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传染病防控有关材料
一、预防感冒和流感
一、症状:
1、普通感冒,主要表现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和四肢不适等。
2、流感:主要症状有发烧,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二、预防:
1、避免接触流感病人;
2、天气变化加减衣服;
3、注意营养多喝开水;
4、尽量少去人多场所;
5、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6、坚持锻炼注意休息;
7、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8、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脏手去摸脸、挖鼻孔,揉眼睛。
9、若同学中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其他同学应避免接触发病者,同时对患病学生班级、活动场所进行空气消毒,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预防。
二、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一、时期: 冬春季节
二、症状:
发烧、食欲减退,耳前和耳后淋巴结肿胀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得病后,要保持口腔清洁,多喝开水,卧床休息,并及时治疗。
三、预防:
1、避免与腮腺炎病儿接触;
2、要暂时隔离,病好后方能上学。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不用脏手去摸脸、挖鼻孔,揉眼;
5、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6、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7、预防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
四、隔离时间:
一般为2个星期,至腮腺消肿痊愈为止,接触者观察期为:21天。
三、预防肺结核病(慢传)
一、症状:
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胃口不好,体重减轻等。咳嗽、咳痰、胸痛、痰中带血。
二、预防:
1、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2、不与肺结核病人接触,一旦得病,就要及时隔离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儿童要按时接种卡介苗,使体内产生对抗结核杆菌的抵抗力。经常去户外活动和锻炼身体。
三、传播途径:
主要是由于病人咳嗽(包括吐出的痰),打喷嚏或大声谈笑时,喷出带菌的痰微滴到空气里,水分蒸发后,残渣成为极轻且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里面而感染。
另外与病人密切接触时,通过使用病人碗筷、茶杯、毛巾或病人剩下食物等也可受到感染。
四、疥疮的预防
一、症状:(是由人型疥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疥虫钻入皮肤角质层内产卵,白天静止不动,故几乎无自觉症状;夜间在温暖的被褥内开始活动,刺激皮肤,引起强烈瘙痒,影响睡眠。
皮肤可见淡红色,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水疱,水疱常见于指缝,半球型、由光泽。由于瘙痒,被手抓破皮肤,继发感染,发生浓疱。
二、传染途径:
通过握手、同睡等,从一个人身上传染到另一个人身上;或者接触过病人的内衣、被褥等,也可使疥疮得以传播。
三、治疗:
可选用1%林丹霜(r—666)和10—20%的硫磺软膏。使用时先用温水、肥皂洗净全身,然后用丹林霜或硫磺软膏外搽,每晚一次,林丹霜连续使用2次,硫磺软膏连续使用3次。用药3天后再洗澡,换衣服及被褥,并将衣服、被褥消毒处理后或在阳光下强烈曝晒,治疗后观察两周,如无皮疹出现,瘙痒消失,则治愈。
四、预防:
首先要避免与病人直接接触,一旦发现病人,立即隔离治疗,不要借用病人的内衣、被褥及其他生活用品,并且患者衣物、寝具应烫洗或曝晒;再次,家庭或同宿舍内的患者要同时治疗,防止重复感染。
五、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肝炎病毒的种类:
有甲、乙丙、丁、戊和非甲非乙6种类型。
二、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肿大及肝功能受损,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病程2—4个月。
三、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流动水洗手的好习惯;不互用食具、洗脸用具、牙刷用具和水杯,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最好实行分餐制;公筷、公勺、餐具要消毒。
2、搞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农村水井要远离厕所30米。
3、要早发现早隔离病人。病人的碗筷、水杯和牙具要专用并消毒;其排泄物、呕吐物要消毒后埋掉;被衣物要常曝晒。急性期病人隔离时间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30天。
4、与甲肝患者接触过的人要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但要早期注射,对预防甲型肝炎有较好的效果。
5、按免疫程序注射乙肝疫苗,即出生后注射第一针,1个月后注射第二针,6个月时注射第三针。
6、加强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等的消毒管理,防止乙型肝炎的传染,对献血者血液严格检查。
四、传播途径:
1、甲、戊肝两种的传播途径类似,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2、乙、丙肝两者主要是通过输血、注射、采血、手术等。
3、乙型肝炎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为主传。乙、丙、丁型肝炎也可通过日常密切接触而传播。
五、发病期:
甲型肝炎多发于秋冬季节,儿童发病率尤高。
戊型:多发于雨季或洪水后,青壮年比儿童、老年发病率高。乙、丙、丁型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人。
六、甲肝的主要表现:
起痛较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部分病例可有黄疸,表现为巩膜、皮肤变黄;尿色加深,像浓茶;大便颜色变浅或白陶土色;皮肤瘙痒。
六、预防伤寒病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节发病最多。
一、传播途径:
伤寒杆菌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及借苍蝇、不洁的手为“媒介”传染给健康人。健康人在不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或与伤寒病人密切接触的情况下,会把病菌吃到肚子里而得病。病程从开始发病到恢复要一个多月。
二、预防:
1、要做好饮用水特别是家用井水得消毒。
2、要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去河塘里洗脸刷牙、淘米洗菜、洗涤碗筷。
3、不吃苍蝇叮爬过得食物。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5、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粪缸渗漏四溢,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在河里井边洗刷马桶。
