备,按规定联络、提示行车安全信息、确认行车要求的互控方式”。车机联控语言是在铁路这个特殊行业当中产生出的特殊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承载着铁路安全正点运行的语言系统。由于铁路领域的组织严密性和行业的特殊性,故在语言学领域内,特别是交叉语言学这个学科中,把语言学的相关知识、研究方法和铁路行车领域内的车机联控语言相结合进行研究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铁路行车中语言表达的研究内容

对车技联控语言的研究不能忽略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它是在铁路这个特殊的行业领域中形成的,由这个角度不难发现车机联控语言的“来龙”。语言的本身不是为其自有的产生而存在的,它更多的功能在于传递思想、承载意思。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寻根溯源到它的存在意义,车机联控语言也不例外。其次,是车机联控语言的规律问题,由这个角度不难发现车机联控语言的“去脉”。任何行业语言都有其内在的运作规律,在铁路特定的思维形态下,语言作为载体,与这种铁路思维形影相随。因此,便会形成自身内部运作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车机联控语言的过程当中,这就使车机联控语言的成立有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二、车机联控语言的语句、语序与语词

车机联控语言的形成,有着一套完整的话语系统,这种系统形成的基础,就是语句、语序和语词,这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从横向上来看,铁路的语词体系主要是通过车机联控语言表现出来的。

(一)车机联控语言中的句法

车机联控语言是从句法的角度来研究的。车机联控语言的必然诉求首先是定性问题,对车机联控语言的研究是放在句式系统来研究还是放在句型系统来研究的问题。句式系统是邵敬敏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理论成果,他认为句式是根据句子的局部特点划分出来的句子系统,比较集中的体现了现代汉语结构特点以及语义上的表达特色。而黄伯荣先生则把句子的研究分为句类和句型两种系统来研究,当然这两种系统其间是存在交叉性的,他认为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叫做句类,根据结构特点分出来的叫做句型。本文认为,对于车机联控语言的句法层面的分析,应充分借用上述两种学术观点,使之结合而成为研究依据。

1、存现句在车机联控语言中的地位

从句型的角度来看,车机联控术语当中大量存在的存现句使得车机联控术语系统显现出“存在”的特点。

在车机联控术语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正常接车”的联控内容。例:呼叫人——列车司机:“XX(站)XX(次)接近”

被呼叫人——车站值班员:“XX(站)XX(次)X道通过(停车)” 先看呼叫人的联控“用语”,将其付之实际内容——“张家口南站客车1456次接近”,存现句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在上例中的句子,就是在指明客车1456次列车将要在张家口南站出现,而这一类型的存现句与一般的存现句又有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存现”的过程是动态的“存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数存现句往往多呈现出“静态”的一面。例如“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城市东面是一片湖泊”。这些存现句往往只表示某种事物或者状态的存在方式,将这一类的静态存现句使用在“正常接车”的联控用语中,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联控目的,在接车用语中,体现出动作正在进行这一过程,即某一列车正在前进或预备停车。

在车机联控语言中对于存现句的使用往往颠覆存现句的基本格式,即“处所词+存现动词+事物”。

例:“墙上挂着一幅画。”

处所词——“墙上” 存现动词——“挂着” 事物——“一幅画”

而在车机联控语言中却采用了倒置的方式,即“处所词+事物+存现动词”。仍以正常接车的联控用语为例,“张家口南站客车1456次接近”,在呼叫人的这段联控中处所词是“张家口南站”,事物是“客车1456次”,存现动词是“接近”。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存现句有一定的差异,造成如此差异同样是铁路行车领域中的特殊性,我们试着将“正常接车”的用语套用于普通存现句的格式中,将二者对比就不难发现其差异以及其原因。“处所词+存现动词+事物”——“张家口南站接近客车1456次”,很明显如此使用造成了一个不合逻辑的奇异现象,“张家口南站”作为一个地点行静态事物又如何接近这一动态的列车,这一逻辑错误不符合日常生活常识。另外在联控用语中,之所以会把处所词放在用语的最前面还有其另外原因。呼叫人的“张家口南站客车1456次接近”并不是单向的,更主要的是双向的,即“被呼叫人”也在这个例子当中,被呼叫人就是“张家口南站”,这体现出在联控过程中主叫以被呼叫人为主体的特点。

上文中列举了呼叫方的例子,我们在这里将被呼叫方的例子也列举一次,以体现车机联控语言中呼叫方与被呼叫方所使用的存现句有所不同这一新特点,例“客车1456次张家口南站2道停车”,这是呼叫方通常使用的联控用语,显然也是存现句,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被呼叫方采用了“事物+处所词+存现动词”这一特殊的存现句格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是体现“主体”特点。以上是对车机联控语言使用存现句状况的几点特殊规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车机联控语言中的存现句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突出呼叫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是呼叫的“主体”对象,目的就是为了清晰的联控对象。

