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全民科学素质

时间:2019-05-13 09:4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厦门全民科学素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厦门全民科学素质》。

第一篇:厦门全民科学素质

厦门市全民科学素质 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总体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厦门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方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持,为实施“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战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五个厦门”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基本方针

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基本方针。——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局面。

——动员全民参与,在全市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23 开发和集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加大高中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力度,提高自身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使他们成为未来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农村科普的生力军。

——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

拓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渠道和机会,开放全市科技类博物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高新企业等科学教育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未成年人开放。争取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年均免费接待未成年人团组人数达9万人次,真正把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科技教育等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争取到2015年建成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达25个,使其成为周边中小学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基地, 寒暑假及周末社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任务

全面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围绕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要求,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科技致富能力。

——树立科学文明的新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信心和能力,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

——树立现代农业的意识,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掌握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等技术,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发展新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乡村科普活动,全市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能够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提高农民掌握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力争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或职业技能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转移就业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业发展的能力。

2、措施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科学素质教育活动,每年对村以上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青年党员进行轮训。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对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全面实施“科普惠农”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村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示范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成果。在“十二五”期间争取每年有3-4个科普惠农项目列入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表彰和经费资助。在实现村级“站、栏、员”(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创建农村科普服务站20个。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科普活动

深入开展科技下乡、实用技术进村入户、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普宣传员、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培育农村新型科技服务组织

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函大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跟踪服务。

(三)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着力打造一大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在企业广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大力实施“厂会协作”和“金桥工程”。

——加强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广泛开展企业职工与农民工的各类培训,提高劳动者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将城镇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培训教材和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加强对企业在岗人员的科技教育培训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创新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大课题,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班。建立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大力开展技术比武、操作比赛、岗位练兵等活动。深入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加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着力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努力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现代科学和现代管理知识水平,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增强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养,着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提升科学素质水平。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提高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自觉性。

——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营造提高科学素质良好氛围。

——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

2、措施

——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

制定2011—2015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政府公务员培训规划》及各类行业培训规划时,应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落实到全市各级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年度计划中。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

建立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学习培训制度、公务员科学知识学习培训登记制度。注重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学习。通过个人自学、专家讲座、收看电视录像、在线学习、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培训,注重学习效果,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并根据科技发展状况和干部培训的需要,不断加以改进。指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课程体系建设。

——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对科学素质的测查。在完善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体系时,注重对科学素养考察的内容。适时启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

——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

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遴选一批适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观学习的科研场所,组织他们实地参观。

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每年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组织系列科普报告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

——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优化整合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和基础条件建设,促进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推进科学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培养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材建设,形成满足科学教育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2、措施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组织实施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各类科学教育研修班、研讨会等,推进实施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年均选送科技辅导员老师参加全国、全省及市级培训达100人次以上。实施“科教合作”项目,提高中学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专业能力,探索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的长效机制。

围绕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改进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将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设起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按照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小学科学课程专任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培养渠道,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质量。组建强有力的科学教育专业支持队伍,深入基层,引导并推动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科普讲座等活动,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和基础条件建设

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使全市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

加强我市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扭转我市中小学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科普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支持和鼓励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网站的建设,加快数字科技馆的开发力度,通过厦门教育网以及其它网络媒体,使中小学科学教师和中小学生能方便快捷地从网络、图书馆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优化整合社会科技教育资源

优化整合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科技教育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和社会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开展科技培训。

——加强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研究工作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高等师范类院校开设科学教育类专业,鼓励开设科普专业选修课程。建立起一支能承担科学教育及其研究重大项目的专业人员队伍。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开发、集成社会科普资源,打造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发展科普展教资源,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开发。——集成科普信息资源,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探索科普产品资源服务公众的有效模式。

——大力发展科普展教资源,提高科普展教资源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展教资源研发体系,展教资源产业初具规模。

——加大数字化科普资源建设力度。

2、措施

——繁荣科普创作

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出一批紧扣时代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将优秀科普作品列入厦门市科技工作奖励项目。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送达市民手中。

