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局人民警察职业荣誉仪式组织实施办法(试行)
公安局人民警察职业荣誉仪式
组织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规范组织实施公安民警职业荣誉仪式,增强公安民警职业素养,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等规章制度,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安民警职业荣誉仪式,以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过硬公安队伍为总目标,充分体现公安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职业特点,坚持形式与内容并重、高效务实、庄重简朴的总体原则。
第三条
组织举办警察职业荣誉仪式,旨在通过建立和规范警察职业仪式制度,传播主流价值,弘扬队伍主旋律,切实增强民警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第二章 入警宣誓仪式
第四条
入警宣誓,是公安民警对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承诺和保证。新录用的公安民警,以及调任、转任到公安机关工作的民警,应当进行宣誓。
第五条
入警宣誓一般安排在新录用的公安民警初任培训合格后、上岗前实施,由所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培训学校组织。第六条
入警宣誓的誓词。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我保证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愿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
第七条
入警宣誓仪式的基本要求。
(一)宣誓前,公安机关领导或政工部门负责人应当对宣誓人进行人民警察性质、宗旨、任务、纪律、作风等教育。
(二)宣誓场地应当悬挂警徽。
(三)参加宣誓人员应当庄重严肃、着装整齐、警容严整。
第八条
入警宣誓仪式的基本程序。
(一)宣誓仪式开始。
(二)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三)主持人讲话(说明宣誓意义,讲解誓词基本精神)。
(四)宣读誓词(宣誓人立正,右手握拳上举至耳部,由预先指定的一名宣誓人在队前逐句领读誓词,其他人高声复诵)。
(五)宣誓人代表发言。
(六)领导讲话。
(七)全体起立、奏唱《人民警察之歌》。
(八)宣誓仪式结束。
举办方可根据实际需要,视情调整或简化有关程序。第九条
宣誓仪式可与初任培训结业典礼、升国旗仪式、授衔仪式、重大集会、重要纪念等活动结合进行。宣誓若结合授衔、授装进行,应当先授衔、授装,后宣读誓词。
第三章 授衔仪式
第十条
警衔是区分人民警察等级、表明人民警察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人民警察的荣誉。举行授予警衔仪式,旨在发挥警衔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增强公安民警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
第十一条
授衔仪式应当在警衔晋升培训合格、警衔晋升命令正式下发后适时组织举行。
第十二条
授衔仪式由县局组织,政工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第十三条
授衔仪式的要求。
(一)仪式前,公安机关或政工部门领导应当对民警进行授予警衔的目的和意义、警衔管理和佩带要求等相关内容的教育。
(二)授衔仪式的场地应当悬挂警徽。
(三)参加仪式人员应当庄重严肃、着装整齐、警容严整。
(四)授衔民警佩戴新警衔参加授衔仪式。
(五)授衔仪式可与警衔晋升培训结业典礼、升国旗仪式、入警宣誓仪式、重大集会、重要纪念活动等结合进行。
第十四条
授衔仪式的参加人员。
(一)被批准首次授予警衔以及警衔跨级晋升的公安民警(指警员晋升至警司、警司晋升到警督)。
(二)局领导和政工部门领导。
(三)所在单位领导。
(四)民警代表。
第十五条
授衔仪式的基本程序。
(一)仪式开始。
(二)宣读授衔命令。
(三)颁发警衔标志、命令证书。
(四)重温人民警察入警誓词。
(五)公安机关领导讲话。
(六)仪式结束。
举办方可视情增加奏唱人民警察之歌(国歌)等程序,或视情适当简化仪式程序。衔级内晋升警衔的,可参照上述要求举办仪式。
第四章 授奖仪式
第十六条
授奖仪式是指为受到表彰奖励的集体或个人举行颁发奖章、证书或奖状的仪式,旨在进一步弘扬先进、激励士气、鼓舞斗志,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第十七条
授奖仪式应在表彰奖励文件发布后适时组织举行。授奖仪式一般单独举行;举办方也可根据情况,对一段时间内获得表彰奖励的集体和个人,集中举行授奖仪式。
第十八条
授奖仪式由县局组织,政工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第十九条
授奖仪式的形式主要有召开表彰大会、战时授奖仪式以及日常授奖仪式等,也可视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仪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宣读命令、领导授奖、获奖人发言、领导讲话等。可与年度总结大会、全体民警大会、各种节庆典礼等活动结合进行。
第二十条
授奖仪式的要求。
(一)表彰大会授奖仪式安排在礼堂、会议室等场所举行,战时授奖仪式可选择在任务现场进行,日常授奖仪式可在公安机关荣誉室、会议室、获奖对象工作岗位等场所进行。
(二)授奖场所应视情况悬挂警徽、会标等。党内表彰的授奖仪式应悬挂党徽、党旗等标志。
(三)参加授奖仪式的公安民警,应按要求着制式警服。获奖民警还应佩戴相应的奖章、红花等标示。
第二十一条
授奖仪式的参加人员。
(一)奖励批准机关领导,政工部门领导。
(二)所在警种、部门领导。
(三)获奖的集体代表和个人。
(四)民警代表。
也可视情邀请党委政府领导和组织人社等职能部门领导、新闻媒体记者、民警家属、人民群众等参加授奖仪式。
第二十二条
授奖仪式的程序。
(一)表彰大会授奖仪式的程序。(1)仪式开始。
(2)全体起立、奏唱国歌。(3)宣读表彰命令(决定)。
(4)颁授奖匾、奖状、奖章、证书、奖金等。(5)获奖代表发言。(6)领导讲话。
(7)全体起立、奏唱《人民警察之歌》。(8)仪式结束。
(二)战时、日常授奖仪式的程序,可参照表彰大会授奖仪式的程序,视情简化。
第五章 退休仪式
第二十三条
组织民警退休仪式,旨在回顾公安民警从警职业生涯及为公安工作所做的贡献,向即将退休民警表达敬意,激励退休民警珍惜职业荣誉,鼓舞在职民警献身公安事业。第二十四条
退休仪式由县局组织,政工部门牵头,离退休干部管理部门、机关党组织和民警所在部门共同负责实施。
退休仪式应当在民警退休命令正式下发后适时举行,原则上应单独组织,举办方也可根据情况,适当集中组织退休仪式。
第二十五条
退休仪式的要求。
(一)民警退休前,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由所在公安机关领导与民警本人进行退休谈话,肯定其所做贡献,表达敬意和希望。即将退休民警所在单位领导、政工部门领导可一同参加谈话。
(二)退休仪式的场地应当悬挂警徽。
(三)参加退休仪式人员应庄重严肃、着装整齐、警容严整。
(四)退休仪式的有关安排,应事先听取并尊重退休民警意见。
第二十六条
退休仪式的参加人员。
(一)退休的公安民警。
(二)所在公安机关领导和政工部门领导。
(三)民警代表。
(四)经与即将退休民警商议后,视情邀请的亲属、嘉宾、群众等。第二十七条
退休仪式的程序。
(一)仪式开始。
(二)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三)向退休民警颁发退休证书、退休纪念章。
(四)退休民警发言。
(五)公安机关领导讲话。
(六)全体起立、奏唱《人民警察之歌》。
(七)留影纪念。
(八)仪式结束。
对在公安机关工作时间较长、因工作需要即将调出公安机关的民警,可参照民警退休仪式组织举办相关仪式。举办方可视情适当简化程序。
第六章 因公牺牲民警悼念仪式
第二十八条
举行因公牺牲民警悼念仪式,旨在表达对牺牲民警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告慰英灵,抚慰亲属,弘扬正气,激励斗志,教育广大公安民警继承遗志,为公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十九条
因公牺牲民警悼念仪式,坚持庄严简朴的原则,充分尊重牺牲民警遗属意愿,尊重当地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第三十条
因公牺牲民警悼念仪式由县局组织,政工部门、民警所在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和警种共同参与实施。第三十一条
