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事迹简介

时间:2019-05-13 09:0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事迹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事迹简介》。

第一篇: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事迹简介

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事迹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 徐伟

该同志能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积极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密切合作的优良职业道德,在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等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特色,认真开展科研工作。

近几年来年获得《厌氧型生物反应罐》发明专利1项,获得《可编程热再生空气干燥控制器》等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磁致伸缩式液位计》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罐区的管理,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上考虑,具有重要意义;发表《横向钢丝绳抗撕裂输送带的自动布线装置》等学术论文多篇,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条件支持,为工艺技术改进和生产效率提高给出了科学的依据;编写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化工原理实验》等专业教材2部,使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可有效结合学院和地方经济特色开展,专业教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凝练。近年来,主持《同步辅带型输送带防撕裂控制系统开发研究》、《分布式多参数磁致伸缩液位测量系统开发研究》等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枣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枣庄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得枣庄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2、深入一线开展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承担实践教学管理期间,致力于校企合作,成功申报校企合作建设工科专业3个,设置企业骨干人员技术培训基地5个,目前尚承担山东省教育厅《面向中小机床制造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及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出发,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程能力,荣获2006-2008年度枣庄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度山东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强化执业能力、专业能力,主动开展企业技术合作与工程技术服务。在历次参与枣庄市科技公关立项评审、枣庄市节能专项及重大节能示范项目的推荐、评审工作中,均坚持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为枣庄市经济建设把关;在枣庄市重点特色产业发展集中调研过程中,力求深入实际,严谨务实,为枣庄市煤化工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煤化工产业政策制定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措施。任山东省标准化工作专家(证书编号12050号)以来,参与编制和审查枣庄远大矿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枣庄市泰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产品技术标准约80项;任山东省危化品评价专家(证书编号:1149号)以来,主持开展泉头集团枣庄金桥旋窑水泥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华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年产 50 万套(件)工业刀片生产线建设项目、山东泰和水处理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水处理剂项目、山东科晶玻璃有限公司LOW-E低辐射防暴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等新建、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约40项;任山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编号:344753号)以来主持开展海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薛城)有限公司、山东风轮轮胎有限公司、枣庄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田陈煤矿、滕州今缘春酒业有限公司等国家强制和企业自愿清洁生产审核约30家。

个人简介:徐 伟 男 46岁 1990年7月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软件工程硕士,教授/高级工程师。

第二篇:科学家简介

科学家简介---张衡

东汉时期,也就是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这两台著名仪器的发明者就是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力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他还制造过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张衡生平

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桥镇)。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当时的南阳是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有“南都”之称。张衡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加上他自幼刻苦好学,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为后来从事文学和科学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家中的经卷典籍慢慢地不能满足张衡的求知欲望了,于是从十六岁开始,他便离乡游学,广结学者名流。他曾到汉朝故都长安一带,游览了当 1

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世态人情。后来他又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就读于最高学府——太学。并成为学识比较渊博的学者。当时,地方上曾经推举他做“孝廉”,公府也多次招聘他去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了。

张衡自幼就对文学有特殊的爱好和研究。他的文学作品很多,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如《归田赋》。有的气势磅礴,广写景物,如《二京赋》;有的特色突出,独树一格,如《四愁诗》、《同声歌》等。

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二十三岁的张衡应邀回乡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并在办理政务之余,潜心于文学创作。他以游学长安和洛阳的见闻作为素材,先后花了十年功夫,精心雕琢、反复修改,于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写成著名的《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为《二京赋》,为人们广为流传,他画的画也很出色。

后来,鲍德调任,张衡便辞职回家。掌握朝政的皇亲邓骘为了笼络士人,几次派人邀请张衡作他的幕僚,以增强自己这一派的势力。但张衡一方面厌恶外戚专权,一方面想专心钻研学问,都坚决地拒绝了。

在张衡三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到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他很喜爱扬雄的哲学著作《太玄经》。《太玄经》的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太玄经》里的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给了张衡以很大的启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1年),张衡应征进京,先后任郎中、太史令、公车司马令等低、中级官职。其中担任太史令时间最长,前后达十四年之久。太史令是主持观测天象、编订历法、候望气象、调理钟律(计量和音律)等事务的官员。在他任职期间,对天文历算进行了精湛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朝时,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已经出现了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又称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伞,地是方的象一个棋盘;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一定的形质,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等都飘浮在气体中。