——加大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力度

集成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建设数字化科普资源库,对各类科技、教育等资源进行开发和转化。实现资源的科普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做好整体规划和标准制订,逐步建立科普图库、科普动漫作品库、科普音像库、科普书库、科普报告库、科普基地资源库、科技馆展品库和博物馆藏品库等若干数字化科普资源数据库。

——构建数字科普资源网络平台

调动拥有数字科普资源的各方面力量,建设数字科技馆等科普资源网络平台,培育和扶持一批对公众有较强吸引力的优秀科普网站。

——构建实体科普展教资源平台

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发。加强科普展教品内容的整体设计,围绕公众关注的科学热点、难点和突发事件,制定重点创作选题规划。

着力开发优秀、原创性科普展教品,加强展教衍生品的研发和推广。研制全市普适性展教品与专业特色展教品相结合,丰富各类科普设施的展示和活动内容。

将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科普展教品。重点将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气象台站等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源开发、转化为科普展教品。将开发科教影视节目、科普图书、挂图等展教资源与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展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活动效果。推动旅游景区、农业观光园、绿色生态园等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科普展教活动。推动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普展教资源,形成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展教品开发的局面。

强化科普展览和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围绕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结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农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等开展的培训教育活动,设计开发各类互动式、体验式科普展览和教育活动。

——营造有利于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环境

培育科普展教资源。制定和完善有关优惠政策,推动科普资源设计制作社会化。鼓励科研机构、大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加强合作,参与科普产品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展教资源的开发活动。支持企业经营展教资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各类科普设施提供市场化的展览开发服务。完善展教资源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等,培育科普展览策划、研制、使用、推广的一体化产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政策环境上,营造尊重和保护科普产品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为科普产品知识产权提供保护。加强科普产品知识产权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有效实施。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促进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提高科技传播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水平。——建立精品科技传播媒体平台。——不断提升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提高大众传媒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能力。

2、措施

——加大各类媒体科技传播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加长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扩大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增设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期数和版面,增加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

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加强网点建设,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发行工作,加强农家书屋建设。

——打造科学传播品牌媒体与栏目

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支持电视广播科技栏目打造科普宣传品牌。提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科技专栏、专题质量,推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科技栏目,择优扶持若干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普网站。

——发挥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

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软件。

培育、扶持若干对于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提高大众传媒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能力

提高各媒体工作者与文化创作者的科学素养与科学传播能力。加强对新闻记者、编剧、导演、作家等传播者的科学素养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宣传内容的创作过程中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科学态度的主动性与责任感。

——提高各类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学传播能力

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应急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任务

加大科普活动室、科普活动站、科普学校等科普场所建设,促进科普资源优化配置,科普基础设施总量明显增加,合理布局,长效发展。

——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

——拓展和完善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科普设施的作用。

——增加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设施的科普功能,丰富科普设施活动内容,提高展教水平。

——加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乡科普事业全面发展。

2、措施

——统筹协调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加快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拓展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功能

拓展和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资源的服务能力,缩小科普基础设施与公众接受科普教育需求之间的距离。统筹利用现有科普基础设施资源,挖掘潜力,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加大科普类场馆建设

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每年兴建、改建或命名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鼓励、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工业科技类博物馆或产业科技类博物馆。

深入开展全市科技馆规范化建设和区域科普活动展教中心创建活动。

——开发开放科普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和地方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部门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

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设施。推动青少年宫和青少年实践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增加科普内容,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鼓励高新技术园区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并根据自身特点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引导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等经营性旅游场馆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大力发展基层科普设施

依托市区级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拓展科普教育功能,建设区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依托遍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文化站、广播站、中小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党校(党员活动室)以及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公共设施,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和“农民科技书屋”工程,增加科普图书、挂图、声像资料以及有关展示设备,丰富科普教育内容,建设“科普活动站(室)”、“科普图书室”、“社区科普学校”等基层科普阵地。

有条件的中小学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园、绿色生态园和科技示范园,增强其农业科技教育服务功能。拓展各类职业培训中心、再就业培训中心(基地)等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

四、保障条件

(一)政策法规

1、深入贯彻《科普法》、《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全面推进厦门科普工作法制化。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工作,使之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

2、在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规划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各级党、政工作和部门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中,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考核范围。

3、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力度,以市政府的名义每3年表彰10名厦门科普先进工作者和10个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4、落实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将科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

