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情况的调查汇报及意见建议[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9: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情况的调查汇报及意见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情况的调查汇报及意见建议》。

第一篇: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情况的调查汇报及意见建议

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情况的调查汇报及意见建议

近日,我们深入到相关事业单位采取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获取的实际情况及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全县事业单位人员及其岗位设置管理基本情况

截止2006年底,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数为8012人。从岗位类别上看:管理岗位人员9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管理工作的566人,专职管理人员391人;专业技术人员7035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866人);工勤人员586人。从职务等级上看:管理人员中正科级103人,副科级124人,科员16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务272人,其中教育207人,卫生46人;中级职务3044人,其中教育2245人,卫生449人;初级职务3550人,其中,教育1473人,卫生880人;其他人员169人,其中,教育21人,卫生99人;工勤人员中技师87人,高级工240人,中级工130人,初级工120人,普通工9人。从行业分布上看:教职员工40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46人,兼任管理岗位人员60人,工勤人员102人;卫生工作人员152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74人,兼任管理岗位人员137人,工勤人员53人;其他行业24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46人,兼任管理岗位人员369人;从岗位性质上看:全额拨款单位5766人、差额拨款单位1090人、自收自支单位1156人。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县事业单位以及主管部门、职能部门长期的共同努力,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一是事业单位实行了事业编制总量控制。2006年底,全县核定事业单位编制数8435名(含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按行业分,教育系统核定编制4195名;卫生系统核定编制1631名(即全额拨款149名、差额拨款1170名、自收自支312名);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41名,实有人数391人;其他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268名。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师范学校和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员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确定的设置标准,2006年底,我县中小学适龄生达到4.3万人,其中小学适龄生2.1万人。我县核定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编制分别为442 名、1519名、2234名,从宏观管理上基本满足我县各项事业发展需要。二是岗位设置逐步走向规范。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事业单位配备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三类岗位。其中,学校、卫生院管理人员岗位多属于复合型岗位,由专业技术人员“双肩挑”。工勤岗位,除大多数工勤人员外,有极少专业技术人员因年龄、身体、知识、素养等原因,不适宜在专业技术一线工作,经个人要求和单位同意,转换到工勤岗位聘任。三是各类岗位结合事业发展规模和需要,核定了职数或结构比例。在管理岗位设置上,正科级事业单位专职管理人员一般按照3-5名确定;副科级事业单位专职管理人员一般按照2-3人确定;科级以下事业单位,一般不设置专门管理岗位。总体来说,全县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较普遍的由专业技术人员“双肩挑”。兼任管理岗位的人员,一般具有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既是单位管理人员,又是单位业务、技术骨干。管理岗位职数的设置,根据行业特点、单位规模和社会需求,按照核定人员编制总额的比例进行。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主要依据省职改办《关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设置工作的通知》(鄂职改办[1999]108号)精神,高、中、初级职务宏观上分别按1:4.5:4.5进行核定。全县实有专业技术人员6866人,设置高、中、初级职务分别为615名、2889名、3362名。工勤岗位的设置是依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确定的。截止2006年底,全县事业单位三类岗位职数为4.99:0.94:1。四是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结合实际实行了聘任制。全县事业单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6866个,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85.7%。工勤岗位,参照了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实行考评与聘任分开、聘任合同管理、薪随岗动管理办法,先后聘任技师、高级工327名,中级工130名、初级工120名、普通工9名。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路子。先后为4名因学历、英语等原因未能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业务骨干,经单位申请、组织考察、民主推荐等程序办理了低职高聘手续;1名因综合考核不合格人员,落实了高职低聘待遇。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岗位设置管理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三类人员岗位内部矛盾突出。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失调。一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均。全县实有专业技术人员6866人,高、中、初级分别为272人、3044人、3550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44.3%、51.7%,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明显偏少。二是城乡分布比例失衡。2006年全县中、高级以上职务3316人,县级事业单位有1360人,17个乡镇事业单位1956

