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探讨
林业有害生物是影响山东省森林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山东省森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越来越频繁,影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由于人工林面积增长、林木品种单一、不合理用药,增加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抗药性,使得林业有害生物不断进化。本文阐述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及发生原因,并根据山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类型,提出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为山东省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提供参考。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形复杂,荒漠化严重,全省17个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是全国沙化治理区域。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2018年印发了《关于实施造林绿化十大工程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实施森林城市创建、乡村绿化美化、林业生态修复保护、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山区生态绿化、规模化生态林场建设、林业科技创新、社会绿化工程等工程,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取得一定成效。临沂市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为23.49%,林地面积达到38.8万m2,林业产值达到1400亿元[1]。随着森林面积的增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对林业造成一定危害。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过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达不到有害生物治理效果,增加了有害生物的抗药性,而且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无公害防治技术尽量减少使用农药,达到治理有害生物的目的。
1林业有害生物特点
林业有害生物指危害林木正常生长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病、虫子、杂草等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林业有害生物通过直接吸食林木、根茎、叶子、花、果、种子或从林木内部组织结构吸收营养,影响林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造成林木无法正常生长,导致林木死亡[2];社会属性指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利益,造成林果病斑、虫眼,影响果实质量和销售。
2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
2.1人工造林面积快速增长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长期以来,由于黄河流域不合理的人类开发活动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降低农业生产水平,而且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害,使得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山东省通过开展荒漠化治理工程,荒漠化面积减少22.4亿m2,山东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8.4%,胶州市、济宁市、聊城市、滕州市、邹城市、曲阜市、日照市、莱芜市、烟台市、廊坊市、济南市、青岛市、临沂市等17个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其中省级森林城市15个,省级森林乡镇158个。随着山东省人工林面积不断增长,林业有害生物已经成为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乡镇等活动中,各地大规模植树造林,林木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杨树、黑松、云杉、刺槐、赤松等品种为主,临沂市杨树种植面积超过20万m2,这些林木容易滋生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虫、刺槐尺蠖、黄斑星天牛等有害生物[3]。目前,山东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超过15160.91万m2,涉及全省8个市、21个县(区)、94个林场。
2.2不合理用药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长,滋生了新的林业有害生物,这些有害生物传染性强、治理难度大、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容易反复,增加了治理难度。由于营林管护人员缺乏科学的病虫害治理理念,过度依赖化学药剂,一旦滋生有害生物,则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理。由于山东省地形复杂,林业有害生物在不同区域呈现一定差异性,部分有害生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随着环境变化有害生物的遗传性能和抗逆性不断增强,可以更好地适应生长环境。因此,反复使用相同的化学药剂,会导致林业有害生物抗药性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治理难度。为了提高治理效果,很多管护人员盲目增加化学药剂用量,部分未消解的化学药剂进入到土壤、植物表面、大气环境中,可能杀死土壤、森林部分有益生物,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同时,化学药剂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影响林木根系生长[4]。
2.3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改变了生态平衡,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沙尘暴等极端气候,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为有害生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蛾类、蝶类等有害生物危害周期变长,越冬死亡率下降,使得越冬害虫数量不断增长,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危害面积扩大,增加了处理难度,有害生物处理成本较高。自然灾害现象使得森林土壤水源过多、水分失衡,容易滋生新的有害生物。
2.4外来品种入侵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治理工程,森林覆盖面积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在林业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地引进新的苗木,这些林木品种不适应当地气候,容易滋生林业有害生物。由于这些新的有害生物在当地缺乏自然天敌,一旦爆发可能打破森林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有害生物迅速蔓延[5]。以松材线虫病为例,这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自从1982年传入中国,全国已有14个省市发生松材线虫病害,这种疾病发病率、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被列为松树“癌症”,是林业头号公敌。
3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
林业作为中国基础性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6]。为改善山东省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山东省加快林业改革步伐。传统的化学防治措施不仅无法达到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目的,而且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无公害技术是采用对人、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环境危害比较小的技术防治林业病虫害,可以提高林木质量。
3.1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松材线虫病又称为松树萎蔫病,是由于松树线虫引起的一种森林病害,是林业毁灭性病害,发病速度快、潜伏期长、发病位置隐蔽,自1982年传入中国后快速扩散,在十几个省份发生,使得松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种疾病需要昆虫媒介传播,主要昆虫媒介是松墨天牛,一旦发生病害,树枝分泌减少,针叶变色,可以观察到天牛和其他昆虫的产卵现象,直到部分树叶褪绿、萎蔫、变成黄褐色,树木枯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防治:第一,严格落实林木检疫制度。松材线虫病属于外来品种,加强松树检验制度,松材线虫病是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各地林业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和《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对林木品种引进、运输等活动进行检疫[7]。其次,做好营林管理。发现松材线虫病后,需及时清理病树和枯木,将枯死的树木锯成1~2m的段,在野外或塑料薄膜上熏蒸、切片粉碎,防止继续扩散。此外,还可以通过林分改造和林内套种方式,在林地套种阔叶林,提高松树对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抗性。
3.2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20世纪40年代传入亚洲和欧洲,成为危害林木的一种检疫性害虫。这种害虫幼虫吸食植物叶片,吸食量大,在吸食寄主全部树叶后啃食树皮,降低树木抗逆性,并入侵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这种害虫适应性较强,具有耐高温、耐寒、耐饥饿的特点,食性较杂,可以寄生在阔叶林、灌木、经济林中。美国白蛾无害化治理技术如下:第一,加强检疫制度,避免美国白蛾长距离迁移,对疫区苗木、果品、交通工具等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疫情立即从源头上切断。第二,采用物理防治措施,美国白蛾具有趋光性、趋味、喜食等特点,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在成虫阶段,在林木距离地面2~3m的位置悬挂频振式灯光进行诱杀。第三,生物防治技术,采用微生物、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治理。如果发生美国白蛾虫害,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兑水后用飞机和人工喷洒方式,防治效果达到96%。周氏啮小蜂可以寄生在美国白蛾的蛹内、幼虫及卵内,吸食体内营养物质,导致寄主无法正常生长繁殖。还可以在林区投放蜘蛛、七星瓢虫、逐木鸟、草蛉等捕食性天敌[8]。
3.3日本松干蚧虫防治技术
日本松干蚧虫属于同翅目珠疥科昆虫,幼虫寄生在松树枝干、主干上,由于体积比较小,不容易被发现,成虫后繁殖速度快,繁殖数量多,造成松树大量死亡。日本松干蚧虫主要通过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治理,在林木生长阶段,必须加强林区管理,及时修枝、间伐,在危害比较严重的地方可以加强营林,增加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有利于有益生物繁殖,减少害虫。其次,在林区投放蒙古光瓢虫、叶螨、异色瓢虫等害虫天敌抑制松干蚧虫。综上所述,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大,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长,林业有害生物的多样性、反复性、复杂性增加了有害生物的治理难度。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减少化学药剂用量,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和特点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技术,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包宝山.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21(3):169.[2]刘曌,王铭山,安宁.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探讨[J].花卉,2020(10):260-261.[3]常巨东.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9):81-82.[4]刘雅娟.探究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无公害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20(1):146.[5]梁爱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农家参谋,2019(2):117.[6]曾傩国.探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与发生原因及对策[J].环球市场,2019(32):293.[7]王天鹏,靳涛.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1(9):109-110.[8]汪海霞.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