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生先进事迹
医生先进事迹范文
尤家骏,字修之,xx即墨人,曾任齐鲁大学医学院、xx医学院教授(一级)。尤家骏是我国麻风病防治专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著名的皮肤性病专家、医学教育家、国际知名的麻风病专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曾获xx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特等奖);在国家级和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
尤家骏出生于即墨县农村一户贫苦家庭,由于出身贫寒,尤家骏深知上学得来不易,因而非常珍惜时间,总是努力多学些知识,把自己的本领练得好一些。在齐鲁大学读医科时,最初全班86人,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了最终21名获医学博士学位学生中的一员。大学第四年时光,尤家骏喜欢上了皮肤科学,深得当时的院长兼皮肤花柳科主任海贝殖的赏识。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26年毕业后,尤家骏被留在齐鲁医院皮肤科工作,因月薪太低,两个月后转入泰安博济医院工作一年,后又被要回济南,历任齐鲁大学医学院皮肤科讲师、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由于努力工作,谦虚好学,颇有建树。1932年8月,尤家骏被海贝殖院长送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皮肤病院专修,深造一年。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留学时,因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促使他更加发愤自强,刻苦钻研,学习中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形成详细的笔记和画图,学习结束后和其他珍贵资料一起带回国内。回国后,尤家骏接替海贝殖兼任济南麻风病疗养院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齐鲁大学迁至四川成都,尤家骏在出发不久因病返回济南治疗和养病,病愈时济南已沦人日寇之手,无法成行。1939年,齐鲁大学医学院院长请张汇泉教授来电催尤家骏赴成都教课,正要准备动身,留守的施尔德院长竭力挽留,邀其共同支撑齐鲁医院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院的英美籍人员均被抓入潍县集中营,齐鲁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占为陆军医院,市民看病很不方便。
1942年2月,尤家骏和一群老同事到新成立的济南市立医院工作,亲任院长兼皮肤科主任,继续为市民健康服务,并借此保存了不少医疗器械。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又回到复兴的齐鲁医院任皮肤花柳科主任、教授。1947年8月,尤家骏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心医院进修,对皮肤霉菌学和皮肤组织病理学作了重点研究,带回一些稀有霉菌菌种和重要资料,回国后率先开展了皮肤病组织病理诊断工作。1948年,他代表中国出席在哈瓦那举行的第五次国际麻风会议。在就麻风病的分型所作的学术报告中,尤教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说明麻风病并非不治之病,驳斥了英国传教士把中国描绘成麻风之国的无稽之谈,引起与会专家的强烈反响。新中国成立前夕,尤家骏谢绝外国友人的挽留,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生活条件,毅然返回祖国。他经香港回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尤大夫,欢迎你回来为中国人民服务啊!”回国后历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济南市立医院院长、xx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所长、xx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等职。
尤家骏教授从事皮肤科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卫生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1927年尤家骏即以抗酸染色法检查麻风杆菌,并熟练地掌握了梅毒螺旋体的检验方法,1928年已用铋剂治疗梅毒病。193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头颅浅部霉菌的分类与鉴别,并建立了霉菌实验室,对一些皮肤病的病因和诊治进行了研究。他的突出成就在于对麻风病的防治研究成果。1950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现代麻风分类及治疗”,成为国内外麻风病专业的经典论著。其后他在《中华皮肤科杂志》等学术刊物陆续发表“麻风病讲座
(一)、(二)、(三)、“麻风病与婚姻的关系”、“麻风病的治疗”、“替彼松治疗麻风病报告8病案”、“麻风病的病理学”、“罕见的瘤型麻风病例”、“世界上最年幼的麻风患者”、“结核样型麻风纯神经炎”、“五年来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发展”、“麻风病防治的新发展”、“广东、陕西麻风病防治情况”,“播散性黄瘤样型麻风一例报告”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麻风病专题论文。他在国内首创用氨硫脲、替彼松药物疗法、氧气疗法、中药苦参疗法(与省中医院韦继贤院长合作首创)治疗麻风病的良好效果在报道后,被迅速推广应用,获得很大社会效益。在治疗过程中,他还对瘤型麻风的淋巴结和皮肤病变进行了组织学的对比研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例罕见的瘤型麻风患者。此外,他还应用麻风菌素联合卡介苗注射预防麻风病。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当时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麻风病是上天惩罚人的疾病,也被称为“天刑病”。这种迷信的思想顽固地盘踞在人们的思想中,为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阻力。在职期间,尤家骏以高度的敬业献身精神,不怕脏、不怕累,甘冒风险亲自到病房诊病。