人。以竹山一中为例,全校教师高、中、初级职务分别为69人、90 人、41人,如果不限制中学高级职务岗位,几年以后,全校教师配置,将由现在的“纺锤”模式变成为一个“倒金字塔”结构模式(而国家通用高中初能级比为1:3:6的“金字塔”结构模式)。而乡镇学校,由于教师每年都要经历小学选拔到初中、初中选拔到高中的人员变化过程,所以中、高级人员越来越少,人员结构成为初级人员多,中级、高级直线减少,这种状况同县直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形成强烈的反差。三是行业分布比例失衡。全县专业技术人员78.9%集中在教育、卫生两大行业。教育系统达到3946人,卫生达到1474人,分别占全县实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7.5%和21.5%,且两大行业中高级占全县中高级人员的93%,这些人员中62.5%分布在城关地区的教育、卫生中心,而农业、林业、水电、茶叶等县内支柱产业专业人员仅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21%,高级职称人员仅占全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7%。比如农业技术类204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97%,占农业劳动力的0.11%,不足全国平均水平0.64%的1/6;畜牧养殖业占农业产值四分之一以上,而中级以上人员只有12人;我县林业用地330万亩,只有82名林业技术人员,且没有一个高级职称人员;县委十一届会议确定“建生态水电大县”战略目标,而全县水电系统仅有的7名高级职称人员均在50岁以上且有2名已接近退休年龄。教育系统高中、初中教师缺口很大,特别是理科类教师奇缺,而小学教师又大量富余。管理岗位人员身份确定不够明确。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是单位行政事务管理的决策者、执行者、监督检查者、服务者和综合协调者,更应是本单位专业技术创新的业务骨干,因此,合格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应该具备专业性和管理型双重的要求。但从现实状况来看,管理人员中真正属于这种“复合型”要求的并不多。实际上,有的只是业务上的一把好手,有可能是一个好教师、好医生、好设计员、好工程师......,因为其突出的工作成绩,出于激励人才的目的,组织上为其授一个校长、副校长,院长、副院长,主任、副主任等等职务;有的则是既不懂管理,又无专长,只是为了平衡一些人缘关系、业务关系等,将其安排在一个相对工作轻松、舒适的岗位,以“安抚人心”......显然,这类管理人员,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同时,现有管理岗位人员的身份难没有明确的待遇界定政策,造成“双肩挑”管理人员待遇有的按职员级别、有的按专业技术职务进行兑现,待遇标准不一(现行的工资政策同类情况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待遇要高10-15%),这类人员相互攀比待遇,心理不平衡。

工勤岗位设置也不尽合理。工勤岗位人员理应是为单位的正常运转作好后勤服务工作,为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后勤保障。但是实际上,目前工勤岗位的设置比例、职能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使有些事业单位在工勤岗位人员仅仅是领导个人的跟班侍从、服务员,在工作上只有领导的脸色和评价重要,无视职能职责的履行。

2、岗位设置与现行编制管理不配套。目前各事业单位编制数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明确的各单位编制管理“三定”方案,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的职能强化、有的职能弱化,但是这些单位的编制数一直没作及时调整,严重阻碍了事业发展。比如,县农业系统的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承担着国家生态家园重点项目工作任务,负责全县农村能源建设的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责,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这一岗位的同志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而编制部门核编仅3个,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县农业部门从职能弱化的相关站所中抽调7名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从事现有岗位工作;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全县农业技术非营利性质公益指导服务的职责,但核定编制性质为自收自支,其岗位人员无法对外创收,获取待遇,主管部门只能将其人事关系放到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导致形成人事关系与岗位不一致的状况。原县教育系统的乡镇教育组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时已经将人员全部转向教育教学岗位,撤消了相应机构,但是,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管理、服务、协调机构,服务半径大、专业技术人员对象多,造成教育行政管理不便,目前,为了推进教育管理工作乡镇教育组除了没有名正言顺的管理职能外,实际上是“名亡实存”。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开,县卫生医疗系统就疹、住院病人急剧上升,病床床位同时增加,所需医护人员岗位剧增,而相应编制数未随之增加,造成医护人员缺乏。以县医院为例,目前病床位250张,按照病床、医疗人员与护理人员1:0.2:0.4比例,应需医疗人员、护理人员分别为50名和100名,而县医院实际有医疗人员、护理人员分别为30名和54名,为了确保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只得从应届毕业实习生以及其他医疗单位调剂借用人员。