悼念仪式可安排在公安机关驻地、殡仪馆等场所进行。事迹特别突出的,经批准可安排在广场、礼堂等公共场所进行。
第三十二条
悼念仪式的要求。
(一)仪式场地应悬挂牺牲民警遗像。牺牲民警着警服,灵柩覆盖国旗。
(二)举办方要精心组织,确保悼念仪式庄严肃穆,民警警容严整,现场秩序井然。
第三十三条
悼念仪式的参加人员。
(一)牺牲民警的亲属及好友。
(二)公安机关领导。
(三)民警代表。
举办方征得牺牲民警遗属同意后,可视情邀请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新闻媒体记者以及群众代表等参加仪式。
第三十四条
悼念仪式的基本程序。
(一)采取讣告、公告等形式,提前发布悼念仪式有关安排。
(二)参加悼念的民警身着警服,胸佩白花,列队入场。
(三)向牺牲民警默哀。
(四)公安机关领导介绍牺牲民警生平及事迹。
(五)宣读表彰奖励、追授荣誉的文件和唁电等。
(六)牺牲民警的战友、亲属和好友代表等致辞。
(七)列队依次向牺牲民警遗体告别。举办方可视情对上述程序进行调整或简化。
第二篇:《江苏省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doc
江苏省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
许可证实施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严格规范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条件,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必须依照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第三条 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企业申请、分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安监局)指导、监督全省开展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工作,负责中央驻苏和省属企业的许可证颁发和管理工作。各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安监局)负责本辖区内除上述以外企业的许可证颁发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条件
第四条 企业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取得工商营业执照。
第五条 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企业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企业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第六条 企业在申领许可证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根据技术服务机构提出的评价 意见和整改建议进行整改。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出具的现状评价报告必须作出是否符合许可条件的结论。从事职业卫生评价、检测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出具的评价报告、检测结果负责。
第七条 企业取得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职业卫生安全条件:
一、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告知制度、申报制度、宣传教育培训制度、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检测管理制度、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等。
二、根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实际,建立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专(兼)职管理人员。
三、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按规定参加安监部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企业按规定对接触有毒有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四、职业健康档案管理
(一)建立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应当包括职业危害检测评价资料、职业健康培训培训计划及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培训记录、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运转及维修资料、个体防护用品购买及发放记录等。
(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职业病病人档案。
五、作业场所
(一)合理生产布局: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作业场所不得住人并与生活场所分开。
(二)工程防护: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设置通风排毒系统,并划定作业区域。通风排毒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三)危害告知:将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以公告栏、告知卡、合同告知等形式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喷漆、涂胶、晾漆等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黄色区域警戒线。
六、个体防护:按照规定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定期检查督促作业人员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集中清洗,个人防护用品失效时及时更换,并做好相关记录。
七、应急管理: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并做好记录。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气体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气体的作 业场所,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其连锁的自动报警装置;按规定设置淋浴器、洗眼器、急救药品等。
八、依法向安监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并取得备案回执,按规定进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第三章 许可证申请与颁发
第八条 中央驻苏和省属企业向省安监局提出申请,上述以外企业向当地市安监局提出申请。
第九条 企业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二份),须为纸质材料,并加盖公章;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明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管理及专业人员的文件复印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证明材料复印件;
(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清单;
(五)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主要生产工序说明;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一览表;使用的有毒物品名称和用量;
(六)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证明;
(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材料和申报回执;
