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领导人的资质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9: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稻盛和夫:领导人的资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稻盛和夫:领导人的资质》。

第一篇:稻盛和夫:领导人的资质

稻盛和夫2012年7月的重庆讲演:

领导人的资质

京瓷名誉会长

稻盛和夫

我是刚才承蒙介绍的稻盛。

由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和重庆市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稻盛和夫经营哲学重庆报告会”,由如此众多的中国企业家参加,还有许多日本盛和塾的塾生赶来参加,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前年起,我就开始努力,希望在这个经营哲学报告会上,将自己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实践中所体悟到的经营的思想和方法系统地告诉中国的企业家。

从北京报告会上“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的讲演开始,在青岛讲了“经营十二条”,在广州讲了“阿米巴经营”,在大连讲了“京瓷会计学”。

通过这几次讲演,对于在企业经营中哲学的重要性,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及有关经营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我想大家已经有所理解。

但是,不管揭示了多么高尚的经营哲学,不管构建了多么精致的管理系统,这样的哲学和系统能不能正确运用,可以说完全取决于企业的领导人。

因此,我今天的讲演题目就定为“领导人的资质”。我想讲一讲站在企业活动最前线、努力奋斗的领导人应该具有的理想的状态。

当我思考理想的领导人的应有状态时,在我头脑里立即浮现出来的形象,就是美国西部开拓时期出场的蓬马车队的车队长。例如,由约翰·韦恩出演的西部影片中出现的车队长,我认为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了领导人应有的风采。

大家知道,蓬马车队从北美大陸东部出发,以人迹未至的西部大地为目的地,组织队伍,经历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大迁徙。在路途中有无数的困难和灾害向车队袭来。据说,有不少车队在中途便遭遇了挫折和失败。

掌握蓬马车队命运的就是作为领导人的车队长。只有发挥了卓越领导力的队长率领的车队才能到达西部的目的地。

现在的“微软”和“苹果”等公司都位于美国西海岸,席卷全球的IT产业的繁荣,乃是当年蓬马车队功绩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蓬马车队奠定了美国发展的基石,我认为这么说并不过分。

这些蓬马车队队长所显示的领导人的风貌,同我一直以来作为“哲学”,通过著作和讲演,向大家诉说的内容完全一致。我认为这就是领导人必须具备的资质。

因此,今天我想一边回顾蓬马车队队长的事迹,一边来讲述领导人应有的资质和要件。

那么蓬马车队队长发挥出的领导人的优秀资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5点:

第1、“具备使命感”。

第2、“明确地描述目标并实现目标”。第3、“挑战新事物”。

第4、“获取众人的信任和尊敬”。第5、“抱有关爱之心”。

首先,第1就是“具备使命感”。

也就是具备所谓“mission”。我认为,正是因为蓬马车队队长具备了百折不挠的、强烈的使命感,才能克服路途中的千难万苦,向着西部挺进。

我想缅怀美国建国之初的光景。

当初,登上北美大陸东海岸的移民,其中多数都来自英国等欧洲国家中的贫困阶层。为了追求富裕的生活,他们希望开辟新天地,他们甘冒风险,赤手空拳从大西洋不断向西进发。

虽然其中也有宗教信仰的问题,但根本上是他们追求富裕生活的强烈的愿望。正是这些人成了美国建国的先驱。19世纪中叶兴起的西部开发,是这些先驱者开拓精神的延续。

就是说,移民们以及继承了他们血统的后裔们,他们企求通过获得财富来实现幸福,因而他们要开辟新天地,创建自己的“乐园”。他们怀着强烈的愿望,描绘希望和梦想,乘上带蓬马车,组成队伍,向着新的疆土开拓前进。而站在阵头指挥的,就是蓬马车队的队长。

也就是说,美国的西部开发,在其根源上,是人们追求富裕的愿望。而蓬马车队队长便处于这种强烈愿望的顶点。

在现代的商业世界里也是一样。以企业经营者为代表的各种集团的领导人,也像蓬马车队队长一样,心怀强烈的愿望。然而重要的是,如果蓬马车队队长的强烈欲望中充满私利私欲,结果将会怎样呢?

我想,恐怕他们得不到周围人的协助,团队四分五裂,结果不可能达到梦寐以求的新天地。

要率领团队前进,开始只是强烈的愿望也无妨。但我认为,同时大义名分也会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没有“我们是为着如此崇高的目的而工作”这样的大义名分,也就是没有“使命”的话,要把众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将他们具备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例如,在京瓷就有全体员工共有的经营理念:“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下面我想讲一讲制定这一经营理念的过程。

京瓷最初是以“稻盛和夫的技术问世”为目的而创立的公司。也就是说,当时创办企业的动机是我作为技术工作者的强烈的愿望。

但在创业的第三年,前一年录用的新员工们向我提出集体交涉,要我承诺他们提出的待遇方面的要求:“连续多年,每年工资升多少,奖金发多少”。

经三天三夜交涉的结果,他们最终撤回了那些要求,留在了公司里。但是,由于员工这次的反叛,要将我的技术问世这一京瓷公司最初的创办目的,在一瞬间便烟消云散了。

就是说,企业的存在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经营者个人的愿望或欲望,而是为了保证员工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我从内心深处理解了这一点。

实现技术工作者的理想,这一公司目的被击碎了,公司的目的变成了保障员工的生活。这样的转变让我感觉到一丝失落和寂寞,但这却是我一整夜苦苦思索的结果。这样我就把“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作为京瓷的经营理念。同时,仅仅这一条,还不能体现企业作为社会公器的功能,因此我又加上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这一条。

这样的企业目的,员工们都能从内心产生共鸣,他们就会团结一致,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同时,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光明正大的目的和使命,作为领导人的我自己,也可以问心无愧,不受任何牵制,一方面鞭策自己,一方面激励部下,不断将事业向前推进。

像这样,揭示出每个人都能从内心认可的、无论谁都可以共同拥有的目的,团队的全体人员就能够团结一致,为“共同实现这一卓越的理念”而努力奋斗。

蓬马车队队长也是这样,他们的愿望不仅仅是自己个人“获得富裕”,而是要将自己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平安地送达到西部的新天地。他们一定是抱着无论如何都要实现大家共同幸福这一强烈的“使命感”,而率队奋进的。

今天,聚集在这里的企业的领导者们,大家创办企业之初,哪怕只有强烈的愿望也无妨,但是为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我希望你们也提出你们团队能够共同拥有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企业目的,并将它作为企业的“使命”。让自己“具备使命感”,并让这种使命感为整个团队所共有,这就是领导人首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要件或者说资质。

蓬马车队队长身上所体现的领导人的第二项重要的要件是:“明确地描述目标并实现目标”。

蓬马车队从东部出发时,要在美国广阔的西部大地上各自确定到达的目标。要求队长把全队成员安全地带领到这个目的地。但是,那是连地图也没有的、人迹未至的土地。而且蓬马车队前行的道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险峻的山岳和连绵的沙漠阻挡着去路;也会遭遇狼群和美洲狮等猛兽的袭击;同时还要同原住民印第安人作战。

面对这重重困难而决不迷失和放弃目标,叱咤激励车队成员,率领团队达至目的地。这就是蓬马车队队长的任务。

就像这样,“明确目标,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要实现目标”,这是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的资质。在这里,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究竟该设定怎样的目标?

提出过高的目标,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完成,就不会真挚地付出努力。相反提出的目标过低,很容易就能达成,大家又会觉得自己的能力被低估了,因而会漠视这样的目标。这样的团队就很难指望获得更大的成长发展。

在设定目标时,首先领导人要找出一个在全体成员都能接受范围内的最高的具体数字,把它作为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让团队全体成员都把它当成自己的目标,大家共同拥有这个目标。

为此,这个目标不是一个总的抽象的数字,而必须分解到每一个组织。每个最小单位的组织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数字,目标必须非常具体,目标必须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指针。

另外,不仅要设定整个一年的年度目标,而且要设定月度目标。这样,自然就能看清每一天的目标。如果每个人都能认清每个月以及每一天的目标,并切实完成这些目标,那么整个团队的年度目标也就能够达成。

这样做,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照这一目标,现在自己进展到什么程度”。如果进度落后,自己就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还有,领导人不仅要揭示目标,而且要让大家相信目标一定能实现,不,目标非实现不可。再进一步,该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领导人必须就具体方法做出指导。

就是说,目标一旦确定,这个目标数字意味着什么,实现这一目标意义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该目标的方法论,都必须彻底地向部下交代清楚。

换句话说,自己对事业的思考,自己有关达成目标的想法,都要满腔热情地向部下们诉说,倾注心血,谆谆相告,直到职场的每一位成员都激情燃烧。这一作业过程,我称之为“能量转移”。

事实上,我从年轻时开始,每当设定目标,追求目标实现时,我都会就该事业的前景、目标如何具体展开、乃至实现目标的社会意义,向部下彻底讲明白。话要讲到听者全部接受,我常常感觉筋疲力尽。这好比通过话语我的能量转移到了对方身上,我自己倒像空壳似的虚脱了。

在座诸位中,有人或许这么想:“无论我怎么讲,部下没有一个人理解,都是些不可理喻的家伙”。对于这么想的人,我要求他们再一次自问自答:“为了让对方理解、接受你的主张,你自己的思考到位了吗?你的话说到对方心里了吗?还有,你究竟倾注了多大的热情向对方传递了自己的思想?”