6、得了病要及时治疗。不要随意与病人接触;病人得衣裤被褥、粪尿呕吐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三、症状:
婴幼儿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发烧、呕吐、咳嗽、气促,病初易误诊为感冒或肺炎。年长儿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烧7—12天,食欲减退、轻咳。全身虚弱,偶有腹痛及腹泻,肝脾肿大,少数病儿伴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
严重者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及中毒性心肌炎和肝炎。本病早期以持续高烧数天不退伴有消化道症状为常见特点。
七、预防冻疮
一、表现:
冻疮开始时,皮肤出现红肿或青紫,又肿又痒,遇热痒得更为厉害,严重时可起水疱或溃烂。如果生冻疮的皮肤感染细菌,还可引起化脓,那就更不容易治好了。
二、防治: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抗寒能力。
2、外出戴口罩和手套,注意脚部保暖,保持皮肤干燥。
3、晚上睡前要用温水洗脸、洗手、洗脚,擦些油脂保护皮肤。
4、冻疮早期除保暖外,可擦冻疮软膏。已溃烂时,请医生帮助治疗。
5、冻疮部位千万不能用火烤或放在热水中浸泡,以免加重病情。
八、沙眼与红眼病的预防
一、症状:
1、得了沙眼后,轻的觉得眼睛干涩发痒,早晨起床有少量眼屎。重的则怕光,流泪,觉得好象有沙子进入眼内,眼屎多,视力模糊。翻开上眼皮可见眼结膜充血,上有突起的乳头和小泡状的滤泡。
2、红眼病早期症状有眼内异物刺激感、痒或烧灼感,继而出现眼刺痛或剧痛、畏光、眼睑水肿,结膜及结膜下出血,眼分泌物增多。
二、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借用和不公用毛巾、手帕。
2、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病人眼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要随时消毒。
4、在流行期间,游泳池、浴室、理发店、旅馆拒绝患者。
三、治疗:
1、沙眼:
(1)轻者,用斑马或氯霉素眼药水、利福平眼药水等,可任选一种滴眼,每天3—4次,或每二小时滴一次。
(2)结合膜充血明显,有刺激症状者,可口服复方SMZ.1克,每天2次,或四环素0.25克,每天4次。
(3)重者要到医院治疗。
2、红眼病:
(1)可选用用斑马、氯霉素或新霉素等眼药水滴眼,每2—4小时一次,晚上临睡时,涂金霉素眼药膏,以防眼睑粘住。急性期可选用二种眼药水,每2小时交替滴眼一次。
(2)症状严重者,可口服四环素0.25克,每天4次或复方SMZ.1克,(儿童酌减)每天2次。
(3)保持眼部清洁,毛巾、手帕等应单独使用,避免传染给别人。(4)禁忌包扎病眼,因包扎后眼部温度上升,分泌物不易排出,会加重发炎。
九、预防水痘及带状疱疹
1、什么是水痘和带状疱疹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简称水痘病毒)引起的两种临床表现不同的疾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发于儿童。带状疱疹是以往感染了水痘后潜伏于脊髓神经节中的水痘病毒,因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激活或复发,多见于成人:俗称缠腰龙。
2、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流行情况如何
水痘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易感者。
水痘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散布于全世界,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为多。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水痘在儿童中的感染率在90%以上,近几年来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发病率均有大幅上升趋势;是人类最容易传播的传染病之一。
3、水痘、带状疱疹的发病症状是什么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等处繁殖,然后进入血液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此后病毒在肝、脾和其他器官中复制;经过大约两周的潜伏期,出现第二次病毒血症;患者有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水疱疹即水痘,平均数量为200—300个,严重者可达上千个,剧烈瘙痒,大多数可感染成浓疱疹,留有疤痕。由于出疹是此起彼伏,故完全康复至少需要1—2周。带状疱疹好发于儿童时患过水痘或有水痘病毒感染史的成年人,高发年龄为长老年;多发生在躯干和面部的单侧,特征为按神经节感觉神经纤维所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的疱疹,剧烈疼痛难忍。
4、水痘、带状疱疹有哪些危害并可引发哪些并发症
水痘病情轻重差异甚大,轻者患儿不能入托、失学,家长则需在家看护,给家庭、学习、工作、经济上造成损失;而患儿极易遗留令人担心的疤痕,重者可引起水痘性肺炎、肝炎、脑炎、发热性癫痫、紫癜及中耳炎、关节炎、肾炎、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更甚则可引发死亡。带状疱疹重症者可引发疱疹后坐骨神经痛、肺炎、脑膜炎甚至失明等并发症;更有因并发症而发生死亡。成人因水痘并发症而死亡的发生率是儿童的30—40倍。
5、妊娠妇女和免疫缺陷者感染水痘病毒后会有什么后果
妊娠妇女感染水痘病毒后,可经胎盘传播给婴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胎儿低体重等;婴儿则易引发小儿带状疱疹和先天性水痘综合症,表现为:皮肤疤痕、肢体畸形、眼部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等。
如果水痘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病情会比一般感染者严重的多,并发症更常见,死亡率大大提高。
6、怎样预防水痘和带状疱疹
由于没有治疗水痘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因此目前预防水痘病毒感染唯一的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而防止了水痘病毒的感染就可以减轻,降低或免除带状疱疹的侵害。在发达国家水痘疫苗已规定在儿童及成年人中进行常规免疫接种。
7、患者隔离期为:发病后2周。
8、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1天。
十、禽流感的威胁与预防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邻国和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禽流感疫情,来势凶猛,蔓延迅速,大批禽只突然死亡,甚至导致感染鸡群的全军覆没,给养禽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把禽流感列为A类型传染病。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民间曾俗称为“鸡瘟”。是由甲行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火鸡、鸭、鹅等家禽和迁徒类水禽如野鸭、野鸟、天鹅等身上。按照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禽流感病毒有许多亚型。按致病性与毒力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禽流感两大类。近年来大部分禽流感的暴发都是由H5和H7亚型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类感染禽流感是因直接接触病禽或间接接触病毒污染物而引起,可以表现为轻度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产蛋量降低、死亡率较低;也可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的急性综合症。