2、车机联控语言中陈述句对疑问句的替代

车机联控语言利用陈述句替代疑问句的目的只是在于确保行车安全信息、确认行车要求,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列车司机需要向前方车站或运转车长等车务、机务系统“问询”行车安全信息,但是这种问询与日常生活中的 “问法”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同样是问“道”:

例1:“走左边还是走右边?” 例2:“张家口南站客车K7701次接近”

在例1当中是用疑问句来寻求一种正确的选择,并且是在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这种疑问句叫做“选择问”。例2中表面上看来是陈述句,只是在叙述客车K7701次列车将要到达张家口南站这个事实,而实际上此处用语却是在“疑问”,疑问的对象在于被呼叫人,即车站值班员,疑问的目的在于询问客车K7701次列车在到达张家口南站要停在几道。虽然这种问法的目的也是在于“选择”,但车机联控语言中当然不会存在这样的用法——“张家口南站客车快7701次是停1道、2道还是3道?”之所以在车机联控语言中会出现用陈述句替代疑问句的原因,就在于铁路运输的特殊性。这种特殊首先体现在车机联控设备的特殊,车机联控借助的通讯工具是无线频普资源。无线频普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在某一站或某一干线使用的是同一频率,这就如同多人共同使用同一手机号,在某一车站或某一区间会出现多人会话,即不同的列车可能会在同一时间段同车站联系,这样难免会出现声音嘈杂不清回复不明的情况。假设在车机联控过程中使用选择式的疑问句,必然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这种特殊性还体现在铁路运输行业领域本身之特殊,由于列车的行驶最终是要借助铺设在地面上的铁轨实现,而铁轨的铺设又决非如公路一样,可以短间隙短间距行驶,通过陈述句来达到“问”的目的,可以大大缩短列车通过车站的时间。

(二)语序在车机联控语言中的作用

在上文当中对车机联控语言中的句法系统稍作探析,在存现句的使用情况中谈到了车机联控语言的主体性这一特点,实则这种主体性的实现更多的是从语序中实现的。凡是研究语言学的学者,无不例外的认同这样的一个观点,现代汉语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借助虚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足见虚词和语序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车机联控语言中很少通过虚词来实现语法意义的手段,而是运用语序来完成语法关系或意义的。

例:呼叫人——车站值班员:“客车4410次2道出站信号好”

被呼叫人 ——列车司机:“客车4410次2道出站信号好,司机明白。” 再如核对尾部风压用语:

呼叫人——列车司机:“客车1456次车长核对尾部风压” 被呼叫人——运转车长:“客车1456次尾部风压600千帕” 从上述两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作业人之间的联控用语中基本不使用虚词,而是通过语序来实现语法目的的,从而形成完整的表达机制。语序是语言单位组合排列的先后次序,在车机联控语言中这种排列次序的变化最能说明呼叫中的主体性地位。

(三)语词的专业性

语词的专业性是车机联控语言最显著的标志,这种专业性是区分其他行业语言的特点。下面从数字使用、车次读法、非规范性车机联控语言三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1、铁路行车语言中数字的使用 在上文中我们不断的提到车机联控使用的设备有车站电台和机车电台,在这里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还包括便携式电台、铁路数字移动通讯系统(GSM-R)的调度台(由于此类型多用于城际、高铁专线,在这里不做过多探讨)等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解决了车务、机务之间的安全联控问题,虽然其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在车站等级比较高的地方,通过率比较集中的车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车机联控是一(车站)对多(可能包括机车助理值班员、列检)的联控,必然难免会出现联控不清晰声音杂乱的问题,为此铁道部在制定车机联控语言规范之时,就明确要求在遇到0、1、2、7时分别读作dong(洞)、yao(幺)、liang(两)、guai(拐)这样几个特殊数字的特殊读法,就是为了在车机联控过程中区分出具体的数字。之所以对数字给予特殊读法的规定也是因为铁路行业是一个“数字”的行业,无时无刻的在与数字交往,比如在列车脱轨可能妨碍邻线时呼叫人——列车司机:“客车1456次在孔家庄至王家庄下行700公里300米处侵线,上下行列车立即停车”。如果不将7读作guai,很有可能其他的被呼叫人误听为“1”,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由于7和1的韵母都是i,造成在发音过程中不易区分的情况。