(八)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九)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和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报告;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或安监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还需提供职业卫生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文件、资料。
企业申请领取许可证对其向安监部门提交的文件、资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 安监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及文件、资料,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出具《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并告知申请人向相应的部门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或者要求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以《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视为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受理;
(五)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申请材料当场更正错误后符合要求或者按照要求全部补正齐全的,按规定受理,并出具《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第十一条 对已受理的申请,安监部门应当指派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及专家现场核查或委托下一级安监部门组织现场核查,填写《现场核查意见书》,并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 负责材料审查及现场核查的人员应当提出审查及核查意见。安监部门应当对审查进行集体讨论,并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许可证的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款规定的期限内。
对决定颁发的,安监部门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或者通知申请人领取许可证;对不予颁发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企业在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安监部门申请变更许可证:
(一)变更单位名称的;
(二)变更主要负责人的;
(三)变更单位地址的;
(四)变更经济类型的;
(五)变更使用有毒物品工艺流程的;
(六)变更有毒物品使用场所的;
(七)变更许可范围的。
第十四条 企业申请变更许可证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变更申请书(一式二份,须为纸质材料,并加盖公章);
(二)许可证正本和副本;
(三)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许可证复印件及变更说明材料(工艺流程变更说明、有毒物品使用场所变更说明,许可范围变更说明等)。
变更主要负责人的,还应当提交变更后的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
对已经受理的变更申请,安监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审查无误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向原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延期申请书(一式二份,须为纸质材料,并加盖公章);
(二)许可证正本和副本;
(三)本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相应文件、资料。
企业还应当提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合格的,且为提出延期申请前1年内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和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安监部门应当依照本实施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决定准予延期的,应当收回原许可证,换发新的许可证;决定不准予延期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企业符合下列条件的,当许可证有效期满申请延期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经原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直接办理延期手续:
(一)严格遵守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的;
(二)取得许可证后,加强日常管理,未降低职业卫生安全条件;
(三)未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的;
(四)符合安监部门规定的其它相关要求。
第十七条 许可证分为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为悬挂式,副本为折页式。
省安监局统一印制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并统一制定有关文书的格式。
第四章 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安监部门对未按时换发许可证的企业,应注销其许可证。
取得许可证的使用有毒物品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监部门应当注销其许可证:
(一)终止使用有毒物品的;
(二)许可证被依法撤销的;
(三)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
第十九条 安监部门应及时将被注销许可证的企业名单告知本级人民政府的相关行政部门和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并予以公告,停止其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安监部门应定期公告已领取许可证的企业名单。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监部门应当撤销已经颁发的许可证:
(一)超越职权颁发许可证的;
(二)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颁发许可证的;
(三)不具备本实施办法规定的职业卫生安全条件颁发许可证的;
(四)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颁发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监部门应当注销已经颁发的许可证: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企业依法终止的;
(三)颁发许可证的决定依法被撤销的;
(四)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许可证的,其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颁发许可证,该企业自安监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颁发许可证决定之日起,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许可证。
