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州潇湘农村商业银行数据质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永州潇湘农村商业银行数据质量
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落实潇湘农商银行数据质量管理主体责任,提升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质量,全面准确反映经营状况,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办法》、《银行业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等制度,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 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稽核审计部、合规风险部、计划财务部、个人金融部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小组,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
二、明确领导小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职责
行长是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高管层,负责推动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稽核审计部是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统计组织、协调和管理;合规风险部是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审核部门,负责系统数据质量全面审核;计划财务部、个人金融部等是业务数据提供部门,负责其所提供的数据的准确、真实性。
三、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重点
(一)组织领导与机制方面
董事会和高管层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要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内部纠错和稽核检查机制,要建立数据质量问责机制,按规定落实法定代表人手签纸质报表制度。
(二)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履职方面
1、加强制度建设。稽核审计部要根据监管统计规定,制定适时的统计制度或统计制度实施细则等统计管理制度,根据非现场监管报表年度统计制度要求,制定适时覆盖所有监管统计报表和数据要求的统计业务制度,统计业务制度取数规则要按照“会计科目-统计指标-监管统计指标”的原则,保证监管统计报表和数据中每一个统计项目的归属关系及取数路径清晰、准确。
2、强化监管统计管理工作。稽核审计部根据授权要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一是按照监管要求和统计管理制度设置满足履行监管统计职责的岗位;二是严格履行监管统计报表的组织、汇总、复核、上报职责;三是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四是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五是认真执行和落实监管部门下发的监管统计制度与监管要求。
(三)数据质量流程控制方面
1、加强流程制度建设。建立有效覆盖监管统计报表“填报-复核-汇总-复核-上报”的数据质量流程管理规程,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所涉及具体岗位、具体业务部门的责任,确保报表报送的路径清晰。
2、明确填报与复核环节责任。填报与复核环节的岗位人员和业务部门要对填报报表的数据真实性负责。填报人员要严格按照监管统计数据源与统计项目归属进行数据采集和填报;业务部门负责人要对填报的监管统计报表进行真实性和表内校验关系复核审查。
3、明确汇总复核环节责任。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要对汇总的监管统计报表数据真实性负责。数据汇总人员要对汇总后的监管统计报表进行表内表间校验,要分类建立监管统计报表审核台账,在汇总审核中对报送业务部门报表错报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并逐笔登记;复核人员要对汇总的监管统计报表真实性进行表内表间校验复核;归口管理部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对错报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
4、明确上报环节责任。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对报送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负责。报送的监管统计报表要注明填报人、复核人、负责人的姓名及按具体要求注明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四)监管统计信息系统方面
1、加强监管统计信息系统建设。要建立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监管统计信息系统,用以涵盖监管统计涉及的全行各业务领域及相关部室、支行,同时支持监管统计信息自动采集,为监管统计信息系统预留能够灵活性加载的数据接口,并满足自动实现总分、表内、表间校验和预警提示功能和需要。
2、建立监管统计取数规则。要严格按照银监会监管统计项目归属制订适时系统取数规则及操作说明,明晰每一张监管统计报表、每一个监管统计项目的归属关系和取数路径,确保不同报表同一口径的数据保持一致。
(五)内部检查与问责方面
要按照双线管控的原则,将数据质量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建立监管统计现场检查制度。合规风险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系统数据质量全面稽核检查,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定期开展监管统计业务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有效整改,对问题所涉及的责任人要按照“流程环节、责任节点”进行问责。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监管统计信息不仅是我行经营状况的真实体现,也是推动我行精细化管理和加强改进风险管控的内在需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认真做好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董事会、高管层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从总行到各支行要层层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稽核审计部牵头开展自查自纠和配合督查督导工作,明确监管统计各环节责任。
(三)加强管理,严肃问责
