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成都高新区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
案例分析
1.形成多元协同、协调整合的网络化治理模式
由美国学者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于2004年提出的网络化治理,是21世纪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行政范式。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解决复杂公共问题的策略。网络化治理强调信任、适应、协调和整合为实现其模式的主要机制。
寇晓东.从碎片化到网络化: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驱动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而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社区治理,同样需要多元主体的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相互整合,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一致行动,整合资源与力量,实现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共同目标。成都市高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实现了多元协同、协调整合的网络化治理模式,值得推广。
从管理模式上看,成都高新区采用“网格化”模式(如下图
1所示)。而这种“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责任落实到位,实现了管理过程的精细化。使得社区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信息的收集、整合过程更加高效,能够实现信息的全面覆盖;人力、物力资源得以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居民的诉求得到及时传递,有效反馈。奠定了疫情阻击战的坚实堡垒。
图
1成都高新区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
从治理主体上看,成都高新区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模式。网络化的治理模式下,多元主体在合作中协调发展、平等参与决策、共同承担责任。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高新区形成了“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第三部门—社区居民”的多元主体参与结构。作为街道社区的核心领导层,成都高新区各街道社区全体党员发挥党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统筹协调,充当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在提供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服务的同时,做好防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社区第三部门包括社区志愿者、爱心组织等,高新区迅速成立多支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社区居民在积极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的同时,合理表达诉求,建言献策。
在这样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下,有助于群策群力,凝聚驱动合力,助推抗疫行动取得胜利。
2.构建严防严控、为民服务二者兼具的管理体制
在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维护社区安全,防止疫病扩散是应对疫情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严格排查、严密防护,将防疫工作抓严抓好。同时,为了维护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稳定秩序,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还需要保证管理举措的科学、民主,保障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成都市高新区将这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有效的、科学的、民主的服务式管理体制。
在疫情防控中,抓牢了严防严控的准则。首先,严格实现摸排全覆盖。成都市高新区各街道社区精准织就疫情防控的大网。通过线上程序、“一人一档”制度等方式收集居民的来往轨迹、体温情况。将防疫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户,有助于精确掌握居民的信息,实施统一化管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力阻断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另外,严格管理人员出入。在社区内严格查岗,核实证件,监测体温,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管理,严格防止输入性传播。
在疫情防控中,体现了服务为民的原则。把人民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目标,人民的呼声作为工作的导向,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旨归。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成都市高新区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由于处于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多数居民自觉在家隔离,此时,社区采取送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上门,加强快递、外卖收取的防护,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健康知识等措施,体现出社区的人文关怀。
在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社区的公共服务与疫情防控工作相辅相成,将公共卫生安全的需求和人民的需求有效兼顾,是社区的治理能力的体现。
3.实现“线上”+“线下”共同防控的治理创新
从社区治理创新的定义而言,其本身就是对于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回应,是针对新问题、新环境所给出的新的解决方案。
王成蹊.“互联网+”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媒体的融合发展,我国许多城市与社区自发地将互联网技术引入社区治理当中。
成都市高新区运用“线上”+“线下”的防治模式,一方面,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整合效率,有利于社区对公共需求的精准回应。各街道社区开发微信程序,利用信息跑路,收集整合民众中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信息,开辟表达诉求的通道。从而使社区能够准确、全面把握居民群众信息,从而严密防控扩散;及时了解居民群众在各方面的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和沟通策略。另一方面,创新了公共服务流程,提升社区治理工作效率。高新区社区为各企业复工开通“线上”提交资料审查、审批的通道,为企业提供便捷化服务的同时,完善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备案体系。
互联网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有效应用,是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提升公众参与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保障治理效能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蒲浩荣.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2]王成蹊.“互联网+”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3]徐露.协同治理视域下社区治理的公民参与模式探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4]寇晓东.从碎片化到网络化: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驱动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