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真研究了这三种学说,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大胆地对天象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全面的多的“浑天仪”。创制了一个能够精确在表演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个可以转动的空心铜球。铜球外表刻有二十八宿和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球体内有一根铁轴贯穿球心,轴的两端象征北极和南极。球体的外面装有几个铜圆圈,代表地平圈、子午圈、黄道圈、赤道圈,赤道和黄道上刻有二十四节气。凡是张衡当时知道的重要天文现象,都刻在了浑天仪

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动转动,张衡又利用水力推动齿轮的原理,用滴壶滴出来的水力推动齿轮,带动空心铜球绕轴旋转。铜球转动一周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相等。这样,人们坐在屋子里,便能从浑天仪上看到天体运行的情况了。

从公元89年到140年,东汉都城洛阳和陇西一带,共出现过三十三次地震。特别是公元119年,洛阳和其他地区连续发生了两次大地震,促进了张衡加紧对于地震的研究。他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并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架测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制造的这台地动仪,相当灵敏准确。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精确的测知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发生地震,表明他的精密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欧洲在1880年才制造出类似的地震仪,距张衡已经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张衡还创造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侯风仪,又叫相风铜鸟。是在一根五丈高的杆顶安放一只衔着花的铜鸟,可以随着风向转动。鸟头所对的方向就是风向。这个仪器和欧洲装在屋顶上的候风鸡相似,但是后风鸡是在十二世纪才出现的,比起张衡的候风仪晚了一千年。

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谦虚谨慎、勤学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几十年如同一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研究风格。而他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准,又被调到朝中做尚书,但只任职一年就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一岁。

《灵宪》

张衡一生所著的天文学著作,以《灵宪》最为著名。这是一部阐述天地日月星辰生成和它们的运动的天文理论著作,代表了张衡研究天文的成果。它总结了当时的天文知识,虽然其中也有一些错误,但还是提出了不少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独到见解。例如,在阐述浑天理论的时候,虽然仍旧保留着旧的地平概念,并且提出了“天球”的直径问题,但是张衡进一步明确提出在“天球”之外还是有空间的。他说:“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就是说,我们能够观测到的空间是有限的,观测不到的地方是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宇宙。这段话明确地提出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张衡在《灵宪》中指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他说“夫日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景就是影,魄指月亮亏缺的部分)。他生动形象地把太阳和月亮比做火和水,火能发光,水能反光,指出月光的产生是由于日光照射的缘故,有时看不到月光,是因为太阳光被遮住了。他这种见解在当时是十分新鲜的,也是正确的。

同时,张衡还进一步解释了月食发生的原因。他说:“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

月”时,应该能看到满月,但是有时看不到,这是因为日光被地球遮住的缘故。他将地影的暗处叫做“暗虚”,月亮经过“暗虚”时就发生月食,精辟地阐述了月食的原理。至于“在星则星微”一句,说的是星星碰上“暗虚”就隐而不见了。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由于星星距地球极为遥远,又大都是发光的恒星,不象月球一样属于行星,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星星会进入地球的影子之中而失去了光芒。这是张衡的不足之处。这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水平下,古人的研究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今人也一样,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将事情作的绝对正确,但一定要最大程度的正确反映客观现实。

此外,张衡在《灵宪》中还算出了日、月的角直径,记录了在中原洛阳观察到的恒星二千五百多颗,常明星一百二十四颗,叫得上名字的星约三百二十颗。这和近代天文学家观察的结果是相当接近的。

在张衡的另一部天文著作《浑天仪图注》里还测定出地球绕太阳一年所需的时间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这和近代天文学家所测量的时间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字十分接近,说明张衡对天文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第三篇:科学家的事迹

邓稼先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后被誉为“两弹一星”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耍的草坪上有块突兀的巨石,大石头孤零零地屹立在草坪上,很不相称。他就去问老师:草坪上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老师说:“人们都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李四光又找爸爸印证老师的话,爸爸说:“有这个可能,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叫陨石。”可是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的大坑,为什么地上没有坑?李四光决心当个科学家,弄清巨石的奥秘。

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上百里甚至上千里。

回到国内,李四光经过长期考察研究,发现了第四纪冰川在中国存在的遗迹,推翻了国际地质学界普遍认为的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错误理论。他认为,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冰川不但会消融,而且会移动,他这才意识到,家乡那块巨石很可能是被冰川推移到那里的。巨石竖立在草坪上,也是冰川活动的遗迹呀!