(二)经费投入

1、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切实执行《科普法》、《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镇(街)以上同级财政预算。

2、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经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3、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广泛吸纳社会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队伍建设

推动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出台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调动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参与科普工作的激励政策。

五、组织实施

(一)各级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汇报,研究促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实施工作中有关重大问题,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年度述职。

(二)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当地科技发展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党政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三)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协调工作会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推动各成员单位落实相关任务,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

(四)做好定期监测和评估。开展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监测工作,并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监测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为提高厦门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五)完善相关督促和考核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级政府对成员单位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成员单位领导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

(六)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激励科普工作者的政策措施,解决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进修、职称、待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科普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与科研成果、学术成果同样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第二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定稿)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行动计划)简介

[2005-01-07 ]

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指公民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具备基本的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个人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 2049行动计划”提出的背景

1999年,一批科技专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提出,为了顺利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应制订一个超长期的国家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同年,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国科协 向中国政府提出制订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下简称2049行动计划)的建议。

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对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科技素质标准以及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2003年,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科学院、社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 和 全国妇联 等正式启动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

>“ 2049行动计划”的含义 “ 2049行动计划”是根据中国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对国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着眼于未来40?50年,立足中国国情,发挥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的全社会作用,具有明确的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到2049年 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00周年时实现中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目标的国家长远计划

>对“ 2049行动计划”的基本认识

☆ 制定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方面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49行动计划”正是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规划,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将会成为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公民全面发展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049行动计划”是一个目标长远,分阶段、滚动式推进的国家计划。

公民科学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周期很长的工作。“ 2049行动计划”着眼于在未来40?50年持续实施,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这种时间跨度的行动计划在我国尚无先例,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明确方向和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滚动式推进。“2049行动计划”面向全体公民,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其实施不是一个或几个系统、部门所能主导,需要上升到国家行为。

☆“ 2049行动计划”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并且需要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

“ 2049行动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到2049年使我国国民人人具备科学素质。因此,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必须着眼于全体公民,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年龄段和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公民。行动计划的内容和实施的方式必须适用于所有公民,要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 接受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渠道。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通过公民积极主动地学习实践来实现。公民不仅仅是行动计划的受益者,更应当是参与者。因此,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一方面要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环境和足够资源;另一方面要 充分调动公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公民自主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 实施“ 2049行动计划”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2049行动计划”关键在于“实施”。实施需要正规的学校教育、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社会化的科技普及与传播和鼓励公民自我学习同步并举,因此,实施的主体绝不仅仅是一两个相关的部门,而是全社会。党政机关、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责任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这一内容渗透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以推进。☆ 公民的科学素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衡量。

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科学的量化和衡量。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制订标准既可以衡量人的科学素质高低,也是对计划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依据。

☆ “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需要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目前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关注的问题,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和一些国家分别制订了相应的计划,有的已经付诸实践。与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相比,国际社会在对科学素质的认识方面共性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也较多,如科学素质标准、推动措施等。因此,在制订和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取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邀请国外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参与,使“2049行动计划”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

☆ 实施“ 2049行动计划”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 2049行动计划”从制订、实施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状况、公众对科学素质的需求等外在因素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计划的实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对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于准确掌握情况,及时修正,保证“2049行动计划”顺利和可持续地实施,不断向最终目标迈进。

>“ 2049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 行动计划的总纲,是整个行动计划的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主要提出实施“ 2049行动计划”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目标和任务、工作重点、总体进程和方法、主要保障条件等

☆ 《公民科学素质标准》 :中国成年公民应达到的科学素质标准,是行动计划的基础性文件。主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

☆ 具体实施计划 : 在《纲要》的指导下,依据《标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拟根据国家到 2010年完成“十一五”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 监测与促进体系 : 在计划实施的同时,建立监测 与促进 体系,对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期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对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以促进和保证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 2049行动计划”的制订工作

工作任务

☆ 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拟报请中央审定和发布实施。

☆ 研究制订《公民科学素质标准》。《标准》的制订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标准》拟由“2049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颁布。