不管领导人揭示了怎样的高目标,这目标越高越困难,就越无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领导人满怀热情向部下诉说事业的意义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将部下的士气提升到与自己相同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集聚全员的力量。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目标都可能达成,成功就可能唾手而得。

部下接受工作指令,答一声“好,知道了!”如果部下的热情是这种程度,那么事情成功的可能性约为30%;如果部下用强有力的口吻说“我们一定尽力干!”那么成功的可能性约为50%;如果领导人将自己的能量注入给部下,让他们感觉到“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90%的概率获得成功。我就是这么考虑的。

赤手空拳创建的京瓷,在所有的经营资源都缺乏的情况之下,接二连三地开发出新产品,谋划多元化,将公司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就是京瓷的许多领导人接受了我转移过去的能量,燃起自身的热情,再将这种热情传递到整个公司,一次接一次不断实现高目标所带来的结果。

还有一点,为了实现已经设定的高目标,领导人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在企业经营中,预料之外的课题和障碍会接踵而来。这时候,如果缺乏坚强的意志,就会以些许的环境变化为借口,很随意地放弃应该达成的目标。

我曾经将下面这句话作为京瓷的经营口号:“以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和热情,去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我认为,这个口号表明,团队的领导人不管遭遇何种障碍,都要以坚定的意志朝着达成目标的方向奋勇前进,决不妥协,决不停顿。

然而,在经营者当中,有这样的人:当目标看来难以实现时,他们立即寻找理由和借口,将目标数字向下调整,甚至将目标全盘取消。

已经制定的经营计划,本来就意味着对员工、股东、以及社会做出了承诺。既然是已经承诺的事,却有人毫不犹豫地以预期之外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为理由,轻易地撤消计划,或将计划中的目标数字向下调整。我认为,应该立即撤换这种没有意志、盲目跟着环境转悠的经营者、领导人。

将经营去“凑合”无法预料的经济变动等外界状况的变化,那么,一时向下调整的目标,与接着到来的新的经济变动又不切合,这就不得不再次将目标向下调整。如果持续这么做,不仅目标变得有名无实,而且领导人自己也将丧失集团对他的信任。

同刚才所讲的一样,在座诸位中也许有人认为:“不管作为领导人的我自己意志多么坚强,但部下却总是跟不上,所以也只好把目标向下调整”。

那么,我又想问一句:作为领导人,在部下面前,你的坚强的意志真的由态度和行动表达出来了吗?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换句话说,我要问的是:作为领导人,你自己是不是“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以至让部下觉得“我们的头头那么拼命干,我也得助他一臂之力啊!”

京瓷创业后不久,我常常对员工们讲这样的话:

“在工作上,我对大家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在时间的长度还是密度上,我工作的努力程度不亚于你们中的任何一位。”

在职场里最辛苦的就是这个职场的领导人。如果每位部下都亲眼目睹他努力工作的状态,那么部下们一定会追随这位领导人。朝着目标达成的方向,怀着坚强的意志,领导人发挥出献身的工作精神,勇于“自我牺牲”,那么不管处于何种严峻的环境之下,整个团队都能团结一致,朝着目标大步迈进。

“明确地描述目标并实现目标” ――这是团队领导人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第3、领导人必须不断地“挑战新事物”。

一部美国西部开拓史就是朝着未开发的土地、不断挑战困难的历史。它教给我们挑战多么重要。我希望大家也能不断地向新课题挑战,开辟未知的领域,成为充满“开拓者精神”的领导人。

在经济环境激剧变动、技术革新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领导人缺乏独创性,缺乏挑战精神,不能把创造和挑战的精神贯彻到集团中去,那么集团的进步发展是难以指望的。甘于现状就意味着已经开始退步。

领导人害怕变革,失去挑战精神,集团就开始步入衰退之路。就是说,领导人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行变革和创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将会决定集团的命运。这么讲并不过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我们参考的范例,或许稍微偏早了一点,我想就是GE,即通用电气公司的原总裁杰克·威尔奇先生。

大家都知道,GE现在的年销售额为1473亿美元,纯利润为142亿美元,员工超过28万人,是值得夸耀的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巨大企业。应该说威尔奇先生正是给GE带来当今繁荣的“中兴之祖”。

1981年他44岁时出任GE总裁,他最初的举措就是向当时在GE蔓延的保守风气开战。

GE属于爱迪生流派,是创建百年以上富于创新传统的公司,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挑战新事物的精神已经丧失,公司内充满着恐惧变革的气氛。威尔奇对此抱有强烈的危机感,他积极开拓新事业,并开展了制度方面的改革。

2001年威尔奇来日本的时候,在东京,以他为中心举办了一个午餐会,参会者为数不多,我也有幸应邀参加了。在午餐会上威尔奇说:“我从来没有一次思考过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我的志向在于不断的变革。今日的GE与昨日的GE迥然不同”。他说的是,只有在不断的变革中才能保证企业永续的繁荣。

正如威尔奇所说,只有变革,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企业才能持续成长发展。相反,只想维持现状,只是墨守成规,就会陷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泥潭,企业就会衰落。而处于变革中心位置的就是企业的领导人。

这样的情况,不只限于具有历史传统的大企业,在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的企业里,你们经营者自己,以及各个部门的领导人,是否被过去老旧的做法所束缚,是否失去了向新事物挑战的气概,我希望你们再次予以确认。

例如,有没有在各种形式主义的烦琐手续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而影响了快速决策?有没有忽视年轻人的力量,而使职场失去了活力?有没有只知明哲保身、只看上司脸色行事的倾向?有没有只考虑自己的部门、让本位主义蔓延的情况?

上述的倾向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也必须立即纠正。领导人必须打破流于安逸的心态,创造一种组织风气,无论多么困难,也要不断挑战新的创造性的事物。

我希望大家务必像威尔奇一样,不害怕变革,描绘出理想,为实现理想亲自站在第一线积极挑战。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领导人。

另外,为了向新事业挑战并取得成功,需要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相信人的无限的可能性”。自己持有的能力,不是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把握,从现在开始,经历磨练,这种能力会无限进步。要相信这一点。

仅仅根据自己现在的能力,判断“能”还是“不能”,就做不成任何新的事情。从现时点看,哪怕被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高目标,在未来的某一时点上实现它,先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了实现它,天天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就是说,“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这一点非常重要。

得过“普丽策奖”的美国新闻工作者戴维特(David Halberstam)在他的著作《下一世纪》中,有一章专门介绍我的事情。其中,他引用了我下面一句话。“我们接着要做的事,又是人们认为我们肯定做不成的事”。

而这句话正体现了京瓷创业以来最宝贵的精神。

创业不久后的京瓷生产的产品“U字型绝缘体”,是用于电视机显像管里的绝缘零件。当时只有这一个产品。持续这样的单品生产,经营势必出现危机,因此需要开发新产品,谋求事业的多元化。但当时的京瓷却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因此只好在市场中闯荡,东奔西走,一边听取客户的需求,一边拼命获取订单。

然而,刚刚诞生的小公司,没有客户愿意给我们订单。最后能够成交的,都是别的公司拒绝的、不能做的产品,或者是技术难度过高,或者是价格上做不下来。

就是这样的东西,说一声“我们能做!”就接下了订单。但是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出发,全员共同努力,费尽心血,做出产品,如期交货。

但是,一天接一天持续这样的挑战,京瓷成了这一领域的先驱者,不仅确立了精密陶瓷作为工业材料的重要地位,而且让它发展成为具有几万亿日元规模的产业领域。同时,还以培育的精密陶瓷技术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现在从材料到零部件、机器,以至服务,展开了一个广阔的宏大的事业。但在事业的根底下,起了关键作用的思维方式,就是“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还有一点,向着谁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新事物发起挑战,如果有勇无谋就会无果而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挑战的进程非常重要。作为领导人,我按照“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的程序,在创造性的领域内推进工作。