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许可证颁发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许可证,该企业自许可证吊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许可证不得转借、转让、冒用、买卖、涂改和伪造。第二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安监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企业日常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行为的,应及时报告许可证颁发管理部门。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本实施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监部门举报。
第二十六条 企业违反《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行为的,安监部门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规定的撤销、吊销许可证和撤销有关资格的行政处罚由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决定。其它行政处罚由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委托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实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中下列词语的含义:
有毒物品分为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一般有毒物品是指《一般有毒物品目录》(2002版)中所列物品,高毒物品是指《高毒物品目录》(2003版)中所列物品。一般有毒物品目录、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并公布。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仅限于有毒物品使用的作业场所,不包括从事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处置废弃等场所。
木制家具制造企业是指用木材材料(包括竹、藤)制作的,具有坐卧、凭倚、储藏、间隔等功能,可用于住宅、旅馆、办公室、学校、餐馆、医院、剧场、公园、船舰、飞机、机动车等任何场所的各种家具的制造企业。
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报告是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据《江苏省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规范》,对企业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的综合评价报告。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总支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总支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以下简称“两个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要求。局机关党总支和纪检组要深刻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基本内涵,把各项规定和制度要求落到实处。
局机关党总支是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局机关各支部要按照党总支的统一部署要求,切实落实好本单位在党风廉政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主体责任;要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的落实。
局纪检组要认真履行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职能,积极协助局机关党总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加强对党总支成员的监督,切实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二、党总支主体责任
局机关党总支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担负起统一领导、直接主抓、全面落实的主体责任,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人口计生工作和局机关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列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统一研究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考核,确保任务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
(1)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建设中的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进一步优化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职能,明确职责任务。
(3)督促各科、室、站、办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督促各支部充分履职,形成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合力。
2、选好用好干部
(1)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公道正派、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
(2)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组织基础。
3、抓好作风建设
(1)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
(2)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级相关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切实解决党员干部 “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人口计生系统党员干部为民务实的清廉形象。
4、领导和支持查办案件
(1)领导和支持纪检组依纪依规履行职责,及时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全力支持和保障纪委执纪办案,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
(3)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纠正,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
5、推进源头治理
(1)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省委《实施办法》、忻州市“3331”惩防体系建设任务,不断深化我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荣贪耻的人口计生文化氛围,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廉政风险识别、评估、预警、防控一体化的信息化反腐工作网络,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
6、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 积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落实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深化党务、政务公开,推动阳光计生行动进一步发展。
7、做好带头示范