2、铁路行车语言中车次的读法

在车机联控语言中车次的特殊读法也是为了上述目的,更明确的讲在于车站调度员了解列车等级,从而决定两列不同级别列车前后脚出站时,先给哪辆列车放行的问题,例如城际列车CXX次读作“客车城XX次”、动车组DXX次读作“客车动车XX次”、特快旅客列车TXX次读作“客车特XX次”。当遇到特快旅客列车和动车组间隔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出站时,车站调度员肯定会考虑优先放行动车出站,这是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

3、非规范性车机联控语言

非规范性车机联控语言显然不在铁道部发布的TB/3059-2009标准之内,但由于其使用的广泛性,也应作为车机联控语言的内容之一考量。这种非规范车机联控语言属于语言学中的社会方言的范畴,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称、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正如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一书中所指出的一样,人们平常说的“腔”是对某一言语社图在语言表达上共同特点的概括,在铁路行车领域中,同样也有这样“腔”,在这里我们暂且称之为“铁路腔”,这种“铁路腔”最大的特点是带有省略性的形象性特点,举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在列车启动前需要进行制动实验,目的在于保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性能良好,而列车制动在于通过机车上的空气压缩机向每列列车输送“风”,从而“顶开”车闸,这与汽车的机械制动有所区别,当制动实验列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保持风压就说明实验成功,而“这个规定的时间”被铁路员工称为“点”,即时间,实验成功时运转车长会要求司机“点够缓解”,达到规定的保压时候后需要司机将制动系统置于“缓解位”,从而使闸瓦和车轮踏面处于松开的状态。再如当呼叫人呼叫列车司机时,会如此呼叫“1456次大车有没有”,这里本应是“1456次列车司机XX处呼叫”,这里却是如此省略的。司机之所以被称之为大车,原因就在于机车之“大”,而这个“大”用来形容火车司机。当耳濡目染听过车机联控时不难发现隐藏在“铁路腔”背后的是京腔,语音上往往使用儿化音,句调整体接近阳平的特点。

综上,对于车机联控语言的研究,着重从语言的角度去剖析,这种语言从语法上看,常常使用倒装的句式,特别是存现句的倒装;从语词的角度上看,以对数字和车次的特殊读法为特点;从构词法上看,黏着语素、定位语素和成词词语语素使用频率极高。当然,这种列举还很不能说明车技联控语言的特点,从根本上看,车技联控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还有待于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

第二篇:铁路车务行车铁路车务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 通用标准

(调车长、连结员、站务员以外工种)

一、《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通用标准》(TB/1699—85)1.1 班前禁止饮酒,班中按规定着装,配戴防护用品。

1.2 顺线路走时,应走两线路中间,并注意邻线的机车车辆和货物装载状态。严禁在道心、枕木头上行走,不准脚踏钢轨面、道岔连接杆、尖轨等。

1.3 横越线路时,应一站、二看、三通过,注意左右机车、车辆的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

1.4 横越停有机车、车辆的线路时,先确认机车、车辆暂不移动,然后在该机车、车辆较远处通过。严禁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面抢越。

1.5 必须横越列车、车列时,应先确认列车、车列暂不移动,然后由通过台或两车车钩上越过,勿碰开钩销,要注意邻线有无机车、车辆运行,严禁钻车。

1.6 不准在钢轨上、车底下、枕木头、道心里坐卧或站立。1.7 严禁扒乘机车、车辆,以车代步。

第三篇:试论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问题研究

试论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问题研究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摘要:该文简要说明心理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的关系;讨论了心理学在铁路安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对铁路安全管理实践的分析,说明了运用心理学进行铁路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行车安全;安全心理;疲劳;侥幸心理

法国电力公司在2000年提出的安全分析最终研究报告中指出,在70~80%的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西安铁路局略阳车务段1990—1999年十年间所发生的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在记录的51起案例中,全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见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然而,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人的行为状态和技能的发挥会有较大的起伏,仅靠严格的作业过程管理、严格的干部绩效考核、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即便所有人员均达到培训要求,也不能有效解决行车安全问题,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是不知道严格的规章制度,铁路人身伤亡的受害者也不是不知道人身安全的规定,可见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铁路日常管理中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铁路行车安全心理。

1.铁路改革对职工心理的影响目前铁路正在体制改革,随着运输管理体制、运输组织方式、利益格局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从而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站段的合并、人员的流动和职工的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一部分职工将被迫在眼前或暂时的利益上做出某种牺牲,然而一些职工却不能理解这是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心态极不平衡,大部分职工对铁路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但又缺乏信心,部分员工面对合并重组及裁员普遍有危机感,有的心理压力还很重,担心自己被挤或裁下来。对于那些家中供养人口多、配偶无工作、家人身体状况不好的职工来讲,待岗、分流或离开家庭工作都无疑是当头一棒,有的职工视分流或被送铁路局劳动力调剂中心为领导跟他过不去,而产生过激、抵触、报复、紧张、烦躁、消沉等不良心理。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已成为优化干部队伍的必然途径,干部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少数干部面对“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心理很不适应,面子观念、自尊心上承受不住,而产生羞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