3、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是事业发展的龙头,专业技术人员是相应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工勤人员发挥着后勤保障作用,三类人员作用的发挥缺一不可。同时,事业单位门类很多,从财政给供养关系上来说,有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之分;从社会功能来说,有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社会公益性的,有科研性的,有半经营性的、纯经营性的;从市场影响来说,有受制于市场变化的,有基本不受市场影响的......而现行的岗位仅仅停留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出台符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切实可行的管理、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一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聘任岗位政策过于粗化。从职称评审条件要求上看,初中教师评审高级职称只需工作达到12年,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任中级5年即可申报,小学教师评审中级职称只需工作达到9年,中专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任助理5年即可申报,而其它专业申报副高级职称须工作达到10年,取得本科对口学历并任中级5年方可申报。这一政策对人才集聚的城区和乡镇基层人员没有结合实际区别对待;从职称聘任岗位管理要求上看,省职改办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设置工作政策规定,仅从宏观上制订了高、中、初级职务分别按1:4.5:4.5进行核定职数政策,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城区教育、医疗等事业发展单位高中级职称人员严重超岗,乡镇事业单位高级岗位无人问津。二是工资政策分配不均。比如在管理岗位人员按职员确定其待遇,比本单位同工作年限工勤人员少,与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相比差别更大,挫伤了管理岗位人员积极性,形成了卫生行业没有人愿意当院长、教育系统没有人愿意当班主任的尴尬局面。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县由于县域经济条件的制约,只有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全额、差额单位无法落实,造成事业单位人员流动不畅。在推行事业单位聘用管理过程中,单位对个别工作能力差,本应实行末位淘汰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其老有所养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致使推行聘用管理流于形式。四是管理办法陈旧。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参照公务员的一些管理办法,比如年度考核、奖金制度等,沿袭以往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办法,缺乏符合新时期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以全额事业单位为例,因为是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不担心工资有没有保障,只担心发多少,什么时间发,另外有多少奖金。工作上,只要不给领导惹“难子”,得过就行。领导拿不住“刺”,群众挑不出“短”,考评起来,没有准确、硬性的评价“尺度”,说好容易,说不好难。考评结果不要最好,也不会最差,自然平平安安,工资照拿,奖金照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聘用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员)、工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管理。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县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现状,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进行探索和推进。

1、事业单位机构管理应与市场接轨。对事业单位机构管理要区分情况,从严控制。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精简、效能的原则,针对社会功能、社会需求和发展规模等综合要素审批事业单位机构。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机构编制设置标准设置;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采取归并、划转、转制等形式,进一步理顺机构职能,明确管理关系;完全属于经营性质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列入事业单位范围,让其在市场的调节下自由成长为经营、社团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对公益程度越高的事业单位,越需要加大政府监管的力度。比如国民义务教育、卫生防疫、科学普及、文物保护、新闻舆论等公共事业,管理自主权应与政府的监管权协调一致起来,两个方面都应加强,不可偏废。同时,应逐步淡化或者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体现其专业性、科研性、服务性职能。

2、事业单位的三类岗位职数应当依据实际发展需要设置。岗位设置应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依据工作性质、规模大小、效益高低、发展潜力等要素来综合考虑,因事设岗,防止和避免因人设岗。一般来说,物流、人流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总量上应比小城市多,小城市应比集镇总量多,县直单位应相对比乡镇总量多;专业性强的行业应比专业性弱的单位总量多,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大的,应比经营性质、中介性质的单位总量多;专业技术岗位比管理岗位、工勤岗位多。应出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评判标准,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开展岗位设置工作,从本单位工作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制订分工细致、分工明确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细则,优化岗位梯次结构,使岗位管理成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比如教学单位按学生数、地域因素,卫生医疗机构按服务对象数量、病床位,确定一个可行的相对控制指标,供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进行岗位类别设置时参考。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内部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的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中的高、中、初级职务层次的设置,在宏观岗位管理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基层管理部门自主权,以便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予以调整。探索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教育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逐步取消工勤岗位;卫生等差额事业单位,可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工作量的不同,设置工勤岗位,逐步走向市场,自负盈亏。

3、应完善相应岗位考评管理机制。相应岗位人员的工作动力在于制度激励与管理。一是全面完善聘用合同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做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要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的办法,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有条件的单位可积极探索采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人事薪酬制度。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岗位、业绩、能力等多种分配因素,将以岗定酬、以绩定酬与以才定酬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激发各类岗位人员的活力。三是要完善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在吸取以往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办法,使之客观、公平、公正,便于实施。评价的重点要依据业绩,综合考察能力、品德等要素,在评价“显性”业绩的同时,要善于发现、评价“隐性”业绩,鼓励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在职称评审上,不能千篇一律,应结合实际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确定。要建立量化评审办法,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要调整评审资格条件,打破学历、资历、地域的限制,针对地域、行业差别,确定对外语、计算机等能力、素质的要求,工作在乡镇一线或特殊行业的,中级以下职务晋升可取消外语等限制;评审程序上,要公开、透明,力求公平、公正,避免人情、权钱交易等“暗箱操作”。在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上,要向基层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尤其是对立志于技术创新、学术攻关,但短时期内尚未见成效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推行合理的保护政策,以保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相应岗位的聘任过程中,要适度地给予政策引导,相对保持人才职务、年龄结构和业务素养方面的梯队配制,防止因人才外流形成的人才断层现象的产生和加剧。