1997年,香港地区发生18例人间禽流感,近年来东南亚也发生数十例人禽流感和死亡,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人间禽流感会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孩子是否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会不会发生易变、混合成新的病毒引起人间流感大流行?种种猜测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迄今发现的人间禽流感病例主要发生在疫区内从事家禽饲养、宰杀、运输、加工和销售职业的高危人群中,只发现病禽传染给人,并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染的确实证据。面对禽流感的威胁,预防禽流感对人类,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危害,应该做好:
(1)尽量减少孩子与家禽、野禽的接触,不带孩子前去农贸市场购买活鸡、鸭。不去家禽饲养场玩耍。特别要避免接触染病的禽类;不去禽流感疫区旅游。
(2)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鸡鸭,要烧熟后方可食用。食用的禽类和禽类制品要有检验合格证。
(3)不去禽流感患者家串门,避免与禽流感者接触。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口,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
(5)教室、寝室等要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体育锻炼和饮食平衡,保持充足睡眠,不要过度劳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6)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时要及时送孩子去医院就诊治疗。
十一、如何避免学生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可以预防的传染病,要避免学生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学校应做好以下 几方面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和生活方式,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合理休息 和防寒保暖,注意均衡饮食。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卫生。课堂、活动场所等定期开窗,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建立晨检制度,学校保健老师 和班主任应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及时送医院就诊。
(4)经医生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出院后要经过医学观察,完全康复健康后方可返校复课。
(5)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中的同班 和同寝室一起上课、生活的同学,即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医学观察,凡有发热、头痛、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症状,要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6)家属成员中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学生,该学生应在家中医学观察两周,如未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返校复课。
(7)学校对缺勤的学生要及时与家庭联系或进行调查,如医院诊断未疑似或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要及时报告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8)对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学校,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病人的室内、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简称流脑,是有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属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从呼吸道传入人体。多见于15岁以下小儿,尤以6个月至5岁小儿最为多见。
二、流行特征
1、流脑多发于冬春季节。
2、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和成人均可患病。
3、流脑可分为13个血清群,90%以上流脑是由A、B和C群引起的。
三、易感人群
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是流脑的易感人群,必须按免疫接种时间,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四、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较急,潜伏期仅为2—3天。开始时患者仅表现为咽痛、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久可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烦躁不安,呕吐多呈喷射性,伴嗜睡,精神萎靡,婴幼儿还易发生惊厥。部分患者迅速出现皮疹,开始为玫瑰色丘疹,后变为瘀点或瘀斑,并迅速增多扩大,多见于躯干部。病人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重危病人,面色灰白,头痛剧烈,口唇发青,四肢未端发凉发绀,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有时出现呼吸不规则或停止。病人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五、预防 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该菌就无法生存。
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经常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抵抗力弱的人容易感染流脑病菌,因此,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极为重要。
一旦发现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
六、护理