他对每位麻风病人同情、体贴,从不歧视,平等对待,体现了一名医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他常常穿着普通隔离衣检查病人,带头消除人们对麻风病常有的恐惧心理,给青年医生、学生及病人家属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一代医学泰斗、现代麻风病防治的先驱,尤家骏教授著述甚多。他总结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撰写了《麻风病学概论》、《新麻风病简编》、《现代麻风分类与治疗》、《麻风病手册》、《麻风病图谱》、《麻风病学讲义》等麻风病专著,并发表论文多篇,对麻风病的历史、病原、传染、分型、症状、诊断、治疗、预防以及流行病学等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阐述,对全国麻风病防治和科研、教学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麻风病学权威。除前述麻风病专著外,他还受国家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托编写了《皮肤病及性病学》,被列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一教材。
1950年11月,xx省卫生厅抽调30名医护人员组成省麻风病调查队,由尤家骏教授亲自讲课、带领实习,学习半个月后,尤教授一起参与对7个县历时3个月的实地调查,并作技术指导,写出专题报告,为新中国建立麻风病防治机构、加强防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51年至1959年,他受卫生部委托,在xx医学院主办全国麻风病高级医师进修班5期,为全国各地培养出高级麻风防治医师130余名,成为各省区市麻风防治工作的栋梁。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52年,他还亲赴甘肃省主持西北卫生部举办的5省麻风病高级专修班,并受卫生厅委托在xx、广东省举办了中级麻风病防治进修班。1964年,受卫生部委托,xx医学院承办全国皮肤病理学习班,主要由尤家骏教授讲课,并协助指导阅病理片。他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皮肤病学专门人才。此外,他还担负越南留学生培训工作,有良好的国际影响。
尤家骏教授1951年在我国首次发现“黄色酿母霉菌病”,并探讨了硫酸铜、碘剂对该病的治疗,还用浅层X线治疗孢子丝菌病,均为国内首创。他还开展组织疗法、睡眠疗法、冷藏血等疗法治疗各种疑难皮肤病,均取得满意效果。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其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对我国医学事业的贡献足以使他成为全国医务界的代表人物。
然而,尤家骏教授这位备受尊重和赞扬的名专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四人帮”反党集团强加了种种污蔑不实之词,惨遭迫害,致使其精神失常。在患病期间仍被强迫劳动,因而病情恶化,于1969年2月13日不幸逝世,终年71岁。
1978年7月20日,经上级领导同意,xx医学院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尤家骏教授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强加给他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一律推倒,并举办隆重的追悼会,将其骨灰盒安放到济南市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干部堂。
第二篇:医生先进事迹
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1974年11 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01年调入XXX医院工作,先后在急诊科、内一科、内三科担任过专职住院医师,现任XXX医院内三科主治医师,主攻肿瘤内科,同时主持县医院放疗工作,有“县医院肿瘤内科第一人”的称号。他在11年的医疗岗位上,他心系百姓、关心群众,始终将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赤诚的情怀和无言的行动,诠释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格情操,在百姓的心中树立起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
一、不懈追求施仁术
作为一名主治医师,XXX同志深知要能够真正为百姓解除病痛,没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不行的。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坚持系统地学完了相关专业教材,同时还利用休息时间跑到大城市查阅资料、购买技术书籍,将资料上的案例与实践结合起来,实实在在的做到了以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证明理论。他还要求自己每天要带一个主治病人的问题回家,第二天再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来上班的,并将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及治疗过程都记录在案,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佐证和体会,以便促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刻苦的钻研精神和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使他技长于人,2006年春天,一位17岁的上颌窦癌患者从北 1
京多家三甲医院被判“死刑”,该患者回到我院求治,经过精心治疗,该患者恢复了健康,体重从53公斤增长到110公斤,并在一年后到外地去打工;2007年秋天,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平乡县患者患了消化系统疾病,饮食不能进,全靠静脉输液维持生命,卧床3个月余,在“落叶归根”的思想下回到了老家,辗转来到了我院,经过精心治疗,该患者第二天就能正常饮食,第三天就可以下地行走,1周后就返回了外地的家中。如今不管是被治愈的病人及家属,还是院领导和干部职工,提起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刻苦钻研医疗技术的劲头无不交口称赞。
二、视院如家献青春
