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本科教育 注重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人谈

时间:2019-05-13 09:4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悟本科教育 注重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人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悟本科教育 注重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人谈》。

第一篇:感悟本科教育 注重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人谈

感悟本科教育 注重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人谈

编者按:随着对科学发展高等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各高校高度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则依赖于广大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多年来,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授,始终坚守在本科基础课讲台上,得到了同行、尤其是同学们的欢迎和敬仰。“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在第二届百位名师接受表彰之际,我们采访了5位获奖者,请他们着重就如何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书育人艺术,谈了自己的感悟。

王越:对大学生更要重视文化的培养

对大学生的培养,具体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更基础的是文化的培养。由最基础概念来看,学校应是培养人的文化基地,要结合弘扬文化的任务来培养人。文化的培养有方方面面的具体内容,各学校、各学科也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其基本共性是落实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文化观培养,也是落实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就教育而言。有几个根本性的难题。第一,教育是面对未来,不只是面对现在。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到社会上自己再努力,再成长,才可能真正成为人才。大学只是成才的基本训练基地。第二是面对未知。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第三是面对未确定性。如果未来的事情都是确定的,预先知道结果,就变成简单重复了,人类社会就不会有重大进化发展了,因此未来是带有不确定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面对这些难题的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让他适应未来的、未知的、带有未确定性的社会发展。

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多做承前启后、启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的工作。这是因为对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代替,只能帮助、启发,知识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掌握。对于本科生,也要启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启发他的兴趣,调动他的能力。具体做法有:第一,讲课时要讲问题的由来。要首先讲问题的由来,并把最基础的、面对发展的问题给学生交待清楚。第二,交待一些可能的方法。面对问题,要讲可能的方法以及一些已经取得经验的实例。同时讲明重要问题的解决是困难的,但要努力去解决,并争取解决,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第三,要把学生当作同伴、朋友来对待,甚至作为学问共同探讨者对待,因为你是一个,学生是多个。按照系统理论,全量大于各分量之和,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形成交互的思考信息是非常宝贵的,对学生的成长也很有益处,这不单纯是我教你学。学生有了兴趣,跟着教师的启发思路主动思考就会提出很多问题,可以对教师有一定启发作用,它也是很宝贵的。

要作高水平启发式讲课并收到良好效果是一件复杂事,有着多层次的制约。首先在现时的大学生研究生中,部分人人生价值观和学习目的不够正确,只想轻松地早日毕业拿到学位,找个收入高又光彩的工作,因此努力钻研、深入掌握学问真缔的动力不足,甚至缺乏。这样教师的热情和启发式教学得不到响应,反会受到学生的抱怨,如讲得不细致,没讲到就考试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贵在以国家期望多些成才和对学生负责为重的理念主导下的“坚持”,这也是教师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第二,每一门课都是课程体系中的一员,必须响应支持课程体系,形成恰好的总体,因此每门课程必须有新内容,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并加强对学科领域内学科结构的脉胳关系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深入掌握本课内容外,还需对课程体系的核心知识有较好的掌握。第三,教师要在学科前沿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的学术功底一定要强,并要与自己的科研结合起来,否则是无法进行科学有效引导的。有些著名学术前辈指出:“以五至十倍的功力认真准备,才能讲好五至十分之一内容的课”是很有道理的,其中“认真”也很重要,这句名言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中体现尤为深刻。国外不乏名校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担任科技学院(非理学院]大一学生的普通物理讲课,值得我们参考。第四,是教师科研和教学结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其实质在对其对立统一性的认识和妥善处理,“对立”体现在直接工作内容不同、精力和时间上有矛盾等等,而“统一”则体现在深层次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教师岗位职责而言,做好教学工作义不容辞。不能影响多个学生的学习,乃至教学计划的有序运作,花精力在教学上是完全应该的,但实际上也不是完全“付出”,教学相长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体现。总之高水平的教师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科学素养,才能发挥以师德为核心,以身教重于言教方式,更有效地培养学生。