病室内应安静通风,严密观察患者血压、皮肤瘀斑、瞳孔、呼吸、体温等病情变化,对重症、昏迷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病人饮食需给予消化、富营养的流汁或半流汁饮食。高热患者应多饮开水,昏迷患者需加床挡,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七、隔离期为:发病后7天。
八、接触者观察期为7天。
预防传染病防控有关知识
大丰堆小学
第二篇:传染病防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别学校还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肠道传染病等疫情。为切实做好学校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现通知要求如下。
一、高度重视,及时对学校防控工作做出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强防控意识,高度重视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主动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本地疫情和防控工作部署,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落实各项防控要求。
二、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作为当前学校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科学防控知识,重点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接触禽类(家禽、野禽)、牲畜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保持居住及学习场所的经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稠密场所;如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到医院看病,留在家中休息等。
三、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证学校食品安全。要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扫除,强化卫生检查,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整洁。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食堂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供应单位,要按照规定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不得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未经检疫的家禽、家畜不得自行宰杀加工,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有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的学校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等管理工作,定期请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四、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置。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等),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依照有关规定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校医院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流感疫情监测、排查和报告工作,落实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管理制度,确保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教育部办公厅 2013年4月6日
第三篇:传染病防控措施
传染病防控措施
莱西市日庄镇院里小学
2013.9
院里小学传染病防控措施
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此项工作。
一、建立组织 明确职责
1.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分管中层领导为副组长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措施,校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三)建立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或兼职校医。学校接到报告后
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四)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相邻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主要领导上报相关信息,为各级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打开安全通道。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上述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乡中心校及当地传染病防治部门。
3.疫情处理。
各班要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对本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
化工街幼儿园 保教三组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
一、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各项工作要求。并结合园实际情况和各季节传染病流行特点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
二、加强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工作,保健室指导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三、全园教职工有参与和配合执行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的责任和义务。
四、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包括晨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预防接种制度、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等。
五、实行晨检制度。对每天因病缺勤者、班级进行电访、家访报送保健室。晨检工作主要由班级老师和保健医承担。
六、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或同一症状的师生人数增多时,应及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相关单位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疏散、早隔离、。疫情报告工作主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