多年来,XXX同志一直视院如家,他常说:“要想做一名好的医生,就要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酣睡中,他便已早早来到了医院,进入病房,以求取得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每天晚上,当人们已围坐在电视机前时,他还在办公室孜孜不倦的工作,往往是到了深夜十一二点,他的办公室还亮着灯;节假日、双休日,只要有病人需要紧急抢救,他准会抛开手头的一切,火速赶到医院……,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科室有事,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他的时间表上从来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也没有节假日。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工作,颈椎病、胃病等疾病也都纷纷缠上他,但是他却说:“我选择医生了这个职业,就决定了我干工作的一切初衷都是为了病人,无论我怎样,只要病人能够安心治疗、康复痊愈,我就无怨无悔。”
三、恪守医德胜亲人
XXX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对待病人不论其社会地位、乡里籍贯、关系亲疏,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在病情上给予精心治疗,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体贴,使患者感到医院不是家却温暖如家,医生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在行风建设上,用他个人的话说:“做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还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如工作的态度、诊断的尺度、沟通的技巧;更需要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医者之心,为患者利益要勇于承担。”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的夏天,一位公安干警患血尿来我院就诊,由于病情较重、时间较长,为了尽快治愈,病人家属主动来到他办公室给他送上红包,但被他婉言谢绝,事情过后病人家属还是不放心,便在回家的路上拦住了他,送上红包后转身就跑了个没影,最后卢医生为了不影响病人的心情,便悄悄的将患者给的“红包”交到了患者的住院费里。
事业是干出来的,成就是拼出来的,XXX同志用自己默默行动说话,感染着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自律,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第三篇:医生先进事迹
心的医疗服务。家住后湖的石婆婆,因双脚严重肿胀,多次到大医院检查诊断,一直未能确诊,石婆婆的女儿慕名找到王争艳。王争艳不顾天气恶劣,到患者家中出诊。为石婆婆检查时,她仔细地为老人从头查到脚,在检查到严重肿胀且散发着难闻臭气的双脚时,没有丝毫在意,仍掰开老人的一个一个脚丫查看。这个不起眼的动作,让婆婆的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王争艳最终确诊,原来困扰婆婆多时的病根就是脚气。后来,通过精心治疗,婆婆逐渐康复,一家人感动不已。如果不是王争艳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小小脚气可能就会让婆婆更加痛苦不堪。
廉洁行医,淡泊名利。王争艳是一名普通医生,也是一名管理干部,始终淡泊名利、廉洁行医、本分做人。她这种人格为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她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原则——“服务患者,不求回报”。患者送“红包”,坚决不收;患者送补品,坚决要患者拿回去自己补身体;患者送锦旗,她为患者着想不要,免得他们“浪费”钱,诊室里面唯一的一面锦旗,还是患者“先斩后奏”才挂上去的。她毕业于名牌大学,同学们的高收入,她不羡慕。同学邀请她去南方工作,收入待遇比现在要高好几倍,可她没有答应,虽然不能如同学那样富足,但感觉踏实幸福。
尽心尽责,全心回报。多年来在党的培养下,王争艳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医学专家和管理干部,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很珍惜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培养,以身作则用自己坚守的行医准则去影响和带领每一位科室成员,建立了一个为患者信赖和谐的医疗团队,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回报社会。
言传身教,满腔热忱。作为科主任,她严谨求实,言传身教,毫无保留,认真做好“传、帮、带”。她时刻把同事的冷暖记在心上,及时解决困难和矛盾,以真心赢得信任。她精益求精,50多岁的人还经常研读着一本本厚厚的医学书,同事们爱称王争艳为“王教授”。许多患者都觉得和王医生接触,感到心里很舒畅,因为王医生好像特别了解他们的心思,说的话总是让人感觉暖暖的。
2012年9月,王争艳被群众海选为xx市首届30名“我心目中的好医生”,12月,刘顺妮副市长赠予其“上医之境”匾牌、市卫生局授予其“xx市优秀社区医生”称号,更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争艳,虽无丰功伟绩,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让大家感到敬佩,名叫争艳不争艳,不争自艳最鲜艳!不懈追求施仁术
丁权昌同志出生在偏远的中方县锦溪乡桃江村,由于交通不便,过去这里长期缺医少药,村里人感冒发烧都要赶到二十多里以外的乡镇看病,群众饱受病痛的折磨。1976年,他出生仅3个月,母亲就因病去世,自幼丧母的他幼小的心灵萌发了矢志“解人病痛、救死扶伤”的理想和追求。从他踏入学校那一刻起,他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因家中姊妹多,家庭条件艰苦,他靠贷款、寒暑假砍柴挣学费读书,16岁初中毕业顺利考入原怀化市卫校。凭着他的勤奋与执着,很快又脱颖而出,1995年于怀化市卫校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对口招生直接考入湖南省中医学院(现湖南省中医药大学)。1998年学成归来后,他秉承自小萌发的为山区百姓解除病苦的理想,自愿要求到偏远的铜湾镇卫生院工作。
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要能够真正为百姓解除病痛,没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不行。他在多年所学的基础上,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自学,系统地学习了医学本科专业教材,取得了医学本科文凭。并自费到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家境的艰辛磨练了他坚韧的意志,工作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坚持学习到深夜;进修期间,为了锻炼自己做手术的手感,他每晚