当然,教师团队间合作共同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花独秀不是教育的春天,万紫千红才是春!但单有教师团队的努力,拥有高水平的师资还不够,大学作为一个单位整体,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创造一个教育教学的好环境,落实教师的努力。总体而言,大学应该看作一个文化延承发展基地,应该认真地发展以各校具有特色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要长期数以百年地积累,又要着眼现实一步步地前进,既积极努力又切忌浮噪浮夸,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在学科建设中必定要强化发展多层次的学科结构,即由基础层、应用基础层、应用层所组成综合型大学应着重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层次的学科建设[不排除现在众目所视的应用研究和其转化工作],而理工结合类大学应着实加强应用基础层的学科建设,加强建设要落实由理念到实际措施的行动上,理念上应深刻体会。重大的技术创新没有科学基本规律的支持,形成新的技术是很难的,而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非常难,大多数人只能作铺垫,应用基础的技术科学领域成功机会稍多,但也很严峻,因此学校对精选出的基础性学术队伍,应创造一个宽松或比较宽松的环境,切实给以支持,对基础研究要不计失败,对应用基础研究至少要宽容失败,当然高校实施改革发展困难很大,除高校内部复杂因素外,社会的很高期望和强约束并存使得实施改革更加复杂艰难,但“天”之降大任于斯人矣,虽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努力奋斗吧!

姜伯驹:教师要把自己的兴奋点感染给学生

教学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科学事业的未来,大学应该承担好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研究型大学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那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也应该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直接教本科生。教师通过科研,对书本、对知识,有了更加鲜活的理解,这样不论是解决教学的疑难也好,掌握教学的分寸也好,都能做得更好,这对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事情。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活跃在学科的前沿,活跃在社会实践的前沿,又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这是很重要的。名师要上讲台,这当然是应该的。我们需要形成这样一种制度、一种风气:所有的杰出的年轻人,也上讲台。

现在教学在大学中的位置摆得不正,问题并不是单纯出在教师的认识上,主要的问题出在我们现行的制度、体制,涉及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一些具体政策举措。教学与科研的问题,不单单是一个教员的认识问题。可以说,我们在根据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及时进行调整这个问题上,做得还很不够。在具体的解决措施上,还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措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发掘和总结的。

教学,是培养人的工作,是大学的第一要务。学校领导要花足够的精力投到教学上来,应该让教学在学校的工作中占到足够的比重,不要把教学看作是学校不得不应付的一种差事。学校应该拿出举措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教学队伍,推动所有优秀教师上讲台,而且上好讲台。当然,高校不只是要承担教学一项任务,但是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是占有很大比重的。首先应该在教师中形成一种观念,教学是最根本的任务。要让教师队伍稳定,就需要对教师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和引导。现在主要是通过论文数和承担科研情况来对教师进行引导,我觉得是不全面的。它使得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具体到我所从事的数学学科来看,数学教育的改革,是数学家的天职,关系到我国下一代人才的素质。中国数学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最迫切的任务是培养好青年一代。课程在保证基本训练的前提下,可以不拘一格,逐渐更新,注意吸取国外的新鲜经验。每门课程要把握数学思想,不要过分注重形式;要把握重点,贪多求全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榜样,教得有自己的特色,不照本宣科,学生才会善于学习,善于读书。数学本身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东西,如果教得好,学生可以领略到它的力量、它的美。对于教师,他必须保证交给学生的东西是正确的。数学上对和错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要做到“对”,是需要付出力气的。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仅仅只满足于这一点也是不够的。要想对学科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练。这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过程。学生的学习需要跨域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轻易迈上去的。

现在有这样一部分教员,我感觉比例还不太小,他的教学只能达到照本宣科的程度,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深切的、比较灵活的、有特色的体会。没有这种体会,就把握不住很多东西。这样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除非学生自己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否则是不容易真正成才的。学生在初学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领航的人,很多东西就没办法把握。教师对学科有所体会,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对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每个学生,他需要点拨的地方不一样。在这里,教师的经验,发现学生症结所在的能力,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老师应该具备的。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教师要把自己的兴奋点感染给学生,你觉得什么东西是精彩的,什么东西是有心得的,是受到过启发的,就要把这些想法告诉学生。这个途径不一定是通过课堂上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把握。

郝吉明:教书育人的力量源于责任

教学工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与认可,学生请我谈所谓的“名师名言”,我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叫做“力量源于责任”。