七、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室、寝室、食堂、厕所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和物品清洁消毒,并做好登记;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患病幼儿及密切接触者应接受隔离治疗或回家观察;幼儿园要进行终末消毒工作。
八、做到常见季节性传染病的预报工作和预防工作。针对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中最易控制的环节,采取适当措施原则:
1、对传染源的措施:早期发现传染源,早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和早期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接触者分别按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临床观察措施、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消除传染病源周围环境的病原体,根据各类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包括消毒、杀虫和卫生措施等。
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改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免疫预防可起到关键作用。
第五篇: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建娣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预防传染病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幼儿办理注册登记时,保健老师检查预防接种卡接种记录。
3、保健老师为每个入园幼儿建立小白卡,将接种记录添置到小白卡(上海市预防接种记录卡)上,发现漏针及时联系家长补打,直到补齐为止。
4、小白卡(上海市预防接种记录卡)有保健老师统一保管。
5、按年龄及季节,提醒家长在规定时间内带孩子到指定地点为孩子接种,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6、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7、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幼儿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8、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9、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10、保健老师向家长和保教人员经常宣传各个不同季节的预防接种知识 二)传染病管理制度
1、入园幼儿在入园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儿童,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经治愈后准予入园。
2、新参加工作的保育员、老师、营养员需进行健康检查,凡有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及病原携带者应到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不得录用。
3、幼儿园儿童和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检查出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立即隔离治疗,对患者所在班级及合用盥洗室的班级师生进行医学观察。保育员
患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出院后每隔二个月作一次肝功能检查,连续三次正常,由医疗机构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儿符合出院标准,要继续观察一个月,并持医院证明方可回园。
4、认真执行每天入园幼儿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发现可疑的传染病人。一旦发现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细菌性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登记工作。
5、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的防范意识。
6、定期对儿童玩具、用具等进行消毒。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做好食品卫生管理,炊事工具和餐具应清洗消毒符合要求。
7、协助区卫生所督促幼儿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8、疫区来园、返园幼儿需经过医学观察期方能入园 三)健康检查制度
1、幼儿健康检查制度
l 入园检查:幼儿在入园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必须做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必须经过检疫期,无症状方可入园。同时要了解幼儿疾病、传染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l 每个入园幼儿均应建立健康卡片或档案。入园体检率达100%。
l 定期检查制度: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检测应准确并做好记录,同时对检测情况进行健康分析、评价、疾病统计。幼儿定期体检率应达95%以上。
l 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l 入园检查:园内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粪便常规检查,以及阴道霉菌、滴虫检查,健康检查合格并且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职。
l 定期检查制度: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区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炎、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四)晨检制度
1、每天幼儿来园进行晨间检查,认真做好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检查内容除观察小儿精神、脸色、摸体温、询问在家健康情况外,还应根据小儿的年龄、健康状况、传染病发病季节进行重点检查,如咽喉是否红肿,腮部有无肿大、皮肤有无皮疹、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疑似传染病应在隔离室进行观察并及时就诊。
3、配备必要的晨检用品,小儿用药和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
4、接收家长带来的药,应标明所属幼儿姓名及弄清用药方法和剂量,并按时给幼儿用药(外用药和口服药应分开放置)。