4、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遍布城乡、不同行业统一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完善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的社会保障基金征徼、转移、结算、支付机制,完善流动人员保险基金管理办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洛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豫办〔2010〕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实施范围

1、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机构管理序列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执行,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细则。

二、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2)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6、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总量,按照国家有关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本省规定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以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为基数,由事业单位提出岗位设置意见,报主管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确定。

7、事业单位三类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和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8、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9、根据我市实际,管理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至低分为四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四至十级职员岗位。

10、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1、事业单位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设置按照编制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确定,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设置,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12、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我省和我市有具体政策规定外,原则上不单独设置职员岗位,其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已聘用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3、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14、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15、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设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高的,市、县(市)区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16、市、县(市)区属事业单位确需设置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享有盛誉、业内公认、贡献突出,且符合任职条件的专家、学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17、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市属事业单位为2∶4∶4;县(市)区属事业单位为0.7∶4∶5.3;乡(镇)属事业单位为0.5∶4∶5.5。

1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具体控制标准是: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7,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9、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20、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岗位。

21、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2、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标准为25%左右,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标准为5%左右,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

(四)特设岗位设置

23、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或特殊情况消失后,按照岗位核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4、特设岗位的设置经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25、按照严格控制、严格审批的原则,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特设岗位,并填写《洛阳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

(1)承担国家、我省或我市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及高技能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3)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有关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4)其他确需设置的。

四、基本条件

(一)岗位基本条件

26、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7、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8、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四级职员岗位,须在五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3)七级职员岗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八级职员岗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4)九级职员岗位,须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以上(不含按有关规定确认为九级职员的)。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9、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我省和我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三级、四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0、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必须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1、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由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按照本实施细则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3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具体管理办法按照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33、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由市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任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市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为我市创造出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

(2)全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市级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3)其他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业内公认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4、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新聘工勤技能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可确定为五级岗位。

五、审核程序

3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主要包括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单位职能、编制总数、内设机构数、各级领导职数、拟设各类别各等级岗位名称与数量等内容。同时填写《洛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2)将岗位设置方案和审核表按管理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方法步骤、时间进度、组织领导机构、竞聘办法、监督措施、岗位考核等内容。编写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名称、岗位编码、受聘人员的基本条件、工作项目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与质量标准等;

(4)广泛听取单位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并组织实施。

3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具体核准权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市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2)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县(市)区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7、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38、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是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39、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聘用按照以下程序确定:

(1)按照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聘用条件的人选经县(市)区或主管部门报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人选审核确认后,由单位聘用。

40、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管理权限申请变更,并填写《洛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变更表》:

(1)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41、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我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岗位的种类及各等级岗位的数量要严格控制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范围内。

42、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一般不得低于国家、我省和我市规定的基本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聘用。

43、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4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我省和我市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岗位。

45、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国家、我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46、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状况逐年逐步到位。

47、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应写出书面工作总结报告,填写《洛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备案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其聘用人员应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七、监督管理

48、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49、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50、事业单位根据本实施细则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等要求,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岗位聘用和签订聘用合同等工作。

51、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调整聘用职务等级。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审批工资。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八、组织实施

52、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聘用制的前提,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妥善处理好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53、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国家和我省、市的规定以及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没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可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我省和本实施细则的精神执行。

54、有条件的县(市、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55、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国家、我省有关规定,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和本实施细则,制定本县(市、区)、本部门具体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56、本实施细则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

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纵深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关于赣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市办字[2008]91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1、除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外,全县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所有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其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均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二、岗位类别设置

2、本办法所称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性质等需要设置的具体工作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三类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岗位等级、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

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担负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设置工勤技能岗位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3、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动态管理的原则,在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职责任务、机构规格、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控制标准为:

(1)主要依靠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上述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根据工作需要,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4、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其管理业务岗位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完成的,可不再设置管理岗位;专门从事管理业务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5、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岗位等级设置及比例确定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

6、管理岗位共分10个等级。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4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七至十级职员岗位。现有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七至十级职员岗位。

7、事业单位领导及中层领导岗位数量,依据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设置;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岗位结构比例按照精简、合理、高效的原则,根据编制员额和工作需要设置。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

8、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为一至四级(一级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由省控制),副高级岗位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9、按照全省1:3:6的总体控制目标,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控制。分级控制目标为:县属事业单位0.6:3.4: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按全省总体控制目标执行: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十三级为员级岗位,不受职数限制。

10、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按《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赣人发[2008]13号)执行。

11、每个事业单位应根据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一个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80%。

12、副高级岗位主要设置在单位的主系列,辅系列一般不设置副高级岗位,根据工作任务确需设置副高级岗位的,必须严格控制。辅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

13、事业单位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

14、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5、按照全省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

16、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以工勤技能为主体岗位的事业单位和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医疗卫生等领域,对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与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辅助岗位上设置,其他领域原则上不设置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各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具体结构比例按《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赣人发[2008]14号)执行。

(四)特设岗位设置。

17、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一种非常设工作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级或省、市重大研究项目、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确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符合国家和省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3)其他确需设置的。

特设岗位的设置由单位申请,经主管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首次岗位设置时暂不设置特设岗位。

18、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按照行业指导意见及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执行;没有颁布本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经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执行;无相近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参照的,由政府人事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9、事业单位三类岗位通用的基本条件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及技能条件;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

20、管理岗位基本条件: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此外,各等级岗位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七级职员岗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2)八级职员岗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3)九级职员岗位,须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的人员,大专、中专毕业生分别在十级职员岗位工作三年、四年以上人员,具备九级职员岗位任职条件。

(4)十级职员岗位,须中专和大专毕业见习期满。

(三)专业技术岗位。

21、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按照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必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必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必须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一级岗位设置的具体条件和审批程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3、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一般不实行兼职。其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3)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省人事厅核准。设置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数量应相应减少。

24、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具体任职条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省、市规定的各岗位等级基本任职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以及岗位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制定,经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执行。

(四)工勤技能岗位。

25、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是:

(1)一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技师等级考评;

(2)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技师等级考评;

(3)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4)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5)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学徒期满已转正定级,或者是具有职高(不含两年制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且在工勤技能岗位工作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6)普通工熟练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确定为普通工岗位。

(五)岗位转换。

26、因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转换聘用的需符合新聘岗位基本条件。

五、岗位设置程序及审核权限

27、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主要步骤为:

——功能定位。梳理本单位机构编制、职责任务、在册正式人员等基本情况,按照本方案和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由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本单位的主体岗位类别。

——岗位拟定。根据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对本单位的职责、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梳理归并成若干工作板块,设定相应功能部门,拟定三类岗位的数量、内部不同等级的数量和最高岗位等级设置,明确主系列岗位。

——编制岗位设置方案。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构成特点,确定不同岗位的名称、类别、等级和结构比例,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据、拟设置岗位的数量结构、实施办法与步骤、组织领导及岗位设置说明等。

——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填写《寻乌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类别设置表》、《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连同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报县人事部门核准。审核、核准岗位设置方案时,单位需提供下列材料:机构编制部门下达给本单位的机构编制“三定”方案;本单位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的任职通知;本单位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花名册;已审批的《江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6年工资套改审批表》。

(2)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主要步骤为:

——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岗位,确定岗位等级,明确岗位任职条件、职责任务和岗位薪酬等。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方案的政策依据、指导思想、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范围、已核准的岗位情况、各岗位具体任职条件、岗位聘用的方法步骤以及具体措施、组织领导等。

——编制岗位说明书。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明确本单位三类岗位不同等级的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工作要求及标准、任职条件和相关待遇等,经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程序,研究制定本单位不同等级的岗位说明书,作为人员聘用、聘后考核的主要依据。

——征求职工意见。通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会,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增强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透明度,落实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集体讨论通过。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提交单位领导集体讨论通过。

——实施方案审核与备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单位领导人员集体研究通过的实施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

(3)组织实施岗位聘用。

28、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岗位设置方案按照以下权限核准:

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县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县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县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9、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在工作性质、职责任务以及机构规格、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相同的情况下,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进行捆绑,统一组织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30、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核准后,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未经市人事局批准不得突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有关管理权限申请变更:

(1)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出现分设、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增减编制数额的;

(3)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31、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有关规定,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内,根据工作需要自主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择优聘用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政府人事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32、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任职条件要求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一般不得低于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基本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聘用。

33、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的基本程序:

(1)公布已经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包括具体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

(2)组织动员单位工作人员应聘,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审核。主要步骤为:

——开展竞聘上岗或业绩考核,根据竞聘或考核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岗位与等级。

——召开单位领导人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明确其具体岗位与岗位等级,并在单位公示。

——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34、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的核准权限:

(1)承担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人员,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聘用。

(2)县属事业单位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工勤技能岗位的聘用,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和市人事局备案后,由单位聘用;其他岗位报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后,由单位聘用。

35、事业单位应按照省、市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的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江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对聘用人员实行合同管理。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

现已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单位,要根据省《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本方案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6、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应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采取积极措施,使本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结构比例的,超过部分人员可按现聘职务进入相应等级岗位,保证在编在岗的正式人员都能上岗,但只能进入相应职务岗位等级中最低的细分级别,以后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逐年逐步到位。

3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职的,须符合兼任岗位任职条件,并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兼职人员应在聘用合同中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类别,要同时使用两个具体岗位数,履行两个岗位职责,完成两个岗位工作任务。

38、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39、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审核验收,按规定程序报市人事局备案确认。

审核、确认需提供以下材料:确认申请;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聘用合同文本;《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表》;《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拟聘人员符合岗位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和公示结果;工作总结报告。

40、经政府人事部门确认,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了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按照工作人员新聘岗位等级,从确认的次月起对调整、晋升岗位等级的聘用人员审批兑现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

审批兑现工资应提供的主要材料为:政府人事部门核准、确认的《寻乌县事业岗位设置聘用核准表》、《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及审批工资所需的其他材料。

41、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聘)用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执行。

4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纳入日常管理后,出现空缺岗位,原则上首先消化单位内部落聘、低聘人员。无超岗情况的,须通过内部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聘用人员的聘后管理,建立健全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定期对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聘用人员调整岗位、晋升岗位职务等级和进行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七、组织实施

43、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实行按岗聘用制度的前提,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乡(镇)、各单位都要高级重视,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扎实推进,稳慎实施,妥善处理好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确保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

44、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办法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认真解决,妥善处理。

45、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通过职工代表会等组织形式,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人事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对在实施工作中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严格查处,追究相应责任。

46、要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有条件的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尽快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47、为便于统一部署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负责,县直相关部门组成的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人劳保局。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切实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力度。要全面掌握并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严肃人事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确保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向岗位管理的平稳过渡。

48、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2008年年底前,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均应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附:

1、寻乌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类别设置表

2、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

3、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表

4、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

第四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

龙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

为积极稳妥推进我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适合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业特点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根据《延边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关于龙井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 单位:局属各事业单位

人员: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全部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行岗位总量控制、结构比例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组织引导所涉事业单位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制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充分调动各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各单位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岗位设置原则

(一)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岗位设置应以各单位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具体公益目标为基础,根据本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岗位结构的比例、数量、名称、类别、职责、任职条件、目标任务、岗位等级。各单位岗位设置应注重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竞争能力。

(二)合理设置,科学管理。各单位不同类型岗位的名称、数量、等级、职责、权力、任职条件以及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应与本单位的职责、规格、规模相符。各单位在实施岗位管理中,应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控制内进行。

(三)兼顾现状,注重发展。各单位在岗位设置中要适当考虑已经形成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现状,同时统筹考虑单位发展、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等问题。

四、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宣传准备阶段(2011.9.25-2011.10.10)

1、宣传动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动员会。各有关事业单位及时传达贯彻事业单位诶设置管理工作动员会议精神,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文件,使广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了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和方法要求,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2、调查摸底。各单位要通过学习有关政策文件、收集资料数据、整理人员花名册、工资统计报表等,对本单位现有编制使用情况、各类人员聘用情况和现有在册工作人员结构状况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控,并分门别类做出系统分析,为岗位设置提供依据和理由。填写《龙井市市直属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龙井市市直单位2006年7月1日以后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10.11-2011.10.15)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2011.10.11-2011.10.15)