我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我教学、科研的动力就来自于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你会感到,很多事情太累啦,太忙了,但是一想到你的责任,那还是应当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什么是责任?我给学生说,到清华大学来念书,你就承担了国家的责任。国家给了清华大学这么大的投入,就是希望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以后能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寄予希望,其实更多是寄予了一种责任。对我来说,也是得到了很多的机会,能来到清华大学念书,是一个机会;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机会,第一批念研究生;1981年又得到机会,到美国去留学。这些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得到了这些机会的人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清华大学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建设的大学,我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也应该承担起与别的学校老师相比更重的责任。

我从事的是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回国后教这门课,就要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我编写的教材,不但给清华大学用,全国的同行、学生都可以用。同时,我也到别的学校去讲课,就是希望我们的教学理念能够对别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希望在全国能起到引领作用。我从1990年开始参与全国的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从做秘书开始,做副主任、主任一直下来,努力推动全国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努力尽自己的一分责任。

作为教师,给学生上课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给学生上课,那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你不教书,学生不会了解你,你也不会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教师与学生交往有很多种途径,教课,直接面对面和学生交流,这是一种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平时我们谈教书育人,谈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如果把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业务课的学习脱离开来,效果也不会好。给学生上课,也是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关心学生成长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关心学生、教育学生首先要和学生有面对面地了解,过去我们总说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当然你不会教了一门课以后就能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但是通过教课,教师能和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能有一个相互的了解。教师要想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教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研究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探索。科研需要攀登高峰,教学也是可以攀登高峰的。大学教师要搞科研,但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研究问题,教学的观念和内容一定是要密切结合实际的、一定是要有前瞻性的。在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可以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教学就提高一个层次了。

我认为教学、科研之间是不冲突的。教学从表面上来看是花了一点时间。但是科研是从学科的某一个点上突破,做得很深。教学是要系统地教一门课,所以对这门课的全面的认识,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是要思考的。这种思考是综合性和全局性的,这对于科研的发展事实上也是一个指导。教学、科研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动、一种相互的支撑。如果把它们分离开来看,那么教学和科研在时间上的矛盾你就解决不了了;如果从互为推动力的观点来看,看到他们的结合是一种优势,那样你的教学就会搞好。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事实上教学占的时间也比较少。我教这门课,一个学期也就几十个学时。但是通过教这门课,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我掌握了很多活的信息,这些不是书本上能得到的。当然同时,科研也给了我教学上的很大支撑。通过教学,我也获得了很好的学生资源,学生通过上我的课,通过假期来我这里参与研究,相互增进了了解,所以很多年,班里最好的学生都来做我的研究生,我就获得了最好的研究生的生源。如果不给本科生教课,我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就变得比较少了,也就不会有这些资源。

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如果你处理不好这个关系。你即使把教学的时间全拿过来搞科研,时间也是不够的。科研上用的时间是要多一些。但是教学的时间也必须要保证,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王玉凤:爱学生是成为好老师的核心要素

如果要把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核心要素归于一句话,那就是要爱学生。你爱他,你就会愿意为学生学习更多,把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而且是用一种最能被他们接受的方式告诉他。只有爱学生才能去教育他,因为你特别爱他,你就会希望他完美,时时地关注他,提醒他,给他提供建议。这不是一种教育的姿态,而是一种朋友的姿态。

去年教学成果奖颁奖,在人民大会堂我们受到温总理的接见。温总理提到大师上讲台给学生的影响,他至今仍清清楚楚地记得池际尚先生上晶体光学时的音容笑貌,他讲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深刻,甚至费氏台的操作他都自己进行。总理的话提醒了我,教师要把自己的师德、做学问的态度、做人的东西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我个人可能还达不到池际尚老先生的境界,但是可以通过课堂介绍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把大师们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这是对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这种方式把“教授上讲台”和“教书育人”这两条都做到了。比如波尔,一个丹麦的物理学家,立志要让丹麦的物理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自己组织了一个物理研究所,并为之奋斗了40多年。他说:“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献给我的祖国。”我讲到波尔的时候也强调,他不仅给人类留下物理学的遗产,就当时那种崇拜权威的年代,他还创造了一个和谐、平等、自由、热烈的学术气氛,后人称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使得他的研究所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就用两三分钟介绍波尔的精神,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下去都能听见。有些东西虽然你说到了,学生也不一定会去这么做,但你的“意”到了,“言”不用到,学生自然会有感悟。当你在课堂上介绍物理学前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他们的探索历程、他们的伟大人格、获得诺贝尔奖的年青人的时候,学生们每每会屏住呼吸,他们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们在感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样的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可能无意,教师必须有心。

