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阳县小岗村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发展增添一抹亮丽
凤阳县小岗村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发展增添一抹亮丽
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现为中国十大名村之一。2008年3月,小岗村与相邻的石马、严岗村合并,成立了新的小岗行政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849户、3823人,其中妇女1986人。新成立的小岗村“两委”换届后,妇代会班子也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目前,村建有妇女学校1所,妇女协会1个,以妇女为主体的文艺宣传队、腰鼓队各1支,“双学双比”示范基地3个。在新农村建设中,她们不断为小岗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增添新的亮丽色彩。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确定了“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此,村妇代会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积极引导全村妇女投入到小岗村的经济发展主战场。小岗村妇代会在村“两委”和上级妇联的支持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妇女的实用技术培训。近五年来,小岗村妇代会牵头组织共为全村妇女举办葡萄、双孢菇种植和生猪、龙虾养殖等各类培训班18次,组织种养户外出参观学习6次,印发农技科普知识10000多份下发给农户,很多妇女群众掌握了1至2门农业实用技术,带头发展、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小岗村农业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配合小岗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村妇代会加强对村妇女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培训。两年来,主动向上级妇联组织和旅游部门寻求对小岗村妇女的4期旅游服务培训。小岗村的“农家乐”旅游服务逐步走向正轨,推动了小岗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引导小岗村妇女发展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的示范带动效应。先后精心扶持、培育了种植葡萄近200亩的致富女能手洪梅、双孢菇生产女能手徐从秀、创业女大学生苗娟、周盘龙等人。建立了“双学双比”示范基地3个。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全村95%以上农户都种植了葡萄,总面积达600亩,人均葡萄年收入超2000元;双孢菇发展到179棚,占地150亩。
为丰富小岗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06年,在村妇代会的指导下,村成立了妇女协会,并组建了小岗村文艺宣传队、锣鼓队及腰鼓队,编排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以此激励广大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妇女要争做追求文明进步的新女性。(滁州在线)
第二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张福山
阿荣旗新发乡东光村做为全区北疆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村和阿荣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6年春天以来,该村以其飞快的建设速度,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俗风情,特有的餐饮美食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东光村在两个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形成建设合力
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40名工作人员,成立了9个新农村建项目推进工作小组,驻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完善推进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标准和完成时限。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东光村,乡政府干部放弃“五一”长假和所有的双休日和农民群众一道挖边沟、修道路、清垃圾、植树种草、栽花浇水、美化环境。建设工作中,干部和群众共计挖边沟2600延长米,修整村路2000延长米,植树6000余株,栽花4000余株,清理垃圾5吨。建设工作中,我们克服了建设时间短、建设资金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党政班子成员亲临劳动一线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并带头劳动,带领干部和群众战寒风、斗酷暑,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有关部门领导和全乡的农民群众。自治区文明办投入创建资金25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302平方米的村部综合楼和文化活动室;旗委、旗政府争取项目资金650万元修建了东光村通往301国道的水泥环路和东光灌区衬砌工程;旗直各部门和旗森警大队组织干部、战士到东光村义务修路和植树,其它村群众也纷纷参加支援,形成了领导重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氛围。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建思路
为确保在迎会期间东光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真正起到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展示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成果,我们聘请辽宁省沈阳市城市建筑设计院专家对东光村进行了中长期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节约资源、完善功能、永续发展”。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制订了《东光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东光村2006年建设项目和今后五年发展规划。目前已建成的项目有东光村通往301水泥环路建设项目、3500亩水稻灌渠衬砌项目、村部综合楼和民俗馆建设项目、民族广场建设项目、餐饮一条街建设项目;正在实施的有破旧茅草房改造项目、沼气池建设项目、敬老院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仅用了85天就全部完工,每个项目责任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晒黑了、累瘦了,但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通过85天的奋战、85天的汗水、85天的努力,新发人终于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了一个涣然一新的农村。东光村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改善了东光村人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而且提升了建设品位,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内涵。
三、加强管理,美化环境,建设和谐家园
为了美化生活环境,在东光村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道路两侧和水稻灌区两侧植树6000余株;在村路口设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永久性宣传牌;在水泥路右侧及广场安装了20盏路灯;修建木栅栏围墙3200延长米;水泥硬化路面2050米,平整村路2000米;出台了《东光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成立了村卫生队,负责水泥环路卫生和村内垃圾清运;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处理,定点堆放、定时收集,在环路边设置了17个垃圾箱,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同时与村民签定了门前三包协议书。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村民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村民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四、传承文化,提升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我们充分发挥朝鲜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朝鲜族“歌舞文化”和“餐饮文化”
为特色品牌,打造民俗旅游文化精品。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光村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民族小广场和综合文化活动室,为村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和活动场所,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二是组建新发朝鲜族艺术协会和民间歌舞团,投资10万元购置了服装、乐器和道具,围绕新农村建设编排了一批文艺节目,经常开展演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把建设家乡变成了自觉行动;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增强村民科技致富本领。组织村民积极参加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村民现代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四是引导村民逐步建立起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开展“五清”、“五改”、“五进”活动,教育村民摒弃不良习惯;五是文明竞赛引导,以“一户三会”(十星级文明户、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为载体,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向文明户看齐。目前,东光村朝鲜族餐饮文化、歌舞文化和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一朵朵健康向上的文明之花竞相开放,吸引了市电视台、自治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来宣传报道。
五、培育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经济发展