各单位根据《龙井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结合本单位的人员编制、工作性质、职责任务、人员结构等相关情况,确定岗位类别、岗位等级结构分配比例和岗位最高等级,提出本单位岗位设置意见,拟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填写《龙井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定表》。

2、标准岗位设置方案

(1)报送材料。核准岗位设置方案时,需报送的材料和要求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龙井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定表》。

(2)核准流程。各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局人教科初审后,报主管局领导审核,最后报市人社局核准。局人教科重点审查各单位岗位设置范围、岗位类别、等级划分、结构比例等级设置、岗位设置工作程序是否符合上级规定,岗位聘用办法是否规范,报送材料是否齐全等。

3、制定实施方案,完成竞聘上岗 在市人社局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各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制定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编制岗位说明,形成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需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通过,经主管部门审查,包市人社局核准,在本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后,组织本单位人员竞聘上岗。

4、拟聘人员审核认定

竞聘上岗完成后,各单位将拟聘人员名册通过局人教科初审后,经主管局领导审核,上报市人社局核准确定。由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文本使用国家规范合同文本,明确聘期、具体职责、待遇。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12.16-2011.12.31)

各单位对本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情况认真检查总结,并形成总结材料报送局人教科。局人教科将会同市人社局对各事业单位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及时召开会议做好动员部署,按要求制定好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和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局人教科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的总体要求,指导各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监督检查各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纠正各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违反法规政策的行为。

(二)注重宣传,稳妥推进

各单位要专门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提高每一名工作人员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充分调动大家理解、支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性、复杂性、艰巨性,慎重对待和妥善处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单位稳定,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三)严律纪律,规范管理

各单位在组织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得擅自提高岗位等级,突破结构比例,确保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已兑现工资。

第五篇: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

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

有关问题的说明

(2009年3月)

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便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易于操作,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根据市确定的工作进度要求:所有市直部门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要在4月底前完成并上报,各区(市)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要在5月底前完成并上报。全市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在6月底前完成核准。结合我区实际,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峄人字[2009]6号文件要求,抓紧制定方案,尽快上报审核,不要讲任何条件,不影响全区的进度。

二、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依据什么确定。根据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规定,经备案核准的现聘人员未超过编制数额的,按照编制数确定岗位设置总量。现聘人员已超过编制总数的,岗位设置总量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数额与人事部门核准的增人计划数确定。

(二)未颁布岗位设置行业指导意见和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最高等级及结构比例执行何种标准。没有颁布本行业岗位设置行业指导意见和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事业

单位,经人事部门同意,岗位设置最高等级及结构比例可参照性质相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执行。无性质相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参照的,经人事部门同意,可按《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鲁人发[2007]28号)规定的全省总体控制比例执行。

(三)事业单位是否设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师)专业岗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办发[1990]8号)规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的专业工作岗位,主要对象是企业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可参照执行。据此规定,其他事业单位不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即政工师)专业岗位。

(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能否设置非领导岗位。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其他等级的管理岗位根据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设置。因此,管理岗位不设与领导职务同级别或高于领导职务的非领导职务管理岗位。

(五)未确定机构规格的事业单位,其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如何确定。按照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设置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规格来确定。目前没有确定

机构规格的,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按管理权限对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予以明确。

(六)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后,鲁人职[1998]38号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年纪较大、聘任期满、本人自愿不参加竞争聘任、保留原待遇的政策是否继续执行。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核心是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后应按照新的制度规定进行规范,199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通知》(鲁人职[1998]38号)中“省直单位中已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在聘任期满考核续聘时,男年满57周岁、女年满52周岁(延长退休年龄者为57周岁),任职期间各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本人自愿不再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不再参加竞争聘任,由单位根据实际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其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市地及以下单位的人员,可参照上述原则执行,具体办法由各市地人事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年龄最低不得低于男55周岁、女50周岁”的规定,自2007年8月31日起不再执行。

在此之前,按原规定办理了相应手续,由单位另行安排其他工作的,征得本人同意后,可不参加竞争上岗,保留原待遇至退休,但要计算在核准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数内;若本人要求参加竞争上岗,且符合聘用条件的,可参加竞争聘用,按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岗位设置方案上报审核和核准时分别需要报送的材料。

1、上报岗位设置方案审核时需要报送的材料(1)岗位设置方案书面材料一份(材料不用印制正式文件);(2)《现有人员情况一览表》一份;(3)《岗位设置情况一览表》一份;

