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生命夏花之美,报社会慈爱之恩(张程事迹讲稿)
以生命夏花之美,报社会慈爱之恩
大家好!我是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在校学生,我叫金黛。
在每个人人生的记忆长河里,都有那样几颗耀眼的星星,无论多久,每当我们回望记忆的星空,它依然闪烁。在我的记忆里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我的学长,他叫张程,是我校输配电专业101班的学生。
他是平凡的,言语不多总是笑意盈盈,身材不高却擅长篮球,家境贫寒却乐于助人,走在校园里就是一个阳光的大男孩;他是优秀的,他自强不息的乐观精神,懂感恩、讲回报的事迹,曾被《中国青年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华商晨报》、辽宁及沈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这就是张程,他是那么年轻、那么坚强、那么乐观,这样一个好学生、好青年却于2013年8月31日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前年轻的他勇敢地做了一个壮举———将遗体捐献给祖国医疗事业来回报社会的慈爱之恩。
每当我驻足于学校“墨香池”畔,张程的塑像旁,思绪便会徐徐展开。
不幸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那是2012年春节,当所有家庭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和幸福中时,张程一家人看着颌下腺皮癌中晚期的诊断书,惊愕的情绪让家里的空气凝滞了,妈妈的抽泣开始让一家人抱头痛哭。父母下岗多年,爸爸脑血栓,妈妈一个月打扫卫生的六百多元的工资根本支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濒临绝望的妈妈想找学校帮帮忙,张程却极力阻止:“我自己的事自己扛,别麻烦学校了。癌症晚期也就能活三个月,咱家也没啥积蓄,我要是走了,你们还得生活,所以......我就不治了......”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希望,张程妈妈的内心被巨大的痛苦煎熬着,她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懂事、上进的儿子就这样走向死亡之门呢?!经过几十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心理斗争,妈妈还是背着张程给学校打了电话。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而震惊!很快地,“真情凝聚力量,爱心延续生命”的捐款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捐款的数目不断攀升,大家希望用爱挽留住着年轻生命的逝去。大家的善意之举,也带动了媒体对这个命运多舛大学生的关注,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开始无私援助,当代雷锋郭明义同志也加入了捐款队伍并和学校领导一同到北京看望已经转院的张程。当26万爱心善款交到张程手上的时候,他哽咽了。来自社会各方充满大爱的问候、贴心的鼓励给了这个年轻人勇气和力量,这力量支撑着他一次次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使绝望中的张程学长再次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放射治疗是痛苦的,张程的口腔开始溃烂,每一次吞咽都有难忍的巨痛,但张程却以直面人生的勇气,超乎常人的毅力,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在病床上完成了期末考试。病情刚有好转,他执意离开北京回沈阳接受放疗,为的是能够方便返校学习。他是多么热爱校园,多么渴望生命之夏花能够继续绽放!
然而,上天并没有格外眷顾他,2012年10月,经过几个疗程放疗的张程,病情还是没有得到遏制,癌细胞再一次扩散。这一结果又一次把张程推向了绝望的深渊。虽然从了解病情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心理准备,但不服输的张程还是不能相信也不愿相信,先后两次手术带给他抗争病魔的勇气,学校食宿安排的一应俱全与舒适,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常来公寓看他的那些欢乐时光……这一切难道又将幻化成一个个美丽的泡沫,消散在眼前,彻底浇灭他又一次燃起的生的希望?张程悲叹命运的无情,心伤难抑,不忍去想接下来的日子。
两天后,心情平复的张程对妈妈说:“妈,咱回家吧。不治了,再治也是白花钱,就把剩下的钱捐给学校吧,去帮助更需要的人……”临行前,他把剩余的8万8千元钱转捐给了学校爱心基金,并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书”上签上了名字。
可是,命运却怎样都不肯放过他!回到家乡,张程右颚下的恶瘤每周都在增长。每次同学和老师去家里看望,他都是神采奕奕的,当载着大家的车消失在视野中,张程却一个人到院子里嚎啕大哭,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中有对生命的留恋,也有对青春的告别!理想与未来也许就这样跟这个坚强、乐观的大男孩擦肩而过。但即使如此,他还是要以笑容示人,把悲伤和痛苦留给自己,他不想让老师和同学为他担心、为他难受……
2013年3月初的一天,惯常的疼痛又一次猛烈地袭来,张程再一次住进了葫芦岛南票矿区总医院。摸着肿胀变硬的脸,对妈妈说:“我还想做手术,把这个大肿块切掉”。妈妈故作轻松:“行啊,你说去北京?还是沈阳?”。“沈阳吧”,张程顿了顿,看似轻松却又把脸转向窗外,“如果我从手术台上下不来,正好把遗体捐给沈阳,那儿有我的老师、同学,还有帮助过我们的人,也算回报他们”。妈妈的声音有些哽咽:“别捐了,以后我和你爸想你了,上哪看你啊……”。“妈,你还记得不?我跟郭明义叔叔说过,等病好了也要像他一样做好人、做好事!”,母子两个人似乎又回到了那些充满希望的日子里,“但是,看来我是做不到了,我想把遗体捐给国家做医学研究......”,话音未落,妈妈的眼泪却扑簌簌地落下来,“妈,我知道你舍不得,可是社会和大家帮咱那么多,我们应该回报啊!”。“妈,我想用最后一点力量回报社会,回报给我爱的人”。“妈,你别哭,要不你和我爸也捐了吧,将来咱三口人还能做伴......”
就是在这样一个与病魔斗争的普通的早晨,就是在这样一段看似“轻松”的母子俩对话中,张程捐遗的决心一天胜似一天地坚定起来。老俩口深深地被儿子感动,最后全家决定一起将遗体捐献回报社会的慈爱之恩。
2013年3月21日,一条来自张程妈妈的短信彻底打破了我校党委副书记尚涤尘内心的平静,短信中她表达了全家人捐献遗体的心愿。这消息很快就在熟悉张程的师生中间传开了,大家被他们的义举震撼、感动。2013年3月27日,在学校的协助下张程一家达成了捐献遗体的心愿。躺在病床上的张程,身体虚弱到无法用更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但在遗体捐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神态从容,脸上透露出的那份坚定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唏嘘不已。
在感叹命运无情、生命脆弱的同时,张程和家人的事迹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省内外的媒体纷纷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省内外各高校和社会各界更是产生了强烈反响。张程同学先后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被共青团沈阳市委授予“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员”、“沈阳市十佳青年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并授予“沈阳市五四奖章”。
与此同时,辽宁省教育厅专门下发文件号召全省大学生向张程学习,并授予张程“辽宁省优秀大学生”称号。沈阳工程学院党委决定授予张程“沈阳工程学院大学道德模范标兵”、“沈阳工程学院永久在校大学生”称号,他还在走前如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纪念张程的壮举,传扬他感恩社会的精神,沈阳工程学院于2014年7月1日,在“墨香池”湖畔为张程修建了塑像。在塑像揭幕仪式当天,张程似乎又一次带着他阳光般的笑容站在大家面前,母亲站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一次又一次地落泪,但是她的目光却是坚定的,因为她知道,站在她身后的那些学生都是她的孩子!
张程走了,却带来了一个关于“爱”和”感恩“的故事。在濒临绝望时,是社会的大爱给了他坚定的力量;在人生升华时,他用生命的夏花回报了给他爱、给他力量的社会和善良的人们!这善良之花香将永远留在人们的手指间!
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程在如夏花般绚烂的年纪离开,但是他的花香将永远飘散在如星河宽阔的人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