按监管要求,加强管理,严明监管统计纪律,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第二篇:全镇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全镇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民政工作和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持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为决战脱贫攻坚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坚强保证,按照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xx 年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现就我镇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重点任务 (一)农村低保政策精准落实到位。结合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在全镇开展一次农村低保全面排查。重点排查未脱贫且未享受社保兜底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和建档立卡边缘户。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低保。检查是否存在“错保”、“漏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是否严格落实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备案制度,低保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二)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提质增效。排查全镇特困供养人员,做到底数清、台账全,情况明,将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及时安排入住特困供养机构,按规定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以及委托照料服务。
(三)临时救助有困必帮有难必救。排查因灾、因病、因疫情等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和存在致贫、返贫风险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四)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作风严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专项治理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问题,经办服务中不担当、不作为,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以及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兜底保障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问题。
(五)加大问题线索查办督办力度。通过信访部门、门户网站、媒体曝光、投诉举报电话等渠道,收集农村低保经办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加大查处力度,以查处促整改。各村(社区)要认真梳理分析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对账销号。持续推动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向纵深发展,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加大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力度。检查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是否符合财政资金管理要求,是否做到低保信息系统录入、长期公示、上报打卡和惠民造册保持一致,加强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防范社会救助资全隐患。
二、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制定方案,成立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亲自抓,社会事务办具体实施,确保落实。
(二)组织培训,加强宣传。召开镇包村干部、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及民政专干(文书)会议,掌握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内容,安排时间及操作步骤。同时印制“明白纸”等宣传材料,进行广泛宣传。
(三)认真摸排,入户走访。由镇社会事务办牵头,组织入户调查,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即查即改。将排查结果整理汇总成册。
(四)动态管理,精准认定。全面梳理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和整改清单。由镇包村干部牵头,组织评议员召开民主评议会,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精准认定。
(五)规范档案,长期公示。所有档案全部按要求整理归档,装订成册,专柜存放。所有低保对象均要在村(社区)公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向社会公开公布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投诉举报电话,并确保电话畅通,接受社会监督。
三、工作要求 (一)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要团绕专项治理重点任务,开展全面排查,落实落细,立查立改。
(二)明确责任。各村(社区)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专项治理结果负总责,民政专干(文书)是业务责任人,对程序和资料负直接责任。
第三篇: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一、检查目的
(一)为全面掌握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审慎评价风险状况和拨备充足性;认真梳理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流程、系统和操作性问题,促进各业务条线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实现内涵式、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为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切实转换并真正树立审慎经营理念,提升我行信贷精细化管理的执行水平、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三)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一定融资功能和信用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滋生和积累了大量的案件风险,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为防范规避风险隐患,此次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纳入专项检查项目。
二、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检查工作总体分三个阶段:
(一)自查阶段。布臵并要求各分支机构按要求开展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于5月底前报送总行业务管理部门。
(二)检查阶段。在自查的基础上,总行业务管理部门同稽核部门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有信贷业务的分支机构进行现场抽查。
(三)整改阶段。对检查存在的问题要举一反三,并及时进行整改,将落实的整改报告在限期内上报业务管理部门。要求自查工作于2012 年5 月底前结束,检查工作于6月2日前结束。
三、组织实施