从创业时起,我应顺客户的需求,在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场开拓方面不断思考新的课题。当我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归纳以后,我就会召集公司的干部,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时候,有的人眼睛闪闪发光,点头称是。但是,也有人不管我讲得如何热情洋溢,他们照样神情冷漠。后者往往是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很聪明的人。我倾注热情,谆谆相告,期望大家都能点头赞成。但是有的时候,那态度冷淡的人会突然发言,说我的构想如何缺乏根据,如何脱离实际等等。我只是就隐藏着很大可能性的新的商业项目,谈了大体上的构想,并没有仔细地验证推敲。因为他的否定性意见,让我的热情和当场的气氛迅速冷却。这样一来,有可能开花结果的新商业的种子,未经发芽就告终了。这样的情形曾发生过几次。

聪明的人,正因为他们知识丰富但又一知半解,在遇到新课题时,总是在现有的常识范围内判断,得出否定性的结论。有过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我在谈论新的构想时就不找那些头脑聪明的人商量,而是把那些愿意拥护我,能燃起热情,爽快率真的人聚集起来讨论商谈。

这种类型的人,对我谈的课题并无深入理解,却举双手赞成我的设想方案:“那很有意思,我们干吧!”这样一来,我的心情格外舒畅,构想越发拓展,梦想变得更为清晰。

我认为,挑战新事物,并要获得成功,首先需要乐观地思考,这一点很重要。在成就新事业的过程中,可以预料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因为如此,在构想的阶段,必须抱着梦想和希望,相信事情“能成”,否则就不会产生挑战的勇气。所以,首先要采取超乐观的态度,这点很重要。

但是,事情就这么一直乐观下去,必然招致失败。在推敲具体计划的阶段,必须彻底地思考分析所有的条件,采取所谓“悲观”的态度。为此,就要召集那些头脑聪明,思考冷静周密的人。

我谈了大体的构想以后,他会说“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接二连三举出各种不利条件。作为项目领导人,我会让他们列举所有的负面要素,逐条思考解决的方法。这样来重新拟定详细周密的计划,并因此提高了实现计划的可能性。

这样,把问题点都摆出来,反复进行模拟推敲,把计划做到完美无缺,然后,进入实行阶段,这时再交换乐观派的选手,以他们为主将计划向前推进。

在推进新事业的时候,往往会发生预料之外的障碍。这时,悲观失望,就无法把工作向前推进。不管发生何种问题,坚信一定能够解决,倾注热情,一味向前,坚决推进计划,这种乐观型的人才,在实行阶段,非常需要。

不断向新事物发起挑战,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为此,就像刚才所讲,在构想阶段,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总之要乐观;在制定计划时要彻底地冷静,就是采取悲观态度;而在实行阶段,又要乐观,相信事情一定成功。必须有这样一个程序,而统率这一过程的就是企业的领导人。

在竞争激化、各个企业的独创性受到审视的今天,不断挑战新事物,并获得成功。这一条作为领导人的必要条件,今后将越来越重要。

第4、我认为,领导人必须获得集团所有人的信任和尊敬。

蓬马车队由若干小组和家庭组成一支队伍,需要经过长达几个月的旅行。在追求富裕的强烈愿望驱使之下,向西部挺进。他们的队伍中,有脾气暴躁的人加入,有柔弱的女性和年幼的孩童。而蓬马车队的队长需要具备向心力,才能把各色人等整合在一起,带领他们到达目的地。

在旅途中,蓬马车队队长要保证大家的粮食和饮水,要分配合理。在时而发生的争执中要做好仲裁,还要照顾病人和受伤者。总之,车队在旅途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要以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

为此,蓬马车队的队长需要不断地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需要获得众人的信任和尊敬,需要具备优秀的资质。同时,我认为,只有这样的队长才能统率蓬马车队安全到达目的地。

有关领导人的这种资质,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其著作《呻吟录》中写道:“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就是说,作为领导人,最重要的资质是,具备时时深入思考事物本质的厚重的性格。我认为,蓬马车队的队长就是具备这种资质的领导人。

吕新吾还说“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这是说“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不过是第三等资质。

然而在现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只具备吕新吾所说的第三等资质,即聪明才辩的人被选为领导人的现象非常普遍。不错,这样的人才,用好他们的能力,也能够对组织做出贡献。但是,他们却未必能赢得部下和客户的信任和尊敬,未必能成为真正的领导人。

有时候,一个组织发生内斗,融洽的关系瓦解。集团内部这种不协调的背景,我认为,就是因为起用的领导人只具备第三等的资质。一个组织要健康地成长发展,集团内部的协调融洽必不可少。为此,吕新吾所说的具备第一等资质、能得到众人信任和尊敬的领导人必不可缺。

那么,优秀的领导人需要具备的资质,具体来讲有哪一些呢?我想谈一谈这些资质。首先,像前面所提到的,领导人必须“公正”。

领导人所处的地位,是要对左右集团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判断。这种情况下,对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公正。而妨碍公正的因素,就是个人利益优先的利己心或叫私心。只要夹杂哪怕稍许的私心,判断就会曖昧,决断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明治维新揭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大幕,这场革命的功臣西乡隆盛,针对“私心”带来的弊害,曾有以下的论述:

“爱己者,不善之最也。修业无果,事业不成,过而不改,功而生骄,皆因爱己起,故决不可爱己偏私也。”

就是说,“只爱自己,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对别人如何不予考虑,这种利己的思想,是做人的大忌。治学不精,事业无成,有过不改,居功骄傲,所有这些都由爱己过度而生,所以利己的事决不可为。”

我也认为,领导人要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而这种判断又将决定集团的命运。因此,夹杂私心的利己主义者当领导人最不称职。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领导人的行为,不仅会极大的降低现场的士气,而且会让整个组织道德堕落。

越是地位高的人越会看重自己,这是普遍的情形。然而,领导人越伟大越应该率先做出自我牺牲。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搁一边,没有勇气接受让自己吃亏的事情,我认为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充当领导人。

作为领导人被要求具备的另一种资质就是“勇气”。

领导人以公正的姿态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为了将这种判断付诸实行,就必须具备“勇气”。因为即使是正确的判断,也未必能让所有的人全都赞同。因这种判断而蒙受损害的人会唱反调。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也必须果断地遵循正确的判断,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坚决地贯彻下去。

像这样,不畏惧任何困难,堂堂正正地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贯彻到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真正的“勇气”。

领导人缺乏勇气,不敢正视严峻的现实,妥协退让等等,都是不可容忍的。领导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的样子,部下一眼就看穿。看到自己的上司那副不争气的面孔,“原来我们的领导是位没出息的家伙!”在顷刻间领导人就会丧失来自团队的信任和尊敬。

要当领导人,必须具备克服一切困难障碍、把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的“勇气”和“信念”,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大步迈进。

还有,领导人必须“谦虚”。

特别是有能力、有业绩的、优秀的领导人,我更希望他们将“谦虚”这项资质学到手。人往往一旦获得成功,就会过分相信自己,认为成功是由于自己能力强,因而傲慢起来,以至忘记了应该感谢周围的人,放松了努力。

傲慢的领导人可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他的成功决不可能长期持续。这一点从中国四千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曾有多少英雄豪杰争相崛起,而一旦成功,他们就忘乎所以,忘却谦虚,傲慢不逊,因而从顶峰坠落。

鉴于这样的教训,我曾经三次把“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更加努力”作为京瓷的经营口号。

当时,京瓷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作为经营者,我自己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很高的评价。我觉得,正是这样的大好时机,更不能忘记谦虚,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懈怠努力。提出这样的口号,一方面是戒勉我自己,同时让干部员工懂得“谦虚”多么重要,让他们更深切的理解,只有再接再厉、加倍努力才能保证企业今后的发展。

在各种场合中我反复强调这种观点,而员工们也接受了,响应了,因而京瓷后来没有骄傲自大,全体员工共同做出了无止境的努力。我想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京瓷今日的成就。

我期望,在座各位,你们即使获得了成功,也决不能忘却“谦虚”,要抱着对周围人们的关爱和感谢之心,加倍努力。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打造永续成长发展的团队。

还有一条,领导人应该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

充满梦想和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在团队内营造开朗的气氛,这也是领导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旦从事经营,困难的课题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但是局面越是艰难,越是不能失去梦境和希望。