经过20多年的思考和研究,小时候藏在心中的谜团解开了。对一块巨石产生的疑问,影响了李四光对职业的选择,他最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

罗素悖论: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

这是一个著名的悖论,称为“罗素悖论”。这是由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来的,他把关于集合论的一个著名悖论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来。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 集合论的基础之上了。就在这时,集合论中接连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 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诺伊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战后,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笛卡尔,法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发表了他的著作《方法论》,这本书的后面有三篇附录,一篇叫《折光学》,一篇叫《流星学》,一篇叫《几何学》。当时的这个“几何学”实际上指的是数学,就像我国古代“算术”和“数学”是一个意思一样。解析几何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在笛卡尔写《几何学》以前,就有许多学者研究过用两条相交直线作为一种坐标系;也有人在研究天文、地理的时候,提出了一点位置可由两个“坐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这些都对解析几何的创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和笛卡尔同时代的法国业余数学家费尔马也是解析几何的创建者之一,应该分享这门学科创建的荣誉。

刘徽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莱布尼兹是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论组合的艺术》。这是一篇关于数理逻辑的文章,其基本思想是出于想把理论的真理性论证归结于一种计算的结果。这篇论文虽不够成熟,但却闪耀着创新的智慧和数学才华。莱布尼兹在阿尔特道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投身外交界。在出访巴黎时,莱布尼兹深受帕斯卡事迹的鼓舞,决心钻研高等数学,并研究了笛卡儿、费尔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他的兴趣已明显地朝向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开始了对无穷小算法的研究,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与算法,和牛顿并蒂双辉共同奠定了微积分学。1700年被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促成建立了柏林科学院并任首任院长。1713年,莱布尼兹发表了《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一文,总结了自己创立微积分学的思路,说明了自己成就的独立性。莱布尼兹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研究及成果渗透到高等数学的许多领域。他的一系列重要数学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数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1966),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候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毕达歌拉斯生于爱琴海上的摩斯岛,他一生充满传奇和神秘,令历史学家很难分清事实和虚伪。似乎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是毕达歌拉斯发展了数学的逻辑思想,对于数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影响甚钜。他认识到数是独立于有形世界而存在的,对数的研究不会因感觉差错而受影响,数不是仅用于计算和记帐而已。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后来,阿基米德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丹麦数学史家海伯格,于1906年发现了阿基米德给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传抄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信件和传抄本中,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正因为他的杰出贡献,美国的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

张衡,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石桥镇)人。少游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在天文学理论方面,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关于天地之起源,他认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聚为地,阴阳相荡,产生万物。他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认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蚀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他依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张衡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严可均所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钱伟长 :钱伟长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饯伟长在中学时代十分爱好文科,而对理科特别是数学、物理视为畏途。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从事力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并在这些学术领域里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首次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并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国际上仍用此法处理这类问题。钱伟长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其动力源于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还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也就在沈括负责汴河水建设时,沈括还负责领导司天监,在任职期间,他先后罢免了六名不学无术的旧历官,不计出身,破格推荐精通天文历算、出身平民的淮南人卫朴进入司天监,主持修订新历的重要工作。沈括和卫朴治学态度认真,对旧历官凭借演算凑数的修历方法非常不满,主张从观测天象入手,以实测结果作为修订历法的根据。为此,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环,把仪器简化、分工,再借用数学工具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观测视线。沈括的这些改革措施为仪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后来元朝郭守敬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制的新式测天仪器——简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第四篇:科学家的事迹

【牛顿】

事迹:牛顿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这两年里,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要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回剑桥后当选为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任卢卡斯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他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

成果: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

【爱因斯坦】

事迹: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成果: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居里夫人】

事迹:出生于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

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成果: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 【爱迪生】

事迹: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他一生只在学校里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并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一千多种成果,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发明大王”。成果:一生约有两千种发明成果

第五篇:优秀事迹简介

优秀事迹简介

×××,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河南开封人,×××学院土木与材料工程系2009级学生,现任×××班团支书,系行风评议监督员,贷款管理助理。