作为一个教授,不给学生授课,既没有“教”也没有“授”,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毫不放在心上,不配当教授。很多人认为那都是学生工作,是辅导员的事情。实际上教授做学生工作是更有利的因素。好多学生有问题更喜欢找授课老师谈,即使是公共课的老师,你只要稍微关心一点,就会有好多学生来找你。有一个学生看到我在做导学系统,就主动提出利用自己的优势给我提供资料。教师就要鼓励这种公众服务意识。我还鼓励学生做一些读书报告、小论文,然后把自己的体验和全班同学交流。学生自己组织团队工作,我要求他们给本组打分时体现差异性。一开始学生不好意思得罪人,我说这个不光是一分、两分的问题。是要你们学会面对差异,坦然接受。到社会上去老板雇佣你了,看你有能力,月薪一万、两万,看你没有能力月薪一千、一千五,这个差异要接受,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要学会对别人敢于区别对待,也要学会在别人对你有区别的时候坦然。现在是市场经济,人才的市场就是有差异。一分、两分的差异都不能接受,将来到社会上去如何接轨?这些都是潜移默化,不用特意说教。作为一个教师,心里时时都要装着学生,就好像这些学生就是你的孩子,你看着他,也不能不提醒他。作为老师,心里装着学生,该嘱咐孩子的时候就嘱咐,绝大多数学生有悟性。国家经济建设亟需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谁去承担这个任务,就是教师。国家这些年特别重视,包括对教师的尊重,整个社会风气在改变。在这个职位上,就要对得起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对得起社会的认可,对得起讲台下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不能在其位不谋其职。

从我的教学经历来说,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有课上和课下两个方面。从课上来说,物理学本身就有这个优势,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旧观念决裂,充满了创新。麦克斯威尔就提出了创新的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7年以后赫兹在实验室里获得了电磁波。在讲课的时候所有这些物理学中创新的内容,都要特意强调一遍。要单纯讲“创新”这门课我觉得很难讲。物理学就有这个优势,讲授知识的时候把每一个创新的环节都介绍一下,或者启发学生一下,启发的多了,学生就会有创新的意识。

再一个就是课后,我们专门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创新实践天地,给学生提供经费、工具让学生实践自己的想法。学生提方案,开方案论证会,证实可行后,老师给点拨一下就可以实施。这个就是培养创新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一个学生杨欣,他继《电子设计从零开始》的第二本书《电路设计与仿真——基于Multisim8与Protel 2004》都已经出版了,现在开始写第三本了。这些书是他根据在创新实践天地做东西时的感悟写成的,所以学生读起来特别好读,因为杨欣就是从零学起的,两本书销的都特别好。他本科毕业后就去了英国读硕士,导师特别愿意要他。这就是尖子,出1个尖子比培养100个平庸之材要有用。

韩大元:抓好本科教学是大学教授的基本责任

给本科生上课、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这是一名大学教授的最基本的职责。既是对社会负责任,也是对学生负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教授也要承担大量的科研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但是,本科生的教学决不应该放松。教育部重点抓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高了,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才有可能上去,这对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对于教师而言,要上好课,首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研究生的课多数都是专题性的,对教授来说相对比较容易,都是些学术前沿性的东西,不一定按照体系来讲。本科生的课对教授来讲是最难的。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把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讲稿和教学内容。我给本科生上课,至少每一次课以前,都要根据新的案例来丰富讲课的内容,认真地做课件。把典型的案例做成课件,以丰富信息量。在上课时讲的内容尽量概括一些,留出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参与教学。认真备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优良的教学传统,在新时期,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传统仍然是很重要、很基本的。