一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必须苦干”的坚强决心,另一方面是“不管怎样自己的未来一定光明灿烂”的必胜信念。人生中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非常重要。对处于逆境中心的当事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也许极为困难。但即使是强迫,也要让自己那么去想。同时,作为领导人,向部下灌输这些正面的思想,做出比过去更大的努力,这很重要。乐观向上的态度,一心一意的努力,毫无疑义,必然会获得回报。

不管现在处于何种逆境,自己的将来一定充满光明。持有这种心态,不仅是作为领导人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人生成功的铁则,是人们生存的智慧。

最后,我想谈一谈领导人的第5项要件:“抱有关爱之心”。

我认为,领导人必须发挥出强有力的领导作用,而在他的心底,又必须抱有亲切的“关爱之心”。

换种说法,可以用基督的“爱”和佛陀的“慈悲”来比喻。领导人必须持有一颗对别人充满关爱的、善良之心。

祈愿部下及其家族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祈愿交易商、客户、地区社会、自己周围所有的人们生活幸福。抱着这种深沉的爱去工作,去做事业,就能得到周围人们的协助,甚至获得天助,事业一定能顺利进展。

我坚信,一颗亲切的关爱之心,才是领导人应该具备的最根本的资质。只有具备这一条,才能引导集团走上永久的幸福之路。

换句话说,集团的领导人归根结底要在心中怀有大爱、深爱,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经营企业决不能依靠强权,不能让部下恐惧畏缩。

就是说,领导人决不能只考虑自己,决不能充当“利己的独裁者”,什么事情都凭自己的好恶做决定。这种独裁专断的领导方式必然招致集团内部的恐惧和疑惑,憎恶和反感,最终导致集团的崩溃。

但是,如果领导人一味迁就部下的意见,容忍个人贪图轻松安逸的倾向,那么集团的纪律就会松弛,陷于功能不全的泥沼。

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认真思考“真正的领导力究竟是什么?”

领导人必须具备使命感,具备强烈的意志和信念,具备真正的勇气,对集团进行严格的指导,统率集团向前奋进。但在另一方面,领导人又不能自以为是,要经常倾听集团成员的意见,汇集众人的智慧,思考不是对于自己、而是对于集团而言,什么是最好的方法,由此做出判断。这两个方面必须平衡,不能偏向任何一方。真正要管好一个组织,只强调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或者只强调尊重部下的意见,都是片面的、不可行的。

总之,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领导人应该抱有一颗温暖的关爱之心,要了解团队人员的想法,努力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同一方向上来。这样来把团队引向既定的目的地,这就是对领导人的要求。

斗胆用一句话讲,真正的领导人应该是“以爱为根基的反映民意的独裁者”。我认为,将蓬马车队安全带到西部的队长,就是这种充满关爱之心、在尊重大家意见的同时,能按照具体情况,果断决策,发挥出卓越领导能力的人。

而且,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是在混沌纷乱的时代开辟生路、带领集团成长发展的真正的领导人。

今天,我以“领导人的资质”为题,逐条对照奠定了美国发展基石的蓬马车队队长,给大家讲述了“理想的领导人应有的形象”。

聚集在这里的各位朋友,我想你们都是企业经营者或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取得了优秀的工作业绩。如果你们认真理解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并努力实践的话,就一定能够提升你们组织的向心力,引导团队取得更大的发展。

像蓬马车队队长开辟了美国历史崭新的地平线一样,我祈望在座各位,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旗手,发挥出真正的领导能力,为代表中国的大都市之一重庆的进一步发展,为不断发展的经济大国中国的进一步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的讲演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第二篇:《干法》稻盛和夫

K.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K.要想从工作中体会生命的精彩,就应该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

K.要让神愿意伸手援助,你就必须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工作,这样的话,不管面临多么困难的局面,神一定会帮你,事情一定会成功。

K.我的人生中曾遭遇过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但恰如奥赛罗棋盘上的黑棋一下子返归白棋一样,困难和挫折后面变成为成功的基础。

K.物质偶“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燃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K.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输进自己的头脑中!即使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也就是说,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

K.我们要成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达到西京原町第一以后,就要瞄准中京区第一,达到中京区第一以后,就要争取京都第一,达到京都第一以后,就要争取日本第一,再然后,就是世界第一。

K.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K.再工作中渗入潜意识,它能将我们的行动引向实现目标的方向。

K.真的已经“尽人事”,已经解决起来了吗?你自己提里的力量真的全部用尽了吗?你真的将自己的魂魄注入在事业上,并且坚持不懈地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吗?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K.经营企业,就好比连续奔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我们就是至今未经训练的业余团队,而且在这样的长距离赛跑中,我们起跑已经比别人晚了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想参加比赛,那么,我想我们只有用百米赛的速度奔跑才行,有人认为这样硬拼,身体肯定吃不消,但是,我们起跑已迟,又没有比赛的经验,若想取胜,非这么做不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参加这场比赛。

K.绝对不要说“自己不行”这种话,面对难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现在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要相信自己,然后必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

K.京瓷创业开始,我们就经常主动接受别的公司认为“不能做”的产品定单。

K.“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以这种姿态面对人生,对于达成宏大高远的目标而言,非常重要。

从应该达到的未来的某一点倒算→评估自己现有的能力→在考虑用何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K.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K.市场是在锻炼我们,考验我们,客户苛刻的要求是迫使我们刻苦钻研的绝好机会,我们的公司刚刚起步,我们的腰腿正需要锻炼,如果连这样程度的要求都不能适应,那么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就只能停留在二流,三流的水平。

K.针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是采取悲卑屈,怨恨等消极的态度,还是把困难的任务当作自己发展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终点也会大相径庭。无论工作还是人生,都是同样的道理。

K.一方面是“埋头苦干”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定能成功”的确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乃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是经营者的生存智慧.只要永不言弃,事态一定会出现转机,我把这种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称为“宇宙法则”。

K.缺乏强烈的愿望和深入的思考,事前看不到结果,那么,可以说事业和人生的成功都是靠不住的。

K.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取,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原因是,心灵纯洁的人总是神气定闲,他们总是以更明确,更强有力的目的和意识来引导自己能量发挥的方向。

K.虽然是外行,但是投入这项事业的“思想、愿望”却比哪家公司都要强烈而且纯粹,只有具备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愿望,事业所需要的技术和经验,此后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

K.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现。我认为,这是向新课题发起挑战最好的方法。

K.所谓心中的指南针,就是类似于“信念”的强烈的愿望。

K.我的工作观乃至人生观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K.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有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是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正确思维方式。

摘自《干法》稻盛和夫--

第三篇: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1

最近在看一本不平凡、与我们职业关系甚密的书,名叫《干法》,读完以后,我受益颇丰。

“劳动好处不仅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稻盛和夫总结了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热情×潜力。

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基石。要“严”,时刻持续一份职责心;要“实”,脚踏实地;要“快”,提高办事效率,统筹利用时间,立即行动;要“新”,在尊重经验的同时,敢于创新,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此刻,我把《干法》读后得到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感动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用心、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发扬主动工作精神

从自己开始,从用心做起。IBM公司的副总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卖产品,我们卖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作是做人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工作,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毕竟言行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思想。

二、满怀热情、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干法》书中狩猎民族的故事。启示我们:不管碰到何种阻力,都要穷追不舍,坚持到底狩猎民族取胜的这种韧性,在我们要成目标时必不可缺。

“认真生活、踏实对待”,只有牢记这八个字,才能持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工作的狂热。

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稻盛和夫说:“‘完美主义不是“更好”,而是“至高无上”。这就是我在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工作务必从小事做起,因为工作中无小事,只有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四、敢于创新、不断改善工作方法

稻盛和夫说:“每一天一点的钻研创新,日积月累,这天比昨日进一步,期望做得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进入真正的‘创造之门的秘诀’”。

只有创新才能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为完美的梦想插上翅膀。

很高兴在书本的海洋里能捡到这么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愿每个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的人都能读到这本书,在人生的每个路口,我们都要向精神导师稻盛和夫学习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稻盛和夫读后感2

稻盛和夫在度过了自己艰难的童年生活,考上了大学。然而在毕业抉择自己的出路的时候却处处碰壁。最终在自己的导师的帮助下,进了一家快要倒闭的生产绝缘子的公司。就在他为自己终于找到工作的而高兴的时候,却发现这家公司的条件极其艰苦,与他一同被雇来的几名大学生都在不久都辞职了。而当时稻盛和夫的家里不让他辞职,于是他只得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公司里做研究。

