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灌云县圩丰镇周庄村新农村建设成果
跨越崛起的周庄
——记圩丰镇周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圩丰镇周庄村位于灌云县东北部,北部濒临东陬山,接轨连云港沿海大开发徐圩片区,东临海堤堆,自然环境优越。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940户,3594口人,其中党员98人,2009年度居民人均收入达5887元/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干群共同努力,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先后被评为“省文明村”“省卫生村”、“市康居示范村”、“市文明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一、发展经济夯实基础,提升村组干部执行力
村支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地处海边优势,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夯实了村级经济基础。一是理清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细分了年度经济指标,并从工业、农业、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和实施步骤。二是加大投入,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周庄村两委班子十分注重引导农民种养致富,勤劳致富。近年来,该村以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示范田。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西红柿,黄瓜等温室大棚
栽培。村干部带头搞温室大棚,每棚均收入3.5万元。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有力的调动了广大群众搞设施栽培的积极性。今年6月份,该村新发展设施栽培300亩,日光温室大棚51栋。打造了徐圩片区后棚蔬菜集散基地,并以合作社的形式统一运转。种植户实行“产、供、销”一条弄服务,确保农民受益。凭借着地理优势,到海边做小生意和打工的群众增多,转移劳力重达到50%,更好的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的配置。此外,先后发展花卉苗木200余亩,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做好种养业的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技能培训,带领老百姓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学本领,开拓眼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正一步步的迈向小康。
二、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志愿服务新农村。经济越发展,群众对社会风气的要求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我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每月村行政干部学习制度,并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教育,宣传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利用黑板报以及各自然村的阅报栏、宣传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本村及各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规划,通报重大的经济、文化活动,让村民及时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本村的发展情况。继续认真贯彻和教育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教育村民履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
活动中的应尽义务,继续加强对村民建房、外来暂住人口及私房出租的管理,增强了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抓好移风易俗教育,提倡婚事简办,做好普法教育。积极开展 “五新家庭”“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以全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暨“三十佳”表彰大会为挈机,狠抓村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增强了村民的诚实守信意识,弘扬了新时期连云港精神,让文明和谐进步之花在灌云大地上激情绽放。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榜样的力量,提高了村民的思想素质,优化了社会风气。
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村党总支书记,成立了以大学生村官和村民代表为对象的志愿者服务协会,走进贫困户、五保户、病残户、留守家庭等农村困难群体,服务孤老弱残、打扫卫生、辅导功课、政策宣传等。同时根据所学专业分别开设普法宣传、教育辅导、医疗卫生、计算机维修等特色服务内容,为村民提供公益性特色服务。这支特殊的志愿者服务队将会为周庄村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三、改善村容村貌,推进大跨越
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推进进程中,周庄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村两委委十分重视改善环境。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战略,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入手,深入实践,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在康居示范
点周庄村建设上采取重点建设与综合整治相结合,按照康居示范村规划方案进行建设;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立足村情,发挥优势,选准载体,不断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村组建设档次,并以实施“康居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
周庄村康居示范点水、电、路、通讯、环卫、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均按照康居示范村的水平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把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在镇领导和我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对全村整个河塘进行了全面整治,完成清理河塘121个,挖土方22.6万方。通户水泥路面达1200米,新建路灯25盏,规划道路两旁绿化带1000米。积极引导村民做好村内和庭院卫生,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共清理垃圾1200吨、清理“三堆”156处,配备专职环卫工人2名和一台手扶拖拉机。全村组织统一对墙体、猪舍进行刷白。村庄卫生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我村沼气用户已达200户。实现了“一池三改”即畜——沼——菜“三为一体”的能源生态工程模式。全村的厕所改造450户,已经达到80%。经过历年的环境建设,村庄环境达到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的“五化”标准,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城乡共建促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稳步发展。
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工作。周庄小学自开办以来,各种教育、娱乐、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既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也给村民减轻了负担,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在积极做好下一代教育事业的基础上,我村还十分重视对村民的培养。积极动员村民参加各级各部门开办的各类技术和岗位培训,有计划的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为村民们找到了富裕之路。
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祖国60华诞来临之际,为祖国献上我们周庄人民的祝福,与文化共建单位圩丰中心小学共同举办了一台文艺会演,积极动员了广大群众的参与,为祖国的60华诞献上了周庄人民的祝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