其次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中掌握知识的完整性。就拿我讲的“外国宪法”来说,以前的教材主要讲西方国家的宪法,没有涉及非西方国家宪法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外国宪法知识理解上的片面性,不了解除了这几个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宪法是如何产生、发展的,特别是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宪法。有的学生只用西方国家宪法中的一些概念来看待和分析我国情况时,就感觉到比较困惑。这对于学生毕业以后参加国家的法制建设,不管是从事律师、法官还是检察官,都是很不利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知识的多样性告诉给学生,让他们知道世界是多样化的,既有西方的世界,又存在一个非西方的世界。发达国家的宪法和发展中国家的宪法发展逻辑是不一样的,尽管在宪法制度的发展上有差异,但是各国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后来我们在修订教材的时候,在教学中,把发展中国家宪法的内容也加了进来。在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外国宪法发展的基本知识以后,学生分析问题就能采用比较综合和全面的视角,分析方法更为客观,分析的角度也更加理性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于世界多样性文化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这对于他们未来参加法律职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是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如何把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用一种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国内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否定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用国外的案例教学法来全盘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二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做必要的改进,满足于传统教学方法,脱离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将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尽量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中的概念、原理,通过对原理的讲授,让学生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这样既保留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合理性,又把案例教学和传统讲授结合了起来,有助于根据中国法学教育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们以前的教学是一种供给式的,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不关注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实际需求,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现在我们认识到,单纯的供给是并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在教学上,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需要平等的参与,怎样把学生也当成主体,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最主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发挥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建立一种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机制。我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通过发电子邮件、个别交流等方式建立各种交流平台。教师通过邮件等方式讨论课堂中的问题,下一次上课时,选择2、3个学生发表自己的小论文,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教师最后点评,以活跃课堂讨论气氛。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能够获得以专业思维讨论问题的机会,得到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上,我们要更多地向我们的前辈学者们学习,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比如,过去教研室新留校的老师不能马上上讲台,他们写的教案先提交到教研室看,大家提了意见还得要改。老一辈教师在本科教学上花的精力是非常多的。当然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教学条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教授承担的科研任务越来越重,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增加。但是我觉得本科教学的地位与内在规律并没有变,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没有变,我们不应该把好的传统丢掉了。

我在本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与学生们的参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我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踊跃提出问题,既是对我教学的一种尊重,同时也给了我科研上的灵感与学术研究的动力。做一个有学术良心的学者,做一个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这是我的追求与期望。

第二篇: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视角谈应用型新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50所地方高校公布的《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经费更支持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更重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建设更多校外实践基地以打造实践教学平台,狠抓毕业论文(设计)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实践教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依据上级精神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一个最为明显的标志是都意识到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1]。本文基于50所地方本科院校发布的《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文本,对《报告》进行分析,希望为地方高校了解实践教学的新发展,构建更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发展动态

(一)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支持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是衡量各级部门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2]。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与提高教学质量呈正相关关系[3]。从收集到的《报告》得知,地方高校投入实验实习经费,通过补充或购买实验设备和用品,创设实验实习的平台,保证学生将书本知识学以致用,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统计的22所高校看出,实验实习经费占日常教学运行支出比列超过30%的有3所学院,最高是丽水学院,达48.6%;其次是信阳师范学院,为35.5%;第三位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33.6%;而比例为20%~30%的有4所学院,10%~20%的有11所,低于10%有4所,比例最低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仅为4.1%。实践教学经费是本科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生均实验经费支出超过200元有3所,最高是池州学院276.5元,生均100-200元有12所,生均低于100元有7所;实习经费支出超过200元有7所,最高是安庆师范学院,生均771.4元,生均100-200元有9所,生均低于100元有6所。出现上述差异一方面是学校自身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评估的刺激作用。如信阳师范学院和安庆师范学院2007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丽水学院2010年迎接了教育部本科办学合格评估。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4],为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地方高校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逻辑路径,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最大亮点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学分比例。同时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方案中构建了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调查的13所高校的实践学分比例要求都超过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少于1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25%”的要求。横向比较发现百色学院的经济类、法学、理学和艺术类实践学分比例最高,超过了30%;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教育学类实践学分比例最高,达到39.89%;西安文理学院的文学、工学、管理学和农学实践学分比例最高;滨州学院的历史学实践学分比例最高,为36.97%。德州学院所有学科门类实践学分比例大多在20%以下。出现上述现象,是因各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及自身资源整合等不同造成的[5]。