5、班内的保教人员要认真作好全日观察,配合保健老师对有病和体弱的小儿加强生活护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五)儿童常见病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可保健疾病(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及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降低发病率,控制菌痢、肝炎的续发、暴发。
2、督促家长按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布置的计划免疫。
3、及时了解病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易感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抗体注射及药物),控制暴发,防止流行,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医学观察期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不办理入园、转园手续。
4、必须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素及热能供给,加强体格锻炼,提高幼儿对常见疾病的抵抗力。
5、肠道疾病的预防,主要环节是切实做好预防性消毒及食品卫生。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主要做好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应做空气消毒。
6、经常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及防病知识,可用黑板报、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有条件时可举办家长学校定期系统地宣讲。传染病管理制度
1、入园幼儿在入园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儿童,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经治愈后准予入园。
2、新参加工作的保育员、老师、营养员需进行健康检查,凡有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及病原携带者应到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不得录用。
3、幼儿园儿童和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检查出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立即隔离治疗,对患者所在班级及合用盥洗室的班级师生进行医学观察。保育员患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出院后每隔二个月作一次肝功能检查,连续三次正常,由医疗机构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儿符合出院标准,要继续观察一个月,并持医院证明方可回园。
4、认真执行每天入园幼儿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发现可疑的传染病人。一旦发现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细菌性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登记工作。
5、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提
高自我的防范意识。
6、定期对儿童玩具、用具等进行消毒。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做好食品卫生管理,炊事工具和餐具应清洗消毒符合要求。
7、协助区卫生所督促幼儿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8、疫区来园、返园幼儿需经过医学观察期方能入园。六)保健老师安全工作制度
1、每天做好晨检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
2、保健老师必须妥善保管药物。药物一定要专箱专人负责,应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并上锁。
3、对于幼儿家长带来的药物,必须写上所属幼儿班级、姓名等。给幼儿喂药时必须仔细核对,切忌错吃药。
4、发现幼儿患有传染病,应及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并做好家长工作。
5、保健室做到整洁、明亮,每天做好消毒工作。
6、督促班主任老师每天对幼儿做好全日观察。
7、配合领导做好各项安全检查,杜绝事故隐患。
8、每季度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每周保研活动都要强调安全工作。
9、对全园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发现病情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七)传染病报告制度
1、设立专人(保健老师)负责本园内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
2、发现本园内工作人员和幼儿中的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按下列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所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托幼办报告。病种 时限
1.甲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 电话立即报告 城市小于6小时
2.甲、乙、丙类传染病和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等的爆发 立即报告
3.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 城市小于12小时
4.丙类传染病 24小时内
5、每月准时填写托幼机构传染病月报表。八)传染病防治工作自查制度
1、健全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幼儿园食堂采购食品原料时,必须坚持采购索证制度;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要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清洁,严防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教室、专用活动室、食堂、厕所等幼儿活动的场所要保持通风与清洁卫生,并定时消毒,消除传染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隐患。
3、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健康教育,做好预防传染病宣教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幼儿、家长、教师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防范意识。
4、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建立健全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上报,及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
6、要积极组织幼儿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免疫能力。