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寻找增长点,培育新产业。一是以水稻基地建设为龙头,打好绿色品牌。为了做大做强水稻这篇文章,旗开发办投资500万元对东光村3500亩水稻灌区进行了整治,修建了水渠;乡里组织种植大户到黑龙江考察并引进了优良水稻新品种,注册了“阿伦新米”商标;除此还提升了加工水平和包装档次,使“阿伦新米”远销到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并出口到俄罗斯,仅此一项就增收200余万元;二是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口,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在新农村建中加强对农民工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步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脑力型输出转变。今年上半年劳务输出65人,其中到韩国和日本的45人,创汇400多万元。朝鲜族老乡在外赚回大量的“外汇”,回乡后积极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村民赵荣浩在韩国务工3年,回村后,投资10万元建起了120亩葡萄园,今年试种的3亩葡萄长势良好,韩国和国内外地客商纷纷前来考察,部分客商还达成了投资意向;三是以民俗餐饮旅游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乡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民俗游”和“乡村游”等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朝鲜人家”民族民俗园和占地面积8150平方米的朝鲜族特色餐饮一条街;通过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对20户破旧的茅草房和2栋民俗村寨按农家旅游的形式改造,吸引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和周边地区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民族特色餐饮饭店15家。广大村民真正逐步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以东光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其它村的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继续加强水稻基地建设,扩大劳务输出范围,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对全乡的茅草房逐步进行改善;三是以文化活动场所为平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利用民族广场和综合活动室,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打造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旅游文化精品;四是深入开展“北疆文明大通道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积极争取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2007年计划采取各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的形式在东光村推开沼气池建设。2007年—2009年计划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葡萄园。2008—2010年计划建一个5万平方米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朝鲜人家民俗风情园。
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新发乡党委政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我们深知工作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承借着全旗两个文明盛会和文明生态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创新争先、扎实苦干,把新发乡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发朝鲜族乡党委政府
第三篇: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汤新明
加快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扎实推进项目农业建设,有利于解决分户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有利于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有利于研发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我们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全面推进高效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一、始终突出“三资”开发农业,全力以赴扩大投入总量。推进项目农业建设,招商引资是决定性因素。围绕全年项目农业投入总额确保12亿元,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亿美元、到帐外资5000万美元的总体目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大力度地吸引“三资”进军农业。一要抢抓历史机遇。牢牢把握大桥、大路、大港建设加速推进,如皋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竟相投入热土的新机遇,牢牢把握上海等地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加紧向周边地区梯次转移的新趋势,牢牢把握城乡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项目农业逐渐成为“三资”竞逐热门产业的新特点,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大力引进一批单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二要集聚发展资本。在加大财政对项目农业扶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三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外部的生产要素与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集聚更多的项目农业发展资本。要注重扩大利用外商资本,挖掘我市现有资源、产业基础、人文条件等
各方面的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农业利用外资项目,释放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注重引进工商资本,引导工商企业回归母体,加快进军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流通领域,获取丰厚回报。要注重激活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我市民间资本充裕、投资欲望强烈的优势,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支持广大农户大胆投资设施栽培、规模种养殖,努力形成全民参与项目农业建设的浓烈氛围。三要创新招商方法。充分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商引资的新趋势、新特点,创新农业招商的路子和办法,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传统招商与现代招商相结合,大型招商活动与小分队专业招商相结合,把招商引资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切实提高引资落户的成功率。要充分把握各类投资者对投资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进一步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政策环境和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环境。
二、始终突出打造市场主体,全力以赴壮大龙头企业。要牢固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强势市场主体。一要进一步推进规模扩张。集中力量、集聚要素、集合资源,重点扶持“原料以本地为主、联结农民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迅速把光远、长寿、长生、天盟等一批产业基础好、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2007年,确保培育年销售超10亿元、超5亿元、超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家、3家、10家以上,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增幅要突破30亿元,增长40%以上。二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档次。加快龙头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步伐,通过推进技术改造、优化资源配置,大力鼓励和支
持南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加快把长生、光远、玉兔等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成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三要进一步增强带动能力。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预付定金、供应种苗、赊销饲料、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返还一定利润、进行技术培训、提供贷款等形式,使企业和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确保全市今年培育建成带动基地1万亩、联结农户5000户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家,带动基地5000亩、联结农户3000户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带动基地3000亩、联结农户1000户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6家。