(4)编制部门对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批复文件。

2、岗位设置方案核准时需要报送的材料(1)岗位设置方案(单位文件印制);

(2)《岗位设置情况一览表》。上述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是把岗位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工作环节和步骤。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完成核准后,主管部门和单位可以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未经核准的单位不得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省人事厅印发了《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鲁人发[2009]4号),市人事局进行了转发,结合我区工作实际,需把握好以下问题。

(一)坚持公开竞争原则,按岗聘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除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宜竞聘的岗位外,都要根据岗位任职条件与要求,实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必须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

基础,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组织实施。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应根据事业单位事业发展需求和人员队伍状况逐步聘用到位,首次组织聘用应留有一定数量的空缺岗位,用于培养、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个别确需在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并按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的,需按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8]71号)批准后,按规定参加竞聘上岗。

(二)实行综合评价,择优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竞聘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择优聘用。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应具备《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鲁人发[2007]28号)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并符合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专业技术岗位中高、中、初各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由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本行业、本单位岗位需要、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实行职业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各部门要指导所属单位在开展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前完成专业技术等级岗位具体条件的制定,并作为竞聘工作的依据。根据省《指导意见》,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和工作岗位需要,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符合专业技术

岗位任职条件要求的,也可直接参加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竞聘上岗应充分听取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实行综合评价。具体实施时,应成立7人以上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其中在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专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二),对应聘人员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严格竞聘程序,规范运作。

1、要制定公布方案。各单位组织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要结合本单位各类人员聘用工作研究制定竞聘实施方案,并报经主管部门和区人事局同意(无主管部门的单位,报区人事局同意)。并公布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2、要成立聘用组织。事业单位组织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应组成由本单位负责人、单位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代表组成的竞聘工作组织具体负责。

3、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基本程序按省人事厅《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竞聘上岗的基本程序如下:

(1)公布竞聘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任职条件、聘期和工资待遇等事项;(2)个人报名;(3)单位聘用组织进行任职资格审查,对符合岗位条件、参加竞争人员进行公示;(4)采取答辩、测试或考核等方式进行竞争;(5)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对竞聘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推荐意见,聘用单位负责人员在推荐人选中集体研究确定岗位拟

聘人员;(6)对岗位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对单位拟聘人员经公示无异议的,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拟聘人员报经各区人事局核准,并报市人事局备案;十级至二级专业技术岗位拟聘人员经各区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7)对核准机关核准聘用人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公布聘用结果。

事业单位规模小、人员少的,主管部门可按照上述基本程序,统筹组织竞聘上岗。

(四)根据岗位特点,合理确定聘用期限。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实行聘期管理。应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需要、专业特点和要求,合理确定具体聘期。十一级以下的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一般为3年;十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为3-5年,其中四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一般不少于5年。聘用时间一般应满一个聘期。高层次紧缺人才的聘期可适当延长或无固定期限。专业技术人员连续在同一专业技术层次上被聘用满10年,且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合同期满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3年的,可按现聘岗位签订聘期至退休的合同。

(五)关于特设岗位。对所属事业单位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镇属事业单位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百千万人

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博士后科研人员;竞聘上岗前的任期内被评为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级以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获得市委、市政府目标综合表彰记三等功以上奖励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因组织调整从机关调入事业单位或完成援藏、援疆任务的等专业技术人员在首聘中因岗位限制不能上岗的,可设特设岗位进行聘任,待一个聘期结束后,再参加正常的竞争聘任。此前我市确定的不受岗位限制聘任的各项规定不再执行。

三、有关表格、文件可登陆峄城政务网、峄城人事人才网浏览下载。

四、联系电话:7777002;7777011。

下载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情况的调查汇报及意见建议[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情况的调查汇报及意见建议[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的指导意见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XX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XX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书聘任单位(甲方)名称受聘任者(乙方)姓名聘 任 职 务 及 级 别聘任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XX 人 事 局 印 制......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

    利州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根据《广元市利州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本工作......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

    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总结汇报2020最新(精选五篇)

    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总结汇报(一)XX年从事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年终总结XX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事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人事人才工作会......

    2020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总结汇报(五篇范文)

    【精选】2020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总结汇报(一)2020年x月以来,我镇根据全县的统一部署,按照平稳过渡的要求,将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材料

    XXX岗位设置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和原则 1、XXX(单位)与之建立人事关系的、在编在职、且签订一年以上聘用合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纳入岗位设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