村两委班子在建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和农民建设工程。08年建成省级农家书屋,书屋共占地20平方米,配置了1000多册图书、30多种期刊、100多种音像制品外,还配齐了书架、阅览桌椅等,还专门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建设活动场所等。此外有线电视的入户率达到100%,全村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周庄村村两委认真实施村级卫生保健,建成市级计划生育示范村,村级卫生服务室达到市级建设标准,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以全县大力推进“提升执行力,推进大跨越”主题教育为契机,把主题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的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来检验和衡量主题教育的成效,以层层级级执行力的大提升来推动周庄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灌云县圩丰镇周庄村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三日 6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成果
新农村建设成果
2003年以来,全镇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强大精神动力,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不仅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加强,而且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全镇历史上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最集中、力度最大、效果最明显、农民群众最满意的一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几年来,全镇硬化村街道路404580平方来,建成沼气池305个,累计载植各类苗木90.5万株,全镇1500户群众看上了有线电视,安装路灯850盏,建设娱乐场所10个,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塑造了广大群众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真正实现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目标。2004年,成功接待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参观考察考察活动,省委书记白克明对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到2007年底,全镇共建成27个文明生态村。
村民中心建设:我们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全面推进村民中心建设,千方百计搭建服务农民的新平台。作为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新拓展和服务农民的新途径,我镇积极推进村民中心建设,将农村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村班子办公室等设施整合起来,统一提供文体、卫生、科技、法律、信息、保障、教育等全面、系统、经常性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公共设施分散和利用率低的问题成为农村的服务中
心、学习中心、活动中心、政务中心。到2007年底,我镇37个村将全面建设成村民中心。
新农村建设:在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新农村建设,我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典型示范、突出特色、因村制宜、整体推进”的创建思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底,我镇前小寨村被确定为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朱官营、小山子被确定为县级文明生态示范村。2007年前小寨村争取建成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北小寨村争创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朱官营、南平庄争创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1、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经济实力迅猛增长
一是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二是全国大宗农产品产量大、产品优、总产值高,三是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种非农产业不断发展。
2、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的转变,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等途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3、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非农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
许多农村地区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特色农产品,农村商贸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如万村千乡市场农家店)体系不断健全,促进了农户对农资、家电、建材等产品的消费。许多县、乡镇努力建设宾馆、餐饮服务场所,兴建了一批批农家乐,建设了许多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能力显著提升。使得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农产业不断崛起。
4、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农村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超过90%;住房质量和外貌、室内装修大为改善,家用电器种类和质量不断增多和提高;村庄整体布局逐渐美观,街道垃圾逐渐减少,农村生活环境和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5、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温饱向小康的跨越。由于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投入的增加,农业收入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其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超过农民总收入的一半;在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下,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人也不断增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5%。
第四篇:2015新农村建设成果汇报专题片
新农村建设成果汇报专题片
【开头】
【解说】潇湘大地,钟灵毓秀。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湘南林邑,福地郴州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到处涌动着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郴州市大力实施“千村示范引领工程”,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在郴州大地上建设了一批美丽新村、产业名村、小康富村。
【小片头】让村庄美起来
【解说】搞好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见效、最取信于民的有力抓手。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以“点亮郴州”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城乡环境同治,全面推进农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繁华城区到美丽乡村,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加速度激情释放,一幅全面小康图景在郴州大地舒展。短短两年,全市涌现出了省级卫生村98个,省级生态村126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25个, 国家“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4个。
永兴县开展乡村党员“以一带十”活动,即一名党员负责带领十户村民搞好本村的环境卫生,建设全市乃至全省最干净的村庄。湘阴渡镇堡口村就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建成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保洁体系。