局机关党总支书记、局长对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局党总支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在分管范围内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1)局机关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党总支书记、局长要坚持对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2)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局党总支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定期研究、布置、检查和报告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融入到分管业务中,完善制度规定,加强风险防控。(3)加强检查督促。局主要领导要切实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督促领导班子成员、下属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4)当好廉政表率。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规定,管好自己、以身作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教育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三、纪检组监督责任
1、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结合人口计生系统实际,向局党总支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建议。
(2)在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反腐败组织协调作用,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
(3)协助党总支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下属单位,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2、维护党的纪律。
(1)坚决维护党章和其它党内法规,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2)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执行情况和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3、监督检查作风建设
(1)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办法,加大执纪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严肃查处、通报违纪违规行为,继续巩固好、发展好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中央八项规定和忻州市委“十项规定”和市委有关规定不折不扣落实。
4、抓好廉政宣传教育
扎实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道德品行和廉洁从政教育,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切实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全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5、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以好用、管用为核心,进一步清理、制订和修订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各项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形成符合我局实际、具有我局特色、科学完备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6、强化党内监督
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总支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切实加强对人、财、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
7、规范执纪监督行为
围绕重点权力,梳理执纪监督权力清单,查找风险源点,制定制约措施,着力构建预防在先、过程监控、严格追责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有效查处惩治机制,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严肃查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案件,严肃查处发生在干部职工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执行重要信访、重要案件线索向局机关党总支报告制度。
四、落实“两个责任”的制度机制
1、责任报告制度。局机关党总支每年1月底前将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以书面形式专题报告机关工委,并将其作为向机关工委报告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局机关纪检组每年1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市纪委报告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情况。
2、“两会三述”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考核与述责、述廉、述德工作,领导班子要集中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领导班子成员要报告个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接受干部及相关代表民主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
3、廉政谈话制度。局机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领导班子成员,各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廉政谈话不少于一次,把廉政谈话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述职述廉、任职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经程序,提醒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4、纪检组约谈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强烈、民主测评满意度较低时,由纪检组约谈相关股、室、站、办及下属单位的领导干部,听取主体责任落实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5、强化责任追究。对局党总支、各下属单位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违反或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致使本单位不正之风长期滋长蔓延,或出现腐败问题而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进行责任倒查,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单位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篇:贺志明 龙昶 安燕--校局融合 培养高素质基层法律职业人才
校局融合 培养高素质基层法律职业人才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
贺志明 龙昶