这时的稻盛和夫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反而感到轻松了,他知道再怎么牢骚也于事无补,干脆潜心的做科研。在经过了两年的努力中,他终于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在公司里有了特磁课。

但是后来由于新任的技术部长的一句“你到底懂不懂新型陶瓷啊?”于是稻盛和夫辞职了,他的特磁课的几个同事也跟着他一起辞职,并创办了今天的京瓷公司。

到现在,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以及后来他创办的KDDI都成了世界500强的公司,而他也成为了两大世界500强的创办人。

如果不是他心态的转变,也不会有他今天的成功。心态好了,事业就会变好,事业一好起来,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于是又是心态变好,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我非常赞同他的一句话:“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应该竭尽全力,做到每天都不留下遗憾。”

尽管我们有些人在学习上是落后与别人的,也有些人说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应该考虑合理分配节奏。但是有些落后的人就算拼命的冲刺也赶不上别人,也许他们没有什么胜算,但是这些同学应该在一开始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否则就不应该参加这场比赛。如果今天不遗余力的努力了,那么自然就可以看到明天;这周竭尽全力就自然有了下一周;这个月勤奋的话就自然可以看到下一个月;今年同样拼尽全力的话,就能看到明年。每时每刻都在付出努力是最为重要的,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成功的!

稻盛和夫读后感3

是稻盛和夫的新著,是一书的姐妹篇,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就成为新的超级畅销书,一年内再版19次。作者稻盛和夫先生在日本被人誉为“经营之圣、人生之师”,是唯一一位同时创建和经营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传奇式人物。

该书从开篇的序言开始就点出了一个在当今社会具有警示意义的命题——什么是正确的劳动观或者工作观,并从作者自身的实践认知和西方宗教对劳动的原始观念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比,最终得出了“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你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这一经典结论,可以说全书都是围绕这这一论点来展开论述的。“工作能磨练灵魂,提升心志”,“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对这些朴实无华的观点的认同对我们许多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心灵的升华。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从开始就抱着崇高的目标去做的时候收获也才能更多,而工作就是这种事情之一,能让我有这种认识上的提高使我不得不对稻盛和夫先生从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尊敬。然后先生又从如何才能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获得成功出发通过自身和他人的实际事例生动而又富有理性的告诉我们“如何投入工作”,“要以高目标为动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追求创新”,“要抓紧每一天,让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对工作要抱有‘完美主义’的精神”,并最终提出了“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一“人生方程式”。从而告诉我们如果想获得一个好的人生或者工作的结果除开热情和能力这两个重要因素外,正确而又积极的思维方式(也可说是工作观)是起决定性作

用的,这也是我读本书最大的收获。

看完本书,联系到自身的工作实际,我对自己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通过认真踏实的工作,培养自己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2、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3、给自己树立清晰具体的目标,争取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4、在工作中面对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常规方法不能奏效的时候多学会从“外行”的角度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5、用更为积极的思维方式去审视自己在人生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将之看成是磨砺心性,提升能力的机会。

稻盛和夫读后感4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题记

之前我所认同的活着就是拥有生命,并在自己这段有限的时间里面去享受身边所有的,人生就是一种享受,但是时至今日才发现自己踏入了多么深的误区中。才发现简单的拥有生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我们在这中间因该寻找一种活法,让自己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创造自己最大的价值。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我认为自己创造的价值是对自己的肯定,是曾经活过的证明,你留下多少,世人就会记你多久。

这本《活法》是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所写的。他用富有哲学的文字述说了怎样活着,读这本书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的、仔细的阅读,细细品味才知道这其中富有的深刻意义,当你真正读懂、了解之后就会突然一下子豁然开朗。

这本书是我在暑假时读的,虽然天气很热你,但对于我而言也是破天荒第一次,静静的阅读。这本书使我对于活着这个词语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至今为止我都没有想过我该怎么活着,这本书教会我很多……

一个人拥有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是不易的。为什么不是一棵草,一棵树作为人而存在,为什么偏偏是你作为人而存在呢?这个是上天给你的机会,我们作为人就应该好好活着,这是作为一个人对给予生命的感恩。

也许别人一生都在寻找这一种活法,能够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存在的价值,也能够不愧于给予了我们生命,现在这本书就讲述了活法,我相信这本书肯定花了作者很多的时间去研究,去探讨,于是才终于寻找到了,现在只要自己能够好好的阅读,用心去体会这本书的意义,也许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你曾经的生活并不能满足,如果你曾经的生活连自己都不能够赞同,那么何不去寻求一种新的活法。也许那种新的活法能够让你在你平凡的人生中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也许那种新的活法能够让你豁然开朗,面对着新的生活前进……

稻盛和夫读后感5

刚进入公司那时候,我接触的稻盛哲学书籍除了《活法》就是《稻盛和夫的实学》。总经办通过分享会进行书籍分享,除了《活法》给我的就是《稻盛和夫的实学》。

拿到书的时候看看目录我就没勇气看下去,我觉得好深奥,很抵触,觉得离我好远。通过总部学习沙龙的轮流诵读,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并不是像一开始那样觉得无法理解。整本书通过稻盛先生在经营过程中归纳总结的会计七原则,即:

1、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

2、贯彻一一对应原则;

3、筋肉坚实的经营原则;

4、贯彻完美主义;

5、双重确认的原则;

6、提高核算效益;

7、玻璃般透明经营的原则。稻盛先生通过不同的示例进行一一阐述,直达问题的本质。

书籍看上去跟会计学有关,实则不然。他所说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容易被忽略。每一个部门都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经营,事项不论大小都应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及审核审批流程,杜绝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行政工作较繁杂,常会涉及办公用品、礼品及相关的物品物资的购买、领用及发放。在发放前我们通过OA智能化办公系统来进行审批,发放时再通过账本或其他台账来尽量做到一一对应,方便后期个人费用的核算及相关查询。

书中说稻盛先生在审阅资料时,不知道为什么,有不对劲的地方都会扑入他的眼帘。只有认真审核,提供相关资料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完美主义,产生精进心。工作是一场修行,工作的时候不能因为它仅仅是工作,每天机械性的重复,每一件事我们都需要尽量追求完美,每个细节都要尽可能做到最好。真正实现完美主义当然很困难,但具备追求完美主义的态度,就能减少错误。这样,自己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才能提高工作水平和准确度。

稻盛哲学的内容都是互通的,很多内容适用于各个部门,通过学习这本书籍,对照稻盛老先生归结出来的7原则,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工作中不够完善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寻找适合自身实际的方式方法,使工作更加完善,工作效率更加显着,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稻盛和夫读后感6

一、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在逆境和困惑中,领悟了有关人生、工作和经营的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其它的方式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就是哲学。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这个标准定义对企业经营管理貌似作用不大。稻盛先生的哲学则很简单明了:有关人生、工作和经营的理念、思维方式、方式方法的归纳总结。比如:京瓷哲学78条。

稻盛先生说:在我的哲学中,树立高目标,持续不断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绝境,极度认真地生活,敬天爱人。所谓的经营哲学其实是人生智慧。做人做事做公司是相通的,它们是相通的。你能看到人性的底部,你就能经营好自己的公司。

二、稻盛哲学的原初

不论是“京瓷哲学”还是“阿米巴经营”,它们都是稻盛先生在制造或销售“现场”与员工一起流血流汗、拼命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但他最原初的思想来源于哪里呢?

1、年幼时亲人的影响

爷爷的影响:信佛。

父亲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为人正直诚实。这成为京瓷甄选人才的首要标准。

母亲的影响:爽朗慈爱,舍己从人,自己对自己负责。无论遇到何种逆境,都不会消沉,时刻保持着开朗的心态。

2、成为孩子王,早早了解人性

孩子王必须懂得:掌控和驾驭快乐、如何掌握人心、如何拥有人格魅力。拥有人格魅力就需要有气势、魄力、智慧、正直、正义、公平。

稻盛经常帮助一位同学免受欺负,该同学为了表示感谢,三番五次说他爷爷想邀请稻盛去他家摘柿子。这一次,稻盛终于去他家摘了很多柿子。第二天,这位同学的爷爷非常生气到学校告状,说稻盛擅自摘了他家的柿子。结果稻盛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次受伤的经历,让稻盛不由得反思:为什么有些人说话言不由衷,不可信呢?