2.企业文化对职工心理的影响企业文化在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铁路大部分站段还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意义,或者认识到了但不懂如何去实践人文管理、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形象的塑造等一些重要工程,使得铁路内部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或不成熟,也给职工心理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比如有的铁路站段不进行科学的制度建设,管理粗糙、过分集权、官僚成风、裙带关系严重,窒息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心理不平衡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之间也缺乏凝聚力,人际关系紧张。有的站段内部环境较差,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简陋,几乎不开展集体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职工就容易产生“不受重视,得不到关心”的心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能充分发挥。职工对企业没有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班后没有良好的休闲场所和方式,职工们就会靠搓麻将、泡歌舞厅来打发时间、调节情绪。有的站段只抓生产,而忽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忽视对职工进行主人翁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忽视职工的思想感情,工作中没有一点人情味,只管上班下班严格考勤,新的规章制度下来只管职工背熟掌握,出了问题严厉批评和处罚,很少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忽视职工的感情、思想,要的是职工尽主人翁的义务,而不让职工享受主人翁权利,把职工当“没有感觉的机器人”,严重伤害了职工的感情和自尊,工作效果也不理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首先把职工当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让职工得到了尊重和关心,将铁路行车安全工作“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这是一个值得站段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有的站段出了事故

或严重违章案件后,不是分析造成事故或严重违章职工的思想深层原因,而是简单的总结为违反了《技规》、《行规》哪一条,然后进行严格处罚,在职工心理上形成了违章作业只要不被发现就行,既打击了那些一贯责任感强的职工的积极性,又大大加强了违章者的侥幸心理,造成职工思想混乱,使职工的思想价值取向误入歧途。目前我国铁路不少站段的职工只知道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工资奖金满足生活需要,职工的工作动力不足,自然就难以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企业风气,相反还会导致一些短期行为和不良行为,出现这种状况与我们没有培育高尚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密切关系。要确保铁路安全运输生产,必须要注重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培育铁路的企业精神。

3.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行车安全感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表面现象和诸多属性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感觉和知觉二者密不可分,通常将这两种心理现象称之为感知或感知觉。在铁路这个庞然大物面前,感知觉具有它独特的地位。信号的识别、轴温的掌握、气味的分辨、旅客表情的判断等等许多方面,都要依靠我们的感知觉。可以说,铁路职工没有正常的感知觉,就没有铁路运输的安全。在运输生产过程中,有些事故是由于人的感知觉发生错误而造成的。比如调车员在光线不好的条件下执行调车作业,发生事故的概率就很大。引起错觉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错觉现象也很多,其中,以视觉错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较大,错觉会引起错误的判断,导致行动上的失误,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例如:误认信号、误听或误传命令等,为避免这种视觉错误,在接发列车、调车作业中我们必须强调了有关作业人员间的“复诵”、“互控”、“双确认”等制度。知觉具有选择性,面对纷繁多样的客观事物,人的感官能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那些特征明显的刺激进行反映。因此,在站段重要作业室设置控制台设备时,要注意设备与房间背景的协调和差别,力求简洁;揭示牌要鲜艳醒目,颜色模糊时必须及时处理;占线板要有足够的易确认的合适的尺寸,占线板上字迹工整清晰,对书写潦草必须整顿;安全提醒标语必须设置在职工必经之地,宣传用语力求引起职工共鸣。实践证明,人的感知觉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长期使用某种感觉器官或进行有目的地训练,都可以促进相应器官感知觉的发展。铁路行车工种强调熟练操作,只有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一口清”、“一手精”,才能确保行车安全。感觉器官的功能对人的机体状况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人体机能发生了变故,必然影响感觉器官正常工作,身体疲劳如此,生病不适应也会如此,一个重感冒患者,泪眼模糊,会影响视觉,可见,健康的体魄是铁路职工搞好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本钱,有病应该注意及时治疗,带病工作固然精神可嘉,可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看,从保证铁路安全生产的目标出发,我们不应该提倡。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人和事的识记、保持和重现。思维是大脑在感知和记忆基础上,对客观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心理过程。在车站行车工作中,经常出现行车指挥人员忘记将计划变更内容及时准确地通知作业人员,或忘记传达作业注意事项,或忘记道岔恢复定位等。可见记忆和思维是铁路员工重要的心理要素,没有较好的记忆能力,就不能很好地按章办事,执行计划,没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就难以面对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多种情况而作出正确判断并进行妥善的处理。所以铁路站段有必要对重要岗位职工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作出测试,将那些记忆和思维较差的职工从核心岗位上调整下来,暂时无法调整时,应提醒相关人员加强互控、他控工作。