睡觉都带着手术手套,足足坚持了大半年。数年的潜心学习钻研,成就了他精湛的医术,他一毕业就能开展阑尾炎、疝气等手术,进修完后已能开展胆囊切除、脾切除等大医院才能开展的手术,至今他已主刀开展200多台手术。
在2007年前,泸阳卫生院手术仅100余台次。自丁权昌同志上任后,医院手术台次迅速攀升,2008年达到300多台,2009年上半年已开展手术200余台,其中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达50多台、胃肠穿孔修补术10余台、脾切除术5台等,手术范围覆盖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学科,泸阳卫生院已然成为中方县外科手术开展的领头雁。
视院如家献青春
多年来,丁权昌同志一直视院如家,他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着医院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他常说:“要想做一名好的卫生院长,就要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
6点半,起床;7点半到办公室(正式上班8点),整理资料;8点钟准时查岗,带领住院部医生查房,讨论疑难危重病例,之后亲自参与门诊值班。这就是丁权昌每天的基本日程安排。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临睡前一定要查一次病房,否则心里就不踏实。他常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生,半点马虎不得。”对于那些危重病人,他总是反复观察,仔细询问,生怕有半点闪失。
丁权昌同志把卫生院当成家,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医院里,医院里下水道堵了,他就亲自去疏通;电灯不亮了,他又去换灯泡;医疗设备出了故障,又是他去修理,村民来电话要住院,他又去接病人;工作之余,他还经常修剪院内花草,施肥、浇水„„
当病人问他为什么不聘请别人来疏通下水道、修理医疗设备时,他笑着说:“请别人做要花钱,能做的就尽量自己来做,能省多少是多少,卫生院长本来就是生产队队长。”他就是这样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卫生院的建设鞠躬尽瘁,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丁权昌却常说:“作为医生,在节日里最应该相亲的是病人”。每逢过年过节,为了使病人在医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欢度节日,安心治病,早日康复,他总是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亲自留院陪伴病人过节。即使是过春节,也只是到家中吃过年夜饭,就急忙赶回卫生院值班,给住院病人拜年,嘘寒问暖,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和美好的祝愿。凡在这里住过院的病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卫生院就是丁医生的家,病人就是他的家人。
“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08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周月华: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 王布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谢爱娥:以船为家以爱为医
他们都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为边远山区的广大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乡村医生是李前锋和居马泰。
横县大浪村扁担村医李前锋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药箱,一头拴着干粮,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喝点山泉,身子虚弱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大浪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间来回不停地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扁担医生李前锋身患尿毒症身体羸弱的他却在大山深处的乡村诊所坚守10年,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居马泰1992年7月毕业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包扎墩牧区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包扎墩是特克斯县三个乡镇、两个牧场以及尼勒克县一个牧场的牧民过冬的冬牧场,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户4000余人。进包扎墩冬牧场路途十分艰险,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路是由牧民凿出来的,所以仅能容一匹马或一只羊通过。每年冬季牧民赶着牛羊转场,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马就会坠崖,连尸首都无法找回。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婴儿骑着马转场时,马失蹄,结果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母女和马都没能找回来。所以,包扎墩也被当地的人成为“天堑之地”。居马泰在这样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脏病,不能在高原山区工作,随时有生命危险。加之他妻子动了5次手术,3个孩子还年幼。当地卫生局领导签于他的实际情况,准备把他调至农业村,但是他婉言谢绝。
还有很多很多的乡村医生奋斗在帮助边远地区居民远离病痛折磨的第一线上,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结合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最美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