后来,他终于省悟:语言并没有独特的含义,可能只是一种特定的环境中人物性格的反应。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理念,甚至一个人的表现,都应该放到特定的背景和场域中去看,它们只是环境的产物。

于是在后来的经营管理中,稻盛特别重视氛围和场域的建设。

稻盛和夫读后感7

我怀着崇高敬意读完《活法》,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和实践经验深深洗涤掉我内心的糟粕,淬炼我的灵魂。抚书细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多少先贤的智慧传承,深入浅出,平凡中见证伟大,诚如书中所述,作为人,何谓正确?立足于做人的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最基本最朴实的做人原则,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下去。

心态决定命运,生命是一种回声,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因为我们的人生是由命运和因果报应两条法则互相交织而成。做人要用真心,诚心,虚心,利他,爱心严格自律。想到和得到,中间必须要做到,笑看得失才会海阔天空,心有透明就会春暖花开,人和人之间随和是素质,低调是修养,良心是底线。人活着就是漫长的修行,只有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好,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天,就是心性提升。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主动追求,保持强烈的愿望,慎重思考每个细节,计划和精心准备,专业专注,锲而不舍的坚持到底。也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很多挫折,秉持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态度,多些到现场仔细观察,分析根源,倾注全部的力量和热情直到成功。有时到了想完全放弃的认为不行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去除自我设限,画地为牢的局面,可以逆向思维,头脑风暴,保存现有成绩推倒重来,办法一定比困难多,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人的能力是逐层递加的,应该用将来进行时估量,相信自己,胜利一定属于你。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站着不动,永远是观众,把精进,谦卑融入人生,勤奋工作中。“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千万不要把知识和智慧混淆,知识教你如何生存,智慧告诉你如何生活。感恩生命中的所有遇见,多些生活工作的“有意注意”和“时常反省”,将会增强我们的正确判断能力。

人生没有四季,努力就是旺季,不努力就是淡季。多少轻描淡写的背后,都是日以继夜的努力,在继续学习的《干法》中也有许多共通之处,我将以“踏实做事,老实做人。谦虚向上,不存侥幸”要求自己并同各位共勉!

稻盛和夫读后感8

一直以来我对人物传记都特别有兴趣,今天我读了一本《稻盛和夫自传》,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受想要分享。

稻盛和夫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知道他把濒临倒闭日本航空救活,并实现了盈利。我之前看过稻盛和夫的《活法》和《干法》,从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利他之心。这个可是了不起的一个方法。“利他”并不代表损害自己的利益,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适当去帮助别人。

稻盛和夫出生在鹿儿岛市,少年时代的他也曾是个“孩子王”,可在之后的人生中,他经历了考试失利、身患结核病、遭遇空袭,就连就业也不尽如人意。有段时间他也曾苦恼不已,抱怨自己简直是倒霉透顶。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走错一步或许就会侮辱歧途。

稻盛和夫家里有六个孩子,生活非常清贫,战争又让他失去了一切,他必须尽快地步入社会,挣钱养家。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小技术员,负责当时还是全新领域的新型陶瓷的研发工作。他相信,总是抱怨社会也是于事无补,不如胸怀希望,坚信有更美好的未来。所以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最终他成功将研究成果市场化,并凭借重任的支持,创立了新公司。45年过去了,京瓷已经发展成为销售额超过1兆日元的大型企业。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各种不如意,不论是感情还是工作,甚至是学习,都会有不如意的。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选择泄气,或者是逃避,抱怨社会。而强大的人他们会选择自强,他们会及时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日本经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但是后一蹶不振。经济增长缓慢,让当时日本人感到特别焦虑。然而,日本却挺过来了,日本今天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人口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在日本一个普通人可以做一份工作做一辈子。从《活法》和《干法》中我体会到稻盛和夫的智慧。

读完《稻盛和夫自传》后我明白,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总是风平浪静,他很难取得成功,只有直面困难,心怀利他之心,我们就可以创造更好的明天。

稻盛和夫读后感9

网上订购了《稻盛和夫自传》和《干法》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由稻盛和夫亲自撰写的。

昨天下午刚刚才收到,我基本上花了通宵就看完《稻盛和夫自传》,只是在昨晚11点多钟时睡了2—3个小时,然后醒了就继续看,等看完了,都已经天亮一段时间了。

我看完《稻盛和夫自传》,让我的内心释然很多。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虎年,俗话说,本命年当中如果运气好这一年中运气都会好,如果运气差这一年中运气就差。当虎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运气时好时坏,我到现在都没有猜到会有这么多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时好时坏。

《稻盛和夫自传》让我了解如何以利他之心帮助别人。如果你做的事都以善念出发,那么感动了老天,老天也会帮你的。

这本自传我觉得自己还没有任何思想深度去作评论,只有分享一下前辈稻盛和夫在书中写的一段话,这段话对我有深刻的启发,期待对您有所启发,我们一起共勉。

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我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或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命运。然而自己的命运并不仅仅就是由个人的命运所决定的,而是由与已相关的公司和国家等许多命运的波涛相互重叠撞击所形成的。但命运绝非一成不变的,根据这个人的想法和行动,其人生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佛教称之为因果报应,只要一个人思善行善,那么这就会成为原因,事物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命运正处于逆境之中,那么无论怎样努力地行善,或许也不会立刻显现出善果,但从更长的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的话,行善必将有善报。另外,无论有何种幸运降临,在感到庆幸的同时,还必须时刻保持一颗谦虚之心,傲慢狂妄只会成为自取灭亡的原因。

在波澜万丈的人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困境,都不能怨恨、叹息、堕落,而是应该积极乐观地接受人生的考验,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无论对于何种命运,只要时刻抱有感恩之心,积极进取,人生的大门自然就会敞开。在我古稀之年,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稻盛和夫读后感10

躺在床上看完的枕边书,实话说,不如小说来得让人激动人心。也不如杜拉拉2来得点上的知识那么明确。甚至有些观点,不那么容易轻易让人信服。但也许这才是稻盛先生这种大家才能写出的东西吧。参悟了些许佛法的理解,其实对于我们传统思想下成长的中国人来说,还是很认同的。只是当前的中国社会,大家都很浮燥,很难做到稻盛先生提到的境界,甚至会怀疑其正确性及合理性的存在。

但我还是认为,很多内容,值得去深思,去读上多次。有几个点,一直记着。

1、人生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作为激励大家成长的基础。需要一再去思考,学习。其实我们经历过很多事,一开始就认为,这事是不可能能做成的,就算稻盛先生提到的接IBM第一个订单,京瓷当时也是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但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坚持。最终成功了。

其中还提到一条,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会。作者有提到是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教会他的。后来他也举例说明,当时做一种陶瓷,就在现场一直看着它的变化,终于成功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因为在现场有用手压着的冲动,从而想到拿个东西压着就成功烧制。现场认知,深入了解现场实际的细节,你才能明白一件事如何做才可能成功。

2、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现在的说法,也就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吧。如果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再好的产品也无意义。

3、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真是有点极端的做法。一个这么富有的老人,去体会化缘带来的出家感受,呵呵。至少说明老人足够诚心归佛吧。

4、关于京瓷生产人工膝关节带来的灾难。受到社会信任的质疑,但坦然去面对。或许这就是境界吧。也许也能理解些,为何大企业家们,做到一定程序,更喜欢与佛法大师们在一块。因为那是心灵平静的乐土,一切困难,在那都叫万事皆空吧。呵呵。至少这个境界很值得学习。无谓的被眼前一点小困难困绕甚至吓住,太没有必要。要好足够强大的心态,坦然去面对成长中的困难。

稻盛和夫读后感11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之六项精进----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人活着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如果说某人没有烦恼那纯属虚构,但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所谓的感性烦恼,是指已经发生了的,无法挽回的那些事,经常在自己的脑子里转来转去,每想一次就痛苦一次,每想一次就烦躁一次,但于事无补,再怎么烦也已经过去,无法更改的错误或失误。

我想这样的事,以前遇到过不少,稻盛和夫告诉我们,这样的烦心事,既然已发生了,既然已经知道于事无补,那干脆就不想它,忘掉它,不让这件事影响到自己对以后事情的判断。否则就会陷到泥潭一样无法自拔,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说,最近太倒霉了,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不顺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第一件烦心事,影响了以后的事,在作第二件事的时候,老想着,哎呀第一件事太不该那样作了,作了那样的事真不知道该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此等等,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分散注意力,对正在工作的事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接二连三的发生倒霉的事是理所应当的。