4.注意与行车安全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按其作用或功能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注意集中,即把心理活动重点指向特定对象,对其他无关的心理活动进行抑制,不因无关刺激源的干扰而分散精力;二是注意分配,即在同时进行两种及其以上活动时,把注意有目的地指向不同对象;三是注意转移,即根据活动需要,主动有秩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基本心理条件。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多个作业环

节组成的,如果作业人员的注意不集中,或过分集中而不能及时转移,或注意分配不当等,都有可能导致行车事故发生。很多事故发生表现是违章违纪,而实质是注意力分散而忽视了规章制度。站段要有意识的培育职工注意力的集中,需要注意分配的工作环节(如遇到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冲突时)要教育职工如何掌握作业顺序,如何从制度上规范这时的互控措施,防止职工慌乱中忘记一些作业。要注意对职工要多一些人文关怀,留意职工家庭中的一些变化(如孩子上学遇挫、家庭有成员病故等)对职工注意力的分散,要教育职工对工作及生活中的琐事持良好心态。

5.情绪、情感与行车安全情绪和情感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充分必要条件,情绪不稳、心境不佳则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情绪和情感良好时,人的心情就会愉快,思维也会敏捷,工作主动性和效率就高。反之,郁闷低沉的情绪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易发生失误,极端恶劣的情绪还能使人忘乎所以,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铁路运输工作最忌带“情绪”上岗上车,铁路运输情况的判断不能有半点的分心和闪失,稳定运输人员情绪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站段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增强运输人员对各种境遇的适应和承受能力,自觉控制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站段一线干部及工班长要热衷于创造美化身心的生活、工作、学习、语言环境,使职工置身于平等与和谐的氛围中;站段各部门、特别是政工部门要全面落实岗位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要多走访职工家庭,为职工排忧解难,争取家属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职工带着良好的情绪参加工作。

6.气质、性格与行车安全良好的气质和性格是从事铁路运输作业人员实现自控的心理保证。经调查分析,不少事故与气质、性格有联系。国外铁路高度重视人在保证运输安全中的特殊作用。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每年都通过不同形式,对铁路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和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的检查。现阶段我国铁路还没有考虑按每个人的气质、性格分配工作,但比较全面地了解气质、性格特征,尽可能按职工的气质、性格安排工作或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培训,对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还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刘志军部长在2006年全路运输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对关系到提速安全的关键岗位,一定要择优挑选,不仅业务素质要达到

标准,而且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7.疲劳、侥幸心理与行车安全疲劳是人体力和精力消耗超过正常限度所出现的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现象。侥幸心理是由于人们对安全环境歪曲的认识,产生某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发生某种不安全的行为倾向。

7.1疲劳、侥幸心理的表现疲劳表现为生理、心理机能下降。生理机能下降表现为肌肉酸痛,身体困乏,头痛头晕,视觉模糊,呼吸急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理机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感知觉失调,记忆和思维减退,反应迟缓等。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完成较困难或较危险的工作时,对危险的因素注意力减弱,或需要分配注意力时没有及时分配;二是偷懒的心理在起作用,主要表现为简化作业过程,在简化反应过程中往往出现愉快的表象,因为完成复杂的规定程序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而减弱了对复杂的客观环境的判断力;三是臆测判断,即根据不充分的推测而随意进行的判断。

7.2疲劳与行车安全大量实践证明:疲劳是造成铁路行车事故和严重违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疲劳直接影响着行车人员(主要是接发列车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容易造成误听、误传车次、股道,忘办、错办闭塞、信号,忘扳、错扳道岔,信号、车速、距离判断不准等后果,一旦各种原因偶合,就很可能造成事故。铁路运输工作中,客货列车运行速度高、噪音大,露天作业自然环境条件差,职工连续工作时间长,加之安全正点要求高,使生产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大,耗费的身心能量多,极易产生疲劳。生理上“不能再干下去”和心理上“不想再干下去”情况的出现,轻则使工作效率降低,重则因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研究和减轻疲劳,对保证行车安全有重要意义。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疲劳,我们要尽可能消除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具体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上班前必须充分休息,休班时间要合理安排。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核心措施。

(2)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3)要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职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职工从酒场、牌场吸引回来。

(4)高质量制定作业计划,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避免疲劳。

(5)如果工作时间和劳动条件一时难以改变,则疲劳时必须增强自控力,靠意志来克服,并加强他控和互控,同时,可以通过设置监控设备来减少因作业人员疲劳引发的事故。

7.3侥幸心理与行车安全任何人主观上都不愿意出事故,但有时为了满足其他需要,而表现出不安全动机,产生侥幸心理。因为以前有过此种行为而且获得过成功,所以盲目地认为今天这样做还应该能够成功,或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盲目地认为今天也不会发生。正是这一念之差、心存侥幸,往往造成行车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侥幸心理的克服方法如下:

(1)侥幸心理往往是自身懒惰产生省事、省力的念头,所以才出现违章违纪行为,所以克服侥幸心理的办法就是教育职工按规章办事,自觉地遵章守纪,加强作业中的互控工作,并能经常发现不安全因素,同时对不安全的行为自觉抵制。

(2)不断结合各种事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使广大职工安全意识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树立典型示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观念。

(4)加大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力。

参考文献:[1]韩买良.铁路行车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2]方晨,林瑞耕.接发列车安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3]TB1699—85,铁道部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S].建国.中间站行车安全

管理[D].兰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5]高京山.安全责任意识教育手册[R].西安铁路局2006.任建国:(1967—)男,陕西乾县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教部主任,硕士研

究生。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任建国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

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 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

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第四篇:铁路行车作业岗位安全可靠性研究

铁路行车作业岗位安全可靠性研究

[摘要]运输安全是铁路永恒不变的话题,是由铁路各个部门、各个作业岗位相互协调,紧密合作而完成的。行车岗位处于铁路运输生产第一线,其作业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铁路的运输安全。因此,研究铁路行车岗位的作业安全可靠性,对铁路安全运输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输安全 行车岗位 可靠性

一、铁路行车作业岗位安全概述

铁路行车作业广义指与铁路行车有关的岗位的安全管理,狭义指具体的接发列车岗位安全管理。笔者所研究的对象为铁路行车作业的狭义概念接发列岗位安全管理。

目前涉及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冒进信号,错办进路,运行中车轴切断及道口撞车。分析这四个方面的控制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事故检测及防护措施;二是安全管理。这两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但是在目前铁路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安全管理是主导因素。

二、铁路行车作业人员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号员执行任务遗漏,没有执行分配给他的任务和程序;

(2)值班员执行任务错误,对任务或现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助理值班员错误地执行了分配给他的任务和程序;(3)助理值班员执行任务不适当、不完善,以不准确的方式和程序执行了分配给他的任务。

由于行车作业人员的种种不安全行为,经常会出现列车错办等人的失误现象,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即是铁路安全中,人的管理因素造成的错办进路等安全危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混杂的。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铁路行车安全与其工作过程当中人的可靠性作业有很大的关联。通过有关专家的多年研究和我们对实际情况的总结,我们认为影响铁路行车作业岗位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铁路行车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性、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人的安全意识、人的敬业精神以及尚存有争议的人体生物节律等。

三、铁路行车作业安全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可靠性。进行行车岗位作业安全可靠性的研究可了解人的作业特性,提高人的可靠性。人的作业特性,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和训练特性,例如人的工作负荷是否适当,作业时间与休息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作业是否容易引起单调与疲劳,作业的程序、基准和目的是否明确给出,作业过程中要求作出的判断是否常超出作业者的到指示和命令等等。这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与岗位的适应性、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序、生活事件造成的生活应激状况、人的安全意识、人的敬业精神以及尚存有争议的人体生物节律等等有关。通过对人的作业特性进行研究,对其经验、技巧进行提高,作业环境进行改善,从而减少人为差错的产生。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行车岗位的组织和管理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因素。与安全有关的常常涉及以下一

些方面,如领导层对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安全规程是否完善与切合实际、团体气氛是否积极向上、团体内部凝聚力如何、激励机制是否有效、任务安排或计划是否合理、任务和责任是否划分清楚、上下级信息交流是否畅通,作业人员是否过多或过少等等。了解了作业人员的可靠性,有利于领导进行工作安排,树立良好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行车作业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有利于安全班组的建立。建立的安全班组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岗位技术练兵,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班组长(值班员)要重视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家庭生活,作好职工思想工作,对职工的健康定期检查,减少职业病危害,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有利于加强人员管理、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解决实际困难。把可靠性理论应用于人员管理,建立个人可靠性档案,其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出生年月日、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及工作情况,培训情况及人为差错记录等。各级管理者要关心人员的思想及身体状况,生活及工作情况,加强与下属人员的沟通与联系。了解人员在思想、健康、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稳定因素。掌握员工身体健康情况,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工作负荷,避免因疲劳、患病、药物等情况引起人为差错。有利于员工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铁路行车作业安全可靠性解决对策