安燕(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1[摘要] 在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高职院校必须摒弃传统的“人才评价的学校标准”,而代之以“人才评价的社会标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培养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行业办学性质的司法警官院校,其特色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之一是学校能否与司法行政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育人机制。抓住这个关键,不仅容易解决内涵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像“分水岭”一样甄别出办学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根植行业;融合发展;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
在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高职院校必须摒弃传统的“人才评价的学校标准”,而代之以“人才评价的社会标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培养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行业办学性质的司法警官院校,其特色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之一是学校能否与司法行政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育人机制。抓住这个关键,不仅容易解决内涵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像“分水岭”一样甄别出办学特色。
一、高职院校建立“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的基本框架
要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关键在于内在机制的转换。转换机制的基础是调整校企合作系统结构,“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就是在深入研究并有效调整校企合作系统内在要素结构的基础上,发掘新的作用机理与功能,进而实现内在机制的转换,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问题。其核心就是通过调整动力系统、组织结构、管理过程、培养体系和资源平台五大要素,构建“互惠双赢”的利益机制、“交叉任职”的组织机制、“共同治理”的运营机制、“校企合一”的培养机制、尊重各方利益,实现 【基金项目】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1【作者简介】贺志明(1963-),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教授,从事高职德育研究.校企共建共享;“共建共享”的建设机制五个机制,推进校企间融合,实现高职院校教学和企业运营的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
近年来大学在“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的框架下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面向企业需求,主动融合;主动沟通,实现校企高层互动;丰富合作内涵,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健全合作保障,为合作保驾护航。建立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激励等制度,设立适应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二、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深化校局(狱)合作机制改革,培养高素质基层法律职业人才
法律职业教育是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人才,解决司法行政系统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司法行政系统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司法警官院校应以深化综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真正实现学院的成功转型。根据我们的思考和实践认为,作为行业办学性质的司法警官院校,其特色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之一是学校能否与司法行政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育人机制。抓住这个关键,不仅容易解决内涵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像“分水岭”一样甄别出办学特色。
(一)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深化校局(狱)合作机制的改革实践 1.搭建一个平台
在多年的校局(狱)合作过程中,学院认识到无论是行业对人才人力的需求,还是学院对人才人力的培养供给上,都迫切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建立学院与行业之间的密切协调关系,保证学院与行业之间科学协调发展。通过对校局(狱)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研究,我们认为,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和行业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职业教育集团的形式建立跨越“点对点”的合作关系,是实现“学院与行业协调发展、合作育人”的一种好模式。经长期的研究与准备,2013年元月,省教育厅、省司法厅联合发文批准由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南司法行政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实行成员单位理事会制,由省司法厅担任理事长单位,现共有成员单位51个,涵盖了省内的市级司法行政单位、监狱戒毒单位、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中心、行业协会和相关院校等。“集团”以服务行业和社会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校局(狱)双赢为基本目标,在“集团”下设的刑事执行、社区矫正、法律事务、戒毒矫治、刑事侦查技术等5个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以合作育人为中心,以专业发展为纽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初步形成一条由“政府主 导、行业指导、校局(狱)参与”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校局(狱)合作发展新道路。
2.探索两条路子
随着校局(狱)合作的深入,学院发现,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校内基地实训功能不够,校外基地教学功能缺乏”的不足。对此,学院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探索了“校内基地仿真化”和“校外基地教学化”两条路子。
针对校内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无缝对接欠缺的现实,学院按照“校内基地仿真化”的要求,以中央财政支持的刑事执行专业实训基地和司法鉴定技术专业省级实训基地为引领,以法律执行类业务实训中心、法律实务类业务实训中心、刑事侦查技术类业务实训中心为重点,在新建和扩建校内实训场所时,模拟行业单位工作现场进行布局,开发软件,同时依据行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开展实训,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提高技能,积累经验,从而缩短工作适应期。
为解决校外基地单纯用于学生实习的现状,学院按照“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思路,优先选择具有教学功能校外实习基地,将部分课程带到基地,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从而实现教学与顶岗的有机结合,使校外基地建设从数量的扩充转向质量的提升。
3.打造三种模式