正确的作法是,立即将第一件不愉快的事忘掉,如果有错误,立即总结,以后应当注意这些事不要再发生,并立即转入到下一项工作中去,不要有任何的顾虑。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当我们不断的把那感性的烦恼一遍又一遍的思来想去的时候,也是情绪最不好的时候,中国有句话叫当断不断,必有后乱。以后的路还要继续,历史不会一直让我们停留在那里,我们要向前看,才能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

稻盛和夫之所以把这样一件看起来与工作无关的事说出来,实际上这是确实是影响到工作的一件大事,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不会遇到烦恼,没有任何一个人未曾遇到这种无法摆脱的困境,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实际上内心很烦躁,以至于影响到手头的很多工作。

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战是这句话的核心主题。

稻盛和夫读后感12

这次读书活动发的稻盛和夫的《活法》,《活法》是稻盛和夫在70岁高龄写的一本书,集结作者一生成功的经验,有句名言30岁人写的书看,50岁人写的书读,70岁人写的书品一本书如果是作者在古稀之年的时候写的书,会是其人生的经验,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都是值得后人去慢慢品味的,但是稻盛和夫作为一个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导者,分享更多的是成功经验,《活法》这本书里的经验都是很简单易懂的一些道理,从我们懂事起,长辈就在教导我们,但是很少有人能去一辈子去坚守,因为这或者那的原因就放下,但是稻盛和夫坚持下来,所以其人生是辉煌的,是值得回忆的。

这天我所处的企业也因为社会和外部经济发展遇到一些麻烦,企业的效益暂时在下降,很多人因为暂时个人经济收入的原因离开公司,使我想到稻盛和夫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分配到一家陶瓷企业,已经几个月发不出来工资,很多和他一齐到那家企业的大学毕业生选取离开,稻盛和夫也想过离开,但是外面没企业要他,就选取留下来,并把自己的卧室也搬到实验室,住在实验室,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研究出一款新产品,得到老板的赏识,并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并后续自己建立京瓷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四大经营圣人之一。而那些选取离开的人,没有一个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这就是社会对失败者和成功者的最大区别。同样,这天很多离开企业的人,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选取离开,在人生这样一点小的波折面前,都不能去担当,人生或者事业是很难走上很高的高度。

人活在世上就一辈子,就像小沈阳讲的小品:人一睁眼一闭眼再一睁眼这一天就过去了,一闭眼再不睁眼这一辈子就过去了人一生是很短暂的,肉体随着人的离去而离去,物资随着人的离去而归属他人,只有思想是能够传递的,人要证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次,就务必把自己的思想传递下去,失败的思想是没有人会去关心的,人们只会学习成功人的经验,所以我要立志当个成功的人,去传播我的思想,稻盛和夫传递给我们的思想都是很简单的,就像成功的经验都是简单的,但是能坚持就是胜利,我也会坚持下去。

稻盛和夫读后感13

稻盛先生认为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靠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来改变命运,人生的各个时期都会出现机遇,但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人生没有追求,或者说缺乏明确的人生目的,不为捕捉机遇做准备、作努力,稀里糊涂,甚至醉生梦死,那么再好的机遇,也会同你擦肩而过,迅速成为过眼烟云。

这里提到的精神境界:

一是“正”,即正直,不歪,不扭曲

二是“纯”,即动机纯,抑制私心

三是“善”,即利他,多为别人着想,与人为善。

四是“深”,即从现象中抓住本质。

五是“高”,即大视野,从高处看到全局和长远

六是“强”,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渗入潜意识的强烈愿望

要想超越平庸实现高目标,必须超越多重壁障,而最大的壁障,是自己的一颗追求安逸的心。人有好逸恶劳的倾向,主动激励自己,不断克服困难向前进,是一件难事。但是,当努力获得成功时,内心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人的最伟大的能力,就是战胜自己的能力。

健康是人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维持或者改善健康状况需要做出持续的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人的观念和意志、毅力都有关联。

今天是跑步第16天,虽然感冒依然完成,与体制内相比自由职业需要更强的自律和明确的目标来进行自我约束,一旦放纵便一发不可收拾,找一个对标来进行自我激励,跑步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京瓷哲学”里有“不断钻研创造”的话。即使是细微的改进,只要天天积累,经过1年,10年乃至40年的话,就会转化为重大成果,带来伟大的成就。因此,所谓“独创性”,无非是由每天的细微"钻研与创造”,不断积累而成的结果。即使是细小的改进,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会开花结果,发展成为伟大的技术。

所以学习还得努力,每天不断的精进业务是为了以后有挑选客户的权利!

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继续加油吧!

第四篇: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有感

很佩服稻盛和夫先生,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处事。积极乐观进取坚韧的态度,顽强踏实顽强拼搏的作风,感恩谦虚的心,贯穿他的一生。我想这就是我在他的经历中所体会到的人格魅力,鼓励着我,影响着我。

当代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为了享受,为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稻盛先生说:“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勤奋工作,能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我们的人性,磨砺我们的思想,才会使我们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这才是工作的目的和工作的意义。

我个人觉得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我们这一代人也严重丢失了中国人热爱劳动的美德,而取而代之的是圣经里西方的观点,人们不是主动去工作而是被动的逼迫性的才去工作。在作者提出这个观点以后我也深有感触,工作不仅仅是要主动去做,而且还要更好更出色的去做.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这是我最喜欢的话,在我看到稻盛和夫刚毕业就到了连年亏损的松风公司后想辞去工作反应时,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了。我觉得我都盼着他回去找新的工作,但是他不仅没有辞职,反而决定,先埋头工作。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甚至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都顾不上吃,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工作。也正是这样,他在公司里慢慢的改变的自己的行为习惯,改变了工作态度才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扭亏为盈,使公司起死回生。稻盛和夫此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工作环境再恶劣、工作任务再艰巨、瓷器研究任务再不可能完成等等,这些客观条件都是在磨练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已,然而更重要的却是主观能动性,当一个人把工作做到极致以后,再难的事情都会有转机发生的。

看完他的做法以后,我觉得我很惭愧,虽然自己在岗位上已经尽职尽责的完成好领导的任务,但是我还没有把工作做到极致,这篇文章教会了我认识工作,怎样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希望的是领导有难题、有艰巨的任务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凡事越挫越勇,有压力才能一飞冲天,可能我一次做不好,但我会竭尽全力去做,终将会被领导认可,为公司牟利。区分人生之明暗的纬线并非幸与不幸,而是心态。遭遇困难之时,不能放弃希望;取得成功之时,不忘感恩与谦虚。永远积极地、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全身心地投入。”

“在万丈波澜的人生中,无论遭遇怎样的苦难与逆境,都要不怨,不叹,不沉沦,积极开朗的去面对人生,踏实的地顽强拼搏。无论面对怎样的命运,只要心怀感恩之情,乐观的生活下去,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宽。”谢谢稻盛和夫,我会以这一段话鞭策自己,全情投入,踏实地顽强拼搏,积极,乐观,感恩。

工作给我带来快乐,获得心中快乐的前提是劳动。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宝贵。

没有目标,不认真工作,每天吃喝玩乐,只会是自己丧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极度”认真地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欢乐和幸福总会从辛苦的彼岸露出它优美的身姿,这就是劳动人生的美好。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练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练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

我喜欢我的工作,因为它是我的选择,必须竭尽全力去做。虽然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后会感觉很累,但这一全力付出的过程,不正是磨练内心,提升心性的过程吗?

好男儿志在远方,远方何在?即在脚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在工作中树立远大的目标是一件好事,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会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溪流已成江海。今后,在工作中一定要和稻盛和夫老先生一样,吾日三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使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实实,每一条溪流都干干净净。把工作当成吃饭睡觉一样简单,把显意识转换成潜意识,工作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我要感谢领导推荐这篇文章给我看,我觉得这篇文章是我们在工作中各个阶段都不可或缺值得细细精读、品读的文章,它给了我不一样的工作态度和意识形态,也为我今后更好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五篇: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

通过看这本书,也让我化解了内心的一种焦虑情绪,让浮躁的心变得沉静起来。此前我一直担心自己转换行业,进入兴趣的行业是否能够成功。这种担忧与焦虑使我左右摇摆,徘徊不前。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肯付出努力,甚至付出超出任何人的努力,那么我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我选择的方向与宇宙的意志相一致,只要我的内心保存着善念。想到这些,我不再为未来能否养活自己感到担忧,不再为自己可能比周围的同学落后很多而焦虑。因为我知道,只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工作,蕴藏着美好人生的一切元素!