(一)增强人的自我调节功能。知识和技能是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减少人因差错的重要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课对操作和事故处理作出最快捷、准确到位的反映。对身体状况、心理因素应进行恰当的自我调节。如健康欠佳、酗酒,以及不够融洽的同事关系、家庭矛盾或经济负担、时间过紧或对完成工作的能力和信心不足等造成的心理压力,都会增加人因误差,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人的自我调节功能加以控制的。这种调节功能可细分为生理功能性的和意识(或意志)功能性的。人应加强意识(或意志)能力的培养。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领导层加强对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如安全规程是否完善与切合实际、团体气氛是否积极向上、团体内部凝聚力如何、激励机制是否有效、任务安排或计划是否合理、任务和责任是否划分清楚、上下级信息交流是否畅通,作业人员是否过多或过少等等。了解了作业人员的可靠性,树立良好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行车作业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加强人员管理、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立个人可靠性档案,其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出生年月日、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及工作情况,培训情况及人为差错记录等。关心人员的思想及身体状况,生活及工作情况,加强与下属人员的沟通与联系。了解人员在思想、健康、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稳定因素。如及时了解职工因恋爱、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及家庭意外打击等方面引起的思想波动。掌握员工身体健康情况,安排好工

作时间和工作负荷,避免因疲劳、患病、药物等情况引起人为差错。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把工作环境中的温度、照明、雨水、噪音对员工可靠性的影响减小到最低。使员工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五、小节

总之,通过对铁路行车岗位作业安全可靠性的研究,可以减少行车岗位作业过程中人的失误,提高作业效率,为领导组织安排人事提供依据,从而对提高铁路运行效率,减少运行事故,提高运行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第五篇:浅谈幼儿园课程语言领域教学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课程语言领域教学的研究 前言:0~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要挖掘出幼儿自身所具有的智慧才能,我们就不能忽视幼儿成长阶段的语言发展关键期,举行的课题活动中,多数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教育都没有真正达到全方位的发展,他们都错误的认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只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才能体现,其他领域教学活动不需过多考虑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知如何将语言教育贯穿到其他活动中,而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其语言的发展也只局限于看图讲述、续编故事、仿编诗歌等几种形式,仅靠这些活动来达到幼儿的语言发展要求是不够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关键词: 正文:

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来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范围的扩大,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应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为幼儿创设条件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如:海南的椰子树,引导幼儿说一说椰子树的干、叶子的形状、果的味道,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椰子树的结构和用途,丰富其生活内容,开阔幼儿的视野。

(二)为幼儿创设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语言环境。

1、只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才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练习的机会,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为幼儿多创造条件。如:为幼儿讲述《还有谁要上车》的故事时,出示公交车图片,讲一讲幼儿坐公交车的经验,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说一说,教师在讲述故事之前提出问题:故事里小动物们是上公交车时都说了什么。最后发生了什么事。

2、培养幼儿有意地倾听,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要学会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懂、听得准确,然后才能正确的模仿——说。我们应积极的为幼儿创设听的环境,如:听故事、儿歌录音、听别人讲故事、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让幼儿听后模仿、想象,并说一说这些声音像在说什么。这样能够发展幼儿的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声音的结分析。

3、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时机,与幼儿进行交谈。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如:在户外散步时,引导幼儿交流所见的东西,及时丰富幼儿词汇;在进餐时,请幼儿报出餐具名称和菜名;在盥洗时,教幼儿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称和盥洗动作,等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做到:让幼儿想说——用鼓励地方式,互相激励的方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让幼儿敢说——即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让幼儿会说——也就是把要是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形象些。怎样能做到这些呢?如:请幼儿在观察一个苹果,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这是一个有大有红有甜的苹果,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语言表达的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能正确发音、吐字清楚、有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的运用。这些内容都将在语言实践学习中获得、掌握,这就要求幼儿多多练习,逐渐地掌握。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多练地机会,创造多练地环境。如果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地纠正,这样幼儿才能进步地快、说的好。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靠模仿,如“老师我要玩积木、雪花与积木”,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老师,我要玩雪花片积木”,并让孩子多说几遍,渐渐地,幼儿就会说了。凡是幼儿用词不当,我们就马上给予纠正,且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通过各种真实有效途径的渗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在讲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用绘画把对妈妈的思念描述出来,画好后,根据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创编故事情节,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鼓励幼儿多进行自由交谈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语言交往的发展。谈话是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活动。自由交谈令幼儿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间、时间、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儿特别适合这种谈话方法。如:昨天帮妈妈做了什么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你们玩的什么?等等。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最主要的是具有礼貌的语言。从小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会使幼儿获益终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教育幼儿尊敬长辈、成人。对待长辈应主动、热情的打招呼、称呼人。如:见到年老的叫“爷爷”“奶奶”,见到年轻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别时应说再见。让幼儿知道在别人谈话时,不应打断、插嘴;别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的听,不离开,不嫌烦。讲话的声音不要太大,但要让大家都能听见;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局限性。