☆ 研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在《纲要》和《标准》确定并发布实施后,由各有关方面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在《纲要》和《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包括实施的目标、阶段、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等,以实现《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同时建立监测与促进体系,以对行动计划实施的情况、成果进行全程监测和定时的评估、分析,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对行动计划实施进行及时修正。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多面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重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受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在实行课改进程中,要逐步消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摩擦,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二、三维目标的联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养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方面能力,领悟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它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可以着眼于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又可以学会掌握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死知识,学生就变成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当然也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即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又为他们提供支持。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恩施市文化体育局

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恩施市政发〔2007〕10号)的要求,结合文体工作实际,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科学素质,在全局营造了知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现将我局今年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工作要点确定科普主题

为了使《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工作落到实处,我局相应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李华武同志任组长,局属各二级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针对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科学素质,确定今年科普活动主题,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播文体知识”为主题开展各项科普宣教工作,多种方式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参与,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局干部职工科学素质的提升。

二、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

利用文化体育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在文体活动开展、文物景点、文化体育信息、编排文艺节目开设宣传专栏,广泛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引导全市未成年人从小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提高了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防止和杜绝吸毒人员的滋生,抵御毒品的侵害。同时也使广大社区群众和青少年认识到全民禁毒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广泛参与禁毒斗争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积极整合科学教育资源,联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文体活动的开展,掀起科普宣传高潮,强化未成年人的科技、法律、禁毒防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三、加强干部职工科学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组织优势,通过讲座、参观、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在文体系统干部职工中普及科学知识。继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挖掘、树立、推广好的工作项目,营造全局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全局职工学习之风,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知

识的学习,提高其与科技发展同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能的能力。

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全市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二要继续在全局干部党员职工中大力宣教科普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使广大职工参与其中,做活动的实践者;三要继续推动科普宣传热潮,强化全市未成年人的科普意识;四是创编科普文艺节目,使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五是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健身。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20**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文化广电局全面贯彻落实《XX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强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促进了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全面实施。我局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将我局2013年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为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局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及时调整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日常事务。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局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深入开展。二、四大工程,逐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一是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全民精神文化需求

1.积极开展示范项目创建,夯实文化惠民之基。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镇1个(雄州街道),市级示范文化站1个(葛塘街道),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示范点10个(中山社区、八百桥社区、金磁村等),省四星级“农家书屋”2家。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社区)基层服务点64个,实现村(社区)100%全覆盖。所有街镇文化站按标准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初步建成城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竹镇镇、冶山镇固定电影放映点已建成并顺利通过区级验收。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790m2,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787m2)。

2.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催生文化惠民之花。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成功举办多项全区性文艺活动。组织承办亚青会文化交流演出“青年的节日——青春style”音乐专场,精心编排6个特色节目参加演出,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成功争取省厅组织原创话剧《枫树林》来我区巡演,取得圆满成功。配合市局顺利完成“百场公益演出”,截止9月底,配合市相声剧团、杂技团、越剧团、歌舞杂技团完成5场专场演出,与XX区开展交流演出2场,区自主组织演出24场。积极打造“百姓戏剧广场”、“社区大舞台”、群文大课堂等文化惠民品牌。“百姓戏剧广场”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评为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优秀案例二等奖。区图书馆以寒暑假、节假日、世界读书日、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节庆日为重点,为读者开展讲座、报告会、培训、展览、绘本故事会、送书送春联等各类读书用书活动。截止9月底,全区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共计681场,完成送图书2500册,送演出83场,送电影760场。

二是推进文脉传承工程,提高全社会文保意识

1.加快文化遗产申报和传承。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方巷人走北”于今年2月接受授牌。加强冶山农民画、长芦“留左吹打乐”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建设。积极联手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调研“留左吹打乐”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工作事宜。开展“四乡”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在中小学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课程。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在新华西路市民广场举办专场演出,开展“文博之夏”系列文物宣传展览及学生夏令营活动。组织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场。今年被评为“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区”。