除了强调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我还看到一个富有智慧的稻盛和夫。他的智慧表现在他对每一天的态度。即便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公司,他仍旧不刻意为公司定立5年或者10年等长期目标。而他更重视的是尽全力投入当天,当今天很好的投入以后,第二天自然到来,再继续以全然的热情投入其中。因为,当计划没有实现时,一个人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而竭尽全力于今天,则更容易让人创造奇迹,让人感受到幸福与喜悦。这种活在当下的思想,让人容易体验到快乐!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句话里暗含着太多的哲理。当一个人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时候,无私的精神更容易从他身上得到展现。而不问收获,同时也是一种最佳的'放任'思想,只问耕耘,则是最佳的'吸引'状态。这可以说是深刻的融合了吸引定律的思想精华。不问收获,不等同于不要收获,而是相信收获会自然而然的获得。就如我渴望从事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心这样会挣不到钱,养活不了自己,但是牢记这句话,使我相信,只要我勤肯的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巨大的回报。我突然意识到,过去自己有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尤其是关于工作与成就。我意识到性格存在的不足后,总是觉得以我现有的这种性格,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无论此刻我存在多少问题,但只要我对工作拥有极大的热情,尽全力投入其中,借由不断反省,我就能够突破自我的种种限制。

学习了吸引定律,深入了解了灵性成长以后,我过多的投入精力于如何改善自我,化解各种情绪等问题。妄求通过化解各种负面情绪来达到成就事业的目的。但是,我渐渐的意识到,我找错了方向,或者说如果我的目标更多的是成就事业,那么我忽视了真正重要且最为直接的方法。我感受到,自己在接触灵性成长等知识后,过多的在意自己是否情绪良好,虽然控制情绪的能力的确增强,也能找回一些能量,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为了让情绪变好,我有种降低自我标准的倾向。

另一方面,学习了吸引定律,好似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幻觉,那就是我只要懂了吸引定律,就可以轻松的创造奇迹。但是,现实不断的教训我,也让我发现,学习吸引定律以及心灵成长的知识,作为一个渴望成就事业的人来说,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少做一些事,一切都等待上天给他安排好,相反他仍旧要做那么些事情,仍旧要刻苦努力,甚至付出比常人多出数倍的艰辛,只不过在付出这些的同时,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应该在心境上更能够控制得好,能够尽量保持正面乐观积极的态度。而真正借由吸引定律的原理创造奇迹的人,恰是那些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付出比常人多出数倍努力的人,他们的努力获得了能量的支援,他们的付出获得了神灵的帮助,他们的思想获得了神灵的启示,如此才会创造奇迹。

从书中,我还看到了一个令自己感动的实例。那就是要如何面对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态度。虽然新世纪思想等等,都在强调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我渐渐明白事情确实有适合与更适合之分,但是喜欢与兴趣确是可以培养的。更重要的是,当眼下的工作并非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稻盛和夫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他在刚刚工作时,未来几乎没有什么希望,而与他同去的那些应屇生都纷纷跳槽了,只有他留了下来,虽然这并非他所愿意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工作。在一个尚不具备条件转换行业,转换工作的时候,即使当下的工作枯燥、无趣,甚至看不到什么意义,他仍旧应该全力以赴于其中,踏踏实实的干下去。这看起来是一种愚的表现,但事实上恰是这种踏实的作风成就了稻盛和夫。

对于面临找工作,同时要完成课题的我来说,我更加清醒的意识到,这种踏踏实实的作风的重要意义。尤其当我对课题缺乏兴趣时,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都要尽全力完成它。在过去,我觉得很多工作都没有意义,或者说即使做好了,也看不到获得巨大成就的希望,但是我从他的身上看到,只要坚持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断的积累,起步时再小的工作,再无意义的工作,到后来积累起来也一定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稻盛和夫的书,对于当下浮躁的人来说,真的是一剂定心丸。告诉我们扎扎实实、稳步积累的工作的重要意义。无论当下的工作是什么,无论我们喜好与否,只要我们选择在当下投入这样的工作,就需要尽全力将其完成,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结合佛法的理念,我想到坚持不懈的艰辛工作就是一种戒,利用持戒方能生定,进而得慧!在追求成长与灵性提升的道路上,我选择借由全力以赴于工作,来达到未来美好的境界。身居其位,便谋其政!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吧。当然,不要忘记适时反剩今生既然来到世上,必然有其特定的目的。放下为了自我感觉良好而选择的享受,为了创造美好的世界承受更多的痛苦吧,这才是宇宙的意志,而痛苦也将随着创造的不断拓展,逐渐化解,由苦变乐。

拓展阅读: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活法》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他在本书中回顾了几十年来的经营心得,呈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不仅把目光投向个人的活法,而且把视野扩展到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文明。对于我,一个以目前的能力不可能去影响国家、左右社会的小人物而言,读此书只是为了改变自己。

人生的目的在哪里?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或者浅显点:你为了什么活着?或者再浅显点:你相信什么?记得在小些时候,曾有一个答案让我为之振奋:相信自己。对!我也曾经把它当成激励自己的信条。但是,我也的确为了这四个字迷茫过。这句豪言壮语,在你迷茫时竟显单薄的很。我凭什么相信自己?是曾经小小的成功吗?它在如今的>挫折里被淡化。是相信自己无限的可能吗?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限又是什么?

那么,人又为了什么活着?为了自己活着吗?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活着,那样站起来是一,躺下去还是一的活着,生命岂不就变的可以如此的被轻易抛弃?在梦想被无限化的童年,那句为了自己精彩的活着是如此充满力量与诱惑。而稻盛和夫却说: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这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难以表述我看到这句话时的震撼。恍惚间,我才发现一种所谓的虚无,一种所谓的冥冥,掺和着虔诚与感恩,竟然能如此的释怀。

人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人该如何去面对?在生活与工作中该如何安身立命?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话题。《活法》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修养,磨炼灵魂。说得真好,人活着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把人生各种不幸都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经历一次考验人格就得到一次升华,就会获得一笔莫大的人生财富,从而使得自身修养不断得到提升。有时经常觉得工作压力大,有许多的担忧。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会把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化为动力,发挥自己最大的热情,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着就是幸福的,工作着就是快乐的。当我们真正能做到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一心一意坚持做下去,不骄不躁,不断净化灵魂,并做到自省自戒,我们将会变成另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另外,作者还告诫我们要感谢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可是我们都在追求什么?房子再大也不算大,越大越好;车子再好也不算好,牌子越亮越好。我们早已迷失了自己,却浑然不知。心怀感恩,这是最基本的美德,然而也需要我们去一遍遍重温。如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行善积德,心怀感恩,可以想象,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的美好。

于是,'相信自己'又充满了莫虚有的力量,纵然只是相信莫虚有的灵魂;于是,可以'极其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因为曾经怀着如此的执著跌跌撞撞来到这个世界;于是,可以拥有'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因为可以笑对最后的一秒,带着坚强、平和的心,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下载稻盛和夫:领导人的资质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稻盛和夫:领导人的资质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稻盛和夫读后感

    读后感 稻和盛夫作为两大500强企业的创办者,他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探讨学习。读完他的的两本书,我对管理和经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更让我感受到管理的神奇......

    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从企业家稻盛先生成长的经验看,企业家道德价值要有七种品质,即感恩、仁爱、勤奋、慷慨、正直、慎独和守信。1、要感恩。企业家所获得一切成就都是社会赐予的,你......

    稻盛和夫心得体会

    稻盛和夫哲学分享 从去年年底在谊科开始学习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和《经营十二条》,又上网搜索了一些稻盛和夫的生平事迹和所言所行,深深为其感动。特别是稻盛和夫的“哲学......

    稻盛和夫经典语录

    稻盛和夫经典语录 稻盛和夫经典语录1 1.清澈而单纯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正能量,而自私的心看见的只是复杂、混沌。2.所谓投资,对我而言就是投下资金,通过自己额头流汗、辛勤工作获......

    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1 《活法》一书,是日本著名企业家、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初读《活法》一书,我被深深地震撼,一个迄今为止世......

    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很荣幸拜读了稻盛和夫的《干法》一书,感觉书中的每一小节的目录标题都是催人奋进的励志短语。从书中字里行间,感觉简单质朴的语句里面蕴含着引人深思......

    致新时代的中国领导人,稻盛和夫的演讲稿

    致新时代的中国领导人 (此为中共中央党校演讲稿) 大家好,我就是刚才承蒙介绍的稻盛和夫。 今天,我对能够有机会来到有着历史传统的中央党校,向肩负着中国未来重任的各位作讲......

    稻盛和夫 《干法》 笔记

    稻盛和夫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日本第二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