针对学院刑事执行、法律事务、刑事侦查技术三个重点专业的服务面向,依托专业优势,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关键,以专业教学与行业服务一体化为特色,打造了“东安校狱(所)合作”、“安仁校地合作”、“沅江校局合作”等三个特色鲜明合作模式。
“东安校狱(所)合作模式”:为进一步满足刑事执行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警务技能培养适应监狱一线工作的需要,学院与东安监狱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其特色主要是通过“教、学、练、战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专业教学目标。“新开铺校所合作模式”: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创建“教学练战”一体化平台,学院与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省新开铺戒毒所签约,加强合作。双方在戒毒康复课题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师与民警交流学习等方面深入合作。
“安仁校地合作模式”:为进一步顺应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要求,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1年底学院与安仁县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特色主要是通过“警、学、研结合”,实现“理论实务并重”的社会服务目标。
“沅江校局合作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市县级公安局密切合作,促进学院刑事侦 查技术专业的发展,学院与沅江市公安局构建“校局联盟”,其特色主要是通过“实习—就业一体化”,实现“定向培养”的人才就业目标。
(二)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深化校局(狱)合作机制的改革思考
尽管学院在校局(狱)合作体制改革机制改革和办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进一步密切校局(狱)合作关系,明确合作各方的责、权、利,推动行业出台校局(狱)合作的促进条例和保障政策,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有效地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
1.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政策,建立健全校局(狱)合作长效机制
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单位参与学院办学与人才培养的鼓励政策,完善以促进校局(狱)合作为重点的政策条例,优化合作环境,明确行业、合作单位和学校在校局(狱)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积极吸引行业单位参与共建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单位在行业规划、专业设置、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人才标准和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学院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局狱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
2.做好“五个对接”,深化校局(狱)合作体制机制改革
以“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引领,依托“湖南司法行政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平台,指导、组织、协调和评价校局(狱)合作,完善校局(狱)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在学院与全省地市司法局、省监狱局、省戒毒管理局开展合作的同时,各专业要与基层行业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各系对已经建立“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校外实习基地的专业,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其他专业加以推广。专业与行业单位的合作要在进一步巩固深化课程、师资、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上升到学生就业、员工培训、应用性课题开发的层面。学院要与行业共同对校局联盟、校局(狱)合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好的专业进行表彰,对工作滞后的专业进行通报。
3.加强行业应用性研究,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一是加大科研工作方向的引导力度。要鼓励教师关注行业问题,研究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每个专业都要拿出所依托行业需要研究的课题,组建科研团队,集中攻关予以解决,争取在近几年内,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力和行业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二是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科研制度,加强教师从事行业应用性科研的政策引导,优化科研立项和结题管理制度,重点支持创新水平高、行业应用性强的科研项目,为校外科技服 务到款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努力加强与教育厅、司法厅、监狱管理局、戒毒局、省社科联和相关学会及监狱、戒毒所、基层司法所等的横向、纵向联系,与监狱、社区矫正、基层司法等合作单位联合建立科研基地,并充分发挥湖南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研究所的作用,搭建适应专业需求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平台,共同申报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课题,进行应用成果推广,实现警、学、研良性互动。四是加大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争取将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警官文苑》办成正式学术期刊,建立“警院调研专报”,将学院对基层司法行政、监狱、戒毒等领域中应用价值大的成果向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专报,每年介绍推广一批在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应用性科研成果,使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在行业决策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2] 廖明宏,杨敬达,董槐林.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培养优秀软件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05)[3] 林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构建机制的调研[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4] 叶舟.基于信息与激励维度建立校企合作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2(Z2)[5] 蔡丽芬.高职院校建立“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6] 金彦龙,杨皎平,李庆满.建立“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 培养适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