三、始终突出培育主导产业,全力以赴做强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试验区和示范区,代表着农业作业方式、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要围绕“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要求,以设施农业为重点,以提高竞争力、带动力和承载力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有特色、成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板块。一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完善农业产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要与工业园区、农民集聚点规划有效衔接,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按照“集中产业、形成规模、打出品牌、显现效益”的要求,重点推进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的五大高效农业经济带,发展沿204国道、皋高线、334线的花木草坪,沿戴营线、江曲线、丁柴线的湖桑,沿白雪线的粮经作物,沿蒲黄线的蔬菜,沿宁通、沿海高速和沿江一级公路的高效渔业走廊,各镇(区)要在沿路经济带两侧至少建1个千亩以上的高效农业园区。二要加强基地对接。大力实施“一村一企”、“一村一品”战略,推动各镇(区)、村(社区)积极主动跟农业龙头企业沟通、协调,共同协商建立基地计划和推进工作,已经对接的要提高联系的紧密度,提高对接成效。“百强”企业要增强服务带动意识,主动与村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在“工业反哺农业”中的带动作用。要抢抓秋播机会,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市场行情好、经济效益高、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要积极发展优势明显的青刀豆、青花菜、大白菜等高效蔬菜。如城、白蒲、搬经、磨头、桃园、袁桥、石庄、九华、下原等镇加强与长生、光远等果蔬加工龙头企业的对接,重点发展加工果蔬生产基地。高明、雪岸、柴湾、东陈、石庄、常青、搬经、磨头、桃园、袁桥等镇加强与新丝路、高明富民等茧丝加工企业的对接,重点发展蚕桑基地。如城、柴湾、东陈、林梓、下原、吴窑、桃园等镇加强与花木大世界等花木龙头企业对接,重点发展花木基地。确保年底前再新增8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养殖业要着重做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规模养殖,确保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占比突破50%。全市高效农田面积突破50万亩,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占比突破50%;新增花木2万亩,湖桑2万亩,果蔬折实基地面积3万亩,优质生猪、如皋黄鸡分别达到80万头,1800万只,新增高效渔业面积4000亩。三要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落实好已有的扶持政策,下决心做好农业保险工作,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做好农业信贷工作,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高效农业的发展。在9月份小康会议上要继续出台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的新机制、新模式,把土地向能人集中,向高效农业集中。
作者:汤新明
单位:如皋市委办公室
第四篇:以农业科技园建设为契机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
以农业科技园建设为契机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
2009年底,全县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0.8%、0.2%、3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家,农机从业人员超过4000多人。根据有关发展阶段的评价标准,我县农业机械化总体上还处于中下级阶段,必须加快向着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快速度、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农业机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二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县现有4000多农机手,他们思想解放,市场意识强,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其中不少人正在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2010年中央、省、市对我县购机补贴资金规模保持在100万元,这是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的有效措施,今年我县加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这对于加快我县农机化发展又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对于解决我县果园机械化建设、水稻生产机械化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科技园区建设的示范效应对农民来说是最好的借鉴案例。农民有一个全新的示范园区的试验,能有效地消除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风险危机感,能有效的带动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机具发展农业生产和果业开发,同时带动我县农机经济的发展,涌现一批农机科技致富带头人。如何抓住当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我县农机化发展?
第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要坚持全面发展,不断拓展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域。不仅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升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要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要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
二要坚持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在推动农机动力总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在扩大作业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更加重视安全生产。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推广经济适用、节本增效的农业机械,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建立效益促发展的新机制,努力让农民在农机作业中实现增产节支,让农机手在农机作业中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
第二,积极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目前全县已有近4000多农机户,但其中农机专业户仅5户,存在机具设备少、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要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信贷优惠、购机补贴、作业补助等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农机服务组织,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要引导创新发展。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服务品牌,积极推动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
三要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作业市场。
四要强化服务指导。以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咨询等体系为支撑,积极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第三,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农机事业单位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日趋薄弱,特别是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远不能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提供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一要推进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构建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二要加快农机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
三要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
制。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平安农机”活动。
第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农机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艺与农机结合不够紧密,技术推广机制不活仍是我县农机化科技进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五,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县大中型、高性能的农机装备增长很快,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有机无处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问题突出。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促内需、保增长的大事。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乡村道路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中安排机耕道路建设内容,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依托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积极吸引生产企业加盟,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站点。
第六,重视和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要造就一支技能娴熟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要造就一支业务精通的科技人才队伍。要造就一支素质全面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管理干部队伍。
二
0一0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