2.推进文物可持续保护。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调查登记表的回收上报工作,共发放、回收调查登记表492份,做到调查回收率100%。根据省局统一部署,完成省级文保单位记录档案的数据录入工作。完成第一批区级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碑的设立工作,其中省级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碑1处、市级18处、区级35处。全面开展六合文庙大成殿维修工作,目前整体维修进度已经过半。密切跟踪南门清真寺礼拜大殿、六合城墙的维修工作,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市局批准的维修方案施工。在全市率先为各街镇文体中心配发文物巡查专用数码相机,在全区建立各级文保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是推进市场监管工程,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 开展“百日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行动,为亚青会保驾护航。配合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在竹镇农贸市场开展“18广场法制宣传日”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00多份,接待咨询100多人次。在今年五次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区文化市场未丢一分,排在全市郊区前列。派员参加省文化综合行政执法技能大比武活动,获得全省第二名。在规范经营及安全生产责任书中新增“一罚二停三吊销”的处罚规定。全年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场所2283家次,共处罚网吧9家,罚款共计6.4万元;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000余册(盘),取缔非法游商15家次。

四是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区完成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049户,数字电视整转:21000户。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监听、监看,确保重大节庆日、重要时期及日常播出安全。根据《省工商局等部门关于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及时停播9条违规医药广告。通过“省有线电视先进县(市、区)”的检查验收。牵头组织广播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做好“省有线电视‘户户通’县(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年底前报省、市检查验收。协助广播电视台做好科技创新奖、金帆奖、金鹿奖(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等相关材料的上报工作。强化社管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在全区范围内针对非法生产、销售、安装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受设施开展多项集中整治。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15台次,检查持证单位14家,查处无证单位1家,拆除卫星设施17套,没收非法销售卫星地面设施设备60套。

三、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民科学素质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公务员及领导干部培训教育

积极参加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周末课堂》学习、党务干部培训、人事编制工作培训等。开展领导干部进高校自主选学工作,组织新提拔领导干部参加上岗培训,组织青年女干部参加培训班。二是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干部培训教育

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区关于业务知识和公共知识的培训,及时掌握专业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积极组织执法人员专题培训教育

首先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学习教育。开展每周例会制,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组织文化市场、新闻出版、文物、广电管理科执法人员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文化综合执法培训班。组织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参加行政执法人员换证考试培训。其次认真抓好文化市场经营业主的法制教育培训。落实文化经营业主上岗培训工作,结合专项整治活动举办法制培训班,联合沿江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消防大队举办了游艺娱乐场所负责人培训班,召开了歌舞娱乐场所安全工作会议及消防知识培训。

四是认真举办迎青奥红十字救护培训班

按照全区迎青奥、现场救护培训工作要求,为提高群众性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文化广电系统30名同志参加了迎青奥现场救护培训班,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和现场模拟,增加了全员安全意识,提高了应对意外伤害和突发灾难的自救互救能力,为全面做好青奥会红十字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四、2014年工作计划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推进青奥文化城“一城五馆”建设。完成第二文化馆综合楼室内装饰并确保在青奥会前正式投入使用。葛塘、长芦、龙池等新建文化站全面对外开放。开通第一图书馆四级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并与部分街镇、社区图书馆实现联网,力争建成数字图书馆。科学规划和逐步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镇1个,示范文化站1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示范点10个,省四星级农家书屋2个,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86㎡。二是文化惠民工程

完成百场公益专业剧团演出4场、自办演出8场,全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超过1000场。选拔优秀节目推荐参加南京青奥会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三送”活动,完成送演出100场、送图书5000册,送电影1200场,确保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固定放映点每周放映一场电影。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按照省市文物局统一部署,完成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规定工作;完成《江苏文化遗产志》六合地区的资料收集和上报工作;编制文庙整体维修及环境治理方案并报请上级批准,完成文庙大成殿的维修工作并通过市文物局验收;完成南门清真寺礼拜大殿、六合城墙的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完善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建设,举办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不少于2场。四是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工作

推进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成立区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具体负责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图书报刊、音像店、演出市场和广播电视的行政执法;建立文化、工商、公安、电信、综治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执法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文化市场管理联系会议;建立日常巡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相结合的长期管理机制;继续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新闻媒体、社会举报、行业自律的作用,形成多渠道的文化市场监控管理机制。五是广播电视工作