(一)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1、在这里,我们需要弄清几个概念:说话、言语、语言。说话指通过震动声带发出一定音节的声音就叫说话,只要不是天生聋哑,就可感到这种状况;言语,就是将一个个音节串连起来,变成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句子;而语言,则是包含着声音、词汇、语法有机结合。它是一种完善表达某种思想状态的一种高级语言形式,它是言语的升华和发展。作为幼儿教育,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学会衣、食、住、行,让他们学会背诗绘画,更重要的就是要叫他们运用语言,发现语言,提炼语言;因此,我们应把语言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1).数学教学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描述,但它却要求幼儿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表达能力,教师可将儿歌、游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掌握相关的数的概念,如:认识数字1——10,让幼儿来具体描述各个数字并可根据幼儿的描述进行模仿。

(2).美术活动中的语言教育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词汇,还能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在画画时,可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自己作品的内容,幼儿在开始的描述中词汇还很单一,但经过多次的练习后,会发现幼儿语言描述能力超乎想像;在手工课中,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教师一个人教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幼儿,课程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半数幼儿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逐渐对其失去兴趣,如果采取先将学会的幼儿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让他们去教幼儿,幼儿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合作来完成作品,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对手工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3).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语言发展的空间也很大,让幼儿将自己的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并提出疑问,评价他人的探索结果,可采取描述和讨论两种方法(如: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幼儿将每日观察的现象过程描述出来,再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疑问同大家一起讨论,寻找答案),但幼儿在描述时常会用词不当,教师应注意纠正并随机丰富幼儿的词汇。

2、多为幼儿提供语言发展的机会(1)晨检后,教师会组织幼儿安静的吃早餐,不得随意走动、喧哗,而幼儿总是想把自己看到的、做到的尽快告诉老师和自己的同伴。根据这一特点,可将这段时间改为谈话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向大家一起来分享,这对幼儿学会任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大有帮助。

(2)游戏活动中,一贯都是教师提出指令要求,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活动,活动过程千篇一律、死板硬套,如果将游戏规则告诉幼儿,而让幼儿自己来组织活动开展,并进行人员分配,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师范,最后在让幼儿进行活动,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不仅增加了游戏的灵活性,还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3.经常进行故事、儿歌比赛或心情描述等活动,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声音洪亮地发言,对于那些不善于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幼儿而言,是一种练习语言技能的好机会。

(二)、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幼儿语言训练,刺激幼儿语言行为。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加强语言训练。

1、丰富词汇

词是语言的基础,幼儿掌握多少词,理解词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幼儿期是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但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掌握知识有限,理解力不强。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应借助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如: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

2、发展口语

发展幼儿口语有多种途径,如;复述故事、看图说话、欣赏文学作品等。这些都能帮助幼儿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平时就要求幼儿对老师讲的故事进行复述,多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幼儿欣赏,随时随地让练习口语表达。如:教室墙上的装饰画就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你能编出一段故事吗?街上的广告画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广告的?总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教育契机存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3、注重条理

语言必须具有条理性,否则就不能准确表达出你的意图。要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语言,有条理的说话。如:在看图讲述《送奶奶回家》中,让幼儿先观察他们在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最后又怎样了,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条理讲述故事。使幼儿不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4、早期阅读

教师在指导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自己按顺序翻阅,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故事人物、情节,并逐渐将听到的语句、词与书上的印刷符号对上号。教师还应经常鼓励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作品,并学会评价别人的讲述。在此过程中,幼儿养成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锻炼了初步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早期阅读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三)利用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陈鹤琴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主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现在家长与孩子沟通很少,虽然有的家长了带孩子出去玩,但却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说话,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说话,不着急。”还有的家长把教育的任务推给了老师,来个撒手不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家长重视早期语言教育,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语言方法。如在家园联系栏张贴《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做好孩子的语言玩伴》、《小儿说话掌握的五种技能》、《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等相关文章,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语言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早晚接送、家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解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育,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家园共育的目标,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因此需要我们家园紧密合作,共同培育,只有这样,孩子的语言发展才会更为迅速。

结果:

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我们仍将继续探索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幼儿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持之以恒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并应该充分地去开发幼儿所具有的天赋,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智力。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以上几点都可以称为 “环境”,这种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是我们幼儿教师能够提供的。我们在发展幼儿语言过程中要把握每个幼儿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全面提高,为造就将来的祖国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袁爱玲《学前全语言创造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专业幼儿资讯《父母必读》。

4、中华家庭教育网

5、中国学前教育网

下载车机联控语言——铁路行车领域“共同语言”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车机联控语言——铁路行车领域“共同语言”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