总行成立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2012 年信贷管理专项检查领导小组,总行行长任组长,分管副行长任副组长,业务管理部、审计稽核部、监察保卫部门、综合管理部负责人为成员。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贷款新规执行情况、贷款分类准确性及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情况。业务管理部负责整个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工作。
四、检查范围
(一)各分支机构自2011年以来发放的各项贷款;
(二)各分支机构应对截至2012年3 月31 日存量贷款的正常类、关注类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以下统称检查期正常贷款)展开全面自查;
(三)各分支机构截止到2012年3月31日的所有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检查范围:按不低于20%的比例对分支机构正常类贷款进行检查。检查内容覆盖各类别信贷业务。
五、检查内容
(一)“贷款新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交易合同真实性审核、项目投资资本金审核、贷款资金需要测算、个人贷款面谈面签、信贷资金支付管理、资金流向跟踪等环节是否符合“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是否存在操作不规范,内外勾结套取贷款,隐瞒事实、变相转移或挤占挪用信贷资金现象;是否存在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和民间借贷;是否存在行社职工个人账户过渡客户信贷资金等不正常现象。通过加 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确保贷款新规和“三查”制度的有效执行。
(1)交易合同真实性的审核。
要求不仅要认真审核交易合同的具体内容,还要加强对与交易相关的提单、货运单、仓储单以及各和税票、发票等资料收集的审核,确保交易真实、有效。
(2)贷款需求测算的审核。
要着力克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客户群体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等困难,按照要求、根据不同服务对象找出相对科学的测算依据,力求测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3)加强贷款支付管理的审核。
按照要求,设定专门岗位,明确职责,加强对贷款支付管理,防止贷款被挪用。
(4)贷后资金流向的跟踪及检查。
除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报及提供资料证明资金使用情况外,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借款人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特别是与其交易对手之间的资金往来状况的监测与跟踪。
(二)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检查内容。(1)贷款分类管理与制度建设。
1.制定的贷款分类制度、方法,是否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并与《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具有清晰、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2.信贷资产分类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分类知识和业务素质。岗位 设臵、人员安排是否满足分类工作的需要。
3.贷款分类方法、结果与内部风险管控机制是否有效衔接,分类结果是否有效应用到信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体系。
4.对贷款进行分类的频率是否达到每季度至少一次的要求。对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贷款,是否及时对分类进行调整。
5.是否建立完整的信贷档案,保证分类资料信息准确、连续、完整。
6.信贷管理及风险分类中存在的其他问题。(2)贷款分类的执行情况。
1.各分支机构是否按照本系统制度要求,制定、执行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操作细则或业务流程。
2.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是否符合每一类贷款分类的核心定义。分类结果是否有效反映贷款风险特征与风险状况。
3.对贷款进行分类时,是否充分、科学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相关测算是否科学完备,相关调查审查是否履责尽职。
4.贷款分类过程中是否对第二还款来源进行充分、科学的审核评估,相关测算是否科学完备,相关调查审查是否履责尽职。
5.对重组贷款、逾期贷款是否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准确划分风险类别。
6.贷款拆分分类是否执行统一标准,执行过程中拆分分类依据是否充分。7.分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3)贷款分类偏离的原因分析。
1.政策、制度和流程缺陷。由于制定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制度和操作流程存在缺陷而导致贷款分类结果出现偏差等。
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由于未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不能保证贷款分类的独立、可靠,导致贷款分类结果出现偏差等。
3.未严格执行贷款分类管理授权和审批。由于未严格执行贷款分类管理授权和审批,导致分类结果出现偏差等。
4.未严格执行分类标准。由于主观原因未严格执行贷款分类标准,影响分类的准确性等。
5.未及时审批认定分类结果。由于贷款分类逐级审批认定不及时,导致贷款分类结果不准确等。
6.借新还旧掩盖贷款质量。违规办理借新还旧贷款,掩盖真实风险等。
7.人为调整分类结果。直接将不良贷款调整为正常贷款,或者调高不良贷款相应级次,隐瞒贷款真实情况等。
8.分类不及时、连续。未能根据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和贷款的风险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分类结果等。
9.未充分获取分类需要的信息。因尽职调查和贷后管理不到位,未获得企业真实会计资料和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其他影响贷款质量的动态信息,客观上难以对贷款进行准确分类等。
10.分类人员知识经验欠缺。分类人员因专业知识经验欠缺,如对 贷款分类制度认识不到位或不熟悉企业会计知识和定量分析方法等,致使分类结果出现偏离等。
11.贷款审查不严。因项目合规性、对借款企业的偿还能力评估不到位,造成贷款归还困难。
12.借款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信息,而导致贷款分类结果出现偏离等。
13.因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造成流程不当、控制失效、信息失真等。
14.导致分类结果偏离的其他原因。
(三)票据业务检查内容。
(1)贴现、转贴现业务的检查。检查要点和方法:重点从贴现、转贴现业务的办理条件、操作流程、风险状况三个环节检查。
1.办理贴现、转贴现的条件是否合规性:检查要点:①贴现申请人是否在贴现行开立基本账户,转贴现申请人是否在当地人行开立存款账户;②贴现行是否有贷款权限,并控制在上级行规定的贷款限额内;③为其他商业银行及区域性银行出具的贴现汇票,必须在当地设有分支机构;④贴现申请人是否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⑤是否是未到期且要式完整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为已贴现的汇票);⑥是否有合法的商品交易合同;⑦是否有持票人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
检查方法:
①查贴现、转贴现档案。查贴现申请人、及转贴现前手的资料与 承兑申请人的资料基本相同。通过查其资料,看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是否存在为房地产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未投产的在建项目公司办理贴现的现象,为发现贴现资金流入房地产、股市提供线索。
②查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一是如同承兑业务,通过票据与商品交易合同的五个核查,看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二是查看增值税发票。看增值税发票是否机打,看多份增值税发票是否雷同,看增值税发票是否有缺陷(如编号),看增什税发票金额与票据金额和商品交易合同金额是否一致。以此判断是否是真实的商品交易。
③查贴现、转贴现票据。看要式是否完整,重点审查:承兑汇票要素是否齐全;背书是否连续;内容是否涂改;签章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注有“不得转让”字样;汇票金额是否超过1000万元;期限是否超过6个月;贴现期限是否超过原汇票期限;是否是承兑行发出通知停办贴现的汇票;是否是为本营业单位的银行承兑汇票。
2.操作流程是否合规。检查要点:检查是否按操作规程办理贴现、转贴现业务,看有无越权或违规办理承兑业务的行为。重点检查调查、审核、审批、结算四个环节。
检查方法:
①查贷前调查资料。贷前调查资料应包括:贷前调查报告,贷前调查报告应详细说明申请的经营管理情况、申请人资信状况、申请人的票据来源,票据的风险状况;对申请人的信用评价(信用等级表)和授信情况;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等。通过对调查情况的检查,看其贷前调查是否落实,看是否存在超授信或人为提供信用等 级,变相超授信的问题。
②查其查询查复记录。看是否严格执行了查询查复制度,记载是否完整准确。
③查贷时审查记录。看审查人是否尽职,是否遵循审慎原则,看是否与贷前调查有相佐意见,但仍给予承兑的问题。
④查审批记录。看审批是否有完整手续,是否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是否存在逆程序审批的问题(对照贴现协议签订日期、审批日期、票据日期看),是否存在超权限审批的问题(支行超分行授权、应集体审批的“1支笔”审批)。
⑤查贷后检查记录,看贷后跟踪检查制度是否落实。
⑥查票据的当事人的关联情况。如同查承兑,通过档案里面的相关资料或其他信息,看出票人、收款人、背书人之前的关联关系。
⑦查背书。看前手后手的背书是否连续。即前一被背书人与后一背书人相同。同时要注要,贴现票据必定要有背书。
⑧查看会计账和传票。一是看贴现资金是否流入可疑账户(如外地账户,或从往账或来账凭证看收款人名称),如流入股市,流回出票人或前手等。二是看票据业务是否当进行会计记录,是否存在漏记或定期汇总记录的问题。
⑨查利息收入。看是否按规定收取利息。
3.风险状况。①查贴现、转贴现台帐。看其资产质量情况(按五级分类),看是否存在大额风险;②承兑申请人是否为投资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商、未投产的在建项目公司;③票据是否有帐外循环。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指导。各分支机构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人员,并制定具体的自查工作计划,切实贯彻执行贷款新规执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及票据风险情况的自查工作。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在自查报告中如实反映,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瞒报藏报、篡改信息的。总行将在厘清责任的基础上,切实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对相关机构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二)明晰工作责任。要认真落实自查工作责任。一是谁经手,谁负责。贷款经办人员及相关责任人员要对贷款的真实性负责。二是谁检查,谁负责。自查人员要对本人检查的业务负责,各分支机构要对本网点自查工作负责任。对于因工作态度问题和未按要求开展自查工作,或检查中应发现未发现问题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落实整改到位。自查工作结束后,各分支机构要对问题进行梳理,举一反三,认真进行整改。总行职能部门要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要加大对贷款规执行过程的指导和检查,切实推进贷款新规的全面落实;确保贷款分类准确无误,审慎评价风险状况和拨备充足性;认真梳理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流程、系统和操作性问题,促进各业务条线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实现内涵式、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整体提高全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将此次检查内容作为今后票据操作中强化执行的标准,提高我行管理和执行水平。
七、检查依据
(一)《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试行)》(皖农信联发„2005‟27号)、《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操作规程(试行)》(皖农信联发„2006‟1号)、《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授权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皖农信联发„2008‟98号),《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授信管理委员会工作指引》(皖农信联发„2011‟72号),《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皖农信联发„2006‟51号),《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皖农信联发„2006‟342号),《关于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日常管理工作的意见》(皖农信联发„2006‟402号)。
(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办法》(皖农信联发„2006‟274号)、《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皖农信联发„2009‟118号)、《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皖农信联发„2009‟118号),《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皖农信联发„2010‟51号),《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皖农信联发„2010‟51号)。
(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责任认定暂行办法》(皖农信联发„2009‟51号)。
(四)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管理暂行办法(宣皖农商行„2010‟161号。
(五)其他有关制度、办法等。