继续加快有线电视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农网改造步伐,稳步推进农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步伐,新增有线电视用户n户,完成数字电视整转n户(待市局下达目标后确定)。加大宣传管理工作力度,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监听、监看。建立广告播放审核制,加大公益广告的播出力度,强化广告监管,杜绝违规行为。利用六合电视台、“六合视听”开辟法律法规的宣传阵地,减少违规安装销售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设备的现象。积极创建省无“小耳朵”社区。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帮助下,我局严格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工作重点,整合科普资源,强化工作措施,围绕我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局2012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我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股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结合部门职责把推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部门工作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完善规章制度。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严格按照《纲要》要求,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扎实组织开展工作,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三是想方设法落实经费。在我局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经费,增加办公设施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提供职工学习、工作的平台和阵地,切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充分利用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收集整理各种科普文化、法律法规以及我局的一些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加强信息发布管理,2012年1至11月共发布信息10余条,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站平台作用; 二是利用“世界环境保护日”、“节能减排宣传”“安全月宣传”、“禁毒防艾宣传”等节日的宣传机会,组织干部职工广泛深入的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共发放科普知识宣传资料6500多份,解答群众咨询100人(次),展出科普展板5块,受益人数达4000余人(次)。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普及了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了全民科学素质;三是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从我局精心挑选年轻干部连续五年向乡镇、村委会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结合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科技项目工程的实施,大力宣传各种科普惠农、先进栽培养殖技术等知识,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帮助农民增收;四是结合我局工作职能,在深入各企业开展工作的同时,大力宣传各种安全、技术等科普知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知识品牌。

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科学素质工作扎实推进

为切实贯彻“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和示范,促进城乡文明发展,为社会事业和科技进步做贡献。一是领导重视,注重学习宣传和动员。根据我县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相关会议精神,召开职工会并深入各企业支部,及时传达省、州、县会议精神和宣传科普知识; 二是狠抓培训,提高素质。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局围绕县委、政府发展工业经济、商贸经济的决策和部署,统一思想,汇集力量,认真履行部门职能职责,全力组织实施“工业强县”和“非公富县”战略,始终把加快工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摆在经济工作首位,紧紧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企业调研,针对目前多数工业企业科技水平缺乏,内部管理有待加强的现状,抓住省、州举办各种培训班的机遇,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多渠道、多方位培养人才,努力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素质。一是积极组织南华华香源香料有限公司、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华茂森综合利用有限

公司、南华宏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参加全州“十佳诚信企业”、“十佳活力企业”和“十大优秀外来投资商”等评选活动;二是加强对煤炭从业人员的培训,确保安全生产。共组织了1期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班,培训煤矿从业人员250人;积极配合省州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共组织辖区煤矿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到省州参加各类培训300人;三是积极配合县农业局、县科协等部门做好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四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加快优势产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运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在茂森公司、吕合煤业清洁生产工作通过审核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楚雄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审验推进工作。2011年1—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4.3%,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1.8%。其中3户重点监测企业: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楚雄有限公司节能量2013.3吨标煤、南华茂森综合利用有限责任公司节能量368.66吨标煤、南华松香厂节能量不降反增加138.45吨标煤。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1年我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且经费投入有限,实施困难;二是部分人员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思想上存有“重经济、轻科普”,“重眼前、轻长远”、“重经济指标、轻人文环境改善”的倾向,过分强调客观困难,存有畏难情绪;三是科普教育的教材和科普宣传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在原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法,结合我局具体工作实际,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积极争取加大经费投入。科普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都需要财力支持,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和扶持,加大投入,切实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三)强化科普教育宣传培训,整合资源,加大工作力度,面向公众,以科普活动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为载体,结合我委组织的各种企业人才培训,向企业职工宣传普及《纲要》,以科普资源建设带动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提高,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众的参与面。

(四)立足自身的优势,明确责任,以全县工业经济、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提升科技在促进工业经济、商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下载厦门全民科学素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厦门全民科学素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XX县环境保护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1-2015)工作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小政字„2009‟115号 小满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区科协: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和市政府办公......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工作简报 第四期 椒江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2010年8月30日 椒江区召开《纲要》实施情况汇报会 8月12日,椒江区召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关于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的 报 告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富政办发[2009]98号)文件精神,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树立科学教育观,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

    全民科学素质知识

    全民科学素质知识(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中的......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臵。树立科学教育观,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