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一,新疆居马泰医生
二,广西李前锋医生
这是一封来自广西横线大浪村的求救信。密密麻麻的村民签名,鲜红的手印,都在发出最 紧急的呼唤。救救他的命悬一线的医生李前锋。
李前锋是大浪村55年历史第一位乡村医生。
两个月前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可是看到大浪村山寨路陡。病人需要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镇上看病。这个只有29岁的年轻医生选择了隐瞒病情带着重病出诊。李前锋说:如果我没了,这儿大山里面就没有医生了。他们应该怎么办?大浪村2300人,分别居住在大山深处,离诊所最近的要翻四座山,最远的要翻十二座山。
三,云南邓前堆医生
两根绳子,一个滑轮,一个铁钩组成一套溜索。云南怒江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为了给村民们看病。就是靠着这样一套溜索在深30多米,长100多米波涛汹涌的怒江大峡谷上往来整整28年,风雨无阻随叫随到。48岁的邓前堆是怒族人。
四,贵州最美乡村医生钟晶
第四篇:医生先进事迹
主 要 事 迹
XXX,男,本科毕业,医学学士,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XXX医政科长。河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商丘市市呼吸学会委员、商丘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商丘市医疗纠纷鉴定专家组成员。
XXX同志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作为一名医生,他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0多年如一日,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事业中,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赢得了广大基层群众的交口赞誉,堪称医生的楷模。任医政科长以来,他锐意改革、开拓思路,实现现代医学与祖国传统医药的完美结合;励精图治,克己奉公,勇当医院改革的急先锋,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一、独当一面,困境中撑起一片天空
XXX同志1991年调到 医院工作。那时的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工作条件艰苦,他带领四名大夫便担起了整个内科的工作,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值班、查房、接待病人,其中有苦有累,更有快乐和自豪。XXX同志在工作中脱颖而出,2012年他成为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上任后,XXX同志以身作则,兢兢业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紧紧依靠全科医生护士,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挑战中寻找机遇,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破解一道道新旧难题,带领全科人员渡过难关,使内科焕发出勃勃生机,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医院的一流科室。
二、救死扶伤,以患者的生命健康至上 XXX同志任内科科主任期间,其责任更大,其风险更高,其经历更为惊心动魄。一次科里收治一位高龄服毒患者,住院第二天夜里,患者突然呼吸急促,口鼻冒出粉红色泡沫,处于频死状态,值班医生认为是有机磷中毒的反跳,当值班医生向XXX主任报告时,劳累了一天的他已经休息了,接到电话,他不顾天寒地冻,立即穿好衣服,冒着风雪,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医院,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之后,他果断地判定患者为急性左心衰,而不是中毒反跳,制定了抢救方案,迅速组织力量,开始紧张的抢救,经过争分夺秒的救治,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使他转危为安,坚守一夜的XXX大夫才放下心来。工作中像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多少年来,XXX同志就这样哪里有需要就及时地出现在哪里,为此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
三、德艺双馨,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当医生就要当名医,不能当庸医误人生命。”这是XXX的座右铭。从医以来,他一直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多年来,他致力于中西医、药诊疗相结合的研究,在反复多次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而且相比纯西医治疗花钱少、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人常说“名医不治喘”,呼吸科的病人,大多年老体弱,病情反复加重,多数病人财力拮据,经济贫困。他提出换位思考,主张像对待亲朋好友一样地对待病人,他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避免让病人做多余的检查,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XXX同志的这些做法,为医生在患者中、为医院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全科医护人员都像他一样,德艺并重,善待病人,使得十多年来,内科保持着零事故和零投诉的良好,医患关系非常和谐。
四、勇担重任,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回顾近几年XXX同志为我院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不得不提在非典期间所付出的心血。四个月的抗击“非典”工作中,当时的XXX同志作为急诊科科长,配合组织全院职工、重点科室、辅助科室、SARS预备救护队大小培训10次,培训人员800余人次,自己讲课8次,约40课时。起草文件、制定发热门诊登记制度、留观室注意事项等医疗文件、文书15份。在抗击非典工作中,XXX同志任医院专家组副组长,面对传染病的危险总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几个月内,加班加点是常事,看自行车的单师傅曾多次问他:“你怎么总是走得这么晚?”