第四篇:全县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全县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规范我县农村低保对象管理,进一步强化农村低保工作,坚持低保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根据中央、省、州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省委第十一巡视组反馈意见及整改要求》和《县关于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部署会》要求,为全面落实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决定于 2020 年 2 月至 5 月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县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坚决筑牢低保兜底保障底线、切实改进民政系统工作作风、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建立低保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为总体目标,以“低保对象大清理、工作机制大完善”为重点,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按户施保、按标施保”,实现工作程序规范、对象认定精准、基础数据精确、动态管理有效、人民群众满意的阳光低保、廉洁低保。
二、重点内容 (一)低保对象大清理
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农村低保对象是否符合享受条件。
结合“大清理”严格按照《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审核认定农村低保对象,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低保对象精准认定问题,符合条件的要依法依规实施保障,不符合条件的按照产业扶持、就业扶持来帮助提高收入,清退出兜底保障范围。
凡退出低保范围的,应按照相关规定列出政策依据和具体原因,进行书面告知。通过“大清理”进一步摸清困难家庭情况,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数据信息,建立工作台账。
(二)认定依据 根据州人民政府 2017 年政府令第 39 号,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城镇低保动态审核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进行重新认定。
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必须是持有本县常住农村户口,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 350 元,不能通过产业扶持、就业扶持提高收入,财产状况与日常实际生活水平明显属于本地区低等水平的可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申请人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纳入保障范围:
(1)去世和户籍迁出本县人员;(2)经民政部门批准的特困人员、孤儿;(3)参与危害国家、社会安全;(4)财政供养人员及其家庭成员;(5)家中有商品房等固定资产、注册公司、企业股东;(6)家中购买有小轿车、货车、客车等机动车辆;(7)持有本县常驻户口,长期不在本县生活,不履行相关义务,且又不提供相关证明的人员;(8)因参与吸毒、赌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屡教不改;(9)提供虚假证明;(10)拒绝配合核查工作组及其工作人员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对其家庭收入、生活等情况进行调查、核查、无法真实、准确的认定其家庭人均收入;(11)有其他收入,日常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
(三)工作机制大完善 切实建立健全防患风险隐患的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倒查制度机制根源,找到风险点,依据《省最低生活保障规程》、《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探索并逐步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化核对机制,进一步规范低保申请受理和审核审批机制,进一步健全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成员亲属享受低保备案机制,完善低保申请受理、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动态管理、近亲属备案等关键环节的规范制度,依法依规把好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批五个
关口,坚持“三级公示”制度,对低保对象家庭成员、收入情况、保障金额等非隐私信息实行长期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低保工作阳光透明。同时要配合人社、农牧等部门探索建立困难群众就业创业、产业扶持等激励机制,彻底解决低保对象“等、靠、要”思想,防止“养懒汉”,最大限度的激发低保对象的内生动力,增强致富奔康的能力。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 年 3 月 15 日前)。制定《县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成立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领导机构,整合力量,明确职责,学习宣传《省最低生活保障规程》和《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于 3 月 15 日前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摸底排查,并制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召开专项治理会议,部署专项治理有关工作,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报县民政局救助股备案。
(二)清理整治阶段(2020 年 3 月 16 日-4 月 20 日)。对已享受农村低保的对象进行全面清理和重新核查认定,凡是操作程序规范,评定对象准确的,要继续纳入保障范围,不符合认定条件要立即清退,加强档案管理,建立资料台账,全面掌握低保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民主评议阶段(2020 年 4 月 20 日-4 月 25 日)
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对象,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组织村民开展民主评议,并形成评议结果备案。
(四)公示公开阶段(2020 年 4 月 26 日-5 月 10 日)
经村民主评议结果在村(居)委会公开栏张榜公示 7 个工作日,同时县、乡两级公开设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
(五)系统录入阶段(2020 年 5 月 11 日-5 月 20 日)
完成省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低保数据的录入调整工作,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实现低保对象审核审批、补助资金发放明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办理。
(六)总结阶段(2020 年 5 月 21 日-2020 年 5 月 30 日)
一是对专项治理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认真研究,突出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建立健全低保管理长效机制。二是总结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形成特色、亮点报县民政局。