【解说】几年来,堡口村在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成了全省一流的新农村“名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苏仙区望仙镇和平村把环境整治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解说】美景吸引游客,也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现在,和平村上规模的农家乐达到了16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上万元。
【转场】
住上一套宽敞明亮的好房子,是农民兄弟一辈子的梦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2013年10月开始,我市按照“有规划覆盖、有审批程序、有标准图集、有绿化美化、有检查验收、有奖惩措施”的“六个有”要求,全面启动了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
在实行村庄规划全覆盖的同时,我市把村民建房的县级审核报批、监管、查违等权限全部下放至乡镇政府,各乡镇成立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建设管理站,有序引导农民把房子建在了该建的地方,建成了好看的式样。
宜章县梅田镇车头村结合规范村民建房,成立建房理事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解说】如今,车头村53栋具有欧式风格、布局整齐、规划合理、配套完善的“小康房”已经竣工,新村新貌令大家耳目一新,宛若置身花园。汝城县大坪镇谭屋村则采取“村民自筹、村委出资、社会捐助、单位帮扶”的筹资模式,对全村旧房、杂房、空房进行整体拆迁改造。目前,第一期工程30栋别墅式农民住房的主体工程已分配到户,湘南民居特色充分彰显。
如今,我市筹建的农民小康新村达260多个,打造了苏仙桥口、桂阳西水、嘉禾百步岭、临武铺下、北湖石山头农民小康新村。永兴堡口、宜章罗家山、桂东水湾、安仁山塘、嘉禾荫溪、临武小湾6个村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小片头】让百姓乐起来
【解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富而思进,富而思善,富而思文,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
我市在充分了解村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在全省率先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广播“村村响”建设纳入民生100建设工程。如今,很多村子都建设了小游园、小广场、小球场、小球桌、小棋牌室和小图书馆,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的主要场所。
安仁县将公园元素融入稻田,与永乐江、神农景区、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在全国首创稻田公园。这里春有油菜花,夏有映日荷,秋看金色浪,冬赏田园雪;既能领略刀耕火种的传统农耕文化,又可参观机械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既是农业项目的综合展示,又是观光休闲的旅游胜地,引来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每年油菜花开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
各村镇结合各自的特色文化,在村民中培养文艺骨干,组建宣传队、秧歌队、小剧团、农民兴趣协会等群众业余文化组织;锣鼓队、龙灯队、彩船队、鼓号队、腰鼓队等演出队伍常年活跃在各村庄,进行巡回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资兴市东江湖(白廊)桃花节自2013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在全国有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2014年,资兴市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东江湖桃花岛已成为东江湖的另一张春天名片。
各地积极发挥农村道德讲堂的作用,加强道德宣讲队伍建设,并把美德故事、身边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编成快板书、地方剧、情景剧在村民中心、文化广场进行演出,让农民通过亲身参与、亲眼目睹感受传统美德的正能量和身边孝行善举的好结果。
临武县小湾村在过去民风彪悍,宗族派性强,互殴、盗墓、盗牛事件时有耳闻。为彻底改变村里的风貌,村支两委推行了“村为主、组为重”工作法,通过定职责、定制度、定待遇;表现好的小组长优先推荐入党,优先进入支村两委班子,有效激发了村民小组长投身全村事业发展的热情。如今,全村呈现一派文明祥和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安逸闲致的田园小景。【尾声】
【解说】 回顾昨天,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在新农村建设的长征路上,我们将坚持基层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不动摇,立足新常态,创造新模式,以扶贫攻坚为主战场,以城乡统筹为动力,为全面建设“支部强、乡村美、村民富、百姓乐”的新农村,继续努力拼搏,再创辉煌!
第五篇:调查研究攀枝花市新农村建设成果
社会暑期实践总结
调查研究攀枝花市新农村建设成果
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是攀枝花地区较为落后的地方,解放前这里曾是攀枝花及凉山一带的行政中心(古时的少数民族首领土司居住于此),由于少数民族较多,且交通不便,所以这里一直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成为攀枝花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经过了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普威镇已经成为了攀枝花著名的水果及烤烟基地,新农村更是在这里面起到了带头作用!现在新农村逐步发展观光农业、特色饮食等,打造独具民族特色、文化品味的现代新农村!!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普威镇新农村经过了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突出的方面: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普威镇新农村大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并逐步扩大这种优势!为建立和谐社会而更近一成!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农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新农村加强进行因地制宜,加强水果,烤烟共同发展!(普威镇是一个水果和烤烟基地)。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新农村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米易县普威镇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作为农村基层的党组织书记,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振奋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目前我村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正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种植、品牌水果等特优农业产品,逐步发展观光农业、特色饮食等,打造独具民族特色、文化品味的现代新农村。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烤烟、水果种植面积,加大力度培训本
村的农业科技人员,提高全村科学种植水平,不断做大做强我村特色农业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关键是看我们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组织是否领导有力、工作有方,富有战斗力、开拓性和创新性。我们将牢牢把握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开展“三村建设”,以“支部加协会”、“党员示范行动”和争当“爱民书记、爱民干部”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好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给我的启发是较深刻的,我也学会了很多:
1.本次调查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个地方都变着法的给农民朋友们带来实惠,各个地方都贯彻实施“三个代表”思想,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激发下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现在在学校里好好的学习知识希望以后能给他们的经济富裕做了点贡献。
2.从中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会了遇到困难自己去解决困难的能力,更体会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3.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