(三)重视实验实习过程管理,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地方高校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保证实践教学,一条腿为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另一条腿是修订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改革教学方式。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验项目开出率都在98%以上,部分高校还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有条件的高校创设开放实验项目,如池州学院2013年实验室开放率为33.51%,开放项目数达到585个。为进一步发挥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注重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双方就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践考核和评价体系、教育教学保障体系等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从统计情况看,皖西学院拥有近300个校外实践基地,与该校提出了“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实现服务地方与服务教学的双赢”办学理念有关。而校外实践基地数较少为百色学院,但该校还拥有8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基本能满足30个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四)狠抓论文完成环节,着力彰显人才培养质量。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升华和体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桥梁。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地方高校在总结办学的基础上,修订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对学生“选题关”、“过程关”、“答辩关”及“抽检关”等各个环节做了进一步严格规范。从统计情况看,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和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是一种教学趋势。如百色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在实践中完成比例接近90%。也有些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开创了以毕业创作、作品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的试点,如安庆师范学院的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专业开展以毕业创作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毕业论文环节改革;广播电视学专业开展以作品代替毕业论文的试点。此外,地方高校借助校内外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培养后备科研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如2013年德州学院学生发表论文近700篇,专业授权155项,其中不乏高质量论文。

(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竞赛,着力激发创业创新意识。为了迎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各地方高校依托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统计情况看,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最多,池州学院获省级立项最多,湖州师范学院校级立项最多。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办学定位差异,如合肥学院从2002年起就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从2004年起,合肥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系统设计和改革,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合肥学院《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和实践》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专家组对该成果进行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具有很多原创性,开创了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道路。”

学科竞赛指学生结合专业、学科开展的科技、文体竞赛活动,是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载体。2013年各地方高校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为创建良好学风,培养学生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搭建了平台。从统计结果看,2013年德州学院有10000余人次参加各类竞赛,参与指导教师人数达800余人次,主要参与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赛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节能减排、智能车、交通科技等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大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排在地方高校之首,其中获得国际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家级447项。

(六)强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学期或假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过程。从统计情况看,2013年各地方高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安庆师范学院开展了有特色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层宣讲等活动,分层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班级的实践团队,并要求团队开通微博向社会展示活动进展;而辽东学院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基层宣讲、文化宣讲和生态环保等活动。

(七)完善管理制度,着力保障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地方高校清楚认识到制度对保障教学的重要性,已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了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实践教学工作,一些地方高校还制定了实践教学相关激励度,用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兴趣与热情。如阜阳师范学院制定了《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引导教师更重视教学研究,投身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部分地方高校已经形成了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个别谈话、座谈会、教学工作例会、听课督导等方式检查监督实践教学工作,初步形成了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教学大纲和实验实习大纲编写、实验教学过程开展、实验、实习过程、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等的全方位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了事前预防、过程监控、事后总结提高的全过程动态控制体系。

三、结论

地方高校转型已经提上日程,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第一,从经费投入向实践教学倾斜,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经费保障。同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践教学安排,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比例。

第二,重视实践教学管理,各地方高校从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入手,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要求学生在实验、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鼓励学生借助校内外平台,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彰显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各地方高校支持大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和参加各层次的学科竞赛活动,为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技能型的人才搭建了平台。此外,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各地方高校从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着手,出台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了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实践管理体系,有些高校出台政策,激励教师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2]傅扬.高校教学经费绩效分析与实例研究[j].高校财务,2014,10,94-95.[3]张学敏,贺能坤.本科教学评估指标“教学经费”构成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5-78.[4]杨洪,马士彬,张美竹,等.地方院校地理科学(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4,10:1-2.[5]宁国庆.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回顾与思考[d].喀什师范学院,2013,6.基金项目:贵州省2014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gzsjg10977201406)。

下载感悟本科教育 注重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人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悟本科教育 注重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名师五人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