各乡(镇)要在 2020 年 5 月底之前完成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月底前向县民政局报送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政治站位,将专项治理工作纳入今年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及时成立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层层落实责任。
(二)强化制度衔接,做好政策宣传。各乡(镇)要结合前期开展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民政干部职工亲属违规享受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发挥农村低保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最困难的群众能够得到政策性保障。要以低保工作的认定条件、审核审批、动态管理等政策规定为重点,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村村响等媒体和宣传栏、宣传册等形式,深入细致做好政策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完善信息档案,强化动态管理。一是要分别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归类管理、建立台账,农村低保档案由县民政局和乡(镇)分别存档。二是要加强动态管理,按照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建立“保障对象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有效期管理、定期核查、定期报告等制度。
第五篇:乡镇农村低保持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乡镇农村低保持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及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要求,根据《省民政厅关于2020年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强化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健全制度保障长效机制,坚决清理纠正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加大焦点问题整改、查找制度机制建设短板,通过三年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活动,使我县农村低保实现公平、公开、公正,并得到群众认可的良好效果。
二、主要任务
(一)清理纠正低保兜底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及时将未纳入低保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病患者、重残人员等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照“单人保”政策纳入低保范围,不再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按低保政策进行动态管理;
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建档立卡边缘人口等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
(二)清理纠正“脱贫渐退”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享受扶贫政策或通过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后暂时脱贫、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我县低保标准且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的农村低保家庭,实行“脱贫渐退”政策。“脱贫渐退”期间家庭经济状况重新符合低保条件的,自审核之月下月起,终止“脱贫渐退”,按照重新核定后的家庭收入给予正常差额救助。要精准审慎把握低保退出后的返贫风险,坚决避免“运动式”“指标式”“摊派式”等“一刀切”退保问题发生。
(三)清理纠正临时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返贫人口和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防止骤贫返贫现象发生。
(四)清理纠正特困人员供养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乡镇(街道)要完善供养服务协议,在吉民发[2017]68号文件规定事项基础上,充实特困人员和照料服务人员(监护人)基本信息,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认定类别、照料服务内容、照料服务要求、照料服务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协议期限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
(五)清理纠正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部分乡镇(街道)农村低保“补差式”工作推进缓慢,已经直接影响了全县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与部省对接连网。因此,没完成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的乡镇和街道,在6月份前必须完成“补差式”救助的各项工作。
(六)清理纠正救助政策公开、公示不规范的问题
各乡镇(街道)要对现有的政策宣传示板、低保公示示板公示情况逐村进行排查,公示示板内容不规范的进行整改,公示示板缺少的抓紧补齐。
(七)清理纠正信访处置不到位的问题。
各乡镇(街道)要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做好日常记录,并及时调查和回应群众诉求,将上访问题尽量化解在基层,不要将矛盾上交。
三、工作安排
(一)制定全县2020年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2020年4月)县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方案并印发各乡镇落实。
(二)全面梳理问题清单,并开展整改工作。
(2020年9月末)各乡镇(街道)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自纠,重点查找“补差式”救助落实不到位、上传材料不规范、公开公示不规范、政策宣传不到位、信访处置不得当等问题。
(三)形成督查组进行专项督查。
(2020年7月)县民政局于7月份成立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相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排查工作中存在短板和问题,要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风险点、薄弱点和监管盲区,切实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农村低保等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到实处。
(二)建立专项治理工作信息报送制度。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情况报送制度,在5月—9月份期间,每月末向县民政局报送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乡镇(街道)要通过主流媒体,政策宣传单、政策宣传示板和综合服务窗口等,加强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广泛动员,引导群众关注和参与,用群众所得感检验专项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