7、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做好幼儿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及时做好补种工作。
8、坚持做好幼儿每日晨检,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幼儿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家访。
9、凡患传染病的幼儿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返园。教职工亦同。九)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1、定期对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录像等方式达到直观的感受。
2、结合不同季节积极深入的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让幼儿逐渐改正不良的行为,防止疾病的发生。
3、对教师也要加强传染病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并经常发放资料以供学习和参考。
4、对保育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杜绝传染病爆发流行。
5、利用园报、板报、告家长书等方式向家长进行各类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十)健康(医学)观察制度
1、发生传染病后,发病班应停止一切并班、混班集体活动。
2、根据传染病的医学观察内容做好医学观察工作,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根据医学观察期做好医学观察工作,具体时间以最后一例发病病例算起直至检疫期满。
十一)密切接触者报告制度
1、发现传染病后,及时做好发病班的隔离消毒工作。
2、对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密切接触者观察期间不进行并班、混班活动。
4、密切接触者观察时间以最后一例发病病例算起,直至检疫期满。
5、一旦密切接触者发病,应及时做好传报工作。十二)观察室消毒隔离制度
1、保持观察室空气流通,室内安静整洁。
2、观察床、被褥用后需经消毒后方可使用,垫被至少每周晒一次。
3、凡是其他用品一律不准放在观察室。
4、观察室物品必须专用,并按要求进行消毒,使用后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离观察室。
5、观察室有专人负责,做好观察护理及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6、夏季席子每天用消毒水擦,并用一次消毒一次。
7、观察室内不能同时观察两种不同病例的幼儿,幼儿离室后要进行彻底消毒。
8、观察对象(必要时通知家长)l 体温38摄氏度及以上发热幼儿; l 传染病疑似病例; l 腹痛或腹泻幼儿。十三)幼儿服药制度
1、一般情况幼儿服药应由教师负责,请家长把药品直接交给教师。
2、教师拿到药品做到四对:对姓名,日期,药名和剂量,请家长写清班级,姓名,日期,药名和剂量。(如是药水把药品交给教师前,划上当日需吃的刻度)。
3、教师拿到药品要做好有关记录,并将药品放到安全地方。
4、教师如遇到特殊情况没法给幼儿服药,必须事先指定专人代给幼儿服药,并把班级,姓名,药名和剂量交待清楚,保健教师回园后,及时了解当日为幼儿服药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5、幼儿回家时,班主任或值班教师必须督促幼儿将药品带回家。
6、请家长配合能提醒孩子带好药品,不要把孩子一带而去,并要和班主任打一下招呼,家园配合,做好这方面工作。十四)保健卫生安全制度
1、加强幼儿晨检工作,了解每位幼儿的来园健康状况,确保幼儿在园安全健康。
2、幼儿在进食时应专心、细嚼慢咽、不嬉笑、不催促硬塞、不哭闹,防止噎呛。
3、食品要新鲜卫生,烧熟煮透,不吃隔夜隔顿的饭菜、点心,防止食物中毒,并
做好24小时食物留样。
4、营养室应做到闲人莫内,同时也禁止幼儿入内,热源应远离幼儿。每天做好晨检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
5、保育员的各项操作都要符合卫生、安全要求,消毒药物应专人负责,并上锁。十五)健康教育制度
1、保健老师每天中午能按时进行一次健康广播宣传,并向幼儿宣传有关各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
2、能根据季节的变化,幼儿年龄的特点,进行各种有关常见疾病的预防宣传知识。
3、健康教育的宣传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有阶段性直接起到良好的效果。十六)幼儿园五官保健制度
1、眼睛的保护:
l 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每年二次。l 室内自然光线充足,照明设备齐全。l 注意培养幼儿的用眼卫生习惯。
l 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提醒家长电视摆放的位置与幼儿视力平行,幼儿每天在家看电视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距离不少于3米(对角线的5倍)。
2、口腔保护:
l 建立定期口腔检查制度,每年二次。
l 帮助幼儿养成餐后漱口的良好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l 向家长宣传幼儿口腔卫生要求,做到幼儿在家少吃零食、甜食;每天早晚刷牙;睡觉前不吃零食;教会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3、听力保健:
l 教师带班低声教学,创造较安静的教养环境。l 教育幼儿不大声喧哗。
l 播放音乐声音适度。
l 提醒家长孩子患病时要合理用药。十七)体弱儿管理制度
1、园长、保健老师要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并负责指导检查,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2、建立并认真做好体弱儿个案记录,每二周记一次,发生疾病及时记,每月一次统计分析。营养不良儿童加用营养评价图。按病种做小结,便于总结经验。
3、体弱儿随访检查治疗按不同病种不同年龄进行。
4、体弱儿的活动应轻松愉快,避免剧烈活动,保证一定户外活动时间,以增强体弱儿抵抗力。
5、针对体弱儿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主动反映孩子在家情况。十八)肥胖儿管理制度
1、由保健老师全面关心肥胖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教养工作并负责指导检查,督促保教人员按计划执行。
2、建立肥胖儿个察记录。
3、根据肥胖儿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教养方式。
4、在保证幼儿园规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外,适当增加一定的运动量。
5、在制定菜谱的时候,考虑肥胖儿的特殊需要,适当进行食物控制。
6、主动向家长宣传肥胖儿的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争取家园一致共同教育。十九)卫生保健资料登记统计制度
1、根据上级卫生部门要求做好登记、统计卫生保健资料工作。
2、根据本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需要,设置有关幼儿卫生保健表格,便于工作的开展、资料的积累。
3、按日、周、月、分别登记、统计好各类资料,数据正确,清晰反映阶段性工作。
4、日常记载认真仔细,不断健全、充实、各类保健资料。
建娣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