他对大学充满美好向往,开学伊始便立志充分利用时间,把学习放在重要位臵,同时注重组织能力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参选班委并成功竞选为班级团支书,力求在学习和班级管理方面作出卓越成绩,争当学习模范,服务模范。他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如两万五千米接力赛,辩论赛,职业规划大赛,春季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为班级和本系争光,其中辩论赛获得系“优秀辩手”称号,职业规划大赛系部初赛进入前五名,决赛中获得“优秀奖”。另外,华光体育赛事中表现突出,获得华光体育“先进个人”称号。为了丰富班级课余生活,他带头组织小型比赛如演讲比赛,还有文艺活动,如话剧排练,让同学们在比赛中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锻炼之余增进同学之间友谊,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凝聚力。身为团支书,他做到了定期召开班会,团会,加深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深入了解班级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为同学排忧解难,和其他班委同心协力,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获得同学们一致好评,因此连续两次获得院“优秀学生干部”,尤其是2010的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独占班级90%的选票。另外,在2010—2011五四表彰中获得“优秀团员”称号。同时所在班级在同学团结一致的努力中获得了2010—2011院“优秀班集体”称号。

×××同学经常说:“我不能止步于仅仅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要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他说要做到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大学生很难,但是他不会放弃,因为这是他的梦想,至少是大学四年的梦想。×××同学为人诚实守信,待人礼貌有加,开学之初就被推荐为院“文明个人”。再者,虽然管理班级要花费一些时间,但学习上他也从没有落下过,因为他一直践行自己说过的那句话“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没有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付出终有回报,他连续两年获得院“三等奖学金”。

团支书任职一年里,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成绩突出,做事沉稳负责,大二被举荐担任学工办主任助理一职,协助老师完成系里部分工作,为老

师减轻负担,同时更加锻炼了自己处事能力,因为经常和院系老师接触,在为人处事认真负责,沉稳,待人礼貌,言语和气等方面不觉之中受老师们熏陶,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学工办工作一年,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工助理”。

大三开始,虽然卸任学工助理一职,但是仍不忘为系部工作服务,在系贷款管理老师推荐下他又接管系部贷款管理工作,被聘为“贷款管理助理”,当时正值全院贷款系统大换改,本系为全校第一大系,需要完成贷款系统换改的承前启后的工作,虽然任务比较重,工作比较累,但是他从没有一句怨言,他敬佩系领导的认真负责,欣赏主管老师的做事风格,所以上级领导和老师吩咐的每一项任务,任期至今,无不圆满完成。

×××同学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学习上追求精益求精,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上节俭朴素,在思想上,他更是不敢丝毫懈怠,始终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个人全面发展为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自入校以来,×××同学就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旗臶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用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路线,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今终于通过考察,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

他说,做人要守己,就是时刻想着做自己,勿随波逐流,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不应该复制别人,所以,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做事慎重思考,不轻易相信别人动摇自己意志的言说,同时吸取别人宝贵经验、听取别人宝贵意见,取长补短,让自己每天都有进步,让自己更加优秀。

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经过三年的学习与锻炼,他在各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很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成绩只能证明过去,何况一些地方仍旧存在不足,他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会更加注重自己学习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时时谨记,践行长远的计划,让工作和学习再提升到新的层次。

下载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事迹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事迹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简介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简介 六(2) 胡双青 我叫胡双青, 是泳溪学校六(2)班的学生。我天生活泼好动,加上我又很好强,我成了班上的好学生。 一、品学兼优,屡获佳绩。 我热爱祖国,勤奋好学,把自......

    优秀少先队事迹简介

    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谱写和谐教育新篇章 -----阜南十小申报市优秀少先队事迹简介阜南十小是一所新建学校,有32个教学班、2000多名少先队员。 我校始终把强化队员思想品德教育,培......

    优秀团干部事迹简介

    优秀团干部事迹简介 优秀团干部事迹简介 学年校优秀团干部简介 该同学作为班上团支书工作踏实,肯干,具有热心和责任心,能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 在思想......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简介

    优秀少先队员是少先队中的佼佼者,在各个方面都要表现突出。 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优秀少先队员事迹材料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优秀少先队事迹简介

    我的名字叫张轩睿,是渤海四小五年一班的学生。在近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时刻以少先队员的队章来约束自己,并在2011年度“红领巾展风采,我与祖国共奋进”活动中,获得了“雏鹰之星“......

    优秀学生会干部事迹简介.doc

    我是学生会体育部的一名干事,体育部一是负责查早操,查完后汇总一下报给老师,由于我做事认真负责渐渐地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老师把早操发单、汇总的任务交给了我。每天早上我都是第......

    优秀小队事迹简介

    优秀小队事迹简介 在四(2)小花蕾中队中,有一个杰出的小队——梦想小队。顾名思义,这个小队里的队员各个都是充满梦想,会为实现梦想而不断奋斗的。队员们以小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学习......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简介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简介 XXX同学是XX学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入校五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团结向上。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