五、坚持学习,医术上精益求精
XXX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有停止专业知识的学习。他坚持攻读大量的专著和专业杂志,虚心向众多知名专家学习求救,参加包括全国性的等各层次的专业学术交流会,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投身于新技术的创新实践。他特别注意学以致用,能及时地将所学用于临床实践,使患者及时地受益于新科技的治疗。他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还主动将所学所悟传授给年轻医生,鼓励同事们参与学习,跟大家进行专业探讨。有了他的带动和督促,内一科学习气氛日渐浓厚,成为一个学习型科室。
六、服务社会,积极从事公益性活动
尽管XXX同志忙于业务和领导工作,但他谨记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医院倡导和组织的各种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活动,成为一名为群众所熟悉的健康大使。对于那些曾在医院治疗过的支气管哮喘病人,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来医院,开设康复知识讲座,给他们提供新的诊疗指南,使病人的健康知识不断更新。同时与病人加强沟通交流,使病人得到最规范的诊疗,最大程度地减少哮喘患者的发病次数,减少病人痛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除了请进来,他还主动走出去,走向社会,走近广大患者。他经常深入周边农村、企业、工厂、学校,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十几年来,XXX同志深入农村送医送药上千次,出诊危重病人数百人。在世界哮喘日、戒烟日、COPD宣传日等活动现场,人们也总能看到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七、加强管理,促成医院健康发展
医疗质量关系着患者的切身利益,XXX同志在医政科工作时,制定了医院《质量控制奖惩细则》,严把质量关,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注意团结同志,团结中层干部,配合各位院领导的工作。认真执行院党委、院委的各项决策、决议,有话讲在前面,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会议通过的决定,坚决执行。维护领导形象,尊重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工作,严格办事程序,有事同他们商量。时时处处注意维护医院的利益,维护医院形象,树立全院职工积极向上、团结奉献的团队精神。对病历、处方、申请单、合理用药、临床用药督导、急诊抢救等工作认真督导,认真检查,并把检查情况以不同形式及时向科室反馈,提出整改意见。使全院医疗质量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状态。医疗质量管理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记录。在省中管局医疗质量管理年考评中,专家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他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优秀,2003年、2004年分别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青春的事业在于创造”,这是XXX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的至理名言。为此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默默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XXX同志事业的枝头结满了成功的硕果。然而,事业无穷年,他依然脚步匆匆„
第五篇:医生先进事迹
***医师先进事迹
***中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男,汉族,1998年7月于昆明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医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从事五官科学、口腔科学等临床教学工作,2002年取得口腔医学执业医师资格,2004年4月取得中专卫生学校讲师资格,2004年12月因工作需要调入***中医医院口腔科工作。2005年5月取得口腔医学中级资格,2010年8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期间,2002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先进教书育人”称号,被昭通卫校多次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2004年参加积极参加鲁甸抗震救灾工作,一致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到中医院工作后多次被授予“优质服务”荣誉称号,几经风雨岁月磨练,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
从医以来,严格要求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高低,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
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看完患者再下班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
二、工作勤奋,力争上游
爱心和责任心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关系到广大患者切身利益。罗医生深深明白: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是自己的职责。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模范遵守医疗卫生体系的各项制度,在工作中比贡献、比团结、比配合,始终以病人至上、工作质量第一、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工作,以病人满意为准则。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严格按医德规范办事,仔细诊断,合理用药,力求让患者早日康复。多年如一日,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三、不断学习,开拓进取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深的认识到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多年来,他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先后于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在***第一人民医院五官、口腔科进修学习,2003年4月至5月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短期学习口腔修复,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进修学习,2006年8月在云南蒙自参加全国口腔正畸治疗学习班,2008
年3月在昆明市口腔医院参加口腔种植和根管治疗学习班,2009年3月在云南省口腔医院参加全国的当代直丝弓矫治技术学习班。多次参加全国、省内及***内医院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通过不断地进修、学习及时吸取国内外的最新治疗技术理念,工作中不断加以创新利用。
掌握好本科室知识的同时,不断学习内儿科疾病的诊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科疾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
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临床、教学经验,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四、认真带教,任劳任怨
每次进修学习后,他都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作为一名医师,他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疗法,勇当“科技兴医”的急先锋。
“兵强马壮,蒸蒸日上”,自罗医生2011年担任科室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以来,定期开展科室内业务学习,对科室职工和实习同学一视同仁,无论工作有多繁忙,仍然做好各类业务学习指导,把自己多年学习、总结、积累的知识经验逐一进行诠释和示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如既往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工作中,任劳任
怨、不计个人得失,以过硬的业务技术为病人看好病,好好为病人看病;他以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递交了一份让患者满意、让领导放心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